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6.00 KB
  • 2021-06-03 发布

湖北省利川市第五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2021 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语 文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 生号等相关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 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秩序的一种原初想象,“天下主义”是以“天下”理念为核心, 由具有普遍性和开放性的世界秩序、价值规范与理想人格构成的思想体系。在当今全球化语 境之下,中国文化理念和文化战略的自觉自信体现的正是“天下主义”的精神内核。 文化自信首先是一种“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的自信。《道德经》有云:“修之于天下,其 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天下”是中国文化 特有的思维尺度,是一个最宏大、最完备的分析单位,具有最广阔的容纳力。面对差异性的 多元文化格局,西方文化多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文化视域限于国家、民族内部,虽然也 有关于世界的思考,比如斯多葛学派的“世界主义”等,但其思考方式是“以国家观世界”,与中 国文化的立足点和尺度不同。中国文化的“天下”蕴含了“天下无外”的理想,各个民族的历史文 化在世界内部是平等共存的;中国文化依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进路,从“身-家- 国”逻辑同构的角度,最终达到“天下大同”的境界。与西方文化相较,“天下”的世界观更具有 开放性和包容性。 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的自信。中国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伦理 型文化,梁漱溟认为“中国伦理始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中国文化重视家庭生活,整个社会关 系是依照家庭关系推广发挥的。“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实质上是一种关系性伦理,把“自我” 和“他者”看成一体共生的关系。“天下”是一个最大的家,家庭利益的最大化就是个体利益的最 大化,共同体的善与个体的善是统一的。 文化自信最终体现为一种人格自信。无论是“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还是“以天下为一 家”的价值观,最终都沉淀为个体的精神品格。中国文化倡导和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君子”,这 是由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质所决定的。“君子”是一个自主自足的动态形象,通过“身一家一国 一天下”的逐渐扩充延展,人格不断超越并完善。“君子”奉行的“中庸之道”是一种整体的思维 方式,“君子”在行为模式上追求理欲平衡、天人合一、忠恕包容。以“中庸之道”来解决当今的 文化冲突问题,相较于西方适者生存的斗争模式更具高明之处。“中庸”不仅仅是“求同存异” 地承认诸多文化存在的正当性,而且要在此基础上积极地共建一个互动互补的世界。 总之,“天下主义”启发我们以一种新的视野去构筑文明之路,增强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 信既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随波逐流,而是旨在创建一个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文化共同体。 (摘编张丽娟《“新时代”与“中国故事”的理论辩证》,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 - A.“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以天下为思维尺度,其文化视域不限于国家民族内部。 B.“以天为一家”的价值观把“他者”融入“自我”,旨在达到家庭利益的最大化。 C.