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5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老校区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做人民需要的学问
肖伟光
①习近平同志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古人做学问,特别注重“经世致用”。今天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更要强调“管用”,做人民需要的学问。
②做人民需要的学问,就得走出书斋,走进实践,为人民立德立言。《论语》有载,孔子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与状态,用通俗的语言指导他们如何尽孝、如何为政、如何行仁。他还将“六艺”传播到民间,是将学问带出“象牙塔”的典范。这对于今天如何做学问仍有重要价值和启示意义。
③然而在现实中,有的学术研究陷入自我循环,一些所谓的“学术成果”,材料似曾相识,观点人云亦云,一看便知属于闭门造车;还有一些人不甘心坐冷板凳,不潜心做真学问,而是热衷于做学术“明星”、网络“红人”。凡此种种,都不是研究的大道、学术的正途,都不可能做出真学问。
④习近平同志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只有切合时代需要、满足人民需求的学问才是真学问,才能写进群众心坎里、发挥应有作用。
⑤学问一词源自《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强调学问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做人民需要的学问,贵在“知”,即思想的创新;更贵在“行”
,即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北宋学者范仲淹不仅潜心学问,而且开创了义庄慈善事业。这种知行合一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学者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三十五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带领10万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他每年进山“务农”超过200天,帮助山区农民增收28.5亿元,成为村民们眼中的“科技财神”。
⑥在新时代,做学问的实质在于从学术的角度总结、提炼和发展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实践经验。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切实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⑦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砥砺奋进,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为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厚土壤。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要把握好这一历史性机遇,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
(选自2019年3月8日《人民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民需要的学问,意味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多到实地调查研究,根据群众头际情况解疑释惑,阐明道理。
B. 学社会科学研究中,那些人云亦云、闭门造车,或粗浅浮躁、热衷虚名的做法,都不可能研究出真学问来。
C. 做人民需要的学问,就是要切合时代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并且坚持发扬知行合一的优良传统。
D. 做人民需要的学问,既批判地继承了我国古代“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又可回答和解决当前时代的重大问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段以习近平同志在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中的专题讲话开篇,点明文章题旨。
B. 第③段联系现实,列举学术研究中一些不良风气,增强文章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C. 第④段引用习近平同志的话进行道理论证,阐明以人民为中心的意义,领起下文。
D. 第⑦段总结全篇,提出要求希望,号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把握机遇、不辱使命。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孔子为例,赞扬他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和状态指导他们尽孝、为政行仁阐明了因材施教的重要作用。
B. 文章引用《中庸》里的名句,重在论证“学问”一词的出处及其丰富内涵强调用学到的知识指导社会实践。
C. 北宋范仲淹、当代李保国,他们不仅潜心学问,而且躬身力行,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是做“真学问”的典范。
D. 当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做人民需要的学问为己任,把握机遇,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如今,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蓬勃兴起,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领域的相互融合与发展已成大势所趋,这其中,5G通信技术是未来信息技术革 命最大的风口之一。随着中国5G相关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推进,5G何时实现落地商用,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
5G,是指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也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网络能够提供高速率、低时延、可靠安全的增强型移动宽带服务。其峰值理论传输速度可达每秒数十Gb,比4G网络的传输速度快数百倍,而更为形象的描述是,5G环境下,可在1秒之内下载完成一部超高清电影。
事实上,5G不仅仅是“网速快”这么简单。在应用方面,许多场景都需要5G支持才能通畅运行。比如各地建设的“智慧城市”系统、交通领域的无人自动驾驶汽车,都需要5G网络大带宽、低时延的支持。
