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50 KB
  • 2021-06-03 发布

广东省汕头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2019年汕头市学年质量监测高一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下面小题。‎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厚夫 我心依然 ‎1986年夏,在《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发表大体有眉目后,路遥决定去南方的广州逛几天。‎ ‎5月31日至6月29日,第13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北美洲的墨西哥举行。路遥是个狂热的足球迷, 今年,他却不能尽情地享受这长达一个月的世界级足球盛宴。‎ 当许多人为足球而彻夜狂欢之时,路遥毅然放弃了自己的爱好,和弟弟王天乐悄然南下广州城体验生活去了。他小说中有在农业社时期游离土地的“二流子”“逛鬼”王满银,因受不了生产队的苦,跑到广州倒贩廉价的电子表……而现在,路遥和王天乐就像“王满银”一样,漫无目的地在广州城的大街小巷中游荡。每天晚上回到旅馆,路遥就把自己的见闻与观感写到笔记本上。笔记本写满了,他对王天乐说:回吧,犁地的绳子等着我哩……于是, 他们又回到西安。‎ 回到西安后,路遥又对校园生活进行现场体验:他在一群男女大学生的帮助下,在较短的时间里熟悉了学校教学、生活起居、课程安排、建筑布局等基本情况。然后,跟踪了解学生二十四小时活动的全过程,并与同学们座谈,交流思想、学习、生活、恋爱等方方面面的 问题。‎ 登上中国文学的最高领奖台 ‎1991年元月,我国作家所期待已久的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到了终评阶段。“茅盾文学奖”是我国最高的文学奖,能获此殊荣,意味着能获得国家文学体制的表彰。3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一则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揭晓消息:《平凡的世界》不仅获奖,而且排名第一。‎ 颁奖大会定在3月30日在北京举行。路遥既要代表获奖者致辞,又要接受新闻媒体的专题采访。路遥非常看重这个致辞,认为它既不能过于张扬,又必须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文学主张。路遥谦虚地说:这并不意味着我的作品从此就是文坛的最高水平,也并不意味着没有获奖的作品就不够获奖的资格。他长时间沉默后说:我的创作这一页已经翻过去了,我要很好地总结一下,然后进入创作积累阶段。‎ 崩溃的边缘 进入1992年的路遥,身体变得更坏,情绪也变得越来越忧郁了。他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状态,但他本人却浑然不知。‎ ‎《陕西日报》记者刘春生去路遥家串门,路遥让他买了足够吃两个月的“护肝片”。“护肝片”是肝区轻微炎症的缓解药,它治标而不治本。而路遥得的是实病,这种“自欺欺人”的治疗方式,只能导致某一天身体突然崩溃。为什么才能过人的路遥却如此糊涂,这后来令许多朋友与读者百思不得其解。路遥向刘春生谈起如何办好《延河》文学杂志,以及筹备省作协换届会议的情况等。短短的一个小时里,路遥谈得最多的是怎样改善作家的生活与办公条件……‎ 刘春生心里感慨:看样子,路遥早已把自己的疾病抛到九霄云外了……‎ 路遥甚至拖着病体饶有兴致地与朋友长时间聊天,也许这是一种自我麻醉的办法。下海作家申晓与王作人去路遥家,几个月没见,路遥明显瘦了,脸色铁青,胡子拉碴,人显得很憔悴。他指着书房桌子上一尺多高的文稿说:“昨晚四点多才把文集的稿子整理完,现在心里轻松得多了。”‎ 看到路遥凌乱而毫无生气的家,看到路遥无精打采、愁容重重的神色,申晓开门见山地问:“你咋成这样子了?是身体有啥毛病?”路遥说:“没啥事,累,乏困。”‎ 路遥原来可不是这样的人,他是典型的文坛硬汉。这两位朋友并不知道路遥当时最大的问题是身体已经走向崩溃的边缘。‎ ‎ (选自厚夫《路遥传》有删改)‎ ‎【相关连接】‎ ‎(1)评委蔡葵解读《平凡的世界》:“像《平凡的世界》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深受广大听众欢迎,听众来信达两千余封,创中央台‘小说连播’节目听众来信量历史之最。此后,许多省又重播了这部作品,都收到了轰动效应。”‎ ‎(2)创作完《平凡的世界》,路遥说:“当别人用西式餐具吃中国这盘菜的时候,我并不为自己仍然拿筷子吃饭而害臊。”‎ ‎1. 下列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路遥放弃了观看第13届世界杯足球赛,是因为在他的生命里,创作是生命的全部,一切都须无条件给创作让路。‎ B. 路遥和弟弟王天乐南下到广州城,是为了亲自体验和感受小说中“王满银”的活法,从而感到生活的自由自在。‎ C.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毕生的著作,代表着路遥的最高文学奖项,不仅轰动文学界,更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和青睐。‎ D. 路遥疾病缠身,情绪忧郁,其实并不是他不知道自己病入膏肓,而是创作始终占据他生命的第一位。‎ ‎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路遥南下广州城,又深入到西安校园生活进行现场体验,充分体现了他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取材于生活,从不虚构、编造。‎ B. 获得“矛盾文学奖”的路遥,一方面对自己作品充满着自信,另一方面又担任起作家为创作而创作的责任。创作是路遥毕生的追求。‎ C. 路遥身体变坏,情绪变得忧郁,长期吃药,因而显得凌乱、邋遢,全然不顾自己的形象。‎ D. 不管是身边的朋友、读者,还是路遥本人,谁都不知道路遥病情的严重性,也无法理解路遥的心情。‎ ‎3. 古人云:“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 D 2. D ‎ ‎3. 3.①这句话的含义是:自古以来成就伟大功绩的人,不仅要有超凡出众的才能,也要有敢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意志;②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获得了我国最高的文学奖项“茅盾文学奖”,而且排名第一,这不是仅靠勤奋就能获得的,重要的还有才华;③路遥在身体患病严重的状态下还在工作,没有坚忍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创作至上的追求是做不到的。自古以来成就大事的人无一不是像路遥这样,坚忍不拔,勤奋耕耘,创造辉煌。作为新时代的的青年人,我们应该学习路遥的精神品质,努力奋斗,不断探索,勇攀高峰,不负青春。‎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的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注意结合语境。