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5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辽宁省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阶段测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魏晋时期是地道的乱世,因此文人的普遍心理即是思治,这就促使魏晋名士开始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并开始追求新的思辨哲理。在这种背景下,“文的觉醒”与“人的觉醒”时代到来,思想开放与自由论辩的风气成为当时文人名士的生活常态,而“魏晋风度”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应运而生的。
“魏晋风度”所代表的这种文化,由何晏、王弼首发其端,他们酷爱庄老,而起清谈之风;发展至“竹林七贤”时代,这一群体成为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成、向秀和王戎等七人,他们都是当时的文人名士,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对社会现实有着无比清醒的认识。然而,由于身处乱世,虽有济世报国之才,却没有值得辅佐的明主,只好用形骸放浪、不拘小节的行为来掩饰内心的痛苦,用不合时宜的言行来表达对朝政的不满。
魏晋名士用自己的言行、诗文等外化行为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具体表现为不同常人的放旷、真率与智慧。这种艺术的人生是自然的,是个人的真实处境与心境的流露。正是由于残酷的政治迫害和生命的命悬一线,使得魏晋士人的人生充满了无尽的忧虑恐惧和深重的哀伤。这构成了魏晋风度深刻沉重的一面。
玄学是这个时期文人的思想灵魂与源泉。他们用老庄的哲学思想解释儒家经典。在空谈中探讨自然与人本体的关系,探求更本质的人生意义,将关注点从无能为力的政治转向了自身存在价值的讨论。《周易》《老子》和《庄子》被奉为玄学经典。玄学给两汉以来保守腐朽的儒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中国的哲学文化领域带来了一种不同以往的自由、理性、思辨的哲学思维,同时是魏晋名士们自我肯定的强烈自信与率性自由的外化表现。魏晋名士以率性率真的人性来品味玄趣,由此生发出一种由外知内、以形显神的美学观念,这使他们开始转向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探究,以空灵之心审视山水自然的大道之美。正是这种超越形的束缚的情怀,使自然山水被赋予了人性化的灵性与无穷的玄趣。另一方面,他们把在政治理想上的绝望转向文学艺术,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在“神韵”这一独特的审美追求指导下,魏晋时期的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一片空前繁荣的景象。魏晋风度是士魏晋名士人生态度、处世方式和人格精神的具体展现,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大夫阶层的价值取向,它不仅在那时具有广泛的时代意义,对后世中国传统文人的文化哲学和思想,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士人通过自身在乱世中真实而坚定的实践,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和感染力,融入了中国文人的灵魂深处。一方面,魏晋风度造就了中国文人清高的气质与清醒的思辨;另一方面,它为后世处于低谷困境的文人知识分子提供了精神的慰藉与平静,并得以发展为自省与放旷的生活理念,用以追求人本质的回归、精神的解放和个性价值的真正体现。
1. 下面对“魏晋风度”文化内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晋名士用言行、诗文等将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具体表现为放旷、真率与智慧。
B. 以自由、理性、思辨的哲学思维,表现出自我肯定的强烈自信与率性自由。
C. 超越形的束缚,品味玄趣,生发了一种由外知内、以形显神的美学观念。
D. 融入了中国文人的灵魂深处,造就了文人自古至今清高的气质和清醒的思辨。
2. 下面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人的觉醒”促进了当时思想开放和自由论辩风气的形成,这是魏晋风度的突出表现。
B. 魏晋士人厌倦了社会的动荡,对黑暗政治不满,只好转而研究老庄之学,借此麻痹自己。
C. 玄学是魏晋名士的思想源泉,他们以此来关照自我,探寻苦难社会中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D. 魏晋风度以自省与放旷的生活理念使后世落魄的文人知识分子获得了精神的真正解放。
3. 简要概括“魏晋风度”形成的原因。
【答案】1. D 2. C
3. ①魏晋乱世,文人思治,他们开始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
②魏晋文人清醒认识现实,怀才不遇,统治者对其进行残酷的迫害。
