- 119.0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绝密★启用前
海南省海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柳先生的正骨膏
刘玲海
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从东北躲战乱来到邾镇。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膏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
日本人攻打邾镇的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过去。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
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断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许久,他一下子想起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也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街上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
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
邾镇沦陷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病人很多。这天,柳先生在药铺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戥子里一称,正好。继续一味味抓药,骨碎补十钱、藏红花十钱……
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一群日本兵涌进来,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
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赏。”说着指指乱叫的日本人,“少佐先生率兵进山剿匪,被八路的地雷炸伤,两条腿骨头断了。”
柳先生一怔,然后缓步上前,看看担架上那张被疼痛扭曲的脸,认识。邾镇沦陷后,这个日本人牵着一条凶犬,在大街上咬死咬伤的人不计其数。
柳先生指点把病人放到诊床上,然后双手在断腿上拿捏,病人忽然疼得又叫起来,日本兵哗哗地拉枪栓,黑洞洞的枪口一齐对着柳先生。柳先生好像没看见,继续接骨,修正碎骨后外敷正骨膏再竹片固定。一条腿整好换另一条腿,有条不紊。
“好了,隔日过来换膏药。”柳先生说着直起身去洗手,不再说话。翻译官放下大把银元,日本兵抬着少佐走了。
隔日,翻译官抬着那个日本少佐来换膏药,又放下大把银元。
又隔日,那个日本少佐被抬过来换膏药,翻译官再放下大把银元。
这些日子,柳先生药铺里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少,以致门可罗雀。
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你的,良民大大的!”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日本少佐换完药走了,当然还留下许多银元。
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去在地上愤愤而去,街上好多围观的人,恨恨地吐下唾沫,转身散去。
柳先生一脸淡然。
一个月后,是日本少佐自己走着来的,翻译官跟在后面抱着一坛酒。柳先生和日本少佐已成了熟人,最后一次换完药开始喝酒,喝酒的时候,推杯换盏很是热闹,一坛酒喝光还没尽兴,柳先生提议翻译官再去拿一坛酒来。
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
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
刑场上,翻译官问柳先生:“你当初为什么给少佐先生医伤?”
“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柳先生说。
“那你干嘛又杀死他?”翻译官追问。
“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脱口而答。
(选自《小说月刊》2018年第4期,有改动)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逐渐康复的日本军官“露出一脸笑”,说“你的,良民大大的”,这是在肯定柳先生的医术和他对日本人合作的态度。
B. 柳先生最初尽自己的努力治好了日本军官的腿伤,却在伤好后亲手杀了他,是因为颜老爷和镇里人对他的愤怒与疏远,反映了柳先生内心的纠结和挣扎。
C. 以前病人挤满药铺,后来药铺里病人变少,表明老百姓不理解柳先生医治日本人的行为,表达了老百姓对日本人的恨。
D. 小说通过诸多细节描写,准确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叙事语言流畅自然,朴实无华,却能打动人心。
2.文中多次提到颜老爷的花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
1. B
2. (1)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借花树的来历交待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2)推动情节发展:柳先生救活花树,颜老爷折断花树,柳先生再救花树,情节步步推进,前后呼应。
