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0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艺原创力是具有独一性的文艺创新能力,它基于文艺家对生活与现实的全新思考和把握,并有着创造性的艺术呈现。提升文艺原创力是推动当代文艺创新、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前提。而坚定文化自信对于提升文艺原创力意义重大。
提升文艺原创力必须杜绝平庸,拒绝重复。黄庭坚有言:“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文艺创作就需要弘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当代文艺产品,如文学、影视、音乐、绘画乃至更广泛的文化产品,要成为精品,要拥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精神能量,就必须把创新理念贯穿文艺生产的各个方面。文艺创新不能凌空蹈虚,艺术之花需绽放在历史与现实的沃土上。伟大的作品具有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最深刻的把握。文艺家对历史与现实的全新视角与观照是形成文艺原创力的关键。历史与现实为文艺创新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原创资源,当代文艺实践也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当代文艺工作者有着良好的创作环境和创新机遇,但只有具备足够的文化定力和审美独立性,坚定对民族、国家、时代的文化自信,并将民族的审美特性融入个人的艺术追求中,才能超越前人,创作出体现时代精神的作品。如果在文化自信上出现问题,在美学追求上出现动摇,一切以被外国人接受或者以市场热捧为追求,就不可能创作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精品力作。
文艺创新不能为创新而创新,更不能执着于虚妄怪诞。在文艺创作中,大胆创新、勇于突破与追求怪诞、故弄玄虚有着本质的不同。大胆创新之作,能够在前人的成就中探索艺术的未知领域,在题材、风格、手法、形式上突破固有规则,达到前人不曾达到的艺术高度。但怪诞之作并无真诚的艺术追求,表面上大胆新颖,实质上难以掩饰内心的不自信。中国书法史上,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张旭、怀素,宋代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的赵孟,明代的董其昌……一代代的书法大家就像跑着“接力赛”,走正道,有耐力,在继承传统、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出自家面目,登上书法艺术高峰。他们的身上,体现着不懈的创新努力。但当代一些所谓书法家,把书法创新等同于笔墨杂耍,刻意求新求怪,哗众取宠,偏离了中国书法本质规律。这种现象在其他艺术门类中也有不同表现。
只有不断提升文艺原创力,以持续不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为敏锐而全面地反映时代、引领时代,从而更好地讲好当代中国故事,有效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才能使我们的文艺产品在国际文化竞争中赢得先机,收获赞誉,从而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耸立起文艺创作新的“高峰”。
(摘编自叶青《提升文艺原创力要杜绝怪诞和平庸》)
1. 下列关于文艺原创力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艺原创力是文艺家在对生活与现实的全新思考和把握的基础上,在作品中真实反映生活与现实的文艺创新能力。
B. 坚定文化自信是提升文艺原创力的重要保证,形成文艺原创力是文艺家对历史与现实的全新视角与观照的关键。
C. 提升文艺原创力需要创新,只要具备良好的创作环境和创新机遇,以及足够的文化定力和审美独立性,就能超越前人。
D. 提升文艺原创力是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和发展的重要前提,也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兴盛指明了一条道路。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点出文艺原创力的概念,中间阐明提升文艺原创力的注意事项,最后强调提升文艺原创力的作用。
B. 第二段引用黄庭坚的名言,从文艺家创作的角度来论证,是为了说明文艺创新能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C. 文中通过对比古代一些书法大家和当代一些所谓书法家创作上的不同追求,强调提升文艺原创力不能执着于虚妄怪诞。
D. 文章从两方面对如何提升文艺原创力加以论述,在行文中还指出了提升文艺原创力与增强文化自信之间的关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成为精品的文艺产品往往弘扬了创新精神,把创新理念融入其中,并且立足于历史和现实,深刻把握住个体、民族、国家命运。
B. 艺术家如果在文化上比较自信,坚持美学追求,那么就不会出现以被外国人接受或者以市场热捧为追求的情况,从而创作出精品。
C. 书法上出现的追求怪诞、故弄玄虚的创作歪风在其他艺术门类中也有,这种做法偏离了艺术的本质规律,并不是真正的艺术创新。
D. 要使我国文艺产品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占据优势就要不断提升文艺原创力,反映、引领时代,讲好当代中国故事,有效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
【答案】1. D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文艺原创力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真实反映”错,并非对生活与现实的真实反映,由原文“并有着创造性的艺术呈现”可知,乃是对生活与现实的“艺术呈现”。B项,“形成文艺原创力是文艺家对历史与现实的全新视角与观照的关键”错,原文说的是“文艺家对历史与现实的全新视角与观照是形成文艺原创力的关键”。C项,“只要……就……”说法绝对。原文为“只有具备才能超越前人”。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B项,“是为了说明文艺创新能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错,是为了论证文艺创作需要弘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B项,由原文“如果在文化自信上……精品力作”可知,选项中“如果……就……”的逻辑关系错误。故选B。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难舍的礼物
