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5.00 KB
  • 2021-06-03 发布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课案5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课件新人教版

  • 5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案 5  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精准翻译应该落实采分点 1. 落实好实词 (2019· 浙江原文见课案 1 真题呈现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则岂尽人力哉 ? 盖亦有造物微旨矣。 译文 : 解析 : 落实好实词 : “造物者” , 上天 ; “微” , 精深 , 精妙 ; “旨” , 意义 , 目的。 答案 : 那么难道都是人的力量 ( 造成的 ) 吗 ? 大概也有上天精妙的意图吧。 (2) 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 , 日讥薄文士无毛发之用。 译文 : 解析 : 落实好实词 : “尚” , 崇尚 ; “薄” , 轻视 ; “毛发之用” , 微小的用处。 落实好实词 , 多义要确定 , 如“微”的翻译 , “立”的翻译 ; 活用要译准 , 如“薄”的翻译。疑难要推断 , 古今要区分 , 专用要理解。 答案 : 世间那些成就功业名声、崇尚通达显赫的人 , 常常讥笑鄙视文人没有丝毫的用处。 解析 : 注意虚词落实 : “以为” , 认为 ; “于” , 在。 答案 : 我认为上天给予您有将来的名誉声望 , 业绩光耀在身前身后 ,( 时机 ) 恰好在现在 , 岂可不努力啊 ! 2. 落实好虚词 (2017· 浙江原文见课案 1 真题呈现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 , 迹业光于前后 , 正在今日 , 可不勉之 ! 译文 : (2) 仆观其所解释 , 明白完具 , 虽圣人复生 , 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 译文 : 解析 : 注意虚词落实 : “虽” , 即使 ; “必” , 必定 ; “于” , 在。 答案 : 我看郑玄等人的分析说明 , 清楚完备 , 即使圣人复活 , 也定会提携他们 , 让他们坐在子游、子夏的位置上。 解析 : 注意虚词“既” , 已经 ; “不徒” , 不只是 ; “其” , 它的 , 代先王书 ; “以” , 用来 ; “必” , 必定。 答案 : ( 颜太初 ) 掌握了先王书中的义理以后 , 不是仅仅称道它 , 用来夸大欺骗世人 , 而是必定亲自去实践。 (3) 既得其理 , 不徒诵之 , 以夸诳于人 , 必也蹈而行之。 译文 : 3. 翻译好句式 (2018· 浙江原文见课案 1 真题呈现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 , 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虽贱而夭 , 其文岂必不传 ? 译文 : 解析 : 注意句式的落实 : “不显于时” , “立于后世” , 状语后置句的翻译要到位。 答案 : 前代的读书人活着时地位不显赫 , 但文章在后代长存的太多了。颜太初虽然地位低寿命短 , 他的文章难道一定流传不了吗 ? 解析 : 注意虚词落实 : “以为” , 认为 ; “于” , 在。 答案 : 我认为上天给予您有将来的名誉声望 , 业绩光耀在身前身后 ,( 时机 ) 恰好在现在 , 岂可不努力啊 ! 2. 落实好虚词 (2017· 浙江原文见课案 1 真题呈现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 , 迹业光于前后 , 正在今日 , 可不勉之 ! 译文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养狸述 野禽兽可驯养而有裨于人者 , 吾得之于狸。 狸之性 , 憎鼠而喜爱。其体趫、其文班。予爱其能息鼠窃 , 近乎正且勇。尝观虞人 ( 掌管山泽的官吏 ) 生致者 , 因得请归 , 致新昌里客舍。