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6.54 KB
  • 2021-06-03 发布

部编版必修上册课时作业13 读书:目的和前提 上图书馆 Word版含解析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作业13 读书:目的和前提 上图书馆 第一课时 基础巩固 读书:目的和前提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①经过90分钟苦战,中国男足在主场20兵不血刃地战胜卡塔尔队,奇迹般地登上了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2强赛的末班车。‎ ‎②生活在这个快节奏时代的我们,已经很少静得下心来好好读书了,即便读也是东鳞西爪浮光掠影的文字信息的汇集,难得有对着美食大快朵颐式的阅读快感。‎ ‎③作为一名学者,他胸无城府,始终都保持了天真纯朴的本性,不求名,不为利,不媚上,不畏权;即使处在政治旋涡中,也丝毫没有改变。‎ ‎④参加第三届“黄河文化杯”全国美术创作大赛的艺术家们着手成春,将一幅幅精美的画作呈献给大家。‎ ‎⑤他兼善篆、隶、真、行、草等多种书体,而最为精妙者,当推行、草二体。其行、草书,既传古意,又能独辟蹊径。故其下笔遒劲有力,气脉通灵。‎ ‎⑥近日,涉嫌山东济南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的一部分相关责任人被问责,广大市民对此无不弹冠相庆。‎ A.①②⑤         B.①④⑥ ‎ C.②③⑤ D.③⑤⑥‎ 解析:①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未经交锋而取得胜利。不合语境。②东鳞西爪: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也说一鳞半爪。③胸无城府:为人坦率,没有心机。④着手成春:称道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望文生义。⑤‎ 独辟蹊径:独自开辟一条新路,比喻独创新法。使用正确。⑥弹冠相庆: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祝将有官可做。含贬义。褒贬失当。‎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C )‎ A.(获得真正的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或是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B.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仅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C.(书)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 D.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仅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多知道,而且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浸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 解析:A项,“或”应改为“尤其”;B项,应将“不仅是”改为“不是”;D项,“不仅在于……而且在于”应改为“不在于……而在于”。‎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A )‎ 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阅读?因为阅读才是人生的方舟。________________。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不死”。‎ ‎①一旦具备了从阅读中汲取精神养料的能力 ‎②即不论出现了多少危难痛苦,甚至险象环生 ‎③我把阅读比喻为“人生的方舟”‎ ‎④便使人站高一步,不会被生活的河流淹没 ‎⑤而是意谓人生途中的狭路相逢 ‎⑥并没有那种生死攸关的意味 A.③⑥⑤②①④ B.③⑥⑤②④①‎ C.⑥③②⑤①④ D.②③⑤①⑥④‎ 解析:注意句子之间的前后逻辑关系。③承接上一句中的“阅读才是人生的方舟”,排除C、D两项;另外,①是条件,④是结果,所以应先因后果,排除B项。‎ ‎4.下面是四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根据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得体的一项是( C )‎ A.校团委会决定5月10日下午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体育节活动。欢迎各位同学光临惠顾,积极参加。(校团委会通知)‎ B.我将永远铭记您的教导,上大学后认真读书,立志将来回母校就教,做一名像您一样博学的老师。(学生写给老师的信)‎ C.热烈欢迎各位文友踊跃投稿。对大家的大作,我们将聘请知名作家认真评选,择优发表。(征文启事)‎ D.有位同学于5月7日上午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165元、饭票、手机充值卡等,望失主前往学校教导处找李老师认领。(招领启事)‎ 解析:A项,“光临惠顾”改为“踊跃报名”,或改为其他得体的词语。B项,“就教”改为“任教”或“执教”,“就教”的意思是接受教育。D项,将“165元”改为“若干元”,招领启事中的钱数是不应说明的。‎ ‎5.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A )‎ A.水面风回聚落花 B.数峰无语立斜阳 C.楼上春容带雨来 D.蝉曳残声过别枝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首先排除D项,“蝉曳”是主谓结构,与“墙头”明显不对仗;其次排除B项,题干例句中“雨细”是主谓结构,与“无语”明显不对仗;C项,“带雨来”不如“聚落花”与“垂纤草”对仗工整。