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50 KB
  • 2021-06-03 发布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天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苏省天一中学2019春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学科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地理环境、区域差异、族群分布、文化区隔等对于文学活动有不同影响。这些影响,最终将反映到作家个性、作品风格、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族群特征、区域传承等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上来。刘想在《文心雕龙》中谈到北方《诗经》和南国《楚辞》的不同文风,认为前者“辞约而旨丰”,后者“瑰诡而惠巧”。法国丹纳的《艺术哲学》明确将地理环境、种族与时代并列为文学生成“三要素”。‎ 关于文化地理差异带给文学创作的功能性影响,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做过阐述。他说:“自然环境决定着一个民族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审美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就像人的皮肤一样,长久地保持下来并渗透到人们精神的各个领域。”事实正是如此,地理环境以及据此而来的综合性人文氛围,不仅影响到区域习俗、文化传统、作家性格等,而且还会作用于文学文本的传播路径和接受方式,而这一切都将以文学作品的题材、主题、语言、文体、风格诸层面的综合指数为核心。四川乐山依山抱水的开阔环境造就了郭沫若豪放不羁的性格特征,风凰封闭唯美的自然环境塑造了沈从文敏感柔弱的个性心理。‎ 地理区隔所造成的重要文化延异表征之一,便是语际交往中的非对称性。语际交往实际上指的是不同语种之间的跨文化交往,其中自然包含了不同区域不同语种间的文学对话。语际交往过程中的非对称原理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语际交往中暂时处于强势地位的语种对相对弱势语种的强迫性渗透,二是不同语种之间相互翻译或转译的非饱和性和不完满性。文学语际交往中存在着的“语言霸权”问题。比如西方的主流语种——英语对包括汉语在内的其他语种的霸权。我们有理由预期,英语霸权地位还将持续下去,据此进行的关于文学本质的种种讨论也会受到英语表达惯性的牵制。‎ 造成语际之间文化交往不对称的主要原因有三个。首先是经济原因。一般而言,经济实力强大或较强的国家、民族或地区的主流语种文学在文化交往中常常处于主导地位。这种“财大气粗”的交往原则的文化效应古今皆然。其次是政治原因。说到底,政治影响力仍以经济增长力为基础。经济发展了,政治强大了,说话的分量自然就加重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一种语言的广谱性常常成为政治地位的象征符号。其三是文化原因。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准确地说,所有语种的语言都是文化的产物。‎ 跨语际交往通常隐含着跨文化对话机制的“异地原理”。犹如巴赫金所言:“在文化方面,异地是理解最有力的手段。只有通过另一种文化的视点,一种外国文化才能完整地、深刻地表现出来。”他同时认为,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可能被绝对翻译,文学语言尤其如此。法国的舍普等人则认为,文学语言的翻译未必要追求绝对性,不饱和翻译或许正是语言艺术交往互动的诗意所在。他明确指出,“文化有一种珍贵的无法磨灭的诗意的东西,即区域性的东西。技术相反,某些技术语言是世界性的语言。技术与文化的不一致,造成了一种紧张状态。”这种可译又不可全译的文化征侯,在语言论转向之后或许会变得更加突出,并可能由此加剧全球化时代文学语际交往的挑战性。‎ ‎(摘编自龚举善《文学本质多向生成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家个性、作品风格、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族群特征、区域传承等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是由其所处的地域决定的。‎ B. 研究一部文学作品的题材、主题、语言、文体、风格诸层面的综合指数,可以发现其背后的地理环境以及综合性人文氛围。‎ C. 四川乐山依山抱水的开阔环境和凤凰封闭唯美的自然环境分别影响了郭沫若和沈从文,而前者的作品比后者的作品风格更鲜明。‎ D. 不同语种之间相互翻译或转译具有非饱和性和不完满性,即可译又不可全译的文化征候,在全球化时代将逐渐消失。‎ ‎2. 下列对原文的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列举中国刘勰和法国丹纳的著作观点,论证地理环境、区域差异、族群分布等对于文学活动的不同影响。‎ B. 文章第二段引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相关言论,论证文化地理差异给文学创作的功能性带来的正面和负面思维影响。‎ C. 文章第四段论述造成语际之间文化交往不对称的主要原因,是按经济、政治、文化的顺序进行的,论证结构严谨。‎ D. 文章先指出文化地理差异给文学创作带来的影响,接着从语际交往中的非对称性进行论证,把论证逐步推向深入。‎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于文学本质的各种观点会受到英语表达惯性的影响,这个影响短时间内难以消除,这与英语作为西方主流语种的霸权地位有关。‎ B. 一个地域的经济、政治、文化三要素,共同制约着这个地域主流语种的特性,影响这个地域的主流语种在文化交往中的地位。‎ C. 异地是理解一种文化的最有力手段,一种文化只有找到最能解释自己的另一种文化,才能完整地、深刻地表现出来。‎ D. 法国的舍普等人认为,如果一味地追求文学语言翻译的绝对性,可能会破坏文化中一种珍贵的无法磨灭的诗意的东西。‎ ‎【答案】1. B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由其所处的地域决定的”错误,这一表述绝对化,文章第一段只是说“地理环境、区域差异、族群分布、文化区隔等对于文学活动有不同影响。这些影响,最终将反映到作家个性、作品风格、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族群特征、区域传承等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上来”,文中是说“反映到……”,而不能就此说就是由地域决定。C项,“前者的作品比后者的作品风格更鲜明”错误,原文的意思是说这是两种不同的风格,不是比较谁的风格更鲜明。D项,“在全球化时代将逐渐消失”错误,文中只是说“可能由此加剧全球化时代文学语际交往的挑战性”。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的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正面和负面思维影响”错误,文章并无正面和负面之意,只是客观阐述某种观点。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题中,C项,“一种文化只有找到最能解释自己的另一种文化,才能完整地、深刻地表现出来”错误,该信息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只有通过另一种文化的视点,一种外国文化才能完整地、深刻地表现出来”,“通过另一种文化的视点”不同于“最能解释自己的另一种文化”。故选C。‎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猪年大年初一当天,八部电影集体上映,当日票房超14亿元,创国内单日票房新高。