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00 KB
  • 2021-06-03 发布

2017-2018学年福建省闽侯二中五校教学联合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2018学年福建省闽侯二中五校教学联合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学科 ‎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阅读微信,谨防病态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1月21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 B. 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C. 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 D. 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B. 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C. 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D. 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 B. 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C. 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 D.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 施耐庵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看时,一周遭有些黄土墙,两扇大门。推开看里面时,七八间草屋做着仓廒,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差拨说道:“管营差这个林冲来,替你回天王堂看守,你可即便交割。”老军拿了钥匙,引着林冲,分付道:“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这几堆草,一堆堆都有数目。”老军都点见了堆数,又引林冲到草厅上。老军收拾行李,临了说道:“火盆、锅子、碗、碟,都借与你。”林冲道:“天王堂内,我也有在那里,你要便拿了去。”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老军自和差拨回营里来。‎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烧着。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前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①一个道:“这条计好么?”②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③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④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⑤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⑥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得⑦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⑧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⑨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4、下面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突出了环境都是草的特点,其作用是为后文放火无法抢救埋下伏笔。‎ B.第二段中“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这句话,说明林冲并未识破这是一起阴谋,认为看草料这差使不错,表现出勤快能吃苦的性格特点。‎ C.第二段描写林冲盖炭火、拽门、上锁、那钥匙等动作,表现林冲小心谨慎的性格特征,以及想安度刑期的随遇而安、逆来顺受的思想。‎ D.第三段作者不交代人物姓名,而用了9个“一个”来代替,虽然是那些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但其性格特点也是毫发毕现,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5、小说第三段主要运用哪两种描写方法?