‎ ‎6.下列对漫画《跳绳》寓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换一个角度看问题,长处或许正是短处。‎ B.要正确认识自己,根据自身条件发展自己。‎ C.学会扬长避短,才能减少失败的可能性。‎ D.找到合适的竞争对手,才能砥砺自己成长。‎ 解析:图中画了三个动物,三个动物各有其特点。长颈鹿的脖子比较长,大象的鼻子比较长,兔子的耳朵比较长,这是它们的特点也是它们的优势。但在跳绳中,长颈鹿的脖子、大象的鼻子、兔子的耳朵都挡住了绳子,优势变成了劣势。据此信息不难看出A、B、C三项正确。D项中的“竞争对手”“砥砺自己成长”图中没有体现。‎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黑塞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这说明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黑塞获诺贝尔文学奖。‎ B.第一段,简说什么是“真正的修养”。作者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指出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教养无功利目的,读书是终身任务,为下文张本。‎ C.第二段至第五段,论述阅读杰作的作用。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再次强调读书是为了完善自我,是为了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不是“散心消遣”,也不是“虚假的慰藉”。‎ D.第六段和第七段,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作者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采用详尽列举事例的手法,再次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愉快的精神之旅,同时这种精神追求能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 解析:文章使用的是对比手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0题。‎ 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并非是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从而使我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同时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又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与宇宙共振,于永恒中生存。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尤其是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走到尽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浸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是为着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 ‎,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 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可整天待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吗?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8.下列对“真正的教养”内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真正的教养是正视过去,直面未来,追求精神和心灵的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 B.真正的教养呈现的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的,是永恒的。‎ C.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 ‎,是说追求的不是生存的手段,而是生存的境界。‎ D.真正的教养就是阅读世界文学,力求做到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有深入理解。‎ 解析:D项,偷换概念,选项说的是获取真正教养的途径和方法而不是其内涵。‎ ‎9.下列关于“阅读”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 A.通过阅读获得教养的道路永无止境。既因为人类的文学让人“望洋兴叹”,又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B.我们只有尽可能多地阅读人类文学的杰作,才能领略人类思想的广阔和丰盈,建立自己和人类息息相通的联系。‎ C.阅读杰作的目的在于明白一切生活的意义,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D.读者必须具备人格或个性,否则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无益而有害。‎ 解析:B项,“只有尽可能多地阅读人类文学的杰作”与原文表意不符,原文是“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多知道”和“问题不在于数量”。 解答这类题,关键是依靠题干找准答题区间,着重研读某一段落。