如今,过年看电影,已成为很多人春节的“必选项目”。‎ ‎“科幻”成为今年春节电影档主题词。据国家电影资金办初步统计,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上映5天,成为领跑春节档的票房“黑马”。而充满科幻元素的喜剧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紧随其后。近年来,“过春节看电影”已成为各地的一项新年俗,很多影城春节期间日均上座率增长十分明显。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全国有超过1.1亿人次到电影院观影,全国电影亲房超过50亿元。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饶曙光说,今年春节档影片类型丰富,品质、口碑都不错,满足了观众多样化、差异化观影需求。‎ ‎(摘编自于佳欣《变化中彰显中国发展活力——透视过年方式之变》,2019年2月1日新华网)‎ 材料二:‎ ‎《流浪地球》票房已超30亿,收获了票房,也收获了口碑,展现了中国人全球意识的不断增强。在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中国电影开始聚焦人类命运。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明振江认为:“中国电影历史题材多,现实题材正在崛起,但未来题材一直没有突破。《流浪地球》横空出世,极大满足了中国观众的观影需求。”‎ ‎《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说:“‘带着家园去流浪’, 这样的想法表现了中国人对故土的情感。正是这样的人文内核,撑起了与好莱坞大片不一样的、属于中国的科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认为,该片充满着中国人独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中国人对土地的情义,既有家园情结,又透视出家国情怀。‎ ‎《流浪地球》的热映,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在专家和观众的如潮好评中,我们看到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在走向成熟,中国正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 ‎(摘编自牛梦笛《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在走向成熟》,2019年2月17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根据有关数据,截至2月10日18时,春节档内地电影票房累计超过55亿,排名前三的影片票房均破10亿元;《流浪地球》票房19.24亿,《疯狂的外星人》票房14.10亿,《飞驰人生》票房10.13亿。‎ 实际上,票房创造历史新高并不令人意外,其背后是我们迅速增长的文化市场。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6万家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9257亿元,占我国GDP的十分之一,可见我们文化产业体量宏大;同时从8.2%的增速来看,也高于GDP6.7%的增速。其中文化服务业34454亿元,增长15.4%。‎ 距离普通民众最近的文化产业消费,就是电影市场。电影是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影市场的火爆体现了我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我们从中捕捉到一个极为重要的消费信号,即我国居民已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文化产业的消费,这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不可逆转的消费新趋势。‎ 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并不代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不存在问题。虽然我国当前文化产业规模扩张迅速,我们依旧缺乏一些具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文化lP。当然了,推动文化领域全产业链发展,有关部门也需要发挥作用,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打破文化企业发展的种种束缚,释放出文化企业的真正生产力。我国一些文化事业单位集聚了很多的人才资源,有着非常强的实力与基础,是我国文化产业中的“压舱石”,激活这些资源必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其中不少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或将成为引领我国文化产业的龙头。‎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正迎来重要的历史机遇,在不断扩张文化产业规模的同时,还应深度挖掘IP价值,建立全产业链的共同发展。外谋评《流浪地球》称,中国电影业终于加入好莱坞式“太空竞赛”,我们期待以此为契机,培育出更多具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文化IP。‎ ‎(摘编自盘和林《春节档电影票房超55亿,我们还缺点啥》,2019年2月11日《光明日报》客户端)‎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猪年春节期间,有关观影人次、电影票房和上座率等统计数据显示,看电影已成很多人过年时的一项必选项目。‎ B. 猪年春节档的八部电影类型丰富,品质、口碑都不错,电影行为相关人士认为这已经能够满足观众的各种需求。‎ C. 《流浪地球》的导演认为该片表现出的家园情怀不同于好莱坞科幻大片,专家认为这体现了中国独有的人文追求。‎ D. 专家对《流浪地球》的热映有各种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解读,但他们大部认同该片具有的巨大现实意义、正面价值。‎ ‎5.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居民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文化产业消费是我国电影市场火爆的原因,这也是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B.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文化产业体量庞大,2018年营业收入占当年GDP的十分之一,文化服务业增速更是GDP增速的两倍多。‎ C. 我国一些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种种束缚一旦被打破,释放出文化单位的真正生产力,必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上一个新的台阶。‎ D. 《流浪地球》横空出世,在猪年春节档收获了口碑和票房,外媒认为它是中国电影业加入好莱坞式“太空竞赛”的开始。‎ ‎6. 以上三则材料都报道了《流浪地球》的票房情况,它们报道的意图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A ‎ ‎6. 材料一意在说明春节档影片满足了观众观影的需求,过年看电影已成为人们的“必选项目”。(或者:过春节看电影已成为一项新年俗。)