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00 KB
  • 2021-06-03 发布

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实验班)试题 解析版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 高二(实验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建筑艺术基本保持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即实践理性精神。‎ 世界各民族的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哥特式教堂等。而中国的大都是宫殿建筑,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中国祭拜神灵在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中国建筑不重在给人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而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它不是一礼拜才去一次的灵魂洗涤之处,而是能够居住或经常瞻仰的生活场所。在这里,平面铺开的建筑的有机群体,实体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就是说,不是像哥特式教堂那样,人们一下子被扔进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中,感到渺小恐惧而祈求上帝的保护。相反,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复杂多样的亭台楼阁间,在这个不断的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与环境的和谐。‎ 这种实践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的结构上,严肃、方正,井井有条。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形状体貌,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 由于主要是世间生活的场所,供游乐享受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从先秦起,中国建筑便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精细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塑)。讲究斗拱飞檐,门、窗形式自由多样,追求色彩鲜艳。《论语》中有“山节藻棁”、“朽木不可雕也”。从汉赋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建筑中绘画雕刻的繁富,“金铺玉户”“重轩镂槛”,是对它们的形容描述。延续到近代,也仍然如此。‎ 大概随着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园林艺术日益发展。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为目标的建筑美出现了。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出人意料,可以引发更多的想象和情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仍然是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却表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思想。它通过各种巧妙的“借景”以及“虚实”的方式、技巧,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起来,而形成更为自由也更为开阔的有机整体的美。连远方的山水也似乎被收进这人为的布局中,山光云树,帆影江波都可以收入建筑之中,更不用说其中真实的小桥流水“稻香村”了。它们的浪漫风味更浓了,但也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实践理性精神,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渲染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实际上,它是以玩赏的自由园林(道)来补足居住的整齐屋宇(儒)罢了。‎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1. 下列各项中,不能充分体现中国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的一项是( )‎ A. 万里长城每段体制相同,在崇山峻岭之巅逶迤飞舞,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使之成为民族伟大活力的象征。‎ B. 北京故宫规划严整,秩序井然,中轴线左右两边形制基本对称,殿宇楼台,高低错落,风貌统一而气势雄浑,是中国宫殿建筑的典范。‎ C. 少林寺古塔建筑群为纪念寺院历代高僧而建,式样不同,风格各异,是我国古代建筑、书法、雕刻艺术的文物宝库,也是了解我们佛塔建筑特点的胜地。‎ D. 苏州园林极尽变化迂回之手法,虚实相生,高低互现,远近相称,动静相宜,平冈远山,曲院回廊,竹坞曲水,假山奇石,颇具生活意绪。‎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中国建筑不是用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让人感到自身的渺小恐惧而祈求保护,而是通过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及环境的和谐。‎ B. 《论语》中的“山节藻棁”,汉赋中“金铺玉户”“重轩镂槛”,证明了中国建筑的精致繁富,反映了人们对享受游乐的生活环境的追求。‎ C. 园林摒弃了方正对称、威严庄重,而追求迂回曲折,趣味盎然,其巧妙的造景方式,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沟通,形成更加自由开阔的有机整体。‎ D. 空间变化无穷,时而畅通,时而阻隔,“疑无路”、“又一村”的奇特布局,体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与审美思想。‎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中国建筑的风格虽有所改变,但从秦汉到明清,基本上仍保持和延续着实践理性精神。‎ B. 因为是生活居住的场所,供享受游乐而非祭拜神灵之用,所以中国的建筑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绘画、雕塑作品,能带给人艺术的享受。