③魏晋时期的文人酷爱老庄,以玄学作为自己的思想灵魂和源泉。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D选项中“融入了中国文人的灵魂深处的是魏晋士人的气魄和感染力,而非魏晋风度。故本题选选D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选项中“思想解放和自由论辩风气”不是由“人的觉醒”促进的,而是“人的觉醒”的表现。B选项属于强加因果,从第2段可知,魏晋文人名士内心大都崇尚老庄之学。D选项原文为“追求精神解放”,而非“获得了精神的真正解放”。故本题选选C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提取。概括本题的答案。本题的答案要点的密集段落在1至4节,尤其是第2节,是答案最密集的地方。第1节,“魏晋时期是地道的乱世,……这就促使魏晋名士开始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并开始追求新的思辨哲理。在这种背景下,……思想开放与自由论辩的风气成为当时文人名士的生活常态,而“魏晋风度”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应运而生的。”第4节,“他们……在空谈中探讨自然与人本体的关系,探求更本质的人生意义,将关注点从无能为力的政治转向了自身存在价值的讨论。”由此概括出:“魏晋风度”形成的原因之一是:魏晋乱世,文人思治,开始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第2节,“‘魏晋风度’所代表的这种文化,由何晏、王弼首发其端,他们酷爱庄老,而起清谈之风;”第四节,“玄学是这个时期文人的思想灵魂与源泉。他们用老庄的哲学思想解释儒家经典。”这两句话就概括出第二点原因是:魏晋时期的文人酷爱老庄,以玄学作为自己的思想灵魂和源泉。第2节,“他们都是当时的文人名士,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对社会现实有着无比清醒的认识。然而,由于身处乱世,虽有济世报国之才,却没有值得辅佐的明主,只好用……用不合时宜的言行来表达对朝政的不满。”这就可以概括出第三点魏晋文人清醒认识现实,怀才不遇,统治者对其进行残酷的迫害。本题可以从魏晋文人所处的环境、自身的文学喜好和其政治理想等方面分点回答即可。
【点睛】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般范围比较大, 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阅读题干的设置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 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关键的,审题
时要通过分析前两者把握命题意图。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 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于的选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宛大妈
宛大妈是公园凉亭戏迷聚唱的核心人物。她曾唱一段《贵妃醉酒》的四平调,众人听完不禁面面相觑:怎么跟梅兰芳的唱法大相径庭?她告诉大家,那是荀慧生还用白牡丹作艺名时候的唱法,后来这出戏被公认为梅老板的代表作,荀老板就没再演过这一出了。于是有人问她:“您是北京京剧团的吧?”她说:“我曾是北京市京剧团的龙套,角儿唱杨贵妃,我是八宫女之一。”完了又解释一句,听起来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家糊涂:这什么意思啊?她笑着细掰:“四五十年前,北京有两个市一级的京剧团,一个叫‘北京京剧团’,后来成为排演《沙家浜》、《杜鹃山》的‘样板团’;另一个,叫‘北京市京剧团’,那政治地位、福利待遇,跟‘样板团’可就差老鼻子啦。我呢,是在带‘市’字的那个团,所以,当时北京戏剧界就流行这么一句话,叫作‘多一“市”不如少一“市”’。当然啦,改革开放以后,又合并在一起,叫北京京剧院了。”那以后,有的人背地里就用“多一事”称呼她。
社区居委会有一些人,觉得她这个老太婆脾气有些古怪。那年两位居委会女士抱着捐款箱,按响她那单元的门铃,说是知道社区里有些老人腿脚不便,想给灾区捐钱,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上门来满足其心愿。宛大妈听了却摇头说:“我不做隔山打牛的善事。我行善,要面对面,知道我捐的究竟落在了谁头上。”两位女士已经收到若干捐款,而且许诺将在社区公告栏公布捐款明细表,并会全部转交有关机构。宛大妈的表现,令她们气闷。
有一次宛大妈去医院看病,候诊的时候,见旁边一个外地汉子,给一把旧椅子装上轱辘,推他媳妇来看病。问起来,得知他媳妇是生了骨瘤,动过手术,今天复查。给媳妇治这个病,汉子快到倾家荡产的地步。他哥哥也在北京打工,母亲轮流在他们两家住,这个月又轮到住他家——所谓家,就是在几里外,每月四百元租的原来工厂的排房,小小一间,放高低铺,剩余空间也就放套煤气灶架和一张用来吃饭和让孩子做功课的桌子。不过有彩电,屋顶上有“锅”,能看电视。他哥哥的意思,是弟媳妇得了这病,母亲就别挪弟弟那儿了。嫂子却不干,认为该轮还要轮。他妈跟那嫂子一向不睦,倒很愿意多在他那儿住。他那媳妇衰弱得说话也缺气,一旁管自摇头。他苦笑,闭嘴前忍不住来一句:“明天赶紧去工地叫工头再支点,要不买米的钱也没了。”宛大妈看完病领完药,在医院外面又遇见他们,就过去跟那汉子说:“让你媳妇等在超市门口,你跟我进去,我帮你把该买的买了。”见那汉子犹豫,就说,“我是真心要帮。你接受了是给我快乐。”汉子就把媳妇坐的轮椅安置在妥善位置,跟宛大妈进了超市。两人各推一辆购物车,宛大妈往汉子的车里装了一袋米、一袋面、一桶玉米油、一大盒鸡蛋、一桶酱油、一桶醋、一包紫菜、一袋虾皮……汉子直说:“谢谢,够了够了。”她最后还往里添了两罐辣酱。出了超市,她跟汉子说:“我每月五号上午十点必来这家超市。你以后有困难可以按时候到这儿找我。我不会给你钱,不会给你买别的,就是给你买这些最必需的日常用品。”汉子和他媳妇连声道谢,问她:“大妈贵姓?”她笑:“莫问我的名和姓,就记住仨字儿吧:多一事。”