材料二意在说明《流浪》的成功体现了中国人全球意识正不断增强,又体现了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材料三意在说明在我国文化市场迅速增长的情况下,还要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创造具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文化IP。‎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再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本题中,B项,“能够满足观众的各种需求”中“各种”一说错误,选项扩大了范围,材料一最后说的是“满足了观众多样化、差异化观影需求”。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材料三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居民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文化产业消费是我国电影市场火爆的原因,这也是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因”错误,选项对我国电影市场火爆原因的概括太绝对,原文并未表述出居民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文化产业消费是我国电影市场火爆的唯一原因,应该还包括电影投入增大、电影质量提升、电影发行体制调整等。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以上三则材料都报道了《流浪地球》的票房情况,它们报道的意图有什么不同”,然后浏览三则材料,结合三则材料的出处来概括各自的报道意图。材料一源自《变化中彰显中国发展活力——透视过年方式之变》,第一段说“过年看电影,已成为很多人春节的‘必选项目’”,接着第二段说“‘过春节看电影’已成为各地的一项新年俗,很多影城春节期间日均上座率增长十分明显”“今年春节档影片类型丰富,品质、口碑都不错,满足了观众多样化、差异化观影需求”,由此可知,材料一主要是说过春节看电影成为一项新的年俗,且春节档的影片能够满足观众观影的需求;材料二源自《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在走向成熟》,材料中说“《流浪地球》票房已超30亿,收获了票房,也收获了口碑,展现了中国人全球意识的不断增强”“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流浪地球》的热映,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在专家和观众的如潮好评中,我们看到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在走向成熟,中国正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由此可知,材料二是以《流浪地球》为例说明中国人的全球意识正不断增强,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材料三源自《春节档电影票房超55‎ 亿,我们还缺点啥》,材料中说“实际上,票房创造历史新高并不令人意外,其背后是我们迅速增长的文化市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正迎来重要的历史机遇,在不断扩张文化产业规模的同时,还应深度挖提IP价值,建立全产业链的共同发展”,由此可知,材料三是说在我国文化市场迅速增长的情况下,还要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创造具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文化IP。考生围绕这些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木工刘建华 王安忆 第一次看见刘建华,我就注意到他那双眼睛,特别地亮,烁烁地看着你,看到你先转开眼睛,他才转开。这样的眼神,使得他原本清秀的长相,变得尖刻起来。‎ 刘建华是我们的第二个木工。我们将刘建华带到老黄跟前,告诉他这是我们的监工,老黄将要做的木工活一一报给他,然后让他报价。刘建华一开口报出个天价,老黄一挥手:不可能!杀下去一半。照规矩,刘建华再报一个居中的价位,这就叫讨价还价嘛。可小刘不,他依然是报原价,老黄也跟着坚持半价。我们只得出面调停,居中。刘建华一挥手,少一分不行!最后,还是依了刘建华。这样一来,等于是老黄向他让了一步。可刘建华并没有因此满足。接下来,老黄向他交代如何如何做时,每一项,他都要反着来。我们的装修工程就在这样敌对的气氛底下拉开了帷幕。‎ 后来,我们才明白,刘建华和老黄没有仇,刘建华和我们也没有仇,只是一上来这关系就错了——我们将刘建华置于老黄的领导之下。这使他一直愤愤然,好像不是来做工,而是来报仇。每一样材料,他都要求最好的,倘若说“我们不讲究”,他便说“要有问题我不负责”。这样受刘建华折磨,真的不想再继续了。老黄也三天两头在我们面前撺掇,还暗示刘建华要不走,他走。可是,刘建华一直作出这样的姿态:谈得拢谈,谈不拢不谈。再有,看见刘建华干活的样子,不由地,你又被他感染了。‎ 首先,他们的工具特别齐整。电锯,擦拭得锃亮,锤、刨、键、凿,均是称手牢实,干起活来当当地响。其次,是刘建华的技术。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认:小赤佬基本功是好的,料忒坏!( “料”是指人的品质。)第三,也是最打动我们的一点,他们干活的气氛,称得上热火朝天。在一片锯刨声中,还响着乐声。那是一架小小的单放机,立在木屑堆里,放着憨直又带些委婉的淮剧唱腔。逢到副歌式的段落,刘建华和他的兄弟们便大声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他们穿着旧衣服,额头上冒着汗气,眼睛里放光,使你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骄傲。‎ 他们能做也能吃。中午一顿,比较马虎,有时就吃菜泡饭。晚上一顿就要认真对待了。有一日,我们晚上过去,看见刘建华正在电炒锅里煎一条一尺长的花鲢。锅比鱼小,可他周转腾挪十分灵活,一条鱼煎得面面俱到,黄灿灿的,然后放进一把葱姜蒜,喷香扑鼻。‎ 活做到一半的时分,旧历年也到了。起初,刘建华是说旧历年不回家的。临到小年夜,他才通告我们他要回家。我们说,当初不是说好的,不回家过年吗?他便微笑着反话:过年能不回家吗?这是他第一次对我们笑,虽然是带着狡黠,可我们心里还是软了。一年里不就这么一个团圆日吗?再想,不让他回,他就不回了吗?车票早二十天就订好了,倘是别人大约还可以试试,可这是谁?没有一件事,我们是较得过他的。不过,他说他过了初十,立马回来。我们自然也不敢全信了。‎ 他是小年夜晚上走的。人去楼空的房间里,木屑都扫净了,机器擦得锃亮,锅碗瓢勺也归置整齐。壁上的架子都打齐了,散发着松木的清香。长条地板解开包装,摊开放着收干,上面摆了几件他们干活穿的旧衣服。一切有条不紊,没有一点邋遢相。心里不由感慨:倘若不是与刘建华这样的雇主关系,又弄得有些僵,那么,刘建华这样的劳动者,其实正是我们喜欢和欣赏的。可是,现在,我们不可能客观地看问题了。‎ 元月初十这天,我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去了新房子。打开门,看见摊开着的白木长条地板上,搁着刘建华的大红旅行包,人不在,想必是去泡澡了。以后的几天里,人陆续回来,新房子里又响起锯刨声,还有放音机里淮剧唱腔,以及他们兴高采烈的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 基本上在约定的期限内完了工,结清工钱。大约是一年以后,我们才发现刘建华给我们留下的一个纪念。他将热水器百叶箱的门框打小了一圈,使得我们无法将热水器的铁罩拆下来,清除里边的煤烟,以示对我们的教训。‎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木工刘建华”为题,带有为人物立传的色彩,既交待了主人公的身份和姓名,又突出了人物形象,使小说具有一种真实感。