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新乡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西周建立伊始,周公制礼作乐,构建了辉煌的礼乐体制,肃班和鸣的礼乐、华美的展、精致的礼器、文雅的举止等是礼乐文化的主要组成邮分。礼乐作为一种融诗、乐、舞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是周代“文化”艺术精神的体现。
周代是一个礼制社会,从把天地山川到把祖先神灵,从出生到加冠再到丧葬,可以说从生到死都有礼仪相伴。在宗庙中,在族长乡里之间,在诸侯国的外交场合等,都要演奏礼乐。
礼乐最突出的是其等级化特征。比如钟鸣鼎食是天子特殊地位的象征,大夫和士是无权享受的。礼乐演奏的主要目的是传达尊卑长幼的的观念,塑造温文尔雅、谦和有礼的贵族气质,最终达到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和稳定社会结构的目的。所以当孔子看到八佾之舞被大夫级别的贵族鲁越时,气愤地说“是可忍,孰不可恐”。
礼乐文化在社会治理方西能够有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礼乐文化具有审美属性,能够使人身心愉悦,并在轻松愉快的审美过程中达到治理社会的目的。从有关记载可以看到,春秋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礼乐的审美属性。《论语·述而》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这里,孔子看重的显然是礼乐的审美功能。
礼乐有如此强烈的审美效果与其演奏场合有一定关系,礼乐演奏时,会摆放各种典雅贵重的青铜礼器,众多列席者身穿精美的礼服,身上佩戴可叮当作响的玉佩,依照尊卑长幼的秩序排列,行为举止彬彬有礼。而且,周代的礼乐往往用编钟、编罄等大型乐器进行演奏。礼乐演奏还要按照固定的程序演秦固定的乐曲。如《礼记·乡饮酒义》记载,举行乡饮酒礼时,要按照程式来演奏《诗经》中固定的乐曲。因此,礼乐是一种程式化的艺术。
礼乐作为一种庙堂音乐,乐曲的情感和节奏与个人情感和喜好没有太大关系。虽然《礼记・乐记》开篇就讲:“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但这里提到的”人心”,开不是某一个具体个体的心理感受。礼乐承载的不是作为个体的人的情感,而是一种集体性的情感。礼乐的审美功能在于,使个体忘掉小我,找到一种精神归属感,获得心灵的净化和灵魂的升华。这是礼乐特珠审美功能的体现。
礼乐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有很多值得我们今天反思和借鉴的地方。比如在隆重的场合演奏固定的礼乐,以美的形式承载教化内客,这种文化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它能够通过艺术的形式形成共同体意识,不具有外在强迫性,是个体价值和群体价值的自然交融。
此外,当今人们较之以前有了更多的自由和个人空间,但却有越来越多的人深孤独之中虽然我们在各种电子传媒的虚拟世界中时时与他人联结,却总是无法有效除去这种孤独感。这种状况的出现,与人和人之间缺乏情感上的深层沟通以及缺乏归属感有关。周代集体性的礼乐表演和观赏的模式,也许可以帮助处于孤独状态的人走出困境。
(摘编自陈莉《周代礼乐的审美功能及其现代意义》)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礼乐体制是由周公创立的,礼乐融诗、乐、舞为一体,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B. 礼乐适用范围虽然较广,但不同身份地位的人、不同场合所用的礼乐并不相同。
C. 礼乐文化的审美属性能让人身心愉悦并找到精神归属感,进而实现社会治理。
D. 通过观赏礼乐表演能有效消除现代人们的孤独感,实现情感上的深层沟通。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解说了礼乐这种艺术形式,然后从其特点与对现代生活的作用来进行论述。
B. 文章以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和稳定社会结构为立论前提,分析了周代礼乐的审美功能。
C. 《论语・述而》中所说孔子闻《韶》而三月不知肉味的事例,论证了礼乐具有审美功能。
