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00 KB
  • 2021-06-03 发布

2019-2020学年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绝密★启用前 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 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 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命题时间:2019 年 10 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司马迁是一个史官,对于那样一个泱泱大国,他所能做的多半是记录。和同时代的许多官员 相比,他可以改变的东西相当有限,而其性格更决定了他在政治上的劣势。客观地讲,后人纪念 司马迁,既是对他的尊敬,也包含了许多同情,这让司马迁成为了历史上一个典型的悲情英雄。 不是战死沙场,而是淹没在一个所谓“盛世”的大汉。 司马迁的爱憎分明是大部分人爱他的主要理由,但这四个字却远远不能概括司马迁的全 部。之所以他的名字能够和他的《史记》一起被载入史册,不仅因为他有一颗心怀天下的赤诚 之心,更重要的是他做到了一个史官和一个人的境界——真。这种真概括起来就是一种“实录 精神”,这种精神源于他父亲临终前的嘱咐,也一直延续到司马迁生命的终点。 为了得到历史最真实的素材,司马迁必须以最近的距离去触摸每一个历史人物,我们今天 才得以将《史记》奉为历史真实公正的范本。从技术上讲,司马迁收集史料的方式是原始而落 后的,没有碳-14 定位仪,没有多少人的协助,也没有今天史学家们系统的理论知识,他能做的 只是朴实的记录。 面对现实,记录现实,秉笔直书,看上去不及征伐疆场将领之勇,也不及社稷江山帝王之智, 但司马迁的《史记》真实的呈现告诉我们,王侯将相、布衣百姓只不过是历史中的一个又一个 等质量的元素,这种不虚美不隐恶的记录方式,对于司马迁来说既是一位史官的职责,更是他 胸中最大的心愿。 比了解到真相更难的是把真相说出来,而钱与权正是说出真相最大的阻碍。幸运的是,历史 人物不会因为自已的丑像被暴露而找司马迁算账,但他所经历着的一切钱与权的现实压力,却 也着实考验着他作为一个史官的秉性——而他做得很好。 实录精神的存在需要社会的宽容,也需要实录者的勇气,而一个宽容的社会也注定会增加 实录者的勇气。记录现实比记录历史更需要勇气,因为现实中的丑陋者从来害怕让人知道自己 的丑陋,而记录也远远不止于美丑之辩!不要说记录者代表正义,但起码应该代表事实——这 是记录的最低要求,也是最高要求。呈现真实是一个技术活,但更是一种精神、一种理念。 中国的历史从来不缺创造者,他们在历史的巨钟上猛敲,要让后人也能听到余音。历史让我 们记住了他们,可谁又让我们记住历史?司马迁正是用他这种呈现真实的执着,让后人记住了 历史,也记住了这本巨制背后的那个曾受腐刑的司马迁。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谈道:“我们国家一直有三个大祭’,一是祭黄陵,属于国之祭、族之 祭;一是祭孔子,属于文之祭祀,是对文脉的一种追踪;还有一个就是祭司马迁,它既是文祭,又 是心祭,是对一种伟大人格的缅怀。” 中华民族是一个缺乏悲剧感的民族,喜欢大团圆、喜欢盛世、喜欢辉煌、喜欢纪念成功人 物,司马迁的存在就有了他特殊的意义,我们应该负重,要有悲剧感,心存忧患意识。所有这些 司马精神,为我们今后悼念司马迁,敬仰我们的民族精神,建树我们的文化灵魂,提出了非常久 远的任务。(摘编自《司马迁实录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所谓“盛世”大汉中,与同时代的许多官员相比,司马迁在政治上能够改变国家社会的力 量更小,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只是一个史官。 B.在历史长河中,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布衣百姓,他们一个个都是等质量的元素,处于平等的 地位,司马迁对他们都进行了真实的呈现。 C.司马迁运用实录精神写《史记》的目的在于,既让后人记住真实的历史,能以史为鉴,也让人 们记住真实的自己。 D.在人才辈出的汉朝,司马迁也许不是一个成功人物,但他心怀忧患,直面历史,秉笔直书的精 神,正是我们的民族精神的精华所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首先对司马迁的人生做了一个整体评价,然后引出了本文的观点,即司马迁记史的实录 精神。 B.全文在论证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时,先从司马迁实践求真的角度展开论述,再阐述了司马迁记 史面临的多重压力及应具备的勇敢无畏的精神。 C.本文在论述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后,借古鉴今,给我们当代社会敲响了警钟,提出了号召。 D.本文从不同角度,层层深入论述中心主旨,并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进行分析闸述,如例证、引 证、比较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历史要得到真实记录 ,那么这个史官必须能够具有一种勇敢无畏的精神,能够拒绝金钱的 诱惑,能够不畏强权。 