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3.50 KB
  • 2021-06-03 发布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鹤壁高中2022届高一年级第三次段考 语文试卷 分 值:120分 时 间:120分钟 注意:选择题请按照题号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请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1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秩序的一种原初想象,“天下主义”是以“天下”理念为核心,由具有普遍性和开放性的世界秩序、价值规范与理想人格构成的思想体系。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之下,中国文化理念和文化战略的自觉自信体现的正是“天下主义”的精神内核。‎ 文化自信首先是一种“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的自信。《道德经》有云:“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天下”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思维尺度,是一个最宏大、最完备的分析单位,具有最广阔的容纳力。面对差异性的多元文化格局,西方文化多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文化视域限于国家、民族内部,虽然也有关于世界的思考,比如斯多葛学派的“世界主义”等,但其思考方式是“以国家观世界”,与中国文化的立足点和尺度不同。中国文化的“天下”蕴含了“天下无外”的理想,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在世界内部是平等共存的;中国文化依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进路,从“身-家-国”逻辑同构的角度,最终达到“天下大同”的境界。与西方文化相较,“天下”的世界观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的自信。中国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伦理型文化,梁漱溟认为“中国伦理始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中国文化重视家庭生活,整个社会关系是依照家庭关系推广发挥的。“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实质上是一种关系性伦理,把“自我”和“他者”看成一体共生的关系。“天下”是一个最大的家,家庭利益的最大化就是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共同体的善与个体的善是统一的。‎ - 21 -‎ 文化自信最终体现为一种人格自信。无论是“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还是“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最终都沉淀为个体的精神品格。中国文化倡导和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君子”,这是由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质所决定的。“君子”是一个自主自足的动态形象,通过“身-家-国-天下”的逐渐扩充延展,人格不断超越并完善。“君子”奉行的“中庸之道”是一种整体的思维方式,“君子”在行为模式上追求理欲平衡、天人合一、忠恕包容。以“中庸之道”来解决当今的文化冲突问题,相较于西方适者生存的斗争模式更具高明之处。“中庸”不仅仅是“求同存异”地承认诸多文化存在的正当性,而且要在此基础上积极地共建一个互动互补的世界。‎ 总之,“天下主义”启发我们以一种新的视野去构筑文明之路,增强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既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随波逐流,而是旨在创建一个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文化共同体。‎ ‎(摘编张丽娟《“新时代”与“中国故事”的理论辩证》,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以天下为思维尺度,其文化视域不限于国家民族内部。‎ B. “以天为一家”的价值观把“他者”融入“自我”,旨在达到家庭利益的最大化。‎ C. 君子的理想人格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是世界观和价值观自信的最终体现。‎ D. “中庸之道”可以消除文化冲突,有助于共建诸多文化并存而又互动互补的世界。‎ ‎2. 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手法,以突出中西方文化在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上的不同。‎ B. 文章以“天下”理念为核心,阐释“天下主义”的三层内涵,层层推进,逻辑严密。‎ C. 文章第三段引用梁漱溟的言论,旨在强调家庭是中国关系性伦理文化的逻辑起点。‎ D. 文章通过分析天下主义与文化自信的内在联系,表达了对构建文化共同体的思考。‎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天下主义”的精神内核。‎ B. 一个人如果不注重自身的修养,不建设好自己的家庭,就难以做到“心怀天下”。‎ C. 西方倾向于以斗争模式解决文化冲突问题,是因为其世界观不具开放性和包容性。‎ D. 不以“天下”为立足点的文化自信是一种狭隘的自信,无益于构建良好的世界秩序。‎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 21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由文中““天下”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思维尺度,是一个最宏大、最完备的分析单位,具有最广阔的容纳力。面对差异性的多元文化格局,西方文化多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文化视域限于国家、民族内部,虽然也有关于世界的思考,比如斯多葛学派的“世界主义”等,但其思考方式是“以国家观世界”,与中国文化的立足点和尺度不同”知A项正确。B项由文中““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实质上是一种关系性伦理,把“自我”和“他者”看成一体共生的关系”知强调的是一种关系,并不是“旨在达到家庭利益的最大化”。C项,文中“中国文化倡导和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君子”,这是由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质所决定的。