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00 KB
  • 2021-06-03 发布

2017-2018学年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奋斗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等在答题卷上填写清楚。‎ 2. 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 ‎ ‎0.5㎜的黑色签字笔在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乡村文化是传统文化生民的家园,是乡民在农业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道德情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是非标准、行为方式、理想追求等,表现为民俗民风、物质生活与行动章法等,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们,反映了乡民的处事原则、人生理想以及对社会的认知模式等,是乡民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民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和意义所在。‎ ‎ 较之工业的高度发展,农业的缓慢发展常常给人以安全稳定的印象。相对于城市的狂躁、复杂与多变,乡村则有着更多诗意与温情,它承载着乡音、乡土、乡情以及古朴的生活、恒久的价值和传统。在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的大量消失并不意味着乡村文化的消亡,相反,乡村更加稀缺而珍贵,乡村依然是人们心灵的寓所。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乡村文化是与庙堂文化相对立的一种文化,乡村文化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人们的记忆中,乡村是安详稳定、恬淡自足的象征,故乡是人们魂牵梦绕的地方。回归乡里、落叶归根是人们的选择和期望。在现代社会,乡村文化依然是与城市工业文化相对立的一种文化,许多城里人生活在都市却处处以乡村为归依,有所谓“乡土中国”的心态。‎ ‎ 城镇化是“以城带镇”的发展模式,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病”‎ 日趋凸显,主要表现为空气等环境条件恶化、水资源紧缺、交通拥堵、优质教育资源紧缺、居住条件恶劣、就业融入困难等。其实城市病不仅如此,还包括更为严重的精神家园的迷失。城镇化使大量乡民突然进入现代生活,不仅造成诸多的不适应,而且使乡土文化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被喧嚣和紧张的城市气氛所代替,进城期望与生存状况的冲突、乡村记忆与城市体验的冲突造成身份认同的迷茫与困惑。在农民大量进城、农村土地被大片征用、第一产业从业比例迅速降低的现实境况下,如何建设他们的家园尤其是精神家园令人担忧。学者们认为,走出乡村文化生存困境的途径是重构乡村文化,即通过发展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文化自觉意识,以及在文化创新中凸显乡村文化个性;开展乡村文化建设,一方面要提高乡村文化个体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加强乡村、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系统综合治理;乡村文化建设也应该现代化,但不是简单机械的城市化。‎ ‎ 乡村文化具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民族心理和文化传承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在现时代,尽管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长足发展,但乡村文化仍有其独立的价值体系和独特的社会意义、精神价值。维护、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使之与城乡统筹发展相匹配,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相适应,是亟待深入研究的时代课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乡村文化是与城市工业文化相对立的一种文化,是传统的乡村人们生活的主 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民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和意义所在。‎ ‎ B.乡村文化是在农业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它能反映乡民的 处事原则、人生理想以及对社会的认知模式,作用重大。‎ ‎ C.乡村文化反映着人们的道德情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是非标准、行为方式、‎ 理想追求等,在传统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D.