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85 KB
  • 2021-06-03 发布

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2020 年秋期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高二第二学月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22 题,共 150 分,共 8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 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 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 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 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 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人不仅凭借劳动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实现社会财富 的创造和积累,而且,在根本上,人最终也要通过劳动来实现人之为人的自由本质。因此,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不仅意味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且, 真正自由的劳动将构成人的第一需要。日常生活的延续离不开劳动,美好生活的实现更有赖 于勤勉而高效的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精湛的技艺、积极的合作都特别重要,在这个意义 上,劳动不仅创造财富,而且造就美德。 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 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之所以需要引起、调整和控制这种过程,在根本,上, 是因为人需要从自然界中获取足够的生活资料,满足自身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要求。然 而,如果劳动者缺少基本的技艺,那么他们的劳动就无法实现“物质变换”这个目标,如果 劳动者的技艺不够精湛或有效,那么,随着人们所需生活资料越来越多,社会将越来越可能 出现普遍的困乏。如果劳动者的技艺不够丰富或广泛,那么,社会成员所期待的美好生活也 就无法实现。 因此,劳动需要技艺。亚里士多德说,“技艺”就是劳动或制作这类活动的美德。一旦 某人作为劳动者而开始行动,他就必须努力让自己的劳动成为“好的劳动”,即技艺精湛的 劳动。而且,也只有当他真正展示出高超、精湛的技艺,使得劳动富有成效,他才能配称为 - 2 - 卓越或优秀的劳动者。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当然需要认真地钻研、反复地练习,探索有效 的途径,培养自身坚忍不拔、精益求精的美德品质。 人类的劳动具有社会性,它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劳动。随着劳动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社 会的劳动发展,越来越精细的社会分工开始发生,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协作开始运行,越来越 庞大的社会工程开始出现。对于任何单个的劳动者而言,要想完全依靠自己的劳动完成某项 任务,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能。 面对这样的客观状况,正如法国学者涂尔干指出的那样,劳动者个体将会越来越直接而 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相对于社会和他人的依赖性,越来越感受到自己作为某个集体或整体的环 节意义。此时,如果他不选择积极的合作,不与他人保持团结,不积极参与既有的分工与协 作,不愿作出相应的奉献和适当的牺牲,那么,他就既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劳动能力、实现 自己的劳动目标,也不能充分获得他人的社会承认,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所以,从根本上讲,现实的劳动要求使得劳动者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社会团结和社会 凝聚的必要性,使得他们更加自觉地参与到社会协商与社会合作的过程中。在广泛而深度的 社会联系下,不仅劳动者个体之间,而且劳动者个体与群体之间都将在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 上更加一致。相应的,他们也就更可能形成宽容、友善、互助、为他人奉献甚至牺牲的美德 品质。 (摘编自李义天《劳动造就美德》)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劳动不仅是人满足最基本生存需要的手段,也是实现人之为人自由本质的途径。 B.