“君子”是一个自主自足的动态形象,通过“身-家-国-天下”的逐渐扩充延展,人格不断超越并完善”知人格与精神气质是动态变化的,并不能说明“君子的理想人格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D项文中“以“中庸之道”来解决当今的文化冲突问题,相较于西方适者生存的斗争模式更具高明之处。“中庸”不仅仅是“求同存异”地承认诸多文化存在的正当性,而且要在此基础上积极地共建一个互动互补的世界”知“中庸之道”可以解决并不能消除文化冲突。故选A项。‎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文中“‘天下主义’是以‘天下’理念为核心”知,以“天下”为理念的是“天下主义”,不能由此判断“文章以‘天下’理念为核心”,概念混淆,故选B项。‎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由文中“面对差异性的多元文化格局,西方文化多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文化视域限于国家、民族内部,虽然也有关于世界的思考,比如斯多葛学派的“世界主义”等,但其思考方式是“以国家观世界”,与中国文化的立足点和尺度不同”与“与西方文化相较,“天下”的世界观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可知“其世界观不具开放性和包容性”是不准确的,故选C项。‎ - 21 -‎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鸡 毛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 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是,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很老实。虽然没有知识,但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够一个猫吃的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母,每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下江人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 - 21 -‎ 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的东西的下面。学生离不开纸。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些启事、告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他每晚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大小相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用一只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早上开鸡窝放鸡时还在,晚上回窝时就少了。文嫂到处找,也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街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口乃(的)鸡呢?我口乃鸡呢?……”‎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文嫂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她明白出了大事了。她的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女婿的同事带了信来。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都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了。有的先生要走了。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 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曲、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 - 21 -‎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文嫂的勤劳、老实、洁身自好等特点,是为了让金昌焕的不善和丑恶更加彰显,以唤起读者对他的更强烈的鄙视、憎恶。‎ B. 文嫂的女婿人很好,经常来看望文嫂,并说要养文嫂一辈子,作者以“文嫂胖了”四字展现了文嫂的生活发生的改变。‎ C. 养鸡、卖鸡蛋是文嫂赖以生存的重要途径,三只鸡的丢失无异于使文嫂艰辛的生活雪上加霜,所以文嫂从金先生床下扫出鸡毛时忍不住嚎啕大哭。‎ D. 本文语言轻松诙谐、简洁自然,记叙了两个不同生活轨迹人物的琐碎故事,写出了市井百姓生活的原味,反映出人物最真实的心理和脾性。‎ ‎5. 小说以“鸡毛”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小说以“鸡毛”为题奇特有趣,且小说并未马上提到鸡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呼应故事情节,揭示主题。标题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并以此为引,勾起了文嫂对悲惨命运的宣泄,引起读者对文嫂的同情和对金昌焕的鄙视。③突出了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在金昌焕床下发现鸡毛这一事件,突出了金昌焕的自私、卑下、无耻。④以“鸡毛”为题,寓指人生的琐碎和杂乱,反映出人生的苦难和人性的邪恶。‎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小说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能力,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本题,D项“本文语言轻松诙谐”错,文中对文嫂悲惨命运、金昌焕自私、卑下、无耻行径的描写,均给人以沉重感,本文语言可用“平实清淡、简洁自然”来概括。‎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小说标题的能力,小说标题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比喻象征意义,其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然后再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标题的作用。