一是要注意熟悉原文的大致内容,二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基础上,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照分析,辨清意思是否有差异。‎ ‎10.下列不属于作者列举的关于读书的错误认识或做法的一项是( D )‎ A.用“散心消遣”的态度对待读书,用虚假的慰藉自我麻痹,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 B.认为人生太短促,舍弃泡咖啡馆、跳舞这样的愉快生活而花时间读书是可笑又不值得的。‎ C.只热衷于读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 D.读书生吞活剥,认为读书有害,一生只读十来本书,只读富有刺激性的时髦读物。‎ 解析:D项,“一生只读十来本书”并不是作者反对的。文中说 ‎“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 ‎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__①__。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__②__,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__③__,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答:①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 ‎②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 ‎③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答题时要关注语段中心,联系横线前后内容进行分析。①处可由首句和横线后的“记忆型阅读”“批判型阅读”等进行判断。②处由横线前后的“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可以进行正向、反向推断。③处根据横线前后的句式特点、前后衔接和逻辑关系也可以推断出来。‎ ‎12. 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不超过60字。‎ 近来,共青团中央发起了一项“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鼓励青少年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写下对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体会。活动开展一周多的时间里,33万余名青少年在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等网络平台上,编创和传播内涵丰富、形式时尚的网络文化产品,仅微博话题总阅读量就超过9 000万次。这项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的活动,为网络空间注入了强有力的青春正能量。‎ 答:示例: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青团中央发起了“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广大青少年积极响应,为网络注入了正能量。‎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所给语段共三句。第一句写共青团中央发起了“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第二句写参与活动的人很多,参与形式多样;第三句写该项活动很有价值。概括语段内容时就需要把这三句话的主要意思分别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来。‎ 上图书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常言“文如其人”,就是说一个人的性情、喜好等等会自然流露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文字和作者________,非常相似。如果作文之人风流倜傥,他的文章定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如果作文之人不苟言笑,他的文章定然庄严肃穆,天然一般有威慑力。(  )。每当阅读先贤的书籍,常常忍不住或者为先贤的________,或者为先贤的深刻思想________,恨不得立马和他当面交流所得、畅所欲言。然而面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使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唯有在梦中出现。稍稍可以安慰的是,通过阅读先贤书籍,了解先贤的品性,知道先贤的喜好,体会到先贤的喜怒哀乐、嬉笑怒骂,自觉心意相通,感情更加贴近,________未曾得缘一见,内心里却已把他当作最亲近的朋友。‎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B )‎ A.休戚相关 金玉良言 拍手称快 虽然 B.息息相关 金玉良言 拍案叫绝 虽然 C.息息相关 金科玉律 拍案叫绝 即使 D.休戚相关 金科玉律 拍手称快 即使 解析:‎ 休戚相关: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金玉良言:比喻非常宝贵的劝告或教诲。金科玉律: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拍手称快: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拍案叫绝: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虽然: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A.所以熟读一个人的文章,就大约能够揣摩出这人的性格;同样的,了解一个人,自然能够推断他文章的大体风貌 B.