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00 KB
  • 2021-06-03 发布

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绝密★启用前 三亚华侨学校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语文科 期中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本试卷自行保管好,试卷讲评时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3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老子不是美学家,《老子》中也有很少谈及文学艺术,但其中某些用语如“妙”“朴”“虚实”“有无”,某些命题如“大音希声”“大巧若拙”“知白守黑”等,却对后来的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理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和艺术创作的基本法则。而其中最具根本性、最广为人知的,则非“道法自然”莫属。‎ ‎ “道法自然”语出《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而道则取法于自然。对老子所说的“自然”,今人容易产生两个误解:一是将“自然”理解为一个比道更高、更抽象的存在物,二是将“自然”等同于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自然界。但事实上,老子所说的“自然”并不是一个居于道之上的抽象存在,也不是那个外在于人类自身的客观之物,而是本然,是自然而然。因此,“道法自然”的意思其实就是遵循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它的另一种表述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者,顺其自然也,因其本然也。唯其如此,道才能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自然成就一切。‎ 老子所说“自然”非客观之物,但“道法自然”并不反对以自然造化为师。既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那么天地万物无疑是人取法的对象。问题的关键在于,所法者并非物之表象,并非天地、自然万物的客观形态,而是显现于其中的某种意蕴。老子有关道的认识,得自他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和思考。正是从对草木由盛而衰的生长周期,对水流冲击、侵蚀岩石过程的观察中,老子意识到“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和“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的道理,进而总结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规律。万物各有其道,有其自身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人道、地道、天道莫不如是,而皆以自然为依归。‎ 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同时也把隐含在老子哲学中的潜在美学思想充分地展开了。在《庄子》一书中,“道法自然”的思想以寓言的形式得到了具体生动的阐述,如通过“东施效颦”“混沌开窍”等故事说明自然为美的道理,通过“伯乐治马”“鲁侯养鸟”等故事批评人为改变事物自然本性的做法。值得一提的是,庄子并不绝对否定人为的作用。固然,“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但如果是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从事人的创造,“既雕既琢,复归于朴”,便能巧夺天工、妙造自然,臻于“刻雕众形而不为巧”的境界。较之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庄子上述见解对中国美学的影响更为直接。‎ 在“道法自然”等观念的影响下,古代中国孕育出了独特的美学系统。与西方哲人认为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模仿不同,中国古人并不赞成逼真地复制现实,而主张在作品中呈现自然昭示的意蕴。相应地,中国古代艺术家在观察事物,进行创作时,其目的也不止于对物象外部形态的把握和描摹,而更着意于传达物象背后的理趣。进而言之,中国古典艺术之所以重神贵虚,如书法讲究神采为上,绘画追求气韵生动,诗歌推崇意在言外等,与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 ‎1.下列关于“道法自然”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道法自然”是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和艺术创作的基本法则,对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理论的影响深远。‎ B.“道法自然”是《老子》中的一个命题,出自《老子》第二十五章,意思是遵循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 C.“道法自然”并不反对以自然造化为师,只是强调效法显现于天地万物中的某种意蕴,而非其客观形态。‎ D.“道法自然”观念孕育出了古代中国独特的美学系统,与中国古典艺术重神贵虚的理论有着密切的关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尽管《老子》中很少谈论文学艺术,但其中的某些用语和命题却隐含了深刻的美学思想。“道法自然”便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B.关于“道法自然”中的“自然”,今人容易将其误解为一个比道更高、更抽象的存在物,或是等同于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自然界。‎ C.通过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和思考。老子获得了有关“道”的认识。他认为,万物各有其道,有其自身运行规律,但都以自然为依归。‎ D.《庄子》一书善于借助寓言的形式来阐述“道法自然”的思想,因而,与老子哲学思想相比,庄子的哲学思想更加具体生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道法自然”还可以表述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只是做到了“无为”,道才能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自然成就一切。‎ B.同为说明“道法自然”的道理,但“东施效颦”强调自然为美,而“鲁侯养鸟”则强调不能人为改变事物的自然本性。‎ C.庄子虽然提倡“道法自然”,但并不绝对否定人为的作用。他的自然与人为并重的思想更为直接地影响了中国美学。‎ D.西方哲人认为艺术源于对自然的模仿,故重在逼真;中国古人主张在作品中呈现自然昭示的意蕴,故重在有理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23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7题。‎ 百合花 茹志鹃 ‎ 一九四六年的中秋。‎ 我们文工团的几个同志,由主攻团的团长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吧,团长最后才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到包扎所时已是下午两点钟了,那里已有几个卫生员在弄着纱布棉花。满地上都是用砖头垫起来的门板,算作病床。‎ 我们刚到不久,来了一个乡干部,一边放东西,一边喘息地喝水,同时还掏出一包饭团来嚼着。他说的什么我没大听清。好像是说被子的事,要我们自己向老百姓去借,因为部队上的被子还没发下来。‎ 我和通讯员到附近一个村子,进村后分头去动员。不一会,我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手里抱得满满的;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却是空空的。‎ ‎“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哪一家?你带我去。”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向里“大姐、大嫂”地喊。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我看她头上已硬翘翘的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道歉,讪讪地开口借被子。被子拿出来,我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了。