君子的理想人格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是世界观和价值观自信的最终体现。 D.“中庸之道”可以消除文化冲突,有助于共建诸多文化并存而又互动互补的世界。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手法,以突出中西方文化在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上的不同。 B.文章以“天下”理念为核心,阐释“天下主义”的三层内涵,层层推进,逻辑严密。 C.文章第三段引用梁漱溟的言论,旨在强调家庭是中国关系性伦理文化的逻辑起点。D.文 章通过分析天下主义与文化自信的内在联系,表达了对构建文化共同体的思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天下主义”的精神内核。 B.一个人如果不注重自身的修养,不建设好自己的家庭,就难以做到“心怀天下”。 C.西方倾向于以斗争模式解决文化冲突问题,是因为其世界观不具开放性和包容性。D.不 以“天下”为立足点的文化自信是一种狭隘的自信,无益于构建良好的世界秩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分享经济又称共享经济,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以使用权分享为主要特征, 整合海量、分散化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2016 年中国分享经济继续保持快 速发展,较上年增长 103%,对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引领创新、带动就业等产生了举足轻重 的作用。预计未来几年,分享经济仍将保持年均 40%左右的高速增长,到 2020 年分享经济交 易规模占 GDP 比重将达到 10%以上,分享经济领域提供服务人数有望超过 1 亿,越来越多的 企业、个人将成为分享经济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2016 年中国分享经济重点领域市场规模及带动的就业机会 交易额(亿元) 分享企业带动的就业机会(人) 领域 201 5年 201 6年 增长率 提供服务人数 其中:平台员工数 生产能力 2000 3380 69% 500万 151万 房屋住宿 105 243 131% 200万 2万 交通出行 1000 2038 104% 1855万 12万 生活服务 3603 7233 101% 2000万 341万 知识技能 200 610 205% 2500万 2万 医疗分享 70 155 121% 256万 5万 分享经济将重新定义工作和就业:从全职全时工作走向兼职分时工作,从办公室与工厂 走向更个性化的居家与旅途;“公司+员工”将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被“平台+个人”所替代,参与者 可以比较自由地进入或退出社会生产过程,减轻了个人对组织的依赖程度。 (摘编自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 2017》) 材料二: 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劳动关系。一方面,劳动力的新流向会进一 - 3 - 步加剧实体经济“招工难”现象,加大劳动关系运行风险。另一方面,劳动者就业从实体经济转 向共享经济,也意味着从国家构建的劳动保护网络脱离,不再享受劳动法律规定的各种保护 劳动者的权利,从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务关系或商务关系,以“自雇”的个体经济方式出现,这不 仅是劳动者权益的一种损失,也使得劳动者面临更大的市场经济风险。因此,政府相关部门 应当对共享经济带来的这些风险有警惕之心和防范手段。 (摘编自闻效仪《正确认识和把握共享经济对劳动关系的影响》,2017 年 8 月 29 日《工 人日报》) 材料三: 共享经济给我国就业形势带来了新变革和新问题。一方面,传统制造业正在焕发“第二春”。 目前国内为各类共享单车生产智能锁的制造厂商的劳动者大概有 1 万人,而老牌自行车制造 企业如今有 80%以上的员工在为生产共享单车服务。另一方面,共享经济改变了原有的个人 与单位之间单一、排他的雇佣关系,带来了自雇型、多雇主的新就业模式,就业环境更加开 放,收入来源更加多样化,这种就业方式的变化带来的是生产力的流动。未来可能带来一部 分结构性失业,但也会带来结构性就业。 (摘编自孙飞等《完善就业保障成共享经济发展新课题》,2018 年 1 月 18 日《经济参考 报》) 材料四: 随着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形态介入市场,传统业态受到严峻挑战。