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5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第三单元学业水平检测
(测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基础过关(21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长乐王回深父
C.悟言一室之内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解析:A项,“冯”通“凭”,乘;B项,“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C项,“悟”通“晤”,面对面。
答案:D
2.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惠风和畅(舒畅)
B.举酒属客(嘱托)
C.纵一苇之所如(任)
D.于是余有叹焉(感慨)
解析:B.属:劝人饮酒。
答案:B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舞幽壑之潜蛟 B.侣鱼虾而友麋鹿
C.泣孤舟之嫠妇 D.引以为流觞曲水
解析:B项为名词的意动用法,A、C、D三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B
4.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B.
C.
D.
解析:
- 17 -
A项,均为介词,在。B项分别是:指示代词,那/副词,表示反问语气,难道。C项分别是:结构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D项分别是: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却。
答案:A
5.下列文言句式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不求闻达于诸侯
C.徘徊于斗牛之间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解析:D项为被动句,A、B、C三项均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答案:D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赤壁赋》中,“ , ”紧承“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借助意象,把洞箫的哀音表现得形象真切,使人如闻其声。
(2)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总结自己此次游赏的经验时说,“ , ”,没有志向的人是难以看到那些神奇的景观的。
(3)苏轼《赤壁赋》中“客”感叹自己生命短暂、羡慕江水长流不息的句子是“ , ”。
答案:(1)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
(3)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二、文言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9分)
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少贫贱,好学。值乱,不能安业,每动止,画地书空,寓所习,卒以通博闻。武德初,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上疏有所论奏,仁轨见其稿,为窜定数言。瑰惊异,赤牒补息州参军。转陈仓尉,部人折冲都尉鲁宁者,豪纵犯法,县莫敢屈。仁轨约不再犯,而宁暴横自如,仁轨榜杀之。州以闻,太宗曰:“尉而杀吾折冲,可乎?”召诘让。仁轨对曰:“宁辱臣,臣故杀之。”帝以为刚正,更擢咸阳丞。
贞观十四年,校猎同州。时秋敛未讫,仁轨谏曰:“今兹澍泽沾足,百谷炽茂,收才十二。常日赘调,已有所妨。又供猎事,缮桥治道,役虽简省,犹不损数万。少延一旬,使场圃毕劳,
- 17 -
陛下六飞徐驱,公私交泰。”玺书褒纳。拜新安令。累迁给事中,为李义府所恶,出为青州刺史。
咸亨五年,为鸡林道大总管,东伐新罗。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永隆二年,加太子少傅。数乞骸骨,听解左仆射。武后临朝,复拜左仆射。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五。诏百官赴哭,册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
仁轨虽贵显,不自矜踞,接旧故如布衣时。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及拜大司宪,异式尚在台,不自安,因醉以情自解。仁轨持觞曰:“所不与公者,有如此觞。”后既执政,荐为司元大夫。然宦由州县至宰辅,善致声誉,得吏下欢心。
(节选自《新唐书·刘仁轨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B.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C.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D.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解析: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文意初断句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意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该句中的“瓠芦河”“七重城”是地名,不能拆开,“爵”与“公”为官位,“进爵为公”是一个整体。依此为参考断句。
答案:B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贞观”
- 17 -
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敬称。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
解析:答题时,要仔细分辨选项内容和原文内容的细微差别,然后做出判断。C项,“左迁”是贬官。
答案:C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刘仁轨自幼好学,才华出众。每当空闲之时,他用手指在空中和地上写写画画,终成博学之士。后来以其才华受到任瑰的青睐,被任命为息州参军。