B.我们祭奠缅怀司马迁,既是对司马迁写下历史巨著《史记》表达崇敬之情,也是对他这种实 录精神进行讴歌与赞美。 C.司马迁在写《史记》时应该经受了来自朝廷高层对他的种种非难,但作为一名史官,秉笔直 书是他胸中的最大心愿。 D.呈现真实不只是简单的技术活,更是对一种精神和理念的执着,我们要传承司马迁的爱憎分 明、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城市化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发展需要而不断迁入、拓展、优化城市,并最终达到城乡一 体化目标的历史过程。又叫城镇化、都市化。城市化的测量标准一般采用城市化率(城镇人口 /总人口),且城市化的进程有一定的规律性。R.M.诺瑟姆将城市化分为三个阶段:城市化率 在 0~25%为城市化发展的初始期,城市化发展速度较缓慢;25%~75%为城市化发展的加速期, 城市化发展的速度飞快;75%以上为城市化发展的成熟期,此时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减慢且相对 稳定。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和欧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情况比较如下图: 材料二: 我国的现状是,伴随大城市人口的快速和高度集中,人口资源的空间矛盾进一步加剧。 首先就城市自身而言,城市人口过快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压力不容小觑。按国际通用标准,当 城市辖区内人均建成区面积大于等于 250 平方米时,通常认为城市无土地资源压力。2010 年 我国两大一线城市的人均土地面积北京是 82 平方米/人,上海市仅为 56.6 平方米/人。其次, 人口和产业不断向城市聚集,使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需求量大增,并且污染加重,给城市水 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另外,人口过度向大城市集中,使城市规划和建设盲目向周边摊大饼 式地扩延,而城市市政设施、公共交通以及城市绿化等公用事业却没有跟上。城市人口的迅 速增加除了造成城市本身的资源超载外,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也进一步加剧。人口分布相对集 中的东部地区,2010 年城市化率为 58.36%,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和生活 垃圾清运量分别占全国总排放量 58.2%、41%、54.7%;另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 2011 年 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 2.25 亿辆,近五年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其中北京市 2010 年民用汽车 拥有量达 449 万辆,居全国之首。大城市私人小汽车的增加,将直接造成市区交通严重拥堵, 增加了尾气排放量和噪音,使我国的大城市环境问题尤为严峻。其他社会问题如教育资源和 医疗资源紧张、交通拥堵、社会治安状况糟糕等矛盾日益突出。 (节选自童玉芬、武玉《人口与发展》) 材料三: 另一种情况是城市化和工业化起步都晚的发展中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生产和生 活在很低水平上有所提高,农村不讲究计划生育,人口增长过快,人多地少;城市化主要是 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工业基础薄弱甚至是无工业化,或者重复投资一些低水平的劳 动密集型企业,而政府又没有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措施,单纯为了推进城市化让大量农村人 口涌入少数大中城市,出现了单从城市人口比重来看的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工业化水平,而 从综合的社会经济因素来说的城市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都较低的情况。因此,当城市的人口 数量超过城市合理的人口容量时,特别是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企业部门就业的增长速度和 城市基础设施的增长速度时,就形成了严重的“城市过度膨胀病症”,出现了诸如城市拥挤 不堪、住房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情况,同时大量城镇人口缺少就业,产生大量的城市贫困 人口,造成“伪城市化”。如墨西哥的工业化与经济发展水平远远不如发达国家,但 1993 年 其城市人口比重已达 74%,明显高于同期瑞士的 60%、奥地利的 55%、芬兰的 62%和意大利的 67%。 (摘选自《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相应对策研究》)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水平总体呈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和发达国家相比,目前仍 有较大的差距,还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期。 B.自 1980 年以来,中国城市化以每十年均超过 10%的增幅快速发展,但由于起步晚,现在仅 相当于发达国家上世纪中叶的城市化水平。 C.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进入了成熟期,城市化将会呈现发展速度减缓和相对稳定 的态势。 D.在同一城市化阶段,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更快。按照目前的速度,中国在二十年内就可 能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城市化又叫城镇化、都市化,是以城市化率为常用测量标准,以城乡一体化为最终发展目 标的历史过程。 B.城市化过程中,伴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和高度集中,“城市过度膨胀病症”必然伴随产生, 给政府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C.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只看城镇人口和国家总人口的比率即可。 D.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人口资源的空间矛盾加剧、水资源压力加大、公共设施 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等社会问题,限制城镇人口规模势在必行。 6.综合材料,简要概括怎样解决城市化中出现的“城市过度膨胀病症”。(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苦 梅 马 卫 苦梅又叫乌梅,个小,肉少,汁酸。如果不是没有吃的,孩子们是不会去吃苦梅的。一 个姑娘却偏偏取了这么个名儿,不过也难怪,山区农村生活苦嘛。苦梅一出生,就和饥饿结 伴,要不是后来包产到户,苦梅一家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苦梅二十岁的时候,成了新媳妇儿,“新媳妇儿,憨憨人儿,不说话儿,给糖走人儿。” 儿歌嘛,小孩子嘴甜,诳糖吃。到了夜深人静,客人们离开,苦梅才发现,进新房的怎么不 是先前相亲的那位男人呢? 男人一脸的木讷,呆呆地站着,半天才嗫嚅出来,以前相亲的,是他表哥;自己丑,所 以找表哥代替。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何况,男人家拿了钱,给家里砌了砖房,让哥娶上了 嫂子。拿妈的话说就是——长得帅,能吃么? 男人没有啥手艺,除了干地里的活,干不了其他。可是粮食价格低,除去农药、化肥、 种子,赚不到啥钱。就这样过了七八年,孩子也读小学了,家里仍然一贫如洗。 苦梅对老公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一辈子也致不了富。 男人却安于现状,不缺吃不缺穿,还要求啥呢?可是经不住苦梅天天纠缠,最后男人让 步了,苦梅和她的表姐进城,一个去给人帮厨,一个当超市营业员。 苦梅在超市,极认真。别人忙里偷闲玩手机,她没有。别人喜欢小喇叭广播,讲奇闻怪 事,苦梅不知道。苦梅就像个机器人,陀螺似地转,特别热心给人介绍商品,帮老人购物。 苦梅的勤奋和本分,换来了一个领班的岗位。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当上了领班, 工资竟然是营业员的倍数,而且轻松多了。所以,苦梅工作更加认真。 苦梅出事,是在一个周末。 那天,她在商场巡视,检查工作,发现有一位叫巧芋的营业员偷吃话梅。如果偷吃几个, 谁也不会发现,商品有一定的损耗率。但是规定是死的,营业员绝不能吃和拿商场的商品。 一旦发现,轻则扣工资,补损失;重则开除,或送派出所。 苦梅没有当场揭露巧芋,女人家谁不爱面子呢? 把巧芋叫到办公室,给她倒上水,才说了自己看到的事。没想到,巧芋一百二十个不承 认。她说:捉奸捉双,拿贼拿赃。你既然看到了我偷吃话梅,为啥不当场拿住?现在,你是 污蔑我!我和你没完。 苦梅没想到好心没有好报,气得粗气红脸:这次就算了,如果我再拿住了你,你走人! 苦梅只能这样说了。她知道,这些营业员,差不多全是乡下来的,拿着低薪,还要养家 糊口,难呢。只要巧芋改了,这事就算了。 苦梅和表姐合住的出租屋,表姐回来一般要一点左右。那晚,苦梅值晚班,回家时快十 一点了,还在夜摊上吃了碗米粉。就在苦梅开门的时候,突然蹿出一位蒙面男人,把她踹倒 在地,给她几拳,几脚,嘴上说:臭婆娘,懂事点,不要管得太宽。这次放过你,要是你再 多嘴,把你脸划了!苦梅虽然来自农村,有一把力气,可是相对于男人,那是蚍蜉撼树。 蒙面人走了,半天苦梅才起来,回到屋内,见腿上身上的瘀痕,忍不住哭了起来。不用 想,这事肯定是巧芋干的,听说,她一人在城里,常和些不三不四的男人鬼混。所以,巧芋 特别好打扮,身上也不差钱,上班极不认真。 表姐回来的时候,见苦梅这副样子,问了半天,苦梅才嘟哝出来。 苦梅并不怕巧芋,是怕巧芋勾搭上的野男人。为了安全,苦梅辞职了,经理挽留她,她 坚决回家。孩子见她回来,高兴地溜到她怀里,就不离开。老公见她回来,嘿嘿直乐。 伤不重,养了一周,就复了原。 苦梅是个闲不住的人,经过三年的打工生活,她明白一个道理:要得富,开店铺。 