‎ C. 西方哥特式教堂内高大空阔,凸现的是对上帝的敬畏和膜拜;中国的宫殿建筑则是平面铺开的建筑的有机群体,严肃,文正,井井有条。‎ D. 曲径通幽的园林,结构对称的屋宇,作为中国不同风格类型的建筑物而存在,以玩赏自由的园林来补足居住整齐的屋宇,在中国建筑中真正体现了儒道互补。‎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为“下列各项中,不能充分体现中国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把握内容要点能力。题目要求选出“不能充分体现中国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的一项”,C项,不合题意。本文所述中国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主要体现为“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严格对称的结构”及“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的渲染表达”三个方面,C项少林寺古塔建筑群是宗教建筑,其目的是纪念历代高僧,不在上述三个方面之中。故选C。‎ ‎【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为是“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概括能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项,“体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与审美思想”说法错误,范围扩大。原文最后一段说的是“却表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思想”,而不是整个“封建社会”。故选D。‎ ‎【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因果关系不当。原文第二段说的是“中国建筑不重在给人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而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它不是一礼拜才去一次的灵魂洗涤之处,而是能够居住或经常瞻仰的生活场所”,体现不出因果关系。故选B。故选B。‎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 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金钱花 聂鑫森 古城湘潭雨湖边的这条巷子,叫什锦巷。巷子长而曲,住着二十几户人家,一家一个或大或小的庭院。院里的空坪谁也不会让它闲着,种树、植草、栽花,总有几个品类,让春光秋色怡目养心。‎ 可简家的小院里,就栽一种花:金钱花。先长苗于土,再移栽于盆,一盆盆的金钱花搁在高低低的木架上。‎ 金钱花属菊科,又名旋覆花、金榜及第花,多年生草本植物,开花于农历六月伊始,黄色,大小如铜钱,飘袅淡雅的香气。一入秋,花则愈见金黄灿烂。‎ 简家的当家人叫简亦清,在附近的平政小学教语文,高高瘦瘦,面目清癯,走路慢慢吞吞,见人一脸是笑。但据说他讲起课来声震屋宇,学生的精神不能不为之一振。他很安于现状,教小学语文没什么不好,一呆就是几十年。同事们都知道他腹笥丰盈,尤其在中国文字的研究上颇有心得,用笔名写了不少这方面的文章公开发表。如果去教初中、高中的语文举重若轻,但他从没想过调离这码事。‎ 简亦清的妻子是街道小厂的工人,工资不高。独生子简而纯考大学时,填的志愿是商业学院的财会专业。父亲问他为什么不想读中文系?他说:“我将来想搞经贸,让家里的日子过得富足。”简而纯毕业后,果然去了一家私营企业当会计师。‎ 简亦清的业余生活很简单,一是侍弄金钱花,二是备课、看作业、读书。他对简化字的推广觉得很滑稽,这把“六书”所称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都搞乱了,是得不偿失。他嘴上当然不说,但在课堂上讲到某个简化字时,必写出相应的繁体字加以阐释,学生受益还感到有趣。‎ 简家的日子,正如简亦清的名字:简单、清吉,但是,不露怯。巷里谁家有红白喜事,别人怎么送礼,简家也怎么送礼;电器、家具、衣服、饮食可以不讲究,但简家购买必需的书籍,却从不吝啬。‎ 简亦清身体不怎么好,眼睛发涩(看书太多)、喉咙上火发痛(讲课太用力)、气阻痰多(元气不足)。他懒得上医院,只是用深秋采摘后晒干的金钱花泡水喝,据说很有疗效。‎ 有人问他:“简老师,你栽金钱花,是自备良药治病吧?”‎ ‎“此其一。也可以为别人预防病和治病,此其二。”‎ 简亦清执教杏坛育人多矣。学生中,当官的、从商的、搞科研、文教的,大有人在。他们现在成气候了,总会记起简亦清当年说过的一句话“一辈子的道路取决语文”,于是格外专注语文的学习,因而大有收益。师恩不可忘啊,便常会登门来看望简亦清,聆听教诲。学生告别时,简亦清总会送上一盆金钱花,和一张用毛笔写了字的花签纸。‎ 正在走仕途的,花笺上写的是唐代陈翥的《金钱花》诗:“袅露牵风夹瘦莎,一星星火遍窠窠。闲门永巷新秋里,幸不伤廉莫嫌多。”‎ ‎“简老师,这诗是你的夫子自道,也是对我的警诫。谢谢。”‎ 有经商当了大老板的,花笺上写的是唐代皮日休的《金钱花》诗:“阴阳为炭地为炉,铸出金钱不用模。莫向人间逞颜色,不知还解济贫无。”‎ 简家的金钱花,年年是满院子的清香,满院子的金黄。‎ 儿子简而纯成家了,有孩子了。‎ 简亦清额上的皱纹,一年年的深,一年年的密。就在他办好退休手续的时候,突然病倒了。医院一检查,是肺癌晚期,六个月后安祥辞世。秋风飒飒,枫叶萧萧。‎ 有一天,简而纯兴冲冲跑回家来,对妈妈说:“我们公司董事长的父亲做七十大寿,为了彰显富贵气象,寿堂内外都要摆上金钱花。他说要买下我家的金钱花,每盆两千元,全都要了!妈,一笔大钱哩!”‎ 老人突然板下一块脸,大声说:“你爹生前没卖过一盆花,他走了也不能卖。老板要摆阔,可以去堆金累银,别糟践这花了!”‎ 简而纯垂下头,喃喃地说:“老板会怎么看我?妈……”‎ ‎“我只记得你爹说过的话:要常想世人怎么看我!”‎ ‎(选自《小说月刊》2017年第7期)‎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描写什锦巷,既交代了本地的民俗风情,展现人物的生活环境,又巧妙引出简家小院及其当家人简亦清。‎ B. 第三段为说明性文字,介绍金钱花的别名、习性、形状及颜色等,让读者对金钱花有具体了解,也使行文曲折多变。‎ C. 简亦清在给学生题写的诗歌中寄寓了深刻含意:走仕途的,告诫他要清廉为官;经商的,提醒他赚钱后不忘济贫助困。‎ D. 小说以金钱花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叙述了简亦清的生平事迹,并借物喻人,以清香淡雅的金钱艳比喻清瘦高雅的简亦清。‎ ‎5. 小说中的简亦清人如其名。请具体分析他的“简”与“清”。‎ ‎6. 小说后四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简”:①业余生活简单。侍弄金钱花,备课、看作业、读书。