从情节上看,这段描写对林冲性格发展起到什么作用?(5分)‎ ‎6、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大雪纷飞》中说:“‘那雪正下得紧’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请分析“那雪正下得紧”的妙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7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0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2分)‎ A.而后乃今将图南 B.《齐谐》者, 志怪者也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 风之积也不厚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2分)‎ A.鹏之徙于南冥也 水之积也不厚 B.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其负大翼也无力 C.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置杯焉则胶 D.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水浅而舟大也 ‎9、翻译下列句子(6分,每句3分)‎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杜杲,字子昕,邵武人。福建提点刑狱陈彭寿檄摄闽尉。江、淮制置使李珏罗致幕下。滁州受兵,檄杲往援,甫至,民蔽野求入避,滁守固拒,杲启钥纳之。金人围城数重,杲登陴中矢,益自奋厉,卒全其城。淮西制置曾式中辟庐州节度推官。浮光兵变,杲单骑往诛其渠魁,守将争饷金币,悉封贮一室。将行,属通判反之。安丰守告戍将扇摇军情,且为变,帅欲讨之,杲曰:“是激使叛也。”请与两卒往,呼将谕之曰:“而果无他,可持吾书诣制府。”将即日行,一军帖然。知定远县,会李全犯边,季衍时为淮帅,辟通判濠州,朝廷以杲久习边事,擢知濠州。制置大使赵善湘谋复盱眙,密访杲,杲曰:“贼恃外援,当断盱眙桥梁以困之。”卒用其策成功。召奏事,差主管官告院,知安丰军。善湘与赵范、范弟葵出师,迁淮西转运判官。诏问守御策,杲上封曰:“沿淮旱蝗,不任征役;中原赤立,无粮可因;若虚内事外,移南实北,腹心之地,必有可虑。”时在外谏出师者,惟杲一人。及兵败洛阳,人始服其先见。大元兵围城,与杲大战。明年,大兵复大至,又大战。擢将作监,御书慰谕之。丞相李宗勉、参知政事徐荣叟曰:“帅淮西无逾杜杲者。”诏 以安抚兼庐州。累疏请老,不许。俄擢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行宫留守。杲罢杨林堡,以其费备历阳,淮民寓沙上者护以师。进敷文阁学士,迁刑部尚书。请老,升宝文阁致仕。帝思前功,进龙图阁而杲卒,遗表上,赠开府。‎ ‎(节选自《宋史•杜杲传》,略有删改)‎ ‎10.下列对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滁守固拒,杲启钥纳之(坚固的) B.贼恃外援(凭仗)‎ C.杲单骑往诛其渠魁 (诛杀) D.移南实北(充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诏,皇帝的命令,常以文书形式发布,谕作为诏令的一种,也必须是正规的文书。‎ B.致仕是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可以提前。‎ C.赠,即追赠,追封,是指皇帝为对国家有贡献的死者加封官爵或赠予荣誉称号。‎ D.刑部尚书,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的大臣。刑部,受理全国刑事案件,主管刑罚及监狱等政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杜杲爱护百姓,为民救难解危。敌人攻打滁州,杜杲受命率领部队前往支援,刚到滁州,老百姓请求进城躲避,滁州知州坚决不答应,杜杲开城接纳他们。‎ B.杜杲有胆有识,沉着化解危机。有报告说守将将发动叛乱,统帅想讨伐他们,杜杲反对,便请求同两名士兵前往核实,安抚军心,军队得以稳定。‎ C.杜杲熟知军事,得到朝廷赏识。当李全侵犯边境时,由于杜杲久习边事,被提升为濠州知州;他和入侵的元兵接连大战,被提升为将作监,皇帝亲笔写信慰勉。‎ D.杜杲精于谋划,善抓关键问题。赵善湘为收复盱眙问计杜杲,杜杲针对敌军依仗援军的特点,提议破坏桥梁以断其外援,但赵善湘采用这个计策并没有获得成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金人围城数重,杲登陴中矢,益自奋厉,卒全其城。(4分)‎ ‎(2)累疏请老,不许。俄擢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行宫留守。