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的。D项,“其实并不是他不知道自己病入膏肓”错误,根据原文“他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状态,但他本人却浑然不知”判断,路遥不知道自己的病情。D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分析概括。本题题干要求对材料有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选出正确的一项。‎ A项,“……从不虚构、编造”错误,根据原文“路遥毅然放弃了自己的爱好,和弟弟王天乐悄然南下广州城体验生活去了”,但并没有说明他的作品没有虚构;另外小说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的创作。A错误。‎ B项,“另一方面又担任起作家为创作而创作的责任”错误,根据原文“路遥谦虚地说:这并不意味着我的作品从此就是文坛的最高水平,也并不意味着没有获奖的作品就不够获奖的资格。他长时间沉默后说:我的创作这一页已经翻过去了,我要很好地总结一下,然后进入创作积累阶段。”可知,路遥并不是为创作而创作,他还有更高的追求。B错误。‎ C项,“路遥身体变坏,情绪变得忧郁,长期吃药”和“显得凌乱、邋遢,全然不顾自己的形象”前后没有因果关系,原文写到“身体变得更坏,情绪也变得越来越忧郁了”,是说路遥的身体状态,“《陕西日报》记者刘春生去路遥家串门,路遥让他买了足够吃两个月的‘护肝片’”,说路遥长期吃药;而“看到路遥凌乱而毫无生气的家,看到路遥无精打采、愁容重重的神色,申晓开门见山地问”的内容, 是路遥朋友所见,二者没有因果联系。C错误。‎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总览全文,整体把握。对作品做体验式探究的前提是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厘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其次联系生活,明确观点。在对文本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阅读感受或生活体验,分析评判作者的观点。分析时要客观求是,评判时要辩证分析、公正公允。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还要内引外联,言之有据。内引,即引用文中的观点材料,必要时还要结合作者的经历和创作背景;外联,即要联系自己的个人生活经历和体验。最后,结构完整,力求简明。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然后就原作内容进行复述、介绍、引用,或阐述自已的生活经验感受。要做到结构清晰、小巧、完整、语言要精练、简明、严谨,答题要规范,要点要分明。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理解“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句话。我们可以把这句话分解成三个词语来理解,即“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所谓“古之立大事者”,是指自古以来成就伟大功绩的人;“不唯有超世之才”,指不仅要有超凡出众的才能;“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意思是一定要有敢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意志。结合材料,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获得了我国最高的文学奖项“茅盾文学奖”,而且排名第一,这不是仅靠勤奋就能获得的;材料中也提到“才能过人的路遥”,这些都能证明路遥才华出众;路遥的“身体变得更坏,情绪也变得越来越忧郁,生命进入了倒计时状态”,让朋友买“足够吃两个月的护肝片”,“路遥向刘春生谈起如何办好《延河》文学杂志,以及筹备省作协换届会议的情况等。短短的一个小时里,路遥谈得最多的是怎样改善作家的生活与办公条件……”“路遥明显瘦了,脸色铁青,胡子拉碴,人显得很憔悴。他指着书房桌子上一尺多高的文稿说,‘昨晚四点多才把文集的稿子整理完,现在心里轻松得多了。’”这些语句都能说明路遥在身体患病严重的状态下还在工作,没有坚忍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创作至上的追求是做不到的。自古以来成就大事的人无一不是像路遥这样,坚忍不拔,勤奋耕耘,创造辉煌。作为新时代的的青年人,我们也应该学习路遥的精神品质,努力奋斗,不断探索,勇攀高峰,不负青春。‎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雪国热闹镇 刘兆林 热闹镇出了乱子,史无前例的大乱子啊,谁听了都得吓一跳——大风雪之夜,驻军逃走了十分之一,居民陡增了百分之五十。这可把驻军最高首长杜林急懵了。这等于热闹镇这边天塌了一角,他怎么支撑得了哇,必须立即向上级汇报。但是,不知大风刮的还是什么人捣的鬼,电话线路不通了,杜林琢磨了足有半小时,最后决定带上个最能干的老兵,连夜出发,亲自去向领导报告情况。‎ 说明白点吧,热闹镇可以叫它祖国东方第一镇——再往东一点就是外国的村镇了,离本国的村镇却很远,最近的也有四十五华里。‎ 驻军最高首长杜林的职务只是个班长。大概谁也想象不到,全镇除了包括杜林在内的十个兵外,只一家居民,两口人,不仅“热闹”二字纯属徒有,“镇”字也是滑天下之大稽。所谓镇长,当然就是寂寞透顶的战士们对那一家之主瘸老张的戏称了。所谓驻军逃走十分之一,其实就是一个入伍不到一年的新兵牛犇突然失踪,热闹镇这档子事就是他闹出来的。‎ 扫帚似的大风不停地划拉着杜林、老兵和大黑狗踏出的脚窝,三角形的队伍仍在艰难地跋涉。 “老兵,你说,牛犇他除了带枪,会不会还带了别的?”“你不是说他偷了你的人参烟和龙泉酒吗?”‎ ‎“我是说他会不会还描了地图什么的?他脑瓜比谁都活,除了偷我烟酒,准还描了地图!” “真这样,可就更毁了。”‎ ‎“哼,当初他一来我就觉着不是好事。”“指导员还表扬他思想活跃,知识面宽。”“哼,我算看透了,脑瓜越活,知道的越多越不可靠。”‎ 老兵不吱声了,还怎么吱声啊,事实胜于雄辩……‎ ‎1980年11月底,牛犇分到岛上来那天正下雪。他独自到哨所门前的了望架下一站,捧着一本书,面对茫茫雪野放声唱起来:“好——一——派——北——国——风光——昂——昂——昂”‎ 杜林在高高的了望架上用望远镜往下一瞧,是新兵,噔噔噔跑下来,问:“你喜欢样板戏?”‎ ‎“谈不上喜欢,这句唱词和眼前景色挺吻合,随便借用一下。”个头不高,眼睛雪亮的新兵无所谓地又翻他手中的书,他是对照着眼前的雪景看书上描写得是否像。‎ ‎“手里是本啥书?”“《雪国》。”‎ ‎“镇长”瘸老张外出去治腿,家里就剩下怀孕的媳妇哑女一人。杜林把正副班长之外的 八个兵编成四组,每组一天轮流帮哑女干活,一天晚上哑女家灯亮着,杜林敲了一阵门却没人应。他不敢贸然进女人的屋,用草棍把窗纸扎了个小眼往里看,冷丁抽了口凉气:哑女早产了,远离村庄,大风雪之夜哪儿去找奶哟。急迫中杜林忽然想起牛犇让家里寄过奶粉,兴许还有剩的,便叫李老兵回去问。‎ 李老兵回去一看,牛犇不见了。问遍全班,谁也不知道哪儿去了。厕所、岗楼、了望架找遍了,都没有。