‎ B. “我”没有受老黄关于刘建华品质不好的鼓惑,相反,在他俩之间“我”选择留下刘建华,让老黄走,因为刘建华他们劳动的快乐和骄傲感染了“我”。‎ C. 本文善于运用平白如话的字词、简洁短促的语句,精准地表达出难以描摹的情境,这种平白素淡、纯朴自然的语言风格体现了作家的写作能力。‎ D. 文章以敏感、细致笔触叙述了都市平民琐碎而真实的日常生活,表现了木工刘建华给“我”带来的厌倦、欣赏、疑虑等复杂的心理。‎ ‎8. 刘建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9. 请简要分析小说中“我”的作用。‎ ‎【答案】7. B 8. ①手艺好、认真敬业:②热爱生活、讲求条理;③精明强势,言而有信。 ‎ ‎9.‎ ‎ ①“我”是叙事的线索,贯穿小说的始终,串连起整个故事,使之成为一个整体。②“我”是故事的见证人,通过“我”的眼睛来观察刘建华,展现刘建华的人物形象。③“我”是故事的讲述者,以第一人称叙述,拉近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使所写人物、事件更真实自然。‎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项,无中生有,因果不当。 “‘我’没有受老黄关于刘建华品质不好的鼓惑,相反,在他俩之间‘我’选择留下刘建华,让老黄走”于文无据,两句前后也没有因果关系,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刘建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题中,首先明确人物的身份,从文中来看,刘建华是一个木工,作为一个木工,“是刘建华的技术。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认:小赤佬基本功是好的”,“他们干活的气氛,称得上热火朝天”,这说明刘建华技术好、认真敬业;“他们能做能吃,”“晚上一顿就要认真对待了” “人去楼空的房间里,木屑都扫净了,机器擦得锃亮,锅碗瓢勺也归置整齐。壁上的架子都打齐了”等表明了他们热爱生活、讲求条理; “没有一件事,我们是较得过他的”“ 建华一直作出这样的姿态:谈得拢谈,谈不拢不谈”体现他的强势;“ 起初,刘建华是说旧历年不回家的。临到小年夜,他才通告我们他要回家”表现他的有心计;“他说他过了初十,立马回来”,果真回来了,体现他说到做到,讲诚信。‎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中次要人物及其作用的能力。题目问到“我”的作用,可根据第一人称的写法对小说所起的一般性作用:1、结构方面,作为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2、情节方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3、人物方面,突出人物形象。4、第一人称方便主观的心理的描写,代入感强烈,易于抒情。5、增强真实感,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6、主题方面,深化小说的主题。再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便可得出答案。本文中“我”是故事的当事人,亲身经历,故事就真实可信,“我”是故事的叙述者,与读者就好像是面对面谈话,有亲近感,“我”是故事的串联者,刘建华是“我”雇来的,在与他打交道,并在交往中通过“我”的观察来展现刘建华的性格,据此就可得出答案。‎ ‎【点睛】小说阅读题,要积累基本知识,要学会方法,要多做练习,自己要多感悟,多做题,多积累才可以。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第一,熟悉小说阅读题的出题形式。以全国卷为例,要烂熟于心。分数:14或15分。题目数量:3道题。题型,一道选择题,3分;一道笔答题,5分或6分,一道笔答题,6分。熟知题型。第二,考试出题侧重内容要点:第一道题(选择题)是综合理解题,就小说的内容艺术出4个不同答案,根据对小说的理解选择一项,一般要求选择错误答案。做题时要注意审题。第三,储备知识点。小说,无非就是扣着小说的三要素出题,人物,情节,环境,相应的知识点要储备到位。最好的办法就是背下来。实在感觉不好背,就要理解性记忆,在练习中记忆。自己可以列表记忆。1表现手法:联想、想象、烘托、对比等2 刻画人物的基本技巧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等,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排比等4结构特色:先抑后扬、过渡、铺垫等。第四,每天做2道题,每次固定时间,15分钟完成1道题,一定按时间完成,养成做题的速度。第五,答题要养成好的习惯: 一定分条回答;5分题做到3点以上要点,6分题做到4条以上要点。特别注意:平时做题一定要动笔写,实实在在的做题,不要眼高手低。‎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曾樱,字仲含,峡江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历郎中。天启二年,稍迁常州知府。樱持身廉,为政恺悌公平,不畏强御。屯田御史索属吏应劾者姓名,樱不应。御史危言恐之,答曰:“僚属已尽,无可纠,止知府无状。”因自署下考,杜门待罪。抚按亟慰留,乃起视事。织造中官李实迫知府行属礼,樱不从。实移檄以“尔”“汝”侮之,樱亦报以“尔”“汝",卒不屈。无锡高攀龙,江阴缪昌期、李应升被逮,樱助昌期、应升赀,而经纪攀龙死后事,为文祭之,出其子及僮仆于狱。宜兴毛士龙坐忤魏忠贤遣戍,樱讽士龙逃去。上官捕其家人,赖樱以免。武进孙慎行忤忠贤,当戍,樱缓其行。忠贤败,事遂解。崇祯元年,以右参政分守漳南。九莲山贼犯上杭,樱募壮士击退之,夜捣其巢,歼馘殆尽。士民为樱建祠。母忧归。服阕,起故官。进按察使,分巡福宁。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樱以百口保芝龙,遂讨灭香,芝龙感樱甚。十年冬,帝信东厂言,以樱行贿谋擢官,命械赴京。士民以樱贫,为醵金办装,耆老数千人随至阙下,击登闻鼓讼冤。帝命毋入狱,俟命京邸。寻以衡、永多寇,改樱湖广按察使,分守湖南,给以敕。时贼已残十余州县,而永州知府推官咸不任职。樱荐苏州同知晏日曙、归德推官万元吉才。两人方坐事罢官,以樱言并起用。其后唐王称号于福州。令掌吏部,寻进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文渊阁。大清兵破福州,樱挈家避海外中左卫。越五年,其地被兵,遂自缢死。‎ ‎(选自《明史·曾樱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 B.‎ ‎ 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 C. 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 D. 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织造,明清设立的专局,掌管丝织品生产,供宫廷使用。‎ B. 服阕,古礼规定,父母死后,须守丧三年,期满除服。‎ C. 登闻鼓,设置在朝堂之外,让臣民击鼓诉说冤抑之情。‎ D. 文渊阁,即文渊阁大学士,是辅助皇帝的秘书官,无实权。‎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曾樱爱护属吏,不畏强暴。御史索要名单弹劾其属吏,曾樱采取把自己列为下等的方式,主动保护下属;遭到宦官李实语言侮辱,他针锋相对,以牙还牙。‎ B. 曾樱明辨忠奸,曲庇贤良。无锡高攀龙,江阴缪昌期、李应升,宜兴毛士龙,武进孙慎行等人受迫害,曾樱采取各种方式施以援手。‎ C. 曾樱爱民为民,深得民心。山贼侵犯上杭,曾樱招募壮士,保境安民,百姓为他建生祠;曾樱遭诬陷被解送京城,几千名年高德厚的人到京城为他鸣冤。‎ D. 曾樱识才爱才,敢作敢当。曾樱曾以家中百余口人的性命作担保,举荐郑芝龙;晏日曙、万元吉获罪被罢官,他依然向朝廷力荐二人,使他们官复原职。