人凭借劳动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而基本的技艺是实现“物质变换”目标的必要条件。 C.随着现代社会的劳动发展,单个的劳动者已经没有可能依靠自己完成某项任务。 D.涂尔干指出,劳动者将会意识到越来越依赖社会和他人,成为某个集体或整体的环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用总书记的论述,揭示劳动对于人的重要意义,提出中心论点。 B.文章从劳动者自身的技艺、劳动者与他人的合作两个方面对观点进行论证。 C.文章多处引述名人的言论或观点,不仅丰富了内容,也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D.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式结构,观点鲜明,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要从自然界中获取足够生活资料来满足自身生活要求,故需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间物 质变换过程。 B.劳动者在努力让自己的劳动成为技艺精湛的劳动的同时,也是在培养自身坚忍不拔精益求精 - 3 - 的美德品质。 C.在现代社会,任何一个劳动者只有与他人团结协作,作出一定的奉献牺牲,才可能实现自己 的劳动目标。 D.在现实的劳动要求驱使下,劳动者自觉参与社会协商与社会合作的过程中,从而形成友善、 互助等美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传承农耕文化起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 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 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二 十四节气歌”在有文化的老一辈人那里可能是烂熟于心,在不少年轻人或小孩子那里,可能 却相当陌生。事实上,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先祖根据地球在绕太阳 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补充历法,用来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 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它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 要遗产。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是传承保护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一步。 (光明网·时评频道) 材料二: 让二十四节气回归日常生活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它对当代生活究竟价值何在?人们对 此却有不同的声音。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通过观察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而制定。作 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指南,二十四节气为全国各地所采用,成为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然 而,也有不少人从生活中发现,中国幅员辽阔。如果在远离中原的岭南地区,完全按照二十 四节气所言指导农事,可能会出现“冬行夏令”的尴尬。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二十四节气的地域性虽然确实存在,但它总结了太阳一年之中最 重要的变化规律,这对于农耕生产依旧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据了解,各地的人们也会根据 身边自然的具体变化,生产出符合当地气候条件的二十四节气表述,由此诞生了与二十四节 气相关的、丰富的本地化知识。 另一方面,随着气候条件的改变与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的农事指导功能 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虽然历史上会出现一些极端气候,但直到现在,全国农业生产仍 - 4 - 然在二十四节气的框架内运作。"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硏究所所长王才林解释道。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晓峰认为,尽管气候条件不断变迁,二十四节气对于城市人来说 也不再具备生产方面的指导意义,“但它既唤起我们的回忆,并且时刻提醒我们大自然是按 照自身的节奏在循环变化。”他表示,二十四节气能够提醒人类尊重自然和亲近自然。 (摘编自《南方日报》) 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文化意义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气候、天气的预测与利用 的水平越来越高,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确实有所减弱,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尽管 时间已经过去了数千年,但是二十四节气在延续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很小,现在的农田 作物耕种基本上没有脱离原来的节气规律。在中国许多农村地区,二十四节气仍旧是人们生 产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指导广大农民安排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 二十四节气的影响显然已不仅仅限于农事耕作,它已经全面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比如很 多地方的百姓会按照“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说法来准备自己的生活物资,清明吃青团、 立秋吃西瓜的风俗也依旧流行。尤其是到了冬至时节,到底是应该吃饺子还是吃汤圆,南北 方的网友几乎每年都要为此“论战”一次,彼此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好不热闹。而正是在 这样的“论战”中,传统文化反而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继承、传播和弘扬,同时也增强了人 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网友对这种“论战”的参与热情,也正是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中 仍具深远影响力的证明。 二十四节气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古人智慧的结 晶,也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绿色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摘编自《兵团日报》) 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根据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 反映了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 B.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但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如果完全按照二十四节气所言指导 农事,不一定适应当地气候特征 C.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的指导功能有所削弱,但它已全面渗透进我们的日常 生活,在现代社会仍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D.随着气候条件的改变和现代农业技术的运用,专家对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事的作用认识不一, 有的认为二十四节气已不再具有生产方面的指导意义。 5.下列对材料的概括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材料一、材料三有多处引用了歌诀,民谚和民俗事例,其作用是反映二十四节气与生活的关 - 5 - 联。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B.用来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的二十四节气歌在中国老一辈人那里可能是烂熟于心,年 轻人和小孩可能不知道。 C.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先祖用来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业活动的补充历法,它影响着千家万户 的生活。 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 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 着“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6.作为农耕文化符号和二十四节气,在现实生活中有何价值和意义?结合材料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小铁盒里的秘密 朱士元 (一) 雪停了,大阳露出了久违的笑脸。路面被一层薄冰覆盖着,车子行驶在上面发出"咔咔"的 响声。 真是不巧啊,刚到淮阴就一连下了几天雪,今天终究可以出门啦。坐在轮椅上的华伟老人 显得很兴奋。 爷爷,我们还得等一等,路面现在有点滑,车子不能开。孙子华振不打算急于现在就开车 走。 孙子啊,我真的有点等不及了。 您别急,我们到了这里不就是等于到了卫爷爷的家了吗? 不是还有 20 里的行程吗? 20 里转眼间就到了。 好,好,那就再等一会儿吧。