(摘编自《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
材料二:
专家表示,2018年将是中国展开5G规模试验、进行市场布局的关键一年。在各方的推动下,5G的商用步伐正变得越来越快。而中国5G网络一旦正式商用,将带动多个规模万亿级的新兴产业。比如,车联网、智能家居、无人机等典型的物联网细分行业,这些行 业在技术和应用层面上已相当成熟,但现有4G网络的通讯能力大大限制了上述产业的发展。随着5G的正式商用,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这些产业将迎来井喷期。据中国移动 测算,5G将带动各行业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到2030年,对GDP贡献约为6.6万亿元,将带动直接和间接就业机会约2000万个。
同时,巨大的5G市场将带动整个信息产业链发展。业内人士指出,如果2018年中国在5G规模试验等方面取得预期成果,2019年至2025年将是5G网络主要建设期,基站、天线等核心硬件市场需求有望爆发,其投资规模合计将近2000亿元。芯片、电子元器件、软件、智能硬件等领域也将进入快速升级阶段。更为重要的是,5G商用还将极大促进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数字化转型。
(摘编自《5G时代,离我们还有多远》,2018年5月)
材料三: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5G将会比4G对人类社会产生的作用更大。因为对普通用户来说,5G意味着更快的微博加载速度、更高质量的语音和视频通话、更流畅的在线内容瀑布流,告别视频通话时因为卡顿成为表情包的尴尬……
但对国家而言,5G技术的突破是至少未来十年的国运。5G是开启众多高技术应用的钥匙,小到人工智能、VR/AR技术与全息通信,大到物联网、智慧城市。因此,各国现在争先恐后地抢占5G研发制高点,全球分为了日韩、美国、中国、欧洲四大5G竞争阵营,第一批5G手机争取在2020年发行于中国、韩国、美国、日本等国家。
5G对各国尤其是美国的霸主地位的重要性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它已经完全体现在前几日轰动全球的华为CFO孟晚舟被美国控制的事件中。各种传闻猜测铺天盖地,但最终得出的最大可能性原因居然是华为与欧洲电信巨头Altice合作领跑5G技术,对美国的霸主地位造成了极大威胁。
(摘编自《中国5G震撼来临,未来必将辉煌》)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5G网络通讯技术能给人们提供高速率、低延时的移动宽带服务,其网络传输速度可达每秒数十GB,远高于4G网络传输速度
B. 5G技术的大带宽将带来高速率,在5G技术的支持下,视频通话“智慧城市”系统、无人自动驾驶汽车等领域会取得突破性发展。
C. 5G技术能引领促进众多领域高科技发展,小至VR技术、全息通信,大到物联网、智慧城市,各国纷纷抢占这些领域研发制高点。
D. 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也指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5G网速快,应用前景广阔,将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以5G为代表的新时代信息技术革命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显著特征,5G技术一旦进入商用阶段,将促进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
B. 当前的4G网络通讯能力相对滞后,带宽较窄,速度缓慢,严重制约了车联网、智能家居、无人机等物联网行业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提升。
C. 5G规模试验的成功,极大地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基站、天线等核心硬件市场 需求以及芯片、电子元器件等的升级也带动了巨大投资。
D. 华为CFO孟晚舟被美国控制的事件轰动全球,原因是华为与欧洲电信公司合作领跑5G技术,对美国的霸主地位造成了极大威胁。
6. 以上三则材料中,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花 工
刘庆邦
盛夏。正午。阳光炽白,树影发黑。在原煤炭工业部大楼东侧的花园里,一位看上去五十来岁的中年男子正在花丛中锄草。他穿一件半袖汗衫,敞着怀,头上戴一顶已经发黄的草帽。他的裤腿向上绾着,绾得一只高一只低。他没穿袜子,赤脚穿一双塑料凉鞋。
无风,天气很热,他锄一会儿,脑门儿上就出一层汗。好在他左肩上搭有一条毛巾,为避免汗水流进眼里模糊了视线,他不时地抽下毛巾擦一擦。擦完了汗,塌下腰接着锄草。
他的穿戴和干活儿的样子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看着怎么觉得有点儿熟悉呢?每个地方的人都有自己习惯性的穿戴,我老家的父兄们夏天在地里干活时不就是这样的穿戴嘛!他手中使用的锄板让我进一步认定,这位养花人就是从我的家乡来的。我走过全国许多地方,知道只有我们家乡的农人使用的锄板才这样宽,这样长,而且有着独特的式样。于是我上前跟他打招呼:“师傅,忙着呢?”大概由于机关工作人员平时很少跟他说话,见我跟他打招呼,他有些出乎意料似的,对我笑了笑。
我问:“看样子,您是河南人吧?”他说:“四哩四哩(是的是的)。您从哪儿看出来的?”我听他说话就乐了,说:“因为我老家也是河南的,只有咱们那地方的人才用这样的锄。”他把锄板看了看,停止了锄草,说:“那咱们是老乡。”我跟他交谈了一会儿,得知他所在的县和我的老家所在的县果然相距不远,都是在河南的南部;知道了他是临时受雇于煤炭部机关绿化队,在这里专事养花种草,每月的工资是六百多块钱;并知道了他使用的锄是特意从老家带来的。他姓宋,我叫他宋师傅。
宋师傅养花很上心,一到初冬,他就及时把花的残枝剪去,从郊区拉来一些发酵过的农家肥,厚厚地封在花根上。到春天再来看,宋师傅养的月季花,花蕾格外多,每一枝都有十来头;花朵格外大,每一朵都有一大捧;花色格外艳,照得人两眼放光。宋师傅除了养月季花,还养有一串红、大丽花、菊花、美人蕉、兰花等多种花草。宋师傅像农民伺候庄稼一样,把花草调养得很有光彩。
宋师傅跟我熟了,一看见我,就喊我老乡。我跟他开玩笑:“你不在家好好种庄稼,跑到这里养花种草干什么?”宋师傅笑得很开心,说:“城里人喜欢花嘛!”有一次,我指着他锄掉的野苋菜对他说:“这种菜挺好吃的。”他说他知道,问我:“你吃吗?”我说:“吃呀。”从此,宋师傅在花地里锄草时就锄下留情,留下了野苋菜。我呢,中午临下班时,便拐进花园里,掐一把野苋菜,回家下到面条锅里吃。有那么两三年,我夏天经常到宋师傅所负责的花地里掐野苋菜吃。
宋师傅住在煤炭部家属区一间盛放工具的小屋里,我曾到他住的小屋看过他。其时他的妻子也从老家来了,妻子还带来了他的小孙子。看到他们祖孙其乐融融的样子,我说他的小日子过得挺不错的。他承认日子过得不错,笑着说:“人不管走到哪里,有活儿干,有饭吃,有衣穿,就中了。”
这年冬天,下了一场雪,又下了一场雪,却不见宋师傅把花的残枝剪去,更不见宋师傅像往年那样早早地用农家肥把花根封起来。有的月季花不畏严寒,还在枝头顽强地开着。积累的白雪下面透出月季花的一点红,显得分外妖娆。一向勤劳的宋师傅到哪里去了呢?