乡村文化承载着乡音、乡土、乡情以及古朴的生活、恒久的价值和传统,充满 诗意与温情,它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人们。‎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乡村农业发展缓慢,给人以安全稳定的印象,乡村生活安详稳定、恬淡自足,‎ 回归乡里、落叶归根往往是人们的选择和期望。‎ ‎ B.乡村的民俗民风、物质生活与行动章法等与城市工业文化、庙堂文化都不相同,‎ 城里人虽然生活在都市,但他们却都以乡村为归依。 ‎ ‎ C.我国当前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改变了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模式,城市病日趋凸显,乡土文化也面临着巨大危机。‎ ‎ D.农民大量进城、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农业从业人员比例迅速降低,不但使传统乡村面临困境,也给被迫走进城市的乡民带来了困惑。‎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发展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文化自觉意识、在文化创新中凸显乡村文化个性等一系列重构乡村文化的手段,是走出乡村文化生存困境的途径。‎ ‎ B.乡村文化建设既要提高乡村文化个体的综合素质,又要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文化建设应现代化,但不能简单机械地城市化。‎ ‎ C.在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长足发展的当今时代,乡村文化仍具有独立的价值体系和独特的社会意义、精神价值,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 D.乡村文化在民族心理和文化传承中有着独特的作用,我们应维护、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使之大发展、大繁荣,以取代城市工业文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6分)‎ ‎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4--6题。(共14分)‎ 西伯利亚的温暖 冯有才 ‎①卡尔是一名政治犯,被发配到西伯利亚的时候,正值十二月,天寒地冻。而后,卡尔被分配到了林场,成为一名伐木工人。监工托可可夫斯基很严厉,工人们都非常恨他。‎ ‎②第二年二月的一天,一名伐木工人生病了,整个班组没有完成定额任务,托可可夫斯基让整个班组的人饿了一整天,而那名生病的伐木工人,被托可可夫斯基喊出去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大家都猜测:那名可怜的正在生病的工人,一定是被可恶的监工托可可夫斯基遗弃了或者处决了。‎ ‎③然而,不幸的事仍不断发生。还有一次,卡尔把木材抬上火车的时候,不小心滑了下来,木材从车厢里滚落,砸到了一名沙皇士兵。托可可夫斯基顿时火了,他拿起了皮鞭,使劲地抽打着卡尔,还随手拿了一根木棒,朝卡尔的腿上砸去。卡尔能清楚地听到骨头碎裂的声音。随后,几名工友把受伤昏迷的卡尔抬回了小木屋。没有医生,又加上天气恶劣,卡尔的腿恢复得很慢,三个月后才能下地走路。他每走一步,都会对托可可夫斯基的仇恨加深一分。‎ ‎④战争即将结束的消息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大家都在心底高兴着,希望早点结束这样的日子。托可可夫斯基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对大家的态度也开始收敛起来。但是,大家对他的仇恨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⑤‎ 一天早上,卡尔被一阵哭声惊醒,那是从托可可夫斯基暖和的小屋传来的。卡尔赶忙跑过去,只见满头是血的托可可夫斯基躺在床上,看样子是受了很重的伤。托可可夫斯基努力睁开眼,看见卡尔后,从枕头底下摸出了一个日记本放到卡尔的手上,对卡尔说,你会懂得的。卡尔接过日记本,托可可夫斯基便闭上了眼睛。卡尔迅速把日记本放进了衣服里,闻声而来的工友也走进了木屋。托可可夫斯基的妻子哭诉:凌晨,托可可夫斯基出门小便。天快亮的时候,她发现丈夫还没有回来,于是马上去找,结果刚出门,就看见了躺在门口的血迹斑斑的丈夫。她知道,丈夫是因为仇恨被人打伤的,凶手一定是这一千多名工人中的某一个。‎ ‎⑥卡尔和工友们埋葬了托可可夫斯基,小心地翻开日记本,卡尔的心一阵阵刺痛。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那名生病的伐木工人一定会死了,因为是托可可夫斯基知道他患了肺炎后,让装运木材的火车把他送到了城里医治。‎ ‎⑦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卡尔的性命一定没了。因为托可可夫斯基在那一刻,看见了好几名子弹已经推上枪膛准备枪杀卡尔的士兵。‎ ‎⑧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这一千多名伐木工人的性命一定没了,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冬宫在几天前就下了命令要处决他们。