(3)凸显柳先生的人物形象:救活这棵抗日烈士留下的花树既见其医术高明,又见其爱国情怀,以此强化了爱国的主题。
【解析】
1.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B项,“反映了柳先生内心的纠结和挣扎”错误,柳先生内心并没有纠结和挣扎,他医治日本人是出于医生的本职,他杀日本人是出于爱国正义。故选B。
2.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形象的内容,要求分析文中多次提到颜老爷的花树的作用,是一道分析文中过多次出现的物象的作用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注意从物象与情节、人物、主旨等的关系角度分析,此题从情节看,文中“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交代时代时间,围绕“花树”通过柳先生救活花树,颜老爷折断花树,柳先生再救花树等情节推动情节的发展;从人物和主旨的角度看,文章通过柳先生救活这棵抗日烈士留下的花树既见其医术高明,又见其爱国情怀,以此凸显人物形象,强化爱国的主题。
【点睛】
小说中经常见到分析某个细节或某种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作用的题目。回答这类题目首先在文中找到这些语句,然后结合文章的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时主要从反应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有时还是文章的线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7年度热词,“怼”字当之无愧。这个几乎已入土为安的历史词汇,一夜之间就火了起来。《说文》曰:“怼,怨也。”语言学家说,“怼”字在清代之后的书面文献中就很鲜见了,因此对于现代人来说,把“怼”归为历史词汇、文言词汇都不为过。如今,“怼”这个泛动作性文字,屡上微博、微信关键词排行榜,好像什么热门事件都能跟“怼”扯上关系。经过网络语境的熏陶,“怼”的意思已与最初大不相同。今天我们对“怼”的理解,可以是批评、斥责,在一些地区方言里,也有捅、捶、搡、挤兑、冲撞的意思。
(摘编自《澎湃新闻》,有删改)
材料二:
“怼”是一个汉语字,拼音为duì,会意字,《说文》“心”部,从“对”声。“对”,相持也,可以理解成是互相对峙,底下加“心”,表示心里抵触,对抗,引申为怨恨,故而怼,怨也。
北方方言中表达“用手推撞”或者“用语言拒斥反驳”的意思并且读音为“duǐ”的字,应当为“㨃”。“㨃”字从手部,本意是“排、推”的动作,引申为“拒斥、反驳”的行为。东北方言中“㨃咕”“㨃搡”即该字用法的例证。大众媒体中使用“怼”来表达该含义和读音是一种错误。
(摘编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材料三:
“怼”,看似简单,却能解释当下许多冲突的状态。“心”的“相对”,那是一种情感的碰撞——“不爽了就要怼”,单个字直捣黄龙,情绪十分饱满。就字形来看,和“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蔺伟认为,值得注意的是,“怼”这个词所体现出的攻击性或较劲的意义在不同语境下会呈现不同的感情色彩。当双方处于严重的敌对立场时,“怼”具有很强的攻击性,甚至伴随肢体冲突。这种“怼”往往有非理性的成分。当双方立场并不构成严重对立甚至关系较好时,“怼”的攻击性较小,甚至很多时候是一种无伤大雅的轻松、友爱互动,这就为其进入年轻人主导的网络交际系统提供了可能。
除了和与“怼”在一起产生的各种词组配搭成口头禅,多数年轻人的手机收藏夹里,都有几个经典的“怼人”表情包。“就喜欢你看不惯又干不掉我的样子”“看在你丑的份上,就当你是对的吧”,还有人用英文、日文来助阵。
社会学家认为,“怼”作为一个从方言中演变而来的流行语,有代替网络用语“撕”“掐”的趋势,“怼得好”比“骂得凶”更有话语权,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网评人“竺子”说,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语境中,向来有明哲保身的哲学。不少人的人生轨迹,都会经历从“初生牛犊不怕虎”到“人到中年万事休”的演变。我们不否认,这种处世哲学与行为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若发展到极致,则未免显得平庸。
当“怼”作为一种维护正确价值观、明确底线、合理表达愤怒的姿态出现在年轻人中时,不失为一种个性的张扬。自习室里,你想看书总有人嘻嘻哈哈;深夜的宿舍,你想睡觉偏有人开着音响打游戏……网民“柴尔德”觉得,遇到这样的事情,“该炸就要炸,该怼绝不怂”。
比起发个朋友圈抱怨一下,当下的部分年轻人更信奉“机智怼回去,潇洒怼一回”,认为这更有利于解决问题、纠正错误。“知乎”网民“simple”说:“怼完几次,生活明显不一样了。思考怼和不怼的结果哪个能让你现在和以后更舒服,后果你能接受,承担得住,那就量力而行地怼吧。”
(摘编自《半月谈》,有删改)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怼”字因情绪饱满,屡上微博、微信关键词的排行榜,再经过网络语境的熏陶,很多大众媒体借用“怼”字表达了本该是“㨃”的含义和读音。
B. “怼”字在现代汉语里鲜用“怨怼”之意,其作为流行语,有代替网络用语“撕”“掐”的趋势,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侧面反映。
C. 《说文》对“怼”的解释为“心”部,从“对”声,可以看出该字具有形声字的特点;但《说文》又按会意字将之解释为“心里的相持和对峙”。
D. 网络语境中使用中国某些传统文字的时候,有时可以让一些历史词汇“起死回生”,甚至“一夜而火”。
4.下列句子中“怼”字的含义与我们今天对“怼”的意义理解不同的一项是