‎ 不祥的预感袭上杜林的心头,他带领全班在尖啸的风雪中四处查找牛犇,最后发现一行脚印奔江边而去,但走着走着,好不容易才发现的脚印被风雪扫没了。马灯、手电照了又照,也没发现往回走的脚印。东南西北,天上地下,到处风雪弥蒙,分不清哪是国境线。从纵深 离判断。已经到了主航道中心线,甚至过了一点。从迹像看,牛犇是奔外国那个镇子去了。‎ 迷路是不可能的,他,外逃了?‎ 这时,哑女屋里出现的是令人想像不到的场面:医助在收拾屋子,指导员在做饭,哑女坐在炕上对镜梳头,婴儿安详地在射进来的温暖日光下睡着了,小嘴不时咂动着,枕边放着一缸鲜牛奶,窗台上一个大盆子满满装的也是鲜牛奶。进屋的人都愣住了。‎ ‎“怎么回事,指导员?”杜林问。 “去问牛犇,叫他说。”‎ ‎“牛犇?他在哪?”“在班里休息。”‎ ‎“他……他没有……?”“去问问就知道了!”‎ 杜林奔回班里,见牛犇坐倚在床上吹口琴。“回来了,班长?”眼睛雪亮的牛犇坐起来,善意地望着杜林。‎ ‎“你……你哪儿去了?”‎ ‎“到对面走一趟,怕你不同意,就没请假。”“你去偷人家的牛奶?!”“不是偷,悄悄换的!”“换?”‎ ‎“真的。那边家家养奶牛,我们在了望架上看得清清楚楚,也没驻兵。我摸过去,钻进一家牛棚,弄了两暖水袋加两行军壶奶。走时把你的烟和酒放那儿了,待会给你钱!”“钱是小事,丢中国人的脸!”‎ ‎“这怎么丢脸?烟和酒二十多元,十多斤牛奶也就三四块钱呗,他们上哪卖这好价钱?”‎ ‎“边境政策你不懂吗?”‎ ‎“懂啊,国家不是开放了边境小额贸易了吗?再说,总不能眼看着我们热闹镇上的小居民饿死呀。所以我才去了,出了事我一个人担呗!”‎ 几天后,团政治处来了一位干事,说军事检察部门作了调查研究,决定对牛犇免于起诉。军分区指示,对牛犇要进行法制和边防政策纪律的补课,教育可由团治政处直接进行。地点放在团农场,让牛犇边劳动边接受教育。‎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雪国热闹镇”为题,但其实这个所谓的热闹镇只有寥寥数人,这样的标题与内容形成落差,能更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B. “我是说他会不会还描了地图什么的?他脑瓜比谁都活,除了偷我烟酒,准还描了地图!”“真这样,可就更毁了。”暗示着大家对牛犇早有怀疑。‎ C. 杜林带着全班的人在风雪中四处查找牛犇的紧张场景与哑女家中温馨轻松的场面形成强烈对比,使得小说的情节更加的跌宕起伏,更有张力。‎ D. 文章以士兵牛犇外逃开头,但后来却以牛犇取奶归来结尾,营造了紧张的气氛,先抑后扬,表达了对牛犇的赞美之情。‎ ‎5. 小说中的牛犇从一出场就与众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其人物形象。‎ ‎6. 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4. B 5. 牛犇是一名入伍不到一年的思想活跃,知识面宽的新兵形象。“入伍不到一年的新兵牛犇”“指导员还表扬他思想活跃,知识面宽。” 说明牛犇是一个思想活跃,知识面宽的新兵。①有知识有文化善观察懂生活。“捧着一本书”“这句唱词和眼前景色挺吻合,随便借用一下……又翻他手中的书,他是对照着眼前的雪景看书上描写得是否像” “我们在了望架上看得清清楚楚,也没驻兵”说明牛犇有知识有文化善观察懂生活。②遇事有主见、有原则。“到对面走一趟,怕你不同意,就没请假。”“不是偷,悄悄换的!” “我摸过去,钻进一家牛棚,弄了两暖水袋加两行军壶奶。走时把你的烟和酒放那儿了,待会给你钱!‎ ‎”体现牛犇有主见、有原则。③爱国。“钱是小事,丢中国人的脸!”这说明牛犇有爱国情怀。④有担当,有爱心,乐于助人。“总不能眼看着我们热闹镇上的小居民饿死呀。所以我才去了,出了事我一个人担呗!”体现了牛犇有担当,有爱心,乐于助人。 ‎ ‎6. ①意外一:以牛犇外逃开头,以牛犇取奶归来结尾,不仅营造了紧张的气氛,更使故事情节富有波澜,出人意料。小说先抑后扬,表达了对牛犇的赞美之情。②意外二:牛犇没有请假,私自越过国境线,不仅没有受到严厉的处罚,却让他在团农场边劳动边接受教育。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生命大于天,纪律要为生命让路,更好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主旨。‎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暗示着大家对牛犇早有怀疑”错误。“我是说他会不会还描了地图什么的?他脑瓜比谁都活,除了偷我烟酒,准还描了地图!”“真这样,可就更毁了。”这几句话是新兵牛犇“失踪”后,大家的胡乱猜疑,不能说“暗示着大家对牛犇早有怀疑”。B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本题要求“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其人物形象”。小说这样写道,“入伍不到一年的新兵牛犇”“指导员还表扬他思想活跃,知识面宽。” 说明牛犇是一个思想活跃,知识面宽的新兵。“捧着一本书”“这句唱词和眼前景色挺吻合,随便借用一下……又翻他手中的书,他是对照着眼前的雪景看书上描写得是否像” “我们在了望架上看得清清楚楚,也没驻兵”说明牛犇有知识有文化善观察懂生活。“到对面走一趟,怕你不同意,就没请假。”“不是偷,悄悄换的!” “我摸过去,钻进一家牛棚,弄了两暖水袋加两行军壶奶。走时把你的烟和酒放那儿了,待会给你钱!”说明牛犇是一个有主见、有原则的士兵。“钱是小事,丢中国人的脸!”这说明牛犇有爱国情怀。“总不能眼看着我们热闹镇上的小居民饿死呀。所以我才去了,出了事我一个人担呗!”说明牛犇有担当,有爱心,乐于助人。‎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情节结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先明确结尾的形式,再从结尾所用技巧的作用、情节安排、读者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几个角度答题。常见结尾的方式有:欧·亨利式结局,令人伤感的结局,令人喜悦的结局,戛然而止的结局。1.欧·亨利式结局:①在结构安排上,这种结局使故事情节陡生波澜,出人意料,产生极大的表现力和震撼力;②在表现手法上,与上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引发思考,突出主旨。2.令人伤感的结局:①在人物形象上,能够突出人物性格,丰富人物形象;②在内容情感上,能够强化意图,深化主题思想;③在读者方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和回味,引人思考,强化主题。3.令人喜悦的结局:①在主题方面,能够凸显人性和生活的美好,满足人们的期盼;②在表达效果方面,完整的情节和圆满的结局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塑造,使主人公更具代表性;③在读者体验方面,这种结局与主人公和作者的意愿和谐一致,令人愉悦,易于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4.戛然而止的结局:除上述作用外,还可以留下空白,让读者回味不尽。本题要求分析“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的好处”。