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8.09 KB
  • 2021-06-03 发布

2020-2021学年新高一语文古诗文《归园田居》(其一)专项训练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2021 学年新高一语文古诗文《归园田居》(其一)专项训练 一、阅读《归园田居·其一》,完成下列小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下面对《归园田居·其一》一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人用“羁鸟”和“池鱼”作对比,说明自己跟“羁鸟”和“池鱼”一样早有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 隐居的强烈愿望。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羁鸟”“池鱼”的热爱。 B.“守拙”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虚伪机巧相对,表明了陶渊明对官场虚伪 机巧的极其厌恶。 C.前四句是近景。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诗人 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D.后四句是远景。在这里,不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而且这纯朴、幽静的田园景色与虚伪 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E. 诗人“性本爱丘山”,却又“一去三十年”,这是矛盾的,反映出诗人思想的复杂性。 2.在《归园田居·其一》一诗中,诗人采用什么手法来展现田园风光?诗作的点睛之笔“久在樊笼里,复 得返自然”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1.AE 2.诗人采用了白描、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表现手法展现出一派宁静和谐而又充满生机的田园风光。“樊 笼”比喻官场,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及久在官场的悔恨之情,也表达了终于摆脱官场羁绊的欣喜 之情。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归园田居•其一》一诗的鉴赏。A 项分析错,诗人用“羁鸟”“池鱼”来比喻 自己,但诗中透露的是对农村生活的喜爱,而不是对“羁鸟”和“池鱼”的喜爱;E 项分析不准确,因为诗 人只是“误落尘网中”与“性本爱丘山”并不存在矛盾,故不能反映其思想复杂。 2.本题主要考查手法和情感分析。结合题干提示“展现田园风光”的手法,“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动静结合);“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白描) 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情感分析,需要抓住关键词“樊笼”“自然”分析,“樊笼”比喻官 场,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复得”可以看出终于摆脱官场羁绊的欣喜之情。 二、阅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回答下面的问题。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如何理解诗中的“尘网”与“樊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概括说明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有哪些特点,并体会作者情感。 【答案】1.用“尘网”和“樊笼”来比喻污浊黑暗的官场,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恶之情。 2.恬静幽美,清淡朴素(或自然宁静,闲适自由),表达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回归田园生活的 轻松喜悦之情。 【解析】1.“尘网”与“樊笼”是比喻,要指出它们的比喻义。所表达的情感也应该是有关“尘网”与“樊 笼”的本体有关的。 2.本题两个要点,一是特点,二是情感,要分开来答。在概括田园生活的特点时,要注意从全诗中去梳理, 并归类概括。情感应该是和田园生活有关的。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下列对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充分体现陶渊明诗歌“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特点,质朴中见精巧,平淡中见深味。 B.“守拙归园田”一句,“ 守拙”呼应“少无适俗韵”,“归园田”呼应“性本爱丘山”。 C.“方宅十余亩”至“鸡鸣桑树颠”八句运用视听结合、远近结合、细节描写等手法,描写了一幅安宁、 恬静的田园生活画面。 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中的“自然”,既是指田园生活自然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的生活状态。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四句表达 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案】1.C 2.①对自己涉足官场的悔恨;②对官场乏味、不自由的生活的厌倦;③家乡田园生活的向往。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 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 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 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 项, “细节描写”错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 写起。“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 和的。“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鸡鸣桑树颠”写 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树颠”得意地啼叫。由此可知,没有细节描写。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先要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 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进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尘网”“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 比喻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官场生活。用这种比喻,表示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表达了作 者对官场极大的厌弃。“羁鸟”“池鱼”比喻误入官场的人,是作者自比,意在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缚, 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田园的心志。这四句一方面表现了陶渊明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对黑暗官场的厌弃; 一方面表现了他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乡间、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据此作答。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回归田园之后的愉快心情。 B.诗中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景物,却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C.诗中描绘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的意境,与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有相似之 处。 2.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三)》中写道“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中哪些 诗句能说明作者一直以来的“愿”究竟是什么愿望?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 【答案】1.D 2.表达了诗人远离尘世,回归自然的愿望。表现了诗人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或不在污浊的现实 世界中失去自我)的人生志趣。