‎ ‎⑨如果托可可夫斯基不死,这里就不会混乱,工人们也就没有办法趁乱逃走。‎ ‎⑩ 除了卡尔,没有人知道托可可夫斯基是自杀的。卡尔把战争结束的消息告诉了大家,工人们一阵沸腾,欢呼雀跃,瞬间便冲破了伐木场看守士兵的警戒,跑进了丛林深处。‎ ‎⑪卡尔并没有跑,而是走进了托可可夫斯基的小屋。他知道,从他得到日记本的那一刻起,他就应该为这对可怜的母子承担起责任。‎ ‎⑫后来,陆陆续续地又回来了几十个工人,卡尔把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给他们传阅。他们都选择了留下,在林场新建了许多小屋,建筑小屋所用的木材,都是托可可夫斯基提前囤积的。这一切,似乎都在托可可夫斯基的预料之中。‎ ‎⑬冬天的西伯利亚,仍有一个温暖的小村落,村子的名字叫做托可可夫斯基村。村民们是那些伐木工人的后代,村子中还有一本族谱——那是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 ‎⑭日记本的扉页,是卡尔临终前一年写的一句话:只要有爱,再冷的地方,也会有温暖的时刻!‎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 ‎4.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 ‎ 主人公托可可夫斯基在得知战争结束后,害怕不明真相的工人报复自己,所以对待工人们的态度也有所收敛。‎ B.小说叙述了西伯利亚林场的监工托可可夫斯基为了挽救一千多名工人的生命,不怕别人误解,不惜牺牲生命的传奇故事,讴歌了可可夫斯基人性的光辉。‎ C. 卡尔开始对托可可夫斯基充满仇恨,当了解真相后,不但留下来照顾其遗孀和孩子,而且找回逃走的工人,建立以“托可可夫斯基”为名的村庄来纪念他。‎ D. 这个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俄国,它告诉我们:爱是人世间温暖的源泉,能够抵御所有的寒冷与伤害。‎ E.本文语言妙趣横生,情节跌宕,前半部分写托可可夫斯基虐待工人遭仇恨,后半部分用日记本揭开真相,构思巧妙,欲扬先抑。‎ ‎5.托可可夫斯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6.小说中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三)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7-9题。(共12分)‎ 庄子:一个飞翔的人 朱以撒 ‎①深秋,在商丘的土地上走动,抬眼便可望见脱光绿叶的枝条,看到挂在树杈上的一个个空巢。巢的主人都往南方过冬去了,它们有着矫健弹性的翅膀,随着时节的转凉,毅然起飞,抛弃当时辛劳筑就的巢。巢无法跟着飞翔,随着黄叶落尽而暴露无遗,秋风秋雨扑击着它,空巢就日渐一日地残破了。 ‎ ‎②这时我想起商丘的一个古人——庄子。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 ‎③我接触庄子的文字是在读大学的时候。当时把他的作品和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的作品比较起来读。我一直觉得这些文字如与庄子的文采相比,毫无疑问是逊了些。尽管社会后来的发展明显地循孔说来立名立言,可是要让自己怡悦和自在一些,则不妨多多翻动庄子的文墨,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这只大鸟如何地飞翔。‎ ‎④‎ 飞翔的庄子是因为他极少牵绊,以至于他的思绪上九天下九渊无所不达。他的笔墨华章,我一直以为是梦境行程中的记录,那么窈兮冥兮,总是染上一层梦魇、梦幻般的色彩,创造出超现实的幻觉氛围来。那时候的人自然属性那么浓郁,科学的利器离他们那么遥远,才生出这样的浪漫情调。那些千奇百怪的形象,汇聚于庄子笔下,浩渺阔大又幽微蕴藉,也许有人要说庄子一定过着十分优渥的日子,闲来无事爱胡思乱想。错了,庄子的日子潦倒得很,“处穷闾陋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奇妙的想象却由此而生而长。庄子是那般地崇尚宇宙自然自我创造的“天籁”“天乐”,他的自然主义审美情怀得到了很大的释放,无遮无拦无始无终。 ‎ ‎⑤现在我们读庄子,大抵哈哈一笑而过,日子是越过越实在了。 ‎ ‎⑥像庄子这般心灵善飞的人,是那个善于表现的时代的硕果。那个时节是我们情感上牵绊颇深的时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极一时之秀。庄子是那时的一首诗,一首自由磅礴的灵气冲天的长诗。庄子是异于常人的,他的笔墨里,不时出现一系列怪状错落的意象,姑射山神人、蝴蝶、水、镜,都成了超时空的象征。而现实中的他,即便是夫人过世,也敲着瓦盆歌唱。他眼中的死与生相等,都无所谓忧乐。这是常人难以理喻的。那个时节的人用他们争鸣的高低声响,张扬着他们的个性,让我们难以忘记。 ‎ ‎⑦在我记住庄子的这个深秋,也记起了屈原。从生命的状态上说,屈原也算是一个能够飞翔的人。不同的是屈原不像庄子飞翔得那般轻松自如,他的牵挂太沉重了,他的心灵带着镣铐在飞,不惜以自己的血肉之躯肩住那已经走向衰败的楚国车轮子。可是谁来顾念他那逝水流年呢,他的放逐成为必然。屈原是在远离朝廷后开始心灵飞翔的,洞庭、沅水、辰阳、溆浦、湘水还有汨罗江,那时是这么的水天相接或地广人稀,他的心境也变得阔大起来。朝廷是回不去的,思路却异常发达和奇诡,他的腕下涌现出许多神灵仙人、虬龙鸾凤、香草美人。他让自己也生活在这个由自己想象编织成的意象世界里,自己也能饮朝露、食落英,浑身佩带着江蓠、辟芷、芰荷、芙蓉,散发着清香,宛若神仙一般。