“多一事”的趣事很多。那天她去公园,推了个自备的帆布小购物车,里头是两提卫生纸。她先没去凉亭唱戏,先推车到公厕外的松树下守着,不一会儿,一位大嫂出来了,她迎上去问:“又把厕纸整卷儿全搂走啦?”那大嫂就知道被盯上了,脸上有些搁不住,嘴里硬撑着:“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不对?”又有一位胖老头从里头出来,他跟那位妇女一样,也是几乎每天都要来这公厕收集厕纸的。管理人员刚续上,他们就很快整卷搂走,其他游客往往无纸可用,意见很大。宛大妈见两位占便宜的全在眼前,就说:“道理你们也懂,不说了。今天我带了一提十卷的名牌厕纸来,赠你们每人一提。只希望你们从此以后能保障其他游客的权益。”那大嫂不知所措,那胖老头却理直气壮:“你多什么事!我们这算什么问题?你有能耐逮那些贪官去!”宛大妈说:“大贪要反,小贪也要戒。端正社会风气,大事小事全要做。当年我演不了贵妃,就演好那宫女。如今我还是唱不了主角,干不成大事,可是我还能做点小的好事。我真是想送你们厕纸,好让你们生出点儿悔意,赶明儿别再这么贪小啦!”那大嫂和那胖老头灰溜溜地绕开她走了。后来管理员说,白搂厕纸的现象少多了。
凉亭里又响起宛大妈的唱腔,这回唱的是《穆桂英挂帅》:“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结尾都写到宛大妈的唱腔,开头写她的唱腔与梅兰芳的不同,体现她个性独特的一面,结尾的描写则体现她的精神风貌。
B. “多一事”是人们称呼宛大妈的,除了剧团名称的由来外,可能与她喜欢“多管闲事”有关。如在有人占便宜搂偷公园公厕厕纸时,挺身而出,“多事”。但文中“多事”似贬实褒。
C. 宛大妈性格复杂:有时吝啬,社区给灾区募捐,她拒绝捐款;有时古道热肠,正气凛然。
D. 小说主要记叙了三件小事,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写出了宛大妈做人的原则,刻画她的性格,展现她的品行。
5. 人们觉得“多一事”古怪,结合具体情节或细节,说说她的“怪”表现在哪里?你对“怪”是怎样理解的?
6. 小说结尾写宛大妈唱《穆桂英挂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①拒绝去向不明不白的捐款,体现了她做事讲原则,助人讲实效的个性;②帮助病困人家而不留姓名,体现她热心助人、不求回报的品格;③自己出钱买纸送给爱占便宜的搂(偷)厕纸的人,体现她关心公益,敢于斗争,敢于担当的精神。
6. ①在结构方面,以唱京剧开头又以唱京剧结尾,首尾呼应,结构完整;②在人物性格方面,以《穆桂英挂帅》的唱词做结尾,以歌明志,寓意为宛大妈虽年老但仍要“多事”,敢于与不良现象作斗争,体现了她敢于担当、舍我其谁的精神;③在主题方面,通过唱词侧面赞扬宛大妈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感,凸显了小说的主题;④在表达效果方面,小说以高亢的唱腔戛然而止,余韵耐人寻味,增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C项,拒绝捐款之事不能说明宛大妈吝啬。故本题选选C项。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阅读小说,找出文中有关宛大妈描写的语句或段落,还要关注侧面描写的语句与段落。找到这些有效的答题区间,再分析概括宛大妈的形象特点。如:小说主要记叙了三件小事:她拒绝去向不明的捐款,帮助在医院遇到的病困人家而不留姓名,自己出钱买纸送给搂走公厕厕纸纸的人。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写出了宛大妈的做人原则,刻画她的性格、展现她的品行。即表明宛大妈是个坚持原则,讲求实效,古道热肠,助危济困,正气凛然,敢于担当的人。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文章的结尾的作用注意从人物的塑造、情节的推进和主旨的表达等角度分析。这道题考的是宛大妈唱《穆桂英挂帅》结尾的作用,作用题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开头结尾都写到宛大妈的唱腔,开头写她的唱腔与梅兰芳的不同,这在结构上首尾呼应,结构完整,体现她个性独特的一面,结尾的描写则体现她的精神风貌。以唱词明志,寓意为宛大妈虽年老但仍要“多事”,敢于和不良现象作斗争。通过唱词侧面体现了她敢于担当、舍我其谁的精神,赞扬了宛大妈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感,凸显了小说的主题。
【点睛】鉴赏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基本要点包括人物的性格和思想特征,人物的精神风貌,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等。方法一般有:在把握文章背景和作者情感倾向的基础上,依据文章中的重要句子,分析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将人物置于文中的具体事件和特写中去把握。善于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①从表达方式角度分析:叙述人称的选择及作用;叙述顺序的安排;各种描写的特点及作用。②从选材剪裁角度分析: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③从表现手法角度分析: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进入了职场就一切归零,学历什么都是浮云,你的工作经历、能力、情商,比你的学历重要多了。这个说法对不对?对的。但前提是,进入职场后,而且是一个好的职场。可以说在接近100%的情况下,学历低的人根本不太可能跟北大清华的学生进入同一个职场,因为在筛选简历的时候,他们就被筛选掉了。
那些鼓吹经历比学历更重要的大企业,他们所谓的“经历比学历更重要”,是在进入他们的单位后。进入单位前,他们对学历的选择比谁都严苛。不信的话,你只要上985高校和三流院校的站上看一下就知道了,到985高校招人的,都是各种高大上的国企、事业单位和研究机构。或者看看每年国家电网、人民日报、央视这些单位公示的录用名单,看看这些被拟录用的人的学校,你会发现,他们不仅几乎清一色都是985高校,而且频率最高的还是北大清华人大等顶级名校。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最高的行业TOP10
申万一级行业
硕士博士占比(%)