A. 《战狼2》主角吴京说:“可能某些人自卑,被洋人欺负惯了,就觉得中国人不能强,我就是怼这个,我就怼。”
B. 宫斗剧《甄嬛传》中,眉庄“怼斥”安陵容,被网民誉为“手撕白莲花虚假面具”之经典,用在当今职场、情场居然都十分妥帖。
C. 窦娥含冤受死,临刑前怼天怼地,说:“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D. 杭州一男子在车厢内随地吐痰,被一名阿姨批评教育。这名男子又故意把一口痰吐在地上,结果引起众人怒怼。
5.结合以上材料,谈谈现代语境下的“怼”有何特点。
【答案】
3. C
4. C
5. (1)与“怼”字最初的意思大不相同。(2)表达直接,而且情绪饱满(3)“怼”字所体现的意义与具体语境下双方的立场密切相关(4)作为维护正确价值观、明确底线、合理表达愤怒的姿态出现时,不失为一种个性的张扬,也被 认为这更有利于解决问题、纠正错误。
【解析】
3.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C项,“可以看出该字具有形声字的特点”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材料二第一段,原文为“‘怼’是一个汉语字,拼音为duì,会意字,《说文》‘心’部,从‘对’声”。故选C。
4.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C项,“窦娥含冤受死,临刑前怼天怼地”中的”“怼”是“怨恨”的意思,不是我们今天对“怼”理解的意义,是以前的意思。故选C。
5.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结合以上材料,谈谈现代语境下的‘怼’有何含义,答题时注意抓住材料中的相关句子概括要点,分条作答。通读材料,可知答题区域在材料三中,仔细阅读材料三,可以从材料中筛选出“‘怼’,看似简单,却能解释当下许多冲突的状态。‘心’的‘相对’,那是一种情感的碰撞——‘不爽了就要怼’,单个字直捣黄龙,情绪十分饱满”“‘怼’这个词所体现出的攻击性或较劲的意义在不同语境下会呈现不同的感情色彩”“当双方处于严重的敌对立场时,‘怼’具有很强的攻击性,甚至伴随肢体冲突。这种‘怼’往往有非理性的成分”“当双方立场并不构成严重对立甚至关系较好时,‘怼’的攻击性较小,甚至很多时候是一种无伤大雅的轻松、友爱互动”“当‘怼’作为一种维护正确价值观、明确底线、合理表达愤怒的姿态出现在年轻人中时,不失为一种个性的张扬”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谈现代语境下的“怼”有何哪些含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为动人的当然是极光运动所造成的 的奇妙景象。我们形容事物变得快时常说:“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极光可真是这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而这一切又往往发生在几秒钟或数分钟之内。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话剧,( )。这种宏伟壮观的自然景象,好像沾了一点仙气似的,颇具神秘色彩。令人叹为观止的则是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 去描绘。说到底,其本色不外乎是红、绿、紫、蓝、白、黄,可是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 的手法,将深浅浓淡、隐显明暗一搭配、一组合,好家伙,一下子变成了万花筒啦。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显示,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瞬息万变变化莫测五光十色入木三分
B. 千变万化高深莫测五颜六色出神入化
C. 千变万化高深莫测五光十色入木三分
D. 瞬息万变变化莫测五颜六色出神入化
7.文中划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分析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
B.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
C.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显示,目前能划分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
D.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认识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
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上下纵横近万公里,甚至还存在成百上千公里的极光带
B. 极光带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公里,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
C. 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公里,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的极光带
D. 极光带成百上千公里上下纵横,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
【答案】
6. D
7. B