我碰到绿化队的人一问,才知道宋师傅去世了,秋天就去世了,是突发心脏病夺去了他五十多岁的生命。我马上赶到宋师傅住过的小屋,见小屋的门上果然挂着一把铁锁。宋师傅去世这么长时间了,我怎么一点儿都不知道呢!我呀,我呀,难道也变成一个冷漠的人了吗?
我知道,这多年来,我有不少老乡来北京打工。全国各地来北京打工的农民更是数以百万计,他们在为北京的建设、发展和美化默默地做着贡献。他们有的在这里献出了青春和汗水,有的把生命永远留在了这座城市。宋师傅就是把生命留在这座城市的一位农民工。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姓宋。
后来煤炭工业部被取消了,那座“工”字形大楼经过重新装修后,大门口的牌子换成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煤矿安全生产监察局。大楼东侧的那个花园没有了,地面被硬化处理成水泥地之后,成了自行车棚和汽车通道。可我每次路过那里,都不由自主地往那里看一看。我老是产生幻觉,觉得那里仍是鲜花铺地,百花丛中仍活动着宋师傅忙碌的身影。
(选自《北京观察》2010年02期)
7. 下列对作品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品开篇以“我”的观察和感知,详细描写了花工的穿着打扮,以及在盛夏的正午辛勤劳动时的动作情态,交代了人物的身份。
B. 作品对花工所养的月季花进行描写,还介绍了他种养的其他花草,是为了表现人物栽花种草技艺的高超,并突出了他工作的用心认真。
C. 作品描写人物语言,既朴素风趣,富有地域特色,又体现了人物心理和性格,如宋师傅说自己日子过得不错,就反映了他安于现状的心态。
D. 作品通过典型的生活细节刻画人物,又从老宋延伸开去,联想到大量进京务工的农民工,由点及面,体现了作品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8. 作品结尾叙写“我”的幻觉,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作品叙述“我”和花工的故事,有人认为旨在表现像花工一样的劳动者的生活与心灵,有人则认为旨在表现像“我”一样的城里人的感受与态度,你更认同哪一种看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司马裔,字遵胤,河内温人也。裔少孤,有志操,州郡辟召,并不应命。起家司徒府参军事。后以军功,授中坚将军、员外散骑常侍。及魏孝武西迁,裔时在邺,潜归乡里,志在立功。
大统三年,大军复弘农,乃于温城起义,遣使送款。与东魏将高永洛、王陵等昼夜交战。众寡不敌,义徒死伤过半。及大军东征,裔率所部从战河桥,又别攻怀县,获其将吴辅叔。自此频与东魏交战,每有克获,太祖嘉之,特蒙赏劳。十三年,攻拔东魏平齐、柳泉、蓼坞三城,获其镇将李熙之。
十五年,太祖令山东立义诸将等能率众入关者,并加重赏。裔领户千室先至,太祖欲以封裔。裔固辞曰:“立义之士,辞乡里,捐亲戚,远归皇化者,皆是诚心内发,岂裔能率之乎。令以封裔,便是卖义士以求荣,非所愿也。”太祖善而从之。
天和初,信州蛮酋冉令贤等反,连结二千余里。裔随上庸公陆腾讨之。裔自开州道入,先遣使宣示祸福。蛮酋冉三公等三十余城皆来降附。进次双城蛮酋向宝胜等率其种落据险自固向天王之徒为其外援裔昼夜攻围腹背受敌。自春至秋,五十余战。宝胜粮仗俱竭,力屈乃降,时尚有笼东一城未下,寻亦拔之。又获贼帅冉西梨、向天王等。出师再期,群蛮率服。拜信州刺史。六年,征拜大将军,除西宁州刺史。未及之部,卒于京师。
裔性清约,不事生业,所得俸禄,并散之亲戚,身死之日,家无余财。宅宇卑陋,丧庭无所,有诏为起祠堂焉。赠大将军,加怀邵汾晋四州刺史。谥曰定。
(节选自《周书》)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进/次双城蛮酋/向宝胜等率其种落/据险自固/向天王之徒为其外/援裔昼夜/攻围腹背/受敌
B. 进次双城/蛮酋向宝胜等率其种落/据险自固/向天王之徒/为其外援/裔昼夜攻 围/腹背受敌
C. 进次双城/蛮酋向宝胜等率/其种落据险自固/向天王之徒为其外/援裔/昼夜攻围/腹背受敌
D. 进/次双城蛮酋/向宝胜等率其种落据险/自固/向天王之徒/为其夕卜/援裔昼夜/攻围腹/背受敌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 “河内”在古代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泛指黄河中游以北地区,狭义则专指河内郡。
B. “辟召”即征召、征辟,是汉代擢用人才的制度,根据部门不同,或“辟”或“召”。
C. “俸禄”也称“薪给”,古代官吏每年或每月所得的政府财禄,相当于现在的工资。
D. “谥”指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带褒扬色彩的称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司马裔忠于西魏,在西魏大军收复弘农郡时,司马裔在家乡起兵响应,与东魏将领昼夜交战,使东魏士兵死伤过半。
B. 司马裔响应号召,率领上千户百姓西入函谷关,却拒绝朝廷封赏,而将功劳归于诚心归附的百姓,表现了高风亮节。
C. 司马裔讲究策略,在征讨信州少数民族叛乱时,先派使者晓以利害,促使众多首领归降,减少了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D. 司马裔为官清廉,他不置办产业,不积累财富,死后,家里没有多余的财产,房屋简陋,连搭建灵堂的地方都没有。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此频与东魏交战,每有克获,太祖嘉之,特蒙赏劳。
(2)宝胜粮仗俱竭,力屈乃降,时尚有笼东一城未下,寻亦拔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于塞北春日思归
陈子良
我家吴会青山远,他乡关塞白云深。为许羁愁长下泪,那堪春色更伤心。
惊鸟屡飞恒失侣,落花一去不归林。如何此日嗟迟暮,悲来还作白头吟。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中“青山”和“白云”分言家乡和边关两地特征,意境优美,为下文抒情张本。
B. “为许”为陈述语气,“那堪”转为反问,感情色彩更进一层,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C. 颈联转写自然物状,惊鸟失侣,落花离林,诗人触景生情:物皆如此,人何以堪!