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
银行
8.94
71.69
计算机
6.7
57.13
传媒
5.77
49.13
建筑装饰
5.35
42.77
房地产
6.29
39.41
国防军工
9.3
38.96
通信
5.09
36.77
公用事业
4.21
34.89
综合
6.51
33.73
非银金融
7.31
30.68
材料三:
“做研究工作,主要靠成果说话,并不只看学历有多高。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才有意义。”不过在工作中庞浩也看到了自己在发展前景上的学历短板,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很多专利的研究需要更深厚的理论基础。
如今我国每年毕业的研究生已超过60万人,20年间,研究生扩招疯涨了11倍,甚至超过了本科生。研究生如此扩招,研究生就业势必遭遇“高学历泛滥”困境,造成很多岗位的学历要求超过岗位本身的需求。研究生数量的增加造成劳动力市场上供过于求,使得买方市场处于优势地位。而买方市场的优势又加大了用人单位挑选的余地,使得追求高学历成为一种风气。
(摘编自中国民生网)
材料四:
就群体来看,“学历越高,收入越高”仍然是一个不变的真理。这包括,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的月收入显著高于农民工,也包括本科院校毕业生的薪资待遇要明显高于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
实际上,我们的大学中既然设置了这么多的专业,定然来自社会的客观需求,都有其合理的依据。而且,就整体就业率情况来看,所有的专业就业率都超过了86%。而且,半年之后所有的专业的就业率都超过了91.8%。这意味着,无论学什么专业,只要一心向上,态度积极,都会在茫茫社会与复杂的职场中找到自己的岗位。将目光放长远,很难说未来什么样的专业能吃香。当今社会发展速度之快、商品迭代速度之快,超乎想象。一些看似强大无比、能吃一辈子的专业,很可能因为技术的创新而倏然落伍。正如诺基亚、雅虎、柯达等巨无霸的倒塌,许多专业很可能在几年之内就失去社会土壤。大学所学的专业,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都基本不会是吃一辈子的饭碗。
十年之后,谁也无法想象人工智能、机器人、“互联网+”能消灭哪些专业和工作。此语境下,能否拥有持续的学习能力、自生能力,才是让每一位个体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本领。
(摘编自中国网)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你的工作经历再多、情商再高,如果没有学历这一前提条件,很多单位在招人时连机会都不会给你。
B. 根据材料二,就整体学历水平而言,本科及以上学历以及硕士博士学历的员工均占比最高。
C. 若干年后,一些专业可能会失去社会土壤,我们想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拥有持续的学习能力、自生能力。
D. 就整体就业率情况来看,大学所有的专业在毕业时就业率都能超过八成,半年后就业率能超过九成。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高大上的国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全部都是985高校毕业生,而且北大清华等顶级名校毕业生最多。
B. 大学设置的专业都有其合理的依据,我们无论学什么专业,只要一心向上,态度积极,总会找到自己的岗位。
C. 我国高校研究生扩招,高学历人才大量增加,用人单位选人有了更大的余地,使得追求高学历成为一种风气。
D.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商品快速迭代,大学所学的专业,对于所有从业者而言,都不会是吃一辈子的饭碗。
9. 根据材料三、材料四的内容,说说如何看待学历与工作、收入的关系。
【答案】7. B 8. B
9. ①做研究工作,不只看学历,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才有意义。但一般情况下,学历越高,理论基础就越深厚,发展前景相对较好。②就群体来看,“学历越高,收入越高”仍然是一个不变的真理。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本科及以上学历以及硕士博士学历的员工均占比最高”错误,根据材料二表格,国防军工硕士博士占比高于银行。故本题选选B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在高大上的国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全部都是985高校毕业生”错误,原文“到985高校招人的,都是各种高大上的国企、事业单位和研究机构”。。C项,高学历人员并不等于“高学历人才”D项,“对于所有从业者而言”错误。原文“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故本题选B项。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的能力。仔细阅读材料三、材料四的内容,筛选有效答题区间是:“无论学什么专业……都会找到自己的岗位”,但是“做研究工作,主要靠成果说话,并不只看学历有多高”,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很多专利的研究需要更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研究生的扩招加大了用人单位挑选的余地,这使得追求高学历成为一种风气”。当然,就群体来看,“学历越高,收入越高"仍然是一个不变的真理所以如何看待学历与工作、收入的关系,可就以上材料中筛选出的语句中,从工作和群体这两个方面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 ,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到彦之,字道豫,彭城武原人,楚大夫屈到后也。宋武帝讨孙恩,以乡里乐从,每有战功。义熙元年,补镇军行参军。后以军功封佷山县子,为太尉中兵参军。武帝受命,进爵为侯。彦之佐守荆楚,垂二十载,威信为士庶所怀。及文帝入奉大统,以徐羡之等新有篡虐,惧,欲使彦之领兵前驱。彦之曰:“了彼不贰,便应朝服