这是欧亨利式结尾,在结构安排上,以牛犇外逃开头,以牛犇取奶归来为结尾,这种结局使故事情节陡生波澜,出人意料,产生极大的表现力和震撼力;小说先抑后扬,表达了对牛犇的赞美之情。在表现手法上,牛犇没有请假,私自越过国境线,不仅没有受到严厉的处罚,却让他在团农场边劳动边接受教育,与上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引发思考,突出主旨:生命大于天,纪律要为生命让路,更好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点睛】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要素。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一定的主题。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师说(节选)‎ 韩愈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 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未见其明也 明:明智 B. 士大夫之族 族:类 C. 圣人无常师 常:固定的 D. 作《师说》以贻之 贻:鼓励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师不必贤于弟子 ②不拘于时 B.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②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 C. 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②其贤不及孔子 D. ①小学而大遗 ②群聚而笑之 ‎9.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B. 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既指那童子的启蒙教师,又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 C. 选文在批判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时主要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比如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 D. 选文举孔子为例加以论述,因为孔子在人们心目中是至圣先师,举孔子为例就有代表性,能加强说服力。‎ ‎10.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答案】7. D 8. C 9. B ‎ ‎10. (1)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 ‎(2)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术技艺上各有研究方向,像这样罢了。‎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因为四个选项只有一个不对,可以使用代入法逐一进行排除。D项,“贻”,意思是“赠送”。这句话的意思是写《师说》来赠送给他。D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常见虚词。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 A项,“师不必贤于弟子”中“于”是介词,意思是“比”;“不拘于时”中的“于”是介词,意思是“被”。二者意义不同。‎ B项,“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中的“则”是连词,意思是“却”;“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中的“则”是副词,意思是“就”。二者意义不同。‎ C项,“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中的“其”是代词,意思是“他的”;“其贤不及孔子” 中的“其”是代词,意思是“他的”。二者意义用法都相同。‎ D项,“小学而大遗” 中的“而”是连词,意思是“却”;“群聚而笑之” 中的“而”是连词,表修饰,不译。二者不同。‎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要求选出“对选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B项,“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既指那童子的启蒙教师”错误,根据原文“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可知,韩愈所说的“师”不是指童子的启蒙教师。B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关键词(1)所以:……的原因,其:大概。(2)闻道:懂得道理术业:学术技艺,如是:像这样,而已:罢了。‎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唉!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流传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呐!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 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这是糊涂的!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断句,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读(断句)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中,说起老师、弟子的时候,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问那些嘲笑者(嘲笑他的原因),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足以感到羞愧,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唉!从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类的人是不屑与他们为伍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竟然反而不如他们。难道不值得奇怪吗?‎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经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道德才能(当然)不如孔子。