‎ ‎②日子简单俭朴。电器、家具、衣服、饮食都不讲究。‎ ‎“清”:①面目清癯,高高瘦瘦。‎ ‎②做人清白。教书育人,尽职敬业;养花送人,防病治病。 ‎ ‎6. ①后四段是小说情节的自然延伸,使故事情节更完整,也更曲折;‎ ‎②从侧面衬托了简亦清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 ‎⑧以简亦清的话结尾,卒章显志,点明小说的题旨。‎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是对表达技巧、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等等内容的考核。解答首先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进行,然后对所给选项一一与原文进行比较。D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借物喻人,以清香淡雅的金钱花比喻清瘦高雅的简亦清”的分析牵强。故选D。‎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题目要求具体分析他的“简”与“清”。解仔细阅读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概括。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简亦清人如其名”,“简”主要从第6段“简亦清的业余生活很简单,一是侍弄金钱花,二是备课、看作业、读书”分析,可以概括出业余生活简单,侍弄金钱花,备课、看作业、读书;从第7段可以概括出生活简单俭朴,电器、家具、衣服、饮食都不讲究;而“清”则落在他的相貌和做人处世上。在文章第4段做了总括:相貌高高瘦瘦,面目清癯;做人清白:教书育人,尽职敬业;养花送人,防病治病。‎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内容上看,这四段写的是“简亦清死后他的妻子拒绝其子简而纯以每盆两千元的高价卖给他的公司董事长”,从侧面衬托了简亦清的性格特点。从结构上看是小说情节的延伸,使故事情节更完整。再者小说结尾以简亦清的话作结,“要常想世人怎么看我”,点明了文章的主旨。解答此类试题要关注句段在文中的位置,因为位置不同,作用也会有所不同。‎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在“10•17”世界消除贫困日到来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16日在北京举办的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指出,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杨多贵认为,消除贫困并不取决于一个国家的财富多少,而在于执政者的责任感和决心。中国政府不仅有坚强的决心,还有强大的调控能力,能够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全力推动扶贫攻坚工作。‎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说,6年时间减贫7000多万,意味着每年要减贫1170万,平均每月减贫100万,时间非常紧迫,任务非常艰巨。为实现这个目标,从中央政府到各地方政府都铆足了劲,已经出台和即将出台系列政策,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我国坚持分类施策原则,因人因地政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并特别指出了“五个一批”脱贫手段,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各个措施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关联的。”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黄承伟说,比如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贫困群众不是一搬迁出来就脱贫了,还有扶持产业、增加就业等后续发展保障问题,需要多种措施共同发力。‎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记者了解到,今年扶贫日前后,教育部等部门启动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全面覆盖贫困地区的学校、教师、学生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贫困家庭学生7个层面构建全领域结对帮扶关系,精确对准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众,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 ‎(摘编自新华社2015年10月17日讯)‎ 材料二:‎ 中国社科院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编撰的《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公布了一组数据,意味着“十三五”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回看历史,以7亿多贫困人口为起点,中国在这场战役中已经艰苦奋战将近40年;面向未来,到2020年,中国现存几千万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有目标、有思路、有举措,在这场世界范围内的脱贫战争中,中国成绩斐然。‎ ‎“1000万”这个数字背后,是中国贫困家庭摆脱贫穷的实在收获与喜悦。中国确立每年千万的减贫任务,有充分的历史依据。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改革开放30多年来,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2016年的433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5%。‎ 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么快、这么大规模的减贫。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 对此,《纽约时报》评价,极端贫困人口的大幅减少主要应归功于中国取得的经济进步。《赫芬顿邮报》则指出,世界减贫成绩“最大的功劳来自中国。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归功于经济发展,离不开政府在改革方面做出的努力”。‎ ‎(摘编自2017年1月1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 提问:现在很多人唱衰中国经济,您如何看待现在的中国形势?