B.刘仁轨不畏强暴,刚毅正直。在任陈仓县尉时,警告凶暴蛮横的折冲都尉鲁宁,鲁宁没收敛,就用刑杖将其打死。唐太宗得知此事后当即表示认可。
C.刘仁轨体恤百姓,直言劝谏。秋收还没结束,太宗想要到同州打猎,刘仁轨认为这时即使节省征用劳役,也会对秋收造成妨害,建议秋收后再出行。
D.刘仁轨谦恭待人,不计前嫌。他虽官高位显,但接待亲朋故旧仍如从前。对于曾经得罪自己的下级袁异式表示不计私仇,后来还推荐他任司元大夫。
解析:要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B项,唐太宗刚开始并不理解刘仁轨以下犯上的行为,下诏诘问后才理解。
答案:B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6分)
译文:
- 17 -
(2)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4分)
译文:
答案:(1)刘仁轨上奏疏称病辞官,乘机陈述吕后、吕禄、吕产祸乱败亡的事来规劝武后,则天皇后派遣武承嗣带上诏书慰问勉励他。(关键词为“因”“规”“赍”)
(2)(刘仁轨)曾经被御史袁异式弹劾,袁异式轻慢他侮辱他,胁迫他自杀。(关键词为“为……所”“慢”“引决”)
【参考译文】
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县人。少年时代家境贫困且地位低下,爱好学习。遇上社会动乱,他不能安心学业,每当空闲之时,就伸出手指在空中、地上写写画画,来巩固学得的知识,终于以学识渊博而闻名。唐高祖武德初年,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起草奏疏议论国事,刘仁轨看到那份草稿,替他修改了几句话。任瑰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异,下文书补任他为息州参军。后来改任陈仓县尉,官署里有个名叫鲁宁的折冲都尉,骄狂放纵违反法纪,县署里没有谁能制服他。刘仁轨警告他不得重犯,但鲁宁凶暴蛮横依然如故,刘仁轨用刑杖将他打死。州里的官员把听到的这事报告了朝廷,太宗李世民说:“一个县尉竟打死了我的折冲都尉,这能行吗?”把他召进朝廷责问。刘仁轨回答说:“鲁宁侮辱我,我因此杀了他。”太宗认为刘仁轨刚毅正直,提升他任咸阳县丞。
贞观十四年,太宗准备到同州打猎。当时秋收还没有结束,刘仁轨劝谏说:“今年雨水丰沛,各种庄稼都长得茂盛,现在仅仅收割了十分之二。只按平常情况征用劳役,就已对秋收造成妨害。还要为打猎做准备工作,维修桥梁平整道路,劳力即使尽量节省(征用劳役),还是不能少于几万人。稍微推迟十来天,让农民收割完毕,陛下的车驾再从容出动,于公于私都得到安宁。”太宗发下诏书对他的劝谏表示赞同采纳。后来任命他为新安县令。多次升迁到给事中。他遭到李义府的憎恨,离京任青州刺史。
咸亨五年,任鸡林道大总管,东征新罗国。刘仁轨率领军队横渡瓠芦河,进攻重镇七重城,攻克了这座城镇。晋封爵号为乐城县公,他的儿子以及哥哥的儿子中有三个人被授予上柱国头衔,乡亲们为此感到光荣,把他住的地方称为“乐城乡三柱里”
- 17 -
。永隆二年,任太子少傅。多次请求退休,朝廷同意他免去尚书左仆射职务。则天皇后主持朝政,又任命他为尚书左仆射。刘仁轨上奏疏称病辞官,乘机陈述吕后、吕禄、吕产祸乱败亡的事来规劝武后,则天皇后派遣武承嗣带上诏书慰问勉励他。改任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终年八十五岁。则天皇后诏令全体官员登门哀悼,颁发诏书追认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在乾陵墓地。
刘仁轨虽然官高位显,但是从不自高自大,接待亲朋故旧跟当平民时一样谦虚恭敬。(刘仁轨)曾经被御史袁异式弹劾,袁异式轻慢他侮辱他,胁迫他自杀。等到他任大司宪时,袁异式还是宪台御史,心里惶惶不安,乘着酒性向他求情解释。刘仁轨手端酒杯说:“如果不和您友好共事,就让我跟这酒杯一样。”后来主管政务,推荐袁异式任司元大夫。他就是这样从小小县尉做到辅国大臣,善于博取声誉,得到属吏部下的欢心。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21分)
庐山草堂记
白居易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砌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纻帏,率称是焉。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至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自问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出入道。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堄,杂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好事者见,可以永日。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珮
- 17 -
琴筑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脉分线悬,自檐注砌,累累如贯珠,霏微如雨露,滴沥飘洒,随风远去。其四旁耳目、杖屦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缕而言,故云甲庐山者。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稳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
矧予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蹇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员所羁,余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待予异时,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
(有删改)
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一:全部
B.纳阳日,虞祁寒也 虞:担忧
C.修柯戛云,低枝拂潭 修:长、高
D.一旦蹇剥,来佐江郡 蹇剥:时运不济
解析:B项“虞”:防备。
答案:B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B.
C.
D.