D. 举行乡饮酒礼要按程式来演奏《诗经》中固定乐曲的事例,说明礼乐具有程式化特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见大夫级别的贯族演奏八佾之舞而气愤是因为这样不利于贵族气质的培养。
B. 春秋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礼乐的审美功能,而对礼乐的教化功能视而不见。
C. 礼乐演奏时,演奏效果是由礼器、礼服以及列席者秩序排列、行为举止来决定的。
D. 古代礼乐所承载的是集体性的情感,与个人的情感和喜好关系不大,是一种庙堂音乐。
【答案】1. D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D项,“能有效消除现代人们的孤独感”错误。从文中“也许可以帮助处于孤独状态的人走出困境”的信息来看,“也许”一词没有肯定,只是作者的主观推断。“实现情感上的深层沟通”于文无据。故选D。
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以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和稳定社会结构为立论前提”分析错误,以礼乐的审美功能为立论前提。故选B。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是因为八份之舞不利于贵族气质的培养”分析错误,从文中信息来看,应是认为他们演奏这样的礼乐违背了礼乐的等级化。B项,主观臆断,“对礼乐的教化功能视而不见”分析错误,“礼乐演奏的主要目的是传达尊卑长幼的观念,塑造温文尔雅、谦和有礼的贵族气质”说明礼乐的教化功能是其基本功能,不能认为对其教化功能视而不见。C项,以偏概全,文中有“礼乐有如此强烈的审美效果与其演奏场合有一定关系”的信息可见并不全是由演奏场合的外在形式决定。故选D。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土鸡蛋
欧阳明
何四不明白,母亲为啥突然心血来潮,养了两只鸡。
母亲一直住在老家乡下,始终不愿进城,借口城里空气不好,其实是不想给他和弟弟增添负担,毕竟城里喝口水都要钱哩。
母亲不进城,何四和弟弟就只得回去看她,何四的弟弟也在县城,做水果生意。
以前,何四每月回去一次。弟弟忙,每月一次做不到,有时三个月,有时半年。后来,何四也做不到每月一次了。自从当上局长后,工作忙了,应酬的也多了,双体日弄得比上班还忙,很难再抽出时间。每当想到母亲经常孤零一个人,何四心里总是酸酸的。
何四不想母亲养鸡。鸡是好动的家伙,桌上,椅子上,台上,四处乱飞,还拉屎,得时刻着赶。而母亲有骨质增生,腿脚不利索。何四担心母亲哪天万一不小心跌倒,就麻烦了。
养来干啥呀,何四说。
下蛋,你们从小就喜欢吃鸡蛋。母嘿嘿一笑。
何四和弟弟喜欢吃鸡蛋,是小时候吃得太少。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农村,穷,吃了上顿愁下顿,哪有粮来喂鸡。就算喂了,也就一两只,还是放任自流,让鸡自己去地里找吃的,所以下蛋少,少还不能自己吃,得拿去換煤油盐巴等。只有到了生日那天,母オ会煮一个鸡蛋给何四和弟弟。
何四有几年都没吃鸡蛋了。不是不想,是不敢。
何四想吃的是土鸡蛋,农村粮食喂的鸡下的那种。那种蛋,超市买不到。小区门口那些提着竹篮卖的,连人都和那些卖菜的一样,都是贩子假扮的,卖的自然也不是土鸡蛋,全是养鸡场的鸡下的。养鸡场的鸡,喂的全是加了激素的饲料,不补人,还害人。何四在乡下工作时,去过很多次养鸡场,知道那鸡是怎么喂的。
要吃我们自己去买就是了,何四说。
自己养的鸡下的蛋才放心,母亲说。
找农民去买,何四回道。
现在农民养鸡也喂饲料,吃了要得病的。母亲一脸认真的样子。
何四知道,母亲决定要做的事,谁劝也没用,就不再说。回到城里一忙,就把这事给忘了。
何四已经两月多没回去看望母亲了。一个周末,他正陪领导打牌,母来了电话。领导经常叫他打牌。
四啊,忙吧?家里的鸡下蛋了,有空就回来拿点吧。母亲说。
正在加班,等会说。何四怕领导怪,急忙挂了电语。
又一个周末,星期六。领导又叫打牌,母亲又来了电话。
四啊,今天回来不?我怕鸡蛋放坏了。母亲说。
何四不好意思再让母亲催促。星期天,领导又叫打牌,他硬着头皮谎说母亲突发疾病,就赶了回去。母亲见到他,如看到阴雨连绵后的太阳,乐呵呵的。
返城的时候,母亲给何四装了三十个鸡蛋。
留些你吃吧。何四说。
不用,鸡还会下的,吃完了记得回来拿。母亲说完,接着又补了一句,你瘦了,要多休息。
一天,和弟弟在一起,无意中说起鸡蛋的事。
我也每月回去拿三十个呀,弟弟说。
是么?何四很惊讶。心想,两只鸡,每月能下那么多蛋吗?
弟弟也很惊讶,说,是啊,哪有那么能下蛋的鸡?