D. 内容上,全诗明白晓畅,情真意切;形式上,四联都是对偶,对仗工整,韵脚和谐。
15. 最后一句点明诗歌“悲”的主题,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作者“悲”的原因。(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为诗人弹奏乐曲之前调弦校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其弹奏乐曲结束时的动作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 , 。
(3)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岁末年初, 的榜单飞舞,在图书市场也出现各种推书荐书的年度榜。日前公布的最新图书年度榜单上,35岁的郭敬明成了“滞销作家”,已出版25年的《活着》却成为畅销榜冠军。当年曾经 的畅销书,为什么有的变长销品,有的成了快消品?
《活着》是当代作家余华在1993年出版的一本老书,却始终长销不衰,2018年该书销
量更呈现井喷式的提升。在“读书节”上,当红偶像易烊千玺和大家分享了他的18岁书单——《活着》,随即引发购书热潮,之后该书的销售排名一直处于高位。不仅是《活着》,长销不衰的经典书在近几年的出版界 ,销量破百万的例子也 。好书不厌百回读,经过时光的磨洗,它们愈加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郭敬明图书最为畅销的时期是2007年至2013年,之后他不再推出新作,影响力逐渐减退。郭敬明投入影视圈执导了几部电影后,艺术水平不高,市场表现不佳,《爵迹》的惨淡票房更是表明了流量明星+IP作品将被观众抛弃的猜测。我们必须看到,偶像推动“粉丝经济”在出版市场引发不少“波动”。过去几年,粉丝经济给偶像型作家带来丰厚收益,但“粉转路”“路转黑”的速度也渐渐加快。( ),那离“滞销”就不远了。
17.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千奇百怪 洛阳纸贵 屡见不鲜 比比皆是
B. 形形色色 洛阳纸贵 比比皆是 屡见不鲜
C. 千奇百怪 口耳相传 比比皆是 屡见不鲜
D. 形形色色 口耳相传 屡见不鲜 比比皆是
18.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郭敬明投入影视圈执导了几部电影后,艺术水平不高,市场表现不佳,《爵迹》的惨淡票房更是实现了流量明星+IP作品将被观众抛弃的结局。
B. 郭敬明投入影视圈后执导的几部电影,艺术水平不高,市场表现不佳,《爵迹》的惨 淡票房更是表明了流量明星+ IP作品将被观众抛弃的猜测。
C. 郭敬明投入影视圈执导了几部电影后,艺术水平不高,市场表现不佳,《爵迹》的惨淡票房更是坐实了流量明星+IP作品将被观众抛弃的结局。
D. 郭敬明投入影视圈后执导的几部电影,艺术水平不高,市场表现不佳,《爵迹》的惨淡票房更是坐实了流量明星+IP作品将被观众抛弃的猜测。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一旦作家在创作上止步不前,反而过度消费粉丝
B. 作家一旦在创作上止步不前,而且过度消费粉丝
C. 一旦作家在创作上止步不前,而且过度消费粉丝
D. 作家一旦在创作上止步不前,反而过度消费粉丝
20.下面是张达公司寄给各界朋友的邀请函正文,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分)
为恭祝公司成立十周年,并答谢您多年来的支持和厚爱,本公司将于5月10日中午 11时38分在腾达酒店略备盛宴,热情招待各界朋友,届时,张达董事长将莅临宴会并致辞,所有参加宴会的嘉宾将荣获我公司惠赠的精美纪念品一份。张达公司期待您的光临。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从机器制翻译到智能教有,从刷脸支付到无人驾驶……________________,并不断刷新人们的想象力。人工智能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领域,________________。未来,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如在线客服、速记翻译、驾驶员等都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不过,人们不必对此过于担心,人工智能在替代一些人类职业的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自动集装箱出现以后,搬运工人担心会失业,在港口却出现了很多吊桥工人。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方志敏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个个人的本分。
——陶行知
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黄大年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菏泽一中高一期末考前模拟
语文试题答案
1. 【答案】D 【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D项,“批判地继承”错误,属于无中生有。故选D。
2. 【答案】C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项,“阐明以人民为中心的意义”错误,曲解了文意,原文是说“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故选C项。
3. 【答案】C【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A项,“阐明了因材施教的重要作用”错误,属于无中生有;B项,“强调用学到的知识指导社会实践”错误,原文是说“强调学问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D项,“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错误,原文是说“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故选C。
4. C 【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C项,“各国纷纷抢占这些领域研发制高点”错误,原文是说“各国现在争先恐后地抢占5G研发制高点”,属于张冠李戴。故选C。
5. D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A项,“将促进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错误,原文是说“将带动多个规模万亿级的新兴产业”,属于范围扩大;B项,“严重制约了车联网、智能家居、无人机等物联网行业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提升”错误,原文是说“这些行业在技术和应用层面上已相当成熟”;C项,“芯片、电子元器件等的升级也带动了巨大投资”错误,原文只是说“基站、天线等核心硬件市场需求有望爆发,其投资规模合计将近2000亿元”。故选D。
6.