‎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年冬,帝信东厂言,以樱行贿谋擢官,命械赴京。‎ ‎(2)寻以衡、永多寇,改樱湖广按察使,分守湖南,给以敕。‎ ‎【答案】10. A 11. D 12. D ‎ ‎13. (1)十年冬天,皇帝相信东厂的话,认为曾樱行贿谋求升官,就命令把他套上刑具送到京师。‎ ‎(2)不久因为衡、永有很多贼寇,(皇帝)让曾樱改任湖广按察使,分管湖南,授予敕命。‎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本题中,“寇”在句中是动词,意思是“侵犯、侵扰”,句中“寇广东”是动宾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和D项;“有旧”意为“以往有交情”,“疑不遣”意为“怀疑而不派遣”,二者之间应断开,排除C项,‎ ‎ A项句中“总督熊文灿”单独的人物事件,前面断开;“疑”和“不遣”是因果关系,不要断开,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作答。本题中,D项文渊阁,即文渊阁大学士,在明朝是内阁长官,有宰相之权,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题干要求“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筛选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中,D项“使他们官复原职”错,原文“两人方坐事罢官,以樱言并起用”,但并没有说官复原职,“使他们官复原职”无中生有,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信”,相信;“擢官”,升官;“械”,名词作动词,戴上刑具。 (2)“寻”,不久;“以”,因为;“寇”,名词,贼寇;“敕”,名词,敕命。‎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曾樱,字仲含,峡江人。万历四十四年考中进士。授官工部主事,历任郎中。天启二年,逐渐升迁常州知府。曾樱保持自身清廉,施政和乐平易公平,不畏强暴。屯田御史向他索要属吏中应受弹劾的官员姓名,曾樱不回应。御史用严厉的话恐吓他,曾樱回答说:“僚属已经尽力,没有可纠举弹劾的,只有知府我表现不好。”于是自己署名考核为下等,闭门等待罪罚。抚按官急忙安慰挽留,他才出来处理政事。织造宦官李实迫使各知府行下属之礼,曾樱不服从。李实传送公文就用“尔汝”的称呼来侮辱他,曾樱也用“尔汝”的称呼回报他,终究不屈服。‎ 无锡的高攀龙,江阴的缪昌期、李应升被逮捕,曾樱资助缪昌期、李应升财物,而料理高攀龙死后之事,撰文祭奠他,从狱中救出他的儿子和僮仆。宜兴的毛士龙因为触犯魏忠贤被判处戍边,曾樱暗示他逃跑。上级官员逮捕他的家人,依赖曾樱获免。武进的孙慎行触犯魏忠贤,判决戍役,曾樱让他延缓上路。魏忠贤失败,事情便解除。崇祯元年,曾樱以右参政的身份负责防守漳南。九莲山的山贼侵犯上杭,曾樱召募壮士打退了他们,连夜捣毁山贼的巢穴,把山贼基本上消灭完了。上杭的士绅、百姓为他立了一座祠堂。他因母亲过世返家。服丧期满,起用任原官。进升为按察使,负责分巡福安、宁清二府。荷兰红夷侵犯兴化、泉州,曾樱请求巡抚邹维琏任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先锋,果然获胜。到了刘香侵犯广东时,总督熊文灿想得到郑芝龙作为援军,邹维琏等因为刘香与郑芝龙有旧交情,心有疑虑,便不派遣芝龙去。曾樱用家中一百余口人的性命保荐郑芝龙,于是讨灭刘香。郑芝龙非常感激曾樱。崇祯十年冬天,皇帝相信东厂的话,认为曾樱行贿谋求升官,就命令把他套上刑具送到京师。当地的士绅、百姓因为曾樱家里清贫,为他凑钱准备了行装,几千名年高德厚的人跟着他到京师,敲登闻鼓为他诉冤。皇帝传令不要把曾樱送进监房,让他在京师的官邸中听候命令。‎ 不久因为衡阳、永州多贼寇,改任曾樱为湖广按察使,让他分管湖南,给予敕命。当时贼寇已经残掠十多个州县,而永州的知府、推官都不称职。曾樱向朝廷推荐苏州同知晏日曙、归德推官万元吉有才干。当时他们两个正因事被获罪罢官,因为曾樱的推荐都得到了起用。后来唐王在福州称帝号。不久命令他掌管吏部,随即进升为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清军攻破福州,曾樱带着全家到海外的中左卫避难。过了五年,中左卫遭受兵灾,曾樱于是自缢而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病起书怀①‎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①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陆游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之时。‎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瘦损,故感帽檐宽松,也暗含被贬官之意。‎ B. 颔联为全篇的主旨,“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相近。‎ C. “事定犹须待阖棺”可见是诗人对暂时的挫折并不介意。‎ D. 颈联宕开一笔,写北伐无望,故都难以重返,对国家政局的忧虑和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15. 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尾联写自己深夜难眠,挑灯细细品读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②借用《出师表》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③同时只能独自一人挑灯细看诸葛亮的传世之作,也暗含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慨叹。‎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对国家政局的忧虑和失望之情溢于言表”解读有误,结合诗歌颈联抒写了对国家政局的忧虑同时呼吁朝廷北伐重返故都,以慰京华父老之望,在这里诗人寄托了殷切的期望。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题目要求简要分析诗的尾联有何含意。尾联是“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意思是诗人深夜不眠,收复河山对他来说毫无办法,只能独自一人挑灯细看诸葛亮的传世之作《出师表》;从《出师表》这个角度是用典,借用诸葛亮的经历,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从独自一人挑灯细看诸葛亮的传世之作这一细节来说,暗含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也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整理归纳以上就可以得出答案。‎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l)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通过对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 ‎(2)杜甫《登高》中,“______”一句,从视觉听觉角度描绘多个意象写出夔州的特殊秋景,而“______”则点明自己备尝国难家愁之苦,白发日多。‎ ‎(3)古典诗词善以杜鹃表达悲切、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如《锦瑟》中的“______”和《琵琶行》中的“______”。‎ ‎【答案】 (1). 扪参历井仰胁息 (2). 以手抚膺坐长叹 (3). 风急天高猿啸哀 (4). 艰难苦恨繁霜鬓 (5). 望帝春心托杜鹃 (6). 