刘文绝
女儿春节回家,与我一起探讨人与物的关系。她说:“人是有感情的,一旦与物建立了所属关系,使难以割舍,难以割舍的东西越多就越累。”我很赞同她的观点。于是她帮我收拾出许多衣物、书籍和一些积攒起来的生活用品,并确定哪些送给何人,捐赠何处。我毫不犹豫地支持女儿的清理行动。
但也有例外。有两件东西已经被女儿清理出去了,我却又把它们捡了回来。这两件东西不是什么贵重物品,就是两双拖鞋。然而在我看来,这两双拖鞋的意义却非同一般。
20世纪70年代,我在辽宁北票二中读书。当时我与班里的一位女同学非常要好。她学习成绩好,经常在班里名列前茅,特别是语文非常出色。她还多才多艺,会唱歌,会识谱,舞蹈也很有造诣。她对我也十分亲近。
当然,我们俩十分要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着差不多的家庭背景,当时我们都是农村户口。高中毕业时,城市户口的同学都分配了工作,只有我和她两个女生没分配工作。我三年后又被调入北票县妇联、县委办公室工作。可她却没有我这么顺利,回到村里却一直没有机会展现才华。她曾想去当一名民办老师,可没能如愿。后来她嫁给了一个赶着马车拉土特产品的“车老板”。我曾经去过她的家里,三间平房,东西两个屋是土炕,中间的屋是锅台,很是俭朴。
有一年春天,我出差去朝阳,一些中学同学赶来相聚,她也带着女儿来了。当时她正在为女儿愁眉不展。后来因为工作忙,跟她联系的也少了。又过了几年,我突然接到她的电话,说她的女儿不仅病治好了,而且已经考上了省城的大学。又过了四年,孩子要大学毕业了,我又接到她的电话,说孩子已经经过笔试、面试纳入了留校任教的名单,近期还要进行最后一次考核。我知道她很不容易,于是找到在校工作的一个朋友,请她帮助了解一下情况。朋友回话说,这个孩子确实很优秀,但是不知什么原因没有被录用,现在名单已经定了,不能再改了。过了一段时间,她来电话说,女儿找了一个多月也没找到适合的工作,希望我能帮帮忙。我也很为她着急,就答应了。过了些日子,我介绍她女儿参加了一个国有企业的招聘。孩子很顺利通过笔试、面试,以较高成绩被录取。尽管这份工作每个月只有一千元工资,可她女儿还是很高兴地去了。一个月后,这个孩子买了水果来看我,很自豪地说:“阿姨我开工资了,这回我能供妹妹上学了!”我听了有些惊诧,这点儿钱还能供妹妹上学?她却说:“我一个月给妹妹六百元钱,妈妈爸爸就不用再给她生活费了。爸爸妈妈供我们姐妹俩上学挺不容易的,这回也不用那么辛苦了!”我问:“你的生活费只有四百元够用吗?”她说:“够了,我中午吃饭不花钱,住宿也不用花钱,四百元一个月足够用了!那一刻,我真觉得这个孩子非常不容易,也很懂事。
那年秋天,我的这位同学来了我这里。她说:“孩子有了一个很好的工作,非常感谢你,特意赶来看看你。”说着,从一个大的旅行袋里拿出两个小布袋,边拿边说:“也没有什么好东西给你带,这是我家新磨的高粱米,这是新小米。”接着,从旅行袋里拿出一个用塑料薄膜封好的玻璃瓶,这是我自己做的酱,是用黄豆做的,非常好吃。”我一一接过,连连说:“这都是绿色食品,是好东西,谢谢、谢谢!”她又从袋子底下拿出一个纸包,打开,是两双色彩鲜艳的拖鞋,“这两双拖鞋是我自己做的。”我接过来仔细地看着,这两双鞋做得真是很精细:用麻绳和布做的鞋底,钩针钩织的鞋面,一个是网络状用丝线钩织成的,一个是毛片状用毛线编织成的,一双粉红色,一双火红色,很是喜庆。我十分高兴地收下了这两双鞋。
现在,虽然这两双鞋旧了,可还是觉得非常亲切。穿着它们,除了感觉到浓浓的情意外,也提醒着自己,要珍惜生活,懂得知足,为社会的公平正义多尽一份责任。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说这两双拖鞋意义非同一般,是因为这是相识多年的女同学亲手做了送给自己的,承载了很多情谊。
B. 作者的女同学上学时非常出色,但毕业后过得并不是很好,作者对她的遭遇充满同情,所以会帮助她。
C. 文章结尾再一次强调了拖鞋的珍贵,照应了标题,并且以一段感悟表达了作者的人文情怀,升华了文章主题。
D. 作者借用两双原本要扔掉的拖鞋,展现了对青春时代的回忆,讲述了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故事。
5. 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6. 这篇文章在结构上很有特色,先抑后扬,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①通过对拖鞋材质、样式、颜色的细致描写,突出拖鞋的精细、美观。②用细节描写说明这是同学精心制作的,突出同学的用心。③这两双拖鞋承载着非同一般的精神重量,与前文作者舍不得扔掉相照应。④句子形式整齐,富有节奏,使作者的喜爱之情表达得更加充分。
6. 作者开篇绕道而行,从抒发人生的感悟起笔,说人不应受物所累,自己支持女儿丢弃旧物的行动。这是抑。但对被扔掉的两双拖鞋,作者又恋恋不舍地捡了回来,接下来围绕这两双拖鞋,讲述了一段故事,凸显了这两双拖鞋承载的精神重量。这是扬。先抑后扬,对比之间突出了这份礼物的珍贵,令读者印象深刻,也使主旨更加鲜明。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D项,“作者借用两双原本要扔掉的拖鞋,展现了对青春时代的回忆”说法不正确,作者由拖鞋引出的主要是“女同学”的人生故事。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解析解答此类试题,可从内容、结构、艺术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同时考虑语言表达上的特色,如字词的锤炼、句式的选择等。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使用此种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的效果等。本题中,文中画线句“用麻绳和布做的鞋底,钩针钩织的鞋面,一个是网络状用丝线钩织成的,一个是毛片状用毛线编织成的,一双粉红色,一双火红色,很是喜庆”,属于细节描写,且句式整齐富有节奏,突出了拖鞋做工的精细,做鞋人的认真,以及承载的非同一般的精神重量,传达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并且这两双拖鞋承载着非同一般的精神重量,与前文“但也有例外。有两件东西已经被女儿清理出去了,我却又把它们捡了回来”相照应;“一个是一个是”“一双一双”句式整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特色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抑扬的概念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哪些地方是“抑”,哪些地方是“扬”。本题中,从文章可看出,作者先写对人与物的关系的感悟,说作者支持女儿清理旧物,然后又说不舍得丢掉两双旧拖鞋,如“我毫不犹豫地支持女儿的清理行动。但也有例外。有两件东西已经被女儿清理出去了,我却又把它们捡了回来”,由此讲述了一段故事,凸显了这两双拖鞋的珍贵。先抑后扬。这一手法的使用又往往有使读者从情节的跌宕中进行思考,受到启迪的作用,如文中写道“穿着它们,除了感觉到浓浓的情意外,也提醒着自己,要珍惜生活,懂得知足,为社会的公平正义多尽一份责任”。据此答题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非关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非洲各国之间的对外合作关系。中国和非洲有着浓厚的传统友谊和良好的合作关系,经受住了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