顺流;若使有虞,此师既不足恃,更开嫌隙之端,非所以副远迩之望也。”
会雍州刺史褚叔度卒,乃遣彦之权镇襄阳。羡之等欲即以彦之为雍州,上不许,征为中领军,委以戎政。彦之自襄阳下,谢晦已至镇,虑彦之不过己,彦之至杨口,步往江陵,深布诚款,晦亦厚自结纳。彦之留马及利剑名刀以与晦,晦由此大安。
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其秋,迁南豫州刺史、临六州诸军事,镇历阳。上于彦之恩厚,将加开府,欲先令立功。七年,遣彦之制督尹冲、朱修之等北侵,自淮入泗。泗水渗,日裁行十里。自四月至七月,始至东平须昌县。魏滑台、虎牢、洛阳守兵并走。彦之留朱修之守滑台,尹冲守虎牢,杜骥守金墉。十月,魏军向金墉城,次至虎牢,杜骥奔走,尹冲众溃而死。魏军仍进滑台。时河冰将合,粮食又罄,彦之先有目疾,至是大动,将士疾疫,乃回军,焚舟步至彭城。初遣彦之,资实甚盛。及还,凡百荡尽,府藏为空。文帝遣檀道济北救滑台,收彦之下狱,免官。九年,复封邑,固辞。明年卒,谥曰忠公。
(节选自《南史•到彦之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
B. 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
C. 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
D. 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夫,是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处于卿、士之间的重要官职,可世袭,有封地。
B. 朝服,指在重大典礼时所使用的礼服,主要用于朝会,是君臣百官的议政之服。
C. 开府,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之意,汉朝三公等可以开府,后世资格有时会放宽。
D. 封邑,指君主赐以领地或者食邑,并将封邑内的所有权力转让给封君作为奖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彦之屡立战功,逐渐成就威名。他因为与宋武帝是同乡,所以跟随着宋武帝参与讨伐孙恩;后来他凭借军功被封为佷山县子,担任了太尉中兵参军。
B. 彦之沉着冷静,辅佐文帝登基。针对文帝心有畏惧之事,他剖析了形势,进行了劝导;针对谢晦心有疑虑之事,他亲自拜访并赠送礼物,进行了安抚。
C. 彦之奉命北伐,取得初步成功。元嘉七年四月到七月之间,他率军从淮河流域进攻到泗水流域,一路行军迅速,陆续攻占北魏滑台、虎牢、洛阳等地。
D. 彦之陷入困境,北伐最终失败。北魏军队能够趁冬寒反击成功,主要原因是刘宋军队粮食耗尽、将士疾疫,彦之此时又目疾发作,难以有效指挥作战。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帝受命,进爵为侯。彦之佐守荆楚,垂二十载,威信为士庶所怀。
(2)初遣彦之,资实甚盛。及还,凡百荡尽,府藏为空。
【答案】10. D 11. D 12. C
13. (1)武帝即位,晋升彦之为侯爵。彦之辅佐镇守荆楚,接近二十年,威信被官吏与百姓怀念。(2)当初派遣彦之北伐,军需物资非常充足。等到败归,总共百种物资荡然无存,朝廷府库因此空虚。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于……战”意思是“在……作战”,意思相对完整,后面断开。“不利”省略的主语是作战,前面要断开。“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结构相对明确,前后断开。“晦”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断开。“江陵”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要断开。“改封建昌县公”前面省略的主语是彦之,前面要断开。因此选D项。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情况。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D项,封就是分封,邑就是城市。就是说君主把自己国土中的一部分的财政收入奖励给某一个人。并非选项所说的“并将封邑内的所有权力转让给封君作为奖赏”。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一路行军迅速”理解有误,文中是“日裁行十里”,比较慢。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受命,即位;垂,接近,将近;威信为士庶所怀,被动句。第二句中,资,军需物资;盛,充足;还,回来,此处指败归;凡百,所有的,指各种物资。这些词句都是翻译的关键处,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
赵令畤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①恨清明雨。
尽日沉烟②香一缕,宿酒醒迟,恼③破春情绪。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④路。
[注]①止:通“只”。②沉烟:点燃的沉香。③恼:撩惹。④西江:古诗词中常泛称江河为西江。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抒写闺中怀人之情的词,语不多,情无限,写得清超绝俗,淡雅疏秀,别具一格。