材料一侧重5G通信技术与传统领域的相互融合与发展已成大势所趋;材料二侧重5G的商用步伐正变得越来越快,并将促进多个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材料三侧重各国现在争先恐后地抢占5G研发制高点。【6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材料、圈出相关内容,然后进行整合概括。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由“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蓬勃兴起,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领域的相互融合与发展已成大势所趋,这其中,5G通信技术是未来信息技术革命最大的风口之一”,可以概括为5G通信技术与传统领域的相互融合与发展已成大势所趋;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由“在各方的推动下,5G的商用步伐正变得越来越快。而中国5G网络一旦正式商用,将带动多个规模万亿级的新兴产业”,可以概括为5G的商用步伐正变得越来越快,并将促进多个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从材料三可以看出,由“5G技术的突破是至少未来十年的国运。5G是开启众多高技术应用的钥匙,小到人工智能、VR/AR技术与全息通信,大到物联网、智慧城市。因此,各国现在争先恐后地抢占5G研发制高点”,可以概括为各国现在争先恐后地抢占5G研发制高点。
7. 【答案】C 【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作品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C项,“安于现状”错误,该信息曲解文意,“安于现状”意思是指对目前的情况习惯了,不愿改变,不求进取,此处主要突出花工的知足常乐。故选C项。
8. 【答案】①“我”希望花园长在,与花园的消失相对比,突出了“我”对老宋的理解、怀念与感激;②与前文相呼应,虚实相映,丰富了作品内容;③以幻觉的形式呈现“我”的内心情感,增强了作品的抒情色彩,感染力强。 【详解】本题考查尾段的作用,属于分析评价。解答本题时,需要分析尾段内容、情感、结构、手法、表达效果等。尾段“我老是产生幻觉,觉得那里仍是鲜花铺地,百花丛中仍活动着宋师傅忙碌的身影”中,表达了“我”希望花园长在,与现实“大楼东侧的那个花园没有了”形成对比,突出了“我”对老宋的怀念与感激;尾段与前文花工“在盛夏的正午辛勤劳动时的情景”相呼应,充实作品内容;以幻觉的形式来表现,表现自己内心的失落,感染力更强。
9. 【答案】示例一:认同前一种看法。①花工老宋的故事是作品叙述的主体,作品中的“我”只是花工生活的旁观者和记录者,只起陪衬花工的作用;②花工老宋身上所表现的人性美德,具有诗性的光辉,从审美价值而言,更具有激励人心的力量;③花工老宋的故事具有代表性,从社会价值而言,易于引起社会对农民工的关注和重视。
示例二:认同后一种看法①花工老宋只是“我”观察和感知的对象,“我”对人物生活与心灵的认知是作品叙述的主体;②“我”理解老宋时也在理解自我,“我”的反思与愧疚感,因身份的特殊性更具有情感的冲击力;③“我”是离开乡土的城里人,又是老宋的同乡,但“我”对老宋的理解只浮于表面,从社会价值而言更有警示意义。【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作品叙述‘我’和花工的故事,有人认为旨在表现像花工一样的劳动者的生活与心灵,有人则认为旨在表现像‘我’一样的城里人的感受与态度,你更认同哪一种看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先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的内容、主旨、效果进行阐述。以第一个为例,首先明确观点:认同前一种看法。内容上:花工老宋的故事,而“我”只是花工生活的旁观者和记录者,只起陪衬花工的作用;主旨上是为了表现花工老宋身上所表现的用心认真、知足常乐的人性美;社会效果上来说,更容易引起社会对农民工的关注和重视,体现人文关怀等。
10. 【答案】B 【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进次双城”,应理解为“军队前进到双城”,所以可以排除A和D项;“蛮酋向宝胜等率其种落”,应理解为“蛮族酋长向宝胜等率领其部落族人”,可以排除C。故选B。
11. 【答案】D 【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项,“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带褒扬色彩的称号”错误,这里应该是“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的称号”。故选D。
12. 【答案】A 【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A项,错在“使东魏士兵死伤过半”,原文是“众寡不敌,义徒死伤过半”,即“寡不敌众,随从司马裔起义的徒众死伤过半”,属于张冠李戴。故选A。
13. 【答案】(1)自此之后常与东魏交战,每次都能取胜并有所掳获。太祖嘉奖他,受到特殊的奖赏和犒劳。
(2)向宝胜粮食兵器都已耗尽,无力再战而投降。此时还有笼东一座城没有攻下,不久也攻占了。【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频”“克”“嘉”“蒙”的翻译各1分,句意1分;第二句中,“仗”“屈”“下”“拔”的翻译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司马裔,字遵胤,是河内温人。司马裔年少便成孤儿,有志向节操,州郡征召他任职,都没有接受。开始担任官职为司徒府参军事。后来以军功,被授予中坚将军、员外散骑常侍。等到魏孝武帝西迁之时,司马裔正在邺城,他秘密回归乡里,他的志向在于建立功勋。