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应对此类试题,读懂诗歌是关键,同时要掌握常见的考查角 度(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结构的把握),将选项回归诗歌进行分析比较,特别要注意的 是,诗歌每一联的内容和情感都要结合全诗,不可孤立理解。D 项,错误,“有相似之处”应改为“二者不 同”,前者渲染安然静谧,怡然自得的氛围,恬静的田园风光。后者主要是渲染静,静得无生气,写鸡鸣狗吠 主要是以动衬静,突出静。故选 D。 2.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 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 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意 思是: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深层表达出了作者渴望回归田园,躬耕劳 动的思想志趣。因为是新开垦的土地,道路狭隘,草木却长得高。天时已晚,草叶上凝结了点点露珠,沾 湿了衣裳。“衣沾不足惜”,把这么一件小事提出来,强调一句,好像没有什么必要。衣服湿了,确确实 实是没有什么可惜的,陶渊明这么一个豁达的人,按理不应该去说它。但“衣沾”并不只是说衣服被打湿 而已,而是一个象征。 “但使愿无违”是全诗的归结和主旨。“愿”,就是保持人格的完整,坚持人生的 理想,以真诚的态度、自然的方式,完成这一短暂的生命。所以一切艰难,与此相比,都变得微不足道。 而自己的确做到了“愿无违”,也是颇值得自我欣赏的。《归园田居·其一》中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 然”,大意是: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可见也体现了诗人与“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大致相同的愿望,那就是:远离尘世,回归自然。再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比较容易能够解 读出诗人的志趣(即理想追求):通过这些诗句表达对官场生活不满意向往归隐田园,躬耕劳作以保持高洁 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用“羁鸟”和“池鱼”对比,表达了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愿望,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羁 鸟”“池鱼”的热爱。 B.“守拙”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虚伪机巧相对,表明了陶渊明对官场虚伪 机巧的极其厌恶。 C.“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是近景,这些寻常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 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D.“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远景,纯朴、幽静的田园与虚伪欺诈的上层社会形成对比,流露出诗人 对田园风光的喜爱。 2.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一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讲归园田居的原因;第二层讲园田之美;第三层间接抒情,讲归园田居 的好处。 B.诗人悔恨自己“误落尘网”,成了“羁鸟”“池鱼”。“恋旧林”“思故渊”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渴望 自由、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自然的急迫心境。 C.诗人黯然辞官回归故乡,诗人的归隐是为了保持自己的自然质性,是对污浊官场生活的否定和唾弃。 D.东晋时,门阀世族把持特权,社会黑暗,官场腐败。“性本爱丘山”“质性自然”的诗人显然是与其格 格不入的。 3.诗歌从题材上看属于田园诗,请分析诗人是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抒发感情的。 【答案】1.A 2.A 3.情景交融。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的写景手法,描绘了一幅静谧迷人、悠闲舒适的田园风光, 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尽情地表现自己逃离官场、重返自然的畅快之乐。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 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 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 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A 项,“体现出诗人对‘羁鸟’‘池鱼’的热爱”错,诗人用“羁鸟”“池鱼” 来比喻自己,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而不是对“羁鸟”“池鱼”的热爱。 故选 A。 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 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 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 容进行分析。A 项,“第三层间接抒情,讲归园田居的好处。”错误。不是间接抒情,而是直抒胸臆,“户 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等诗句都是直接抒情讲归园田居的好处。 故选 A。 3.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应该先分析手法,再详细叙 述如何运用该手法来抒发了作者那些情感。首先表现手法是情景交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暧 暧,是模糊不清的样子,村落相隔很远,所以显得模糊,就像国画家画远景时,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几笔水 墨一样。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致,有远村,有近烟,远近结合。“狗 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平的意境,没有喧嚣和烦 躁之感。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静谧迷人、悠闲舒适的田园风光,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热 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这两 句再次同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同时又是点题之笔,直抒胸臆,揭示出《归园田居》 的主旨,尽情地表现自己逃离官场、重返自然的畅快之乐。 ★迁移延伸★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本诗从内容上可分为劳动的地点及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意思。 2.作者在《归园田居五首(其一)》说自己“性本爱丘山”,本诗中哪句与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了 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 3.颔联常常为后世评论家称道,请赏析。 【答案】1.劳作的艰辛 诗人的志趣 2.“衣沾不足惜” 表现了作者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情感。 3.“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可怜的劳动成果并没使诗人灰心丧气,牢骚满腹。这两句写出了他勤勤 恳恳,乐此不疲地从清早到夜晚,躬身垄亩铲锄荒草的状貌。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吃苦耐劳,坚 韧不拔的精神。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诗歌内容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 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本诗从内容上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描写 的是劳动的地点及结果;第二层,“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描写了劳作 的艰辛;第三层,“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描写了诗人的志趣。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作者的情感态度的理解鉴赏能力。