杜鹃啼血猿哀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扪”“膺”“坐”“繁”“霜”“鹃”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及名著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时光不断地在流转,任谁也不能攀住它停留片刻。“( )”我们每天撕一张日历,日历越来越薄,快要撕完的时候便不免矍然一惊,惊的是又临岁晚,假使我们把几十册日历装为合订本,那便象征我们的全部的生命,我们一页一页的往下扯,那是什么样的滋味呢?“冬天一到,春天还会远吗?”可是你一共能看见几次冬尽春来呢?‎ 不可挽住的就让它去罢!问题在于我们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时间,如何去打发它。梁任公先生最恶闻“消遣”二字,只有活得不耐烦的人才忍心地去“杀时间”。他认为一个人要做的事太多,时间根本不够用,哪里还有时间可供消遣?不过打发时间的方法,亦人各不同,士各有志。乾隆皇帝下江南,看见运河上舟楫往来, ,顾问左右:“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和坤侍卫在侧,脱口而出:“无非名利二字。”这答案相当正确,我们不可 。不过三代以下唯恐其不好名,大概名利二字当中还是利的成分大些。“ 。”时间即金钱之说仍属不诬。‎ 例如我翻译莎士比亚,本来计划于课余之暇每年翻译两部,二十年即可完成,工作计划虽然详细,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造成的。翻译完成之后,体力渐衰,有 之感。假使年轻的时候鞭策自己,如今当有较好或较多的表现。然而悔之晚矣。‎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二十年即可完成,虽然工作计划详细,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造成的。‎ B. 二十年即可完成,虽然工作计划虽然详细,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造成的。‎ C. 二十年即可完成,工作计划虽然详细,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 D. 二十年即可完成,虽然工作计划详细,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引用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B. 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C.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D.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不绝如缕 以人废言 有钱能使鬼推磨 力所不及 B. 熙熙攘攘 以人废言 有钱能使鬼推磨 力不从心 C. 不绝如缕 因噎废食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力所不及 D. 熙熙攘攘 因噎废食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力不从心 ‎【答案】17. D 18. D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画线句子:二十年即可完成,工作计划虽然详细,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造成的。有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语语序不当:把“虽然”放在“工作计划”前面;二是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连贯、语句复位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特点把握,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是朱熹用切身体会告诫年轻人的经验之谈。说明人生到老,学问难成,因而必须爱惜光阴。“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那时正是青春年少的时候,不要辜负这大好时光。“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由时光的流逝,自然联想到人生易老,年华难驻。这样,诗意自然而然地转到对光阴的珍惜。而D表达时间飞逝之感,符合文意。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语境说的是“运河上舟楫往来”,指人多,所以用“熙熙攘攘”;以人废言:因为说话人地位的低下或犯有错误就不采纳他所说的正确的意见。因噎废食:比喻因小而废大或怕做错事而索性不干,贬义词。语境中是指和珅说的话,所以用“以人废言”;有钱能使鬼推磨:俗语,形容有了钱,什么事情都能办到,金钱万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是旧时俗语,本义是“人为了追求金钱,连生命都可以不要,鸟为了争夺食物,宁可失去生命”,引申义为“生物在难以保全自身生命的情况下会尽全力尝试”。语境中指的是“时间即金钱之说”,所以用“有钱能使鬼推磨”;力所不及:凭自己的力量不能做到。力不从心:意思是指心里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够。语境中是指翻译的力不从心的感觉。故选B。‎ ‎【点睛】辨析并修改病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常见的病句类型例如,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是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表意不明: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指代不明,划分不明,省略不明和词义内涵不明。句子中出现指代性词语,看指代是否明确;查看句子中的修饰成分,看是否能同时修饰后面的两个词语。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搭配不当: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主谓、动宾、主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等,较为典型的是一个词语和后面或前面的两个词语配合,和其中的一个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 ‎20.《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众人占花名儿为乐,下列签上的诗句对应的人物分别是 ‎①日边红杏倚云栽 ②竹篱茅舍自甘心 ③开到荼蘼花事了 ④桃红又是一年春 A. 探春 李纨 麝月 袭人 B. 探春 李纨 袭人 麝月 C. 袭人 麝月 李纨 探春 D. 麝月 袭人 李纨 探春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众人占花名儿为乐,下列签上的诗句对应的人物分别是”,然后依据《红楼梦》中的内容进行选择,选择的时候要注意“与对应的人物”这一提示,找出三个即可出答案。原著中这样描绘,“接下来是探春。掣了一根,红了脸,说是混帐话。众人看时,上面一枝杏花,那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麝月掣了一根出来,大家看时,上面是一枝荼蘼花,题着“韶华胜极”四字,那边写着一句旧诗,道是:开到荼蘼花事了。”“该着袭人,便伸手取了一枝出来,却是一枝桃花,题着‘武陵别景’四字,那一面写着旧诗,道是:桃红又见一年春”,由此可知,故选A。