这个雪,和我们那年在战场上一样,一下就是好几天啦, 雪停了以后,地面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 (二) 华伟是 1949 年 2 月参军的,那年他刚满 20 岁。到了部队,他认识的第一个人就是班长 卫国。 - 6 - 解放家乡的战斗打得很激烈,捷报也频频传来。华伟跟在比自己大两岁的卫国身后,学 会了很多打仗的本领。 战斗休息期间,卫国教华伟识字,还教他打枪扔手榴弹,还为他补衣服。很快,华伟视 卫国为亲哥哥,卫国也视华伟为亲弟弟。 要去海南了。部队离开家乡的前一天晚上,华伟的母亲煮了 20 个鸡蛋送了过来,她要儿 子不要饿着。华伟无法面对母亲,劝她连夜回去了。 华伟把 20 个鸡蛋分给了全班人,班长让他留着自己吃,华伟一个也没留。 那么多的战斗,华伟经历了。他看着好多战友离开了他,心里想起来就会难受。 (三) 华伟,我们马上要去朝鲜参加抗美接朝的战斗了。你怎么想?卫国问。 保家卫国,这是七尺男儿的担当,我一定去!华伟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高望山战斗是在漫天飞舞的大雪中进行的。战士们已经断粮两天了,粮食还是送不上来, 雪是他们唯一充饥的来源。 敌人再一次反扑过来,战士们怒目圆睁,等待敌人靠近些,再靠近些。 打!首长一声令下,敌人倒下了一片,余下的缩着头拼命往回逃窜。 轰!一颗炮弹落在华伟身旁炸响。班长卫国掸了掸身上的泥土和雪花,睁眼看了看,只 剩下他一个人能够站起来了。他看了看华伟正在向他招手,已不能说话。 班长卫国走到华伟身边一看,伤情十分严重。他立即叫来担架,要他们立即将华伟送到 战地医院。 雪还在下着。雪花打得人眼睛睁不开。 华伟对卫国说,你也负伤了,要去,你去,我在这里守着。 你在这里已无意义了,得赶快走,有我在,敌人就别想上来。卫国坚定地说。 哥哥,我是含不得你何!华伟流泪了。 弟弟,有军人在战场上流泪的吗? 我委托你一件事,把我这枚军功章送到我淮阴老家,也好让爹娘高兴一回。卫国说。 接了卫国的军功章,华伟便被担架队抬走了。 (四) 卫国在那场战斗中牺牲的消息是连长告诉华伟的。这时,正是“文化大革命”刚刚开始 - 7 - 的那一年。 华伟离休以后,写了无数封信去查询卫国的家乡,可一个回音也没有。 66 年过去了、老人的心愿一直没有了却,这早已成了他心头的一块病。 华伟的叹息声,唤起了孙子的一种想法。孙子对爷爷说,爷爷,我上网给您查询,再请 志题者们帮忙,一定能带来希望的。 孙子,这有可能吗?华伟用疑感的目光看着孙子。 试试吧! 好! 3 个月过去了,华伟老人的孙子收到一条信息,上面显示的与老人要找的卫国的家乡和家 人完全吻合。 (五) 路面上的冰雪融化了。老人坐的车启动了 卫国的侄儿已是年近 80 的老人了,见到华伟老人后泣不成声,说,叔叔有下落了,叔叔 有下落了。 华伟老人从小包中取出一个小铁盒递到卫国侄儿的手中,说,这是一枚军功章。 卫国的侄儿用手轻轻地打开小铁盒一看,只见那枚军功章熠熠生辉。 爷爷,这么多年,您一直不让我们看这个小铁盒,原来藏的是这么大的秘密啊。华伟老 人的孙子既惊讶又感慨地说。 是的,这个秘密可以洗清我叔叔那些传说中的不白之冤啦。卫国的侄儿用颤抖的手抚摸 着那枚军功章。 这么多年了,真的难为你们啦。华伟老人把卫国侄儿的手紧紧地握在自己的手中。 谢谢您何,华叔!您的小铁盒藏了我叔叔的一生啊。卫国的侄儿忍不住流下泪来。 坐在轮椅上的华伟老人郑重地说,我的任务完成了 卫国的侄儿向华伟老人深深地鞠了一躬。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 年第 12 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小铁盒里的秘密”为标题,既设置了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推动情节发 展,到最后真相大白,更升华了小说的主旨。 - 8 - B. 班长卫国教华伟打仗、识字,华伟把母亲煮的 20 个鸡蛋分给全班的人吃,突出表现了 在战争年代战士们所结下的浓厚战友情与兄弟情。 C. 小说采用明暗两条线索行文,其实卫国的家人也一直在寻找华伟老人,他们要用军功章洗 清卫国在“文化大革命”中所遭受的不白之宽。 D. 小说站在第三人称的角度叙述,中间插叙回忆内容,娓娓道来,质朴的语言中透露着对革 命友谊和华伟一生信守承诺的举动的赞美。 8.小说中华伟老人在送军功章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 分) 9.文中有三处对雪的描写,请结合小说内容分别分析其作用。(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存勖,李克用长子也。初,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还军上党,置酒三垂岗,伶人..奏《百 年歌》,声甚悲,坐上皆凄怆。时存助在侧,方五岁,克用慨然将须,指而笑曰:“吾行老矣, 此奇儿也,后二十年,其能代我战于此乎!”存勖年十一,从克用破王行瑜遣献捷于京师昭 宗异其状貌赐以溪鸟勅鸟卮翡翠盘抚其背曰儿有奇表后当富贵无忘予家及长,善骑射,胆勇 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 天祐五年正月,即王位于太原。叔父克宁杀都虞候李存质,幸臣史敬镕告克宁谋叛。二 月,执而戕之,且以先王之丧、叔父之难语周德威,德威自乱柳还太原。梁夹城兵闻晋有大 丧,德威军且去,因颇懈。王谓诸将曰:“梁人幸我大丧,谓我少而新立,无能为也,宜乘 其怠击之。”乃出兵趋上党,行至三重岗,叹曰 :“此先王置酒处也!”会天大雾昼暝,兵 行雾中,攻其夹城,破之,梁军大败,凯旋,以一少牢..告庙。同光二年,帝御文明殿,以教 坊使陈俊为景州刺史,内园使储德源为宪州刺史,皆梁之伶人也。