也许是粮食喂得多吧,何四说。
春节的时候,何四和弟弟都回到了老家。老屋热闹起来,母亲忙里忙外,脸上始终挂着笑。
听到动静,邻居秦二嫂也过来了,她招呼了何四和弟弟后,转头对母亲说,儿孙们都回来了,还要些鸡蛋不?我那儿还有。
我自己有鸡下,要你的干哈?母亲的脸一下子拉长了,慌忙拉住秦二嫂,就往院坝外面拽。
母亲在院坝外和泰二嫂说了好大一会儿话才回来。但脸上没了笑,看儿子们的眼神也变了,怯怯的,像做错了什么事。
何四突然明白了母亲养鸡的用意,愧疚像洪水一样上涨,他紧紧抓住母亲的手说,是我们做得不好,今后我们每月都回来看你。话刚出口,泪水就涌了出来。母亲直点头,急忙抬起衣去擦自己的眼睛。
(有删减)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尽管何四想吃土鸡蛋,但不放心,他认为市面上卖的鸡蛋吃了不养人还会害人,只有母亲养的鸡下的蛋吃了才最安全、最放心。
B. 文中用插叙的手法叙述了何四与弟弟小时候家庭条件很差,只有在生日时才能吃上鸡蛋的事情,这也正是母亲要养鸡的原因。
C. 文章善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如“但脸上没了笑,看儿子们的眼神也变了,怯怯的”,反映出母亲说谎话欺骗儿子后的自责懊悔。
D. 小说中,邻居秦二嫂的出现使上文何四和弟弟对鸡蛋的来历的“疑问”得以解答,使小说情节有一定的波澜,避免了平铺直叙。
5. 小说中的何四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6. 文章结尾一段在结构上、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①孝顺母亲。担心母亲养鸡会不小心跌倒;想到母亲经常孤零零一个人,心里总是酸酸的;明白母亲养鸡的真正意图时,许诺今后每月都回家看望母亲。②小心谨慎。周末陪领导打牌,不敢接母亲的电话。
6. ①结构上,照应开头“何四不明白……”总结全文,使全文收束在感人的画面中。②内容上,揭示母亲养鸡的原因;表现儿子理解母亲良苦用心后为之感动及母亲听到儿子许诺后悲喜交加的心情。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A项,“只有母亲养的鸡下的蛋吃了才最安全、最放心”,无中生有,文中并无依据。B项,“这也正是母亲要养鸡的原因”不准确。这是母亲要养鸡的原因之一,母亲养鸡的主要原因是希望与儿子们相见。C项,“反映出母亲说谎话欺骗儿子后的自责懊悔”错,“说谎话欺骗儿子”有夸大之嫌;“自责懊悔”错,应该是怕被儿子知道真相的一种担心。故选D。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结合文本内容“而母亲有骨质增生,腿脚不利索。何四担心母亲哪天万一不小心跌倒,就麻烦了”“每当想到母亲经常孤零一个人,何四心里总是酸酸的”“他紧紧抓住母亲的手说,是我们做得不好,今后我们每月都回来看你”等内容分析可知,何四孝顺母亲;结合“何四怕领导怪,急忙挂了电话”分析可知,何四小心谨慎。
点睛: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生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结合文本内容“何四突然明白了母亲养鸡的用意”分析,揭示母亲养鸡的原因;结合“他紧紧抓住母亲的手说,是我们做得不好,今后我们每月都回来看你”“母亲直点头,急忙抬起衣去擦自己的眼睛”分析可知,表现儿子理解母亲良苦用心后为之感动及母亲听到儿子许诺后悲喜交加的心情。结构上,结合“何四不明白,母亲为啥突然心血来潮,养了两只鸡”分析,与开头照应,总结全文。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智能手环是一种穿线式智能设备。智能手环运动监测功能通过重力加速传感器实现。重力传感器已是一种很成热的技术,手机也罕有应用,比如现在智能手机的屏幕翻转功能,就是通过传感器来实现的。传感器通过判断人运动的动作得到一些基础教据,再结合用户之前输入的个人身体体征的基本信息,根据一些特定算法,得到针对个人的个性化监测数据,诸如运动步数、距离以及消耗的卡路里等,从而判断运动的频率和强度。由于每个人运动随个人身体体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因而用户在使用手环进行监测前需要在APP中录入自己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信息,信息自动同步到手环中,通过传感器监测运动动作,经过特定算法最终实现运动监测的功能。睡眠监测也通过相同的传感器技术实现。人的睡眠接照脑电波信号可分为五个阶段: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快速动眼期。在不同的阶段人的脑电波可以迅速改变,有意思的是,重力加速传感器并不具备直接探测脑电波的功能,所以它是将人在眼中动作的幅度和频率作为衡量睡眠的标准,来判断睡眠处于哪个阶段,手环的智能闹钟功能,会在快速动眼期将用户唤醒,因为在快速动眼期睡眠者会出现与清醒时相似的高频低幅的脑波,比较容易喚醒,如果此唤时醒,睡眠者会感到神清气爽,有一个很好的睡眠效果。
(摘编自沈丹(智能手环是如何进行数据传输的》)
材料二:
智能手环主体一般采用医用橡胶材质,天然无毒,外观设计高档时尚、大方,不仅具有运动健康秘书的功能,还具有时尚装饰的功能,有流线花环,颜色也是多样,这种设计风格对于习惯佩戴首饰的用户而言,颇具有诱惑力。手环的设计风格堪称百搭。而且、别看小小手环个头不大,功能还是很强大的,比如它可以说是一款高档的计步器,具有普通计步器的一般计步,测量距离、卡路里、脂肪等功能,同时还具有睡眠监测、高档防水、蓝牙4.0数据传输、疲劳提醒等特殊功能。
智能手环内置低功耗蓝牙4.0模块,可以与平板、PC客户端进行接,可以随时随地设置身高、体重、步幅等信息和上传运动数据。另外,智能手环还具备社交网络分享功能,比如用户可以将睡眠质量、饮食情况和锻炼情况以及心情记录等通过绑定微博等社交网络进行分享。
在使用时间上,由于智能手环内部内置了一颗锂聚合物电池,续航时间可达10天,续航能力还是很强的。
摘编自(智能手环有哪些特点及特性)》)
材料三:
几年前,智能手环作为可穿戴设备进入大众視野,以实现健康管理、运动监测、手机交互等功能为目标被炒得火热。功能看似高端,门槛实则低,一时间市场内涌现了大量可穿数设各厂商。
