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1.00 KB
  • 2021-06-03 发布

江苏省2020届高三全真模拟卷九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2020年江苏高考全真模拟试卷九(南通密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专业作家在作品中展现出的才华也许让青年读者们觉得________,然而阅读活动应当是一个平等的交流过程,因此无须对作者________,而不妨运用自己的思维大胆地去质疑,去挑战,在思想的碰撞中才能真正对作品的深刻意蕴________。‎ A. 鞭长莫及 顶礼膜拜 心照不宣 B. 望尘莫及 毕恭毕敬 心照不宣 C. 鞭长莫及 毕恭毕敬 心神领会 D. 望尘莫及 顶礼膜拜 心领神会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鞭长莫及:比喻力量达不到。望尘莫及:形容远远落后。语境中是想表达青年读者们觉得自己赶不上专业作家在作品中展现出的才华,所以应选用“望尘莫及”。顶礼膜拜:形容对人特别崇敬。毕恭毕敬:形容对人十分恭敬。顶礼膜拜程度更深。第二空结合上文“阅读活动应当是一个平等的交流过程”,下文“而不妨运用自己的思维大胆地去质疑,去挑战”,可以理解为阅读时不用对作者怀有特别崇敬的心理,所以选用“顶礼膜拜”。心领神会:不用对方明说,心里领悟其中的意思,也指深刻地领会。心照不宣:彼此心里明白,不必明说。心照不宣比心领神会多了不说出来的意思,不合语境。第三个空是要表达读者能对作品有深刻地领会,所以应选 “心领神会”。故选D。‎ ‎【点睛】成语运用解题技巧:‎ ‎(1)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2)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环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3)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4)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5)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6)看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构成语素的位置而造成形近混淆(7)看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整体性,只断章取其中个别语素的意义而造成成语意义与句意相悖(8)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4 -‎ 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__________此外,还需要什么别的理由吗?‎ ‎①或者翻译些他的诗文,‎ ‎②像苏东坡这样的高士,有他作品相伴就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③那时我一直都希望写一本有关苏东坡的书,‎ ‎④现在我能心致志地写关于他的传记,自然是件乐事。‎ ‎⑤即使此愿望不能实现,也愿意身边有他的作品相伴。‎ A. ④③②⑤① B. ③②⑤①④ C. ③①⑤②④ D. ④⑤②③①‎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本题是一道排列句序的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的内容要点,要明确所选的语句是对上文的延伸,然后根据由近及远的层次步步深入,其次要做到所选句式能使语句表达连贯通畅,第三要注意句式之间的疏密关系。还要善于比较各选项的异同,密切结合语境要求和表达需要来寻找最佳答案。‎ 据语句内容分析,根据上文的提示,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理由,只是以此为乐,以下要陈述理由。③句有“那时”在时间上的呼应,也有一直都希望写一本有关苏东坡的书的愿望,①句从“或者”可知,是另一个可供选择的愿望,所以③句与①句相连,表现出我的愿望;②句中“有他作品相伴就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与⑤句中“也愿意身边有它的作品相伴”承接呼应,所以⑤句与②句相连;⑤句的“此愿望”指代③①的内容,所以表明⑤②放在③①之后;根据时间的先后,③句有“那时”,④句有“现在”,所以④句放在最后。故正确排序为:③①⑤②④‎ 故选C。‎ ‎【点睛】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 ‎(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 ‎(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 24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 我很纳闷,斗胆问一句,不知您是在哪儿听说这件荒唐事情的?‎ B. 先生虽然未能亲自玉成此事,但也付出很多心血,我甚是感激。‎ C. 你和我大学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当作珍贵的“文物”惠存着。‎ D. 小弟比较愚钝,虽百思仍不得其解,不知兄台对此事有何见教?‎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A项,“斗胆”,形容大胆,多用做谦辞。句中形容自己,得体。‎ B项,“玉成”,敬辞,促成、成全。句中形容先生,得体。‎ C项,“惠存”,敬词,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句中形容自己,不得体。‎ D项,“见教”,客套话,指让对方指教自己。句中形容兄台,得体。‎ 故选C。‎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4.为武大郎所开的店堂门口配一副对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 - 24 -‎ A. 座中美酒佳肴贵客 厅里晋书宋画唐诗 B. 人不在高有权则灵 店虽不大唯我独尊 C. 有酒既旨每饭不忘 人座饱餐过门大嚼 D. 美酒佳肴从心所欲 晚来早到随遇而安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表达连贯、简明、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得体就是要根据语境条件来使用语言,使言语得当。