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首先要认真研读诗 歌内容,然后仔细研读题干要求。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注意抓住关键词语,从而把握诗歌的内容,这样就能 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性本爱丘山”,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 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这句话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官场后, 执意离开,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绝望。“衣沾不足惜”,对于陶渊明来说,人生的道路只有两条任他选择: 一条是出仕做官,有俸禄保证其生活,可是必须违心地与世俗同流合污;另一条是归隐田园,靠躬耕劳动 维持生存,这样可以做到任性存真坚持操守。为了不违背躬耕隐居的理想愿望,农活再苦再累也不惧,那 么“夕露沾衣”就更不足为“惜”了。这种思想已经成了他心中牢不可破的坚定信念,与“性本爱丘山” 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了诗人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或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人生 志趣。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重要句子的赏析能力。赏析诗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诗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诗 句内容;其次要看诗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 诗的主旨,即诗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诗句中包含的情感。“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描写了清 晨起下田地铲除杂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锄回去的场景。诗人早早起来去田地里铲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 着锄头回家;月色代表着田园之景,月色之美以及诗人劳作了一天的感觉;一天的劳动下来,有辛苦也有 作者对田园的满意,从农耕活动中可见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怡然自得的情感。“晨兴理荒秽,带月荷 锄归。”可怜的劳动成果并没使诗人灰心丧气,牢骚满腹。这两句写出了他勤勤恳恳,乐此不疲地从清早 到夜晚,躬身垄亩铲锄荒草的状貌。同时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①,穷巷寡轮鞅②。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③中,披④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①人事;指与人结交来往。②鞅;马驾车时颈上的皮带,代指车马。这句是说居处僻陋,车马稀少。 ③墟曲:犹乡野。挫,隐僻之地。④被:拨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语言质朴,语调悠然,叙述了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段,在一片“静”的境界中,飘荡着一种古朴淳 厚的情味。 B.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生活的清贫,暗示自 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C.中间四句是以外在的“动”来写乡居生活内在的“静”,写出作者往来于田间,打理桑麻,虽孤独但也 快乐的隐居生活。 D.本诗中的“野外罕人事”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户庭无尘杂”,一外一内,有异曲同工之妙, 都写出了诗人摆脱官场和世俗束缚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2.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试作简要分析。 3.分别概括《归园田居(其一)》与本诗所抒发的情感。 【答案】1.C 2.诗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宁静恬淡的乡村生活图景。诗人摆脱了官场生活之后,回到了偏僻的乡村,极少 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到来。那扇虚掩的柴门,那间幽僻的居室,已经让诗人与尘世的一 切喧嚣、一切俗念隔绝。他时常和乡邻们共话桑麻,农作物的生长牵动着诗人的喜忧。 3.《归园田居(其一)》描绘了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归 园田居(其二)》叙述了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段,写出了乡村生活的幽静和诗人内心的恬静。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 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 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本题中,C 项,“虽孤独但也快 乐的隐居生活”理解错误。中间四句写的是诗人时常沿着野草丛生的田间小路,和乡邻们来来往往,共话 桑麻,并未体现“孤独”。故选 C。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仔细体味诗中的 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题目要求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进行分析。可先总述画面特 点,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首诗从不同方面描写了诗人的乡居生活,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 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要重点把握诗人的日常活动,如:“掩荆扉”“绝尘想”“披草共来 往”“但道桑麻长”“我土日已广”等。让读者在其中去领略乡村的幽静以及心境的恬静。全诗流荡着一 种古朴淳厚的情味。 3.本题考查理解古代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 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 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 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解答本题,注意抓住两首诗的重点句来体会诗人的感情。《归园田 居(其一)》中,从“性本爱丘山”“复得返自然”等句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细致描写可以看出,诗歌从对官 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出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 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归园田居(其二)》中,描写了几个乡居生活的片段,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 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不加雕饰地描绘出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表现了乡村生活的幽静和作者心境的恬淡。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五) (东晋)陶渊明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写作者独策归还享受自然,以及邀请近邻尽情欢饮的情景。 B.三、四句化用《孟子离娄》的句子,显示了作者的生活情趣。 C.五到八句写了饮酒场面,略显寒酸,只有自己酿的酒和一只鸡。 D.本诗两段时间、两个空间,从日暮前到日出,由山路上到家中。 2.这首诗与《归园田居(其一)》在思想情感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1.C 2.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不同之处:归园田居(其五)是以傍晚直至天明的一 段时间里的活动为题材,来表达他于田园居中欣然自得的生活情境。全面深刻地再现出陶渊明辞官归隐初 期的生活情景及其心路历程。而归园田居(其一)是写诗人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 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 活的厌恶。