欧盟国家尤其是法国、 德国等非常注重维护各方利益,常常利用现有法律进行干预。法国自 201 8 年开始实行载人车 辆新法规:除了传统出租车外,只有经过统一培训步骤、通过考试获得载人资质者,才有权 利用网上叫车平台或应旅行社等机构要求提供载客服务。舆论认为,法国这一法规是社会面 临新经济形态的一种选择,也是听取各方利益诉求后推出的一项平衡措施。维护各方利益的 平衡是各国都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发达国家,中国也一样,甚至做得更好。 (摘编自张洽棠《什么才是真共享?》,2018 年 1 月 25 日《中国经济导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使用权分享、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资源与需求匹配,是判断经济活动是否分享 经济的基本要素。 B.2016 年中国分享经济六大领域中,知识技能领域市场规模虽然较小,但增长迅速,带 动就业能力很强。 C.劳动者参与共享经济活动后,就成为“自雇”个体,脱离国家劳动保护网络,面临较 大的市场经济风险。 D.法国利用法律法规干预共享经济活动,在交通出行领域,对提供载客服务者的专业资 质作出了严格限制。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2016 年,中国分享经济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未来几年增速可能放缓,但仍然具有巨 - 4 - 大的市场潜力。 B.分享经济将重新定义工作和就业,不仅能拓宽劳动者的收入来源,而且会带来社会生 产力的重新分配。 C.共享经济让社会就业结构发生变化,也带来风险,政府需要提高警惕,采取防范手段, 平衡各方利益。 D.共享经济冲击下,实体经济企业面临招工难、与劳动者关系发生了改变等问题,但也有 新的发展机遇。 6.我国共享经济下的新型就业有哪些特点?劳动者如何适应共享经济带来的新变化?(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我们历来被告知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总与作家的个人苦难直接相关。也许歌德是个例外, 歌德在美丽的小城魏玛一直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由这个例外又想起中国盛唐时期的大批好 命诗人,以及托尔斯秦、雨果、海明威等很多生活优裕的外国作家,似乎也在例外之列。如 果一个文学规律能把这么多第一流的大师排除在外,那还叫什么规律呢? 今天到了魏玛才明白,歌德在这儿的住宅,比人们想象的还要豪华。 整个街角一长溜黄色的楼房,在闹市区占地之宽让人误以为是一个重要国家机关或一所 贵族学校,其实只是他个人的家。进门一看里边还有一栋,与前面一栋有几条甬道相连,中 间隔了一个长天井似的石地空廊,其实是门内马车道,车库里的马车一切如旧,只是马不在 了。 车库设在内楼的底层,楼上便是歌德的生活区,卧室比较朴素,书库里的书据说完全按 他生前的模样摆放,一本未动。至于前楼,则是一个宫殿式的交际场所,名画名雕,罗陈有 序,重门叠户,装潢考究,好像走进了一个博物馆。 脚下吱吱作响的,是他踩踏了整整五十年的楼板,那声音,是《浮士德》一句句诞生的 最早节拍。 我一间间看得很细很慢,在歌德家里一遍遍转。直转到每级楼梯都踏遍,每个角落都拐 到,每个柜子都看熟,才不慌不忙地出来,慢慢向歌德档案馆走去。 档案馆是一个斜坡深处的坚固老楼。在二楼上,我看到了他们的笔迹。 歌德的字斜得厉害,但整齐潇洒,像一片被大风吹伏了的柳枝。席勒的字正常而略显自 由,我想应该是多数西方有才华作家的习惯写法。最怪异的莫过于尼采,那么狂放不羁的思 想,手稿却板正、拘谨,像是一个木讷的抄写者的笔触。 歌德到魏玛来是受到魏玛公国卡尔·奥古斯特公爵的邀请,当时他只有二十六岁。 德国在统一之前,分为很多小邦国,最多时达到二三百个。这种状态非常不利于经济的 发展、风气的开化,但对文化却未必是祸害。有些邦国的君主好大喜功,又有一定的文化鉴 赏能力,就有可能做一些招纳贤达、树碑立传的好事,很多文化精英也因此而获得一个安适 的创作环境,留下佳绩。德国在统一之前涌现的惊人文化成果,有很大一部分就与此有关。 歌德在魏玛创造的文化业绩,远远超过魏玛公爵的预想,尤其是他与席勒相遇之后。 歌德和席勒在相遇之前,都是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主将,歌德以《少年维特之 烦恼》,席勒以《强盗》,还有他们的其他作品,对封建意识形态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扫荡 气势。