2015年12月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开启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的致辞,中方愿在未来3年内同非方重点实施“十大合作计划”。
2018年7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再次开启“非洲之行”,出访塞内加尔、卢旺达、南非、毛里求斯四个非洲国家。
中国帮助非洲建设了一批公路、铁路、机场、港口……2017年5月31日通车的蒙内铁路是落实中非“十大合作计划”的重要成果,也是中非“三网一化”和产能合作的标志性工程。肯尼亚总统乌胡鲁·肯雅塔在视察蒙内铁路建设时说:“蒙内铁路将带领肯尼亚开启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转型。”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过去20多年间,中非经贸额不断飙升,1990年只有9亿多美元,2000年达到100亿美元,2010年超过100亿美元,2017年高达1700亿美元。专家认为,未来5到10年间,中非之间的贸易额会有两位数的增长。这不光是量的增长,还意味着越来越高的“含金量”。在非洲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谋求更高层次发展之际,中国将毫无保留地同非洲分享技术、经验与市场,以开放台作促互利共赢。这是中非合作最美的前景。
中国在南苏丹、马里等地有约2500名维和驻军,占中国全球维和人员80%以上。2015年9月,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会议期间宣布,中国五年内将提供1亿美元支持非盟常备军建设,并建设8000人的联合国维和待命部队。
事实证明,在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之后,非洲的发展呈现出了更大的活力。无论是非洲“2063年愿景”,还是非洲国家具体制定的相应发展战略,都与“一带一路”倡议不谋而合。在双方共同意愿之下,“中国梦”与“非洲梦”不断共鸣,中非发展机遇渐紧密融合。
(摘编自《经济论坛》)
材料三:
报北京8月22日电(记者杜尚泽、白阳)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于9月3日至4日举行。这是中非友好大家庭的又一次大团圆,也是中国今年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众多非洲国家领导人和非盟委员会主席将率国与会,联合国秘书长作为特邀嘉实、27个国际和非洲地区观察员也出席了峰会有关活动。
9月3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出席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暨第六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开幕式并致辞。下午,论坛北京峰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式。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主旨讲话,全面阐述中国加强对非关系的新理念新主张,宣布中国对非务实合作的新行动新举措。会议通过《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一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年)》。
在北京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主旨讲话,提出打造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并提出下一阶段中非务实合作的“八大行动”。
《苏丹视野报》经济版负责人阿布达拉说,北京峰会吸引了全球商界和媒体注意。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双方合作可以创造全球经济发展新的繁荣阶段,有助于解决贸易保护主义等不平等问题。
布隆迪《新生报》姆伯尼汉库耶说,中非合作给非洲的发展带来了希望。“八大行动”囊括了设施联通、能力建设、健康卫生多个方面,完全符合非洲人民对中非合作各方面的期待。通过“八大行动”,未来非洲会有更多大型项目和计划得到落实。
中非媒体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加强交流:加强务实合作,为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传“正能量”;疑聚媒体力量,为增强中非国际传播力发出“好声音”;鼓励青年交流,为讲好中非友好故事注入“新动力”。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非合作论坛把中非关系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2015年约翰内斯堡峰会提出的“十大合作计划”和2018年北京峰会提出的“八大行动”都给非洲带来实惠。
B. 蒙内铁路的开通是落实中非“十大合作计划”的重要成果。在肯尼亚总统乌胡鲁·肯雅塔看来,蒙内铁路通车能开启肯尼亚工业化的进程,实现经济转型。
C. 经历了时间和国际风云考验的中非合作,在近20年来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在中非合作论坛和“一带一路”的倡议推动下,“中国梦”和“非洲梦”不断共鸣。
D. 中非贸易额从1990年至2017年增长速度逐年加快。未来5到10年间,中非之间的贸易额,专家认为仍将有两位数的增长,而且会增加“含金量”。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对非洲提供了建设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援助,中国的维和部队也有力地维护了非洲的和平稳定,而“一带一路”倡议更是和非洲国家制定的相应发展战略不谋而合。