‎ 国家发改委主任 何立峰:‎ 去年我国的经济发展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实现了平稳健康的发展。我认为以下几方面是特别突出的:‎ 第一,经济实现了平稳增长。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率都在6.7%,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达到了6.8%.中国经济的总量大概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5%左右。去年中国经济的增量占全球经济增量将近33%,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非经过不知难。‎ 第二,稳就业。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新增创造了1000多万的就业岗位,去年安排了新增就业人口1300多万,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 第三,平稳增长的表现是脱贫攻坚,去年实现了现行标准下12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这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放眼全球,可能中国是唯一能够做到的,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第四,稳中求进的“进”,主要表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深度进展,为去年经济平稳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为今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也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夯实了更好的基础。‎ ‎(选自“中国网”2017年3月5日,有删改)‎ ‎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2﹣2016年间,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最少的年份是2016年,最多的年份是2013年。‎ B. 近五年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以每年至少下降1200多万的速度稳步推进。‎ C. 至2016年底贫困发生率下降了将近一半,计划2017年脱贫人数仍在100万以上。‎ D. 至2020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将全面实现脱贫,中国因此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符合原文的两项是 A. 材料一简要报道了国家主席习近平有关减贫与发展的演讲及相关专家、学者的解读,突出中国政府消除贫困的决心和目标规划。‎ B. 材料二着重介绍中国社科院和国务院有关扶贫、减贫的报告,附以外媒报道,突出中国脱贫攻坚的成果、成因及其世界影响。‎ C. 材料三采用访谈形式,如实报道中国现在的经济形势,从新增就业岗位、脱贫人数巨大两个角度说明经济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 D.‎ ‎ 三家媒体发布关于扶贫、减贫情况的新闻的背后,是国家对于脱贫攻坚的决心,这说明三者都是国家的喉舌,服务于人民。‎ E. 在大数据时代,以上三则材料都充分利用了相关统计数据,以事实说话,不加任何主观评价,突出了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9. 怎样才能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7. A 8. BD ‎ ‎9. ①国家确立扶贫攻坚目标,政府要有决心和担当,从中央到地方出台系列减贫、扶贫政策,逐步推进计划落实。②坚持分类施策原则和“五个一批”脱贫手段,保障多种措施共同发力。③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增加就业,精准扶贫。④教育部等部门启动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迅速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A项,根据统计示意图可知,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最少的年份应是2014年,当年脱贫人数是1232万,而2016年脱贫人数是1240万。‎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A项,遗漏信息,还应有“我国坚持分类施策原则”及具体解决问题的措施。C项,不止两个方面,国家发改委主任接受提问时是从四个方面谈我国现在的经济形势的,即经济平稳增长、新增千万就业岗位、12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深度进展。E项,“不加任何主观评价”错,新闻里可以也允许有所评价,但要公平公正、不偏不倚,这也是新闻客观性。选文中“扶贫必扶智”“有目标、有思路、有举措,在这场世界范围内的脱贫战争中,中国成绩斐然”“这个数字背后,是中国贫困家庭摆脱贫穷的实在收获与喜悦”“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么快、这么大规模的减贫”等语句就体现了新闻记者的观点态度。‎ ‎【9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可以抓住“消除贫困并不取决于一个国家的财富多少,而在于执政者的责任感和决心,以及强大的调控能力,全力推动扶贫攻坚工作”“我国坚持分类施策原则,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并特别指出了‘五个一批’脱贫手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深度进展,为去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为今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也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夯实更好的基础”“教育部等部门将启动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精确对准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等内容加以概括。‎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宇文士及,字仁人,京兆长安人。