舍之初未为某居时 , 曾为富商家廪 , 墉堵地面 , 甚足鼠 窍 , 日有鼠络绎然。某既居 , 果遭其暴耗。常白日为群 , 虽敲拍叱吓 , 略不畏忌。或暂黾侻跧缩 , 须臾复来 , 日数十度。其穿巾孔箱之患 , 继晷而有。昼或出游 , 及归 , 其什器服物 , 悉已破碎。若夜时长留续晨 , 与役夫更吻驱呵 , 甚累神抱。有时或釭死睫交 , 黑暗中又遭其缘榻过面 , 泊泊上下 , 则不可奈何。或知之 , 借椟以收拾衣服 , 未顷 , 则椟又孔矣。予心深闷 , 当其意欲掘地诛剪 , 始二三十日间 , 未果。颇患之 , 若抱痒疾。 自获此狸 , 尝阖关实窦 , 纵于室中 , 潜伺之。见轩首引鼻 , 似有鼠气 , 则凝蹲不动。斯须 , 果有鼠数十辈接尾而出 , 狸忽跃起 , 张爪呀牙 , 划泄怒声 , 鼠党帖伏不敢窜。狸遂搏击 , 瞬视间 , 群鼠肝脑涂地。迨夜始背潜窥 , 室内洒然 , 予以是益宝狸矣。常自驯饲之 , 到今仅半年矣 , 狸不复杀鼠 , 鼠不复出穴。穴口有土虫丝 , 封闭欲合。向之韫椟服物 , 皆纵横抛掷 , 无所损坏。 噫 ! 微狸 , 鼠不独耗吾物 , 亦将咬啮吾身矣。是以知吾得高枕坦卧 , 绝疮痛之忧 , 皆斯狸之功。异乎 ! 鼠本统乎阴虫 , 其用合昼伏夕动 , 常怯怕人者也。向之暴耗 , 非有大胆壮力 , 能凌侮于人 , 以其人无御之之术 , 故得恣横若此。今人之家苟无狸之用 , 则红墉皓壁 , 固为鼠室宅矣。甘醲鲜肥 , 又资鼠口腹矣 , 虽乏 , 人智其奈之何 ? 呜呼 ! 覆焘 ( 天地 ) 之间 , 首圆足方 , 窃盗圣人之教 , 甚于鼠者有之矣。若时不容端人 , 则白日之下 , 故得骋于阴私。 故桀朝鼠多而关龙逢斩 , 纣朝鼠多而比干剖 , 鲁国鼠多而仲尼去 , 楚国鼠多而屈原沉。以此推之 , 明小人道长而不知用君子以正之 , 犹向之鼠窃而不知用狸而止遏 , 纵其暴横 , 则五行七曜 , 亦必反常于天矣。岂直流患于人间耶 ! 解析 : 句式落实 : “有裨于人”“得之于狸” ; 实词落实 : “裨” ; 虚词落实 : “之”。 答案 : 野生的鸟兽可以驯养而对人有益 , 我从猫那里得到这个道理 ( 认识 ) 。 (1) 野禽兽可驯养而有裨于人者 , 吾得之于狸。 译文 : (2) 故桀朝鼠多而关龙逢斩 , 纣朝鼠多而比干剖。 译文 : 解析 : 句式落实 : “比干剖” ; 实词落实 : “鼠” , 鼠辈 ; “剖” , 被剖心 ; 专有名词 , “两个朝代名”。 答案 : 所以桀朝鼠辈 ( 小人 ) 多而使关龙逢被斩 , 纣朝鼠辈 ( 小人 ) 多而使比干被剖心。 参考译文 : 野生的鸟兽可以驯养而对人有益 , 我从猫那里得到这个道理。猫的性格 , 憎恶老鼠喜欢隐蔽。它的身体矫捷、纹路斑驳。我喜欢它能平息老鼠的盗窃 , 这种特性近似于正义和勇猛。曾经看见有掌管山泽的官吏生擒的野猫 , 请求他给了我就带回家了 , 来到新昌里 ( 地名 ) 的客舍居住。那房屋当初没有成为我的居室时 , 曾经是个富庶人家的粮仓 , 墙壁地面 , 很多鼠洞 , 天天都有老鼠频繁出入。我住进来后 , 果然遭到严重的消耗。 ( 老鼠 ) 常常白天成群 , 虽然敲打拍击呵斥吓唬 , 一点也不畏惧。有的勉强狡猾地蜷缩起来 , 一会儿又回来了 , 一天几十次。弄破衣物咬穿箱子的祸患 , 时刻都有。 ( 我 ) 白天有时出门 , 等到回来 , 杂物器皿衣服 , 全都破碎 , 如果夜晚一直留着灯点到早晨 , 和仆役轮流用嘴驱赶呵斥 , 身心疲累。有时灯灭了眼睛闭合 , 黑暗中又会遭受 ( 老鼠 ) 在床沿和脸上跑过 , 上上下下都是啵啵的声响 , 就是无可奈何。即使知道 , 借来柜子装起衣服 , 不久 , 柜子又被咬穿了。我心里非常烦闷 , 如此情况真想挖地将它们杀灭剪除 , 最初二三十天 , 没有下定决心。很是为这事烦心 , 如同患上瘙痒的疾病。 自从得到了这只猫 , 曾经关闭大门填埋空洞 , 放它在房里 , 躲在一旁等着。见那猫昂着头伸着鼻子 , 似乎闻到了老鼠的味道 , 就凝神蹲着不动。一会儿 , 果然有几十只老鼠一个跟着一个地出来了 , 猫猛地跃起 , 张开爪子露出牙齿 , 发出撕裂般的愤怒的吼声 , 老鼠们驯服地趴那不敢乱窜。猫便出击 , 一瞬间 , 所有的老鼠肝脑涂地。等到夜晚再遮掉灯光查看 , 室内清清净净 , 我因为这更加珍视猫了。经常自己驯养它 , 到现在只有半年 , 猫不再抓老鼠 , 老鼠不再出洞了。洞口有了蜘蛛丝了 , 就要像塌陷合拢了。原来藏在柜子里的衣物 , 都随便放置 , 没有被损坏的。 