所以了解一个人,就大约能够揣摩出这人的性格;同样的,熟读一个人的文章,自然能够推断他文章的大体风貌 C.所以了解一个人,自然能够推断他文章的大体风貌;同样的,熟读一个人的文章,就大约能够揣摩出这人的性格 D.所以能够推断他文章的大体风貌,自然可以了解这个人;同样的,能够揣摩出这人的性格,自然可读懂他的文章 解析:根据文意,此句阐述的是“人与文”的关系,然后根据前后文的衔接关系可作出判断。‎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D )‎ A.然而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唯有在梦中出现。‎ B.然而面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使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与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唯有在梦中出现。‎ C.然而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使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唯有在梦中出现。‎ D.然而面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与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唯有在梦中出现。‎ 解析:A项,主语不一致;B项,缺少主语;C项,根据语境,“先贤言谈”前面缺少介词“与”。‎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D )‎ A.我是传媒学院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日前惠顾你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可通知我。‎ B.刚才刘老师的一番话真是抛砖引玉,使我深受教育,像刘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之力,难道我们倒可以对学习不负责任?‎ C.某谈话节目中,主持人获悉对方的父亲获得国家杰出科学奖时,马上说:“我代表观众对令尊的获奖表示祝贺和慰问,希望再接再厉。”‎ D.张阿姨,上次那件事真是太感谢您了,家母委托我将这件薄礼转交给您,请您不要见外,一定要收下。‎ 解析:A项,“惠顾”即光临、惠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用在这里显然不妥,应改为“浏览”;“你”称呼不够得体,缺乏敬意,应改为敬辞“贵”;“可”显得很生硬,改为“请”。B项,“抛砖引玉”是自谦之辞,用在这里谦敬失当;“略尽绵薄之力”是自谦之辞,用以评价老师,不得体。C项,“表示慰问”和“希望再接再厉”均是上级对下级的话语。用于此处不得体。‎ ‎5.下列对“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标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标志由五角星结构、橄榄枝、三角符号、五个五角星、汉字和英文组成。‎ B.标志由整个圆形结构切割形成地平线,五星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中国地震救援队为灾区人民带来无限希望。‎ C.中间简化的五角星结构与下面的三角符号有机结合,巧妙地构成了一个人形,其中三角符号强调了地震救援的安全性。‎ D.标志外围的橄榄枝,赋予整个标志以国际意义,表明该救援队不仅担负中国国内的地震救援任务,还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地震灾害救援。‎ 解析:首先要仔细观察整个画面的组成部分,包括文字部分;然后联系标志名称“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揣摩各构图要素的寓意;最后分析所给选项,C项中“三角符号强调了地震救援的安全性”错误,三角符号强调的是地震救援的紧急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上图书馆 王佐良 ‎①在什么地方看见西蒙娜·德·波伏瓦说了一句话:她真正钟情的是法国国立图书馆。‎ ‎②这地方我去过,在巴黎里胥力欧大街,是一所华美的房子。光这建筑,且不讲其中藏的几百万册书,也使人爱它。‎ ‎③于是我想起了上图书馆之乐。‎ ‎④在这方面,我是有愉快的回忆的。我在武昌上中学,一个大院子里有三所学校:文华中学,华中大学,文华图书科学校。这三所学校是有血亲关系的,这且不表。只说文华图书科学校是当时中国唯一讲授图书馆学的高等学府,它拥有一个图书馆,叫作“公书林”,这里有丰富的中英文藏书,而且全部开架,连我们中学生也可以进去随便阅览。我在文华中学学到了许多东西,至今都怀念我那时的中外老师,但给我知识最多的却是这个“公书林”。“公书林”‎ 的房子也宽敞,舒服,而且环境优雅,至今我都记得馆外的一片绿色和馆内的幽静整洁。我在那里翻阅了许多英文小说,当时我的英文程度很有限,多数原著是我看不懂的,但是仅仅摸着那些书,看看它们的封面、目录和插图之类也使我高兴。当时《中学生》杂志正在介绍斯蒂文生的小说《宝岛》,我读得有趣,对作者的其他小说也产生了好奇心,果然在“公书林”里找到了书架上一排斯蒂文生的书,拿下来翻了几本,虽然只记得了它们的书名,那个下午却是消磨得很愉快的。‎ ‎⑤“公书林”还帮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即看英文杂志。我就是在它的期刊室里第一次接触到一些美国杂志的,如《星期六晚邮刊》《全国地理》《美丽的屋子》等,当然也主要是翻着图画看看,这样也就部分地满足了我对外间世界的好奇心,也从旁学到了一些英文。‎ ‎⑥后来我上大学进了清华。清华给我的教益极多,这当中它的图书馆又是我的一大恩师。它比“公书林”更神气:文艺复兴式的红色外表,大理石的门厅,玻璃地板的书库,软木地板的阅览室——当时新建的第三阅览室好像有一个足球场那么长,其中各种精美的书刊闪着光,宽长的书桌上两端各立一个铜制的高台灯,它们在一个19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的。