8. C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第一处,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千变万化。形容变化很快、很多。千变万化:形容变化极多。根据后文“我们形容事物变得快时常说:‘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推断出此处选用成语“瞬息万变”;第二处,变化莫测:测:估测。变化很多,不能预料。高深莫测:
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根据前文“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推断出此处填写成语“变化莫测”;第三处,五光十色:形容色泽鲜艳,花样繁多。五颜六色:指各种颜色。根据前文“颇具神秘色彩。令人叹为观止的则是极光的色彩”,及后文“其本色不外乎是红、绿、紫、蓝、白、黄”,推断出此处选用成语“五颜六色”;第四处,入木三分:传说王羲之笔法有力,在板上写字,木工刻字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有三分深。见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后用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用来比喻分析问题深刻。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根据后文“手法”“将深浅浓淡、隐显明暗一搭配、一组合,好家伙,一下子变成了万花筒啦”,选用成语“出神入化”。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改病句能力。题干指出“文中划横线句子有语病”,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项”,仔细阅读划线的句子“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显示,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可发现句子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显示”句式杂糅,把“根据……”和“……显示”两个句式糅合在一起,任意保留其一。排除C项。第二处“已达”与“之多”表达不和逻辑,可删去“之多”。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解答被踢,一定要注意括号所在上下文内容,也就是具体语境,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语句填写在括号内。仔细阅读四个选项,选项采用“……甚至……”什么句子,很显然后面内容应该比前面内容更深一层(或者说范围方面更大更广),而A项,“甚至”前“近万公里”却大于后面的“成百上千公里”,排除A项。根据前文“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与后文“这种宏伟壮观的自然景象,好像沾了一点仙气似的,颇具神秘色彩”,得出要填写的第一个小句子的主语是“光(极光)”,排除BD两项。故选C。
【点睛】
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评卷人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士燮字威彦,苍梧广信人也。燮少游学京师,事颍川刘子奇,治《左氏春秋》。察孝廉,补尚书郎,公事免官。父赐丧阕后,举茂才,除巫令,迁交阯太守。
燮体器宽厚,谦虚下士,中国士人往依避难者以百数。耽玩《春秋》,为之注解。陈国袁徽与尚书令荀彧书曰:“交阯士府君既学问优博,又达于从政,处大乱之中,保全一郡,二十余年疆场无事,民不失业,羁旅之徒,皆蒙其庆,虽窦融保河西,曷以加之?官事小阕,辄玩习书传,《春秋左氏传》尤简练精微,吾数以咨问《传》中诸疑,皆有师说,意思甚密。又《尚书》兼通古今,大义详备。闻京师古今之学,是非忿争,今欲条《左氏》《尚书》长义上之。”其见称如此。
燮兄弟并为列郡,雄长一州,偏在万里,威尊无上。出入鸣钟磬,备具威仪,笳箫鼓吹,车骑满道,胡人夹毂焚烧香者常有数十。妻妾乘辎軿,子弟从兵骑,当时贵重,震服百蛮,尉他不足逾也。
朱符死后,汉遣张津为交州刺史,津后又为其将区景所杀,而荆州牧刘表遣零陵赖恭代津。是时苍梧太守史璜死,表又遣吴巨代之,与恭俱至。汉闻张津死,赐燮玺书曰:“交州绝域南带江海上恩不宣下义壅隔知逆贼刘表又遣赖恭窥看南土今以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阯太守如故”后燮遣吏张旻奉贡诣京都,是时天下丧乱,道路断绝,而燮不废贡职。特复下诏拜安远将军,封龙度亭侯。
后巨与恭相失,举兵逐恭,恭走还零陵。建安十五年,孙权遣步骘为交州刺史。骘到,燮率兄弟奉承节度。而吴巨怀异心,骘斩之。权加燮为左将军。建安末年,燮遣子廞入质,权以为武昌太守,燮、壹诸子在南者,皆拜中郎将。燮又诱导益州豪姓雍闿等,率郡人民使遥东附,权益嘉之,迁卫将军,封龙编侯,弟壹偏将军,都乡侯。燮每遣使诣权,致杂香细葛,辄以千数,明珠、大贝、流离、翡翠、瑇瑁、犀、象之珍,奇物异果,蕉、邪、龙眼之属,无岁不至。壹时贡马凡数百匹。权辄为书,厚加宠赐,以答慰之。燮在郡四十余岁,黄武五年,年九十卒。
(节选自《三国志·士燮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交州绝域/南带江海/上恩不宣下/义壅隔/知逆贼刘表/又遣赖恭窥看南土/今以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阯太守如故/
B. 交州绝域/南带江海/上恩不宣/下义壅隔/知逆贼刘表又遣赖恭窥看南土/今以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阯太守如故/
C.