啊 ! 没有猫的话 , 老鼠不仅损坏我的物品 , 也咬噬我的身啊。这样我才知道能高枕无忧舒坦地睡觉 , 杜绝如同生疮破口的担心 , 都是这只猫的功劳啊。奇怪啊 ! 老鼠本来是属于阴暗的动物 , 它的行止应该是白天潜藏晚上行动 , 时时都是怕人的啊。原先那被严重骚扰时 , 不是胆大强壮的老鼠 , 也会欺凌侮辱到人的头上来 , 那是因为人没有抵御它们的办法 , 所以能够放肆横行如此。现今的人家如果没有猫的存在 , 就算红墙白壁 , 终究成为老鼠的家园啊。美酒佳肴 , 也供给了老鼠的口腹的 , 就是再劳累 , 凭人又怎么奈何得了呢 ? 呜呼 ! 天地之间 , 圆头方脚的人啊 , 泯灭圣贤的教诲 , 比鼠类更甚的大有人在啊。如果时代不容行为端正之人 , 那么青天白日之下 , 阴谋和私欲就得以放任。所以桀朝鼠辈多而至使关龙逢被斩 , 纣朝鼠辈多而至使比干被剖心 , 鲁国鼠辈多而至使孔子离去 , 楚国鼠辈多而至使屈原自溺于汨罗江。按这推理 , 为小人铺道指路而不用君子来端正方向的 , 就如同前面老鼠盗窃时却不知道用猫遏止 , 放纵它们横行和暴戾 , 那么日月五行的运行 , 都必然会和本来的逆转 , 哪里只是祸害人间啊 ! 3. 翻译好句式 (2018· 浙江原文见课案 1 真题呈现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 , 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虽贱而夭 , 其文岂必不传 ? 译文 : 解析 : 注意句式的落实 : “不显于时” , “立于后世” , 状语后置句的翻译要到位。 答案 : 前代的读书人活着时地位不显赫 , 但文章在后代长存的太多了。颜太初虽然地位低寿命短 , 他的文章难道一定流传不了吗 ? 翻译语境意识 语境即言语环境 , 分为内部语境 ( 上下文 ) 和外部语境 ( 社会背景、知识积累、情理事理等 ) 。文言文中所说的语境主要是内部语境 , 主要是文段语境和句子语境 , 很少涉及像现代文阅读那样的全篇语境。文言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 , 不仅仅是激活、锁定学生已有的文言知识积累 , 更在于 : (1) 确定重要实词、虚词的含义 , 并借此判定特殊句式 ( 尤其是无判断标志的判断句和意念被动句 ), 推测疑难词语的含义。 (2) 结合语境推断被省略的成分和代词具体指代的对象。 (3) 保证文意通顺 , 避免“见字生义”“刻意硬译”等常见问题。 要译好一个句子 , 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 , 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 , 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 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 , 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 , 怎样准确断句 , 意译如何进行 , 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 , 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 , 也就很难能翻译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 , 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 , 结果是“欲速则不达” , 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 , 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语境对于翻译来说如此重要 , 可是在平时的学习乃至考试中 , 学生的语境意识非常淡薄甚至没有。这其中有个客观因素 , 就是在考试时被翻译的语句一般放在文言文阅读题的最后 , 与原文相对分开了 , 于是考生只盯着这个句子想 , 即使明知翻译不通也还是硬译 , 就是不知道把这个句子代入原文中去读、去思考。因此 , 必须真正做到字回到词中 , 词回到句中 , 句回到段中 , 段回到篇中。