他们的精神前辈,应该是那位现实身份低微而历史地位崇高的莱辛。歌德在《少年维 特之烦恼》中特意让主人公自杀前还在读莱辛的作品。 歌德和席勒在魏玛相遇之时,“狂飙突进运动”的锋头已经过去,而他们已在开创一个古典 主义时代。历史将承认,德国古典主义的全盛时代,以他们的友谊为主要标志。 这三个人,构成了我们对德国文学起点性的印象。他们几乎都是哲学家,不仅深思,而 且宏观,有极高的学术素养。这使他们的作品有一种罕见的终极沉思的品格。这种品格有两 - 5 - 个走向,既有可能走向概念嶙峋的学者化方向,又有可能走向吞吐万汇的巨人化方向。相比 之下,歌德是全然走向了后一个方向,莱辛、席勒两者兼融,在后一个方向上却没有歌德那 样圆满。当然,这与歌德的优裕和高寿有关。 荣格说,每一个德国人灵魂深处都有浮士德的影子。因此,当歌德他们定下了德国文学 的素质,同时也定下了德国人的素质。 也许反过来,他们的素质原本就是德国人本体素质的产物,他们只是经过天才的吐纳, 把它凝固住了。 那么还是荣格说得对: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 其实,此间是一种宏伟的互创关系。魏玛是重要的互创现场。 (节选自余秋雨《谁能辨认》) 7.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这篇文章记叙了作者游览德国小城魏玛的一段经历,详细地描述了歌德、席勒、莱 辛等德国古典主义时代文学巨人的形象。 B.作者对“苦难出佳作”这个规律并不认同,他认为德国能够取得惊人的文化成就,是 因为文化精英们都获得了安适的创作环境。 C.作者从历史和文学史的角度述评歌德,视野宽广,凸显了歌德的巨大贡献和崇高地位, 使文章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D.本文的语言朴实自然、饱含深情,体现了作者对历史、文学的理性思考,意蕴丰富, 表现了情理交融的行文风格。 8.作者详细描述了歌德的住宅以及自己专注细致的参观过程,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6 分) 9.如何理解“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仲方,性歧秀,父友高鄞见,异之,曰:“是儿必为国器,使吾得位,将振起之。”贞元 中,擢进士、宏辞,为集贤校理,以母丧免。会郢拜御史大夫,表为御史。进累仓部员外郎。 会吕温等以劾奏宰相李吉甫不实,坐斥去,仲方以温党,补金州刺史。宦人夺民田,仲方三 疏申理,卒与民直。入为度支郎中。敬宗立,李程辅政,引为谏议大夫。帝时诏王播造竞渡 舟三十艘,度用半岁运费。仲方见延英,论诤坚苦,帝为减三之二。又诏幸华清宫,仲方曰: “万乘之行,必具葆卫,易则失威重。”不从,犹见慰劳。鄂令崔发以辱黄门系狱,逢赦不见宥。 仲方曰:“恩被天下,流昆虫,而不行御前乎?”发由是不死。大和初,出为福建观察使。召还, 进至左散骑常侍。李德裕秉政,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德裕罢,复拜常侍。李训之变,大臣 或诛或系。翌日,群臣谒宣政,牙阖不启。群臣错立朝堂,无史卒赞候,久乃半扉启,使者 传召仲方曰:“有诏,可京兆尹。”然后门辟,唤仗。于时族夷将相,颅足旁午,仲方皆密使识 其尸。俄许收葬,故凿骸不相乱。已而禁军横,多挠政,仲方势笮,不能有所绳劾。宰相郑 覃更以薛元赏代之,出为华州刺史。召入,授秘书监。人颇言覃助德裕,摈仲方不用。覃乃 拟丞、郎以闻。文宗曰:“侍郎,朝廷华选。彼牧守无状,不可得。”但封曲江县伯。卒,七十 二,赠礼部尚书,谥曰成。仲方确正有风节,既殁,人多伤之。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 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节选自《新唐书·张仲方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6 - A.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 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B.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 /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C.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 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D.