(5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4-15题。(11分)‎ 双双燕•咏燕 史达祖(南宋)‎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ƒ,日日画栏独凭。‎ ‎【注释】①差池:燕子飞行时,有先有后,尾翼舒张貌。《诗经• 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②天涯芳信:指出外的人给家中妻子的信。ƒ③翠黛双峨:指闺中少妇。‎ ‎14、 下列对词的理解赏析有错的两项( )( )(5分)‎ A.“去年尘冷”,“冷”字用得好,它是说环境冷清,同时暗示物是人非,这为下文写女子埋下伏笔。‎ B.“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两句抓住“飘然”“快拂花梢”“分开红影”等细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燕子掠过花的枝头,在花丛中自由飞翔的情景。‎ C.“又软语商量不定”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燕子写得像恋人一样在商量着什么,十分亲昵亲热。‎ D.“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写双燕贴地低飞,好像在比赛,看谁飞得快,像飞行表演一样。‎ E.这首词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主要刻画的形象就是一对成双成对、相依相偎、活泼可爱的燕子。‎ ‎15、这首词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2)、《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语句是: , 。‎ ‎(3)、《岳阳楼记》中,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 , 。‎ ‎(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 。‎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在高考指挥棒下,一些语文教师只忙于对课文“条分缕析”,长此以往,只会让学生目无全牛,妨碍了语文素养的提升。‎ ‎②人世沉浮如电光石火,盛衰起伏,变幻难测。如果你有天才,勤奋则使你如虎添翼;如果你没有天才,勤奋将使你赢得一切。命运掌握在那些勤勤恳恳,劳作不息的人的手中。‎ ‎③近年来,随着网络书店的迅猛发展及电子阅读的日渐普及,很多实体书店都难逃十室九空的命运,令很多经常做客书店的人们感慨万千。‎ ‎④宽敞而明亮的专卖店内部设计美轮美奂,简约而大气的货架陈列,柔和而清丽的店铺色调,梦幻般的时尚之都跃然眼前。‎ ‎⑤《圆梦巨人》这部奇幻冒险电影不温不火,失去了锐度和跌宕,斯皮尔伯格越是用纯熟圆润的技术、高超的描写细节,越是令有更多期待的观众失望。‎ ‎⑥捐款的初心是献爱心,如果是校外人士和校友借校庆的特殊时机捐款,帮助学校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当然值得倡导。而在校生本应该享受校庆的“光辉”,却被倡导出钱捐助校庆,无疑显得荒腔走板。‎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不法分子打着假记者的幌子,四处寻找问题单位,以曝光相威胁,强拉广告,敲诈勒索,聚敛钱财,令人痛恨。对这些假记者施以重拳,严惩不贷,实在是太有必要了。‎ B、上海交通大学等多个高校科研团队正在同步进展,希望突破微藻制备生物柴油的诸多瓶颈与障碍,解决微藻采收和提高微藻生物量的关键问题。‎ C、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城镇学校的早操、跑步等体育活动尽量安排在校园内进行,严禁学校组织学生在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上进行集体跑步等体育活动。‎ D、参照世界级企业的标准,我们不难发现,相当大的一部分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虽然资产规模名列行业前茅,但是在国际化视野和创新力水平方面,与全球公认的品牌仍有明显差距。‎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某知名作家投来稿件,编辑兴奋地说:“您寄呈的大作,我已经收到,拜读再三,激动不已。”‎ B、某学生去看望自己中学时代的班主任,一见面,就紧紧握住老师的双手激动地说:“老师,久仰了!身体还好吧?”‎ C、辩论会上,他对中国人口问题发表了一番高论,最终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他的观点也引起全国知名专家的高度关注。‎ D、你的文稿我已读过,整体思路很好,语言也很流畅,只是有个别地方需要修改,我就大胆地做了些斧正。