然而近年全球可穿戴行业态已显,智能手环炒作红利期已退湖。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可穿戴设备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在2016年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市场出现疲软态势,整体销量为2300万只,仅仅保持了3.1%的微弱增长,出货量则为270万只,较2015年同期的560万只下降了51.6%。预计2018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在400亿元左右。
真正随着热潮成长起来的智能手环企业少之又少,早期进入市场的品牌如今的经营状况也很惨淡。种种迹象都表明智能手环遇冷是行业的现状,我们需要思考智能手环在脱离炒作红利期后,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了它的降温。目前来看,智能手环的需求依然存在,也非纯概念炒作,并且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智能手环作为能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其实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虽然野蛮生长的红利期已过,但是寻找到智能手环的刚需,依然能成为它下一次热潮的引爆点。
(摘编自沙水《智能手环春天已过,未来出路在何方?)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手环进行监测前在APP中录入自己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信息,目的是通过个性化数据来判断运动的频率和强度。
B. 手环的智能闹钟功能工作原理主要是根据睡眠中动作的幅度和频率来实现的,在探测到出现高频低幅的脑波时唤醒睡眠者。
C. 智能手环可以随时随地上传运动数据,也可以通过绑定微博等社交网络端分享睡眠质量、饮食情况和锻炼情况等。
D. 几年前,智能手环被炒得火热,由于门槛低,市场内涌现了大量可穿戴设备厂商,如今智能手环炒作热潮已退。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目前重力传感器已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技术,智能手环通过使用这一技术来判断人运动的动作,得到一些基础数据。
B. 智能手环内置低功耗蓝牙4.0模块,可以与平板、PC客户端进行连接;内置了一颗锂聚合物电池,续航时间可达10天。
C. 从材料三图表中可知,2015年是智能穿戴设备野蛮生长的红利期,此后虽然市场规模还处在增长中,但增速已放缓。
D.
智能手环虽遭遇到发展困难,但目前智能手环已找到市场的刚需,在这万物互联的时代,正在成为下一次热潮的引爆点。
9. 根据材料,请用三句话分别概括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每句话不超过20字
【答案】7. B 8. D
9. ①智能手环通过传感器的数据实现监测功能。②智能手环外观越来越时尚,功能更加强大。③智能手环行业市场遇冷,期待下一次热潮。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B项,“在探测到出现高频低幅的脑波时唤醒睡眠者”说法错误,原文“重力加速传感器并不具备直接探测脑电波的功能”。故选B。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
,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D项,“但目前智能手环已找到市场的刚需……热潮的引爆点”错误。原文“但是寻找到智能手环的刚需,依然能成为下一次热潮的引爆点”表示的意思是一种推测。故选D。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分析语言特色,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结合材料内容,概括文意作答。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分析,抓住关键句“智能手环是一种穿线式智能设备。智能手环运动监测功能通过重力加速传感器实现”分析可知,主要讲智能手环通过传感器的数据实现监测功能。结合材料二的关键语句“智能手环主体一般采用医用橡胶材质,天然无毒,外观设计高档时尚、大方,不仅具有运动健康秘书的功能,还具有时尚装饰的功能,有流线花环,颜色也是多样,这种设计风格对于习惯佩戴首饰的用户而言,颇具有诱惑力”“别看小小手环个头不大,功能还是很强大的”等分析可知,主要讲智能手环外观越来越时尚,功能更加强大。结合材料三的关键语句“真正随着热潮成长起来的智能手环企业少之又少,早期进入市场的品牌如今的经营状况也很惨淡”“虽然野蛮生长的红利期已过,但是寻找到智能手环的刚需,依然能成为它下一次热潮的引爆点”分析可知,主要讲智能手环行业市场遇冷,期待下一次热潮。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陵,字孝穆,东海郯人也。八岁能属文,既长,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太清二年,兼通直散骑常侍。使魏,魏人授馆宴宾。是日甚热,其主客魏收嘲陵曰:“今日之热,当由徐常侍来。”陵即答曰:“昔王肃至此,为魏始制礼仪;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暑。”收大惭。
及侯景寇京师陵父摛先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陵累求复命,终拘留不遣。
