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50 KB
  • 2021-06-03 发布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作业(23)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诗词鉴赏 作业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注] ①谢玄晖: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澄江静如练”出自其诗《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历来为人传诵。‎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答案 B 解析 B.“相接”是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 ‎(2)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                            ‎ ‎                              ‎ 答案 诗眼分别是“摇”“滴”。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此二字化静为动,赋予画面动感,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情态逼真;又使本属平常的云、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异趣横生。‎ 解析 “摇”“滴”两个动词用得尤其神奇。城是不会“摇”的,但“凉风发”,水摇,影摇,给你的幻觉,城也摇荡起来;月亮是不会“滴”露珠的,但“独上高楼”,凝神仰望秋月皎洁如洗,好像露珠是从月亮上滴下似的。“摇”与“滴”,使整个静止的画面飞动起来,使本属平常的云、水、城、露、月诸多景物,情态毕露,异趣横生,令人浮想联翩,为之神往。这样的描写,不仅反映出诗人想象的奇特,也充分显示出他对大自然敏锐的感觉和细致的观察力,故能捕捉住客观景物的主要特征。‎ 白话诗歌 在金陵一个静悄悄的夜晚,凉风习习,我独自一人登上高楼,眺望吴越。白云倒映在江面上,微波涌动,恍若白云、城垣在轻轻摇动。白露好像是从秋月上垂滴的水珠。我在月下沉吟,久久不归;慨叹自古以来有才华、有抱负的人皆知音难觅。惟有能写出“澄江静如练”这样清丽之诗的谢玄晖,方令人长忆不已。‎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上阕先从整个村庄写起,一笔勾勒其轮廓,然后集中笔墨写春之一隅。‎ B.本词下阕定点观察,写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春鸟、蝴蝶等意象,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C.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 D.这首词一反秦观其他词中常有的那种哀怨情调,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给人以轻松愉快的美的享受。‎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分析及鉴赏能力,也涉及诗歌艺术手法的考查。主要是要准确解读诗歌内容。B.“下阕定点观察”错。下阕采用移步换景,以行踪为线索展现如画春光。‎ ‎(2)请赏析这首词的语言特色。‎ 答:                            ‎ ‎                              ‎ 答案 ①通俗生动,朴素清新,质朴自然。“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如同口语,生动自然。写景如“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色彩简单鲜明又显出农家本色。②用词准确。“倚东风、豪兴徜徉”,“豪兴”点明心情,“倚”“徜徉”则写出诗人怡然自得的神态。“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啼”“舞”“忙”与三者的活动相对应,写出了春天的生命活力。③句式整齐,格调轻快。本词句式都是三、四字句式,轻快流畅。‎ 解析 ‎ 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要结合诗词大意感知诗歌的语言特点。先用一些概括性的词语点出语言特点,再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沉郁顿挫等。本词可从语言总体风格、用词,以及句式方面把握语言特点,同时也要把握作者的艺术风格,如本词语言朴素自然、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等。‎ 白话诗歌 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沐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忙碌,一派大好春光。‎ ‎3.(原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倦寻芳慢 ‎[宋]王雱 露晞向晚,帘幕风轻,小院闲昼。翠径莺来,惊下乱红铺绣。倚危墙,登高榭,海棠经雨胭脂透。算韶华,因循过了,清明时候。‎ 倦游燕①,风光满目,好景良辰,谁共携手?恨被榆钱②,买断两眉长斗③。忆高阳④,人散后,落花流水仍依旧。这情怀,对东风、尽成消瘦。‎ ‎[注] ①燕:通“宴”。②榆钱:榆树早春未生叶时先开花,果实不久成熟,名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呼榆钱。③两眉长斗:形容因愁苦而双眉紧锁的样子。④高阳:《史记·郦生列传》:“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县中皆谓之狂生。”他见刘邦时,自称“高阳酒徒”。“高阳”之人即指游燕时的狂朋怪侣。‎ ‎(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由景及情,上阕景中有情,下阕以情带景,笔锋细腻,用语婉媚,韵致翩翩,堪称诗人王雱的孤篇力作。