这个时候,应该是屈原最快乐的时候。他在这个瑰丽的世界飞翔的时日毕竟短而又短,泽畔行吟,夕阳古道,总是让他听到鼙鼓动地干戈交响,这时他飞翔的翅膀就如同灌满了铅,再也难以动弹了。‎ ‎⑧如果说庄子的处世有一种怡然自得和自由不羁的平民气味,那么屈原的处世则很有几分英雄主义的色彩。在飞翔的高度上,两人都是乘奔御风的高手,这使我们翻开他们的文字,一不小心就坠入字里行间,不能自已。庄子死了,屈原也死了。庄子之死无疑属于喜剧,他的死如同他的梦,化蝶翩翩而去;屈原之死必然是一个悲剧,他是由于绝望而去死的,有责任感的屈原不是让自然界的代谢法则来执行,而是自己中断了生命的延伸,以至今人提起屈原颇感沉重。‎ ‎⑨在古文人的许 多辞章里,我抚摸到了他们各种各样的梦。时光绵长得让人晕眩,庄子和屈原的梦就越发瑰丽诱人,耐得住今人慢慢咀嚼。明显的是今人的翅膀上牵绊越来越多了,浪漫地飞翔真有些为难。我们也越来越少作梦了,那种岁月深处的古典浪漫已经被现代的潮水浸湿了翅羽,成了一道遥远的梦影。 ‎ ‎(有删改)‎ ‎7.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作者眼中,庄子是“一只鸟” “一首诗”,是因为庄子身上呈现出的超乎常人的灵气深深吸引和打动了同样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作者。‎ B.文中大量列举庄子和屈原作品中的意象,既体现出作者对二人的熟悉和热爱,同时也使文章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 C.写老子、孔子、孟子等人的作品,写屈原及他的心灵飞翔,能够更好地衬托庄子精神上的自由境界。同时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 D.本文充满意趣,这得益于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由表及里的联想使人们对庄子的认识逐步深入,文章的主旨也在此中得以深化。 ‎ ‎8.理解下面两个划线句在文中的含义。(4分) ‎ ‎(1)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2分) ‎ (2) 他的心灵带着镣铐在飞。(2分)‎ ‎9.这篇散文的结尾段令人回味,请欣赏它的妙处。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共19分)‎ 魏了翁字华父,邛州蒲江人。年数岁从诸兄入学,俨如成人。少长,英悟绝出,日诵千余言,过目不再览,乡里称为神童。年十五,著《韩愈论》,抑扬顿挫,有作者风。‎ 庆元五年,登进士第。时方讳言道学,了翁策及之。授佥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尽心职业。嘉泰二年,召为国子正。明年,改武学博士。开禧元年,召试学士院。韩侂胄用事,谋开边以自固,遍国中忧骇而不敢言。了翁乃言:“国家纪纲不立,国是不定,风俗苟偷,边备废弛,财用凋耗,人才衰弱,而道路籍籍,皆谓将有北伐之举,人情恟恟,忧疑错出。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盍亦急于内修姑逭外攘不然举天下而试于一掷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策出,众大惊。‎ 明年,迁校书郎,以亲老乞补外,乃知嘉定府。差知汉州。会境内桥坏,民有压死者,部使者以闻,诏降官一秩 ‎,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未数月,复元官知眉州。眉虽为文物之邦,然其俗习法令,持吏短长,故号难治。闻了翁至,争试以事。乃尊礼耆耇,简拔俊秀,朔望诣学宫,亲为讲说,诱掖指授,行乡饮酒礼以示教化,增贡士员以振文风。复蟆颐堰,筑江乡馆,利民之事,知无不为。士论大服,俗为之变,治行彰闻。‎ 改资政殿学士、湖南安抚使、知潭州,复力辞,诏提举临安府洞霄宫。未几,改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累章乞骸骨,诏不允。疾革,复上疏。门人问疾者,犹衣冠相与酬答,语蜀兵乱事,蹙额久之。口授遗奏,少焉拱手而逝。后十日,诏以资政殿大学士、通奉大夫致仕。‎ 遗表闻,上震悼,辍视朝,叹惜有用才不尽之恨。诏赠太师,谥文靖,赐第宅苏州,累赠秦国公。 ‎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六》,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盍亦急于内/修姑 逭外攘/不然/举天下而试于一掷/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 B. 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盍亦急于内修/姑 逭外攘/不然/举天下而试/于一掷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 C. 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盍亦急于内/修姑 逭外攘/不然/举天下而试于一掷/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 D. 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盍亦急于内修/姑 逭外攘/不然/举天下而试于一掷/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武学博士”,中国宋朝时期设立的一种官职,主要负责教授学生兵书、弓 马等军事方面的知识。