文章标题的一般性作用:①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②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③形式新颖,吸引读者;④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等。‎ - 21 -‎ 本文标题“鸡毛”表面是指在金昌焕床底发现的鸡毛,实际上借鸡毛的琐碎和杂乱暗喻人性的琐碎和杂乱。“鸡毛”的发现,凸显了了金昌焕这一人物的自私、卑鄙、丑恶的形象特点,深刻揭露了人性的丑恶,引起读者对文嫂的同情和对金昌焕的鄙视。且以“鸡毛”为题,起到了引发读者兴趣的作用。‎ ‎【点睛】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鉴赏与理解小说的标题,一般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结合小说的主要内容进行思考分析:小说的情节;小说的人物;小说的主题、小说的环境、标题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小说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1)设置了悬念。 (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 “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 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呑炭为哑①,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 “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 - 21 -‎ 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 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 ”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注】①漆身为厉(lài),吞炭为哑:身上涂漆为癞,喉咙吞炭使哑。指故意变形改音,使人不能认出自己。厉,通“癞”, 癞疮。‎ ‎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B. 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C. 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D. 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委质而臣事襄子 委质:向君主献礼,表示献身 B. 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 数:指责 C. 皆众人遇我 众人:一般人 D. 则虽死不恨 恨:遗憾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豫让曾事奉范、中行氏,得不到重用,而在智伯处受到尊宠。文章开篇便挑明了豫让与智伯的关系,为下文剌杀赵襄子作了铺垫。‎ B. 豫让两次刺杀赵襄子都未成功,一次隐于厕所,一次藏于桥下。但因为赵襄子“心动”、“马惊”使得刺杀失败,这两处的细节交待,突出了事件的传奇色彩。‎ C. 豫让两次刺杀前的准备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第一次甘为“刑人”,第二次更是不惜毁容自残。这都说明了豫让报仇意志坚定,不惜牺牲,用尽一切手段。‎ D.‎ - 21 -‎ ‎ 赵襄子与豫让虽为敌对双方,但更是一对知己。赵襄子明知豫让是刺客,却为其忠义所感动;豫让虽欲刺杀赵襄子,实则为了彰显为人臣的忠义,赵襄子的死并不是他的目的。‎ ‎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答案】6. B 7. C 8. C ‎ ‎9. (1)可是我选择这样做的原因,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 ‎(2)否则,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本题,“事范中行氏”为动宾结构,“事”后不能断开,排除A、D。“而反委质臣于智伯”为介词短语后置结构,“于智伯”之前不能断开,排除C项。‎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本题,C项“众人”的解释错误,应该是名词做状语,“像对待一般人那样”的意思。‎ 故选C。‎ ‎【8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本题,C项,不考虑手段,理解错误,比如豫让对他朋友就说,假装亲近赵襄子,借机杀他会更有机会。豫让就表示这是不忠的行为,坚决反对。‎ 故选C。‎ - 21 -‎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 本题,第一句关键点:“为此”:“这样做”;“愧”:“感到惭愧”;“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定语后置句,“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第二句关键点:不者,不这样;“若属”:“你们这些人”;且,将要;“为所”:表示被动句。‎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 豫让,是晋国人,以前曾经侍奉范氏和中行氏,没什么名声。他离开那里去服侍智伯,智伯非常尊重宠爱 他。等到智伯攻打赵襄子时,赵襄子和韩、魏合谋灭了智伯,消灭智伯以后,三家分割了他的国土。赵襄子最恨智伯,就把他的头盖骨漆成饮具。豫让潜逃到山中,说:“哎呀!好男儿可以为了解自己的人去死,好女子应该为使自己高兴的人梳妆打扮。现在智伯了解我,我一定替他报仇而献出生命,来报答智伯 ,那么我就是死了,魂魄也没有什么可惭愧的了。” 于是更名改姓,伪装成服刑的人,潜入赵襄子宫中刷厕所,身上藏着匕首,想要用它刺杀赵襄子。赵襄子到厕所去,心中有所动,抓起来询问刷厕所的刑人,却是豫让,衣服里面还带着利刃,豫让说:“我要替智伯报仇!”侍卫要杀掉他。赵襄子说:“他是个有情义的人,我谨慎小心地回避他就是了。况且智伯死后没有继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人啊。”最后把他放了,让他离开。‎ ‎ 过了一段时间,豫让又把漆涂在身上,长成了癩疮,吞炭使声音变得嘶哑,使自己的形体相貌不可辨认,沿街讨饭。就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了。路上遇见他的朋友,他的朋友辨认出来,说:“你不是豫让吗?”回答说:“是我。”朋友为他流着眼泪说:“凭着您的才能, 委身侍奉赵襄子,赵襄子一定会亲近宠爱您。亲近宠爱您,您再干您所想干的事,难道不是很容易的吗?何苦自己摧残身体,丑化形貌,想要用这样的办法达 - 21 -‎ 到向赵襄子报仇的目的,不是更困难吗!”豫让说:“既然已经委身侍奉人家,却要杀掉他,这是怀着异心侍奉他的君主。况且我所做之事是非常困难的!可是我选择这样做的原因, 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 豫让离去后,过了不久,赵襄子要外出,豫让潜藏在他必定经过的挢下。