一定要有语境意识 , 联系上下文 , 精准翻译。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 , 求士于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公曰 : “先生何如 ? ”曰 : “先生居嵩、邙、瀍、谷之间 , 冬一裘 , 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 , 蔬一盘。人与之钱则辞 ; 请与出游 , 未尝以事辞 , 劝之仕 , 不应。坐一室 , 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 , 辨古今事当否 , 论人高下 , 事后当成败 , 若河决下流而东注 ; 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 , 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 ; 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大夫曰 : “ 先生有以自老 , 无求于人 , 其肯为某来邪 ? ”从事曰 : “大夫文武忠孝 , 求士为国 , 不私于家。方今寇聚于恒 , 师环其疆 , 农不耕收 , 财粟殚亡。吾所处地 , 归输之途 , 治法征谋 , 宜有所出。先生仁且勇 , 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 , 其何说之辞 ? ” 于是撰书词 , 具马币 , 卜日以授使者 , 求先生之庐而请焉。 先生不告于妻子 , 不谋于朋友 , 冠带出见客 , 拜受书礼于门内。 宵则沐浴 , 戒行李 , 载书册 , 问道所由 , 告行于常所来往。晨则毕至 , 张上东门外。酒三行 , 且起 , 有执爵而言者曰 : “大夫真能以义取人 , 先生真能以道自任 , 决去就。为先生别。”又酌而祝曰 : “凡去就出处何常 ? 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又酌而祝曰 : “使大夫恒无变其初 , 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 , 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 , 无昧于谄言 , 惟先生是听 , 以能有成功 , 保天子之宠命。”又祝曰 : “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先生起拜祝辞曰 : “敢不敬早夜以求从祝规。”于是东都之人士 , 咸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遂各为歌诗六韵 , 遣愈为之序云。 ( 选自《送石处士序》 ) 解析 : 翻译好要先确定采分点 , 固定结构“有以” , 特殊句式“求助于人”“其……邪” ; 实词“自老”。 答案 : 石先生有隐居到老的信念 , 不想求助于人 , 难道他肯为我出来做事吗 ? (1) 先生有以自老 , 无求于人 , 其肯为某来邪 ? 译文 : 解析 : 虚词“若”“焉”“以” ; 实词“委重” ; 宾语前置句式 : “何说之辞”。 答案 : 如果用大义请他并委以重任 , 他还用什么理由推辞呢 ? (2) 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 , 其何说之辞 ? 译文 : 解析 : 实词 : “妻子” , 妻子儿女 , 联想到《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冠带”词类活用 , 名作动 ; “不谋于朋友”“拜受书礼于门内”状语后置句。 答案 : 石先生没有告诉妻子和儿女 , 也没有跟朋友商量 , 戴好帽子系好衣带出来会见客人 , 在屋里恭敬地接受了书信和礼物。 (3) 先生不告于妻子 , 不谋于朋友 , 冠带出见客 , 拜受书礼于门内。 译文 : 解析 : 实词 : “务” , 追求 ; “饥” , 使动用法 , “使……饥” ; “外” , 名作状 , “表面上” ; “昧” , 蒙蔽。句式 : 被动句“无昧于谄言” ; 宾语前置句 , “惟先生是听” , 由成语“唯命是从”联想。 