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0 M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2
课
黄州快哉亭记
【
助读链接
】
一、作者名片
随缘自适的智者
——
苏辙
简介
:
苏辙
(1039—1112),
字子由
,
眉州眉山
(
今属四川
)
人。嘉祐二年
(1057)
与其兄苏
轼同登进士科。元丰二年
(1079),
其兄苏轼
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捕入狱。他上书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
,
被贬官。晚年在颍川定居
,
过隐居生活。
贡献
:
他的散文以策论见长
,
在北宋自成一家。他的作品今存
《
栾城集
》,
其中著名的作品有
《
新论
》《
上皇帝书
》《
三国论
》《
黄州快哉亭记
》
等。
评价
:
人生观深受其父兄影响
,
其文平稳朴实
,
亦如其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与父苏洵、兄苏轼齐名
,
合称“三苏”。
二、背景回放
逆境中的旷达情怀
元丰二年
(1079),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苏辙上书营救苏轼
,
因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
(
今江西高安
)
盐酒税。
元丰六年
(1083),
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
,
为了览观江流
,
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
,
用以观览江山形胜
,
抒发情怀
,
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
,
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
《
水调歌头
·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
苏辙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
三、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建筑知识
宫
:
上古时
,
宫只是指一般的房屋
,
无贵贱之分。秦
汉以后
,
帝王的住所叫“宫”
,
如故宫。宫室一般向南
,
其内部又分内堂、室、房等几部分。
殿
:
高大的房屋
,
特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政的
房屋。前者如“大雄宝殿”
,
后者如“太和殿”。
亭
:
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
,
如
:
醉翁
亭。在古时是公家的房舍
,
建在路旁
,
以便旅客投宿。秦汉时十里一长亭
,
五
里一短亭
,
十亭一乡。如今园林中的亭
,
指有顶无墙的建筑
,
与其原义不同。
台
:
高而平的建筑叫台。台上可以有建筑
,
也可没有建筑。
坛
:
古代举行祭祀、誓师等大典用的台
,
如
:
天坛。
楼
:
二层以上的房屋
,
如
:
岳阳楼。
榭
:
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
如
:
水榭。
阁
:
四周设栏杆回廊的楼
,
如
:
滕王阁。
廊
:
屋檐之下的过道
,
今演变成多种形式
,
如长廊、短廊、回廊、半壁廊、飞廊等。
轩
:
有窗的长廊或小室
,
如
:
惜抱轩。
塔
:
用来藏舍利和经卷的建筑
,
以方形、八角形为多
,
如
:
大雁塔。
微言大义
苏辙名言警句
1.
戒心之易忘
,
而骄心之易生。
2.
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也。
3.
寒暑不能移
,
岁月不能败者
,
惟松柏为然。
4.
无以待之
,
则十百而乱
;
有以待之
,
则千万若一。
5.
无事则深忧
,
有事则不惧。
6.
非举无以知其贤
,
非试无以效其实。
【
初读思考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
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
文章第一段记快哉亭
,
却先写长江的浩渺水面和壮阔
气势
,
描绘江流之三变
,
这样写未点出造亭的目的和文
章题意。
B.
文章第二段写亭以“快哉”命名的原因
,
主要从两方面写
:“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
举目而足”和可以凭吊遗迹。
C.
文章最后写张梦得不以贬谪为患
,
表达了作者对他遭“不遇之变”而自放山水之间的旷达行为的赞许之情。
D.
文章自然引录宋玉的
《
风赋
》
中所写的有关故事
,
不仅交代了“快哉”两字的来历
,
而且还从宋玉将风分为雌雄
,
极其自然地引向了下文文章主旨的讨论。
【
解析
】
选
A
。文章第一段写黄州附近长江的浩渺水面和壮阔气势
,
描绘江流之三变
,
这样写其实是巧妙设伏
,
间接点出造亭的目的和文章题意。
一、阅读课文
1
~
2
自然段
,
完成下面问题。
江出西陵
,
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
南合湘、沅
,
北合汉、沔
,
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
,
波流浸灌
,
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
,
谪居齐安
,
(1)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
,
以览观江流之胜
,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
,
南北百里
,
东西一舍。涛澜汹涌
,
风云开阖。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
(2)
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
变化倏忽
,
动心骇目
,
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
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
,
冈陵起伏
,
草木行列
,
烟消日出
,
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3)
至于长州之滨
,
故城之墟
,
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
,
周瑜、陆逊之所骋骛
,
其流风遗迹
,
亦足以称快世俗。
1.