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 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宏辞,指“博学鸿词”科,唐代科举考试时针对进士及第者特别设置了这一科目。 B.万乘,“乘”指一车四马,“万乘”即万辆兵车,这里形容军队规模宏大,军容强盛。 C.东都,位置在东的都城,古时有些朝代设置两个都城,隋唐定都长安,设东都洛阳。 D.牧守,“牧”是指一州之长,“守”是指一郡之长,“牧守”泛指治理一方的最高长 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仲方富有才华,但仕途不畅。他聪慧出众,科场得意,入仕后历经数朝,职位多次 变动,但最终没能得到文宗皇帝的认可。 B.仲方仗义执言,为民着想。在金州任刺史时,有宦官侵占民田,他多次上疏陈情,为 百姓申诉冤屈,使正义得到伸张。 C.仲方心怀国家,敢于进谏。他极力劝说敬宗不要耗费大量的资财建造竞渡船只,敬宗 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但还是慰劳了他。 D.仲方为人仁慈,富有同情心。李训之变时,一些将相被灭族,京城中尸骸到处都是, 仲方暗中派人收捡尸体加以安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父友高郢见,异之,曰:“是儿必为国器,使吾得位,将振起之。” (2)仲方曰:“恩被天下,流昆虫,而不行御前乎?”发由是不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太白岭 王安石 太自巃嵷①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注]①巍峨(lóng sǒng):山势高峻的样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青翠纷披。 B.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C.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处所。 D.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注百姓的情怀。 15.本是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精妙之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l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 7 - (1)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引用屈原 《离骚》中的名句,指出: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 , 的 豪情。 (2)苏轼在《赤壁赋》中,融情景理于一炉,生发“人生短暂,人类渺小”的慨叹的诗句: “ , ” (3)《行路难(其一)》中,李白用“ , ”两句诗运用典故来表明自 己希望能像先贤一样辅佐君主,实现远大抱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地名,是写在大地上的历史,是历史文化的 。对于地名而言,虽然其只是一个地 方的称号,但却在人的脑海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情感的认知,思绪的留驻,往往都是因为 一个熟悉的地名在耳畔回响,伴随人们重新回归曾经熟悉的自我。正因为如此,一旦某个地 方被改名,以一些稀奇、“洋气”的名字命名,往往会令人颇为反感。即便为了城市的发展和社 会的进步,也应该遵循人们的内心感受,不要让 的思想冲淡了浓浓的乡愁。 ,一 个地方的地名文化,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包含了语词文化和实体文化。与此同时,在地名文 化中,我们还能感受到历史的脉搏以及民族的融合变迁。一个地名,往往代表了某种历史典 故、人文情怀等,并不是 。那么,当地名“变脸”,变得让人生疏,正是对过往历史与人 文价值的淡忘与消解。事实上,并不是说地名必须更改,关键是要强化约束制度,避免出现 随意、胡乱更改地名的现象;在更改地名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公众的内心感受。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活化石 急功近利 众所周知 凭空而来 B.活化石 急不暇择 无独有偶 空穴来风 C.活地图 急功近利 无独有偶 空穴来风 D.