语言得体要注意四点:看清对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适应场合,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区别语体,写什么文用什么体;明确目的,有什么事说什么话。‎ 画面中所用伙计个子都特别矮,都比掌柜矮多了,可见掌柜用人都用比自己矮的人,不如自己的人。这是嘲讽用人制度,辛辣地嘲讽了那些盘踞在权力岗位上妒贤嫉能的人及当今社会用人制度上的弊端。‎ A项,宴请宾客,和乐雅致。‎ B项,这幅漫画辛辣地嘲讽了那些盘踞在权力岗位上妒贤嫉能的人及当今社会用人制度上的弊端。符合漫画寓意。‎ C项,是有酒之后每餐不忘,吃得很香。‎ D项,表明做人的境界是随心所欲、随遇而安。‎ 故选 B。‎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世主有先醒者,有后醒者,有不醒者。‎ 昔楚庄王即位,乃退僻邪而进忠正,能者任事。当是时也,宋郑无道,庄王围宋伐郑,诸侯说服。庄王归,过申侯之邑。申侯进饭,日中而王不食,申侯请罪曰:“臣斋而具食甚洁,日中而不饭,臣敢请罪。”庄王喟然叹曰:“非子之罪也。吾闻之曰,其君贤君也,而又有师者,王;其君中君也,而有师者,伯;其君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者,亡。今我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不谷,不谷恐亡无日也。吾闻之,世不绝贤。天下有贤,而我独不得。若吾生者,何以食为?”故庄王思得贤佐,日中忘饭,谓先寤所以存亡,此先醒也。‎ 昔宋昭公出亡,至于境,喟然叹曰:“呜呼!吾知所以亡矣。吾被服而立,侍御者数百人,无不曰吾君丽者。吾发政举事,朝臣千人,无不曰吾君圣者。吾外内不闻吾过,吾是以至此。吾困宜矣。”于是革心易行,衣苴布,食疄馂,昼学道而夕讲之。‎ - 24 -‎ 二年美闻于宋,卒为贤君。既亡矣,而乃寤所以存,此后醒者也。‎ 昔者虢君骄恣自伐,谄谀亲贵,谏臣诘逐。晋师伐之。虢君出走,至于泽中,曰:“吾渴而欲饮。”御者乃进清酒。曰:“吾饥而欲食。”御进腶脯粱糗。虢君喜曰:“何给也?”御曰:“储之久矣。”曰:“何故储之?”对曰:“为君出亡而道饥渴也。”君曰:“知寡人亡邪?”对曰:“知之。”曰:“知之,何以不谏?”对曰:“君好谄谀,而恶至言,臣愿谏,恐先虢亡。”虢君作色而怒,御谢曰:“臣之言过也。”为闲,君曰:“吾之亡者诚何也?”其御曰:“君弗知耶?君之所以亡者,以大贤也。”虢君曰:“贤人之所以存也,乃亡,何也?”对曰:“天下之君皆不肖,夫疾吾君之独贤也,故亡。”虢君喜,据轼而笑曰:“嗟!贤固若是苦耶?”遂徒行而于山中居,饥倦,枕御膝而卧,御以块自易,逃行而去,君遂饿死,为禽兽食。此已亡矣,犹不寤所以亡,此不醒者也。‎ ‎(选自汉贾谊《新书·先醒》,有删节)‎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臣斋而具食甚洁 具:备办 B. 其君中君也,而有师者,伯 伯:同“霸”,称霸。‎ C. 御谢曰:“臣之言过也。” 谢:谢罪。‎ D. 御以块自易 易:改变。‎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楚庄王即位后,清退奸佞,提拔忠臣,讨伐无道的郑宋两国,诸侯们都被说服。庄王凯旋后仍然深刻反省自己。‎ B. 宋昭公出亡后,反省自己亡国是因为在朝内外只听到别人的赞美,却听不到别人指出他的过失,于是改变行为。‎ C. 虢君逃亡时饥渴交加,车夫马上提供了酒食,因为车夫预料到虢国会灭,虢君会逃,因而做了储备。‎ D. 车夫最终明白虢君已经无药可救,因此假意夸赞虢君是大贤,目的是取得其信任,自己最后伺机逃走。‎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年美闻于宋,卒为贤君。既亡矣,而乃寤所以存,此后醒者也。‎ ‎(2)昔者虢君骄恣自伐,谄谀亲贵,谏臣诘逐。‎ ‎8. 文章开头说“世主有先醒者,有后醒者,有不醒者”,根据文意,世主需要醒悟的内容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 24 -‎ ‎【答案】5. D 6. A ‎ ‎7. (1)二年后,美名在宋国境内传颂,他也最终成了贤明的国君。等到已经逃亡在外,然后才明白存国保位的原因,这就是后醒的人。‎ ‎(2)以前虢君骄傲放纵,喜好夸耀自己,阿谀奉承之人被亲近贵幸,进谏的大臣被问罪驱逐。 ‎ ‎8. 得到贤人辅佐;不受小人蒙蔽。‎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字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求注意积累,利用自己所学灵活运用,善于根据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题中的词义问题,“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也可以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分析判断其意义。‎ D项,“易:改变”错,“御以块自易”的意思是“车夫用土块换出了自己的腿”,“易”应译为“替换”。 ‎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内容。‎ A项,“诸侯们都被说服”错,原文“庄王围宋伐郑,诸侯说服”,意思是“楚庄王包围讨伐郑宋两国,诸侯们都心悦诚服”,可知是诸侯们都心悦诚服,选项曲解“说服”的意思。‎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题中重点词句:(1)美,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名;闻,传颂;卒,最终;寤,明白;所以,古今异义词,……的原因。(2)伐,夸耀;谄谀,阿谀奉承之人;谏臣诘逐,进谏的大臣被问罪驱逐,被动句;诘,问罪。‎ ‎【8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做此类题时,回归原文,按照题干要求,锁定答题区域,结合文本内容,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归纳,语言要简洁准确。‎ 原文“乃退僻邪而进忠正,能者任事”“故庄王思得贤佐”,意思是“马上就清退奸佞,提拔忠诚正直的人,(让)有才能的人主掌楚国的事务”“所以楚庄王因为思虑着得到贤人辅佐”,可概括出“得到贤人辅佐”;原文“谄谀亲贵,谏臣诘逐”“对曰:‘好谄谀,而恶至言’”,意思是“阿谀奉承之人被亲近贵幸,进谏的大臣被问罪驱逐”“车夫说:‘喜欢那些谄媚之言,讨厌真诚的话’”,可概括出“不受小人蒙蔽”。‎ ‎【点睛】翻译文言文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把要翻译的语句切分为词;第二步,把语句中的每个词语都准确翻译出来,这里要关注两点,即一词多义的词语要根据具体语境确定其意思,只能意译的词语翻译时要尽可能简洁、准确;第三步,根据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对一一对应翻译的具体内容进行语序调整或增删部分。