下列一些中国文化常识
,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
,“
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
的四月一日。
B.
野史
,
是私家编撰的史书
,“
野史氏”是作者自谓。
C.
舍
,
是古代的长度单位
,
一舍等于三十里。
D.“
庙社”指宗庙和社稷
,
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
神。
【
明确
】
选
A
。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
,
每月的初一称为“朔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夏历
(
农历
)
的四月十五日。
2.
用简短的语句概括文中写“快哉亭”命名的两方面缘由。
【
明确
】
在此亭上可以欣赏远近、昼夜变化倏忽的景物
;
可以凭吊往古流风遗迹。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其流奔放肆大
(
流
:
名词
,_____
。大
:
形容词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
其势益张
(
张
:
形容词
,_____)
(3)
至于赤壁之下
(
至于
:
古今异义词
,
古义
,_____;
今义
,
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
表示另提一事
)
水势
指水势
开阔浩大而无阻挡
阔大
流到
﹒
﹒
﹒
﹒
﹒
(4)
谪居齐安
,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
(
谪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即
:
动词
,___________
。为
:
动词
,_____)
(5)
以览观江流之胜
(
胜
:
形容词作名词
,___________)
(6)
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
夜
:
名词作状语
,_______)
(7)
变化倏忽
,
动心骇目
(
动
:
动词的使动用法
,_______
___
。骇
:
动词的使动用法
,___________)
指官吏降职
,
调
往边外地方
接近、靠近
建造
胜景、美景
在晚上
使
……
动
使
……
害怕
﹒
﹒
﹒
﹒
﹒
﹒
﹒
(8)
草木行列
(
行列
:
名词作动词
,_________)
(9)
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
舍
:
名词
,_____
。指
:
名词
作状语
,_______)
(10)
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
(
睥睨
:
动词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1)
其流风遗迹
,
亦足以称快世俗
(
流
:
形容词
,_______
_____
。称快
:
动词的使动用法
,___________)
排成行列
房屋
用手指
斜着眼睛
看
,
谓伺机夺取
遗留下
来的
使
……
称快
﹒
﹒
﹒
﹒
﹒
﹒
﹒
﹒
﹒
4.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河县的张梦得
,
被贬官后居住
(
在
)
齐安。
白天能看见船只在亭子前出没。
这大概就是亭子取名为“快哉”的原因了。
二、阅读课文
3
~
4
自然段
,
完成下面问题。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
有风飒然至者
,
王披襟当之
,
曰
:“
快哉
,
此风
!
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
?”
宋玉曰
:“
此独大王之雄风耳
,
庶人安得共之
!”
玉之言
,
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
,
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
王之所以为乐
,
与庶人之所以为忧
,
此则人之变也
,
而
风何与焉
?
士生于世
,
使其中不自得
,
将何往而非病
?
使其中坦然
,
不以物伤性
,
将何适而非快
?
(1)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
,
窃会计之余功
,
而自放山水之间
,
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
,
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
,
(2)
揖西山之白云
,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
(3)
不然
,
连山绝壑
,
长林古木
,
振之以清风
,
照之以明月
,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
乌睹其为快也哉
!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1.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围绕“快哉”二字着墨
,
表面上赞赏迁客张梦得“自放山水之间”
,
实际上是借题发挥
,
寓有自我劝勉之意。
B.
先写江流之胜
,
再点明筑亭始末及命名由来。这种从大处着眼的笔法
,
使行文不同凡响
,
也是览观胜景而“快哉”的需要。
C.
开篇“谪居”二字引起全文议论
,
下文心中坦然
,“
不以物伤性”而无往不快的思想
,
颇具人生哲理。
D.