‎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语,网络热词则是互联网时代最普遍的副产品。与以往不同,① ,“来得快,去得更快”成为网络热词的集体宿命。“从前阅文章,后来读段子,现在看热词。”一位资深媒体人如此概括人们记录社会事件方式的变迁。流行文化 ② ,“词时代”正乘着互联网有力的双翼开始自己的新纪元。当我们说起某起事件与人物时,脑中第一反应,不再是详实的过程或概括性的新闻标题,而是标记性热词。现在衡量一起社会事件、一档节目、一个名人,到底火不火, ③ 。‎ ‎21.请把下面几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不得遗漏信息,可增删个别词语(5分)‎ ‎①“3•15”晚会于3月15日20点在中央电视台一套直播。‎ ‎②广大观众渴望了解种种消费投资陷阱和一年来发生的重大侵权事件。‎ ‎③晚会充分满足了广大观众的收视期待。‎ ‎④晚会的主题是“携手共治、畅享消费”。‎ ‎ ‎ ‎ ‎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 ‎9月11日下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收了一名心脏骤停的病危患者。经急救医生全力抢救,患者才转危为安。‎ 事后,患者的父亲李先生要求医院赔偿1500元。面对众人的不解和指责,李先生解释说,他非常感激医护人员救了他儿子性命,但一码归一码,索赔的原因是因为医院在抢救中剪坏了他儿子的衣裤,还弄丢了他儿子的一张身份证、一张银行卡和500元现金等物品。医院应当保管好患者的财物,弄丢了就是医院的工作疏忽,就应当赔偿。在索赔要求遭到医院拒绝后,李先生选择向警方报案。经过警方调解,医院同意赔偿李先生1000元,这笔钱是由最初参与抢救的急诊科医护人员凑的。‎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网友激烈的争论。‎ 请你选择医院或者李先生一方的行为,阐发你个人的见解看法,体现你对当事一方行为的的思考和分析。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闽侯二中五校教学联合体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语文半期考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 D (试题分析:原文为“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普遍景致”即常见现象,而选项中“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的“必然行为”表述绝对化。此题选项D 混淆范围。)‎ ‎2、 C (试题分析:原文是“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文中的意思是由于微信中没有关于事件真相的转发,导致人们只留下对事件的片面印象,而选项 C中说“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明显是对原文意思的故意曲解。)‎ ‎3、 C( 试题分析:原文是“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选项 C中“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因果关系倒置或强加因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4、 B(3分)(B项“说明林冲并未识破这是一起阴谋,认为看草料这差使不错,想长住下去”,勤快能吃苦,不当。应是“说明林冲并未识破这是一起阴谋,故而随遇而安,忍辱偷生。”)‎ ‎5、(5分)侧面描写和对话描写。(2分)林冲从陆虞侯等人的对话中知晓了自己被仇人陷害的林冲的真相,这对林冲从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到被迫杀人、逼上梁山的反抗性格的转变,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3分)‎ ‎6、(6分)“紧”字表现出雪下得密、下得快,渲染了一种风雪交加的紧张气氛;因为风大雪紧,为下文茅屋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家埋下伏笔;也暗示事件发展得急迫,预示林冲的命运将发生巨大变化。(4分)这句话比“大雪纷飞”更具有想象空间,它的“神韵”在于能真实表达出特定情境下自然景色的意境,把人物、环境、气氛融合在一起。(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7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0分)‎ ‎7、D (2分)‎ ‎8、D(2分)(D项前一句“而”表修饰,后一句表转折;A项“之”均为主谓之间,取独;B项“也”均为舒缓语气;C项“则”均为“就”)‎ ‎9、(6分)(1)背负着青天,没有东西阻挡它,然后才开始打算向南飞。