B. 中非合作的最美前景是在非洲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谋求更高层次发展的前提下,中国和非洲分享技术、经验和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C.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提出的打造中非命运共同体和深化合作的“八大行动”,吸引了非洲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参与峰会的相关活动。
D.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的北京峰会,引起了全球媒体和商界的高度关注,一些非洲媒体对北京峰会的成果也做出了极高的评价,峰会已成为中非关系的润滑剂。
9. 结合材料,谈谈怎样才能使中非合作关系行稳致远。
【答案】7. D 8. C
9.
①保持中非之间高层次的好往来;②继续办好中非合作论坛,制定出能给非洲带来实惠的计划;③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其享,文化其兴,命运共同体;④维护非洲的和平稳定,创造好的和平环境;⑤中非应从三个方面加強交流,即传递正能量、发出好声音、注入“新动力”。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D项,“增长速度逐年加快”说法错误,无中生有,从原文中看不出增长速度是否逐年加快。故选D。
【8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C项, “‘八大行动’吸引了非洲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参与峰会的有关活动”说法错误。“习近平提出的打造中非命运共同体和深化合作的、‘八大行动’”和“非洲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参与峰会的相关活动”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故选C。
【9题详解】
此题考核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2018年7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再次开启‘非洲之行’,出访塞内加尔、卢旺达、南非、毛里求斯四个非洲国家”“中国将毫无保留地同非洲分享技术、经验与市场,以开放合作促互利共蠃。这是中非合作最美的前景”“众多非洲国家领导人和非盟委员会主席将率团与会,联合国秘书长作为特邀嘉宾、27个国际和非洲地为观察员也出席了峰会有关活动”“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主旨讲话,全面阐迷中国加强对非关系的新理念新主张,宣布中国对非务实合作的新行动新举措。”“提出打造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并提出下一阶段中非务实合作的‘八大行动’”“加强务实合作,为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传递‘正能量’;凝聚媒体力量,为增强中非国际传播力发出‘好声音’;鼓励青年交流,为讲好中非友好故事注入‘新动力’”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同时注意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会存在的问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
二、古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也。矩襁褓而孤,及长好学,颇爱文藻,有智数。高祖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以母忧去职。及受禅,迁给事郎,奏舍人事。炀帝即位,营建东都,矩职修府省,九旬而就。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矩知帝方勤远略,诸商胡至者,矩诱令言其国俗山川险易。撰《西域图记》三卷,入朝奏之。帝大悦,赐物五百段,每日引矩至御坐,亲问西方之事。矩盛言胡中多诸宝物,吐谷浑易可并吞。帝由是甘心,将通西域,四夷经略,咸以委之。转民部侍郎,未视事,迁黄门侍郎。帝复令矩往张掖,引致西蕃,至者十余国。大业三年,帝有事于恒岳,咸来助祭。帝将巡河右,复令矩往敦煌。矩遣使说高昌王麹伯雅及伊吾吐屯设等,啖以厚利,导使入朝。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舞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帝见而大悦。竟破吐谷浑,拓地数千里,并遣兵戍之。每岁委输巨亿万计,诸蕃慑惧,朝贡相续。帝谓矩有绥怀之略,进位银青光禄大夫。矩素勤谨,未尝忤物,又见天下方乱,恐为身祸,其待遇人,多过其所望,故虽至厮役,皆得其欢心。宇文化及僭帝位,以矩为尚书右仆射,加光禄大夫,封蔡国公,为河北道安抚大使。及宇文氏败,为窦建德所获,以矩隋代旧臣,遇之甚厚。建德败于武牢。群帅未知所属,曹旦长史李公淹、大唐使人魏徵等说旦及齐善行令归顺。旦等从之,乃令矩与徵、公淹领旦及八玺,举山东之地归于大唐。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舞喧噪/
B.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舞喧噪/
C.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舞喧噪/
D.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舞喧噪/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孤”,既有幼年丧母的意思,又有父母双亡的意思。
B. “受禅”,王朝换代,新皇帝接受旧帝禅让帝位,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C. “中国”,古代指我国中原地区,中原以外的地方则称“四夷”。
D. “僭”,古代指超越自己的身份,冒用在上者的职权、礼仪行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裴矩精通西域事务。裴矩曾被派往张掖,管理与少数民族通商的事务,他非常熟悉西域的情况,并帅军打败吐谷浑,拓地数千里。
B. 裴矩富有智谋。裴矩知道隋炀帝在谋划西域事务,就诱使来张掖的胡人讲述他们国家的风俗民情、山河地理,并撰写《西域图记》进献给朝廷。
C. 裴矩勤勉谨慎。当时天下正大乱,裴矩怕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便极力善待他人,即使是干杂事的下人,他都能得到他们的欢心。