作者凭吊赤壁“流风遗迹”
,
联想到此处发生的楚王宋玉论风、曹操孙权争雄的故事
,
既点明题目“快哉”二字出处
,
又使人心生快意
,
增添了怀古的内容。
【
解析
】
选
D
。“楚王宋玉论风”发生在楚国宫苑兰台
,
不在赤壁。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
从
:
动词的使
动用法
,___________)
(2)
王披襟当之
(
当
:
介词
,___________)
(3)
盖有讽焉
(
盖
:
副词
,_______
。讽
:
名词
,_____)
使
……
跟随
迎着、对着
表推测
讽喻
﹒
﹒
﹒
﹒
(4)
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
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变
:
名词
,_____)
(5)
士生于世
,
使其中不自得
(
其中
:
古今异义词
,
古义
:
_________;
今义
:
方位词
,
那里面。自得
:
古今异义词
,
古义
:_____;
今义
:
自己感到得意或舒适
)
指碰上好机会、被重用、
得志
差异
他的内心
自在
﹒
﹒
﹒
﹒
﹒
﹒
(6)
使其中坦然
,
不以物伤性
(
坦然
:
古今异义词
,
古义
:
_________;
今义
:
心里平静
,
无顾虑
)
(7)
窃会计之余功
(
窃
:
动词
,_____
。会计
:
古今异义词
,
古义
:_______________;
今义
:
财务工作人员
)
心情舒畅
利用
征收钱粮等公事
﹒
﹒
﹒
﹒
﹒
(8)
将蓬户瓮牖
(
将
:
连词
,_____
。蓬、瓮
:
均为名词作
动词
,
意思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
(9)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
穷
: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___________
。适
:
形容词
,_____)
即使
用蓬草编
用破瓮做
使
……
尽享
安适
﹒
﹒
﹒
﹒
﹒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使他心中坦然舒适
,
不因外界事物而伤害自
己的本性
,
那么到什么地方会感到不快乐呢
?
即使用蓬草做门
,
用破瓮为窗
,
也没有什么不
快活的
,
更何况在长江的清流中洗濯。
(3)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相对西山的白云
,
让耳目尽享美妙的景物而
求自我安乐呢
!
[
归类
·
记一记
]
一、一词多义
1.
流
(1)
其流奔放肆大
(
名词
,
水势
)
(2)
其流风遗迹
(
形容词
,
遗留下来的
)
(3)
三教九流
(
名词
,
流派、派别
)
(4)
宁赴湘流
,
葬于江鱼之腹中
(《
渔父
》)(
名词
,
河流
)
2.
胜
(1)
以览观江流之胜
(
形容词作名词
,
胜景、美景
)
(2)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
动词
,
承受、禁得起
)
3.
舍
(1)
东西一舍
(
名词
,
古代长度单位
,
一舍等于三十里
)
(2)
渔夫樵父之舍
(
名词
,
房屋
)
(3)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
游褒禅山记
》) (
名词作动词
,
筑舍定居
)
4.
为
(1)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
(
动词
,
建造
)
(2)
卒相与欢
,
为刎颈之交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
动词
,
成为
)
(3)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
阿房宫赋
》) (
动词
,
做
)
(4)
不者
,
若属皆且为所虏
(《
鸿门宴
》) (
介词
,
表被动
)
二、词类活用
1.
名词活用
(1)
名词活用作动词
①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②草木行列
③将蓬户瓮牖
﹒
﹒
﹒
﹒
﹒
(2)
名词作状语
①南合湘、沅
,
北合汉、沔
②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③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④西望武昌诸山
⑤皆可指数
﹒
﹒
﹒
﹒
﹒
﹒
2.
动词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动心骇目
②亦足以称快世俗
③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
﹒
﹒
﹒
﹒
3.
形容词活用
(1)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以览观江流之胜
(2)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
﹒
三、古今异义
1.
至于赤壁之下
2.
使其中不自得
3.
窃会计之余功
4.
使其中坦然
,
不以物伤性
﹒
﹒
﹒
﹒
﹒
﹒
﹒
﹒
﹒
﹒
四、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
判断句
,“……
者也”为标志
)
2.
状语后置句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
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
出没”的状语“于其前”后置
,“
悲啸”的状语“于其下”后置
)
3.
宾语前置句
将何往而非病
(“
何”是动词“往”的宾语
)
【
审美鉴赏
】
1.
文章开头起笔不凡
,
不落俗套。自西陵到赤壁
,
江流景象发生了哪些变化
?
作者这样处理用意何在
?