交州绝域/南带江海上/恩不宣下/义壅隔/知逆贼刘表又遣赖恭窥看南土/今以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阯太守如故
D. 交州绝域/南带江海/上恩不宣/下义壅隔/知逆贼刘表/又遣赖恭窥看南土/今以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阯太守如故/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举,古代推荐、荐举有才能的人,如“举孝廉不行”“举国上下”,这与下文“除巫令”的“除”意义不同。
B. 书传,古时候一般指典籍、著作等,有时也专门指有关《尚书》经义的传述解释;传,则多指解释经义的文字。
C. 古今之学,“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不但是指经学研究时所持底本字体的不同,更主要的是对于经典内容阐释方面的差异而言的。
D. 封,我国古时候帝王把土地或爵位赐予亲属或臣僚,这与文中的“拜安远将军”中的“拜”意义是不相同的。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士燮钟爱传统文化,学识渊博。士燮从少年时就研究《左氏春秋》,为官闲暇研习经传,兼通《春秋》《尚书》的古文、今文。
B. 士燮器量宽容厚道,礼贤下士。士燮升任交阯太守后,中原地区的士人有数百前往他那里避难或依附,都能蒙受他的恩惠。
C. 士燮通晓为官之道,政绩突出。袁徽在给荀彧的信中极力称赞士燮的治理才能,称赞他在大乱之中能使百姓们安居乐业。
D. 士燮威望尊贵无比,但过于招摇。士燮兄弟们同时担任郡守期间,出入鸣钟响磬,礼仪完备齐全,车辆马匹等挤满了道路。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燮少游学京师,事颍川刘子奇,治《左氏春秋》。察孝廉,补尚书郎,公事免官。
(2)吾数以咨问《传》中诸疑,皆有师说,意思甚密。又《尚书》兼通古今,大义详备。
【答案】
9.B
10.A
11.A
12.(1)士燮年少到京师游学,服侍颍川人刘子奇,研究《左氏春秋》。士燮后来被察举为孝廉,补任尚书郎,因公事被免官。
(2)我曾多次就《传》中的一些疑难之处向他咨询,他的解释都有师承的说法,观点思想深刻精密。对《尚书》他能兼通古文、今文,对其中的主要内容理解掌握得十分详细完备。
【解析】
9.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上恩不宣下义壅隔”,句式对称,所以应在“宣”、“下”之间停顿。排除A C项。“知逆贼刘表又遣赖恭窥看南土”的意思是得知逆贼刘表又派赖恭窥视南方这一地区。本句中不能停顿。因为是“刘表又派赖恭窥视……”。如果中间停顿,就变成是朝廷“派赖恭窥视……”,显然不合语境。排除D项。疏通划线句子的意思:交州地处与中原隔绝之处,南面依靠长江和南海,朝廷之恩不能宣达,臣下的忠义之言受到阻隔,得知逆贼刘表又派赖恭窥视南方这一地区,现在任命士燮为绥南中郎将,总督七郡,仍然兼任交阯太守。故本题选B项。
10.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A项,“举国上下”中的“举”不是“举荐”的意思。故本题选A项。
1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要审清题意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其中三项正确。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A项,“兼通《春秋》《尚书》的古文、今文”不合文意,原文只说“又《尚书》兼通古今,大义详备。”故本题选A项。
12.
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本题中,第一句关键点:“事”:“服侍”;“治”:“研究”;“察”:“被察举”;“补”:“补任”。第二句关键点:“数”:“多次”;“咨”:“咨询、询问”;“师说”:“师承的说法”;“意思”:“观点思想”;“古今”:“古文、今文”;“大义”:“主要内容”。
【点睛】
翻译句子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士燮,字威彦,苍梧郡广信县人。士燮年少到京师游学,服侍颍川人刘子奇,研究《左氏春秋》。士燮后来被察举为孝廉,补任尚书郎,因公事被免官。他父亲士赐的丧事完毕后,他被举荐为茂才,任命为巫县县令,升任为交阯太守。
士燮心胸器量宽容厚道,谦和虚心,礼贤下士,中原地区的士人前往他那里避难依附者数以百计。他潜心研究《左氏春秋》,为它做注解。陈国人袁徽给尚书令荀彧的信中说:“交阯士府君既学问渊博,又通晓政治,处于大乱之中,保全一郡之地,二十多年疆界内没有战祸,百姓没有丧失家业,流落寄居在那里的人,都蒙受他的好处,即使像窦融保全河西之地的事迹,又怎能超过他呢?他在处理公务的余暇,他还研习经传,尤其对《左氏春秋传》的研究简明精练、细致入微,我曾多次就该书中的一些疑难之处向他咨询,他的解释都有师承的说法,观点思想深刻精密。对《尚书》他能兼通古文、今文,对其中的主要内容理解掌握得十分详细完备。听说京师古文经学派与今文经学派,各以为是争辩不休,他现在正打算分条论析《左氏》《尚书》的深微大义呈报给朝廷。”士燮就是这样受人称赞。
士燮兄弟同时担任各郡郡守,强有力地掌管着一州之政,因偏在万里之域,他们的威望尊贵至高无上。他们出入鸣钟响磬,显赫威严的礼仪完备齐全,有笳笙箫管吹奏,车辆马匹充满道路,常有几十位胡人夹在车马群中焚香。他们的妻妾都乘坐配有帷幔、可以坐卧的小车,子弟们都有兵士骑马跟在身后,尊贵显赫于当时,震慑各少数民族,以往的南越王尉他(即赵佗)也不能超过他们。