答案 : 不要只追求使自家富足 , 却让自己的士兵饥饿 ; 不要内心喜爱那些善于阿谀奉承的人而只有表面上敬重正直之士 ; 不要被谄谀的话蒙蔽 ,( 希望大夫 ) 他只听先生的话。 (4) 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 , 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 , 无昧于谄言 , 惟先生是听。 译文 : 参考译文 : 河阳军节度使、御史大夫乌公 , 担任节度使以后的第三个月 , 向属员中的贤能人访求德才兼备的人才。有人推荐了石先生。乌公问道 : “石先生为人怎么样 ? ”回答说 : “石先生居住在嵩山、邙山、瀍水、谷水之间 , 冬天穿一件皮衣服 , 夏天穿葛布做的衣服。早晚吃饭 , 总是一碗饭 , 一盘蔬菜。有人给他钱 , 他就辞谢不接受 ; 请他一同出去游玩 , 从没有借故推却 ; 劝他去做官 , 他没有答应。坐在一间房屋里 , 两旁都是书。同他谈论道理 , 辨析古今事情的正确还是不正确 , 评论人物的高下长短 , 事情结局是成功还是失败 , 他的话就像河水把堤岸冲开了向东奔流那样滔滔不绝 ; 又像四匹马拉着轻车 , 走上了熟悉的道路 , 而由王良、造父在他前后驾车一样 , 就像用烛光照明 , 用数理计算 , 用龟甲占卜那样准确灵验。” 乌公说 : “石先生有隐居到老的信念 , 不想求助于人 , 难道他肯为我出来做事吗 ? ”那位属员说 : “您能文能武 , 忠孝具备 , 为国家寻求人才 , 不是为个人谋私利 , 现在叛军集结在恒州 , 军队环绕在边界上 , 农民不能耕种收获 , 财物粮食都快用尽了。我们所处的地方 , 是输送粮食和财物的要道 , 治理的办法和征讨的谋略 , 都应当有人出谋划策 , 石先生仁爱且果敢 , 如果用大义请他并委以重任 , 他还用什么理由推辞呢 ? ”于是写好了书信 , 准备了马匹和礼物 , 选择了一个好日子 , 把东西交给使者 , 寻找到石先生的住处去聘请他。 石先生没有告诉妻子和儿女 , 也没有跟朋友商量 , 戴好帽子系好衣带出来会见客人 , 在屋里恭敬地接受了书信和礼物。当夜就洗澡 , 准备好行李 , 装好书籍 , 问明了路的走法 , 并且把消息告诉了往常往来的亲友 , 第二天早晨大家都来了 , 在上东门外为他设宴饯行。酒喝过三遍 , 将要起身时 , 有人端着酒杯上前说道 : “乌大夫真正能够用大义求得人才 , 先生也真正能够用道义担负起重任 , 从而决定自己的去留。这杯酒为先生送别。”又斟了一杯酒祝福说 : “凡是隐居或者做官 , 哪里有什么常规 ? 只要合于大义就行。我就用这杯酒祝先生长寿。”又斟了一杯酒祝愿说 : “希望乌大夫永远不要改变他的本意 , 不要只追求使自家富足 , 却让自己的士兵饥饿 ; 不要内心喜爱那些善于阿谀奉承的人而只有表面上敬重正直之士 ; 不要被 谄谀的话蒙蔽 ,( 希望大夫 ) 他只听先生的话。这样就能够获得成功 , 保住皇上加恩特赐的任命。”又祝愿说 : “希望石先生不要在乌大夫那里谋求私利 , 有方便自己的打算。”石先生起身拜谢 , 致辞说 : “我怎敢不恭敬地从早到晚都按照祝愿和规劝的话去做呢 ? ”于是东都洛阳的人 , 都知道乌大夫和石先生一定能共同配合 , 取得成功。于是客人们各自写了十二句诗 , 叫我为这些诗作序。 翻译原则 : 直译为主 , 意译为辅 1. 直译为主。所谓直译 , 所谓“直译”就是指将原文的字字句句都在译文中得到具体的对应和落实 , 就是要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 , 尤其是在关键词句的理解和表达上 , 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古文今译 , 原则上能直译的要坚持直译。 2. 意译为辅。所谓意译 , 就是不拘泥于原文具体字句 , 不追求字字句句的落实 , 而是依据原文的基本意思来翻译 , 甚至可采用同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古文今译中 , 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法表达原文意蕴的地方 , 才可酌情采用意译 , 意译只是古文今译的辅助手段。意译不等于臆测大意 , 而是仍然要求传达出原文的基本意思 , 尽可能做到不增减原文内容。 1. 翻译下列句子 , 体会“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翻译原则。 (1) 师者 ,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 : (2) 会使辙交驰 , 北邀当国者相见。 译文 : (3) 思厥先祖父 , 暴霜露 , 斩荆棘。 译文 : (4) 故遣将守关者 ,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 : 解析 : (1)(3)(4) 以直译为主 , 重在字字落实。 (2) 以直译为主 , 意译为辅。 答案 : (1) 老师 , 就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2) 适逢双方使者车马来往频繁 , 北军约我国主持国事的人相见。 (3) 回想他们的祖辈父辈 , 暴露在霜露之中 , 披荆斩棘。 (4) 特意派将士守住关口 , 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2. 翻译中需要意译的多是使用固定词语或修辞方法 ( 比喻、互文、用典、借代、委婉 ) 的地方。 (1) 纵一苇之所如。 译文 : (2) 则胜负之数 , 存亡之理。 译文 : (3) 明星荧荧 , 开妆镜也。 译文 : (4) 相如因持璧却立 , 倚柱 , 怒发上冲冠。 译文 : 解析 : (1) “一苇”比喻 ;(2) “胜负存亡”是互文 ;(3) “明星”是比喻 ;(4) “怒发上冲冠”是夸张。 答案 : (1) 任凭小船自由飘荡。 (2) 那么胜负存亡的命运。 (3) 有时光亮如明星闪烁的 , 那是宫人们打开了梳妆的镜子了。 (4) 蔺相如把璧拿到手后 , 马上退后几步 , 靠近柱子站住。他极度愤怒 , 头发直竖 , 顶起帽子。 翻译要求 : 信、达、雅 , 重在信、达 信 , “信”就是准确 , 就是指译文要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 不歪曲 , 不漏译 , 不随意增减。考生翻译时 , 做不到信的要求 , 原因就在漏译、误译、重复译上。如此 , 就不可能达到信这一翻译标准。 达 , “达”就是通顺 , 没有语病 , 符合表达习惯 , 要求翻译明白晓畅 , 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 , 这也是古文今译的基本要求。为了做到达 , 必须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 , 认真组织语言进行翻译。 雅要求译文能体现原文的语体风格和语言风格 , 文笔优美 , 富有表现力。雅是古文今译的最高要求 , 也是古文今译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1. 体会下列句子翻译存在的问题 , 体会“信”的要领。 太史公论《诗》 , 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 , 《小雅》怨诽而不乱”。 以余观之 , 是特识变风、变雅耳 , 乌睹《诗》之正乎 ? 昔先王之泽衰 , 然后变风发乎情 , 虽衰而未竭 , 是以犹止于礼义 , 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若夫发于情止于忠孝者 , 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 ! 古今诗人众矣 , 而杜子美为首 , 岂非以其流落饥寒 , 终身不用 , 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 今定国以余故得罪 , 贬海上三年 , 一子死贬所 , 一子死于家 , 定国亦病几死。 余意其怨我甚 , 不敢以书相闻。 而定国归至江西 , 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 , 皆清平丰融 , 蔼然有治世之音 , 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幽忧愤叹之作 , 盖亦有之矣 , 特恐死岭外 , 而天子之恩不及报 , 以忝其父祖耳。孔子曰 : “不怨天 , 不尤人。”定国且不我怨 , 而肯怨天乎 ! 余然后废卷而叹 , 自恨期人之浅也。 ( 苏轼《王定国诗集叙》 ) (1) 原句 : 以余观之 , 是特识变风、变雅耳 , 乌睹《诗》之正乎 ? 