苦梅开了村里第一家超市,当然不能和城里的比,不过两间屋大,主卖副食和生活必用 品。不用请人,自己和老公亲自干。货自己去进,晚上做台账。 乡里人虽然计较价钱,但绝不会偷东西。一个月下来,挣的比她在城里打工还多一倍。 苦梅家渐渐富了,有了彩电,有了冰箱,还给老公买了摩托,进货也方便。至于田和地, 只种谷子、蔬菜,剩的种树。 她家没有种其它树,只种苦梅。人们不太理解,苦梅也不解释。乡下人都知道,苦梅味 酸、涩、平,敛肺、润肠、生津、解酒,良药呢。村里人常来讨用,苦梅一概白送,尤其那 些爱喝醉酒的男人们,他们嘴上还要占便宜:苦梅,吃你呢! 苦梅的脸上,全是笑。嘴上说:吃我?酸死人!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长得帅,能吃么?”是苦梅的母亲在苦梅婚前对她的告诫,这说明她母亲有可能知道苦 梅的丈夫长得丑,但她为了儿子,只能委屈女儿。 B.男人诚实,只会干地里的活,没有其它手艺,又安于现状,这一形象与妻子苦梅形成了鲜 明对比,突出了苦梅的勇于开拓、心灵手巧。 C.巧芋不守本分,在城里经常和不三不四的男人鬼混。她在超市偷吃话梅被苦梅提醒后,指 使野男人去殴打苦梅,警告苦梅少管闲事。 D.本文使用第三人称展开文章的叙述,故事娓娓道来,对情节的描述客观真实,好像读者就 是故事发生发展的见证人,更易引起共鸣。 8.文中主人公苦梅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具体情节进行简要分析。(6 分) 9.小说题目是“苦梅”,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它的作用。(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 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 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 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 “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 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 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 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 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C.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11.下列对文中带字符边框的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戟,指我国独有的古代兵器,是戈和矛的合成体,它既有直刃又有横刃,呈“十”字或“卜” 字形,因此戟具有钩、啄、刺、割等多种用途,其杀伤能力胜过戈和矛。 B.参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左担任警卫的人。古时乘车,尊者右,御者中,陪坐左。乘,四马 一车。 C.跽,长跪。古人席地而坐,以两膝着地,臀部贴在脚跟上为坐,直身臀不着脚跟为跪,跪 而挺腰耸身为长跪。 D.怀王,怀是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 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当时形势危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张良于是见樊哙,寻求帮助。 B.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就可封作王。 C.项王对樊哙闯帐不惩罚,反而先后赏赐给樊哙一大杯酒、一条不熟的猪后腿,直至“赐座”。 D. 樊哙闯帐,意在与项王拼命。劝项羽不要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体现樊哙智勇双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秋风(其二) 杜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 诗奠定基调。 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落,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 的感伤。 C.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城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 四周一片寥落。 D.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 处,寒冷凄绝。 15.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乐中有悲,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记念刘和珍君》 沉默呵,沉默呵! , 。 (2)《荆轲刺秦王》中,易水送别时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 _,_ ______ 。 (3)《沁园春.长沙》中体现词人年轻时意气风发、强劲有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在内蒙古的一个农村插队的付晓晓发现了周 边古代遗址上散落的瓷器碎片。他结合学习历史、去多地古代窑址考察,最终鉴定这些瓷片 为古代宋元时期定窑、钧窑、龙泉窑等生产的瓷片。付晓晓感叹,宋代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 造力的年代,宋瓷以温婉含蓄的釉色、________的造型、美轮美奂的装饰艺术在市场上被越 来越多的国内外藏家追捧。 “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瓷以釉色制胜,( ),绝非世间丹青妙手力所能及,其色在 瓷画中可做天空、海洋;定窑瓷色白质薄,土色如玉,色泽淡雅,纹饰秀美,在瓷画中用来 做花瓣和衬景;龙泉窑其瓷片在瓷画中用作绿色的青山、草原,仿佛________的人造美玉。” 付晓晓________地对各类瓷器的妙处________,“耀州窑的刻花刀法犀利,线条刚劲有力,其 瓷片可在贴画中做树叶、草原;宋元时期的景德镇窑生产的青白瓷,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釉 层透明度高,光泽度强,其瓷片可做天空、河流。”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他学习历史,去多地古代窑址考察的方式,最终鉴定这些瓷片为宋元时期定窑、钧窑、龙 泉窑等生产的古代瓷片。 B.他结合学习历史、去多地古代窑址考察的方式,最终鉴定这些瓷片为宋元时期定窑、钧窑、 龙泉窑等生产的古代瓷片。 C.他学习历史,去多地古代窑址考察,最终鉴定这些瓷片为古代宋元时期定窑、钧窑、龙泉 窑等生产的瓷片。 D.他结合学习历史、去多地古代窑址考察的方式,最终鉴定这些瓷片为古代宋元时期定窑、 钧窑、龙泉窑等生产的瓷片。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风度翩翩 鬼斧神工 一五一十 侃侃而谈 B.风姿绰约 巧夺天工 如数家珍 娓娓道来 C.风度翩翩 巧夺天工 一五一十 娓娓道来 D.风姿绰约 鬼斧神工 如数家珍 侃侃而谈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色彩三分人力,七分天成,绚烂奇妙 B.绚烂奇妙,色彩七分天成,三分人力 C.色彩三分天成,七分人力,绚烂奇妙 D.绚烂奇妙,色彩三分人力,七分天成 20. 有为中学高一(3)班钱三丰拾到一个钱包,写了一则招领启事,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妥当, 请指出并改正。(5 分) 招领启事 本人于 10 月 25 日上午在学校运动场拾得钱包一个,内有手表、人民币 305 元、钥匙, 请大家两日内前来认领,过时不候,深表感谢。 钱三丰 2019 年 10 月 25 日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6 分)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低头玩手机。”随着网 络信息科技的日益发达,智能移动的电子产品渐渐充斥我们的生活。“低头族”“手机控” 数不胜数。正是这些电子产品成为人类情感沟通的屏障,成为扼杀情感的杀手。 请就此现象写一段公益广告词。要求:语言表达鲜明、生动,不超过 40 个字。 四、写作(60 分) 22.鲁迅《呐喊》中的《一件小事》《故乡》《风波》《明天》都是通过描写身边的人和事来表 达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请你从中任选一篇,作为题目,写一篇 800 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 有人物,有故事,不能照搬原文故事。 语文答案 1.D;解析: A 项,原文是“而其性格更决定了他在政治上的劣势”;B 项,应是在《史记》对 他们的真实呈现中,并非“历史长河中;“处于平等的地位”也是无中生有;C 项,“也让人们 记住真实的自己”不是目的所在。 2. D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 项,“例论”没有在文中出现。 3.D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 项, “爱憎分明”不属于实录精神。 4.B “每十年均超过 10%的增幅”有误。1980~1990 年的十年增幅小于 10%。 5.A 解析: B 项,“‘城市过度膨胀病症’必然伴随产生”表述不当,“城市过度膨胀病症”主 要出现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起步晚但大量人口快速和高度集中的城市。C 项,“衡量一个国家城 市化水平的高低”还应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如工业化水平等。D 项,“限制城镇人口规模 势在必行”表述有误,目前我国城市化还不足,还要不断扩大城镇人口规模;即使限制人口 规模,也只针对个别城市。 6.