初,帝平梁,俊与德源皆 为宠伶周匝所荐,帝因许除郡,郭崇韬以为不可,帝密召崇韬谓之曰:“予已许除郡,经年 未行,我惭见二人,卿当屈意行之。”故有是命。 天成元年,郭崇韬、朱友谦皆以谗死,李嗣源以名位高,亦见疑忌。赵在礼反于魏,大 臣皆请逢李嗣源讨贼,庄宗不许。群臣屡请,庄宗不得已,遣之。李嗣源至魏,屯御河南, 在礼登楼谢罪。军变,李嗣源乃入于魏,与在礼合,遣石敬瑭将三百骑为先锋。李嗣源反, 龙骧指挥使姚彦温以前锋军叛降于李嗣源,入于汴州。帝自万胜至洛京,从马直指挥使郭从 谦反。夏四月丁亥朔.,帝崩。七月,葬雍陵,追谥为光圣神闵孝皇帝,庙号庄宗。 (节选自《新五代史·唐本纪五、六》《旧五代史·唐书八、十》,有改动) 10.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克用破/王行瑜遣献捷于京师/昭宗异其状貌/赐以溪鸟/勅鸟卮翡翠盘/抚其背曰/儿有奇 - 9 - 表/后当富贵/无忘予家/ B.从克用破王行瑜/遣献捷于京师/昭宗异其状貌/赐以溪鸟/勒鸟卮翡翠盘/抚其背曰/儿有奇 表后/当富贵/无忘予家/ C.从克用破王行瑜/遗献捷于京师/昭宗异其状貌/赐以溪鸟勒鸟卮翡翠盘/抚其背曰/儿有奇表 /后当富贵/无忘予家/ D.从克用破/王行瑜遣献捷于京师/昭宗异其状貌/赐以溪鸟勒鸟卮翡翠盘/抚其背曰/儿有奇表 后/当富贵/无忘予家/ 11.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伶人,是封建时代对歌舞或戏曲演员的称谓,又称伶官、优伶。 B.《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与《诗经》《礼记》《乐》《易》并称“五经”。 C.少牢,古代祭祀时用牛、羊、猪各一头称“太牢”,用牛、猪各一头称“少牢”。 D.朔,月初之名,又称“新月”,指农历的每月初一,“朔”日的前一天称为“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存勖实现父愿。李克用在三垂岗设宴,预言李存勖将完成未竟的功业。后来,初袭王位的 李存勖果然在三垂岗大败梁军,奠定了晋国崛起的基础。 B.李存勖勇武善战。李存勖曾在先王之丧、叔父之难等不利的情形下果断出击,雾中进军,攻 破梁的夹城,把梁军打得大败,然后凯旋,祭告祖庙。 C.李存勖宠信伶人。后唐灭梁后,李存勖竟然答应让梁之优伶陈俊和储德源做刺史,被郭崇韬 劝阻,可最终他还是履行了对伶人的这个承诺。 D.李存勖疏忌功臣。李存勖在位期间,对功臣宿将多有猜忌之心,郭崇韬、朱友谦等都被他诛 杀,李嗣源也因位高权重而被其疑忌,因此而走投无路被逼造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梁人幸我大丧,谓我少而新立,无能为也,宜乘其怠击之。 (2)予已许除郡,经年未行,我惭见二人,卿当屈意行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清词,完成 14~15 题。 陈维崧词二首 卜算子·阻风瓜步(甲) - 10 - 风急楚天秋,日落吴山暮。乌臼红梨树树霜,船在霜中住。 极目落帆亭,侧听催船鼓。闻道长江日夜流,何不流侬去? 点绛唇·阻风江口(乙) 浊浪堆空,暨阳[注]城下风涛怒。冰车铁柱,隐隐轰吴楚。 独眺君山,且共春申语。愁如许,一杯酹汝,同看蛟龙舞。 (注)暨阳,今江苏江阴。君山在江阴北郊,因春申君葬此而得名。春申君即黄歇,战 国四公子之一,博闻善辨,礼贤下士,曾任楚相二十多年。 14.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 A. 甲词上阕既用“风急”“船在”照应题目,又通过景物描写点明时令和环境,可谓言简而 意丰。 B. 甲词下阕前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着笔,写出了词人不畏风急霜重、从容欣赏江岸美景的 情态。 C. 乙词上阕刻画了江面风大浪高的景象,动词“堆”“怒”“轰”和比喻“冰车铁柱”的运 用,生动传神。 D. 乙词下阕借助春申君的典故含蓄地传达情怀,尾句用“蛟龙舞”再写江上风浪,与上阕内 容相呼应。 15.比较分析两首词所表达情感的异同。(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拄杖 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3)古代诗文有许多描写自然万物欣欣向荣生长的名句,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_____, 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有一个大坑,看着很松软,有点像巧克力蛋糕——这是北京时间 2019 年 1 月 3 日上午 11 时 40 分,“嫦娥四号”传回的月背影像图带给人们的 。这张在网络上刷屏 - 11 - 的图片,拍自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中的冯·卡门撞击坑。这一盆地是在 40 亿年前被小 天体砸出来的。 到月球背面去看看,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但由于潮汐锁定的关系,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 期几乎相等,( )。同样,从地球发射的电磁波也只能到达月球正面的半球, 使得人类无法对欲求背面的探测器进行远程操控。这大大 了人类对于月球背面的 探索。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是仍藏在 月球背面的深坑。