解析:C项“其”:第一人称,自己。A项分别是:连词,于是/介词,依、随着。B项分别是:介词,因为/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D项分别是:连词,即使/连词,虽然。
答案:C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白居易建造庐山草堂行为的一项是(3分)( )
- 17 -
①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
②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
③下铺白石,为出入道
④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
⑤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
⑥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③⑤
解析:②④为庐山自然美景;⑥与庐山无关,是作者回忆过去的做法。
答案:C
14.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庐山草堂面朝香炉峰,紧邻遗爱寺,环境幽雅,仰可观诸峰险峻,俯可听泉水流响,加上竹树云石等点缀,美景令人目不暇接。
B.作者认为,在草堂住一晚上会感觉身体安宁,住两晚上则心情平静安适,住三个晚上以后,身心舒畅,物我两忘,跟万物融合无间。
C.作者凭借对自然风景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的高度鉴赏能力进行园林规划,同时又把自己对人生哲理的体验、宦海浮沉的感怀融于造园艺术之中。
D.作者自幼喜欢山水,乃至成为一种癖好,对庐山草堂更是情有独钟,但由于官场事务繁忙,加上家庭琐事缠身,终究无法畅享庐山胜景,对此他深感遗憾。
解析:D项,“终究无法畅享庐山胜景,对此他深感遗憾”说法错误。
答案:D
1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3分)
译文:
(2)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珮琴筑声。(3分)
译文:
(3)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3分)
- 17 -
译文:
解析:(1)(关键词)介:在,位于。胜绝:胜,优美;绝,极。甲:第一。
(2)(关键词)隅:墙角。练色:绸缎的颜色。环珮琴筑:环珮碰撞琴筑演奏,环珮和琴筑都是名词作动词。
(3)(关键词)是:这。与:给。卒:终于。“又何以求焉”是宾语前置句。
答案:(1)位于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那儿的环境极其美好,又是庐山之最。
(2)泻落在台阶角落,然后注入石渠中,从早到晚,就像洁白的绸子,在夜间听起来,就像环珮碰撞琴筑演奏的声音一样。
(3)这是上天赐给我(最好的)时机,大地送给我(最好的)处所,我终于能得到自己所喜好的东西,又还有什么好苛求呢?
【参考译文】
庐山的风景极其秀丽,为天下众山之首。其山的北峰叫香炉峰,山北又有座遗爱寺。位于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那儿的环境极其美好,又是庐山之最。元和十一年秋天,太原人白乐天(即白居易自己)一看到这就喜欢上了,就好比是远行的客人路过故乡一样,恋恋不舍,不忍离去。于是就对着香炉峰,傍着遗爱寺,盖起草堂来。
第二年春天,草堂落成了。三间屋子,两根屋柱,两间卧房,四扇窗户,空间大小宽窄都与心意和财力相称。北边的房间开了一个小门,打开就能有北风吹过,可以纳凉避暑;南边的房间则开了一扇天窗,能加强日晒,防止寒气。用的木材,都是砍下来的原木,没有再涂漆;屋子的墙壁,也只是简单地抹了一遍,没有加白。台阶直接用石头砌成,窗户直接用纸糊,窗帘用竹材,门帐用苎麻,整体大概就是这样了。屋子里设有四张木制坐榻,两面素色屏风,一张漆琴,还各有几卷儒、道、佛家的经书。
乐天已来到并成了这里的主人,仰观山色,俯听泉声,随意浏览旁边的竹树云石,一天到晚,应接不暇。看着看着,人的心气也被这美景感染了,感觉身体舒适,内心愉快。住上一晚后,身心安宁,再住一晚,则精神也恬静了,住上三个晚上后,已经感觉把一切都忘怀了,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 17 -