父述,为隋右卫大将军。开皇末,以述勋封新城县公,文帝引入卧内,与语,奇之。诏尚①炀帝女南阳公主,为尚辇奉御,从幸江都,以父丧免,起为鸿胪少卿。其兄(宇文)化及谋弑逆,以主婿忌之,弗告。已弑帝,乃封蜀王。‎ 初,士及为奉御,而高祖②任殿中少监,雅自款结。及从化及至黎阳,帝手书召之。士及亦遣家童间道走长安,通谆勤,且献金环。帝悦曰:“我尝与士及共事,今以此环献,是将来矣。”‎ 化及兵日蹙,士及劝归命,不从,乃与封德彝诡求督饷。俄而化及败,与德彝等自归。帝让之曰:“汝兄弟率思归之人为入关计,尔得时,我父子尚肯相假③乎?今欲何地自处?”士及谢曰:“臣罪当死,但臣往在涿郡,尝与陛下夜论世事,顷又奉所献,冀以此赎罪。”帝笑谓裴寂曰:“彼与我论天下事,逮今六七年,公等皆在其后。”时士及女弟为昭仪,有宠,由是见亲礼,授仪同三司。‎ 从秦王④平宋金刚,录功,复隋旧封,以宗室女妻之,迁王府骠骑将军。从讨王世充等,进爵郢国公。武德八年,权检校侍中,兼太子詹事。王即位,拜中书令,以本官检校凉州都督。时突厥数入寇,士及欲立威以镇耀边鄙,每出入,盛陈兵卫,又痛折节下士。或告其反,讯无状,召为殿中监,以疾改蒲州刺史。政尚宽简,人皆宜之。擢右卫大将军。‎ 太宗延入阁语,或至夜分出,遇休沐,往往驰召。士及益自谨,其妻尝问遽召何所事,士及卒不对。帝尝玩禁中树曰:“此嘉木也!”士及从旁美叹。帝正色曰:“魏征常劝我远佞人,不识佞人为谁,乃今信然。”谢曰:“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帝意解。又尝割肉,以饼拭手,帝屡目,阳若不省,徐啖之。其机悟率类此。久之,复为殿中监。卒,赠左卫大将军,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有删改)‎ ‎【注】①[尚]娶公主为妻。②[高祖]指唐高祖李渊。③[假]宽恕,饶恕。④[秦王]与后文的“大宗”均指李世民。‎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B. 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C. 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D. 南街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京兆,地区名,指京羲地区。唐代的国都为长安,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设京兆尹来管辖。‎ B. 尚辇奉御,官名,专管御用车辆的长官,炀帝始建尚辇,为殿内省六局之一,后改为奉御,唐、宋沿置。‎ C. 古代置殿阁大学士,以阁在宫内,谓之内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称为入阁预机务,省称“入阁”。‎ D. 突厥是北方一个以狼为图腾的游牧部落,最早游牧于叶尼赛河上游,后迁徙到高昌北山以从事锻铁而著名。‎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宇文化及和宇文士及兄弟俩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宇文化及谋逆弑杀隋帝,不肯投靠李渊而失败;宇文士及却成为唐高祖和唐太宗的得力助手。‎ B. 宇文士及担任奉御时与时任殿中少监的高祖交往密切。高祖亲写诏书邀请宇文士及,宇文士及公开派家童赴长安进献金环表明心迹。‎ C. 宇文士及曾经跟随秦王李世民征战,先后平定宋金刚和王世充。李世民即位后,更加重视宇文士及,经常将他请到寝宫里谈话。‎ D. 太宗皇帝曾经赏玩宫中嘉树,宇文士及在旁边随声附和,太宗用魏征的话暗指宇文士及是谗佞之人,宇文士及经过一番辩解,皇帝终于消了气,‎ ‎13. 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士及女弟为昭仪,有宠,由是见亲礼,授仪同三司。‎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战?‎ ‎【答案】10. D 11. C 12. B ‎ ‎13. (1)当时宇文士及的妹妹是高祖的昭仪,得到宠爱,因此受到亲近尊重,进授仪同三司头衔。‎ ‎(2)至于顺应天地万物之性,合乎六气的变化,遨游在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境界之中的人,那他还凭借什么呢?‎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南街群臣”“面”“廷”“陛下”“手”“臣”“左右”“天子”,虚词“为”“亦”,“不得举手”意思是“不能举手投足,即手足无措”,“不得举手”这一动作发出者是“陛下”,意思是“陛下被弄的手足无措”,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臣”作“幸在左右”的主语,意思是“我有幸在您身边”,意思独立,结构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虽贵为天子”承前省略主语“陛下”,意思是“陛下您虽然贵为天子”,意思独立,结构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再结合本句意思: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宰相们冒犯威严直言劝谏,弄得陛下手足无措。现在我有幸在您身边,不稍微将就一点儿,您虽然处在尊贵的天子地位,又有什么意思?句子可以断开为:南街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故选D。‎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选项解说的是明代“入阁”这个官职。文中的“入阁”即“入宫”之意。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公开”说法错误,原文是让家童“间道长安”,“间道”是“从小路走”,即秘密行事。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时”,当时;“女弟”,指妹妹;“士及女弟”,指宇文士及的妹妹;“为”,是;“有宠”,得到宠爱;“由是”,因此;“见”,被,受到;“礼”,尊重;“见亲礼”,指受到亲近尊重;“授仪同三司”,进授仪同三司头衔。(2)中“若夫”,句首语气词,放在句首或段首,表另提一事,可翻译成“至于”;“乘”,遵循,顺应;“天地”,这里指万物;“正”,本,这里指自然的本性;“御”,驾驭,把握;“辩”,通“变”,变化;“以”,相当于“而”;“以游无穷者”,而遨游在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境界之中的人;“彼”,代词,他;“恶”,何,什么;“彼且恶乎待战”,他还凭借什么呢。‎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宇文士及字仁人,是京兆长安县人。父亲名述,在隋朝官至右卫大将军。隋文帝开皇末年,凭借父亲的功勋被封为新城县公。文帝杨坚曾把他带进卧室,同他交谈,认为他是优异人才。