大统三年,大军收复弘农,司马裔于是在温越起义,派遣使者来联系归附。与东魏将领高永洛、王陵等日夜交战。寡不敌众,随从司马裔起义的徒众死伤过半。当大军东征时,司马裔率领所部在河桥作战,又另外攻打怀县,擒获其将吴辅叔。自此之后常与东魏交战,每次都能取胜并有所掳获。太祖嘉奖他,受到特殊的奖赏和犒劳。十三年,攻占东魏的平齐、柳泉、蓼坞三座城池,擒获其守将李熙之。
十五年,太祖下令山东起义的各位将领能够率众入关的,全都加以重赏。司马裔率领一千户先到,太祖准备以此封赏司马裔。司马裔坚决推辞说:“胸怀正义的人,告别乡里,离开亲戚,远道前来归附皇上的德政和教化,都是诚心诚意的,哪里是我有能力率领他们。如若将他们封给我,就是出卖义士而求荣,违背了我的原本心意。“太祖认为他说的很对就同意了。
天和初年,信州蛮族酋长冉令贤等人反叛,连结二干余里。司马裔随从上庸公陆腾征讨他们。司马裔从开州道进军,先派遣使者宣示祸福。蛮族酋长冉三公等三十多城前来投降归附。军队前进到双城,蛮族酋长向宝胜等率领其部落族人,占据险要的地形顽强抵抗。向天王等人,作为他们的外援。司马裔夜以继日地攻打,腹背受敌。从春季到秋季,进行了五十多次战斗。向宝胜粮食兵器都已耗尽,无力再战而投降。此时还有笼东一座城没有攻下,不久也攻占了。又擒获贼帅冉西梨、向天王等。出师二年,蛮族都屈服于司马裔。司马裔被任命为信州刺史。六年,征召任为大将军,委任他为西宁州刺史。还没来得及到任,就在京城去世了。
司马裔性情清廉俭朴,不谋求财物,所得的俸禄,都送给了亲戚,去世的时候,家中没有什么财产。所居住的房舍低矮简陋,灵堂都无处安置,诏令为之建立祠堂。获赠大将军,加封怀邵汾晋四州刺史。谧号为定。
14. 【答案】D 【14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意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错在“四联都是对偶”,尾联没有使用对偶。故选D。
15. 【答案】首联写诗人远在他乡,思念故乡之悲。颔联点明因公务缠身,羁旅他乡,伤心落泪。颈联触景生情,更增悲哀。尾联返观自身,恍忽老去,悲从中来。本诗怀远伤情,于乡愁之中感叹时光消逝的无奈。【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抓住诗歌的标题、注释、诗中的意象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语来分析。本题要求“结合全诗,简要概括作者“悲”的原因”,本诗的首联主要是写作此诗时的背景:远在他乡,思念故乡。“青山”“白云”分言两地特征,意境优美。颔联则进一步点明思归的原因:公务缠身,长在他乡,不堪春色,伤心落泪。“为许”、“那堪”的递进推入,使人读来,感同身受。颈联宕开一笔,转写自然物状:惊鸟屡飞失侣,落花离林不归。皆是伤心寂寞之物,触景生情,更增悲哀。物皆如此,人更何以堪!尾联返视自身:日暮乎,人暮乎,嗟叹之中恍忽老去,悲从中来。时光不停,岁月易老,哪里才是我心灵的栖居之地呢!本诗怀远伤情,于乡愁之中感叹时光消逝的无奈。
16【答案】 (1).转轴拨弦三两声 曲终收拨当心画 (2)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17. 【答案】B 【17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语意重复、自相矛盾、谦敬错位、不合逻辑。正确辨析成语,要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透彻成语的含义,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千奇百怪,形容各种各样奇怪的事物。形形色色,形容事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语境是形容各类榜单,应选“形形色色”。洛阳纸贵,原指洛阳之纸,一时求多于供,货缺而贵。现在比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指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语境是说畅销书当时风行一时,应选“洛阳纸贵”。屡见不鲜,常常见到,并不新奇。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语境是说长销不衰的经典书近年来在出版界很常见,应选“比比皆是”。第四空是说销量破百万的例子常常见到,应选“屡见不鲜”。故选B。
18. 【答案】D 【18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郭敬明投入影视圈执导了几部电影后,艺术水平不高,市场表现不佳”中途易辙,主语残缺,前句主语是“
郭敬明”,没有谓语部分,后句“艺术水平不高,市场表现不佳”缺主语“电影”;应改成“郭敬明投入影视圈后执导的几部电影,艺术水平不高,市场表现不佳”。“实现……结局”搭配不当。B项,“表明……猜测”搭配不当。C项,“郭敬明投入影视圈执导了几部电影后,艺术水平不高,市场表现不佳”中途易辙,主语残缺,前句主语是“郭敬明”,没有谓语部分,后句“艺术水平不高,市场表现不佳”缺主语“电影”;“坐实……结局”搭配不当。故选D。
19. 【答案】 A【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作家在创作上止步不前”和“过度消费粉丝”两句话之间是反向递进关系,应用“反而”,排除BC项;根据后面的“那离‘滞销’就不远了”可知主语应是“作品”,而前句主语是“作家”,所以关联词语“一旦”应放到主语“作家”前面,排除D项。故选A。
20【答案】(1)“恭祝”改为“庆祝”;(2)“盛宴”改为“酒宴”;(3) “莅临”改为“参加”(4) “荣获”改为“获得”;(5)“惠赠”改为“赠送”。