孔子说:“三人同行,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强,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术技艺上各有研究方向,像这样罢了。‎ 李蟠,十七岁,爱好古文,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不被当时的不良习俗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特别写了这篇《师说》赠送给他。‎ 阅读《论语》中的两段话,完成小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小气)。‎ ‎11.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乃尔是过与 责备 B.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借口 C. 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安定平和 D. 正其衣冠,尊其瞻视 尊重 ‎12.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B.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C. 何以伐为 则修文德以来之 D.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择可劳而劳之 ‎13. 选出句式与例句“固而近于费”相同的一项:‎ A.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D. 恐年岁之不吾与 ‎14. 翻译以下句子 ‎①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②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 ‎【答案】11. D 12. B 13. A ‎ ‎14. ①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这样做就不担任那职位。‎ ‎②君子对人,无论人多人少,势力大势力小,都不怠慢他们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因为四个选项只有一个不对,可以使用代入法逐一进行排除。本题题干是“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D项,“正其衣冠,尊其瞻视”意思是君子应该端正自己的仪容,使自己的行为举止都受到人的尊重。“尊”,使动用法,使……受到尊重。D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常见虚词。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 A项,“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中的“于”是介词,意思是“对”;“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 中的“于”是介词,意思是“在”。二者意义不同。 ‎ B项,“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中的“而”是连词,意思是“却”;“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中的“而”是连词,意思是“却”。二者意义用法相同。‎ C项,“何以伐为”中的“以”是介词,意思是“凭借”;“则修文德以来之”中的“以”是连词,意思是“来”。二者意义不同。‎ D项,“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中的“之”是代词,意思是“这样”;“择可劳而劳之”中的“之”是代词,意思是“他”。二者意义不同。‎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然后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进行辨析,结合翻译来判断。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以及省略句。‎ 本题要求选出“句式与例句“固而近于费”相同的一项”。“固而近于费”意思是,(颛臾)城墙坚固而且距离费地很近,“近于费”实际是“于费近”,距离费地近,状语后置。‎ A.项,“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意思是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多于南亩之农夫”是“于南亩之农夫多”,状语后置。‎ B项,“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意思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爪牙之利”是“利爪牙”,“筋骨之强”是“强筋骨”,定语后置。‎ C项,“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意思是我稍微给(它)加以修补,使上面不再漏雨。 “为修葺”是“为(之)修葺”,“为”后省略了“之”,省略句。‎ D.项,“恐年岁之不吾与”,意思是只怕年岁不等待我。“不吾与”,否定句中,代词“吾”作“与”的宾语,宾语前置。‎ 故选A。‎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关键词①陈:摆出来,施展;力:才能;就:担任,充任;列:职位。②君子(对人)补出省略成分;慢:怠慢。‎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没有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词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冉有!我恐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从前先王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这样做就不担任那职务。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态度)的人。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使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境内策划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子张问孔子说:“怎样才可以治理政事呢?”孔子说:“尊重五种美德,排除四种恶政,这样就可以治理政事了。”子张问:“五种美德是什么?”