赵襄子来到桥上,马受惊,赵襄子说:“这一定是豫让。”派人去查问,果然是豫让。于是赵襄子就指责他说:“您不是曾经侍奉过范氏、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委身为智伯的家臣。智伯也已经死了,您为什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对待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士那样报答他。”赵襄子喟然长叹,流着泪说:“哎呀,豫先生!您为智伯报仇,已算成名了,而我宽恕您,也足够了。您该为自己做个打算,我不能再放过您了!”命令士兵围住他。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埋没别人的美名,而忠臣有为美名去死的道义。以前您宽恕了我,普天下没有谁不称道您的贤明。 今天的事,我本当受死罪,但我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刺它几下,这样也就达到我报仇的意愿了,那样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了。我不敢指望您答应我的要求,我还是冒昧地说出我的心意! ”于是赵襄子非常赞赏他的义气,就派使臣拿着自己的衣裳给了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剌它,说我可以报答智伯于九泉之下了!”于是用剑自杀。自杀那天,赵国有志之士听到这个消息,都为他哭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小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0.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 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C. 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D. 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1.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 21 -‎ ‎【答案】10. D 11. 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显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诗歌内容及赏析诗歌的手法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首先要审清题干的要求,然后认真理解诗句,仔细比对诗歌内容和选项内容的差异。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D项,“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理解有误,诗中说自己老病,精神不济。阅卷挑选人才之事要拜托同仁,那是谦逊之辞。故答案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赏析诗句的能力。解答综合赏析诗句注意从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手法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此题要注意从诗句的意思、手法的运用、情感等角度进行赏析。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下笔春蚕食叶声”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此句以动衬静,衬托出考试场面寂静、肃穆而充满生气,为朝廷得添新人而由衷地感到喜悦。‎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总之,考生要认真研读诗句,然后将选项内容与诗句进行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地解答这类试题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5小题,9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 __________ ,___________”对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 ‎(2)《蜀道难》中“__________ ,___________”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 ‎ ‎(3)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和“__________”,让人惊叹。‎ ‎(4)《赤壁赋》用“__________ ,__________”两句刻画出了曹操在攻破荆州后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英雄形象。‎ ‎(5)庄子说人在宇宙中如一稊米,苏轼在《赤壁赋》中“__________ ”也有类似的感叹。‎ ‎【答案】 (1). 扪参历井仰胁息 (2). 以手抚膺坐长叹 (3). 飞湍瀑流争喧豗 ‎ - 21 -‎ ‎ (4). 砯崖转石万壑雷 (5). 霓为衣兮风为马 (6). 虎鼓瑟兮鸾回车 (7). 酾酒临江 (8). 横槊赋诗 (9). 渺沧海之一粟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扪”“膺”“豗”“壑”“鸾”“酾”“粟”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 ,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 ,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 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 的精神之天。‎ ‎1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赴汤蹈火 指点江山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 B. 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 C. 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 - 21 -‎ D. 冲锋陷阵 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 ‎14.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 B. 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 C. 