【详解】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得体就是根据交际的语境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无论说什么话都要讲究一个得体,也就是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平时说话讲究敬称、谦辞和避讳,注意表达准确得体。“恭祝”往往是用于向长辈送上祝福,这里不符合语境,可以改为“庆祝”;“盛宴”表示盛大的宴会,一般表达对别人的盛情的赞美,这里不符合语境,这里可以改为“酒宴”;“莅临”是敬辞,表示他人来访,这里可以改为“参加”;“荣获”是光荣的接受的意思,是谦辞,这里不符合语境,可以改为“获得”;“惠赠”是称人赠与的敬词,这里不符合语境,改为“赠送”。
21【答案】 (1). 人工智能已全面走入人类生活/人工智能已渗透人类生活各领域 (2). 还将影响到人类的职业领域/还将替代人类的某些工作 (3). 也会催生一些新职业/并不会让人都失业【解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段落的整体意思,然后联系上下文,先找是否有标志,如关联词、修辞等;如果没有,就看其意思。本题第一处,是前文“从机器制翻译到智能教有,从刷脸支付到无人驾驶……”进行总结,再结合后文“不断刷新人们的想象力。人工智能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领域”,可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人工智能已全面走入人类生活”意思的句子。第二处,根据前文“不仅”,可知填写句子要有关联词“还”与之搭配。在根据后文“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如在线客服、速记翻译、驾驶员等都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可知此处填写表示“还将影响到人类的职业领域”
意思的句子。第三处,根据前文“人们不必对此过于担心,人工智能在替代一些人类职业的同时”,以及后文“自动集装箱出现以后,搬运工人担心会失业,在港口却出现了很多吊桥工人”,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也会催生一些新职业”意思的句子。
22.审题
限制性
1.立意限制。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综合立意”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三则材料都指向爱国情怀,方志敏、陶行知、黄大年的话从信念、使命、实践等方面突出个人对祖国的热爱,强调个体融入国家发展、献身人类历史发展的宏阔情怀。因此考生在审题立意要结合以上关键信息来谈爱国,不可“另起炉灶”,或无实际内容,泛泛而谈。
2.内容限制。引导语提示考生必须依据“以上材料”进行思考和感悟,脱离材料的作文视为偏题或者跑题。
3.价值取向限制。材料中的“可赞美”“本分”“值得骄傲和自豪”等肯定了中国前途之光明美好、爱国之责无旁贷、奉献之不懈追求,由此可以看出命题者有意引导考生结合材料去谈自己对“爱国”的理解,注重培养考生的家国情怀。
4.思维限制。引导语“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要求考生在审题立意时,应综合三则材料,注意三则材料的逻辑联系。细究可知三则材料是一脉相承的,如果说前两则重在解决如何认识的问题,那么第三则材料就是在正确认识基础之上的具体实践。而且由“国”到“人类”可看成一种层进关系,考生也可将三则材料建立其他逻辑联系,凝练为一个中心论点,兼顾到每则材料。行文若忽视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则可能导致层次不清或立意偏离。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在爱国的大背景之下,可以从个人的角度谈人生价值与国家、与民族的关系,也可以从集体的角度谈信念的坚守、奋斗的豪情等。
2.思考和感悟是开放的。三则材料各有侧重又彼此关联,考生对三则材料的逻辑关系是自由的。可以思考怎样坚定信念、担当责任以报国,也可以着重思考应以何种方式“爱国”,还可以深入感悟如何为推动祖国繁荣发展、为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献身,从而实现人生价值,等等。
3.文体是开放的。考生可以写议论文,通过分析材料,论证理想信念对引领青年一代奋斗的重要意义。也可以写成记叙文,写面对艰难困苦,信念由动摇到坚定的过程,同时写出投身滚滚洪流、忘我奋斗的心路历程;注重心理刻画、细节描写等。当然也可写成抒情散文。考生在文体选择上是自由的。
解题
本题是多则材料综合立意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独立思考、信息整合、价值判断、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等能力。面对多则材料作文,要注意厘清材料间的逻辑关系。第一则材料使用转折关系的复句以及问答的形式表现对祖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第二则材料强调个人当担起国家发展、进步应负的责任;第三则材料是黄大年在入党志愿书中的誓言,表达作为渺小的个体激情澎湃献身人类历史发展的崇高理想、最高追求。三则材料看似独立,实则紧密相联,有了坚定的信念、神圣的责任感,才能更好的践行热爱祖国、奉献人类历史的诺言。本题在考查考生逻辑思维的同时,强调了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坚定信念,满怀激情,忘我奋斗,以身许国,奉献人类。
2.愿以微己之力,铸祖国之荣光。
3.爱国是一种崇高的情感和神圣的职责。
4.生命的价值在于为祖国、为人类之福祉而奋斗不息与勇于进取。
5.融入时代发展 彰显个体价值。
偏题立意:
1.天下难事,必做于易。(远离材料,材料的强调点不在“难”“易”上)
2.从小事做起。(断章取义,只关注“小小”,忽视了“奔腾”“呼啸”“滚滚洪流”等信息)
3.人类命运与共。(远离材料,材料的强调点不在“共”上)