‎ 参考译文:‎ 世上的君主有先醒悟的,有后醒悟的,有不醒悟的。‎ ‎ 当年楚庄王即位,马上就清退奸佞,提拔忠诚正直的人,(让)有才能的人主掌楚国的事务。在这个时候,宋国、郑国无道,楚庄王包围讨伐郑宋两国,诸侯们都心悦诚服。在返程途中,经过申侯的属地。申侯进献饭食,但是到了中午楚庄王还是不吃,申侯很害怕,请罪说:“我斋戒之后准备的饭食已经非常清洁了,但是您到了中午还不吃,我特来请罪。”楚庄王长叹道:“这不是你的罪过。我听说:一个国君是贤德的君主,还有开导教诲他的人,就可以称王于天下;一个国君是中等的君主,还有教导他的人,就可以称霸于诸侯;一个国君是下等愚昧的君主,他手下的臣子又没有比得上他的人,这样的国家就会灭亡。现在我就是愚钝的下等国君,手下的群臣没有人比得上我,我担心楚国没有多久就不复存在了。我还听说,世上的贤者不会断绝。(既然)天下有贤人在,但是我偏偏得不到贤人(来辅佐)。像我这样活着,凭什么吃饭呀?”所以楚庄王因为思虑着得到贤人辅佐,到了中午都忘了吃饭。这就是所说先(于他人)明白(国家)存亡的原因的人,这就是先醒的人。‎ ‎ 当年宋昭公出逃,到了边境,长叹道:“哎,我知道我流亡的原因了。我穿着美服站在朝堂之上,数百名侍奉者,没有一个人不说我英俊潇洒的;我发布命令裁决政事,数千朝臣没有一个不说我英明正确的。我在朝廷内外没有听到过有人说我的过失,因此我才到了这一步。我陷入困境真是理所应当的。”从此之后,洗心革面,改变行为,穿粗布衣服,吃粗糙的饭菜,白天学习正道,晚上讲给他人听,二年后,美名在宋国境内传颂,他也最终成了贤明的国君。等到已经逃亡在外,然后才明白存国保位的原因,这就是后醒的人。‎ - 24 -‎ 以前虢君骄傲放纵,喜好自己,阿谀奉承之人被亲近贵幸,进谏的大臣被问罪驱逐。国军队进攻虢国。虢君逃亡,到了大泽,对手下人说:“我渴了想喝水。”车夫于是进献上了清酒。虢君又说:“我饿了要吃东西。”车夫又进献了干肉干粮。虢君非常高兴地问:“为何准备得这么充分?”车夫说:“我好久之前就储存了。”虢君问:“为什么储存?”车夫回答说:“就是为了您逃亡时路上饥渴准备的。”虢君问:“你知道我会逃亡?”车夫回答说:“知道呀。”虢君问:“既然知道,为什么不劝谏我?”车夫说:“您喜欢那些谄媚之言,讨厌真诚的话,我想进谏,却担心我会比虢国先灭亡。”虢君(听后)改变了脸色非常生气,车夫赶紧谢罪说:“我说的话错了。”等到歇息的时候,虢君又说:“我亡国(逃亡)的原因真的是什么?”车夫说:“您不知道吗?您亡国的原因,就是因为您太贤明。”虢君说:“贤君是国家赖以存在的条件呀,如今却亡了国,是为什么呀?”车夫回答说:“天下的国君都没有才德,(他们)都嫉恨您一个人贤明,所以您才亡了虢国。”虢君大喜,扶着车厢上的横木笑着说:“哎,贤者原本就是像这样痛苦吗?”于是下车步行到山中休息,又饿又累,枕着车夫的腿就睡着了,车夫用土块换出了自己的腿,逃跑离开了虢君,虢君于是就饿死了,尸体被禽兽吃了。这就是已经亡国了,还不能醒悟自己亡国的原因,这就是不醒悟的人。‎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柬友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①?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②终不怨。何如薄倖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注】①秋风悲画扇:此用汉朝班婕妤被弃典故,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②雨霖铃: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在栈道雨中听到铃声与山相应,想起杨贵妃,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9. 前六句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0. 请赏析“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的表达效果。‎ ‎【答案】9. 怨美好初遇不再,怨自己凄凉见弃,怨故人情义易变,怨深情难以永久,怨对方无比薄情。 ‎ ‎10. 照应诗题中的“决绝”;运用“比翼连枝”的典故,通过锦衣郎变心(一说“唐明皇薄情”)与唐玄宗情深的对比;直抒胸臆,表达被弃女子对男子的负心之恨。‎ ‎【解析】‎ - 24 -‎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 ‎“人生若只如初见”,写遇的时候,一切都是美好的,所有的时光,都是快乐的,可蓦然回首,曾经沧海,早已是换了人间,可分析出“怨美好初遇不再”;“何事秋风悲画扇”一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子是夏天用来趋走炎热,到了秋天就没人理睬了,古典诗词多用扇子的来比喻被冷落的女性,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可分析出“怨自己凄凉见弃”;“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意思是“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可分析出“怨故人情义易变,怨深情难以永久”;“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七夕的时候,唐杨二人在华清宫里山盟海誓,山盟海誓言犹在,马嵬坡事变一爆发,杨贵妃就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可分析出“怨对方无比薄情”。‎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内容上,分析诗句描写的景象和表现的思想感情;结构上,考虑与标题和上文有无照应,考虑对下文有无照应、铺垫;表现手法上,看有无运用表现手法,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 从结构上看,“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将二人比作明皇与贵妃,可是你又怎么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意思是纵死而分离,也还是刻骨地念念不忘旧情,最后作决绝之别,与诗题中“决绝”形成照应。‎ 从表达技巧和情感上看,“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运用唐玄宗与杨贵妃典故,以锦衣郎的薄幸与唐玄宗情深的对比(或唐明皇的薄情与往昔的深情形成对比),直抒胸臆,抒发被抛弃的幽怨之情,对男子的负心之恨。‎ - 24 -‎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_______,又重之以修能。