‎ B.“秩”在古代既指官吏的俸禄,也指官吏的官阶、品级,文中的“秩”采用 的是第二个意思。‎ C.“太师”是官名,为辅弼国君之臣,与太傅、太保合称“三公”,拥有实际的职权。‎ D.“乞骸骨”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辞官的一种说法,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又 称“乞骸”。‎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魏了翁年少聪颖。他几岁时跟从兄长入学,年纪稍长能日读千言,过目不忘;十五岁写成《韩愈论》,有韩愈的遗风。‎ B. 魏了翁敢于直言。在科举考试中因敢于谈论当时忌讳谈论的道学而登进士第,后被授予判官厅公事的职务。‎ C. 魏了翁不畏权贵。当权的韩侂胄策划通过开拓边疆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官民 忧虑却不敢作声,魏了翁上书据理力争。‎ D. 魏了翁颇有政治才干。眉州号称难治,魏了翁到任后尊敬厚待老人,选拔人 才,探视学宫,敦促教化,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 ‎13. 把文中画线句(1)及课内名句(2)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门人问疾者,犹衣冠相与酬答,语蜀兵乱事,蹙额久之。‎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11分)‎ 唐崇徽公主手痕①‎ 欧阳修 ‎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代宗时与回鹘和亲,以崇徽公主嫁其可汗。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生卒年不详。手痕:在今山西灵台。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14.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主要表现了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 B.诗从对比开始,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 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 C.颔联中“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诗人在这里化用了杜甫咏王昭君 的“环珮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 为深婉。‎ D.颈联诗人寓于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议论深切痛快,‎ 而又对仗工整,朱熹推崇此联道:“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 等议论也。”‎ E.全诗随着诗人感情的变化而发展,从愤慨到怜惜,戛然而止,把读者的感情 之流导入诗人以激情冲击而成的曲折回荡的河道中。‎ ‎15. 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6分)‎ ‎(三)古诗文默写(共6分)‎ ‎16.《赤壁赋》中以“ , ”两句写出了志得意满的曹操在船头饮酒吟诗的情景。‎ ‎17.《逍遥游》开篇,庄子在写出了鹏有不知几千里长的背之后,又用“ ,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鹏奋飞时壮观的双翼。‎ ‎18.《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19分)‎ ‎1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我们势单力薄的现状,编印这么一套文献丛刊,谈何容易,即使全力以赴,‎ 也只怕绠短汲深,所以还望专家同仁们多多指导帮助。‎ ‎②在此次专项巡查行动中,有关部门发现有5家企业存在皮里阳秋现象,表面答 应不再向违章建筑提供土方,并签署了协议保证书,但暗中依然照做不改。‎ ‎③有些具有历史声望的传统媒体,观念陈旧老套,机构尾大不掉,从而,难以应 对网络媒体的各种挑战,常常在消颓不前中失去了竞争力。[]‎ ‎④一幅尘封了100多年的油画经过专家对颜料的化学分析和对画布进行X光扫描,被认定为梵高的真迹,这颗沧海遗珠终于可以在世人眼中大放光彩了。‎ ‎⑤对于领导来说,俯下身子,认真听取接纳下属的意见,有时可能从善如登,比较困难,但只有这样,企业发展才会更具活力。‎ ‎⑥在信仰丧失、道德滑坡的社会环境中,一傅众咻,青年人怎么可能树立远大理想,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奋发有为,报效祖国呢?‎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新出台的网络支付管理规则,充分考虑了小电商未来的发展空间,不仅保护了日交易额小于万元的交易,而且保护了超过百万元的大额交易。‎ B.