朱符死后,汉朝廷派遣张津为交州刺史,张津后来又被自己手下将领区景所杀,而荆州牧刘表派遣零陵人赖恭前往接替张津。这时苍梧太守史璜死亡,刘表又派遣吴巨去接替史璜,与赖恭一同到达。汉朝廷听说张津已死,就赐予士燮有玺印、封号的诏书说:“交州地处与中原隔绝之处,南面依靠长江和南海,朝廷之恩不能宣达,臣下的忠义之言受到阻隔,得知逆贼刘表又派赖恭窥视南方这一地区,现在任命士燮为绥南中郎将,总督七郡,仍然兼任交阯太守。”后来士燮派遣州吏张旻带着贡品前往京都,当时正是天下大乱之时,道路隔绝不通,而士燮没有放弃进贡的职责。朝廷特意再次下诏任命他为安远将军,加封为龙度亭侯。
后来吴巨与赖恭两人失和,吴巨起兵驱逐赖恭,赖恭逃回零陵。建安十五年,孙权派遣步骘任交州刺史。步骘到达后,士燮率领兄弟们敬奉并接受节制调度。但吴巨怀有异心,步骘将他杀死。孙权加任士燮为左将军。建安末年,士燮遣送儿子士廞去做人质,孙权任命士廞为武昌太守,士燮、士壹在南方的儿子们,都被任命为中郎将。士燮又诱导益州的豪族雍闿等人,让他们率领郡中百姓,在远处向东依附孙权,孙权更加赞赏士燮,升任他为卫将军,封为龙编侯,升士壹为偏将军,封为都乡侯。士燮常常派遣使者去拜见孙权,进献各种香料和细纹葛布,动不动就数以千计,其他如明珠、大贝、琉璃、翡翠、玳瑁、犀角、象牙之类珍品,以及奇物异果,如香蕉、椰子、龙眼之类,没有一年不进贡。士壹当时进献的好马有几百匹。孙权就常常亲自写信,给予优厚的恩宠和赏赐,来回报慰抚他们。士燮在交阯郡职位上任职四十多年,在黄武五年,他九十岁时去世。
评卷人
得分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①云山皆北向,二陵②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③。
[注]①三晋:指古晋国,春秋末韩、魏、赵三家分晋,故有此称。②二陵:指崤山南北二陵,据《左传》载,崤山南陵是夏帝皋的陵墓,北陵是周文王避风雨的地方。③指白衣送酒的典故,晋代王弘遣白衣使者送酒给陶渊明。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歌题目点出写作的时间、地点、人物和目的,这是一首登临兼应酬的诗。
B. 首联言事,交代了望仙台是由汉文帝修建的,详细描写了登上望仙台所见的景色。
C. 颔联表面写了望仙台景色的变化,实际上是作者在感慨历史的变迁。
D. 颈联继续感慨历史的变迁:望仙台的地方长官多次改朝换代已被遗忘,当年河上垂钓的仙翁也早已仙逝。
14.这首诗是如何抒发作者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
13. B
14. ① 借景抒情。登上望仙台见到“曙色开”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登山的畅快之情;借“云山皆北向”“风雨白东来”,抒发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② 借古伤今。“关门令尹谁能识,河卜仙翁去不回”,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历史感喟:历史变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 用典抒情。使用“ 彭泽宰”陶渊明嗜酒爱菊的典故和白衣送酒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并向友人寄出了愿与之陶然共醉的愿望。
【解析】
13.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详细描写了登上望仙台所见的景色”错误,首联指简单交代登台看到朝阳。故选B。
14.此题考核诗歌额抒情方式,答题时注意根据诗歌内容从手法的角度分析,不但要答出抒情的方式还要答出情感,此题由诗中的“曙色开”“云山皆北向”“风雨自东来”可见是借景抒情;由“关门令尹谁能识,河卜仙翁去不回”可见是借古伤今;由“彭泽宰”可知是用典故抒情。
【点睛】
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还有借助特殊的方式抒情如用典、对比、细节描写等,答题时根据具体的诗歌具体的分析。
15.下面是古代诗词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其中有一句与其他三句的感情色彩不同,这一句是
A. 唯见江心秋月白
B.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
C. 杨柳岸晓风残月
D.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答案】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诗歌的情感的能力,是一道比较阅读的题目,要求分析诗句感情色彩和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答题时注意抓住诗中的意象“秋月”“冷月”“残月”分析ABC项是凄清的意境,而D项“湖月照我影”表达的是一种欢快的情感,故选D。
【点睛】
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
16.下列诗句与“黄河之水天上来”所写意境不同的一句是
A.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C.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D.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