D. 裴矩历仕多朝。隋高祖时他任给事郎,隋炀帝时任黄门侍郎、银青光禄大夫,宇文化及时被封为蔡国公,后又归顺大唐。
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由是甘心,将通西域,四夷经略,咸以委之。
(2)及宇文氏败,为窦建德所获,以矩隋代旧臣,遇之甚厚。
【答案】10. D 11. A 12. A
13. (1)皇帝因此羡慕(向慕),将要和西域往来交通,四方少数民族的经营管理,全部都委托给裴矩。
(2)等到宇文氏失败,(裴矩)被窦建德擒获,因为裴矩是隋朝的旧臣,窦建德对待他非常优厚。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重把握语段大意,分析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以及句子结构特点等。如“谒”是动词,“于道左”是后置状语,点明“谒”的地点,所以“谒”与“于道左”之间不应断开。排除AC;“佩金玉”“被锦罽”句式一致,且是并列关系,二者中间应断开;“焚香”与“奏乐”是两个并列的动作,所以“焚香”前,“奏乐”后应断开。排除B;故选D。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A项,“文中是指父母双亡”错误,文中的“孤”指幼年丧父,因为后文有“以母忧去职”。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A项,裴矩“率军打败吐谷浑”的说法在文中找不到依据。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由是”,因此;“夷”, 少数民族;“咸”, 全部。第二句中,“及”,等到;“为……所”,被动句;“以”,因为;“遇”,礼遇。
【点睛】参考译文:
裴矩字弘大,是河东闻喜人。裴矩在襁褓中就丧父,等到年龄稍大非常好学,很爱文章辞藻,有智谋心计。高祖担任定州总管,征召裴矩补任记室,很亲近敬重他。裴矩因母亲的丧事离职。高祖担任丞相后,派使者骑快马征召裴矩,让他参与相府记室的事务。等到高祖受禅继任皇位,裴矩胜任给事郎,负责舍人一职的进言奏事。炀帝即位,要(在洛阳)建造东都,裴矩掌管修府省,九十天就完成了。当时西域各少数民族,多到张掖,与中原互通商贸。炀帝命令裴矩掌管这方面的事务。裴矩知道炀帝正致力于筹划治理远方,那些经商的胡人一到,裴矩就诱使他们说出自觉国家的风俗习惯和山河地理的险阻或平易。撰写《西域图记》三卷,回朝进献了它。炀帝看后非常高兴,赏赐裴矩五百匹绸缎。每天拉着裴矩到皇座前,亲自询问西域的事务。裴矩极力夸赞胡人有很多各式各样的珍宝,吐谷浑容易吞并。炀帝因此向慕,准备和西域来往,四方少数民族的经营管理,全都委派给裴矩。裴矩转任民部侍郎,还没任职,调任黄门侍郎。炀帝又命裴矩前往张掖,引荐网罗西域各少数民族,到的有十多个国家文言文阅读答案 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也。矩襁褓而孤,及自动关键词长好学,颇爱文藻,有智数文言文阅读答案
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也。矩襁褓而孤,及自动关键词长好学,颇爱文藻,有智数。大业三年,炀帝到恒岳祭祀,这些国家都来帮助炀帝祭祀。炀帝准备到黄河以西地区巡视,又命裴矩前往敦煌。裴矩派使者劝说高昌王麹伯雅和伊吾的吐屯设等,用丰厚的利益来引诱他们,带领他们入朝觐见。等到炀帝西巡,驻扎在燕支山时,高昌王、伊吾设等人以及西部二十七个少数民族的首领,在道路左边拜见炀帝。让他们都佩戴金玉饰物,穿着丝毛织品,焚香奏乐,歌声舞蹈喧哗热闹。又命武威、张掖的青年男女穿着盛装随意观看,车马拥挤,横贯十多里,来显示中原的强盛。炀帝看到这场景非常高兴。隋军最终击败了吐谷浑,扩展疆土数千里,并且派兵把守。每年输出的物资多以亿万计,各少数民族都很害怕,来进贡的络绎不绝。炀帝认为裴矩有安抚怀柔的谋略,提拔他为银青光禄大夫。裴矩一向勤勉谨慎,没有触犯过他人,又见天下正处于混乱时期,恐怕招致自身的灾祸,他对待别人,大多超过那些人所期望的,所以即使是干杂事的下人,他都能取得他们的欢心。宇文化及僭越皇位,让裴矩担任尚书右仆射,加授光禄大夫,封他为蔡国公,担任河北道安抚大使。等到宇文氏失败,裴矩被窦建德俘获,因为裴矩是隋朝的旧臣,窦建德对他很优待。窦建德在武牢被打败,各位将领不知道该归属谁,曹旦的长史李公淹、大唐使者魏徵等人规劝曹旦和齐善行让他们归顺大唐。曹旦等人听从了他们的劝告,于是让裴矩和魏徵、李公淹带着曹旦和八枚玉玺,将太行山以东的地方全部归顺大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交代了送别的地点、时间,紧紧扣住了诗题中的“雨”“暮”二字,为全诗画面涂上了一层灰暗的底色。
B. 首联对仗,“暮钟”对“微雨”,视听结合,从时空的角度渲染离别时细雨笼罩的凄清沉重。
C. 颈联“深”“远”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氛围,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界迷蒙,极为邈远。
D. 尾联中将沾襟的泪水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15. 诗歌的颔联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句赏析其妙处。
【答案】14. D 15.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乌去为动,但“重”“迟”二字化动为静,写出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的情形,表现出离别之时心情沉重,依依不舍之情。②寓情于景,冥冥暮色,霏霏烟雨,帆的形象寄托了诗人的遥念,羽湿行迟的去鸟,也是远去行人的写照,渲染出昏暗沉重的氛围,烘托出诗人沉重的心境。③“漠漠”“冥冥”运用叠词,生动地展现了细雨胧的景象,渲染出浓浓的离愁别绪,更为诗歌增添了音韵美。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尾联中将沾襟的泪水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错,当那令人肠断的钟声传入耳鼓,撞击心。此时,诗人再也抑止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禁潸然泪下,离愁别绪喷涌而出:“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随着情感的迸发,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表达与友人分别时的恋恋不舍,而非“对友人的思念”。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本题中,“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一句的意思是: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虽是写景,但“迟”、“重”二字用意精深。