译句 : 凭我看来 , 这了解《风》《雅》中周衰之际的作品罢了 , 怎么察看《诗经》的主流呢 ? 分析 : 答案 : 漏译 , “特”字没有翻译出来 , “特”意思是“只”。 (2) 原句 : 余意其怨我甚 , 不敢以书相闻。 译句 : 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 , 不敢把书本给他。 分析 : 答案 : 误译 , “书”是“书信”。 参考译文 : 太史公 ( 司马迁 ) 评论《诗经》 , 他认为“《诗经 · 国风》虽然有许多描写男女恋情之作 , 但却不是淫乱 ; 《诗经 · 小雅》虽然表露了百姓对朝政的诽谤愤怨之情 , 但却不主张公开反叛”。凭我看来 , 这只是了解《风》《雅》中周衰之际的作品罢了 , 怎么察看《诗经》的主流呢 ? 从前先王的恩泽衰微 , 然后《风》中周衰之际的作品在情理之中而发生 , 虽然恩泽衰微但没有竭尽 , 因此 , 还因道德礼仪而终止 , 认为贤在没有终止的地方罢了。在情理之中而发生 , 因忠孝而终止 , 他的诗怎么可以同日而语呢 ! 古今诗人非常多了 , 杜甫可以称第一 , 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 , 终身不被重用 , 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 ( 报效 ) 君王吗 ? 现在定国因为我的缘故而获罪 , 贬谪到海上三年 , 一个儿子死在他贬谪的地方 , 一个儿子死在家中 , 定国也生病差点死了。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 , 不敢写信给他。可是定国回到江西 , 把他在岭外所作的几百首诗寄给我 , 这些诗都是言简义丰 , 语言平易和善 , 有治世之音 , 那些语言和德高望重的长者没什么不同。幽愁怨愤、寄寓感叹的作品 , 大概也有一些 , 他只担心死在岭外 , 而来不及报答天子的恩德 , 而有愧于父亲和祖先罢了。孔子说 : “不埋怨天 , 不怪罪别人。”定国况且不埋怨我 , 怎么肯埋怨上天呢 ! 我然后放下诗卷而感叹 , 自恨看待别人太肤浅了。 2. 体会下列句子翻译存在的问题 , 体会“达”的要领。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 “吾年七十 , 欲学 , 恐已暮矣。”师旷曰 : “何不炳烛乎 ? ”平公曰 :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 ”师旷曰 : “盲臣安敢戏君乎 ? 臣闻之 : 少而好学 , 如日出之阳 ; 壮而好学 , 如日中之光 ; 老而好学 , 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 , 孰与昧行乎 ? ”平公曰 : “善哉 ! ” 原句 : 老而好学 , 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 , 孰与昧行乎 ? 译句 : 老年时喜欢学习 , 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蜡烛的光亮 , 谁跟他一起在黑暗中行走 ? 分析 : 答案 : 不通顺 , “孰与”没翻译出来 , 应该是“与……相比 , 哪一个更……”没注意到句式特点 , 应该翻译成“与摸黑走路比 , 哪一个更好呢”。 参考译文 : 晋平公问师旷说 , “我年纪七十想要学习 , 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 : “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习呢 ? ”平公说 : “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 ? ”师旷回答说 : “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 ? 我听说过 : 年少时喜欢学习 , 就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 ; 壮年时喜欢学习 , 就像是正午时的光芒 ; 老年时喜欢学习 , 就像是点燃蜡烛照明一样。