此前,有关月球背面的信息主要来自遥感探测。此次,“嫦娥四号”携带 月球车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是中国航天创造的有一个人类“第一次”,是中国为全人类 科技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贡献:当月球车正式开始巡视,将会有更多科学数据 地 通过地月之间的中继星“鹊桥”传回地面。有关月背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遐想 限制 亢奋不已 源源不断 B. 联想 限制 亢奋不已 不绝如缕 C. 遐想 制约 兴奋不已 不绝如缕 D. 联想 制约 兴奋不已 源源不断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所以无论人们何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只有同一面的半球,即月球的正面能被看见 B. 所以无论何时观察月球,只有同一面半球,即正面的半球能被地球上的人们看见 C. 所以无论何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人们都只能看见同一面的半球,即正面的半球 D. 所以无论何时观察月球,地球上的人们都只能看见同一面的半球,即月球的正面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藏在月球背面 的深坑中。 B. 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藏在月球背 面的深坑中。 C. 科学家已经大致把月球正面的历史研究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是藏在月球背 面的深坑。 D. 科学家已经大致把月球正面的历史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是藏在月球 背面的深坑。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 12 - 从机器制翻译到智能教有,从刷脸支付到无人驾驶……①________________,并不断刷新人们 的想象力。人工智能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领域,②________________。未来,一些重复性的 工作,如在线客服、速记翻译、驾驶员等都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不过,人们不必对此过于 担心,人工智能在替代一些人类职业的同时,③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自动集装箱出现 以后,搬运工人担心会失业,在港口却出现了很多吊桥工人。 21.观察如图的漫画,根据要求答题。(5 分) (1)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3 分) (2)试阐述作者设计这幅漫画的用意。(2 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 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 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 800 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 13 - 2020 年秋期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高二第二学月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1.C 2..D 3.D 4.D5.B 6.(1)依然是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2)能提醒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按照自然的 节奏和规律生活。(3)在生活习俗中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7.C 8.①寻找卫国的家人一直没有结果时:心里惦记,成了心病;②快见到卫国的家人时:兴奋和 迫不及待的心理;③见到卫国的家人时:激动和如释重负的心理。 9.①第一处“雪停了,太阳露出了久违的笑脸”,烘托人物兴奋的心情,引出华伟老人对往事 的回忆;②第二处“雪还在下着。雪花打得人眼睛睁不开”,渲染了悲壮的气氛,烘托战斗 的激烈。③第三处“路面上的冰雪融化了”,交代场景,暗示华伟老人将完成心愿。 10.C 11.D12.D 13.(1)梁兵庆幸我有大丧事,认为我年少且刚即位,无所作为,我们应当趁着(或利用)他 们怠惰(或懈怠)发动进攻。 (2)我已经答应了授予他俩郡官,(可是)多年(或年复一年)也没有兑现,我不好意思见 这两个人,你应该委屈(或屈就、迁就)一下听从我的意见。 参考译文: 李存勖是李克用的长子。起初,李克用在邢州击败孟方立,回师上党,在三垂岗设宴, 演戏的人奏《百年歌》,声音很悲哀,弄得满座的人悲伤。当时李存勖年方五岁,在李克用旁 边坐,李克用感慨地捋着须,指着李存勖笑着说:“我们老了,这孩子很奇特,二十年后,他 能代替我在此地作战么?”李存勖十一岁时跟随李克用打败王行瑜,李克用派他献捷报于京 城,昭宗对李存勖的相貌感到惊奇,赐给绘有双水鸟的圆形盛酒器、翡翠盘,摸着他的背说: “这孩子形状奇异,后当富贵,不要忘了我们。”