【答案】A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诗歌的意境的能力,是一道比较阅读的题目,要求分析诗句意境和例句相同的一项,答题时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词语“秦地雷”“咆哮万里”“万里泻入”分析BCD项重点突出黄河的气势,而A项,根据“黄河远上白云间”和例句一样交代黄河的出处。故选A。
【点睛】
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
17.下列句子,按风格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③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④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⑤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A. ①②③⑤/④⑥ B. ①③⑥/②④⑤
C. ①③④/②⑤⑥ D. ①③⑤⑥/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诗歌的风格的能力,是一道比较阅读的题目,要求对诗句的风格进行分类,从所给的句子看,都出自宋词,实际就是要求分析婉约还是豪放,题中①③⑤⑥属于婉约的风格;②④属于豪放的风格,答题时不要简单的根据诗句的作者属于哪种风格的代表简单的分类,要根据诗句的内容。故选D。
【点睛】
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
18.“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试分析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写诗人的穷困苦境,意境从宽阔转入狭窄:亲朋隔绝,无一消息,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自己的孤寂与辽阔雄壮形成鲜明的对比,愈益显出自己的痛苦之情,抒发了诗人漂泊无依、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答题时注意抓住题干的内容,“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和“联系尾联”,然后分析情感,意境宽阔指前面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尾联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再结合此句“老病”“孤舟”分析此句写诗人的穷困苦境,抒发了诗人漂泊无依、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点睛】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评卷人
得分
四、情景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
⑵《蜀相》 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⑶《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由梦境转入现实后颇感失落的诗句是___,____。
【答案】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惟觉时之枕席 失向来之烟霞
【解析】
【详解】
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频烦”的写法。
评卷人
得分
五、语言表达
20.(题文)下面是某班级一次“分享阅读”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答案】
班级分享阅读活动将分组进行,各组要确定阅读主题和书目,并完成海报等作业;班内则将开展海报展示、笔记漂流等活动,并通过投票对各组阅读成果进行评比。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表说明的题目,属于图文转换类的题目,图表说明的题目,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初步构思框架”,根据框架图的要素,结合构思的内容分析。注意字数的要求。
21.21.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鸬鹚”下定义,字数在40至50之间(含标点)。(4分)
鸬鹚是一种善于捕鱼的水鸟,其鹰嘴、鹰眼、鸭脚的特点尤为明显。任何鱼类,只要被其带钩状的鹰嘴叼住,就休想逃脱;外凸圆鼓的双眼,可以进行360度的快速旋转,不会放过鱼儿活动的任何蛛丝马迹;一双蹼质的鸭脚,则成全了其善游善潜的特殊本领;为储存捕捉到的鱼虾,鸬鹚的长脖子中间还挂着一个像布袋一样的喉囊,格外醒目……
【答案】鸬鹚是一种长着钩状长嘴、外凸圆鼓的双眼、蹼质的脚掌且长脖中间有着袋状喉囊的善于捕鱼的水鸟。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明确所给语段的本质特征及字数要求等。恰当找到该定义所需的“属概念”,其次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准确地筛选语段中的关键信息;归纳相同信息,删除重复或多余信息。最后运用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在字数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涵盖重要信息。此题抓住“鹰嘴、鹰眼、鸭脚、喉囊”几个特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评卷人