自己想想原因,得到的答案是这样的:这座草堂,前面有个十丈宽广的平地;平地中间有个平台,占了平地的一半;平台的南边有个方形的池塘,有两个平台那么大。池塘被山竹、野花围绕,池塘里则长满了白莲,还养着白鱼。再往南走,就到了一个石涧,石涧两旁古松、老杉林立,这些树大的要近十个人才能环抱,高则不知有几百尺。只感觉修长的树枝高耸入云霄,低垂的枝叶则轻拂着潭水,一棵棵像竖立的旌旗,像张开的车盖,像逶迤的龙蛇。松树下又长着众多的灌木丛,蔓生的枝叶遮挡住了日月的光华。使之到不了地面而形成各种暗影,即使是盛夏时节的气候,也有如八九月的秋凉时节。堂前以石铺地,作为出入的道路。草堂北边五步远的地方,倚靠着一块石崖,石崖上空凹的地方积土成堆,上面生长着各种奇花异草,枝繁叶茂。绿荫一片,红果累累,说不出名字来,一年四季都是这个样子。同时,还有泉水从上飞落,就地种上茶树,直接用泉水煮上,若被喜欢品茶的人看到,可以打发一天的时间了。草堂的东边还有瀑布,水流有三尺高,泻落在台阶角落,然后注入石渠中,从早到晚,就像洁白的绸子,在夜间听起来,就像环珮碰撞琴筑演奏的声音一样。草堂的西边靠近北边山崖的右侧山脚,用剖开的竹子,架在空中,接引北崖山上的泉水,这些竹管如丝丝血脉般分布悬挂着,引着泉水沿着屋檐灌注到水池里,一滴一滴像连贯的珍珠一样,飞散出来的水珠就像雨露一般,一滴滴飘洒开去,随风而逝。四周耳听目见或拄杖可及的风景,春天有山谷中的似锦繁花,夏天有石门山涧中的白云,秋天有虎溪中的月影,冬天有炉峰上的白雪。还有那些阴晴天气里的明暗变换,早晨傍晚的日升月落,更是千变万化,无法全部记下,详尽描述,所以我才说这里的风景是庐山之最。唉!一般的人只是装饰好了房子,铺好了床席,再生活在其中,都不免有骄傲满足的心态;现在我成了这间草堂的主人,对每一样物品都有切身的感受,且都是这样的美好,又怎么能不外享安逸,内拥平和,身体安宁,心情愉快呢?想当年永、远、宗、雷等十八人一起来到庐山,老死不返,虽然距今已有千年之久,但是我知道他们的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啊!
- 17 -
何况我自己想:从小到老,不管是住穷庐还是豪宅,凡是所居住的,只要住上一两天,我都要装几筐土筑个台子,收集一些石头来垒座假山,围个小小的水池,可见我对山水的喜好已经到了病态的程度。到被贬到江郡做官,江郡太守和颜悦色地安慰款待我,庐山也以其灵秀的美景接待我,这是上天赐给我(最好的)时机,大地送给我(最好的)处所,我终于能得到自己所喜好的东西,又还有什么好苛求呢?只是我被闲散的官职束缚,未能完全摆脱牵绊,时去时回,没有真正安定下来。等到有一天弟弟妹妹都各自成家了,自己的任职也到期,去留来往都能由自己做主,我一定左手牵着妻子和孩子,右手抱着木琴与书卷,在此终老,以遂我一辈子的志向。清泉白石,为我作证!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习家池的修禊习俗
修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说:“禊者,洁也。谨按《周礼》男巫掌望祀,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但从《诗经·溱洧》来看,修禊由纯祭祀活动逐步演变为带有节日性的活动。三月桃花盛开、百花馥郁、河水荡漾、水盈碧泛、阳光明媚的时候,郑国的青年男女到溱洧两水上沐浴,以洁身除秽邪之气,临别互赠花草。《韩诗薜君章句》载:“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日,此两水(溱水、洧水)之上,招魂续魄,拂除不祥。”这应该就是修禊的前身。
但是到了两汉,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减少了很多,祭祀只是象征性的,在水曲隈处喝酒吟诗成了主要内容,成为一种官民同乐的高雅有趣的节日活动。到了宋代其内容已经是根据喜好随意增减了。文人雅士多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歌咏。一般民众则游春踏青,赏览春光。
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修禊集会是东晋永和九年(353),王羲之父子、谢安、孙绰等41人在山阴(今绍兴)兰亭举行的。贤士名流分列两岸,参差坐于茂林修竹中,曲水赋诗,纵酒狂欢。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但影响巨大波及全国的修禊活动是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的三次“红桥修禊”,主持者皆为名士,参加者近万,规模空前,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盛举。其方式是在洗濯后,列坐水畔,随水流羽杯,举觞吃酒,吟诗作词。
襄阳也是一个有修禊传统的地方,而习家池就是主要的修禊地点。《湖广通志·襄阳府》载:“县东十里,有白马泉,晋习凿齿居焉,因名习家池。”宋祝穆撰《方舆胜览·襄阳府》载:“每年三月三日,刺史禊饮于此。”六朝时的《荆楚岁时记》云:“三月三日,四民并出水滨,为流杯曲水之饮,取黍曲菜汁和蜜为饵,以厌时气。”
- 17 -
襄阳习家池修禊习俗极可能源于东汉。但是,从东汉到隋没有文字记录。发现最早的修禊诗文是孟浩然《襄阳公宅饮》诗:“窈窕夕阳佳,丰茸春色好。欲觅淹留处,无过狭斜道。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写修禊之时,习家池风景无限。“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则写禊饮者的神态和曲水流觞的场景。