(“莫之夭阏”宾语前置1分,“南”,向南飞,1分,语意通顺1分)‎ ‎(2)到近郊去的人,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时,肚子还是饱的。(适,到、去,1分;果然,饱的样子,1分,语意通顺1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8分)‎ ‎10、(3分)A(A项“固”应解释为坚决)‎ ‎11、(3分)A(A 项“也必须是正规的文书”错,“谕”有“口谕”“手谕”。)‎ ‎12、(3分)D(“但赵善湘采用这个计策并没有获得成功”有误,对照原文“卒用其策成功”表明 获得成功)‎ ‎13、(9分)‎ ‎(1)(4分)金人围城好几层,杜杲登上城墙中了箭,越发斗志昂扬,终于保全城池。(“登陴”,登上城墙,1分;“全”,保全,1分,语意通顺2分)‎ ‎(2)(5分)(杜杲)屡次上疏请求退休,(皇帝)不允许。不久提升沿江制置使、建康府知府、行宫留守。(疏,上疏,1分;请老,请求退休,1分;擢,提升,1分;语意通顺2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11分)‎ ‎14、C、E (C 项“又软语商量不定”中“软语”“商量”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而非比喻。E项这首词用大量的笔墨来写燕子,但实际上是用燕子的成双成对、活泼可爱来反衬女主人公的孤独忧伤,词真正要刻画的女主人公的形象。选对一项给3分,两项都对给5分。)‎ ‎15、①拟人。“又软语商量不定”中“软语”“商量”写出了一对燕子在商量着什么,十分亲昵亲热的情态。②用典。“差池”,化用《诗经》中的“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写出了燕子飞行时尾翼舒张貌的样子。③反衬。以燕子的成双成对,自由欢乐,来反衬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一点2分,三点6分)‎ ‎16、(8分)(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空1分 )‎ ‎17、(3分) B ( ①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形容技艺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这里使用不正确,属于望文生义。②电光石火:闪电的光,燧石的火。原为佛家语,比喻事物瞬息即逝,现多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这里使用正确。③十室九空:十户人家,九家空虚。形容因灾荒、战乱或暴政等天灾人祸使得人民破产或流亡的悲惨景象。含贬义。使用错误④美轮美奂:原来形容新屋高大华美,现在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以及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这里使用正确。⑤不温不火:形容人的性格温和或者商品销售行情不够火爆。句子说的是电影情节,应该用“不瘟不火”⑥荒腔走板:原义为演员唱曲音调不准、不和板眼。比喻说话离题或举动超出适当尺度。这里使用正确。)‎ ‎18、(3分)D (A项属表意不明,应为“不法分子打着记者的幌子” B项成分赘余。“瓶颈”和“障碍”语义重复,可将“与障碍”删除C项不合逻辑,“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不能并列。)‎ ‎19、(3分)C 解析:A项“寄呈”是寄送呈上,是谦辞,应改为“寄来”,B项“久仰”形容仰慕已久,表示客气的敬语,应该用“久违”, D项“斧正”是敬辞,表示请别人修改文章,应改为“改正”。‎ ‎20、①网络热词的更替速度令人眼花缭乱;②正在经历从文到段再到词的改变;③有无相关的网络热词成了硬指标。(6分,答出一句给2分,意思对即可)‎ ‎21、答案:于3月15日20点在中央电视台一套直播的主题是“携手共治、畅享消费”的“3•15”晚会充分满足了广大观众渴望了解种种消费投资陷阱和一年来发生的重大侵权事件的收视期待。(5分)‎ ‎22、作文(附例文一篇及评点)‎ 规矩大于人情 ‎ (闽侯二中某考生)‎ 一名病危患者,经过急救医生的奋力抢救,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事情到此本应圆满结束,然而却因患者的父亲以医院遗失患者的财物为由索赔而闹得沸沸扬扬,许多人纷纷跳出来,以“不近人情”的理由抨击患者的父亲李先生,更有甚者甚至认为李先生纯粹是来讹钱的。‎ 姑且先不谈李先生心里是否有更深一层的动机,就李先生表面上给出的理由,我认为他不仅做得对,还做得好。‎ 这件事表面上是一起普通的民事纠纷,但倘若追根究底,却是所谓的“规矩”与“人情”的一次无声对抗,自古以来,二者便纠缠不断,一面是理,一面是情,总是让人难以取舍,然而,真正理智的人会发现:“规矩”永远要大于“人情”。‎ 古人有云:“以墨家治人,以儒家治家,以法家治天下。”