得分
六、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青年人中流行一句话,叫“谁的青春不迷茫”,可是,驻藏战士说:我告别霓虹和繁华,在绿色军营戍守雪域边关,我的青春有担当,我的青春不迷茫;快递小哥说:我告别农村与父母,在城市的街道穿梭往来,我的青春有责任,我的青春不迷茫;青年学生说:我走进学校与课堂,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徜徉,我的青春有信仰,我的青春不迷茫。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简述你的看法。
【答案】莫因迷茫凋朱颜
风沙高原,霜雪哨岗,有一种青春因担当而不迷茫于绝徼藏边;盛夏亢阳,深秋寒雨,有一种青春因责任而不迷茫于车水马龙;迟明书声,夤夜青灯,有一种青春因信仰而不迷茫于朝暾夕月。在部分同龄人喟叹“谁的青春不迷茫”时,驻藏战士、快递小哥和青年学生的话语给我以慰藉,并使我相信:在这弹指而过的刹那青春中,我们应有所追求,莫因迷茫凋朱颜。
有所追求,拒绝迷茫青春,需要一双注目理想的眼。目光停驻之处,定是心之所向,若要吹散迷茫的愁云惨雾,便需要在青春中席卷起理想的旋风。不由想到了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学子们带着报效家国的理想,高唱着“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的校歌,在偏僻闭塞的西南小城弦诵不绝,从未迷茫。看,木头临时拼装的科研仪器前,是杨振宁执着探索的消瘦身影;雨点叮当作响的铁皮屋顶下,是邓稼先求知若饥的不倦眸光。一双望向理想的眼,可助我们目视云汉,手扪星辰,无视迷茫。
有所追求,拒绝迷茫青春,需要一双踏实前行的脚。西风碧树中独上高楼,望到的理想之光总是远在天涯路尽处,如要摆脱迷茫接近它,还需脚踏实地地前行。又想到了晚唐杜牧,这个也曾有过“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的鸿鹄理想的樊川居士,却因为不懂脚踏实地而在扬州任职期间迷茫于歌楼酒馆,最终蹉跎青春,毫无建树,只留下一声“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喟叹。要在青春岁月远离迷茫的泥淖,不能做好高骛远的空想家,而要当踏实前行的跋涉者。
有所追求,拒绝迷茫青春,需要一颗百折不挠的心。追求理想的青春路途注定坎壈,此时,我们的内心要不畏蹭蹬,无惧挫折。正如西晋左思,为赋三都,从未迷茫,不顾父亲“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的鄙视,不顾文豪陆机“须其成,当以覆酒瓮尔”的嘲讽,穷十年之功,“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终《三都赋》出,洛阳纸贵。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说: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青春之河中的奔流逆潮会将我们一次次拍向乱石,但不屈的心可助我们破迷茫之浪,击水中流。
诗囚孟郊曾吟道:“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当那抹如山军绿再次屹立于绝徼藏边,当那道如风之影再次穿梭于车水马龙;当那阵如歌书声再次回荡于朝暾夕月,我不禁想起了梁任公的击节高歌:“美哉我中国少年,与天不老;壮哉我少年中国,与国无疆!”愿我们每个青年人都可以让眼注目理想,用脚踏实前行,凭心百折不挠,让自己的青春在追求中无憾无悔,不再迷茫。
且放青春追求间,莫因迷茫凋朱颜。
【解析】
【详解】
本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主要讲“青春”,不同的人对青春是否迷茫的理解是不一样的。青春是闪亮的岁月,对所有的事物充满好奇,对未来充满抱负,如泉涌般的求知欲,支持着我们不断的吸收各种知识。过程中,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时的彷徨与无助。我们在青春肆意追求梦想,梦想不曾走远,我们的奋斗,我们的拼搏,我们与现实的抗争,不会结束,会有结果。可能你暂时被它所磨合,但只要你的骨子里存在着不屈,有朝一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谁屈服于命运,谁就会成为命运的傀儡。你紧握双手的斗志就可以改写命运。青春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寂寞、痛苦、挫折……这些都是青春旅途中的常客,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他们,用微笑去面对它们。青春如果仅求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那么生命也就失去了她所存在的魅力。向前走,不要回头,抬头看,头顶还是一片蔚蓝的天,让我们不再感到失落、彷徨。有担当的青春不迷茫;负责任的青春不迷茫;有信仰的青春不迷茫;有梦想的青春有方向等。青春要有所追求,不应迷茫;有所追求,拒绝迷茫青春,需要一双注目理想的眼;需要一双踏实前行的脚;需要一颗百折不挠的心。
【点睛】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