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 D. 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 ‎1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B. 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C. 土地和天空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D. 在土地和天空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 仰望天空 ‎【答案】13. C 14. B 15. D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赴汤蹈火”指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赴,走往;汤,热水;蹈,踩。“冲锋陷阵”形容作战勇猛。前边的语言环境是“在时代的战场上”,故用“冲锋陷阵”;“指点江山”指评说国家大事。指点,评说;江山,国家。“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前文是“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此处不应该用贬义词,应用“指点江山”;“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安居乐业”指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此处形容“生命之土”,应用“安身立命”;“超凡脱俗”即超出常人,脱离凡俗。指与众不同,超脱世俗的高雅境界。“超世绝伦”指超出世人和同辈。此处形容“精神之天”,指的是超脱世俗的高雅境界,故应用“超凡脱俗”。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表假设关系的复句,而不是表条件关系的复句,可以排除C、D项,“精神”“灵魂”是与“物质”相对的概念;“心神”“意识”虽然也属于“精神”范畴,但不与“物质”概念相对,因而排除A。故选B。‎ - 21 -‎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缺少介词“在”,导致出现了两个主语,排除AC;二是照应不当,前面是“土地和天空”,后面也应是先“土地”,后“天空”,排除B。故选D。‎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此题属于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 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 21 -‎ ‎16.仔细观察右面这幅漫画,联系现实,写一段评论。要求:至少用两种修辞手法,观点明确,语言简明、准确,不超过100字。‎ ‎【答案】老鼠逃不出瓶子,无非是贪婪心在作怪。世上没有那么多好处无条件降临到你面前,让你不劳而获。人的欲望就像大海,世界可以满足我们的需要,却永远无法满足我们的贪婪。贪婪的结局难道不是只有毁灭吗?‎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做这类题有以下几个技巧:1.读画面,把握画面要素。漫画常用简单而又夸张的手法,勾画出幽默、诙谐的画面,用以说明某种观点。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并提取关键信息,如主要人、物的特征,画中人物的言行等。2.巧联想,探究画面寓意。在审读、想象的基础上,将画面信息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深入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3.抓关键,客观描述画面。描述画面,就是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内容。描述时一定要仔细观察画面上的人或物,抓住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一般有以下几种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主后次等。‎ 本题,属于漫画类,首先描述画面:画面中呈现的是老鼠逃不出瓶子,然后分析原因:是贪婪所致。最后联系现实生活,运用修辞手法。‎ ‎【点睛】图文转换题是近年来高考必考题型,也是很容易失分的题型,应该引起考生注意。图文转换看似只是表达形式的相互转换,其实涉及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及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等诸多考点,综合考查考生描述、概括等多方面的能力,也考查了考生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图文转换的解题思路是:一是在读懂图表上下功夫。无论是图文转换,还是表文转换,甚至徽标转换,前提、要点都在一个“读”上。但就表文来说,要做好“读”的工作,需要先有一个整体把握,即对表头、表中文字、表脚(包括图示)有个综合把握。其次要根据“表”的不同特点去读。表格式要兼顾表格中的多个要素,尤其是“多”和“少”这两头。坐标曲线类要抓住曲线变化的特点;柱状饼状类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其变化情况。再次,特别关注数据,数据是表里最重要的要素,数据的变化,数据间的比较最能反映表中的问题、观点。‎ 四、写作(5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21 -‎ 百度、头条“信息战你来我往”,抖音、快手小视频你争我夺,都抢什么呢?抢“流量”。流量是关注度,是用户,是金钱。而对于使用者呢?流量是你我的时间,碎片化的时间。这是一个内容无限的时代,有限的只是我们的时间。 ‎ 赫胥黎曾在《美丽新世界》中担心:“人们被淹没在信息和无聊琐事的汪洋大海,他们不愿读书,甘愿享受充斥着感官刺激和欲望的庸俗文化。” ‎ 无处不在的娱乐,让人们再也没有时间去仰望星空,去安心读书。 ‎ 专家说:娱乐主要让人们获得感官上的享受,并让人们沉迷其中,丧失意志,全民娱乐的国家,是不会有未来的,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大国。 ‎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泛娱乐之风当休矣 打开手机,娱乐头条让人目不暇接;走在街上,低头族比比皆是。在泛滥的信息流中,很多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全民娱乐,细思极恐,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泛娱乐之风当休矣! ‎ 慎思之:全民娱乐,贻害无穷! ‎ 当前最杀人们时间的一个是信息流推送,代表是百度和头条;一个是小视频,代表是抖音和快手。作品产出者都以自媒体为主,鱼龙混杂,内容亦是泥沙俱下。因为它是依靠点击量获得收益的,所以就必须主动迎合大多数人的人性中较为负面的东西。