活地图 急不暇择 众所周知 凭空而来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变脸”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人称万世之师的孔子,是以读书人的形象彪炳千秋的,真实的孔子却可用“勇武矫健” 来形容。 B.近日,在常州市孟河镇,稻田艺术让“盂河医派”四位代表人物,栩栩如生地来到了 市民面前。 C.聂荣臻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书信,日本人民称产生过程——用锐器在龟甲 上“契刻”。 D.正因为如此,一旦某个地方被改名,以一些稀奇“洋气”的名字命名,往往会令人颇 为反感。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事实上,并不是说地名不必更改,关键是要强化约束制度,避免出现随意、胡乱更 改地名的现象; B.事实上,并不是说地名必须更改,关键是要避免出现随意、胡乱更改地名的现象, 强化制度约束; C.事实上,并不是说地名不能更改,关键是要强化制度约束,避免出现随意、胡乱更 改地名的现象; D.事实上,并不是说地名应当更改,关键是要避免出现随意、胡乱更改地名的现象,强 化制度约束;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 8 -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一些城市通过发布“雷人标语”来纠正城市不文明现象,这实质上是一种文明的困境,是一 种最无奈的做法。根除城市顽疾,关键在 ① 。而市民文明习惯的养成,不会一蹴而就, 更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 ② ,需要长期循序渐进的宣传教育、公民自律和法规完善。尤 为重要的是,需要通过文明的、市民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唤起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因此,不 妨多注重“标语文化”,将警示语过于严厉、刻板的面孔变一变,改用优美、温馨的语言进行表 达,或许会 ③ 。 21.请对下面这段文字信息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流畅简洁,不超过 50 个字。 (5 分) “五一”前夕,丰巢科技发布的“快递柜超时收费”的消息,引起广大消费者关注。丰巢 规定:普通用户 12 小时内免费保管包裹,超时后每 12 小时收费 0.5 元,3 元封顶,节假日期 间不计费。如果用户开通 5 元月卡或 12 元季卡,则可 7 天免费长时间存放。 “五一”小长假后,随着丰巢快递柜超时收费制的正式启动,已有杭州、上海等地的多 个小区业主委员会宣布抵制丰巢快递柜,中国消费者协会也接到多位消费者的反映与咨询。 针对近期丰巢快递柜超时收费一事,中国消费者协会 5 月 13 日表示,智能快件箱具有小区公 共服务属性,要顺应消费者需求升级,尽快将智能快件箱服务纳入公共消费范畴。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蒋文明同学一家三世同堂,其乐融融,但也经常会出现观念分歧。一天,大家围坐一起 吃火锅,文明建议妈妈:“我们不应该使用大锅,应该使用小火锅和公筷,避免传染病毒细菌。 爸爸听到后对文明说:“一家人围着一个大锅吃才热闹。”妈妈也应和爸爸:“是呀,分开吃显 得多生分。还是大锅吧。”奶奶笑着对文明说:“明明,你嫌弃我们老了?你爸小时候我还嚼碎 东西喂给你爸呢,你爸这不也没生病吗!”这时,边吃饭边看电视的爷爷招呼大家,“你们快来 看,中央台正在播放这方面的节目,建议大家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循序渐进地推行公筷制或 分餐制。还有专家建议将公筷制、分餐制纳入公共卫生管理视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场餐 桌革命呢。 假如你是蒋文明,你准备怎样劝说亲人响应国家呼吁实行公筷和分餐呢?请你以“蒋文 明”的身份,在奶奶、爸爸和妈妈中选择个角色给他(她)写一封信,说明你的观点。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 9 - (一)(9 分) 1.【内容理解】(3 分) A(B 项,“‘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把‘他者’融入‘自我’”并非“旨在达到家庭利 益的最大化”;C 项,不是“君子的理想人格塑造了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质”;D 项,“中庸之 道”不可以消除文化冲突。) 