参考答案:①强化政府管理职能②大力发展城市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工业化水平③创造就业 机会④提升城市化经济水平。(每条 2 分,言之有理即可) 7.B “与妻子苦梅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苦梅的勇于开拓、心灵手巧”不准确。其一,二 人形象并不相反,所以不是对比;其二,小说情节没有明显地体现苦梅的“勇于开拓、心灵 手巧”。 8. 参考答案:①工作认真、勤劳、本分。别人忙里偷闲玩手机,她没有。别人喜欢小喇叭广 播,讲奇闻怪事,苦梅不知道。苦梅就像个机器人,陀螺似地转,特别热心给人介绍商品, 帮老人购物。苦梅是个闲不住的人等。 ②工作细心负责任。在巡视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巧芋偷吃话梅。 ③处理问题讲策略。没有当面揭穿巧芋,而是把她带到办公室告诫她。 ④心地善良有同情心。面对巧芋的不认账,考虑到她养家糊口的艰难,没有追究。 ⑤有经济头脑。苦梅对老公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一辈子也致不了富。她明白一个道理: 要得富,开店铺。(言之有理即可,每条 2 分,答对 3 条就满分) 9. 参考答案:①隐喻人物个性。苦梅味酸、涩、平,可隐喻主人公人生的不幸,而其敛肺、 润肠、生津、解酒,可隐喻主人公善良的品格。②暗示小说主题。人即使命运不好,也不能 失去善良和真诚,而要努力去改变现状。③能引人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以“苦梅”为 题,能让人产生了解内容的欲望:何为苦梅?苦梅与人物与主题有何关系?(言之有理即可, 每条 2 分,答对 3 条就满分,意思对即可) 10.D 11.B,车右 12. C 猪前腿 13.(1)采分点,各 1 分,故-故意、特意,出入-入,非常-意外的变故,句式-判断句。大 意 1 分。(2)采分点,各 1 分,披-掀开,西向-向西、朝西,瞋目-瞪着眼睛,上-向上。大 意 1 分。 14. C;解析 “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成军练兵之声”理解有误,“捣练”是捣洗丝绢,意指家中人 为远行人备置寒衣。 15. 参考答案①“不知明月”句用语俏皮,妒忌他人团圆美好,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 乡,会倚靠庭旧树欣然满足,饱含希望之乐。 ②但悲情是主调,句句饱含悲情,望月思归而难归为悲,挂帆可还乡却不是今夜为悲,他日归家 却已漂泊一生华发满头为悲,牵挂故园池台不知是否残毁为悲。 ③虽有想象中的归家之乐,但对照眼前不得归的现实处境,让人更觉不归的心酸。 (不要拘泥于答案,说出乐在哪悲在哪即可) 16.(1)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 (2)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17. B 画线句有两处语病:第一处为宾语残缺,在“去多地古代窑址考察”后面加上“的方 式”;第二处为多层定语语序不当,把“古代宋元时期”中的“古代”移到“生产的”后面。 综合这两处错误,B 项修改最恰当。 18. B 作答此题可用排除法,可先从容易判断排除的几组成语入手。本题中,第二组成语, 巧夺天工:专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 艺的精巧。结合语境,形容“人造美玉”应用“巧夺天工”,排除 A、D 两项。如数家珍:形 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第三组成语,一五一十:比喻叙述从头到尾,原原 本本,没有遗漏,也形容查点数目。“如数家珍”和“一五一十”都可以表示讲得很清楚,但 “如数家珍”着眼于对内容的熟悉,“一五一十”着眼于讲得完整而且正确。语境强调对“各 类瓷器”熟悉,应用“如数家珍”,排除 C 项。至此已可初步判定 B 项正确。再看第一组和第 四组成语,风姿绰约:形容气质优雅,体态柔美。风度翩翩:形容举止文雅优美。娓娓道来: 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侃侃而谈:指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将“风姿绰约”“娓娓道 来”依次填入横线,也符合语境,所以答案选 B 项。 19. D 依据后面“绝非世间丹青妙手力所能及”一句可知,其施事对象应该是“色彩”,所以 “色彩七分天成,三分人力”或“色彩三分人力,七分天成”应该在其前面,因此排除 A、C 两项;“三分人力,七分天成”符合语言常规,排除 B 项。 20.①“人民币 305 元”改为“人民币”,②“大家”改为“失主”,③应写明在何地、找何人 认领,“到高一(3)班找张峰接洽”,④“过时不候”改为“敬请及时”,⑤去掉“深表感谢”。 21. 解析:“低头族”“手机控”非常普遍,这一习惯让人与人之间的各种感情疏远,让人 们忽视掉身边的美景。所以公益广告词就要从这个角度入手,意在提醒人们多关注身边人、 身边景,而不是一味沉浸在电子产品中。 参考答案: (示例一)最是那一低头的冷漠,拉开了亲人、朋友间的距离;抬起头来,珍惜身边的人吧。 (示例二)让所有的时光,真正成为感情的纪念,而不是被手机消磨掉的指间沙。 22.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