‎ B.“翠径莺来,惊下乱红铺绣”写黄莺飞来,惊动枝上的花瓣纷纷下落,表现了词人内心烦躁凌乱。‎ C.“海棠经雨胭脂透”中“胭脂透”写经雨的海棠已经开放到最鲜艳最鼎盛的时刻,也暗示着盛极而衰、即将凋落的暮春信息。‎ D.上阕最后三句略略点明题意,这清明时节美丽的春光轻易流逝,有一种“无计留春住”的叹惋。‎ 答案 B 解析 B.“翠径莺来,惊下乱红铺绣”表现了暮春的凋零残败而又清新红艳。虽清新红艳但终将凋零,词人的内心应是伤感的、孤寂的。因此说体现了词人“内心烦躁凌乱”不准确。‎ ‎(2)结合下阕内容,具体赏析词人有哪些伤春意绪。‎ 答:                            ‎ ‎                              ‎ 答案 ①春来懒事游宴。虽然“好景良辰,风光满目”,只因无人携手同乐,对游宴之事就意懒情倦了。②一春之不欢,春愁之长之深。自有榆钱以来,所“买”得者是“两眉长斗”,因愁苦而双眉紧锁。③因循岁月,蹉跎时光。酒侣星散,又值“落花流水”的春暮,这一年又是这样。④结尾三句写自己因春消瘦,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惜春、惜时之情的深重。‎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和评价作者情感的能力。关键是要吃透诗词大意,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依次提炼答案即可。可以充分利用选择题的题肢中的内容来帮助理解诗歌的深层意蕴。‎ 诗歌鉴赏 本词上片前三句为抒情主人公勾勒了一个具体环境,时间是春季的一个傍晚,地点是闲静的小院。这里是说快到傍晚的时候,花木的水露已经干了,和风轻轻地吹拂着帘幕,庭院里显得非常幽静。接着写小院景致:翠径落红与着雨海棠。通幽小径,青草匀铺,经雨冲洗,碧绿如翠,故曰“翠径”。雨停云霁,黄莺飞来,枝上经雨的花瓣缤纷下落,绿径点缀上落红,色彩斑斓,犹如织锦盖地,故曰“铺绣”。此处联想巧妙,用笔工致,着一“惊”字,把花与鸟关联起来,使景物变活,极具匠心。海棠经雨,花色变得绯红,犹如美女搽上胭脂,更为艳冶动人。这里写海棠盛开,红色浸透了每个花瓣。“胭脂透”三字,说明经雨的海棠已经开放到最鲜艳最鼎盛的时刻,也暗寓盛极而衰,即将转向凋落的消息。“乱红铺绣”“海棠经雨胭脂透”,都寓有感春叹春的情愫,为下文收束到叹春伏了暗线。“算韶华”三句,以“算”字领起,略点明题意。韶华,美好的年华,此指春光。因循,等闲、随意、轻易之意,过了清明,春光将尽。这里,“算”又急促相承,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惋。‎ 下片以“倦游燕”起。“燕”通“宴”,说春来懒事游宴。虽然时是“好景良辰”,景是“风光满目”,只因无人携手同乐,于游燕之事就意懒情倦了。“谁共”二字反诘,意即无人与共。以下再用“恨”字承接,进一步形容春愁之深。“恨被榆钱,买断两眉长斗”,其意是说春愁之深长。“两眉长斗”,形容因愁苦而双眉紧锁的样子。词巧用“榆钱买断”为说。榆树早春未生叶时先开花,果实不久成熟,名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呼榆钱。因“钱”之称而得“买”字意,又榆钱早春即见,几与春光同起讫。“买断”即买尽,自有榆钱以来,所“买”得者是“两眉长斗”,则其一春之不欢,至此已曲折写出。以下“忆高阳,人散后”,似转仍承,申上“游燕谁共携手”意。“高阳”之人,即指游燕时的狂朋怪侣。酒侣星散,又值“落花流水”的春暮,其愁闷之情可知。说的是前一年的事,故曰“忆”,而这年亦复如是,故曰“仍依旧”。春光如彼,情怀如此,总因春色虽好,无共游赏之人,以至因循过去。最后三句“这情怀,对东风、尽成消瘦”,是说春愁深至人形体消瘦,比“买断两眉长斗”之愁又深一层,总收全文。‎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眼中 元好问①‎ ‎[注] ①元好问:金末元初著名诗人,金亡后拒绝仕元。‎ ‎(1)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好问“诗似杜甫”,其诗歌风格沉郁苍凉。全诗将批判意识与悲怆情怀相融合,使诗作增加了历史深度。‎ B.颔联中“衣冠今日是何年”写出了时间的流逝。此句意蕴丰富,与《桃花源记》中“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有相似的意境。‎ C.颈联中“枯槐聚蚁”使用了典故,借南柯梦中的槐安国蚁民影射现实百姓“无多地”用以安身立命的情况。‎ D.尾联“何处青山”指的是人向往的生活的地方,其特点是“隔尘土”,即远离尘世纷扰;“华颠”是说头发白了,指年老。‎ 答案 B 解析 B.“衣冠今日是何年”是言国破家亡,改朝换代,与《桃花源记》中“问今是何世……”表现人们与世隔绝、不知时间流逝的意思完全不同。‎ ‎(2)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 ‎                              ‎ 答案 ①“眼中时事亦纷然,拥被寒窗夜不眠”写时事纷然,诗人寒夜不眠,进而想到骨肉分离,追问“衣冠今日是何年”表达了亡国之痛。②“枯槐聚蚁无多地”写百姓流离失所,无立身之地,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和悲悯。③“秋水鸣蛙自一天”“何处青山隔尘土,一庵吾欲送华颠”写诗人以“秋水鸣蛙”自比,只愿自守一片天地,想要寻找与世隔绝的青山,度过余生,表达了归隐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答题时要结合全诗,不要有所遗漏。从首联的“事纷然”“夜不眠”想到骨肉分离,又有追问“今日是何年”,抒发了亡国之痛。“无多地”及“枯槐聚蚁”的典故,则写出了百姓的苦难和作者的深度同情。最后几句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及归隐之心。‎ 白话诗歌 眼中看到的都是金、元兴替过程中的纷乱的时事,搂着被子望着窗外寒冷的夜空难以成眠。因战祸一家骨肉分离各在他乡异县,穿衣戴帽混日子也弄不清今天是什么年头?百姓流离失所,无立身之地。《庄子·秋水》里的井底之蛙自得其乐的生活有什么不好?哪里的青山与世隔绝,远离尘世纷扰?我愿在那里修一个小草棚,度过我的余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