2.【论证分析】(3 分) B(文章不是“以‘天下’理念为核心”) 3.【分析推断】(3 分) C(西方的“世界观不具开放性和包容性”推断不当。) (二)(12 分) 4.【信息理解】(3 分) C(劳动者参与共享经济活动后,不一定就成为“自雇”个体。) 5.【概括分析】(5 分) D(共享经济的冲击并没有使实体经济企业与劳动者关系发生改变。) 6.【分析探究】(6 分) 第一问:①就业机会多;②就业方式灵活;③劳动者对就业单位的依赖程度降低;④面临的 劳动关系风险加大。 第二问:①更新就业理念,把握就业机会;②掌握更多技能,增强适应能力;③熟悉相关劳 动保障制度,降低就业风险。 [6 分。第一问 3 分,答对一点 1 分;第二问 3 分,答对一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三)(15 分) 7.【分析鉴赏】(3 分) C(A 项“详细地描述了歌德、席勒、莱辛等德国古典时代文学巨人的形象”分析不恰当, 原文描述的重点是歌德。B 项“他认为德国能够取得惊人的文化成就,是因为文化精英们都获 得了安适的创作环境”分析不恰当,原文只是说“德国在统一之前涌现的惊人文化成果,有 很大一部分就与此有关”。D 项“本文的语言朴实自然”赏析不恰当,本文的语言典雅而富有 文采。) 8.【写法鉴赏】(6 分) (1)详细描述歌德的住宅,意在表现歌德高雅精致的生活品位,说明终极沉思的品格、极 高的学术修养与此有密切关系,突出了优裕安适的环境对歌德文学成就的重要作用。 (2)详细描述自己专注细致的参观过程,为后文对歌德其人及其成就的高度评价作铺垫, 表现了作者对歌德的崇敬之情。 [6 分。答对 1 点 3 分,2 点 6 分。意思对即可。] 9.【主旨探究】(6 分) 这句话的意思是:浮士德的形象带有浓郁的哲理素质,是德国人本体素质的反映;歌德 创作出浮士德的形象,不过是把这种浓郁的哲理素质集中地呈现出来;浮士德形象的成功塑 造,成就了歌德的伟大。 这句话表明了作品与作者之间是一种宏伟的互创关系,即彼此成就对方。 [6 分。句子意思 4 分,作用 2 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诗文阅读(34 分) (一)(19 分) 10.【文言断句】(3 分)B(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 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11.【文化常识】(3 分)B(“万乘”在这里指天子。) - 10 - 12.【内容概括】(3 分)C(“还是慰劳了他”表述不正确。) 13.【文言翻译】(10 分) (1)父亲的朋友高郢见了他,感到惊异,说:“这孩子一定能成为国家栋梁,假如我身居要 职,将会提拔重用他。”(5 分,译出大意给 3 分;“国器”“振起”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2)仲方说:“皇上的恩泽遍布天下,惠及昆虫,却不能在皇上面前施行吗?”崔发因此被 免去死罪。(5 分,译出大意给 3 分;“被”“行”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参考译文】 张仲方,天生才智出众,父亲的朋友高郢见了他,感到惊异,说:“这孩子一定能成为国 家栋梁,假如我身居要职,将会提拔重用他。”贞元年间,仲方考中进士科和宏辞科,担任集 贤校理,因为母亲去世而辞官。遂逢高郢被任命为御史大夫,上表推荐仲方担任御史。仲方 几次晋升后,做到仓部员外郎。恰逢吕温等人因上奏弹劾宰相李吉甫不符合实情,获罪被斥 责免官,仲方因为是吕温的同党,被降职补任金州刺史。宦官侵夺民田,仲方多次上疏请求 依法处理,最终为百姓讨回公道。仲方被召回朝廷担任度支郎中。敬宗即位,李程辅理朝政, 推荐仲方为谏议大夫。皇帝当时诏令王播建造三十艘竞渡船只,预计花费朝廷半年的运费。 仲方在延英殿拜见皇帝,苦苦进谏。皇帝因此三分之二的预算。皇帝又下诏驾临华清宫。仲 方说:“皇帝出行,必须备足仪仗和侍卫,如果少了就会失去威严。”皇帝没有听从,但还是慰 劳了他。郭县县令崔发因为侮辱宦官被捕入狱,遇到大赦没有被免罪。仲方说:“皇上的恩泽 遍布天下,惠及昆虫,却不能在皇上面前施行吗?”崔发因此被免去死罪。大和初年,仲方出 任福建观察使。后被召回,晋升到左散骑常侍。李德裕掌权,仲方以太子宾客的身份在东都 任职。李德裕被罢官后,仲方又被授予常侍之职。李训变乱那天,大臣有的被杀,有的被抓。 第二天,群臣在宣政殿觐见。殿门紧闭,群臣混乱地站在朝堂上,没有史卒伺候,过了很久 殿门才打开半扇,使者传召仲方说:“有诏书,任命张仲方为京兆尹。”然后殿门打开了,宣布 群臣上朝。当时遭到灭族的将相,头颅和四肢扔得到处都是,仲方都暗中派人辨认他们的尸 首。不久,朝廷允许收葬死难者,所以他们的尸骨没有混乱。后来,禁军专横,经常扰乱政 务,仲方权力受到限制,没能有所弹劾纠正。