记载比较详尽的一次习家池修禊是清道光五年(1866),习家池改扩建及灌溉工程完成,应官民要求,太守周凯亲自主持了这次庆祝落成暨修禊活动。是日,习家池松簧交翠,桃柳夹岸,泉涌石洑,潺湲邅回,七十多位嘉宾、耆旧、士人、幕僚列坐池滨。曲水流觞,大家各赋诗一首。可惜这些诗今日未能目见。从周凯其他诗中我们约略可见,“盈盈水一泓,清浅鉴毛发”“胜事不可追,兰亭久消歇”“烹泉坐池上,默默问残碣”,便勾勒出当时的情景。这次修禊,成为襄阳历史上传为美谈的盛事。
孟浩然诗曰:“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襄阳,胜迹如林,修禊之事为何独情于习家池?习家池亦称高阳池,乃东汉初襄阳侯习郁所修建,为中国私家园林鼻祖。此处藏气聚风,名士辈出,为文人骚客垂青偏爱。高僧曾在此“弥天”,孟浩然有涧南居;李太白且醉池上亭,杜工部清思汉水上;李商隐曾共山翁把酒时,皮日休十宿高阳忘却回;白居易赋诗借良驹,欧阳修《醉翁亭记》续新词。习家池为文人雅士提供了最好的山水环境。他们的闲情逸致,往往在乐山爱水中,托酒而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故习家池有“醉酒诗千篇”美誉也。
习家池修禊,在乎山,在乎水,在乎酒,在乎意境矣!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修禊最初是纯祭祀活动,后来演变成带有节日性质的活动。这从《风俗通义·祀典》中可以看出。
B.到了两汉时期,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已经消除,祭祀只是象征性的。
C.兰亭集会及“红桥修禊”是中国历史上两大著名的修禊活动。这两大修禊活动交相辉映,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脉相承、影响深远的文化盛举。
D.“修禊”
- 17 -
源于古老的巫医传统,于每年三月的上巳日,也就是三月初三,配合春风和煦、阳气布畅的时令,通过在河水中洗浴而将身上的疾病及不祥拂除干净。
解析:A项,应是“从《风俗通义·祀典》和《诗经》等资料中可以看出”;B项,“已经消除”错,原文第2自然段说“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减少了很多”;D项,改变了时间,应是“后改为阴历三月初三”。
答案:C
1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可以说从习家池修建起来便渐渐开始有了修禊习俗,清代襄阳太守周凯于道光五年亲自主持的习家池修禊活动是文献记载比较具体的一次修禊活动。
B.《湖广通志·襄阳府》《方舆胜览·襄阳府》和《荆楚岁时记》中的记载表明,襄阳习家池修禊习俗极可能源于东汉。
C.唐代孟浩然的《襄阳公宅饮》诗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记录了习家池修禊习俗的文献,这对习家池修禊习俗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D.修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修禊的传统在中国历史悠久,有的修禊活动影响巨大,规模空前。
解析:是表明“襄阳也是一个有修禊传统的地方,而习家池就是主要的修禊地点”。
答案:B
1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修禊活动产生后形式渐渐发生了变化,到了宋代,修禊活动的内容可以根据喜好随意增减,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游春踏青、赏览春光常常成为活动的主要内容。
B.襄阳习家池为历代文人骚客垂青偏爱是因为这里风景优美,并且修禊习俗活动的举办为他们提供了抒发性情的平台。
C.文中多处引用典籍和诗作,旨在突出作品的文学性和文化底蕴,同时增加说理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二者相得益彰。
D.孟浩然、周凯处于不同的时代,地位也不同,但他们的诗都描写了当时修禊的情景。修禊从事实上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思考、参与的空间。
解析:文中引用的典籍和诗作是论据,引用的目的是证明中心论点,增加说理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答案:C
- 17 -
四、语言表达(20分)
19.将下列句子重组为一个单句,不得改变原意,可更换或删除个别词语。(6分)
1082年苏轼两次游览赤鼻矶,望着滚滚江水,想到功业抱负如水东流,不禁仰俯古今,感慨万千,写下了千古名篇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答:
解析:单句只有一个主语,其次就是谓语和宾语,其他词语做主语、宾语或谓语的修饰限制成分。该题主语为“苏轼”或“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其他词语分别做句子中的成分。