两句诗,形成了一幅富有情意的画面。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海门深,浦树远,显其邃邈.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而且无不笼罩在烟雨薄暮之中,无不染上离愁别绪。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一小题,9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用这两句“__,__”表现诗人洒酒祭月,寄托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2)《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千古名句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
(3)周敦颐《爱莲说》用这两句诗“___,___”写出了莲洁身自好,质朴庄重的君子品质。
(4)《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早上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
(5)苏轼在《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永恒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人生如梦 (2). 一尊还酹江月 (3). 先天下之忧而忧 (4). 后天下之乐而乐 (5). 出淤泥而不染 (6). 濯清涟而不妖 (7).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8). 哀吾生之须臾 (9). 羡长江之无穷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酹”“淤”“濯”“霏”“臾”,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点睛】古诗词默写年年必考,近年来理解性默写题考查比例渐渐加大,难度比直接型默写稍大,灵活性更强,需要学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名句名篇内容,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三、语言文字应用(本题共9小题,18分)
17.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左丘明所著。
B.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国语》和《左传》明显的区别是:《国语》分别按不同国家编写,以记言见胜;《左传》则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130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D.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汉高祖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历史。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根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本题中,A项,“《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错,应该是“.《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故选A。
18.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端午节一般认为是纪念屈原的。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驱五毒等习俗。唐代诗人殷尧藩的诗句“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写的就是端午节。
B. 乞巧节又称七夕,是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
C. 中秋节又称中元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抒发了自己中秋之夜思亲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良好愿望。
D. 重阳时节,古人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李清照的《醉花阴》中“人比黄花瘦”写的就是重阳节的别样情怀。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根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本题中,C项,“中秋节又称中元节”错,中元节又称冥节,是七月十五祭祖节,又称施孤、鬼节、斋孤、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祀亡魂、焚纸锭等。而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又称仲秋节、八月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故选C。
。
19.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湛蓝色的密歇根湖,一望无垠,浩如烟海,据说它的面积有两个半台湾那么大。
B. 近几年黄河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的思考环保问题。
C. 近段时间薛之谦在全国巡回演出,每到一处,那场面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真可以用
间不容发来形容。
D. 受教育者不是试验品,如果因要改革而改革,急功近利的推行新的教改方案,那么教改的结果很可能导致垮掉的一代的产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本题中,A项,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此处形容“密歇根湖”,不当;B项,望文生义,江河日下:指长江大河的水,日夜流向下游而不止.比喻事物日趋衰落,情况一天不如一天.一般用于事物的比喻,这里误以为自然界的江河一天天变坏;C项,间不容发:相隔得非常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也比喻文字精练、严谨,没有一点破绽。此处形容人多,不当;急功近利:急于追求眼前的成效和利益。原文是“如果因要改革而改革,急功近利的推行新的教改方案”,正确。故选D。