4.坚守破碎江山。(材料谈的不是坚守破碎的江山,而是坚守爱国的信念)
作文一
以身许国,做有大格局者
《日知录•正始》有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鉴湖女侠秋瑾亦殷殷寄语:“但凡爱国之心,人不可不有……”而陶行知先生则强调:“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个人的本分。”国,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爱它,我们责无旁贷;爱它,即当坚定信念,满怀激情、以身许之,进而投身于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之滚滚洪流中。
孙中山先生曾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爱国,即当对其坚定信念。回首百年,我们的祖国曾闭门自守,愚弱落后,走过多少辛酸屈辱的岁月。曾记否?上海最早的公园——黄浦公园修建甫成,初名为“公花园”,只对欧美人开放。从公园开放的第一天起,殖民机构“公共租界工部局”
就在公园门口派巡捕阻止中国人进入。后来,干脆设立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告示牌。曾记否?英国人在上海创办的报纸《字林西报》的一篇文章载:“夫中国,东方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
然而,诚如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所言:“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今日我祖国,已不再是积贫积弱之中国,神州升天刷新了中国高度,蛟龙潜海拓展了中国深度,高铁奔腾提高了中国速度。我们看到了首艘航母下水、可燃冰试采成功、“墨子号”科学试验卫星上天、玉兔号月球车着陆月背、港珠澳大桥使天堑变通途……我们在一次又一次为祖国发展的日新月异、繁荣美好而心潮澎湃、欢欣鼓舞中,更坚定了报国信念。
当然,我们在自豪欢呼的同时也不能忘记,祖国尚未统一、南海争端依然有潜在危机、东海也不过是暂时的风平浪静;华为在备受打压,贸易战还在持续。而我们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又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土地荒漠化、沙尘暴、雾霾,空气污染、水资源匮乏、土壤污染……
所以,我辈青年作为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重责在肩。“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当以风雪担书梦,挑起大山未来的山村“80后”教师张玉滚为榜样;当以赴军工企业基层车间的博士生巨彪为榜样;当以毕业即申请入伍的女研究生韦慧晓为榜样。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难字当头,苦拼实干。
“多难殷忧兴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不仅如此,还应力求胸怀大志,做有大格局者。如同黄大年在入党志愿书中的誓言那般,“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
作文二
泪,为祖国而洒
奇怪,自认为泪腺不发达的我,随着年龄的增长竟然变得越来越脆弱。午间,体育频道回放女排夺得五连冠时的精彩镜头。比赛进入白热化,解说员的声音都在发抖,我紧张得手心冒汗,筷子越握越紧。只见郎平手起球落,中国姑娘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一直忍着的眼泪瞬间奔涌,滴到碗里。
这样滴落到碗里的泪水不止一次出现,国庆大阅兵、国歌飘荡于国际赛场、中国飞船驶入太空……每一次都会使我热泪盈眶,在课堂上赏析余光中的《乡愁》时,泪水又一次决堤。看了许多书,终于找到了答案,书里告诉我,这是一种眷恋祖国的深情。
祖国,一个多么熟悉而又陌生的词语!很多时候,这个词就像是一位远房的亲戚,若即若离,只在一些重大的节日出现。就这么一晃而过,留作了老辈的记忆,让他们在茶余饭后一遍遍地回味。可是,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呢?跟我的家庭、职业又有什么关系呢?
但我分明又在语文课本中与她不期而遇了,竟然还为了她热泪长流!冰心说:“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面对这样的诗句,我强烈地感觉到一种力量穿破冰封已久的心,并使它一点点融化、温暖。亲情吗?肯定是。在孤独中,在使人灵魂都为之痛苦的离别中,唯有亲情如飘扬的红丝带,将心紧紧相连。但这确实又超越了亲情,在漂泊无依中,在漫漫旅途中,诗人们竭力想要抓住那个叫做“根”的东西,他们渴盼着回到那个可以让他们的精神小憩的家园。
如果有人睁着迷茫的眼睛到处询问教育的内涵,那么,请走进语文课堂吧,请你放下世俗与过去的对话。我给学生讲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年近古稀的老人尚要横刀立马,驰骋疆场。我给学生讲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一介文弱书生也心怀天下,立志报国……
我们又与他们有何区别?每个人都是一朵小小的浪花,终将汇入时代的滚滚洪流之中,浪花虽小,但不可小觑。十三亿华夏儿女,心不改,志不变,坚定信念,必将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如此,无悔此生华夏。
庆幸自己在精妙的语言文字中触摸到了一颗颗跳动的心,有这么一方净土可以和祖国零距离接近;我更庆幸身边的孩子在这样的诗句中成长:“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