原来这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我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他绷着脸,垂着眼皮,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走出门不远,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是她唯一的嫁妆。‎ 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后来她问我:“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说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地分铺在门板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了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炮响起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我拿着小本子,去登记他们的姓名、单位。我不能解除他们任何痛苦,只能带着那些妇女,给他们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迹,或是喂一点饭食。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做我的下手。‎ 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他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抓住我的膀子说:‎ ‎“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他自己一下子扑在冒烟的手榴弹上……”‎ 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啊”了一声。我看见的是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低着头,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 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 (有删节)‎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百合花》是一篇将战争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佳作,对战争的描写用笔俭省,而对通讯员、新媳妇则不惜笔墨,从中我们能体会作者的审美感受。 B.“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表达通讯员因没借到被子而看不起新媳妇,也为他得知真相后自责埋下伏笔,两处省略号则勾勒出他不善言辞的窘态。 C.小说中有不少意蕴丰富的意象,如“百合花”,一方面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预示新婚夫妻百年好合;另一方面又象征了年轻媳妇的朴实美丽与纯洁无瑕。 D.“天边涌起一轮满月”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对战斗的激烈残酷起到了反衬作用,同时对人物的思想情感美起到了正衬作用。‎ ‎5.联系上下文,分析选文划线句子的表达作用。(6分)‎ 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 6.小说的女主人公,不是姑娘,也不是大嫂,作者有意设定为新娘、新媳妇,有何妙处?请简要说明。(6分)‎ ‎7.独特的女性视角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8分) ‎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8.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B.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C.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D.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9、选出加点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3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临崩寄臣以大事 B. 受命以来 以伤先帝之明 C.遂许先帝以驱驰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D.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以告先帝之灵 ‎10.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夙夜忧叹(早晚) B.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C.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 D.至于斟酌损益(增加)‎ ‎11.翻译:(10分)‎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2)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13 题。‎ 秋兴八首(其四)①‎ 杜 甫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②驰。‎ ‎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③有所思。‎ 注:①《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广德年间,吐蕃、回纥不断入侵,并曾一度占领长安,代宗仓促幸陕。是时诏征天下兵,因宦官程重振专权,莫有至者。《秋兴八首》由此首开始,主题转向回忆长安。②羽书:羽檄,插着羽毛的军用紧急公文。③平居:这里指家园。‎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闻道”一词强调事情并无依据;“似弈棋”写出了长安的局势如下棋一样,不甚明朗。‎ B.第二句写诗人面对世事的变化莫测,感叹身逢乱世不胜悲叹,令人伤悲。‎ C.颈联是诗人对数年间唐王朝兵戈不息、局面混乱的战争情势的总结和概括。‎ D.“鱼龙寂寞秋江冷”情景交融,写出了诗人在清秋之中感叹自己的飘零凄苦之情。‎ ‎13.本诗尾联诗人说“故国平居有所思”,那么,诗人为什么会有故国平居之思?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4.(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 ‎(3)曹操《短歌行》中,把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月并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登高》中,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景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5)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北宋王安石笔下特长少年方仲永的遭际,确有其事。受虚荣心、名利心等不良影响,一些“望子成名、望女成星”的家长,热衷于_________奔走在童星制造的路上,对有特长的孩子,倾尽一切资源,带孩子参加花样繁多、“套路”很深的娱乐活动、选秀比赛,孩子日常生活也处在夸张的模仿和表演状态。‎ 前不久,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 赚大钱住豪宅,而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只有________的孩子长大后想成为志愿者、公益人士。有观点指出,在少年儿童培养教育上,一些家长正走在________的路上!‎ 也有家长认为:“不都说出名要趁早吗?让我的孩子尽早出名,积累财富,也没啥错!”俗话说,早熟的果子撑不到丰收的金秋。银河星布,_________的星也就那么几颗。过早地让孩子游走于名利场,消费孩子的童年,这对孩子健康人格以及“三观”的塑造,有百害而无一利。‎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身为家长,如果(          ),方仲永的悲剧就可能被反复复制。‎ ‎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快马加鞭  凤毛麟角  背道而驰  璀璨夺目 B.揠苗助长  凤毛麟角  南辕北辙  光彩照人 C.揠苗助长  屈指可数  南辕北辙  璀璨夺目 D.快马加鞭  屈指可数  背道而驰  光彩照人 16.