李存勖长大了,善骑射,胆勇过人,稍学习 《春秋》,就能了解《春秋》之大义,尤其喜欢音乐、歌舞和戏剧。 天祐五年(908)正月,李存勖在太原即晋王位。叔父李克宁杀都虞侯李存质,他的宠幸 大臣史敬镕告李克宁谋叛。二月,李存勖捉住史敬镕杀掉,并将先王之丧、叔父之难告诉周 德威,周德威为此从乱柳回师太原。梁在夹城的将士听说晋有大丧事,周德威的军队退走了, 就松懈起来。晋王对众将说:“梁兵庆幸我有大丧事,认为我年少新立,无所作为,我想乘其 怠惰发动进攻。”于是进兵上党,行至三垂岗感叹地说:“这是先王摆酒宴的地方啊!”那天雾 大得白天像晚上一样,雾中进军,攻破梁的夹城,把梁军打得大败,然后凯旋,祭告太庙。 同光二年(924),帝坐车来到文明殿,任命教坊使陈俊为景州刺史、内园使,任命储德源为 宪州刺史,二人都是梁朝演戏的优伶。起初,庄宗平定梁朝,陈俊与储德源都被宠伶周匝推 荐,庄宗因此答应让他们当郡官,郭崇韬认为不可以,庄宗秘密召见郭崇韬对他说:“我已经 答应了授予他俩郡官,很多年没兑现,我不好意思见这两个人,你应委屈一下听从我的。”所 以有这次的任命。 - 14 - 天成元年,郭崇韬、朱友谦都因谗言被害死,李嗣源因为名位高,也被李存勖怀疑猜忌。 赵在礼在魏州反叛,大臣都请求让李嗣源讨贼,庄宗不答应。大臣们多次请求,庄宗不得已, 才派遣他去。李嗣源到魏州城下,在河南屯兵抵御,赵在礼登楼谢罪。遇到亲军哗变,李嗣 源被胁迫入魏州城,与叛军赵在礼合势,派遣石敬瑭率领三百骑为先锋。李嗣源反叛,龙骧 指挥军使姚彦温以前锋军叛降归附李嗣源,李嗣源拥军入汴州。皇帝从万胜镇返回洛京,从 马直指挥使郭从谦谋反,四月一日,皇帝死。七月,李嗣源将李存勖葬入雍陵,上庙号庄宗。 14.B 15.两首词都表达了因阻风而滞留江边引发的愁绪;甲词通过景物描写和“极目”“侧听”的 动作刻画,以及“何不流侬去”的疑问语气,主要表达期盼启程、归心似箭的急迫心情;乙 词通过风大浪高壮美景象的描绘和对春申君的联想,主要表达对历史杰出人物的仰慕和建功 立业、有所作为的渴望。 16.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策扶老以流憩 时矫首而遐观 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17.D18.C 19.A 20.①人工智能已全面走入人类生活/人工智能已渗透人类生活各领域 ②还将影响到人类 的职业领域/还将替代人类的某些工作 ③也会催生一些新职业/并不会让人都失业 21.(1)内容:画面中一个青年跪在一个巨大的手机旁,惊恐地伸出双手想要留住从前上方的 钟表上落下的数字,但这些数字都被手机上显示的微信界面吸了进去。 (2)寓意:这幅漫画揭示了一些人将所有时间都用于手机上网的现象,呼吁大家不要沉溺于 手机的各种功能而使时间白白流逝。 22.美器不必满 容纳其他物体,比如液体和固体的东西,被叫做什么? 答案有很多。容纳水的是茶杯和脸盆,容纳酒的是酒瓶和高脚杯,容纳沙石的是斗车和 土簸箕。 但这些容具,都无法配上一个隽永对称的汉字,那就是“器”。器是什么?器是一种整 齐端庄的存在,用足够完美的自己来盛容其他一些东西。 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后母戊鼎,可以被称作“器”。岁月刻下的青铜锈痕,遮不住精 雕细琢的千年遗风。静静望着这尊与人同高的器具,就能想到彼时它满载贡物,金光辉煌地 出现在祭祀典礼上的骄傲。 今年初成功试运行的中国核聚变反应堆“人造太阳”,可以被称作“器”。这是国之重 器,虽然它使用的时间,只有强磁约束激活时的短短剧聚变一瞬,可即便是空置的机器,也 从未褪去任何一分一毫的价值。 容具和重器的区别,就在于能否在不同的环境下,保持自己的本来意义。 一只简单的玻璃杯,装上茶水就成了茶杯,倒入白开水就成了水杯,盛满啤酒,就又成 - 15 - 了觥筹交错的酒杯。它的用途和价值,跟随所容纳的液体产生变化。 但重器是不一样的。例如两千年前,后母戊鼎内可能盛放的只是牛羊肉而已,随之被埋 入地下,黄土填纳其中;直至现代,清理整洁的后母戊鼎,再也不会被放入任何东西,可它 本身,已经成为了价值和历史的代名词。 做器如此,做人亦如此。 人的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结构,我们每个人都如同大海中的游鱼,被浸泡在纷扰的大千 世界里。金钱、荣誉、地位,有太多的坐标系,在规定着一个人是怎样的人。 大部分人追求一生,只是为了成为别人眼中的自己。拥有金钱者,在商业圈里呼风唤雨, 得到他人的拥戴;向往荣誉者,在名利场上前赴后继,只为他人的几句客气;觊觎地位者, 甚至贪赃枉法,无非想要他人的处处逢迎… 可是,当把这些“他人”去掉以后,我们还剩下什么?如果我们也是一件容器,当把这 些“液体”倒出以后,我们又是什么? 美器不必满,而大才不必寄于他人。 我不否认在凡尘中追求价值的积极意义,但也希望我们都能够寻求到一份自我世界的宁 静。古往今来,多少诗人骚客,都是在生活的逆境中,离世独处,羽化独立,最终留下了不 朽的千古名篇。晋陶渊明独爱菊,而后人独爱陶渊明,无非是爱他身上那一点儿自由气。 古人云,君子慎独。我想,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放空自己的机会。或许是在下班回家的深 夜,或许是游赏公园时的小憩。我们应当倒出体内的一腔滚滚浊世,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又希望自己成为怎样的人。 从来没有哪一件美器,是不经历阵痛和雕琢而生的。愿你成为更好的自己,能够容纳天 地而不满,俯察草木而不骄,栉风沐雨而不危,行路百里而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