B. 结尾两句“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让我们知道了女主人公愁思重重的真正原因。
C. “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运用了对偶和设问的手法,借花写人,写出了词中人物对青春将逝的伤感之情。
D. 《草塘余正集》评此词结句曰:“末路情景,若近若远,低回不能去。”这一评语,极为准确,精炼地概括出此词含蓄蕴藉、语婉意深的风格。
15. 全词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对青春将逝的感叹(或惜春伤春之情),如“啼痕止恨清明雨”表达了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感慨。②孤独寂寞之情,如“人在深深处”和“尽日沉烟香一缕”写出主人公的孤独寂寞。③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如“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写出对远人的思念。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该句没有运用对偶的手法。故本题选选C项。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回答此题,注意结合词句“不卷珠帘,人深深处。”虽未直接说出闺中人的心绪,却画出一位佳人惆怅自怜之态,使人隐隐感受到她心中的愁闷,其情绪之剧烈程度看,闺中人因此而啼哭而憎恨,看来不像是一般伤春、惜花的意绪,词之上片,将女主人公惜花伤春的意绪表达得颇为动人;过片三句,转写闺中人内心极度的凄寂和苦闷。“尽日沉烟香一缕”,她终日对首一缕袅袅香烟出神,深闺之寂寞冷清和人的百无聊赖可想而知。“尽日”,即李清照所说“愁永昼”也。尽日苦坐愁城,无法排遣,唯有借酒浇愁。“宿酒醒迟”,可见恨深酒多,以致一时难醒了,而醒来仍然是空对“沉烟香一缕”而已,此种境遇何等难挨!“恼破春情绪”,关合上片惜花恨雨,极力渲染出一个“愁”字。结尾两句点出女主人公愁思重重的深层原因——佳人怀人心事。可据此回答。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⑦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在世人都称赞他时却并不因此而奋勉,世人都非难他时也并不因此而沮丧,只因他能够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讨论人生的短暂和时间的永恒时,其中“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不变的角度表述“而又何羡乎”这个观点的。
(3)屈原在《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己宁可突然死亡,也绝不同流合污,与丑恶相随的心态。
【答案】 (1). 定乎内外之分 (2). 辩乎荣辱之境 (3).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4).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5). 宁溘死以流亡兮 (6). 余不忍为此态也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辩”“尽”“溘”“余”,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武侠小说大师古龙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一个人如果 ,就放他去菜市场,他会重新萌发对生活的热爱。作家雪小禅对菜市场 。她说:“我有一个癖好,就是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去菜市场逛逛,因为那里充满了烟火气息和旺盛的生命力……”这与古龙先生所见大抵相同。走进菜市场,你会发现这真是一个生龙活虎的世界:迅速收钱、找零、装袋、过秤,摆摊者在整个过程中撸起袖子,大声吆喝,极富节奏感。买菜的大都是主妇,为一日三餐的性价比,她 ,在这里“斗智”一番。就连平素较弱的女性,为了准备一桌丰盛可口的饭菜,一进菜市场,便也仔细地挑拣蔬菜,麻利地装进大袋小袋……
菜市场蕴含着无穷的生活哲理。姜昆的相声段子就巧妙地拿“菜市场”说事:“生活就是大白菜,( ),内容丰富,层出不穷。”通俗易懂,又让人 。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种了一茬又一茬
B. 吃了一顿又一顿
C. 品了一遍又一遍
D. 扒了一层又一层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穷途末路 一见钟情 绞尽脑汁 叹为观止
B. 走投无路 情有独钟 绞尽脑汁 忍俊不禁
C. 走投无路 一见钟情 斤斤计较 忍俊不禁
D. 穷途末路 情有独钟 斤斤计较 叹为观止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迅速装袋、过秤、收钱、找零、摆摊者在整个过程中撸起袖子,大声吆喝,极富节奏感。
B. 摆摊者撸起袖子大声吆喝,迅速收钱、找零、装袋、过秤,整个过程极富节奏感。
C. 摆摊者撸起袖子大声吆喝,迅速装袋、过秤、收钱、找零,整个过程极富节奏感。
D. 迅速收钱、找零、装袋、过秤,摆摊者在整个过程中撸起袖子,大声吆喝,极富节奏感。