他按诏令娶炀帝杨广的女儿南阳公主为妻,任尚辇奉御,随从炀帝巡视江都。因父亲去世守孝离职,期满复职任鸿胪少卿。他哥哥宇文化及秘密策划叛乱时,由于他是炀帝的女婿,对他严守秘密,弑杀炀帝后,才封他为蜀王。‎ 从前,宇文士及任奉御,李渊任隋朝的殿内少监,和他有密切交往。在跟随宇文化及到黎阳时,高祖亲写诏书邀请他去。宇文士及也暗地派遣仆人秘密赶到长安,表白心迹,并进献了一只金环。高祖高兴地说:“我曾和士及共事,今天进献金环,这表明他要来了。”‎ 宇文化及的军事形势一天天紧迫,宇文士及劝他归附唐朝,宇文化及不听,他就和封德彝借口要求去督运军粮。宇文化及很快失败了,就和封德彝等人主动投奔长安。高祖责备他说:“你兄弟二人率领要求打回京城的人马确定了进攻关中的方略,那时如果打败了我李家父子,还会放过我们吗?你现在能到哪儿去安身?”宇文士及道歉说:“按我的罪过是该处死,但是我从前在涿州,曾经和陛下在半夜里议论时局,后来又进献金环,希望用这个办法赎罪。”高祖笑着对裴寂说:“他和我谈论治国平天下的大业,至今六七年了,您诸位都在他的后头。”当时宇文士及的妹妹为高祖的昭仪,得到宠爱,因此受到亲近尊重,进授仪同三司头衔。‎ 跟随秦王李世民消灭了宋金刚,论功行赏,恢复了他在隋朝的新城县公封号,娶皇族寿光县主为妻,提升为秦王府骠骑将军。随同消灭了王世充等叛军,晋封郢国公爵号。武德八年(625),代理检校侍中,兼任太子詹事。秦王即位后,拜宇文士及为中书令,并且以中书令的身份到凉州任都督。当时突厥多次侵犯边境,宇文士及要树立威望镇守边关,每当出入,都要摆列气势浩大的警卫队伍,又一个劲地降低身份,尊重下级军民。有人告发他谋反,审查起来没有根据,调回朝廷任殿中监,因生病离京任蒲州刺史。主持政务崇尚宽松简略,人人心情舒畅。后来回京升任右卫大将军。‎ 太宗把他带进内宫交谈,有时半夜才出来,碰上他在家休假,往往派人催马召见他。宇文士及更加谨慎,他妻子曾问朝廷催他去干什么,他始终不应声。太宗有一次观赏宫中一棵普通的树说:“这是一棵珍贵的树!”宇文士及就在旁边大加赞美起来。太宗板起脸来说:“魏征经常提醒我疏远花言巧语阿谀奉承的人,我还不知道指的是谁,现在我可相信他的话了。”宇文士及道歉说:“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宰相们冒犯威严直言劝谏,弄得陛下手足无措。现在我有幸在您身边,不稍微将就一点儿,您虽然处在尊贵的天子地位,又有什么意思?”太宗的不满消失了。太宗又有一次用刀切肉,用饼揩手,递给宇文士及,时不时地瞅瞅他,宇文士及佯装没有看见,慢慢地吃着。他的机智颖悟都像这样。过了很久,又任殿中监。去世后,追认为左卫大将军,安葬在太宗预先为自己营建的昭陵墓地。‎ ‎(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开头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环境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写自己和客人在这清风明月下的惬意行为。‎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琵琶女在演奏正式开始之前调弦试音的准备过程。‎ ‎【答案】 (1). (1)举酒属客, (2). 诵明月之诗 (3). ,歌窈窕之章 (4). (2)转轴拨弦三两声 (5). 未成曲调先有情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属”“窈窕”的写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竹”、“野”二字,不仅暗示出诗人宅旁有竹林,门前是郊野,也分外渲染出一派秋气。‎ B. 此诗前六句全为描写夜晚景物,把月亮升起后的秋夜景色,描写得历历在目。‎ C. 这首诗的构思布局精巧玲珑。全诗起承转合,井然有序。前六句写景,由近及远,由粗转细,空间画面变幻多姿,情采步步诱人。‎ D. 诗的最后两句,对全篇起了“点睛”的作用。这两句的出现使前面所描写的那些自然景物显现出一层新的光彩,它们无一不寄寓着诗人的感情,与诗人的心息息相通。‎ E. 前人赞美杜诗“情融乎内而深且长,景耀乎外而远且大”(明谢榛《四溟诗话》),但这首诗由于诗人以“情眼”观景、摄景,融情于景,形成了迥乎不同的风格特色。‎ ‎16. 请简析题目中“倦”的含义以及诗歌藉此表达的诗人情感。‎ ‎【答案】15. EB 16. “倦”是指作者由于心忧国事,而彻夜难眠的状态。诗歌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 ‎【解析】‎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B项,“月亮升起后的秋夜景色”不当,不只是月亮升起,还有月亮落下。诗歌前六句,把从月升到月落的秋夜景色,描写得历历在目。在这幅“秋夜图”中,不仅有绿竹、庭院、朗月、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其实还有这些景物的目击者──诗人自己。E项,迥乎不同的风格解读错误。这首诗中由于诗人以“情眼”观景、摄景,融情于景,故诗的字面虽不露声色,只写“夜”,不言“倦”,只写“耀乎外”的景,不写“融乎内”的情,但诗人的羁孤老倦之态,忧国忧时之情,已从这特定的“情中之景”‎ 里鲜明地流露出来。在这里,情与景,物与我,妙合无垠,情寓于景,景外合情,有一咏三叹,余韵无尽的效果。‎ 点睛: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起句云 “竹”、“野”二字,渲染出一派秋气:夜风吹动,竹叶萧萧,入耳分外生凉;郊野茫茫,一望无际,月光可以普照,更显得秋空明净,秋月皓洁,勾画出清秋月夜村居的特有景况。三、四两句紧紧相承,上句扣竹,下句扣月。时间已经是深夜了。五、六两句又转换了另外一番景色:“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这是秋夜破晓前的景色。以上六句,把从月升到月落的秋夜景色,描写得历历在目。些景物的目击者──诗人自己,孤栖“卧内”,辗转反侧,不能成眠:一会儿拥被支肘,听窗外竹叶萧萧,露珠滴答;一会儿对着洒满庭院的溶溶月光,沉思默想;一会儿披衣而起,步出庭院,仰望遥空,环视旷野,心事浩茫。这一夜从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彻夜不眠,他该有多么疲倦啊!诗的最后两句诗人直吐胸臆:“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原来他是为国事而忧心。“万事干戈里”,诗人非常深切地关注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难怪他坐卧不安,彻夜难眠。但是,当时昏君庸臣当政,有志之士横遭贱视和摒弃,诗人自己也是报国无门,“空悲”二字,抒发了诗人无限感慨与忧愤。‎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合纵是指战国时期六国反秦的联盟。 连横是指战国时期秦国与某些国家联合以抗衡别国的联盟。‎ B. 六经:指儒家的六种经典,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论语》。六艺: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舞、乐、射、御、书、数。