【
明确
】
作者先从江水着笔
,
写黄州附近长江的浩渺水面和壮阔气势
,
突出描绘江流之三变
:
江出西陵
,
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
始宽
),
南合湘、沅
,
北合汉、沔
,
其势益张
(
渐宽
)
。至于赤壁之下
,
波流浸灌
,
与海相若
(
宽广
)
。让人感受到江流之盛。作者以江流的开阔象征眼界与心境的渐次开阔
,
也为下文写造亭的目的和题意做铺垫。
2.
第二段中快哉亭命名的原因有哪些
?
作者描写江流之盛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
【
明确
】
原因
:“
快哉”之一
:
观赏江山形胜之快
;“
快哉”之二
:
凭吊历史遗迹之快。
描写角度
景 象
空间范围
南北百里
,
东西三十里
时间
昼
:
舟楫出没
;
夜
:
鱼龙悲啸
详写西望之景
冈陵起伏
,
草木行列
,
烟消日出
,
屋舍皆可指数
历史遗迹
故城之墟
3.
文章引用楚襄王问宋玉关于风的故事有何寓意
?
【
明确
】
宋玉对楚襄王微妙地进行了讽谏
,
寓意在借风之雌雄来说明人间之不平等。风无雌雄之异
,
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
楚襄王认为是快乐
,
而庶人则认为是忧患
,
这是人之地位境遇不同
,
所产生的不同感觉。正像江上行船
,
乘船者悠然如飘然驭风
,
纤夫却恼怒憔悴
,
哪有什么悠然之感。作者借此说明人之忧、人之乐与风无关
,
全在自己心情。
4.
谈一谈
,
你对“使其中坦然
,
不以物伤性
,
将何适而非快”有何理解
?
【
明确
】
君子以坦荡豁达的处世态度面对所有的不快
,
不以物喜
,
不以物悲
,
随遇而安
,
才能聆听自然之美。
快哉亭为张怀民所建
,
苏轼命名
,
苏辙作记。三人均遭贬官的命运
(
苏辙生性沉静淡泊
,
虽没有经历
“
乌台诗案
”
之屈辱
,
却也有贬官之累
),
故作者写作这篇文章寓勉人并自励之意
,
全文主旨是说明人心坦然自得
,
不受制于外物
,
便能无往而不快。
【
备选要点
】
试比较本文与
《
岳阳楼记
》
写法之异同。
【
明确
】
《
黄州快哉亭记
》
《
岳阳楼记
》
动机
为张梦得谪居黄州记其亭成之作
因滕子京请之而作
境遇
被贬筠州
,
时年四十四
被贬邓州
,
时年五十八
观点
以
“
坦然
”“
自适
”“
不以物伤性
”
勉张氏随遇自适
以
“
谪
”
为主
,
抒发先忧后乐之仁者襟怀
《
黄州快哉亭记
》
《
岳阳楼记
》
主张
主张
“
境随心转
”
,
欣赏景物时受到自己主观的影响
认为览物之情
,
受客观环境影响
——
“
情随境迁
”
文体
记叙文含议论
,
且旨在议论
结构
先叙后议
:
先叙事、次叙景、末议论
作者
心情
苏辙与范仲淹皆在遭谪贬后作此二文
,
都不免有抑郁不平之气
写景
两者皆以叙述亭边之江、湖为主。将水之盛大、变幻
,
描写得淋漓尽致
【
素养提升
】
一、思想启迪
文章紧扣题面“快哉”二字
,
极写其形胜与览古之快
,
抒发作者不以个人得失为怀的思想感情
,
道出了人生的一条哲理
:
心中坦然
,
无往不快。
【
运用角度
】
微笑着生活、逆境中更应坦然与自勉、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此身安处是吾乡、计利应计天下利。
二、写法借鉴
1.
多变的观察视角
文章从俯瞰、昼观、夜闻、近睹、远眺诸角度
,
极言观赏亭子周围的山川胜景
,
足以令人称奇。例如
:
文章第一自然段三次写到了从西陵到赤壁的江流景象变化
(“
奔放肆大”“其势益张”“波流浸灌”
)
视角由远及近
,
磅礴雄伟
,
境界高旷。
2.
多处用典
,
增添文章的文化内涵
文章先引
《
风赋
》
中的有关文字
,
点“快哉”的出典
,
然后就楚王之乐、庶民之忧
,
联想到“士生于世”的两种不同处世态度
,
借用典故并加以发挥
,
增添文章的文化内涵。
三、文脉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