绍泰六年,除散骑常待。时安成王顼为司空,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直兵鲍僧睿假王威权,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者。陵闻之,乃为奏弹,导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世祖见陵服章严肃,若不可犯,为敛容正坐。陵进读奏版时,安成王殿上侍立,仰视世祖,流汗失色。陵遣殿中御史引王下殿,遂劾免侍中、中书监。自此朝廷肃然。高宗纂历,封建昌县侯,邑五百户。及朝议北伐,高宗曰:“朕意已决,卿可举元帅。”众议咸以中权将军淳于量位重,共署推之。陵独曰:“不然。吴明彻家在淮左,悉彼风俗,将略人才,当今亦无过者。”于是争论累日不能决。都官尚书裴忌曰:“臣同徐仆射。”陵应声曰:“非但明彻良将,裴忌即良副也。”是日,诏明彻为大都督,令忌监军事,遂克淮南数十州之地。高宗因置酒,举杯属陵曰:“赏卿知人。”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七,谥曰章。陵性清简,无所营树,禄俸与亲族共之。太建中,食建昌邑,邑户送米至于水次,陵亲戚有贫匮者,皆令取之,数日便尽,陵家寻致乏绝。其周给如此,世祖、高宗之世,国家有大手笔,皆陵草之。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家藏其本。
(选自《陈书·徐陵列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及侯景寇京师/陵父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
B. 及侯景寇京师/陵父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
C. 及候景寇京师/陵父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
D. 及侯景寇京师/陵父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除,文中表示任官职,与其用法类似的词语还有“领"“除”“拜”也可以表示授予官职。
B. 纂历,文中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C. 朕,秦以前人们不论尊卑,都可自称“联”,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D. 食建昌邑,指依靠建昌封邑租税生活,食色是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徐陵博学多才,能言善辩。徐陵广涉史籍,有口才他率命出使北魏时,宴席上受到魏收的嘲讽,结果徐陵反过来嘲弄了魏收,让魏收羞愧难当。
B. 徐陵不畏强权,积极谏言,安城王依仗皇帝弟弟的身份,阻塞诉讼,大臣不敢言说,徐陵带领御史台官员对其进行弹劾,罢免了他的待中、中书监等职。
C. 徐陵力排众议,坚持己见。高宗决定北伐,让大臣推荐元帅、朝臣共同签名推举中权将军淳于量,徐陵力排众议,坚持推荐吴明彻。
D. 徐陵举荐有功,受到称赞。徐陵举荐吴明彻与裴忌后,皇帝诏令吴明彻为大都督,裴忌监军事,攻取了数十州。后来高宗摆设酒宴时,举杯称费徐陵。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陵亲戚有贫匮者,皆令取之,数日便尽,陵家寻致乏绝。
(2)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家藏其本。
【答案】10. D 11. B 12. B
13. (1)徐陵那些贫穷的亲属,徐陵让他们都来领取,数天就领完了,以致徐陵自己家不久也(食用)缺乏、断绝了。
(2)每当一篇文章刚写好,有兴趣爱好的人便已传抄背诵,于是他的文章散布华夏外夷,好多人家藏有他的文章。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蔬食”“布衣”是并列关系,吃粗食穿布衣,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C项。“梁元帝”是“承制于江陵”的主语,不应该断开,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A项。句意:到侯景侵扰京城时,徐陵的父亲困在国城之中,徐陵得不到家中消息,就吃粗食穿布衣,好像居丧的情形。适逢齐接受魏禅让,梁元帝在江陵即皇帝位,又派使臣到齐。故选D。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错误。应是“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故选B。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安城王依仗皇帝弟弟的身份,阻塞诉讼”错误。原文“直兵鲍僧叡假王威权,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者”,说的是鲍僧叡阻塞诉讼。故选B。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亲戚”,亲属(古今异义词);“陵亲戚有贫匮者”(定语后置句);“取”,领取;“之”,代词,指赋税米粮;“寻”,不久;“乏绝”,缺乏、断绝。(2)“文”,文章;“出手”,指诗文写出或传出;“好事者”,有兴趣爱好的人;“遂”,于是;“被”,分散、散开;“其”,代词,他的。
【点睛】参考译文:
徐陵,字孝穆,东海郑县人。徐陵八岁能写文章,长大后,又广泛地涉猎史籍,颇有纵横家的口才。太清二年,兼任通直散骑常侍。出使北魏,北魏人安排行馆宴请宾客。这天天气很热,北魏主持宴客的魏收嘲笑徐陵说:“今天的热,是由徐常侍引来的吧。”徐陵当即答道:“从前王肃到这里,替魏制定了礼仪;今天我来访,又使你知道寒暑。”魏收很惭愧。到侯景侵扰京城时,徐陵的父亲困在国城之中,徐陵得不到家中消息,就吃粗食穿布衣,好像居丧的情形。适逢齐接受魏禅让,梁元帝在江陵即皇帝位,又派使臣到齐。徐陵屡次请求齐准许他返梁,始终被拘留不放。