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30%以上人群有睡眠障碍,其中最突出的原因是对手机的依赖,因为手机的蓝白光对人的大脑有持久的刺激作用。‎ C. 自2月5日起,广西三江进入春茶采摘期,全县每天可收茶青50吨,预计今年春茶产量将达3500吨,同比增长7%~10%。‎ D. 人口生态失衡会破坏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因此,我国人口发展方式需要实现由数量控制型到生态优化型。‎ ‎21.下面几种情境话语,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 A. 燃烧的岁月,已将您生命焚尽,但那坚强的信念,仍在您额头闪光。您的爱护、关怀和勉励将伴我信步风雨人生。(发给父亲的短信)‎ B. 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C. 同桌张山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水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D. 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王强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4分)‎ 城市绿化是栽种植物以改善城市环境的活动。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还原功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城市中绿化生态环境的作用。城市绿化好,它的生态系统就一定很好,居民各方面的生活环境也就一定很好。好的生活环境一定能提升一个城市的品质,也就意味着这个城市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①不是城市绿化好就能说明城市的生态系统好。‎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面是某宾馆住客控制流程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字。(6分)‎ 四、写作(60分)‎ ‎24.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位教师发现所教的高二班里有28名学生,为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从网上抄袭了现成材料。他认为这些学生品质低下,剽窃他人劳动成果,将成绩判为零分。家长认为判罚太重,纷纷向学校施压,要求重判。学校不堪重压,迫令教师屈从,他坚持自己的决定,严词拒绝,辞职而去。该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的关注,有人点赞,有人质疑。‎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从老师、家长或校方任选一角度评论,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奋斗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答案 ‎1.D(概念混淆,“乡村”混淆为“乡村文化”,原文为“乡村则有着更多诗意与温情,它承载着乡音、乡土、乡情以及古朴的生活、恒久的价值和传统”。)‎ ‎2.B(“但他们都以乡村为归依”以偏概全。原文说“许多城里人生活在都市却处处以乡村为归依”。)‎ ‎3. A(“以取代城市工业文化”无中生有。)‎ ‎4.B(3分)D(2分)E(1分)‎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A项,曲解文意,结合文本内容“托可可夫斯基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对大家的态度也开始收敛起来”分析可知,“害怕不明真相的工人报复自己”理解有误;C项,无中生有,“找回逃走的工人”理解有误,原文是说“陆陆续续地又回来了几十个工人”;E项,“语言妙趣横生”理解有误,本文语言平实。‎ ‎5.①从情节上看,日记本揭开了以往事件的真相,使卡尔和工人们消除了对托可可夫斯基的误解和仇恨,也推动了后文情节的发展;‎ ‎②从塑造人物形象上看,日记本塑造了托可可夫斯基忍辱负重,充满人性光辉的形象;‎ ‎③从表现主题上看,日记本成为了村子的族谱,卡尔在日记本扉页上写的话,都揭示了人间有爱就有温暖的主题。‎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小说中情节的作用的题目。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学生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内容方面,用于烘托人物和深化主题。结构方面,用于推动情节。在内容上,可结合着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作答;在结构上,可结合着情节的发展组织答案。读后可知,正是因为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结合几个“如果”的内容分析可知,才让小说中以往的真相得以揭示,托可可夫斯基的人物形象也得以弘扬,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结合日记本的扉页内容“只要有爱,再冷的地方,也会有温暖的时刻”分析可知,还表现出了小说的主题。