20.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的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
B. 他临危不惧,勇斗歹徒的事迹见报后,立即满城风雨,成为热门话题,大家对此都赞不绝口。
C. 从近一时期的情况分析,我们企业的机构改革要有大举措的传说,绝不是空穴来风。
D. 几年不见,没想到祖父已经耳聋眼花,老气横秋,连走路也要人搀扶了,望着他佝偻的背影,我不禁悲从中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本题中,A项,慷慨解囊:形容极其大方的在经济上帮助别人。句中是指食客消费,不当;满城风雨:意思是重阳节将近的时候,满城秋风秋雨。后比喻一件事发生后,很快就哄动起来,到处议论纷纷。是贬义词,这里指临危不惧,勇斗歹徒的事迹,不当;C项,空穴来风:有了空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流言、消息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原文是“我们企业的机构改革要有大举措的传说,绝不是空穴来风”,正确;D项,老气横秋: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形容自高自大,摆老资格。也形容缺乏朝气。主要用来形容青壮年。此句中形容“祖父”不当。故选C。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分析,2013年春节前后中国黄金需求高涨的原因,主要由于消费者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所致。
B. 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C. 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D. 这份报告不仅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改革和发展的经验,而且指明了构建我县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方向。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A项,结构混乱,“由于……所致”杂糅,应改为“由于……”或“由……所致”;B项,结构混乱,在“是”前边加“今年”;C项,搭配不当,“能……,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两面对一面,应把“能”改为“能否”。故选D。
2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B. 一旦确定了某个特定节日的纪念物,商家、企业就可以设计生产经营相关的物品,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就有了重点宣传的目标。
C. 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诚信不仅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D. 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A项,成分残缺,“随着……使得……”造成主语缺失,应去掉其中一个词语;B项,搭配不当,“商家、企业”与“设计生产经营”搭配不当,应改为“企业、商家”;D项,表意不明,有歧义,“几十个”是修饰“报社”还是“记者”。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中国多年来 , , , , , 。
①实现了粮食供应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②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③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
④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
⑤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
⑥在上世纪末突破5亿吨大关
A. ④⑥②⑤③① B. ④⑤③⑥①②
C. ⑤①⑥④③② D. ⑤④③⑥②①
【答案】B
【解析】
可采用由易到难的方式进行排除,按照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如:③是⑤的结果,故③在⑤后面,排除D项;⑥是对③的具体解说,应该在③后面,排除A、C两项。
2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硅藻的大量生长为海域内几亿吨甚至几十亿吨磷虾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条件,磷虾用途甚广,它将是人类大有希望的蛋白质来源之一。磷虾是南极生态中的一个关键性的生物,没有它就没有那么多的鲸类、企鹅和海豹等。 。
A. 有人认为,把磷虾、企鹅、鲸类和海豹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十分恰当
B. 有人认为,硅藻、磷虾、企鹅、鲸类和海豹都是南极生物象征
C. 有人认为,把企鹅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比起鲸类、海豹来说更为恰当
D. 有人认为,把磷虾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比起企鹅来说更为恰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语句的连贯性。这段文字一共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是说“磷虾”的用途广,是人类“大有希望的蛋白质来源之一”;第二句话是说“磷虾”在南极生态中的关键性,可见这段文字是说明磷虾在海洋生物链中的重要作用的。AB两项把磷虾与其它生物并举,不能突出“磷虾”的重要性,C项省去磷虾不提,偏离了上面两句话的中心,故都不能作结尾句。只有D项体现了“磷虾是南极生物中一个关键性的生物”这个意思,故选D项。
2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某高校文学社记者在采访某位作家之子时说:“令尊的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颇有名气。”