绍泰六年,徐陵任散骑常侍。当时安成王陈顼做司空,凭借皇帝弟弟的尊荣,权势压倒朝野。直兵鲍僧叔凭借安成王的权势,阻塞诉讼,大臣没有谁敢议论的。徐陵听说这件事,就写奏章弹劾,让御史台的属官跟着他,带着奏案上朝。世祖见徐陵身着朝服庄重严肃,像不可侵犯的样子,也随之严肃面孔,端正坐姿。徐陵上前宣读奏章,当时安成王陈顼也正侍立殿上,仰望世祖皇帝,脸色骤变,冷汗直冒。徐陵叫殿中御史带安成王下殿去,终于弹劾免了安成王侍中、中书监的职务。从此,朝廷上下为之肃然。高宗陈顼继位,封徐陵建昌县侯,食邑五百户。待到朝中议论北伐,高宗说:“我已经决定伐齐,你们可以推举元帅。”大家都因为中权将军淳于量权位重要,共同签名推举他。唯独徐陵说:“不能这样。吴明彻家住淮左,熟悉那里的风俗,而且将略人才方面也没有超过他的。”于是一连争论几天都决断不下。后来都官尚书裴忌说:“我赞同徐仆射的意见。”徐陵紧接着说:“不只明彻是良将,裴忌也是良副。”这天,皇帝诏令吴明彻为大都督,命裴忌监军事,于是攻取了淮南数十州。高宗于是摆设酒宴,举杯对看徐陵说:“奖赏爱卿知人善任。”徐陵在至德元年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号为章。徐陵秉性清廉简朴,家资无所积累,所得俸禄与亲族共享。太建年间,领食建昌县,县民送赋税米粮到了水边徐陵那些贫穷的亲属,徐陵让他们都来领取,数天就领完了,以致徐陵自己家不久也(食用)缺乏、断绝了。他就是这样来周济他人。世祖、高宗时,国家有重要文章,都由徐陵草拟。每当一篇文章刚写好,有兴趣爱好的人便已传抄背诵,于是他的文章散布华夏外夷,好多人家藏有他的文章。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戏题石门长老东轩
柳宗元①
石门长老身如梦,旃檀②成林手所种。
坐来念念非昔人,万遍莲花③为谁用。
如今七十自忘机,贪爱都忘筋力微。
莫向东轩春野望,花开日出雉皆飞④。
【注释】①称宗元曾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后因反对势力受宠等原因,革新失败,柳宗元等被贬。②旃檀:梵文“旃檀那”的省称,即檀香。③莲花:指《妙法莲华经》,这里泛指一切佛经④雉皆飞:典出乐府琴曲《雉朝飞》,亲友多丧、孤苦伶仃的意思。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题为“戏题”,是作者借题发挥,借“石门长老”的形象抒发自己的情感。
B. 第一句借“石门长老”写往事如梦的感慨,第二句写他所种“旃檀”已经成林。
C. 颔联运用问句,写出了“石门长老”境况今非昔比,纵然念经万遍却已无人再听。
D. “石门长老”虽然年事已高,精力衰减,但内心仍然拥有年轻时的理想与追求。
15. “莫向东轩春野望”一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表面上写诗人劝诫石门长老,不要用老迈哀伤的心情,来观看东轩之外春意盎然的景色,以免触景生情,更加伤心;实际上诗人是在劝慰自己,要忍辱负重,正确看待各种不顺。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但内心仍然拥有年轻时的理想与追求”错,应是写出了“石门长老”精力衰减不再有凌云壮志。故选D。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结合注释①内容分析,尾联这两句通过对“东轩”外春日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类似于“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感慨。作者以青春年少成名,并被委以朝廷重任,当年的意气风发可想而知。诗人尽管悲愤交加,却不能在诗文中明明白白地流露出对朝廷的怨恨心情,只好运用巧妙的写作手法,通过“戏题石门长老东轩”一诗,表面上是在劝戒石门长老;实际上是在劝慰自己,要忍辱负重,不与官场新贵们攀比,索性闭目塞听,让火热的心彻底地冷却,以免受到更大的伤害。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下片开头借“____,_____”两句转人到对往昔同学生活的描述。
(2)《荆刺刺秦王》中描写风吹水寒,渲染苍凉悲壮氛围,抒写决死的情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
(3)《论语》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回答了子贡提出的“孔文子何以谓之文”的问题。
【答案】 (1). 携来百侣曾游 (2).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 风萧萧兮易水寒 (4).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 敏而好学 (6). 不耻下问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曾”“稠”“萧”“耻”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今夏,《廷禧攻略)稳居热搜榜单。精良考究的清宫美景、古典大气的高级色调、如诗如画的清雅构图,俨然一幅唯美的动态水墨画。这部诚意之作,不仅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让人们对它________,还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中东、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迅速刮起了一阵“中国风”。
故事里有文化,文化里有故事。这部清宫戏一改以往套路,将中华传统文化展现得____,尤其不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彩呈現。比如,剧中嫔妃服饰使用的香云纱需经过“三洗九煮十八晒”数十道工序制成,( );服装上的刺绣匠心独具、_______,手推绣、打籽绣、盘金绣、球绣……一针一线都展示着中华传统的高超技艺;团扇采用的缂丝工艺是中国丝织中的顶级艺术,雕琢镂刻,立体感十足;高贵妃千娇百媚的姿态、行腔婉转的曲调,再现了中国戏曲的风范…“通过荧屏揭开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让我们被震撼于她的独特魅力。
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让非遗只出现在古书里,而要真真切切让它走到我们的生活中来,在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中不断______。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评头论足 酣畅淋漓 栩栩如生 陈陈相因
B. 赞不绝口 淋漓尽致 栩栩如生 推陈出新
C. 赞不绝口 酣畅淋漓 绘声绘色 推陈出新
D. 评头论足 淋漓尽致 绘声绘色 陈陈相因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种“软黄金”被外国人赞誉