【答案】17. D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此题考核选填衔接句,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姜昆的话是以“大白菜”来表现生活的特点,故只有使用“扒”和“一层又一层”才能符合“大白菜”的特点,并且和后面“层出不穷”相呼应。故本题选选D项。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走投无路”:比喻陷入绝境,没有出路。“穷途末路”:形容无路可走。这两个成语相近,均可用于第一个横线处。“一见钟情”: 男女之间一见面就产生了爱情,也指一见面就喜欢上它了。“情有独钟”,对某一事物特别喜欢。第二处,表达的是雪小禅喜欢菜市场,应该用“情有独钟”,这就排除AC两项。“浑身解数”:全身的武艺,解数,武术的架式,也泛指手段。“绞尽脑汁”:费尽心思。第三处,“使用绞尽脑计”不搭配,可排除CD两项。“忍俊不禁”:忍不住发笑。“叹为观止”:赞美好到了极点。第四处,表达姜昆的相声运用生活化的语言让人忍不住要发笑,用“忍俊不禁”更恰当。故本题选选B项。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迅速收钱、 找零、装袋过秤,摆摊者在整个过程中撸起袖子,大声吆喝,极富节奏感”,“迅速收钱、找零、装袋、过秤”语序不当,应是先“装袋、过秤”之后,再“收钱、找零”,这就可以排除BD两项;“摆摊者在整 个过程.极富节奏感”搭配不当,这就排除AD两项。故本题选选C项。
【点睛】综合考查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病句做题方法:语感审读法,利用平日培养出的语感,在读题的过程中找出感觉别扭的句子,进而审读分析,对该句是不是病句作确认。筋脉梳理法,也就是提取主干法,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去掉,提炼出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或者搭配不当等错误,如果没有问题再检查枝叶部分。逻辑分析法,有些句子从语法上看没有问题,但是逻辑不通。造句类比法,可以造出几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或者短语,进行类比,从而确定该句是否有语病。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 ,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 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20.下面是某城市“学雷锋志愿服务”的主体图形,请写出除英文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
【答案】图形由和平鸽、心手、雷锋头像组成。心手组合寓意人们用友善之手奉献爱心;和平鸽象征友好和谐;雷锋在心形中,寓意雷锋及雷锋精神活在志愿者心中和志愿者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追求。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图文转换类题目,应在感知图文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语意逻辑等来分析推理。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考得是内容。对于图文,要宏观把握其外形特点,说明画面内容时,画面中的要素要全,不能偏颇或漏掉。图形由和平鸽、心手、雷锋头像组成。
21.2016年11月30日,一份古老的历法“二十四节气”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许是世上最有诗意的历法,阅读下面诗句,完成题目。
①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②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③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④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⑤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请根据诗歌描写的内容,推断诗歌对应的分别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
①_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 ⑤______
【答案】 (1). 惊蛰 (2). 霜降 (3). 立夏 (4). 立冬 (5). 白露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据诗歌描写的内容,推断诗歌对应的分别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这是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把握能力。首先要明确二十四节气的名称,然后要明确二十四节气代表的含义、所处的季节。“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由“新年”“蛰虫惊动”“春风起”等可知这应是“惊蛰”,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由“霜草苍苍”“虫切切”可知,应为“霜降”,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由“谢却海棠飞尽絮”“日初长”可知,应为“立夏”,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由“孟冬”“北风”等可知应为“立冬”,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中国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立冬期间,有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由“秋”“露从今夜白”等可知,应为“白露”,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白露。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进入“白露”,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