宰相郑覃又让薛元赏取代仲方的职位,仲方出 任华州刺史。后来他被召入京师,担任秘书监。人们纷纷说郑覃帮助李德裕,排斥仲方,不 重用他。郑覃于是把准备任命仲方为丞、郎的奏书上报皇帝。文宗说:“侍郎,是朝廷重要的 官职。仲方做刺史时没有政绩,不能授予这一官职。”只是封他为曲江县伯。仲方去世,终年 七十二岁,被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成。仲方刚正有气节,死后,人们多为他感到伤心。起 初,高祖在隋朝做官时,太宗正年幼而且有病,高祖为此在荧阳佛祠刻玉像,来祈求太宗长 寿,时间久了,佛像磨损,仲方当时在郑州,命令属吏修治维护,刻碑颂扬,在当时广为流 传。 (二)(9 分) 14.【分析鉴赏】(3 分) B(“跌宕起伏的心情”不正确。) 15.【鉴赏评价】(6 分) ①动静结合。“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 人愉悦的心情。 ②视听结合。“鸟语乐”诉诸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诉诸视觉,描绘太白岭动人的 美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 ③衬托。用“鸟语乐”的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静,用“溪水不动”“鱼行迟”衬托太白岭 的清幽,表达诗人的欣悦之情。 ④拟人。“鸟语乐”和“鱼行迟”,把人的心情与行为赋予鸟和鱼,具体可感,表达诗人 喜悦的心情。 - 11 - (一点 3 分,答出任意两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三)(6 分) 16.【名篇名句】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每答对一空给 1 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成语辨析】(3 分) A.(第一组词语,“活化石”,生物学概念,本指地质历史上所发生的至现在还活着动物 或植物,比喻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底蕴且仍以一定方式存在的事物;“活地图”,指对某地区地 理情况很熟悉的人。根据语境可知,“地名”是事物,而不是指人,故第一处横线应选用“活 化石”,这就排除了 C、D 两项。第二组词语,“急功近利”,指急于追求眼前的成效和利益, “急不暇择”,指在紧急情况下来不及作出选择。根据语境,本处既没有“紧急情况”,也不 必作出“选择”,而“急功近利”正好合适,这排除了 B、D 两项;第三组词语,“众所周知”, 指大家全都知道,意谓事实清楚,无须怀疑;“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止一个,还有 一个可以成对的,表示两人或两事十分相似,多用于贬义;根据语境可知,上下文讲的是同 一个话题,“无独有偶”不合语境,应选填“众所周知”,这样就排除了 B、C 两项。第四组成 语,“凭空而来”,没有根据地产生或发生;“空穴来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 有原因,也比喻流言乘机传开来,多用于否定句式,且含贬义。根据语境,第四处横线上应 该选填“凭空而来”,从而排除 B、C 两项。) 18.C.【标点符号】(3 分) (A 项,引号表示引用。B 项,引号表示特定称谓。D 项,引号表示否定、讽刺。题干及 C 项中的引号都表示特定含义。故选 C。) 19.C【病句判断】(3 分) (分析画线句子和各选项可知,一、从逻辑事理上分析,作为对更改地名现象作出了辩 证分析,画线句一反前文对更改地名现象的担忧,转而表达地名也可以更改,只是需要一些 条件而己的意思,可见,第一分句中的“必须”“不必”“应当”均不符合语境;“强化制度约 束”是“避免出现随意、胡乱更改地名的现象”的保证,不可倒置;二、从动宾搭配的角度 看,“强化”的宾语是“制度约束”,即用制度加以约束(的举措),而不是“约束制度”。综 上,画线句、A、B、D 均为病句。故选 C。) 20.【语言运用】(6 分) ①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 ②一场艰巨的持久战(或“一个长期的过程”) ③收到事半功 倍的效果 21.【语意逻辑】(5 分) 丰巢快递柜超时收费行为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和抵制(3 分);消费者协会表示会尽快将智 能快递柜服务纳入公共消费范畴。(2 分) 22.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