孔子说:“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已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安舒矜持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子张说:“怎样叫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却无所耗费呢?”孔子说:“让百姓们去做对他们有利的事,这不就是对百姓有利而自己无所耗费吗?选择可以让百姓劳作的时间和事情并且让百姓去做,这又有谁会怨恨呢?自己要追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又还有什么可贪的呢?君子对人,无论多少,势力大小,都不怠慢他们,这不就是安舒矜持而不傲慢吗?君子应该端正自己的仪容,使自己的行为举止都得到人的尊重,使人见了让人产生敬畏之心,这不也是威严而不凶猛吗?”子张问:“什么叫四种恶政呢?”孔子说:“不经教化便加以杀戮叫做虐,不加告诫便要求成功叫做暴,不加监督而突然限期叫做贼,同样是给人财物,却出手吝啬,叫做小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①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②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释:①塞上长城,南朝刘宋的名将檀道济,曾自许为“万里长城”。②出师,诸葛亮伐 魏,临行时上表后主刘禅,后人称为《出师表》。‎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慨叹国事艰难,追述年轻时期盼收复失地豪情壮志。‎ B. 颔联集中描写宋军在镇江、南郑两地英雄抗金的战斗情景。‎ C. 颈联抒情悲愤,感叹生平抱负未得施展,却早生华发。‎ D. 尾联饱含诗人对诸葛亮的失望之情,并表达了再次出征的决心。‎ ‎16. 诗歌用典恰到好处,请结合诗句内容作简要赏析。‎ ‎【答案】15. D 16. ①“塞上长城空自许”是用典。诗人用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用典明志,以此自许,表现诗人收复失地、坚定如山的气概,但“空”字又将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表露无遗。②“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是用典。诗人用诸葛亮北伐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D项,“尾联饱含诗人对诸葛亮的失望之情”理解错误。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出师表真可谓名传后世,有谁能像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表达了诗人追慕先贤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自己的抱负,并不是对诸葛亮的失望之情。D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然后要回顾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接着分析诗句意思,判断用到的手法。答题时注意先分析整首诗的手法,再分析具体诗句,按照由大到小的手法来分析。答题时先说术语,再分析运用,最后结合情感分析效果。本题要求结合诗句内容简析用典的作用。题干中已明确表现手法是用典,所以答题时首先要指出用典的诗句,再具体指出怎么用典,最后答出通过用典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本诗用典的诗句有①“塞上长城空自许”,诗人用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用典明志,以此自许,表现诗人收复失地,坚定如山的气概。可是,一个“空”字将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表露无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满是悲怆。②“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尾联也用典明志。诸葛亮坚持北伐,“出师一表真名世”,终归名传后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千载而下,无人可与相提并论。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也会“名世”。诗人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_________,恐美人之迟暮。‎ ‎②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答案】 (1). 春与秋其代序 (2). 惟草木之零落兮 (3). 寄蜉蝣于天地 (4). 渺沧海之一粟 (5). 风急天高猿啸哀 (6). 无边落木萧萧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解答此类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必须注意情境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如果是直接默写上下句,则背诵出诗文内容即可。不管什么形式的默写,都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本题属于直接默写,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惟”“蜉蝣”“沧”“粟”“萧”。‎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语言文字运用 史学界对“马球源于唐朝”向来视为定论,其实早在东汉就有了马球的纪录。三国时曹植的传世名篇《名都篇》便有“连骑击鞠壤,巧捷惟万端”的诗句,生动记录了击鞠者 的技巧。这时郭代文献中第一次出现了“击鞠”一词。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使得马球成为了中国古代运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到了唐代,马球在皇室的宣扬下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成为了当时人们最喜欢的体育运动。‎ 唐朝的马球运动与现代不同,没有保护头盔,也没有相应的保护器具,而且马的奔跑速度快,马球运动其实危险性相当高。但是唐人依然 。史料记载,唐朝的皇帝最喜爱的运动便是马球。( ),全国上下球场林立,玩者甚众。终唐一代,唐人玩马球球技高超者甚多,但其中最出色的无疑是唐宣宗。唐宣宗无论是在球技还是姿势,都是当时翘楚。他打马球时往往精神振奋,兼之志气昂扬,在纵马驰骋间 还可腾挪跳跃,曾在空中击球连打达216杖。其控球技术之高让人目瞪口呆, ,虽然史料记载中多少有 之嫌,但唐宣宗确实在当时的球场上独领风骚。‎ ‎18.