四、写作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时代呼唤“年份英雄”
岁月流金。一句“酒是陈的香”,道出了人们对白酒价值的认知标准——年份。
年份,是时间沉淀的味道,是跨越时空的优雅。在中国大地,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仰望星空的执着,脚踏实地的苦干,诠释“年份”的终极奥义。
有人用生命去回答。20多年来,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村魂”文朝荣领着海雀人向荒山要绿地,让瘦土出效益,苦干实干吃上饱饭,把极贫村建成了山清水秀、林茂粮丰的美好家园。他笔记里写着:“幸福不是天上来,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
有人用心灵去感悟。30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市西营镇农民王秀芝,克服了失去右小臂的创伤,自主创业、帮扶他人,用勤劳奋斗铺就乡亲们的致富之路。她说:“我的能力有限,但是只要我有一分热就会发一分光,尽我的能力让更多的人脱贫致富。”
有人用信仰去诠释。40年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副厅级退休干部高德荣,走遍了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被亲切地称为“老县长”。如今,高德荣退而不休,不顾年岁已高,继续驻扎在独龙江河谷,全力以赴督战独龙江帮扶项目工程。他说:我是独龙族的儿子,共产党才是我们独龙族的头人。
20年、30年、40年,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年份英雄。年份之于他们,是为改变贫困面貌而坚如磐石的宝贵品质,是为大家舍小家而感动岁月的赤子情怀。
时代呼唤“年份英雄”。领袖曾说,“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当下的中国,正处在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正处于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更加需要英雄和英雄精神来帮助我们提振精气神。只要将“年份英雄”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前进中攻坚克难的奋斗源泉,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克服,什么样的奇迹都能创造。
做“年份英雄”要甘于平凡。英雄干的不一定是惊天动
地的大事,但一定是为民谋利益的事。他们的伟大渗透在身体力行中,渗透在日常的工作、平凡的坚守中。行之愈深,其进愈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于农村还有5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做成同样的事情,往往需要付出比以往多得多的努力,这就需要我们各级干部苦干实干,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一步一个脚印朝前走,锲而不舍、驰而不息。
“年份英雄”人人可为。新年的钟声敲响,到2020年,一个百年魂牵的梦想就要实现。3年多辛勤耕耘,酿造的是一坛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乐的美酒,是一坛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佳酿。攻坚拔寨,同步小康,人人都是“年份英雄”,矢志奋斗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会让这坛美酒愈加甘醇厚重。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当“年份英雄”成为各级党员干部队伍共同的精神追求,这支队伍焕发出的蓬勃的发展激情,一定能撕掉贫困的标签,成就这个时代的丰功伟业。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中谈论的内容是对“英雄”的看法,审读材料时注意抓住关键词句“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两种说法即两种观点;“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限定作文谈论的对象是“当今时代的英雄”不是古代的英雄,不是历史上的英雄,不是泛泛而谈英雄。由此可以立意为:在时代的洪流中追寻英雄的价值与情怀,反思现实中对英雄的态度,在新时代传承英雄精神;时代的英雄精神不应该由所谓的偶像明星来担当,主流价值观始终要回归到为国家社会时代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行文中注意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论述,如选择第一种立意,可以分析当代英雄的特质、内涵到底是什么?和平年代我们该怎样对待英雄?新时代怎样继续传承和发扬英雄精神、英雄情怀?可针对现实中的现象进行反思如:偶像在聚光灯下接受万人崇拜,英雄却在民间默默无闻,时代发展不应该让英雄被遗忘,我们应该把崇拜的目光投到身边的英雄身上。
【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此题注意围绕对英雄的看法立意行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