B. 在国外享有“软黄金”的美誉
C. 这种“软黄金”受到外国人的赞誉
D. 被外国人赞誉为“软黄金”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荧屏在掲开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同时,我们震撼于她的独特魅力。
B. 荧屏揭开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她的独特魅力让我们感到震撼。
C. 荧屏揭开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我们被震撼于她的独特魅力。
D. 通过荧屏揭开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让我们震撼于她的独特魅力。
【答案】17. B 18. D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评头论足”对人对事多方议论、挑剔。“赞不绝口”不停地称赞。形容十分赞赏。根据语境“不仅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让人们对”分析,应用“赞不绝口”。“酣畅淋漓”形容极其畅快。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讲话等表达得充分透彻。根据语境“展现”分析,应用“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绘声绘色”形容描写叙事生动逼真。根据语境“服装上的刺绣匠心独具”分析,应用“栩栩如生”。“陈陈相因”指因袭老一套,没有创新。“推陈出新”指在文化艺术方面除去旧的糟粕,吸取精华,创造出新的来。根据语境“在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中不断”分析,应用“推陈出新”。故选B。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A项、C项与下文都是赞扬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超技艺,不衔接;B项,中心意思变成了对“声誉”的陈述,而不是对品质的陈述,与下文衔接不恰当。故选D。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A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前句主语是“荧屏”,后句主语是“我们”;C
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删除“被”;D项,成分残缺,无主语,去掉“通过”。故选B。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下面是某校一位同学以学生身份在教师节上致辞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我非常荣幸地莅临教师节大会,此时此刻,作为你们的高足,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同仁,向尊敬的教师送上美好的祝福。正是你们为培养我们而用尽绵薄,才使我们有了今天的建树。
【答案】①“莅临“改为“参加”;②“高足”改为“学生”;③“同仁”改为“同学”;④“用尽绵薄”改为“不遗余力”;⑤“建树”改为“成绩”。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莅临”,来到、来临、光临。是含有敬辞的书面语,结合“某校一位同学以学生身份在教师节上致辞的片段”分析,改为“参加”;“高足”,常用为称呼别人的学生的敬词,改为“学生”;“同仁”,指同事或同行还指和自己相同处境的人,改为“同学”;“用尽绵薄”,“绵薄”谦称微力、微劳、微力,常用作自谦之辞,改为“不遗余力”;“建树”,表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或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不符合学生身份,改为“成绩”。
【点睛】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第—,恰当利用词语的感情色彩。现代汉语中不少词语的褒贬色彩很浓,利用得好,不但语言得体,还能产生极好的表达效果。有时还可以故意改变词语的褒贬色彩。第二,正确使用书面用语和口语。书面用语比较庄重正规,口语比较平和亲近,它们不分孰优孰劣,只是应当使用在不同的地方。第三,正确使用敬辞和谦辞。对上级、长辈等应当使用敬辞,把敬辞用在自己身上就很可笑;谦辞要用在自己身上,把谦辞用在对方身上,就显得不尊重对方。第四,正确选用传达话语的手段。要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选用不用的传达话语的手段。第五,根据场合、对象准确遣词造句。
21.下图是某大学为新生入校报到提供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
【答案】已缴费的新生先到所在系领取报到单,办理热水卡、一卡通、保险、宿舍安排等手续,再到代办处领取军训服,然后前往宿舍。未缴费的新生,先到所在系领取报告单,到财务缴费后履行已缴费的新生办理相同的手续。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一道图表说明的题目,属于图文转换类的题目。此类试题解答时,图表说明的题目,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某大学为新生入校报到提供的流程图”,答题时注意搞清图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注意要素“已缴费”“未缴费”等,结合箭头指向分析表述即可。用概括性的语言,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北斗导航系统的核心技术攻关团队,平均年龄33岁;首艘国产航母的研发设计建造团队,平均年龄36岁;今年年底即将再次出征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其总团队近七成是90后,平均年龄还不到28岁……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触?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青年才俊,祖国未来