‎ ‎6.托可可夫斯基是一个有头脑,有爱心,敢于牺牲的监工形象。‎ ‎①外在冷漠残忍,内心善良。保护素不相识的工人们不受到更严重的伤害。他表面上好像遗弃了生病的伐木工人,其实已寻找机会把他送到城里医治。‎ ‎②充满智慧。当卡尔砸到沙皇士兵时,他用皮鞭、木棒抽打他直至伤残,实际上是救卡尔于沙皇士兵的枪口之下。‎ ‎③忍辱负重。在伐木工人的仇恨与误解里,他依然坚守心中的信念,默默地保护着工人们。‎ ‎④他舍己为人,有牺牲精神。他为了让工人能够逃出虎口,不惜自杀以创造机会。‎ ‎ ‎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从其对待工人们的真实态度上来看,如保护素不相识的工人们不受到更严重的伤害;他表面上好像遗弃了生病的伐木工人,其实已寻找机会把他送到城里医治,可得出外表残忍内心善良的形象。从救卡尔的事件中,可得出他充满了智慧;从他保护工人的角度,伐木工人的仇恨与误解里,他依然坚守心中的信念,可得出其忍辱负重。结合文本内容“除了卡尔,没有人知道托可可夫斯基是自杀的”“欢呼雀跃,瞬间便冲破了伐木场看守士兵的警戒,跑进了丛林深处”分析,他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吧可以的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①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②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③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④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的评价入手。如本题托可可夫斯基是一个有头脑,有爱心,敢于牺牲的监工形象。‎ ‎7. C(用老子、孔子、孟子等人的作品同庄子的作品进行比较,目的是通过对比衬托出庄子的作品语言和内容的诙谐幽默、洒脱自然的独特魅力,不是精神上的自由境界。‎ ‎8.(1)本句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摹了庄子的文章想象丰富奇特,语言文采飞扬;庄子人格精神:心灵自由。(不受现实生活羁绊、浪漫情怀、情感自由不羁) (手法1分,解释1分)‎ ‎ (2)本句用比喻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屈原所描摹的自由瑰丽而梦幻的理想世界中附着着其忧国忧民的责任感和沉重的现实压力的不自由的色彩。(手法1分,解释1分) ‎ ‎ 9.运用对比、比喻手法,写出了古文人和今人的的不同状态。(1分)对庄子、屈原为代表的古文人浪漫的情调,个性张扬,充满梦想的状态的景仰与向往、缅怀(2分);对现代社会中人们思想情感浮躁状态的叹惋和忧虑。(2分)‎ ‎10. D 试题分析:根据“内”和“外”的对比,可以在“急于内修”和“姑逭外攘”中间断开,由此可排除A、C两项。而“金地广势强”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与 “未可”之间应断开,排除B项。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根据“内”和“外”的对比,可以在“急于内修”和“姑逭外攘”中间断开,而“金地广势强”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与 “未可”之间应断开。‎ ‎11. C 试题分析:“太师”多为大官的加衔,无实际的职权。‎ ‎12. B 试题分析:强加因果,文中并没有说魏了翁考中进士,是因为他“敢于谈论当时国家忌讳谈论的道学”。[]‎ ‎13. (1) 他的学生来探望他的病情,魏了翁仍衣冠整齐地和他们相互问答,谈到蜀兵作乱之事,眉头皱了许久。 ‎ ‎(2) 如果凭借偌大的天下,自取下策而重蹈六国灭亡的旧例,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 “衣冠”“相与”“蹙”“苟”“以”“从”“故事”的翻译。‎ 参考译文:‎ 魏了翁字华父,邛州蒲江人。几岁时就跟从各位兄长入学,俨然是个大人。年纪稍微大一点,聪明颖悟特别突出,日读千余言,过目不忘,乡里人称他为神童。十五岁时,写成《韩愈论》,文章抑扬顿挫,有韩愈的遗风。‎ 庆元五年,魏了翁考中进士。当时国家正忌讳谈论道学,魏了翁在一策论中却谈到它。(中进士后,)他被授予佥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一职,他尽心尽力地工作。嘉泰二年,他被皇帝征召为国子正。第二年,改任武学博士。开禧元年,皇帝招来他在学士院面试。当时韩侂胄当权,策划用开拓边疆的办法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全国上下都忧虑惊骇,但是没有一个人敢说话。魏了翁却说:“我们国家现在纲纪还没有建立,国家的重大政策还没有订立,风俗苟且偷安,边防废弛,财用耗竭凋敝,人才疲弱,而民间百姓喧哗纷乱,都说将有大举北伐的行动,人情骚动不安,担心和疑虑政令出错。金国土地广阔,势力强盛,不可能猝然把它消灭,我们看看自己,也没有看到能够战胜敌人的实力。我们何不赶紧在内部整顿自己,暂时避免对外战争,不然的话,拿全国所有的人力财力都试之于孤注一掷,宗庙社稷的存亡都取决于这一次行动,不可轻视啊。”他的策论一出来,大家都非常惊骇。‎ 第二年,魏了翁调任校书郎,他因为双亲年迈请求补任外官,于是做嘉定府知府。