答案:(示例一)1082年,两次游览赤鼻矶,望着滚滚江水,想到功业抱负如水东流,不禁仰俯古今,感慨万千的苏轼,写下了千古名篇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示例二)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是1082年苏轼两次游览赤鼻矶,望着滚滚江水,想到功业抱负如水东流,不禁仰俯古今,感慨万千而写下的千古名篇。
20.根据下面提供的语句和句式,仿写两句话,组成一个意思协调的语段。(6分)
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结出硕果,不能破壳发芽就要干瘪; ,
;
,
。
答案:(示例)不是每一道溪流都可以汇入江河 不能穿山越岭就要消失 不是每一只珠蚌都能孕育珍珠 不能含辛茹苦就要腐烂变质
21.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阐释了“志”“力”“物”三个条件的重要性,请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造三个句子,形象地揭示出这三个条件的作用。(8分)
(1)志:
(2)力:
- 17 -
(3)物:
答案:(1)是指引轮船航行的灯塔,有了灯塔的指引,才可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2)是牵引巨轮前进的发动机,没有强劲的动力,巨轮就会搁浅。
(3)是照亮人类前进道路的火把,失去了它的光亮,人们就会放慢前进的脚步。
五、创新写作(60分)
2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运用适当的文体形式,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诗歌除外)。
小花对牡丹说/我开故我在/待到百花齐放时/也就不再有我在
星星对星座说/我亮故我在/待到星斗满天时/也就不再有我在
溪水对长江大河说/我流故我在/待到百川归海时/也就不再有我在
写作提示:所给材料是一首现代诗,欲准确立意,应首先理解小花与牡丹、星星与星座、溪水与长江大河的关系,即卑微者与尊贵者、个体与整体、小与大的关系。然后弄清楚“我开(亮、流)故我在”的意思:虽然“我”比较平凡,但只要努力了、奋斗了,也就有了存在的价值。而百花齐放时不再有小花,星斗满天时不再有星星,百川归海时不再有溪水,是说个体融入集体。由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人的地位有高低,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尽自己的努力,发出应有的光和热,也就有了存在的价值,可以和一切伟大人物比肩而立而无愧。由此可以有如下立意:“平凡与伟大”“个体与整体”“存在的价值等”。
参考例文:
让全世界都听到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在宇宙万物面前,我们只是一朵小花、一颗星星、一条溪流,实在是太渺小。与争奇斗艳的牡丹比,与明亮耀眼的星座比,与奔腾不息的江河比,我们的力量其实微乎其微,可谁能说我们不能让全世界都听到我们的歌唱呢?
仰望天空,天边的月,让我想起了那个名叫何玥的姑娘。这个名字很平凡,平凡得像一粒尘埃。而何玥用她短短
- 17 -
12年的人生告诉全世界她来过,让全世界都听到了她的生命壮歌。有人说,成长是一首寂静的歌,它只有旋律没有歌词,你可以独自吟唱却找不到一个可以附和的人。而当何玥决定捐献自己的器官时,我发现原来生命的壮歌就算再普通,也足以让全世界都听到,这首歌叫“我来故我在”。
我的脑海中又闪现出一个可爱的老人,他年年都会向慈善事业捐款,但是都署名为“炎黄”或“黄炎民”。这件事他坚持了20余年,就算退休后的他每月只有500元的收入。他做这些事情并不想为人所知。直到他在为云南鲁甸灾区捐去1 000元善款时,突发脑梗晕倒在银行里,才有人发现他就是那个叫“炎黄”的捐款人。老人用20余年的光阴创作了一支平和婉转的小调,似流水,似鸟鸣,没有慷慨激昂的曲调,却也让全世界看到了他心底的热火。
在九叶派诗人辛笛的诗作中,我们为小花、星星、溪水的默默无闻而感动,它们在整个宇宙中是卑微者,但就它们的奉献而言,它们却是尊贵者。这首诗就是对生命的最好礼赞!
是的,总有那么一天,小花、星星、溪水甚至是渺小的自我都会慢慢消失不见,可不久之后我们便化为了百花、满天星、江河和社会,那时候我们也谱写了生命的壮歌,在歌声中为曾走过的人生路画上圆满的句号。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渺小的我们也能唱出独特的生命之歌,让全世界都听到!
名师点评:文章准确把握材料内涵,对“渺小却能让世界听到我们的生命之歌”这一写作中心进行了深入分析,表达了对生活的认识。开篇点题,明确了写作中心。具体分析时,作者选取了典型人物的事迹为论据,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诗意的分析。结尾以哲理性感悟点题,深化了写作中心。
- 17 -
-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