‎ ‎2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A. 红楼二尤在《红楼梦》中的地位是重要的,她们是《红楼梦》艺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尤二姐、尤三姐也是悲剧性人物,是曹雪芹要描写的“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中的人物。‎ B. 在《红楼梦》中,平儿的善良就像和煦的春风,令所有与她相处的人动容。“玫瑰露失窃”案爆发以后,她为了顾全大局,为了不让探春伤心,没有将偷窃人彩云送交凤姐听候发落,而是巧用移花接木之法,让宝玉承担“罪名”,从而于波澜不惊中避免了一场是非风波,当然也保住了探春的颜面。‎ C. 秋夜漫长,宝玉心有所感,拟《春江花月夜》而作了一首诗,名曰《秋窗风雨夕》。刚刚搁笔,黛玉披蓑戴笠来看望她,宝玉笑他这身打扮像个渔翁。‎ D. 宝玉改“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薄命”为“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黛玉听了,忡然变色,心中虽有无限的狐疑乱拟,外面却不露出。‎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学名著、文化经典的能力。解答此类题主要靠记忆。阅读名著时不要只注重情节,还要关注细节。本题中C项,“宝玉心有所感”错,应是黛玉。原著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描绘,“知宝钗不能来,便在灯下随便拿了一本书,却是《乐府杂稿》,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黛玉不觉心中有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可知有感的是黛玉,“黛玉披蓑戴笠来看望她,宝玉笑他这身打扮像个渔翁”应为“宝玉披蓑戴笠来看望她,黛玉笑他这身打扮像个渔翁”。故选C。‎ ‎22.从下面这段文字中筛选出四个关键词 笔法是书法中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等内容。结字是按照均衡、比例、和谐、节奏、虚实等美的造型规律安排字的点划结构的法则,是书法构成的重要因素。结字的规范尤其讲究分主次,讲向背,明伸缩,辨虚实,论斜正。章法是谋篇布局的法则,规范着书法作品的整体形式设计与布置。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章法,也因为不同的章法才体现出书法的整体结构与意境之美。这既是书写的法度,也是人们对书法艺术审美的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书法、笔法、结字、章法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文字运用----压缩语段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①仔细研读原文提供的信息,弄清其内在关系,明确其文章重点,以便从宏观上把握文字的主要内容;②对原文内容有了初步认识后,将相同或相近的信息进行归类总结,提取概括原文最主要的信息,可用一句话将材料的内容概括出来;③在主要信息中做进一步的筛选,从中提炼出最能反映材料内容的关键词;④对所选关键词重新审视,先看一下关键词中的内容有无重复之处,再看一下信息要点全不全(高考评分标准往往按信息点给分),最后将关键词连缀起来看意思是否连贯,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原语段的中心内容。关键词既可以是双音节,也可以是短语(或看要求),一般是名词、动词、形容词 ,组织答案时注意词语顺序,最好按原文顺序书写。本题重点介绍书法的法度,既笔法、结字、章法。‎ ‎【点睛】“提取关键词”与传统的“压缩语段”的区别在于:“压缩语段”呈现的结果一般是句子,字数一般在10字以上,要求相对宽松;而“提取关键词”所得的结果是单个的词,具有跳跃性,字数一般在10字以下,要求更为严格。如何提取关键词,可采用如下一些方法:方法一、提取要素。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记叙类材料,记叙性文段包括消息在内。对这种文体形式的压缩,要把握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包括对象、身 份等)、事件。概括起来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干了什么事情, ‎ 有什么结果。然后再对这些信息进行调整提取关键词。方法二、摘取中心。这种方法要注意准确地把握一段语言材料的中心,打叶削枝,摘取中心句或关键句,根据要求把多余的枝叶去掉。一般说来,新闻材料往往要抓住第一句或第一段,即新闻的导语。议论类或说明类的材料要能抓住中心论点或者要说明的中心意思,然后再在中心句中提取关键词。方法三:分层提炼。针对语意较复杂的材料,我们可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先给原有的语段划分层次,提炼各层次的要点,然后再提取关键词。‎ 四、写作(60分)‎ ‎23.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处处有记号,有的是天生的,有的是人为的;有些象征功勋,有些意味罪孽;有时为铭记,有时为区别;生活在人的心中留下记号,人也给世界留下了记号……记号的意义各不相同。‎ 根据以上材料,以《记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答案】记号 ‎“快冲啊!冲!超过前面的那个人!”红日高照,伴着暖暖的春风,体育课上正在进行800米测试。再过一个200米的弯道,我就要冲过红线,到达终点。“加油!”A老师的声音激励着我,鼓舞着我,但更加吸引我,引领我坚持的是,那个红箭头,那个代表进步的记号。‎ 在A老师的体育课上,有个古怪规矩:凡是每次800米成绩提升5秒以上,即可获得一个红箭头,相反,就会得到一个绿箭头,每5个绿箭头就会有一次“奖赏”。起初,同学们都不以为然,直到自己体验完特别“奖赏”后才领会到老师的厉害。作为一个800米还没有达到及格线的“体弱”人士,每次的体育课就像是人间地狱般令人提心吊胆。就这样,我的成绩一直不尽如人意,直到老师与我谈话才使我有了危机感:“800米可是中考必考啊,你现在不练,就意味着中考你将失分,更关键的是,这反映出你的身体耐力素质需要提高啊!”强烈的语气至今令我难以忘怀,它和红箭头从此激励着我,鼓舞着我!‎ 为了甩开“体弱”这一名号,我下定决心去锻炼,坚持每天900米限时跑,跳绳200下。一个月下来800米成绩虽有所提高,却还只是刚刚压在及格线上。但那天我收获了人生的第一个红箭头,也许在别人看来这只是普通的一个箭头,可在我心里它确是汗水的挥洒,成功的记号。两个月、三个月……我800米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也不再视体育课为“渣滓洞”、“白公馆”了,我对它越来越有信心了。红箭头越攒越多,是它,一个普通但不平凡的记号,时刻提醒着我的进步,我的成长。‎ 此时,我冲过了终点,又一次刷新了我的记录。我欢呼雀跃。有的同学惊叹道:“不可思议!”可谁又会懂得背后的付出!终于,我用我的努力换来了第20个红箭头,进步的100多秒也记录着我100多天来辛勤付出的身影。此时的我仿佛再次望到那个汗流浃背,在一次次跌倒后选择坚持的女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个鲜红的记号记录着我一步步的付出。记号记录的是一种体验,一种情感,一种精神……在我眼里,它更是每一次拼搏的记录,每一次付出的缩影。谢谢你,红箭头,我心中最美的记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由“根据以上材料,以《记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可知本题是命题型作文。