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使得马球成为中国古代主要的运动形式之一 B. 马球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成为主要的中国古代运动形式之一 C. 马球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下,成为主要的中国古代运动形式之一 D. 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马球成为中国古代主要的运动形式之一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仅马球运动在帝王与文武百官之间流行,而且也普及于民间 B. 马球运动不仅在帝王和文武百官之间流行,而且于民间也普及 C. 马球运动不仅于民间普及,而且在帝王与文武百官之间也流行 D. 不仅马球运动于民间普及,而且在帝王与文武百官之间也流行 ‎20.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出神入化 乐此不疲 叹为观止 夸大其词 B. 超群绝伦 乐此不疲 击节赞赏 夸大其词 C. 超群绝伦 废寝忘食 叹为观止 哗众取宠 D. 出神入化 废寝忘食 击节赞赏 哗众取宠 ‎【答案】18. D 19. B 20. A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项,“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使得马球成为中国古代主要的运动形式之一”,经过……使得……本句缺主语。‎ B项,“……成为主要的中国古代运动形式之一”,应改为“成为中国古代主要运动形式之一” 本句语序不当。‎ C项,“马球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下”,“经过……下”,应改为“在……下”,属于介宾短语不搭配;“”成为主要的中国古代运动形式之一”,应改为“成为中国古代主要运动形式之一”,属于语序不当。‎ D项,正确。‎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首先看四个选项本身,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马球,前后句的主语一致,应该把主语放在关联词语的前面,所以先排除AD。接着分析,所填句子上句是“唐朝的皇帝最喜爱的运动便是马球”,那么所填句子必须承接这个句子,比较BC,B项才能和这个句子衔接,并且“而且于民间也普及”也能引起下句。因此,B项承上启下。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做这道题最好用排除法。‎ 第一个空,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好的境界。超群绝伦:伦,同辈。超出一般人,同辈中无人可比。此处是形容击鞠者的技巧的,只能用“出神入化”形容技巧,“超却绝伦”所指对象是人,所以选“出神入化”。 ‎ 第二个空,乐此不疲:此,这。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非常勤奋专心。此处是说唐代人对这项运动特别爱好,结合语境,选用“乐此不疲”。 ‎ 第三个空,击节叹赏:节,节拍;击节,打拍子;叹赏,赞叹赏识。指打着拍子欣赏诗文或艺术作品。形容对人行为、言论、诗文、技艺等十分赞赏。叹为观止:春秋时吴国的季札在鲁国观看各种乐(yuè)舞,看到舜时的乐舞,十分赞美,说看到这里就够了,再有别的乐舞也不必看了(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后来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根据成语含义,“叹为观止”“击节赞叹”都可用。‎ 第四个空,哗众取宠:意思是以浮夸的言行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夸大其词:说话或写文章不切实际,扩大了事实。也作夸大其辞。此处是说史料记载中有夸大的成分,根据成语含义选用“夸大其词”,“哗众取宠”不合语境。‎ 故选A。‎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 ‎21.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个以诗语来领悟自然和人生的民族,诗词的作者往往多情而敏感,对节日常有不同的观察和联想。请将与下列诗词相关的中国传统节日的名称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①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②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③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④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⑤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①______②_____③_____ ④______⑤ _______‎ ‎【答案】 (1). 春节 (2). 端午节 (3). 寒食节 (4). 重阳节 (5). 元宵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读题干,明确题干要求,再仔细寻找诗句当中有特殊指向的关键词,确定这些词语和什么人或什么事有关,最后按照题干要求作答。本题要求写出与诗词相对应的传统节日。‎ ‎①“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曈曈”,日出光亮的样子;“桃符”,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辟邪的桃木板。旧时每年春节总要摘下旧的桃符,换上新的。这句诗的意思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这句诗写的是春节。‎ ‎②“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中的“竞渡”,赛龙舟;“忠魂”,忠烈之魂,指屈原。这句诗的意思是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来啊。这句诗写的是端午节。‎ ‎③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句诗的意思是日暮时分由宫室分传蜡烛,那袅袅烛烟飘进五侯之家。“分传蜡烛”是因为寒食节禁火,也不能点蜡烛,但皇帝准许宠臣点蜡烛,明确这一点,可确定这句诗写的是寒食节。‎ ‎④“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中的“登高”、“酒”、“菊”,三个标志性的词语连在一起,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这是重阳节的习俗。我们确定这句诗写的是重阳节。