点燃蜡烛照明和摸黑走路比哪个更好呢 ? ”平公说 : “说得好啊 ! ” 翻译基本方法 : 留、删、补、换、调、变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作现代汉语 ① 夫圣贤之书 , 教诲人诚孝 , 慎言检迹 , 立身扬名 , 亦已备矣。 ② 魏、晋已来 , 所著诸子 , 理重事复 , 递相模效 , 犹屋下架屋 , 床上施床耳。 ③ 吾今所以复为此者 , 非敢轨物范世也 , 业以整齐门内 , 提撕子孙。 ④ 夫同言而信 , 信其所亲 ; 同命而行 , 行其所服。 ⑤ 禁童子之暴谑 , 则师友之诫 , 不如傅婢之指挥 ; 止凡人之斗阋 , 则尧、舜之道 , 不如寡妻之诲谕。 ⑥ 吾望此书为汝曹之所信 , 犹贤于傅婢寡妻耳。 参考译文 : 圣贤的书籍 , 教诲人们要尽忠行孝 , 谨慎说话 , 行为检点 , 树立人格传扬美名这些道理都已经说得非常完备了。而魏晋以来 , 所作的一些诸子书籍 , 类似的道理重复而且内容相近 , 一个接一个互相模仿学习 , 这好比屋下又架屋 , 床上又放床 , 显得多余无用了。我今天之所以要重新写这本《家训》 , 并不敢将它作为事物的规范来为世人做示范 , 只是整顿家内的风气 , 教导后人罢了。同样的言语 , 因为是所亲近的人说出的就相信 ; 同样的命令 , 因为是所佩服的人发出的就执行。禁止小孩的胡闹嬉笑 , 那师友的训诫 , 就不如侍婢的指挥 ; 阻止俗人的打架争吵 , 那尧舜的教导 , 就不如妻子的劝解。我希望这《家训》能被你们所遵信 , 总还比侍婢、妻子的话来得贤明。 1. “留” ,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 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 , 要了解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如⑤句的翻译 : “不许小孩子开过分的玩笑 , 师长朋友的劝诫就比不上侍婢的命令 ; 禁止兄弟之间相互争斗 , 尧舜的教导就比不上各自妻子的劝说” , 其中“师友”古今同义 , “尧舜”是人名 , 都可以保留不翻译。 2. “删” , 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①句的翻译 : “圣贤的书籍 , 教诲人们要孝顺 , 谨慎说话 , 行为检点 , 树立人格传扬美名 , 这些道理都已经说得非常完备了”去掉句首的发语词“夫”。 3. “补” , 就是增补。 (1) 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 ①句“教人诚孝 , 慎言检迹 , ”单音节词补成了双音节词 , “诚——诚实”“孝——孝顺”“慎——谨慎”“检——检点”。 (2) 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3) 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 : 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 , 要加括号。②句如果按照原句翻译翻译成“这好比屋下又架屋 , 床上又放床了” , 省掉了产生的结果 , 所以加上“显得多余无用了” , 表意完整得多。 4. “换” , 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 , 把“尔、汝”等换成“你”。⑥句的“汝曹” , 用“你们”替换。 5.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 , 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⑥句是状语后置句 , 翻译时应该调为正常语序 , “总还比侍婢、妻子的话来得贤明”。 6. “变” , 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 , 活译有关文字。如③句的翻译 : “我今天之所以要重新写这本《家训》 , 并不敢将它作为事物的规范来为世人做示范 , 只是整顿家内的风气 , 教导后人罢了”中的“提撕”不能翻译成“提起、撕扯” , 而应该学会变通 , 解释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