(屈原《离骚》)‎ ‎(3)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_______________,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 ‎(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6)____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7)仰不愧于天,_____________。(《孟子·尽心上》)‎ ‎(8)宜未雨而绸缪, ______________(朱柏庐《治家格言》)‎ ‎【答案】 (1).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3). 枯松倒挂倚绝壁 (4). 锦瑟无端五十弦 (5).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6). 起舞弄清影 (7). 俯不怍于人 (8). 勿临渴而掘井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抟”“纷”“倚”“瑟”“怍”“掘”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五、现代文阅读㈠(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阿 菊 叶圣陶 - 24 -‎ 阿菊今年是八岁了。一天早上,她被父亲送进一个光明、空阔、透气的地方,她仿佛一个世界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阿菊的父亲是给人家做零雇的仆役的。干完活总要靠着酱园里的酒缸盖上,喝上两三个铜子麦烧,直到酱园收夜市,才一摇一摆地归家去。那时阿菊早睡的很熟了。‎ 阿菊的母亲是搓草绳的。伊从起身到睡眠总坐在一条破长凳上,两手像机器似地工作。当阿菊初生时,吸完乳,便被弃在一个几乎站不住的草窠里。她到了四岁,还是躺在那个破草窠里,仰看黑暗的尘垢的屋板。‎ 一位女教师抚着她的肩,慈爱地轻婉地问道,“你知道你自己的名字么?”她从没被询问,眼睛瞪住了,本来滑润的泪泉里不绝地涌出眼泪来。那位女教师也不再问,但携着她的手走到运动场里。她的小手感觉着温的柔的爱的接触,这是她从没尝过的,心里充满了怅惘、迷惑。‎ 运动场里没有一件静止的凝滞的东西:十几株绿树经了风微微地舞着,无数雀儿很天真地在树上飞跃歌唱;秋千往还着,皮球腾跳着,铁环旋转着……阿菊随着那位女教师走,她看着那些自己从没亲近过的孩子,自知将要加入他们的群里,心里便突突得跳的快起来。她的视官不能应接这许多活动不息的物象,她的听官不能应接这许多的繁复愉快的音波,她就在场角一株碧桃树下站住,紧张的小面庞现出一种陌生的神情。女教师见她不动,便轻轻地说:“你就站在这里看他们玩耍罢。”说罢,伊姗姗地走入场中。‎ 一个小皮球流星似地飞到她的头上来,打着头顶又弹了出去。她从迷惘中惊醒。打在头顶的是什么东西?母亲的手掌么?没有这么轻。桌子的角么?没有这么软。这件东西真奇怪,这里是个神秘而不安全的地方。心里想着,两脚尽往后退,直到背心靠往了墙才止。她回转身来,额角抵在墙上,像要将小身躯钴进去。‎ 阿菊终于坐在课室里了。全室ニ十几个孩子,都不过五六岁左右,她加入他们的群里,仿佛浅冈中插了一座瑰伟的雄峰。她的上半身全拥在桌子上,胸膛磕着桌沿,两脚蜷了起来,尘泥满封的鞋子压在她并坐的孩子的花衫上边。女教师见她这样,先坐给地看,给她一一说明,更指着全室的孩子教她无论学哪一个都好。她看了别人的榜样,勉强将两脚垂下,踏着了地,但不到一分钟又不知不觉地蜷了起来。‎ - 24 -‎ 女教师拿出许多耍孩儿来,那些耍孩儿穿着红色的马甲。伊先将它们睡倒了,然后一放与,它们便左右摇动了几回,照旧站得挺直。真是个可爱的东西!她那简单的粗莽的欲望指挥着她的手向前伸,可是那怯懦的心又牵着她的手缩了下去。女教师已暗地窥见了她,便笑着对她道:“你可将这几个可爱的小朋友数一数。”她迟疑了好一会儿,经过了两三回催促,才含糊地数道:“一,二,四,三……”女教师微微摇着头,转问伊近旁的一个女孩。那女孩板着小指,竟没弄错数序,几个孩于跟着喊道:“伊数得对!”女教师温颜附和道:“果然伊数得对!我给你们各人一个去玩耍吧。”阿菊取耍孩儿在手,她几乎不相信是真的。‎ 随后,群儿来到乐舞室。女教师揿着钢琴,先奏了一曲,便向环成一个圆圈站着的群儿说:“我们要唱那蝴蝶之歌哩。”他们笑颜齐开了,有几个已作蝶翅蹁跹的姿势。琴声再作,妙美的愉说的歌声也随之而发。阿菊听不出他们唱些什么,但觉自顶至踵受着感动,一种微妙醉心的感动。她的呼吸和琴声、歌声应和着,引起一阵阵快慰。于是她的手舞动起来,嘴里也高高低低地唱起来。她的舞动没有别的孩子那么纯热灵活;她的歌呢,没词句,又没节奏。然而有什么关系呢,她总以为是舞了,唱了。‎ 阿菊第一天进学校的故事,要算她生活史里最重要的一页了。然而她放学归家,回入狭窄的世界的时候,母亲和平日一样,只顾搓伊的草绳,并不看她一眼。地自去蹲在黑暗的墙角旁边,弄在学校里偷摘的一根绿草。这绿草又引起了她纷乱的模糊的如梦的记忆。晚上父亲喝醉了归来,摸到板铺的卧倒倒身便睡。他早上曾送他的孩子进学校的事,是忘记得干干净净了。‎ ‎(有删改)‎ ‎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她仿佛从一个世界来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总领全文内容,也与结尾相呼应,同时暗示了阿菊家庭环境的清贫、冷漠。‎ B. 小说写女教师,着墨不多,却较为精细。如“抚着她的肩”“暗地窥见”等文字,传神地刻画了一个温柔慈爱、关爱学生的老师形象。‎ C. 小说对阿菊在课室里坐姿的描写,表现阿菊身形比其他孩子“高大”,内心既局促不安又充满新鲜好奇,家庭经济也比一般孩子差。‎ D. 小说反复刻画阿菊的恐惧和畏缩,既写出了一个未见过世面的孩子的本性,同时批判了当时部分家庭的教育,启示人们要关注孩子的成长。‎ ‎13. 请分别分析小说画线部分的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和情节发展的作用。‎ ‎14. 小说叙写了阿菊第一天进学校的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 ‎【答案】12. C 13. 对人物:环境的热闹烘托了孩子们的活泼快乐,表现了阿菊的新鲜好奇,也反衬了阿菊紧张和惶恐。对情节:环境的热闹,与小说开头“另一个世界”相呼应。也引出了下文阿菊心理的描写;“皮球腾跳”,为下文小皮球打到阿菊头顶的情节做铺垫。 ‎ ‎14. 对童真童趣的欣赏;对儿童成长的关注;对底层孩子的同情;对老师关爱学生、循循善诱的行为的赞美;对当时部分家庭教育的批判。‎ - 24 -‎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项,“又充满新鲜好奇”错,原文“她的上半身全拥在桌子上,胸膛磕着桌沿,两脚蜷了起来,尘泥满封的鞋子压在她并坐的孩子的花衫上边”“她看了别人的榜样,勉强将两脚垂下,踏着了地,但不到一分钟又不知不觉地蜷了起来”,可知写出了阿菊的局促不安,恐惧和畏缩,并非充满新鲜好奇。