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 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 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 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 项,“五到八句写了饮酒场面,略显寒酸,只有自己酿的酒和一只鸡”表述 错误。“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过滤好自家新近酿好的熟酒,去浊存清饮用。并招来农家近邻,同 桌共饮,以“只鸡”为肴,真是快慰无比。此二句诗,描画出了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归居田园之后的 淳朴农家生活。他依躬耕垄亩维生,勿需醇醪美酒,山珍海味,只要有自酿之熟酒,自饲之家鸡,邀上邻 友,共酌共饮,即已足矣。从中亦可见,作者与近邻农户,相处友善,往来密切的景况。“日入室中暗, 荆薪代明烛。”不知不觉间“日入室中暗”,日落西山,室内暗然,于是索兴燃起根根荆草权当明烛。此 句看似寒酸却将诗人的潇洒自如,自得其乐表现出来。 故选 C。 2.两首诗都是陶渊明的田园诗。在情感表达方面的相同点是:两首诗都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不 同之处则为:归园田居(其一)主要是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 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而归园田居(其五)是以傍晚直至天明的一段时间里的活动为题 材,来表达他于田园居中欣然自得的生活情境。以“怅恨”二字,反衬下文欢快欣然。怀着“怅恨”之情, 转回家去。但回家的道路坎坷崎岖,荒芜曲折。从表面看,他辛苦劳作一天,且孤独无伴,只身奔家,难 免怅然生恨。就深层涵意说,此诗意在抒写欣然自得之情,“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这两句一扫“怅 恨”之意,那么轻松自如,正是坦然自适心态的自然流露。路上经过清澈见底的山泉,洗洗沾染尘埃的双 脚,整天耕作的疲劳,也就随之一洗而光,浑身变得舒坦自在起来。“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过滤 好自家新近酿好的熟酒,去浊存清饮用。并招来农家近邻,同桌共饮,以“只鸡”为肴,真是快慰无比。 此二句诗,描画出了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归居田园之后的淳朴农家生活。他依躬耕垄亩维生,勿需醇 醪美酒,山珍海味,只要有自酿之熟酒,自饲之家鸡,邀上邻友,共酌共饮,即已足矣。从中亦可见,作 者与近邻农户,相处友善,往来密切的景况。“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不知不觉间“日入室中暗”, 日落西山,室内暗然,于是索兴燃起根根荆草权当明烛。此句看似寒酸却将诗人的潇洒自如,自得其乐表 现出来。“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欢快之情涌满心头,在“欢”字下着一“来”字,自然传神。黄 文焕便又称“‘来’字下得奇”。此情此景,引得诗人竞怨起“夕”时短暂,兴致难尽。那就索性不理时 间的早晚,尽情畅饮。“已复至天旭”,直至旭日渐升天已放亮,方肯做罢,以寄其高远之志,抒其胸中 超然之情。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①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②自来去。 【注】①庞公,庞德公,襄阳人,东汉隐士。荆州刺史刘表请他为官,不就,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 不回。②幽人,诗人自指。 1.从诗歌体裁上看,《夜归鹿门歌》是 。 2.“渔梁渡头争渡喧”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中的哪一句描写都写声响,请分析 二者的表达效果。 3.有人认为“鹿门月照开烟树”一句中“开”是本诗诗眼,请简要分析。 【答案】1.古风或古体诗 2.“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孟浩然的诗,一个“喧”描写了尘世生活的喧闹,跟山寺的幽静形成对 照,让读者隐隐约约感觉到作者那种超脱的隐逸情怀;陶渊明的诗,描写农村生活特有的狗吠、鸡鸣,让 宁静的乡村更显幽静,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纯朴、幽静的田园风光图画。 3.开,“清晰可见”的意思。烟雾笼罩,树木朦胧,转眼间, 月光朗照,树影清晰。一个“开”,化静 为动,意境全出,与其说烟雾笼罩的山林转瞬之间赫然清晰,莫如说诗人的心情豁然开朗,诗人脱离喧嚣 尘世遁入山林的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解析】1.古体诗是古代汉族诗歌体裁。一般又叫古风,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 诗等。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 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 古。 2.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 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 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3.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当年孟浩然夜归鹿门之水路登 山当年孟浩然夜归鹿门之水路登山竟消,树影清晰。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 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 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釆薇。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富有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3.(新高考新导向题)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诗句,本诗中诗人 的情感态度与陶渊明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B 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残阳尽染群山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 人孤独落寞的感情。 3.陶渊明在田园中能找到慰藉,显得悠然自得;本诗诗人却在闲逸的情调中,透露出几分彷徨与苦闷。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 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 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 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 拔高等。B 项,“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错误,应该是白描的写作手法。故选 B。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 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 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写秋天山林之静景,从正面进一步渲染作者的孤 寂苦闷的心绪。诗人从眼见所见,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秋之晚景图。一望无际的树林都染上了暮秋时分憔悴 枯黄的颜色,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夕阳的映照下都染上了萧瑟的暮光。看似安静开阔的景象,却给人一种荒 凉落暮之感。 3.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 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有“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的诗句,表达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种 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而本诗中,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 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 样的人交朋友了。诗人在闲逸的情调中,透露出几分彷徨与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