短短一句话,道出了三者的重要性,推动社会发展,维持社会稳定的,从来都是所谓的“规矩”。法律与法规的建立往往被视为文明的进步,而法律法规是什么?法律法规不就是规矩吗?我们今天之所以能过着宁静平安的日子,而不是像野兽一样为了生存不择手段,毫无疑问都是“规矩”的功劳。‎ 我们再将视线转回到李先生索赔这件事上来。恰恰是因为医院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才导致这起纠纷的产生。李先生的行为虽然对一些人的定势思维和价值观念造成冲击,但他的行为本身却合乎法律精神,并无不妥之处。相反,倒是医院遗失财物在前、拒绝赔偿在后的举动有悖于法律精神和社会公德。有人或许会说:“与宝贵的生命相比。区区千百块钱根本不值一提。”是的,人的生命是无论用多少金钱都无法衡量的,但是,倘若医院因此以“救命恩人”自居,以“人情”重于“金钱”来肆意搪塞失误,那无疑会让医院铸下难以挽回的大错。所以我认为李先生这种貌似“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做法不仅维护了自己的权益,更是间接维护了今后同类其他患者的权益。‎ 中国是一个讲人情的社会,人行于世,只要与这个社会有所联系,你就不可能不沾染人情。然而“人情”并不是万能的,在规矩面前,人情必须靠边站,否则社会就会乱套,国家就会混乱。‎ 像李先生这样的人,通常会被一些人称为“死脑筋”、“老顽固”,然而我们的社会正是由于有这一类的人,以坚持与真理,去捍卫秩序的基石,国家才会发展,社会才会进步,因此他们的行为理应得到我们更多人的理解与尊重。‎ 正所谓家有家规,国有国法,社会的运行与进步离不开规矩。人虽是感性的动物,但在为人处世方面,我们不应只受感性的支配,而应多用理性的目光去发现“规矩”的重要性。‎ ‎【点评】‎ 总的来看,此文剖析矛盾较准确,说理较深刻、语言表达较简明老练,能较好把握高考入格议论文的规范要求,是一篇可圈可点的佳作。‎ 剖析矛盾比较准确,体现在该考生能透过比较复杂的矛盾,抽象出事件的本质是“规矩”与“人情”(即“理”与“情”)的矛盾,并紧紧扣住这对矛盾,逐层阐发事理。‎ 辩证说理比较深刻,体现在该考生紧扣“‘规矩’永远要大于‘人情’”这一中心论点,以层进式结构,从三个层面逐一推进说理。第一层,引用警句名言,阐发“守规矩”的重要性;第二层,具体分析李先生行为的正面警示意义;第三层,阐明要处理好“规矩”与“人情”的关系,并指出李先生行为对社会的积极意义,体现了一定的辩证思维意识。‎ 语言表达比较简明准确老练,体现在不管叙述还是阐理,文笔流畅,遣词造句都比较清爽干练,表意准确,体现了该考生较好的语言驾驭能力,这在同龄考生中表现尤为抢眼。‎ 这篇文章也比较符合高考议论文的规范要求,体现了该考生对议论文基本规范要求的敬畏意识。如论点型标题观点鲜明醒目,令人一目了然,且中心论点在文中多次提及,起到较好的点题效果。再如全文逻辑结构上,思路清晰,条理严谨,其“起--承--转--合”框架基本清楚可辨,“一分为三”的总分逻辑架构也较清楚,结尾再一次强调中心论点,首尾照应。这些都值得其他考生借鉴学习。‎ 当然,此文也有几处不足之处,最明显的硬伤当是对这起事件中“理”与“情”的辩证关系阐发不够,文章未能对李先生不近人情的举动作出客观剖析,也没有呼应院方的正当合理的权益与诉求,因而弱化了文章的客观辩证色彩。‎ ‎【参考译文】‎ 杜杲,字子昕,邵武人。福建提点刑狱陈彭寿传檄文征召他代理闽县尉。江、淮制置使李珏将他招致到幕府。滁州遭军队进攻,传书杜杲前往支援,刚到,百姓拥满郊野,请求进城躲避,滁州知州坚决不收容,杜杲开锁接纳他们。金人围城好几层,杜杲登上城墙中了箭,越发斗志昂扬,终于保全城池。淮西制置使曾式中征召他为庐州节度推官。浮光军队发生叛乱,杜杲单人匹马前去诛杀了他们的首领,守将争着馈赠给他金币,他全都封存在一间屋子里。要走时,嘱咐通判还给他们。安丰长官报告守将煽动军心,将要作乱,统帅想讨伐他们,杜杲说:“这是激其叛乱。”请求同两名士兵前往,喊来将领告诉他说:“你果真没有他念的话,可以拿着我的信到制置司去。”守将当天前往,一军安然。为定远县知县,适逢李全侵犯边境,季衍当时任淮统帅,征召他为濠州通判,朝廷因杜杲长期在边境做事,提拔他为濠州知州。制置大使赵善湘计划收复盱眙,暗中拜访杜杲,杜杲说:“敌人依仗外援,应破坏盱眙桥梁来围困他们。”最终采用他的计策成功。召回奏事,差遣为主管官告院,为安丰军知军。赵善湘同赵范、赵范弟弟赵葵出兵,迁为淮西转运判官。诏命询问守备计策,杜杲上密封奏章说:“淮河沿岸旱灾蝗灾,不能胜任兵役;中原荒芜,没有粮食可以依靠。如果使得内地空虚来对付外敌,调动南方的力量充实北方,要害之地,定有可忧之事。”当时在外地谏止出兵的仅杜杲一人。等到兵败洛阳,人们才开始信服他的先见之明。大元兵围城,杜杲和他们展开了一场大战。第二年,大兵再次大举压境,又展开了一场大战。提升将作监,皇帝亲笔写信慰勉他。丞相李宗勉、参知政事徐荣叟说:“统帅淮西没有人能超过杜杲。”‎ 下诏任命他为安抚使兼庐州知州。屡次上疏请求退休,不允许。不久提升沿江制置使、建康府知府、行宫留守。杜杲撤除杨林堡,用这些费用充实历阳,用军队保护寄居在沙滩上的淮河百姓。升任敷文阁学士,迁为刑部尚书。请求告老,升宝文阁退休。皇帝追念以往功劳,进升龙图阁,这时杜杲去世,遗表奏上,追赠开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