命题作文,是考生根据已有的作文题目进行构思,题目已由出题者给定,考生加上自己对题目的理解从而完成一篇习作。本题目“记号”属于词语型的命题,也就是以一个单独的词语作为题目,这种题目的限制性条件较少,但同时可参考的信息也十分有限,题意相对模糊,写作的范围较广,作文的题旨表现的也不够明确,在这种情况下,审题时可以在不改变原题目的意思的条件下,增加一些限制性、条件性的词语,以便于更好的把握作文的主题,利于作文素材的选择。另外,命题作文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单纯以“命题”出现,前后没有提示或导语,这种形式,从字面上看限制较少,审题上没有障碍,让考生有相当宽泛的选材范围。二是以“提示语+命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导语或提示语,为考生在审题和选材上作出了一定的引导,同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本题属于后一种。本题要求以“记号”为题。记号?会想到什么?想到校服上圆珠笔画出的个性图案,想到书本上专属自己的签名涂鸦,想到考试前在书上标出的复习重点,对了,还有小时爬上山顶在树皮上用力割下的十字轮盘。这些素材要变得饱满,撑起一篇文章,确实值得一想,最最重要是一一给文章确立出有价值的主旨。题目之前加入了一段提示语,这为学生在选材立意方面提供了思路,使得学生得到引领与启发。根据提示语我们可知,记号有好有坏,有表面的记号,也有深刻的记号,记号也有很多种作用。那么我们行文的立意就有了,比如,有幸福的记号,有成长的记号,拼搏的记号、青春的记号、亲情的记号、友情的记号,最美的记号,温暖的记号,让人刻骨铭心的记号,等等。“记号”这个词,在构思中隐约还可以调整成“标记、标志、痕迹、印迹”等相似词语。一下子,这个题目好像已经从二维平面升级成了三维立体空间,信息瞬间丰富。再根据命题要求写记叙文,就可下笔成文了。‎ ‎【参考立意】1、爱的记号 ‎2、青春的记号 ‎3、某个人特有的记号 ‎4、记录生命的记号 ‎【可用素材】1、泰戈尔曾说:“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是鸟已飞过。”但我更觉得,天空中多少会有所痕迹的,只是不易察觉罢了。因为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万物皆如是。人生,总要留下些什么——痕迹。‎ ‎2、岁月如同一条白色的长绢,无数的人从上面流过,他们都在上面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记号:有简单而深刻的素描,有浓重却衬托素净的山水,有艳丽多姿的水彩,也有永葆光鲜的油画。不同的记号表现出别样的人生。‎ ‎3‎ ‎、留下素描的是默默无闻中被人们铭记的人。当张秉贵的“一把抓”为人称道时;当李素丽的热情被人赞扬时;当王进喜的铁人精神让人感动时,他们已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笔。他们甘愿在小岗位上工作却不甘愿就此平平无奇,他们在平凡的位子上也放出光芒。当电视中一次次的出现因为救人而牺牲的人时,你也许不会记得他们叫什么,但你一定不会忘记他们所做过的事。像素描一般简单而深刻的他们,留下了记号,不会被人们忘却。‎ ‎  留下山水的是豪放飘逸中被人们铭记的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时,看似安逸闲适的生活中也透露出陶潜对世间的忧虑与无奈。曾经为官的他,也有满腔报国之心,但是“融”不进昏暗官场的他也只好向往桃花源了。“斗酒诗百篇”的太白何尝没有大济苍生之志,但满腹经纶的他却只被玄宗看中了诗词技艺,“谪仙”之名虽好,奈何于济天下无用,太白也只好饮酒狂乐。像山水一般以浓重衬托素净的他们,留下了记号,不会被人们忘却。‎ ‎  留下水彩的是华丽浮世中被人们铭记的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多情婉转的词流传千年,多少人为他的情、他的愁而唏嘘不已。作为皇帝,李煜保护不了自己的江山、自己的子民,那份无奈,那份迷茫,甚至于那份愤恨,他只能融于他的诗词之中,用他的笔、他的字,记录下他的悲与痛。世人多予他骂名,却又有几人真正理解他,或许,李煜生为诗人更适合,皇帝,他做不了。像水彩一般艳丽多姿的他,留下了记号,不会被人们忘却。‎ ‎  留下油画是无限辉煌中被人们铭记的人。他们的贡献是伟大的,他们是为人类开辟了一个时代的人,如牛顿之于物理,居里之于化学,沙翁之于文学,南丁格尔之于医学。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如超脱常人一般的存在,贡献自是无可非议,不止今时今日,千百年以后,他们仍会被人类纪念。像油画一般永葆光鲜的他们,留下了记号,不会被人们忘却。‎ 白绢永无尽头,上面的记号也在不断的增加与消磨中继续前进,已过去的痕迹,我们无法去改变,而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决定我们要为绢上留下怎么样的一笔,才能让我们也像如此一般被铭记。‎ ‎4、我走在天鹅绒般柔软的沙滩上,脚掌轻轻下陷,留下一个棕色的脚印,脚印向远处延伸。暮然回首,一路走来,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多像自己成长的记号啊。‎ ‎5、在我们的人生中,有许许多多的记好,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有的大,有的小,有的亮,有的暗。他们就像一去不返的时光,时光亦如一湾江水,波澜不惊,平静时又犹如一面明镜。总而言之,他们都是我生命中的一个个记号。这些点点星星的记号又像一张张脸庞,有的像欢笑,有的像哭泣,有的像生气,有的像痛苦……‎ ‎【参考结构】如果写作时,采用加小题目或者分镜头的形式,这样写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点睛】命题作文的出题模式共有三种:词语型命题,短语型命题,句子型命题。‎ 第一,词语型的命题,也就是以一个单独的词语作为题目,这种题目的限制性条件较少,但同时可参考的信息也十分有限,题意相对模糊,写作的范围较广,作文的题旨表现的也不够明确,在这种情况下,审题时可以在不改变原题目的意思的条件下,增加一些限制性、条件性的词,以便于更好的把握作文的主题,利于作文素材的选择。例如,请以“逗号”为题,写一篇作文,这作文题目给出的写作条件较少,会让我们不知从哪切入,这时就需要我们对作文题目加上一定的限制性词语,如,在“逗号”之前加上“小巧的”、“活泼的”、“机灵的”。这样,写作的内容随着范围的缩小而更加具体,选材更加方便。‎ 第二,短语型的命题,在命题中,比词语要求稍多一点的是短语,短语分为很多种,有偏正、主谓、动宾、并列等。“我相信”就是主谓关系;“诗意的生活”,就是偏正关系,“生活”关键词,但是前面有一个修饰性的词语,是“诗意的”,我们得从诗意入手,确定中心,组织素材;“雕琢心中的天使”,是动宾关系,“天使”是关键词,可以指愿望等,但是要有一个“雕琢”的过程。在审题时,我们不仅要注意词或词语的本意,还要注意其引申义、比喻义、联想义、象征义等。例如作文题《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其中“阳光”不仅仅指的是大自然中的太阳光,我们应该发现其中的象征义,例如现实生活中的温暖,他人的帮助,朋友、亲人之间的关怀,陌生人之间的一个举手之劳等,都可称之为阳光,审题应灵活多变,不能拘泥于题目表面。‎ 第三,句子型的命题,即是以一句简短的话作为作文的题目,例如,“假设高三不再补课”,用朴实的语言直接表达命题,审题时要对句子进行分解,找出其中的关键词,以便于理解题目内涵,句子中的“假设”表示这种情况只是一种想象,并没有真实的存在,这就要求考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写作。再比如“以心灵温暖心灵”,其中蕴含着一定的比喻义和象征义,审题时就不能只局限于字面的意思,一定要理解到题目的深层次的意涵。“温暖”是题目中的关键词,“温暖”可以理解为关怀,帮助等意思,由此联想到生活及社会中互相帮助的事,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