‎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和情节发展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联系上下文和主旨,分析环境描写对人物的衬托作用,情节发展上,要考虑与标题、与上下文的关系,分析是否有照应、引出、铺垫等作用。‎ 刻画人物,“秋千往还着,皮球腾跳着,铁环旋转着”,写出孩子们在运动场上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表现他们的活泼快乐,“十几株绿树经了风微微地舞着,无数雀儿很天真地在树上飞跃歌唱”,写出环境的优美热闹,对孩子们起到烘托作用,这一切是以阿菊的视角来写,表现了阿菊的新鲜好奇,联系下文“她看着那些自己从没亲近过的孩子,自知将要加入他们的群里,心里便突突得跳的快起来”,反衬阿菊紧张和惶恐。‎ 情节发展,对环境热闹的描写,与开头“一天早上,她被父亲送进一个光明、空阔、透气的地方,她仿佛一个世界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形成了照应;联系下文“她看着那些自己从没亲近过的孩子,自知将要加入他们的群里,心里便突突得跳的快起来”“她就在场角一株碧桃树下站住,紧张的小面庞现出一种陌生的神情”,对环境热闹的描写,为下文写阿菊紧张和惶恐的心理起到引出作用;联系下文“一个小皮球流星似地飞到她的头上来,打着头顶又弹了出去”,“皮球腾跳”,为下文小皮球打到阿菊头顶的情节做铺垫。‎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本内容和探究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作者在小说中的人物身上倾注了自己的思考,对他们的态度,或赞美,或批评,或肯定,或鄙视。解答此类题,要了解小说中写了哪些人物,分析人物身上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 24 -‎ 原文“秋千往还着,皮球腾跳着,铁环旋转着”“他们笑颜齐开了,有几个已作蝶翅蹁跹的姿势。琴声再作,妙美的愉说的歌声也随之而发”,描写孩子们在运动场和音乐课上的生动活泼,体现作者“对童真童趣的欣赏”;小说写阿菊进入学校后在运动场的表现、在课室里的坐姿,她内心既局促不安,家庭经济也比一般孩子差,反复刻画阿菊的恐惧和畏缩,体现作者“对儿童成长的关注”“对底层孩子的同情”;原文“一位女教师抚着她的肩,慈爱地轻婉地问道”“女教师见她这样,先坐给地看,给她一一说明,更指着全室的孩子教她无论学哪一个都好”“女教师已暗地窥见了她,便笑着对她道”,“抚着她的肩”“先坐给地看,给她一一说明”“暗地窥见”等文字,传神地刻画了一个温柔慈爱、关爱学生、耐心教导的老师形象,体现作者“对老师关爱学生、循循善诱的行为的赞美”;原文“母亲和平日一样,只顾搓伊的草绳,并不看她一眼”“晚上父亲喝醉了归来,摸到板铺的卧倒倒身便睡。他早上曾送他的孩子进学校的事,是忘记得干干净净了”,阿菊家庭环境的清贫、冷漠,阿菊恐惧和畏缩与家庭环境有关,体现作者“对当时部分家庭教育的批判”。‎ ‎【点睛】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如下: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②映衬人物心情,烘托人物性格、心理;③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发展;④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人物命运,衬托主题。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分要点回答。‎ 六、现代文阅读㈡(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 陈从周 中国园林,名之为“文人园”。它是饶有书卷气的园林艺术。如北京香山饭店,是贝聿铭先生的匠心, 因为建筑与园林结合得好,人们称之为有“书卷气的高雅建筑”,足证历代谈中国园林总离不了中国诗文。这就是中国造园的主导思想。‎ 从南北朝以后,士大夫寄情山水,啸傲烟霞,避嚣烦,寄情赏,既见之于行动,又出之以诗文。园林之筑,应时而生。续以隋唐、两宋、元、直至明清,皆一脉相承。白居易之筑堂庐山,名文传诵;李格非之记洛阳名园,华藻吐纳。故园之筑出于文思,园之存,赖文以传。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园林水平高低,反映了园主之文化水平。自来文人画家颇多名园,因立意构思出于诗文。除了园主外,造园必有文人、画家、笛师、曲师、山师等等,他们相互讨论,相机献谋,为主人共商造园。不但如此,在建成以后,文酒之会,畅聚名流,赋诗品园,还有所拆改。明末“乐郊园”就曾经历四次拆改,可见名园之成,非成于一次也。如果游园者文化修养高,还会吟出几句好诗来,画上几幅清逸的园景。‎ - 24 -‎ 汤显祖《牡丹亭》中“游园”“拾画”诸折,不仅是戏曲,而且是园林文学,教人怎样领会中国园林的精神实质。“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靡外烟丝醉软”,“朝日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其兴游移情之处真曲尽其妙。是情钟于园,而园必寓情也, 文以情生,园固相同也。‎ 清代钱泳在《覆园丛话》中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可见,从诗文中可悟造园法,而园林又能兴游以成诗文。当然,这其中还是要能表达意境。造园之高明者,能将文学、绘画、音乐等诸境,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人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臻其妙。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园林,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者,实以诗文造园也。诗文言空灵,造园忌堆砌。中国园林能于有形之景兴无限之情,反过来又生不尽之景。此外,园成则必有书斋、吟馆,名为园林,实作读书吟赏挥毫之所。故苏州网师园有看松读画轩,留园有汲古得绠处,绍兴有青藤书屋等。‎ 从明中叶后直到清初,文人园可说是最发达,水平也高,名家辈出。计成《园冶》,总结反映了这时期的造园思想与造园法,而文则以典雅骈骊出之。继起者李渔《一家言·居室器·玩部》,亦典雅行文。‎ 中国园林必置顾曲之处,临水池馆则为其地。苏州拙政园卅六鸳鸯馆、网师园濯缨水阁尽人皆知者。造园言“得体”,此二字得假借于文学。文贵有体,园亦如是。文体有其独立 性,故郊园、市园、平地园、小麓园,各有其体。亭台楼阁,安排布局,皆须恰如其份。‎ 总之,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学,盘根错节,难分难离。我认为研究中国园林,应先从中国诗文入手。则必求其本,先究其源,然后有许多问题可迎刃而解,如果就园论园,则所解不深。