‎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全书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构成。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前四史”是指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后汉书》、范晔的《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它们是我国正史的名著。‎ D.‎ ‎ 召公,名奭,与周同姓,为周朝燕国始祖。食邑在召,武王时封于北燕。张良,字子房,魏国贵族后裔。刘邦最重要的谋士,以功封酂侯。贾谊,东汉洛阳人,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贾生。其辞赋以《吊屈原赋》、《服鸟赋》最为著名。‎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B项六经应儒家的六种经典,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乐经》,六艺是指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C项“前四史”是指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D项贾谊,西汉洛阳人,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贾生。‎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沸沸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②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少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 ‎③校运动会上,他以绝对优势荣获800米比赛第一名,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④近十年来,我这个普通焊工,不敢说目无全牛,但凡电焊上的活,没有能难住我的。‎ ‎⑤古希腊的德勒菲的著名巫师在对宇宙未来的预言上以模棱两可而臭名昭著。‎ ‎⑥日薄西山的时候,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②④⑤ D. ①⑤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首先明确各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中句子的语境分析即可。‎ 沸沸扬扬: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形容人生喧扰,议论纷纷。用错对象,应用“纷纷扬扬”。‎ 数见不鲜:常常见到,并不新奇。用来形容某种“现象”,使用正确。‎ 大快人心:指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不能用来形容比赛获奖,不合语境。‎ 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符合“但凡电焊上的活,没有能难住我的”语境。‎ 臭名昭著:坏名声人人都知道。符合语境。‎ 日薄西山:比喻人到老年或腐朽的事物衰败接近灭亡。不能用来指太阳落山,望文生义。‎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1)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的背景下,使得各行各业都在积极进行自动化改造,自动化生产已经成为未来的必然趋势。‎ B.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自11月4日起实施,与以往不同,不仅网信办对直播行业提出了明确规定,还配套讲明了量化标准。‎ C. 根据一份最新报告显示,三星表示将在今年年底正式揭晓Galaxy Note7爆炸的真正原因调查结果。‎ D. 在青龙湖湾水库腹地,沿着浅浅的溪流,两千余亩红杉林密集整齐地生长在水中,与宽广碧绿的水面相互映衬,美不胜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项,成分残缺,去掉“使得”。B项,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自11月4日起实施”句式杂糅,应改为“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自11月4日起实施”;“不仅网信办”语序不当,应改为“网信办不仅”。C项,“根据……显示”句式杂糅,应改为“最新报告显示”;“揭晓……调查结果”搭配不当,应改为“公布……调查结果”。‎ 点睛: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如果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淹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2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张教授,我诚挚邀请您莅临我校学术交流研讨会,请您届时对会议给予认真的指导。‎ B.‎ ‎ 教师节祝福卡片上,同学们深情地写道:“李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赏识您的教学方法。”‎ C. 小兰在刚开张的小店里买到了她心仪已久的音乐盒,兴奋地对店员说:“下次我还会光临贵店,多多惠顾贵店的。”‎ D. 小王的专业是珠宝设计,在原来的单位无法发挥所长,只好辞职另谋高就了。‎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此题考核通知,注意措辞和格式的要求。本题要求选出“表达得体的一句”,A项,“认真”是对别人的要求,此处是邀请张教授参加校学术交流研讨会,不够妥当,可将“给予认真的指导”改为“提出宝贵的意见”。B项,“赏识”,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等的价值而给予重视或赞扬。多半用于前辈对后代、领导对下属、大师对学生。不可反用。此处是学生对老师,表达不得体。C项,“光临”“惠顾”用于店员对顾客的称呼。此处小兰是顾客,顾客对店员如此说,表达不得体。D项,另谋高就,指另找一份职业,意即辞去原职。此处是说小王辞去原来的工作,去寻求适合自己的职业。表达得体。故选D。‎ ‎【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一注意场合,审时度势;二看清对象,因人而异;三掌握谦敬,注意礼貌。‎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不懂得工作真正含义的人,①____。