就是在这个“指定参考书阅览室”里,我和我的同学好友们读了柏拉图《对话》的英译本,西洋哲学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英国16、17世纪诗剧,等等,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 ‎⑦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七七事变”一起,清华图书馆的灯光全灭了。‎ ‎⑧此后若干年,我发现自己坐在英国牛津大学的包德林图书馆里。一间名叫“亨福莱公爵室”的古籍阅览室是我常去之地,那里天花板上有彩画,四壁还有过去的名人画像,也是华美的建筑,然而照明相当差。当时还有一些古本是用链子锁在书架上的,把它们拉下来摊在桌上看也看得吃力。在这里,中古僧侣修习的遗风犹存,那种一灯如豆一心苦读的空气却与我当时的心情合拍:国内正在进行大战,我的家已无音讯,虽然在做着功课,心里却是很不平静的。只在最后的两个月里,论文已经做完,口试也已通过,北平也解放了,我在等船的间隙里在包德林图书馆纵情自由阅读,初夏的阳光给了馆内更多光亮,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 ‎⑨‎ 在英国读书的时候,我还去过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这就是过去马克思常去的地方。这个大厅也是建筑华美,气象万千,那高耸的大圆顶总使我想起一段台词:“这个覆盖众生的苍穹,这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宇……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 ‎⑩也许是牵强附会吧,但这也说明独拥书城自吟啸固是一乐,上图书馆也有其奇趣。‎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A.第①段引用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话是为了引出西蒙·德波伏娃对图书馆读书生活的热爱。 ‎ B.文章写到文华图书馆读书、清华图书馆读书、包德林图书馆读书写得详尽,而写在圆形图书馆读书写得较简略,详略得当,主次鲜明。‎ C.第⑧段中“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一句的含义是表达了对国内战争胜利的喜悦。‎ D.本文有厚重感——如图书馆里的经典书籍一般;但更有亲切感,写得十分轻快,平易近人。‎ 解析:是为了引出自己对图书馆读书生活的热爱。‎ ‎7.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记述了几个图书馆?‎ 答:_时间顺序。公书林图书馆、清华图书馆、包德林图书馆、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 ‎8.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文章由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话引出作者上图书馆的读书之乐,然后通过到各种图书馆读书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在图书馆的读书之乐。‎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研究发现,人们所受压力会增加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含量,而糖皮质激素可将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所以__①‎ ‎__。但人们过去不清楚,为什么白天压力大不一定会变胖,而上夜班之类的压力则常与肥胖相联系。最近一项研究揭开了谜底:健康人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在24小时内呈节律性涨落,早8点最高,凌晨3点最低。如果打破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__②__,糖皮质激素的增加就会导致更多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如果顺应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本来就是峰值时,即使增加很多糖皮质激素,也不易引起脂肪细胞增加。可见,__③__非常重要,夜间长期经历持续性压力体重会明显增加。‎ 答:①压力与肥胖有联系 ‎②本来应该是低谷时 ‎③压力产生的时间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逻辑推断和语言表达简明、准确的能力。第一空,由前文“人们所受压力会增加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含量”推断,关键词为“压力”。由后面句子可知,关键词为“肥胖”。而由本句前面的“所以”一词,可以推知该句为总起句,所以判断该句应为“压力与肥胖有联系”。第二空,由前文的“打破节律”和后文的“糖皮质激素的增加”可以推断出该句应为“本来应该是低谷时”。第三空是对整个文段的总结。整个文段主要讲了“压力”“肥胖”“时间”三者的关系,根据前后文很容易推断出该句应为“压力产生的时间”。‎ ‎10.下面是中国图书馆年会会徽,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答:示例:造型似一本翻开的书,又似两本相互倚靠、朝不同方向立起的书。寓意年会以“书”为纽带,沟通心灵。会徽粗实的边沿轮廓,勾勒出汉字“中”字,巧妙地将“书”的形象和“中”‎ 的字形融于一体。寓意书香中国,人文中国。‎ 第二课时 能力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梯田环抱的陈家堡早先是一个土围子,庄浪人把它变成了民俗公园。一层梯田里,一畦畦中药材枝繁叶茂。独活、大黄、板蓝根……(  )。一层梯田里,一组组雕塑________。