‎ ‎(有删改)‎ ‎1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北京香山饭店被称为“有‘书卷气的高雅建筑’”因其体现贝聿铭的匠心,将建筑与园林结合得好。‎ B. 中国园林应时而生,满足了士大夫们躲避喧嚣、寄情山水的需要,也因他们的优秀诗文而得以存留。‎ C. 如果园林主人文化水平高,又辅以清客献谋、名流建议,那所造园林能激发起所有游园者的创作灵感。‎ D. 造园可从诗文中悟得妙法,构设之时讲究园景的曲折有致、呼应得当,追求在有形之景里兴无限之情。‎ - 24 -‎ ‎16.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举例的论证手法,论证园林与诗文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B. 文章引用《牡丹亭》的曲词,论证诗文作品也可对设造园林产生影响和意义。‎ C. 文章论证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间的复杂关系,主要是按时间顺序推进的。‎ D. 文章论证的语言准确、严密,同时也因为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而鲜明雅致。‎ ‎17. 中国园林离不开中国诗文,体现在哪些方面?请联系全文,简要概述。‎ ‎【答案】15. C 16. B ‎ ‎17. 筑园:构筑园林出于文思,从诗文中悟得妙法;存园:园林常赖诗文以存世,流传的园林著作也多出自诗文水平高的作者之手;成就名园:名园之成需要诗文修养高者参与;赏园(游园):借助诗文更利于欣赏、领会中国园林精神实质。‎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看是否存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因果颠倒等问题,从而判断正误。‎ C项,“能激发起所有游园者的创作灵感”错,原文“如果游园者文化修养高,还会吟出几句好诗来,画上几幅清逸的园景”,可知是说能激发文化修养高的游园者的灵感,并非激发起所有游园者的创作灵感。‎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B项,“论证诗文作品也可对设造园林产生影响和意义”错,原文“汤显祖《牡丹亭》中‘游园’‘拾画’诸折,不仅是戏曲,而且是园林文学,教人怎样领会中国园林的精神实质”,可知引用《牡丹亭》的曲词,是论证领会中国园林的精神实质,并非对设造园林产生影响和意义。‎ 故选B。‎ ‎【17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在文章中往往表现出阐述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复杂性,这是阅读的难点所在。因此,在阅读中一定要把握关键,具体辨别,严格筛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材料中略过那些无关的信息,抓住主要信息。辨别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通过整体阅读,筛选和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这方面的信息一般隐含在文章的材料及作者相关的评说中,做题时一定要准确分析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与思想倾向,并要具备一定的抽象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 原文“自来文人画家颇多名园,因立意构思出于诗文”“清代钱泳在《覆园丛话》中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可见,从诗文中可悟造园法”,可概括出“筑园:构筑园林出于文思,从诗文中悟得妙法”;原文“白居易之筑堂庐山,名文传诵;李格非之记洛阳名园,华藻吐纳。故园之筑出于文思,园之存,赖文以传。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计成《园冶》,总结反映了这时期的造园思想与造园法,而文则以典雅骈骊出之。继起者李渔《一家言·居室器·玩部》,亦典雅行文”,可概括出“存园:园林常赖诗文以存世,流传的园林著作也多出自诗文水平高的作者之手”;原文“自来文人画家颇多名园,因立意构思出于诗文”“造园之高明者,能将文学、绘画、音乐等诸境,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可概括出“成就名园:名园之成需要诗文修养高者参与”;原文“汤显祖《牡丹亭》中‘游园’‘拾画’诸折,不仅是戏曲,而且是园林文学,教人怎样领会中国园林的精神实质”,可概括出“赏园(游园):借助诗文更利于欣赏、领会中国园林精神实质”。‎ ‎【点睛】做此类试题注意以下方面: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七、现代文阅读㈢(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神秘的黑洞首次以图像方式被呈现到地球人面前,有媒体将此照片问世称为人类历史上的“高光时刻”。由全球多国科研人员合作的“事件视界望远镜”(EHT)项目组在全球四大洲布局了八台毫米波射电望远镜,历时五天拍摄,两年“冲洗”,才有了这次珍贵的黑洞首秀。‎ - 24 -‎ 黑洞是大质量恒星死亡后的一种形态,可分为恒星级和星系级。大质量的恒星(质量达到太阳质量的几十倍)到了它寿命的晚期,会形成超新星爆炸,内部物质会向内坍缩,最后形成一个高密度天体,即恒星级黑调;而在任何星系的中心,都有比恒星级黑洞质量更大的黑洞存在,这种黑洞有几百万到几十亿太阳质量,称作星系级黑洞。‎ 就银河系来说,其实有上亿个恒星量级的黑洞,但到目前为止,人类只确认了20多个黑河的存在,还有40——50个黑洞候选体。除了恒星级黑洞,银河系中心还存在一个400多万倍太阳质量的超大质量黑洞。‎ 从理论上来讲,任何能产生辐射的黑洞都是适合拍照的。但因为技术限制,这次科学家们选择了两个最大的黑洞进行拍摄,操作难度较小。一个是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质量为太阳质量的450万倍;另外一个是位于M87星系中心的黑洞,质量为太阳质量的65亿倍。此次公布的照片是M87星系中心黑洞,而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数据还在处理中。‎ 我们看到的照片,中间的黑色部分是黑洞及其阴影所在的区城,而国绕在黑色区城周围的暖黄色圆环则是吸积盘(包括等离子气体和喷流)。此次的照片并非黑洞的“真容”,因为黑洞是一个连光都逃逸不了的天体,人们正常未说是看不到的,黑洞的本体在此张照片的黑色阴影中心的更小区域内,而照片上的暖黄色则是经过天文图像处理以后生成的伪彩色图。‎ 这个黑洞距离地球有5500万光年,它吸积的气体因温度升高后产生的热辐射也来自5500万年前,至于这个黑洞及其周国目前是什么样子,可能要再过5500万年我们才能知道。