B. 自学成才的镇人民卫生院王大夫的拙作一经发表,就在国内医学界产生了巨大轰动。
C. 得知贵校招聘教师的消息,我已将相关应聘材料快递贵处,如有意向,请及时与我洽谈。
D. 听闻你们公司在产品销售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如果需要指点的话,我们将十分乐意。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B顶,拙作:谦辞,只能用来指自己的文章。此处用来指对方的文章,不得体。C项,洽谈:接洽商谈,一般用于商业活动等较正式的场合。此处用于自己应聘,不得体。D项,指点:敬辞,用于请求别人的语境。此处用于自己去指导别人,不得体。
四、写作(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总有些人看重一般人所看轻的,看轻一般人所看重的,但恰恰是这些人活出了生命的境界,更好地实现了人生价值。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不少于800字。
【答案】 看轻自己
年长的人总是忘不了给那些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忠告:在人生的路上,要多把自己看轻些。这忠告,包含着几缕沧桑,但更多的是对生活的一种超越。
诗人鲁藜说:“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还是把自己当做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为主角,总把自己看得太重,而偏偏又把别人看得太轻。为此,总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以为自己博学多才,满腹经纶,一心想干大事,创大业;总以为别人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惟独自己最行;总以为自己成绩最大,功劳最多,记功评奖、加薪晋级不在话下。否则,就不高兴,牢骚满腹,怪话连篇。自认怀才不遇的人,往往看不到别人的优秀;愤世嫉俗的人,往往看不到世界的精彩。把自己看得太重的人,心理容易失去平衡,个性往往脆弱,实际表现为独断、骄横、傲慢,盛气凌人,与社会格格不入……这种人,外界不仅不会接受,反而会遭到嘲笑和孤立,使你变得停滞不前。
看轻自己是一种智慧。为人处事,盲目自信就会先把自己置于一种不利位置。越是看轻自己,越易被人看重。你真诚的谦卑,将使大家折服,他们乐意在你周围歌唱;你力所不及的柔弱,会为大家所同情,他们愿意倾其所有,助你强盛。看轻你自己,才能做到轻装上阵,没有任何负担地踏上漫漫征程,你的人生路途才能获得更多帮助和教益。
看轻自己是一种风度,一种境界,一种修养。其实,把自己看轻,这是光明磊落的心灵折射,是无私无畏的自然反映,是正直坦诚的自由流露。看轻自己的人总是很知足,对获得的成功珍惜有加。一个人富有了,仍然不忘看轻自己,他将不会自傲和奢侈;一个人身居高位,仍然看轻自己,他将不会专横和贪婪。当你从困惑中走出来时,就会发现,看轻自己,其实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境界:超凡脱俗,淡泊平和。
看轻自己是人生的一种高品位的精神享受。看轻自己是对人的真实本性和历史真正趋向的理解和把握,是对人性和历史的继承和超越。看轻自己,能够成就人的操守,闪烁灵魂的美丽。只有看轻自己,并不断否定自己的人,才能够不断汲取教训、加强修炼、净化灵魂、提升品质,才会为别人的成功而欣喜,为自己的善解人意而高兴。
把自己看轻,它并不是自卑,也不是怯弱,它是清醒中的一种经营。也不是鄙视自己,压抑自己,埋怨自己,也不要你去说违心话,做违心事。相反,看轻自己能使你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
为人处世,不妨看轻自己,生活中就会多几分快乐。在家庭中,不妨看轻自己,不要把自己当成“一言九鼎“的家长,才能更好地与孩子沟通,与爱人和谐相处。在事业上,即使春风得意,大权在握,也不妨看轻自己,不要把自己当成众人之上的“楚霸王”。这样,才能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盟友,听取更多的有益于事业发展的意见,让自己脚踏实地去拓展事业,创造辉煌。在朋友圈子里,不妨看轻自己,才能结识到推心置腹的哥们儿,让自己时刻头脑清醒,让自己永远是一个受欢迎的朋友。把自己看轻,才能获得智慧与快乐,飞越坎坎坷坷,拥有和谐的人生。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阅读材料,审题要点:突出思辨性。首先,“恰恰这些人活出了生命的境界,更好地实现了人生价值的语境限制”的语境限制,让“一般人所看轻的”、“一般人所看重的”中的“看轻的”或“看重的”不能从正面理解,应指那些比较庸俗的眼光、认识。其次,从辩证的角度分析,写作时不应只写一面,而应在概念的辨析比较中突出自己的认识。再次,写作时应将“看轻的”“看重的”具体化,赋予其具体内容,才便于展开分析议论。材料作文的写作:1.写议论文:(1)选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论题或论点。(2)作文中最好出现材料。(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写作中的论据。(4)对材料要进行概述;不能照抄材料。2.写记叙文:(1)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中心。(2)围绕中心,拟定文章的标题。(3)紧扣中心或题目写作,防止跑题或偏离中心。(4)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要扣题目(中心),点题目(中心)。(5)文章中一般不需要出现材料。本题即此审题,写作即可。
【点睛】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多样:
一、提炼中心法。这是最常见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它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三、由果溯因法。事物有时是以因果关系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它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由物及人法写。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七、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可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着眼于甲事物或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