抽陀螺、跳山羊、藏猫猫……(  )。一层梯田里,一座座土屋________。油坊、粉坊、磨坊……(  )。‎ 堡顶,斑驳的土墙、簇新的碉楼圈起了悠远的过去,山下的万亩葵花、两排店铺张扬着锦绣的现在。堡底,一片百岁菊擎起红花、黄花,展开青枝绿叶,拥着弯弯曲曲的小路。游人伫立在花径、水边,孩子闹,大人笑,一个个用手机记录着秋游的雅趣。‎ 望着看不够的青山绿水,不由得________。我又看到了庄浪人仿佛抡起镐,挥起锹,小车推,肩膀挑,寒冬腊月修梯田的场景和干劲。他们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在这片________的大地上,修出了数万亩梯田。我又想起了十六岁的花季少女、六七十岁的风霜老汉,还有那位脚后跟冻裂了拿针缝的年轻妇女……他们的生命已经融入了庄浪的梯田,长进了绿树的枝叶和年轮。‎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C )‎ A.舒展出生命的活力 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定格了童年的记忆 B.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定格了童年的记忆 舒展出生命的活力 C.舒展出生命的活力 定格了童年的记忆 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D.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舒展出生命的活力 定格了童年的记忆 解析:根据“枝繁叶茂”,第一处应是“舒展出生命的活力”,可排除B、D;根据“抽陀螺、跳山羊、藏猫猫……”,第二处应是“定格了童年的记忆”,可排除A。‎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B )‎ A.栩栩如生 错综复杂 想入非非 支离破碎 B.栩栩如生 错落有致 浮想联翩 支离破碎 C.活灵活现 错综复杂 浮想联翩 满目疮痍 D.活灵活现 错落有致 想入非非 满目疮痍 解析: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活灵活现:形容叙事、描绘或模仿逼真、传神,感觉跟真的一样。根据语境应用“栩栩如生”。错综复杂:形容头绪很多,情况复杂。错落有致:形容事物交错纷杂,别有情趣。根据语境应用“错落有致”。想入非非:意念进入玄妙虚幻的境界。也指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浮想联翩:头脑里的想象和感想不断涌现出来。根据语境应用“浮想联翩”。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碎、不完整。满目疮痍:形容到处都是遭到破坏的景象。根据语境应用“支离破碎”。‎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A.我又看到了庄浪人仿佛抡起镐,挥起锹,小车推,肩膀挑,寒冬腊月修梯田的干劲。‎ B.我又看到了庄浪人仿佛抡起镐,挥起锹,小车推,肩膀挑,寒冬腊月修梯田的场景。‎ C.我仿佛又看到了庄浪人抡起镐,挥起锹,小车推,肩膀挑,寒冬腊月修梯田的干劲。‎ D.我仿佛又看到了庄浪人抡起镐,挥起锹,小车推,肩膀挑,寒冬腊月修梯田的场景。‎ 解析:搭配不当,“看到”与“干劲”不搭配,可排除A、C;语序不当,“仿佛”应放在“又看到”前面,可排除B。‎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古代的经典?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__①‎ ‎__,而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__②__。很多人都发生气质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__③__。‎ 答:①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 ‎②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 ‎③可以转变风气 解析:第①空,根据“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及“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可知应该填“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第②空,根据“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可知应该填“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第③空,根据“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进行推断,应该填“可以转变风气”。‎ ‎5.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日出东方、举步维艰、联俄共扶农工,中国共产党是引领人民走出黑暗的火炬。‎ 材料:先锋 向导 旗帜 保温饱强经济 御强寇平内乱 勇创新争一流 改革开放 夹缝求生 救亡图存 牢记使命 励精图治 不忘初心 答:①夹缝求生、救亡图存、御强寇平内乱,中国共产党是解救人民于水火的先锋。②改革开放、励精图治、保温饱强经济,中国共产党是指引人民奔小康的向导。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创新争一流,中国共产党是带领人民谋复兴的旗帜。‎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丽景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傅璇琮:他这辈子只干了三件事 傅璇琮1955年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担任浦江清先生主讲的“宋元明清文学史”课的助教。原以为就此走上学术坦途,未料两年后被打为“右派”,从北京大学“贬谪”到商务印书馆。