人们满足于感官刺激,满足于低俗欲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头对头在玩“王者荣耀”。年轻妈妈们低头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人们沉迷其中,不愿读书,丧失了意志,丧失了积极进取的动力。 ‎ 明辨之:娱乐至死,祸国殃民! ‎ 当前,中国与美国的博弈已经向着进一步的强度和深度发展。普遍的看法是,中国和美国最大的差距有两个:一个是以半导体为代表的高科技创新,一个是以流行文化为代表的文化创新。而一切娱乐产品——影视剧、综艺、游戏,它们背后都有着庞大的团队,这些团队的唯一目的,就是用尽各种手段,刺激你的愉悦感,让人欲罢不能。一旦习惯了这种低成本、高回报的刺激,就很难去做那些高投入的事情,比如说学习、阅读、思考。一般来说,人有六种精神需求:刺激、休闲、信息、知识、思想、审美。当全民娱乐时,人只停留在最低级的精神追求层面,那我们还谈何民族振兴呢? ‎ 笃行之: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 - 21 -‎ 阿根廷诗人曾说:“ 如果有天堂,那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当年的清华园里,杨绛、钱钟书夫妇酷爱读书。除了上课、办公、开会之外,他们可谓是深居简出,目不窥园。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一如既往杜门谢客,潜心读书。她的闭门读书不是消极避世,而是“追求精神享受”。周国平说:“世界多么热闹,热闹永远只占据世界的一小部分,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着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最美主持人董卿说: “我每天都会抽出1小时的时间来读书,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 去除杂草最好的方法就是种上庄稼,那么要让国民心灵不再荒芜,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 ‎ ‎“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一本书丰富一颗心灵,一个好书店温暖一座城市,一片书香提升整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当全民阅读,书香弥漫时,泛娱乐之风自当休矣!‎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本道作文题关注社会主义文化状况中的一个侧面,同时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注青少年的成长,还关注到文化征候与国家的未来。命题材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当前流行文化的一些重要特点和征候,是当下社会热点之一。‎ 审题:‎ 材料第一段是事实展示和实质揭示。抖音、快手小视频成为当下最热的互联网流行文化,其中不乏好东西,但更多的是迎合大多数人的人性中较为负面的东西。其最大的受害者是青少年。对此,一方面要加强监管,一方面要加强对青少年的价值引导。第二、三、四段进一步揭示了沉湎于小视频的实质与危害,实质是满足感官刺激,满足低俗欲望,使生活只有娱乐,让娱乐充斥心灵。危害是不能自拔,不愿读书,丧失了意志,丧失了积极进取的动力。现实表现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以娱乐的眼光看待一切,以娱乐心态看待先烈,以娱乐心态看待历史,以娱乐心态看待英模人物,以娱乐心态看待灾难,以娱乐心态看待亲人的离去,以娱乐心态看待重大节日、纪念日,等等。娱乐一切,解构一切,失去了对许多人和事应有的严肃和尊重。一般来说,人有六种精神需求:刺激、休闲、信息、知识、思想、审美。当前以小视频为代表的流行文化基本满足的是刺激和休闲需要,这种铺天盖地的存在,必然会压制人的另外几种精神需求。这样的环境必然会损害青少年、损害国家。我们在写作时,若能围绕现象进行背景探究,原因分析,利弊权衡,最终找到解决途径,并有侧重地展开,文章就会有深度。由青少年的成长上升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和国家、民族的发展等,文章就有了高度。‎ - 21 -‎ 立意:‎ ‎1.向泛娱乐化开战;2.别让娱乐毁了我们未来;3.摆脱信息洪流,且望头顶星空;4.莫让娱乐遮望眼;5.莫让娱乐荒芜了自己的人生;6.别让梦想溺于娱乐的汪洋;7.抵制娱乐至死,共逐星辰大海; 8.娱乐只得一时欢,沉淀方能恒久远;9.用高雅美化生活,用阅读化解浮躁。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选择议论文,应小切口,深分析。‎ 素材:‎ ‎1. 高晓松说过:“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但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沉沦于娱乐和庸俗文化,以至于忘记了读书,忘记了诗和远方,忘记了仰望星空。所以莫让娱乐淹没诗和远方。‎ ‎2.正如一句话所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在你的身边,而你却在玩手机。”现在手机上的各种小视频你争我夺,许多人沉沦于一个又一个看似有趣的小视频中无法自拔,而这浪费的是你与家人共享欢乐的时间,浪费的是你静下心来读一本书的时间,浪费的更是你提升自己完善自我的时间。看着-个又一个的小视频,你忘掉了周围,忘掉了自己的工作,更忘掉了自己的目标。过度的娱乐就是沉沦。‎ ‎3. 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节目大火,观众好评如潮,说明还有许多人甘愿静下心来,重拾书本,亲近文化,感受文化的魅力。因为通过书本我们方可提升自我。‎ ‎4. 电视和互联网的信息都是碎片式的,五花八门、杂乱无章地出现,为了抓住眼球而不得不呈现出娱乐的倾向。-一个电视节目,如果前30秒抓不住我的眼球,我恐怕要换台了。一篇网络文章,如果标题不够吸睛,如果语句不够调侃,如果没有配图,我恐怕没有耐心读完。互联网上口语化、碎片化、只求震惊不顾逻辑和深度的文字更是比比皆是。电视和互联网媒介的特性使其带有娱乐的天性,对于任何内容都倾向于采取娱乐方式表达,否则必定在茫茫信息大海中消失,不能获得关注。‎ 行文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递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递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开门见山,直接提出论点:泛娱乐之风当休矣,入题简洁;然后通过“慎思之”和“明辨之”提出娱乐的危害;接着通过举例子,提出如何做: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最后总结扣题。‎ - 21 -‎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 ‎ - 21 -‎ ‎ ‎ - 21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