‎ 科学家认为,对于这个超大质量黑洞,身处黑洞边缘时人类可能不会被撕碎,因为潮汐力对于超大质量黑洞来说还是比较小的。至于黑洞内部的具体情况,以及物体进入黑洞后会发生的后果,目前仍是未知之谜,因为一旦掉入黑洞,信号就无法传输出来了。‎ 生成黑洞照片,首先要把位于不同地点的望运镜观测出来的数据送到同一个地方。接着要将海量数据进行比对,保证不同地点的数据观测具有同时性;而且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在最终数据处理的时候,科学家们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分别处理、验证。之后,科学家就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到一个光子在空间分布上的强度图,并将强度图赋予不同的颜色,这就出现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黑洞照片了。‎ 从提出黑洞的概念到发现黑洞,人类等待了差不多一百年的时间,不论是理论或是实际观测,对于黑洞的了解都越来越深。这张照片用事实证明了黑洞的存在,也通过模拟观测数据对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做出了验证。在视界望远镜的工作过程和后来的数据分析过程中,科学家们所观测到的黑洞阴影和爱因斯坦相对论所预言的几乎完全一致。‎ - 24 -‎ 另外,通过这张照片,科学家们可以通过黑洞阴影的尺寸测量中心黑河的质量,此次该团队就对M87中心的黑洞质量做出独立的测量,而在此之前,精确测量黑河质量的手段则更加复杂。‎ ‎18.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黑洞分为大质量的恒星级黑洞和超大质量的星系级黑洞。前者在银河系中就有上亿个,后者在宇宙任何星系的中心也都存在。‎ B. 目前科学家们选择拍摄的黑洞共两个一个位于银河系中心,一个位于M87星系中心。前者比后者质量小,还未“冲洗”完成。‎ C. 黑洞首照拍摄的是M87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是现在的情形,而是该黑洞约5500万年前的样子。‎ D. 物体进入黑洞后会发生怎样的后果,目前仍是未知之谜,但科学家认为,身处黑洞边缘时人类末必会被撕碎,因为潮汐力小。‎ ‎19.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理论上来讲,任何能产生辐射的黑洞都是适合拍照的。但鉴于目前技术的限制,这次科学家们选择了银河系中两个最大的黑洞进行拍摄。‎ B. 因为黑洞是一个连光都逃逸不了的天体,本身不发光,所以此次黑洞首照并非黑洞的“真容”,科学家只能采用一些间接方式加以探测捕捉。‎ C. 黑洞首照之所以历经漫长的“冲洗”,是因为数据庞大,处理复杂。而全球科学家们在不同地方分开独立处理验证,则体现了科学严谨的精神。‎ D. 关于黑洞,虽然人类早有很多或理论或观测的预言和判断,但此次黑洞首照才用事实证明了黑洞的存在,并且验证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预言。‎ ‎20. 为什么媒体将此照片问世称为人类历史上的“高光时刻”?请结合文章简要概述。‎ ‎【答案】18. D 19. A ‎ ‎20. 此照片第一次用事实证明了黑洞的存在;此照片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通过这张照片,科学家们精确测量黑洞质量的手段比原先更科学更简单;此照片问世,体现了全球多国科研人员的合作精神。‎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筛选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看是否存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因果颠倒等问题,从而判断正误。‎ - 24 -‎ D项,“因为潮汐力小”错,原文“因为潮汐力对于超大质量黑洞来说还是比较小的”,可知是说潮汐力对于超大质量黑洞来说还是比较小的,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找出文本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对照,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注意选项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内容有矛盾的必有一项错误,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已然与或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A项,“这次科学家们选择了银河系中两个最大的黑洞进行拍摄”错,原文“但因为技术限制,这次科学家们选择了两个最大的黑洞进行拍摄,操作难度较小。一个是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质量为太阳质量的450万倍;另外一个是位于M87星系中心的黑洞,质量为太阳质量的65亿倍”,可知是科学家们选择了两个最大的黑洞进行拍摄,一个是银河系中的黑洞,一个是位于M87星系中心的黑洞,并非都是银系中的黑洞。‎ 故选A。‎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在文章中往往表现出阐述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复杂性,这是阅读的难点所在。因此,在阅读中一定要把握关键,具体辨别,严格筛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材料中略过那些无关的信息,抓住主要信息。辨别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通过整体阅读,筛选和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这方面的信息一般隐含在文章的材料及作者相关的评说中,做题时一定要准确分析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与思想倾向,并要具备一定的抽象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 原文“这张照片用事实证明了黑洞的存在,也通过模拟观测数据对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做出了验证”,可概括出“此照片第一次用事实证明了黑洞的存在”“此照片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原文“通过这张照片,科学家们可以通过黑洞阴影的尺寸测量中心黑河的质量,此次该团队就对M87中心的黑洞质量做出独立的测量,而在此之前,精确测量黑河质量的手段则更加复杂”,可概括出“通过这张照片,科学家们精确测量黑洞质量的手段比原先更科学更简单”;原文“由全球多国科研人员合作的‘事件视界望远镜’(EHT)项目组在全球四大洲布局了八台毫米波射电望远镜,历时五天拍摄,两年‘冲洗’,才有了这次珍贵的黑洞首秀”,可概括出“此照片问世,体现了全球多国科研人员的合作精神”。