‎ 从北大来到商务印书馆四合院,二十五六岁的傅璇琮感觉自己“心情其实过中年”。他被安排校读、重编云龙旧编的《越缦堂读书记》,索性沉潜文章,以读书为业。傅璇琮在《〈学林漫录〉忆旧及其他》一文里回忆初拾编辑行当:“一下班,我就搬出一张藤椅,坐在廊下,面对院中满栽的牡丹、月季之类,手执一卷白天尚未看完的线装本《越缦堂日记》,真有陶渊明‘时还读我书’的韵味。”‎ 在商务印书馆悠闲的生涯很快结束,几个月后,傅璇琮被调到中华书局,开始了纷乱繁重的编书生涯。傅璇琮白天审读、加工稿件,夜里读书。每逢星期天,他就到北京图书馆看一天书,中午把早晨带去的馒头就着开水当一顿午饭。‎ ‎20世纪80年代学界尚且冷清,傅璇琮先生接二连三发表几部重要著作,其中,对学界最有启示作用的无疑是《唐代诗人丛考》。当时学人通常只关注大作家,傅璇琮则把目光投向中小作家群体,通过对二三流诗人境况的考订勾勒出当时诗坛的样貌。这部书的出版一下子便把唐文学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层次。‎ 除了个人著书立言,傅璇琮也常常“为人作嫁”‎ ‎,在傅璇琮经手编辑的书籍当中,最广为人知的是美籍历史学家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当时国内对出版外籍华人的作品还极其慎重。傅璇琮接到稿件通读后,立即写出审稿意见。《万历十五年》原稿由英文写成,作者自己译成中文,因此译稿里有不少佶屈聱牙之处。傅璇琮请他在北大的同窗好友沈玉成对原书做润色加工,但黄仁宇坚持要亲自审阅各章的修改润色稿。当时传递文稿只能用跨洋信函,书稿来回修改、寄递,直到1981年6月才大致定稿。《万历十五年》首版中华书局初印27 500册,几乎顷刻售罄。‎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料峭春寒风乍起还寒”的学术背景下,傅璇琮以史学家的识见和出版人的胆识推进了《万历十五年》的问世。中华书局的出版物是国内外古典学界的“高天风筝”,傅璇琮手上曾牵过多少“风筝线”!‎ 傅璇琮先后主编了《全宋诗》《唐才子校笺》《唐五代文学编年史》等皇皇巨著。但对他而言,最为惬意的却是一套小书《学林漫录》。这套丛书收集了文史学界的一些轻松漫谈的文章,所讲不过是“书人书事”。“漫录”的“漫”字,来自杜甫诗句“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傅璇琮以为,只有像老杜那样经历半生戎马战乱,又磨砺了诗艺,集聚了知识,才当得起这信手拈来,漫不经心。这里发表过启功、俞平伯、钱仲联、吴小如等学人的文章,篇篇“如朋友之间,促膝交谈”,亲切可喜。‎ 傅璇琮先生一生都乐于扶植、支持后辈学者。1981年6月,即将研究生毕业的陈尚君专程到中华书局拜访傅璇琮。傅璇琮读了他的文章《〈全唐诗〉误收诗考》,主动邀请他参加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三届年会。2005年起,傅璇琮先后被人民大学国学院、清华大学中文系聘为博导,再度回归大学讲坛。傅璇琮在清华开设“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课程,除了文史哲三系的研究生,中文系教授也悉数到场,还有北大、社科院、外地赶来听课的同学,盛况空前。‎ ‎30年来,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受到了傅先生成果的影响。他这一辈子,就是在看书、写书、审阅书稿中度过的。他是几十年来对中国的文史学术推进最有力的一个人。‎ ‎(摘编自《南方都市报》2016年2月4日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 ‎2016年1月23日,傅璇琮先生走了。然而可以置信在中国当代学术史上,集出版家、学者于一身的傅先生曾经成为一座丰碑,永远被仰视,永远受崇敬。‎ ‎(罗时进《傅璇琮:一座永远被仰视的学术丰碑》)‎ ‎②他喜欢到学生宿舍和我们小坐谈学,亲自帮我们借论文资料,他同学生谈论问题时态度和蔼,总是乐呵呵,从不发怒。‎ ‎(清华学生追忆傅璇琮)‎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傅璇琮的《唐代诗人丛考》不落学人关注大作家的窠臼,将研究目光投向中小作家群体,这说明独辟蹊径在学术研究中十分重要。‎ B.作者说傅璇琮“手上曾牵过多少‘风筝线’”,意在赞美傅璇琮无私地帮助了无数学术后辈,引领他们在学术的天空中高飞,远行。‎ C.傅璇琮编辑的《学林漫录》丛书虽然被称为“漫录”,但却能记述学人的创作经历,反映学人的创作经验,富有深厚的知识底蕴。‎ D.傅璇琮虽然学术成就卓越,但他没有大师的架子,为人平易谦和,能够深入到学生中去,表现了一个学术大家的修养和风范。‎ 解析:应为意在赞美傅璇琮主编了大量书籍,引领了出版业的发展,为出版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B )‎ A.傅璇琮参加工作不久就被打成“右派”,这给他的内心带来沉重打击,但来到商务印书馆,也让傅璇琮获得了静心读书的机会。‎ B.在学术界冷清的情况下,傅璇琮能够不断发表重要著作,得益于他勤奋、肯吃苦的研究态度,他几乎牺牲了所有假日休息时间。‎ C.傅璇琮请好友沈玉成对《万历十五年》译稿加以润色加工,但黄仁宇却坚持自我修改,书稿历经了多次跨洋寄递,才得以定稿。‎ D.《学林漫录》中“漫录”的“漫”字,来自杜甫诗句“老去诗篇浑漫与”,意在表现所选文章都是作者不经意间随意创作而成。‎ E.傅璇琮主动邀请尚未研究生毕业的陈尚君参加学术会议,因为这位年轻人专程拜访学术前辈的态度、主动求学的精神打动了傅璇琮。‎ 解析:C项,黄仁宇是“坚持要亲自审阅各章修改润色稿”。D项,“不经意间随意创作而成”分析错误。E项,原因不全面,陈尚君有学术才华、傅璇琮有提携青年的情怀,也是原因。‎ ‎9.为什么说傅璇琮是“几十年来对中国的文史学术推进最有力的一个人”?请简要分析。‎ 答:①著书立言,发表数部重要著作,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②编辑书籍,主编许多皇皇巨著,编辑《学林漫录》,推进学术发展。③扶植后辈,提携、帮助青年学者,促其学术成长。④热心教育,回归大学讲坛,开设课程,传授文化知识。⑤凭识见和胆识,拓宽出版渠道,引领出版业发展。(意思对即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