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 B.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 而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 C.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超过七成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 而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 D.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占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寄望早成名挣大钱,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 B.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寄望早成名挣大钱 C.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寄望早成名挣大钱,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 D.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寄望早成名挣大钱 ‎18.仿照下面这首短诗,续写一节小诗,要求内容贴切,修辞相同,句式基本一致。(5分)‎ 一粒树的种子 ‎ 渴望冲破厚重的泥土 ‎ 在熹微的晨曦中 ‎ 绽放生命,努力生长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____①____,大致说来能获得以下三方面的综合效益。首先,垃圾分类可以节省土地。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而垃圾场占用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其次,垃圾分类能够减少污染。通过堆放或填埋处理垃圾,即使垃圾处理地远离生活场所并采用相应的隔离技术,____②____,这些有害物质会随着地球的循环渗透到整个生态圈中,污染水源和土地,最终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此外,____③____,如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柴油,回收丢弃的食品、织物可以生产有机肥料等。‎ 四、写作(60分)‎ 20. 请以《从此,我不再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不少于800字。‎ ‎【答案】1.D2.D3.C ‎【解析】‎ 点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概念的等内涵和外延,尤其是对概念内涵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如该题D中,原文是“在‘道法自然’等观念的影响下,古代中国孕育出了独特的美学系统。”,而不是“‘道法自然’观念孕育出了古代中国独特的美学系统”。‎ ‎2.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D项,属于五种生有,“与老子的哲学思想相比,庄子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美学的贡献更大”的说法于文无据。‎ ‎3.试题分析:题目问“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本题C项后半句无中生有。“他的自然与人为并重的思想更为直接地影响了中国美学”错误,文中没有说庄子的思想中“自然与人为并重”。‎ 4. 答案:B 【评分说明】本题共3分。选B给3分,其他选项不给分,两个选项及以上不给分。 【解析】理解不当。通讯员的话表达的是没有借到被子的不满,他得知真相后也没有自责。‎ 5. 参考答案:‎ ‎①划线句运用神态、动作等描写方法:‎ ‎②表现了新媳妇缝补破洞和献新被子的执着与坚定:‎ ‎③表达了她的淳朴、善良与对解放军的敬爱。 6.参考答案: ①突出“新”字,更易于体现女性之美,进而以之衬托年轻通讯员的高大形象。 ②能够突出那条白百合花被子的新与珍贵,更能表现她对革命的支持与对烈士的关爱,从而凸显其心灵之美。 ③能为借被子、给伤员擦拭污泥血迹等情节提供心理依据,使之更真实可信、生动感人。 ④‎ 更易于表现借被之难与帮忙之羞涩,从而反衬出军民之间的感情的圣洁美好,突出小说的主旨。 7.参考答案: ①女性观察细致,以其视角叙述故事,可更多地展现细节,增强情节的生动性,让人如临其境。 ②女性感觉敏锐,可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如通讯员的牢骚、新媳妇的羞涩,更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特点。 ③以女性视角描写战争,绕开激烈的战斗场面,从侧面突出战争的残酷,更能引发读者的想象。 ④可引导读者从女性的角度理解战争、理解人物,从而产生独特的感受,更好地把握内容和主题。‎ 8. A 9.D 10.D ‎11.(1)(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 ‎(2)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二)、诗词鉴赏答案 ‎12、答案 A 解析 “闻道”表明了诗人不愿明说的态度,而不是“强调事情并无依据”。‎ ‎13、①局势动荡引起诗人对国家之思。“长安似弈棋”,吐蕃、回纥不断入侵,诗人忧思国运今非昔比。②飘零夔州,暮年潦倒引起诗人对家园之思。③虽有报国之志,无奈宦官当道,无力报国,引起诗人对家园之思。‎ ‎14默写答案:‎ ‎(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答案:C;‎ ‎15. 解析: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 快马加鞭:对快跑的马再打几鞭子,使它跑得更快,比喻快上加快。‎ 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 凤毛麟角:比喻极其难得而宝贵的东西。也比喻罕见的人才。‎ 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背道而驰:比喻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璀璨夺目:光辉灿烂耀人眼睛。‎ 光彩照人:用以形容人(一般形容女子)或事物十分美好或艺术成就辉煌,令人注目、敬仰。 16.B 文中画横线句子共有三处语病:‎ 句式杂糅:“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应改为“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或“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 成分赘余:“超过七成多”应改为“超过七成”或“七成多”。 ‎ 成分残缺:“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之前少了介词“以”。故修改正确的是B。 17选C;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寄望早成名挣大钱,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三个分句体现的家长的行为、目的、结果。更符合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故答案选C。‎ ‎18.示例一:‎ 一朵花的蓓蕾 盼望冲出层层的屏障 在清新的空气里 灿烂盛开,香溢四方 示例二:‎ 一只折翼的鸟 梦想挥动强健的翅膀 在蔚蓝的天空中 自在滑行,优雅飞翔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这是一道诗歌式仿写题,仿写的内容是一首小诗,全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以物喻人,委婉、含蓄地阐明了一种人生态度。仿写时可以从与“种子”相近的事物中选取对象,如花、草、虫、鱼等,然后仿照诗歌的句式结构来写。(修辞2分句意3分)‎ ‎19.答案:①垃圾分类(或者“它”)的好处很多;‎ ‎②也阻止不了有害物质渗透;‎ ‎③垃圾分类还可以变废为宝( 回收利用);‎ 20. 作文 思路点拨:针对本文题,  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是审清题意。"从此"指明了叙述的时间范围,"不再"表 明了写作的重点应放在"不再怎么样".上。二是精心选材。如果考生曾经有过孤独、悲观、迷茫、自私、自卑等生活体验,那么只要从中选择最典型的生活素材,就能写出自我最真切的情感体验。三是合理布局。要略写过去,详写现在,重点突出转变之后的情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