‎ ‎⑤“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中的“三五夜”,即每月十五日夜;加之“灯火”二字,可以确定,这不是普通的灯火,而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灯火”,所以这句诗写的是元宵节。‎ ‎22.世界上最短的小说《最后一个人》翻译成汉语只有25个字:“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 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而它却具备了小说应有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且给人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请你自拟一个标题,写一篇40字以内(含标点)要素齐全的微型小说。‎ 标题:____________‎ 正文:____________‎ ‎【答案】 (1). 山洪爆发 (2). 山洪爆发,人们都拥挤在一条歪歪斜斜的木桥上。这时,桥轰的一下塌了……‎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本题是记叙类微写作,要求自拟标题,写一篇40字以内(含标点)要素齐全的微型小说,在小说里,要具备人物、环境、故事情节三要素。‎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虹宇小学的老师给同学们留的家庭作业中有道数学题:妈妈买回5块饼分给兄弟4人,怎样分才是最公平合理的呢?‎ 戴小岱给出的答案是:可以给妈妈一块。结果被数学老师判为0分。‎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小岱同学母亲的身份给当事小学生或是当事数学老师写一封信,分享你的想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写给孩子小岱的一封信 亲爱的孩子:‎ 你好!‎ 听说你的家庭作业中有一道分饼的数学题,并且因为得数错误而被数学老师判为零分。而你错误的原因不是计算,是你觉得分给兄弟四人后,还应留给妈妈一块。你让妈妈很感动,很知足,很幸福,但妈妈还是想和你聊一聊……‎ ‎ 小岱,妈妈知道你是一个有温情的充满阳光孩子,我为你的性格和品德点赞。因你心有温情,在做数学题时将题意弄错,但是不要紧,老师讲解之后,想必你就知道做题方法了。重要的是,你有一颗温暖的心。你知道吗?温暖的情怀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人有温情,才会收获亲情和友情,才能感化他人,才能阳光的成长,不被黑暗压倒。妈妈很幸运,遇到了你这个小暖男。‎ 可是,孩子,你知道吗?温情虽好,但不一定体现在方方面面。例如数学,它就是一门逻辑思维严密的学科,学习数学,不须温情,但求真理。做数学题,只需弄清题意,认真求解即可。妈妈还认为,你的错误求解可能是没有弄清题意,题目说要求四个人分,就只能是四个人。你写数学作业,应在数学的范畴内思考问题,而不应该牵扯到情感上。你明白了吗?‎ 你也许会有困惑,温情难道不对吗?妈妈告诉你一句话:生活需温情,学习求真理。生活中需要温情的流露,需要善良的陪伴,这样生活才会更加精彩;学习上需求真理,必须有严谨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你说,是吧?‎ 小岱,请不要对数学老师产生疑虑,认为老师没有温情。老师就是要帮助学生纠正知识上的错误,这就是他最暖的温情。他是用数学思维考虑问题,是不会因你有温情惦记妈妈而把错误答案判对的。对于数学老师,我们不应仅仅是理解,而是坚信真理,是不是?‎ 孩子,妈妈希望你通过这件事明白一个道理:生活要温情,学习求真理。妈妈也真心祝福你:因心有温情更加幸福,因心有真理学业进步。‎ 最后祝你每天开心快乐,身体健康!‎ ‎ 妈妈 ‎ ‎ X年 X月X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材料先给我们提供了背景:数学题,五块饼分给四个同学,怎么分公平合理?面对这个问题,一个孩子答案是:给妈妈一块;数学老师给了零分。这个问题是我们写作的关注点:孩子做的对还是不对?老师应不应该给零分?当然从数学学科的角度考虑,答案肯定不对,数学老师给判零分无可非议。从人情的角度考虑,孩子还小,但却如此有温情,又让人很温暖。 一个小学生错误却充满童真与爱意的答案引发议论。这看似矛盾的议论其实都指向“教育”这个近年来备受争议甚至诟病的话题,引发了我们对“如何教育学生”“如何评价学生”等问题的思考。写作时,不能脱离“小学生”这一特定对象的实际,空泛谈论“教育”等问题。‎ 参考立意: ‎ ‎(1)要从小培养严谨、科学的态度;‎ ‎(2)要有规则意识 ‎(3)对小学生而言,品德(爱心、善良、孝顺等)培养重于知识学习;‎ ‎(4)教育不能刻板,方法要灵活。‎ 层次分析:文章先简引材料,但话题一转,“你让妈妈很感动,很知足,很幸福,但妈妈还是想和你聊一聊……”,语言表达简洁,语气委婉。接着,文章称赞小岱,“妈妈知道你是一个有温情的充满阳光孩子,我为你的性格和品德点赞”,并且指出积极意义,人有这样的品质,“才会收获亲情和友情,才能感化他人,才能阳光的成长,不被黑暗压倒”。然后从数学学科的角度分析这样做不对,明确出“学习上需求真理,必须有严谨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文章又指出老师这样的目的“老师就是要帮助学生纠正知识上的错误,这就是他最暖的温情”。最后提出对孩子的希望和祝福。全文层次清晰,娓娓道来,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素材:‎ ‎1.学习数学时,老师就强调小数点的重要性,若是点错了位置就会无形增大或缩小数值,自然之后的计算也是错误的。记得小时候有一部动画片,主角叫马大哈,他在设计楼房时搞错了数字,多了个零,造成盖的楼房“直耸云霄”。‎ ‎2.没有想到的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西班牙的工程师会犯这样低级错误——由于工程师把小数点点错,致使已接近完工的S-80级潜艇超重70吨,西班牙海军价值17.5亿英镑的潜艇计划被迫搁浅。据媒体报道,西班牙前官员把错误描述为“致命的”,这样的潜艇一旦下水,很可能再也无法浮出水面。‎ ‎3. 治学严谨是一种精神。治学严谨反映的是探索精神。学者需要有板凳一坐十年冷的精神,不能潜心研习,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观点。学者需要有质疑精神。比如,人们曾在很长时间里把《愚公移山》一文中的“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解释为黄河北岸,无法与“冀州之南”对应。后经考究,则发现今天河南省的孟县,历史上称为“河阳”,从而纠正了过往的错误。‎ ‎4.一个人不管成绩有多好,学历有多高,如果内心自私狭隘丑陋不堪,那恐怕连我们曾经不屑一顾的扫大街的环卫工都不及,起码人家勤劳善良,行得正做得直,心灵像脚下的路一样干干净净啊。学霸博士谋杀亲生母亲、毒害室友的事件时有发,温文尔雅风流倜傥的大学教授,竟然殴打环卫工人,这些人治学一定很严谨,不然怎么当学霸、做教授,但是他么的善良的品质,人性的本真哪里去了?‎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