‎ - 24 -‎ ‎【点睛】做此类试题注意以下方面: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八、作文(70分)‎ ‎21.根据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里,你一定和很多人对话过;可是,一个人真正的成长,是因为和自己对话。‎ ‎【答案】例文 对话自己 亲爱的自己:‎ 你好!‎ 我们已许久不曾这样安安静静地以笔为介,好好谈谈了。而如今,吾家小女初长成,你已不再是那个摔倒需要父亲帮忙扶起,坐在澡盆里享受母亲给你沐浴的小女孩了。甚至你已经开始朝与家相反方向的地方越行越远了,我知道你疑惑,也知道你不舍。你不想离开,但是你却不得不得离开,你的离开是为了有朝日站立城墙头, 覆了天下。‎ 你可曾经听过这样一首诗: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而今,我就是希望你可以这样做。‎ 或许你会问我为什么不靠着。因为靠着大树乘凉的人,总有一天会因为树的枯萎而面临风雨。‎ 父母就像是你的大树,为你遮风大雨也不曾抱怨什么。导致现在的社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啃老族,他们从不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羞愧,他们心安理得的对父母进行压榨,这些人不知和旧社会的地主有何区别,我不希望你成为这样的人。‎ 你以前喜欢《茶花女》,你也一定记得小仲马。小仲马的父亲大仲马是文学界赫赫有名的文豪,他见到自己的儿子寄出的稿子总是碰壁,就让小仲马在寄出的稿子上说明自己的身份。但是小仲马却拒绝了他,小仲马说:“不, 我不想坐在你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有味道。”年轻的小仲马不但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给自己取了十几个其他姓氏的笔名,最后小仲马依靠《茶花女》举成名,甚至法国文坛书评家致认为这部作品的价值大大超越了大仲马的代表作《基督山恩仇记》。‎ 或许你会问我为什么要立着。因为只有站立于天地的人,才有资格享受骄阳。‎ - 24 -‎ 雄鹰搏击长空,你不能忘记它曾经经历的苦难。当它还是雏鹰时,母鹰会极尽所能爱护它,给它温暖的巢穴和足够的食物,但是当它羽翼逐渐丰满时,母鹰会无情地搅动窝巢,让巢上的枯草、羽毛掉落,而暴露出尖锐的小石子和荆棘。雏鹰被刺痛得哇哇叫,可是母鹰仍无情地加以驱逐、挥赶,雏鹰只好忍痛振起双翅,离巢单飞。当它俯察品类之盛,仰观宇宙之大时,它或许就会明白母鹰的初衷。你也如此,必须自己直面生活的苦难,才能一个人也可以坚强的站立,世界在你身后。‎ 我也还记得你最喜欢的句子来自笛安:“而今,我已经被打败过了。我用曾经的飞蛾扑火换来今天手心里握着的把余温尚存的灰烬。” 值得庆幸的是,我依然没有忘记过这把灰烬的名字,叫做理想。‎ 为了可以立着面向头顶骄阳而不是靠着大树乘前人的萌凉,你,前行吧。‎ ‎ 希望明天更自立的自己 ‎2020年4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关键语或出现在材料中,或设置在要求里,抓住这些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材料作文中的关键语往往是命题者在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或反复出现的词句,是命题者或材料中有关评议性语言,它往往透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考生只要留心揣摩不难窥出其中端倪。料共两句话,第一句话通过生活现象,引出第二句的写作重点。第二句话,给出了对话的明确对象,是自己;又指出了对话后的结果,会带来成长。理解本材料时,“对话”可做多方面解读:从时间维度看,自已过去行为的反思,现实生活的困扰,未来前程的思考,都可以有和自己的对话;从情感内涵看,遭遇意外打击,亲人误解,朋友背叛,群体孤立和处理不公等负面情况时,也可涉及表扬、荣誉、追捧等光环笼罩时,自己对自己作的理性思考等。本材料不可泛泛而谈对名人、历史、民族、国家和人类的对话,但如果能在记叙文中,将此类话题巧妙切入与自己的对话中,则可显示思维高度,拓展题材广度,提升内涵深度。‎ ‎【立意】1.反思过去的行为,与自己对话,让自己成长。‎ ‎2.面对现实生活的困扰,与自己对话,学会豁达处世。‎ ‎3. 遭遇意外打击,与自己对话,坚定内心的信念。‎ ‎4.遇到朋友背叛,与自己对话,选择仍以真诚待人。‎ ‎5. 荣誉的光环笼罩时,与自己对话,保持清醒头脑。‎ - 24 -‎ ‎【素材】1. 朴树唱道:“人们都是那样匆忙地长大,那些疑问从来没有人回答,就让他们过去吧,随着风远远地去吧,让该来的来,我们在这里等待。”每个人长大,并走向成熟都将意味着要付出代价,而付出代价的本身就是人生的另一种收获,走向成熟时需要一个过程的,就像秋天的说够累累总要经过春天的播种和夏天的孕育。站在十几岁的中央,我开始审视过去的自己,与自己对话,勾画未来的蓝图……‎ ‎2. 曾有一个哲学家告诫迷茫的世人不要迷失自我,不要失去对自我的控制。他说:“我思故我在。”我一直是我,我与灵魂共存。我可能不完全了解我自己。但是我真正想要的,全由我自己。不了解自己不可怕,可怕的是迷失自己,失去了独特的灵魂。我们要时常与自己对话,不迷失自我。‎ ‎3. 与自己对话,我会静下心来,像现在这样,与心灵对话,倾听心底的声音,去挖掘我最想要的。它宛如一面镜子,时时对照自己、审视自己、超越自己。是啊,与自己对话,你还会学到很多。要想成就自己,就从了解自己开始,自己和自己对话吧!‎ ‎【结构】书信体作文的结构比其他文体容易把握,开头是称呼、问候语,中间写正文,结尾写祝颂语、落款。格式固定,结构统一,写起来轻松自如,得心应手。本题是书信体写成的作文,是写给自己的一封信,与自己进行对话。开头部分写自己不得不离开家,接着对自己提出希望“‘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然后从“或许你会问我为什么不靠着。因为靠着大树乘凉的人,总有一天会因为树的枯萎而面临风雨”“或许你会问我为什么要立着。因为只有站立于天地的人,才有资格享受骄阳”两个角度进行论述,并列举啃老族、小仲马、雄鹰的事例进行论述,有说服力,结尾部分引用笛安的话,再次对自己提出希望,呼应开头。‎ ‎【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此题注意选准角度进行立意。‎ ‎ ‎ - 24 -‎ -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