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真正的快乐,是对生活的乐观,对工作的愉快,对事业的热心。”一些人之所以感觉工作是累并快乐着的,②____,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能为他人带来幸福,③____。‎ ‎【答案】 (1). ①只会视工作为苦役 (2). ②是因为他们的心里装着别人 (3). ③他们往往感到无比高兴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①根据后面爱因斯坦的话进行推断,抓住“对工作的愉快”,再根据前面“不懂得工作真正含义的人”这个主语,可知①应为“只会视工作为苦役”或“感受不到工作的快乐”等相关内容。②根据前后语境推断,是“一些人之所以感觉工作是累并快乐着的”原因,并与“为他人带来幸福”语境一致。③紧承前面内容,结合整段语境“工作快乐”来填写。‎ 四、写作(60分)‎ ‎22.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余秋雨先生的《文明的碎片》中有一段文字:“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勃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吹过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河。”‎ 阅读这段材料之后,请你以“成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700字。‎ ‎【答案】走向成熟 又一次来到这个小土山上,已经是秋季了。秋风吹黄了一切,吹黄了山坳里的那朵小花,它畏缩在这萧瑟、冰冷之中。望着脚下的山村,我落泪了。风吹干了我的泪迹,吹开了我那记忆虚掩的门。‎ 从小我就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农家。记忆中母亲每天背着我上地、下地,用她那厚大的手掌抚摸我,教我咿呀学语;而父亲总是打骂着母亲。我见过母亲暗地里流过许多次泪,但在我面前却总是微笑的,我心中一团疑惑。到了6岁那年,我终于知道母亲为什么要哭、母亲的那份酸楚。于是我开始拿着那个沉重的锄头下地干活。在那绿油油的田间,我看到了母亲满意的目光。她第一次用手拍着我的头:“孩子,你长大了!”可是说完眼里噙着泪花。我也哭了,但我知道,那年我长大了!‎ 等踏入校门,我一直成绩优秀,可学费又成了一个难题。每次过年家里连肉都吃不上,学费更无从谈起。每当这时,母亲总是默不作声地出门,不一会儿便拿回了学费。可是每年正月初二,母亲总是要出门。‎ 一日,我跟在她身后,穿过了冰冷的小河,打滑的石桥,母亲来到了山上,她弯下佝偻的身子,拿出砍刀……原来她是每天背柴去卖!我的心颤抖着,泪水漫上心堤。一路上,她穿着十几年前的那双布鞋,鞋已经开了口,露出了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裂开了好几个大口子,连那鲜红的肉都清晰可见。从此,我更加发愤读书,连课间都不休息,我暗暗发誓要用自己的双手让母亲过上幸福的晚年。终于,那年学期结束,我获得了150元的奖学金。我拿出10元,走了半天的山路,到镇上为母亲买了一盒防裂霜。回家后,我将它小心翼翼地擦在母亲的脚上,我要用它合拢母亲脚上的裂口。母亲看着我,微微地点点头:“花儿,你是大人了,你成熟了!”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成熟”这个词,但我深深地懂得它的分量。‎ 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天,我收到了一份电报:“母病危,速回。”于是我连夜赶回了家。‎ 可是这一切都已太迟了,母亲冰凉的脸上露出了最后一次最美的微笑。她离开了我,永远离开了我,任凭我再怎么呼喊都无济于事,我美好的愿望变成了泡影,我再也无法报答母亲了。那天,我在母亲的坟头站了很久,眼前浮现着母亲那和蔼的面庞,那温和的微笑,还有那坚强的目光。我采了一朵小花,轻轻地放在母亲的坟头,让她代表我依偎在母亲的怀抱。‎ 母亲,今天女儿又来看您了,您听得见女儿内心的呼唤吗?女儿将和您一样拥有那份坚强,那份对生活不灭的希望;女儿从此要更加理智地对待一切,就如您过去一样!秋风拂面而来,田里的庄稼此起彼伏,这是黄色的希望,而非黄色的悲凉。我背起行囊,再一次回顾了坟头,走出了那崎岖的小土山,走向生活,走向成熟。‎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对所给的语段,要细读,要细领会。此文把“成熟”这一抽象的概念,用八个词具体形象地来表达:光辉——明亮而不刺眼,音响——圆润而不腻耳,从容——毋需对别人察言观色,大气——毋需向别人申诉求告,微笑——毋需理会哄闹,淡漠——毋需偏激,厚实——毋需声张,高度——毋需陡峭。并用三个浅显的比喻作了进一步的诠释。可见,“成熟”是我们所渴望的,是我们所肯定的。二是立好意。“成熟”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其义项有二:一是指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一是指事物发展到完善的程度。不论是植物、生物,写作时都要寓含或点明或譬喻人生,从而使这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或用明确的语言揭示其内涵。当然,立意的角度很多。比如以此文所形象化的八种中的一种或几种,所比喻的三种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立意角度都是可以的。三是构好思。根据自己对“成熟”的理解.根据自己立意的角度,可以采用杂文技巧、散文笔法、书信手法、戏剧小品等各种形式,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写出自己的个性。行文时可以用记叙经历或编述故事的形式来诠释“成熟”。从自己或他人的经历中、成长中,写出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可以通过托物寓意的手法去写。把自己对“成熟”的理解或渴望或追求等意旨寓含在动物、植物的具体描绘之中。可用议论的形式直接表达对“成熟”的见解。比如可以以“心理上、思想上的成熟”为议论的重点,揭示“成熟”的内涵。‎ 点睛:话题作文写作注意事项。一要全面,审清命题的所有信息要素。新话题作文文题的表述一般由导语、材料和要求三部分构成。对这三部分用语要全面关注。尤其是“要求”用语,其内容往往涉及角度、拟题、文体、字数、提示、警示等,大都是刚性要求,不可逾越。二要深入,审清话题概念的内涵、外延甚至一些隐含信息。三要分析,审清材料的内容、含意以及不同的角度。四要推求,审出话题背后的“命题意图”,以便有针对性地选择写作策略和方案。高考其实是一种社会行为,既要教育考生,又要引导舆论,自然应有积极的命意。话题或文题只是一个“窗口”,它要引导考生张望社会、世界和人生。因此我们应以正确的思维方式联系社会热点,推求命题意图。‎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