泱泱中华,赫赫文明,仁风远播,大化周行。青年才俊,中华未来。中华文化走过了千年历史,历经风霜,熠熠生辉。
古代人们用年龄的大小来代表一一个人的知识和阅历,但是一一个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始终掌握在青少年手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这一一点体现的更为明显。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我深刻认识到,我们现在最大的任务就是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实现宏伟中国梦,共同构造未来的蓝图。
在中国的近代社会中,随民族危机,国家危机的日趋严重,越来越多的领土和权力被瓜分与剥夺,清政府却无能为力。于是一大批仁人志士便揭竿而起,肩负起了抗击侵略,反抗封建,恢复中华的历史任务。他们勇气可嘉,势若破竹,撼动人心,激情澎湃。有兴起洋务运动的李鸿章、曾国藩。有实业救国的张骞创办的大生纱厂。有使用革命推翻封建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创立三民主义的伟大领袖孙中山。
实际证明,青少年他们是祖国的鲜花,祖国的未来,祖国的栋梁,国之脊梁。
古往今来,凡取得重大成就的仁人志士,都胸怀天下之志;但凡名垂青史的爱国志士,都志存高远。他们或兼济苍生,或成就伟业,或视死如归,或为国捐躯。如今的我们,虽然不能像他们一样驰骋疆场,但也要立下远大的志向,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胸怀天下,志存高远!
回顾历史,我们看到了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看到了陈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高远志向,看到了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爱国情怀,看到了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理想。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所以我们不能虚度光阴,更要拒绝碌碌无为;“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所以我们必须成为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努力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成为新时期的接班人。
青年人应当要“胸怀天下、志存高远”。回眸古今中外的人类历史,成大事者无不志存高远。从一统山河的嬴政到开拓民主的孙中山。没有高远的志向,怎能有民族一统的伟业,一朝天子的豪迈;没有高远的志向,怎能有辛亥历史的一页,瓦解封建的篇章。
博览烟波浩渺的人类画卷,创伟业者无不志存高远。从移山开路的愚公到建立中国的毛泽东。没有高远的志向,怎能有山神移山的感动,催人奋进的力量;没有高远的志向,怎能有星火燎原的壮举,中国开篇的震撼!
纵观古今,历览群雄,唯有志存高远方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回首往昔,我们青年当以史为鉴;放眼未来,我们青年当志存高远。唯有志存高远才能更好地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才能担负起建设新世纪的历史重担。唯有志存高远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建设家园。唯有志存高远,刻苦学习才能无愧于祖国母亲给我们的繁荣昌盛的和平今天!才能更好地拥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材料列举的是不同团队的平均年龄,他们都属于用青春托举大国重器,用知识书写时代华章的年轻人;他们都是将个人的奋斗与国家的命运连结在一起的年轻人。古人云“少年强则中国强”,他们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从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年轻人的力量与担当。“强国时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理想实现的前景空前光明,个人价值因国家利益和荣誉而愈加丰满。我们要继承前辈的优良传统,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为民族复兴披荆斩棘,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追逐,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据此我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年轻人要有敢于担当的意识;青春不迷茫,奋斗有方向;个人梦与中国梦等。包含了自强奋发、家国情怀、坚持自我、豁达自信、开放进取、提升境界、敢于正视问题、勇于面对困难、勇于实践、敢于担当等丰富内涵,涉及个人“小我”与家国、社会“大我”等不同层面。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选择议论文,应小切口,深分析。写散文或记叙文,应情感饱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有灵性。
【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从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