后魏了翁被朝廷派遣做汉州知州。恰逢汉州境内有座桥坏了,有老百姓被压死,部使者把这种情况上报朝廷,皇帝就下诏把魏了翁的官职降低一级,让他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没过几个月,又恢复他原来的官职,令他做眉州知州。虽然眉州是文物之邦,但当地百姓熟习法令,喜欢用法令挟制官吏的短处,所以号称难治。当地百姓听说魏了翁来做官,就争着用各种事情考验他文言文阅读答案 魏了翁字华父,邛州蒲江人。年 数岁从诸兄入学,俨如成人。阅读答案。魏了翁到眉州后就尊敬厚待老人,选拔才智杰出的人,每月初一、十五都探视学宫,并且亲自为学生讲课,对他们加以引导、鼓励、指点、教授,并且举行乡饮酒礼来敦促教化,并增加向朝廷荐举的人才的数量来振兴文风。修复蟆颐堰,建造江乡馆,凡是有利于百姓的事情,他知道了没有不去做的。眉州士大夫评论时都表示大为叹服,风俗为之改变,治理的政绩远近闻名。‎ 魏了翁改任资政殿学士、湖南安抚使、潭州知州,他再一次坚决推辞,朝廷下诏让他管理临安府洞霄宫。没过多久,他改任绍兴府知府、浙东安抚使。他屡次上书请求退休,皇帝下诏令不允许。病重之后,再一次上书。他的学生来探望他的病情,魏了翁仍衣冠整齐地和他们相互问答,谈到蜀兵作乱之事,眉头皱了许久,他口授了遗表,过了一会儿,两手合于胸前行礼后去世。十天后,诏令他以资政殿大学士、通奉大夫的身份退休。‎ 他的遗表上呈皇帝,皇帝非常震惊和悲伤,停止临朝,感叹有用才不尽的遗憾。朝廷下诏追赠魏了翁为太师,谥号“文靖”,并赐宅第于苏州,又多次封赏,追赠他为秦国公。‎ ‎14. A(3分)E (2分)【解析】 ‎ ‎ A项,这首诗在格调上不同于一般洒同情之泪的凄凉挽歌,而启发人们在深沉的哀怨中进而对这些女子的个人悲剧加以政治上的思考,激起人们对许多不能远谋的肉食者的愤慨。是一曲饱蕴愤懑之情的悲歌。情感分析不全面。E项,全诗随着诗人感情的变化而发展,从怜惜、愤慨直至无可奈何的叹息,在时间上,则两度由古及今作大幅度的跳跃,使诗情波澜起伏,把读者的感情之流导入诗人以激情冲击而成的曲折回荡的河道中。情感脉络不准确。‎ ‎15. (1)表现对远嫁女子深切的同情和对统治者对内统治严酷,对外苟且偷安,忍辱求和的不满。(3分)(2)作者在尾联上句直抒胸臆,长叹一声,无可奈何之情袭人心怀,行路人到此只能报之以叹息。下一句用以景结情的手法来写孤魂栖止的崖花野草春秋更替,年复一年,这里以无情衬有情,颇有韵致。(3分)‎ ‎【解析】这道题的指向性十分明确: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抒情方式。从抒情方式是看,“行路至今空叹息”直抒胸臆,“岩花野草自春秋”借景结情。从情感表达的角度,“空叹息”紧承上句“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一方面表达了对远嫁异乡的崇徽公主的深切同情,另一方面表达了对统治者(肉食者)对外屈辱苟合的极度不满;下句“岩花野草自春秋”以崖花野草春秋更替来抒写无尽的情思,发人深思。据此整合作答即可。‎ ‎16.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17.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18.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19.B试题分析:①绠短汲深,吊桶的绳子短,打不了深井里的水。比喻能力薄弱,任务重大,难以胜任(多用作谦辞),符合语境整体意思。②皮里阳秋,形容表面不批评别人而心中自有褒贬。此处理解有误,和“表面答应”“暗中依然照做不改”的语意不符,应改为“阳奉阴违”。 ③‎ 尾大不掉,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成语符合具体语境。④沧海遗珠,指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者所遗漏。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在此句中指画作,使用对象有误。⑤从善如登,表示做好事很不容易,不是指“接纳别人意见比较困难”的意思,成语理解有误。⑥一傅众咻,一个人教,众多的人干扰,形容环境对人影响极大。成语符合语句所表达的社会环境对青年人影响的意思。‎ ‎20.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语序不当,将“不仅”和“而且”后面的内容互换。B项,句子杂糅,将“根据调查”与“调查显示”两者杂糅在了一起。同时将后面句子改为“睡前使用手机会影响睡眠质量,因为手机的蓝白光对人的大脑有持久的刺激作用。”D项,成分残缺,应为“实现……的转变”。‎ ‎21.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A“已将您生命焚尽“不得体,“生命焚尽”是指生命的结束,应该为“青春焚尽”;B项,“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不得体,学生会不能对学校领导“责成”;D项,引用诗句对象是雪。‎ ‎22.②不是城市绿化好就能说明居民各方面的生活环境好。 ‎ ‎ ③不是好的生活环境就能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3.散客或团队,可以预定后入住宾馆,也可未经预定而直接入住。入住宾馆后,可以在店外消费,也可以在住消费,结账完毕方可离开宾馆。‎ ‎24.作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