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4.00 KB
  • 2021-06-03 发布

【语文】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 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黄宗羲,关注教育,尤其重视学校建设,认为“学校之盛衰,关系天下之盛衰”。他对以科举为轴心的学校教育非常不满,痛斥之为名利争夺场。黄宗羲所理想的学校,是超越功名利禄的文化传承与光大之地,是养士之所,又是涵育与推动思想解放与创新的精神家园。‎ 在黄宗羲看来,学校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场所,更是体现思想解放的创新家园。黄宗羲断然否认皇权与真理的等价性,强调是非不是任何专断的意志所能独裁的,必经理性辨析而后定。其间隐含了黄宗羲对学校的不迷信、不盲从而唯在求真求是的创新寄意。黄宗羲曾痛斥科举祸国殃民,而其最大的危害则是“取士而锢士”,扼杀教育的启蒙与创新追求,使“经、训”俨然雷池,士人不敢越之半步。黄宗羲痛斥科举强化了这种盲从迷信的学术风气,使“数百年亿万人之心思耳目,俱用于揣摩抄袭之中”,士林失去了思想的活力和探索的勇气,从而形成严重的“封己守残”。有鉴于此,黄宗羲大声疾呼要冲破迷信,要学贵独创,学贵自得:“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为真。……学者于其不同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而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黄宗羲反对“以水济水”,正是期待学校教育彻底摈弃科举的“锢士”之弊和“空华臭腐”的精神沉沦,而涵育独抒己见的勇气与冲破成见的创新活力。‎ 黄宗羲曾开宗明义地说过:“学校,所以养士也。”不过,这里的“养士”,绝非仅仅是培养、造就一般的人才,或者是科场得意,进而能博取功名利禄的人,其寄意所在是为国家培养和准备安邦与治天下的精英与栋梁。具体说来是像东汉太学生那样,“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是如宋代的太学生那样,“使当日之在朝廷者,以其所非是为非是,将见盗贼奸邪慑心于正气霜雪之下!君安而国可保也”。可能正是在此安君保国的意义上,黄宗羲又强调学校有着使天下达于大治的重要功能:“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黄宗羲认为,学校固有“养士”之功能和职责,但“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在黄宗羲的教育设想中,学校还有改善社会风气和推进文明进程的义务。黄宗羲认为,如果没有学校,人民将有陷于野蛮之虞:“学校之法废,民蚩蚩而失教。”黄宗羲认为改变风俗主要有两种途径,一为厉禁,一为教育。就效果和功效来看,前者为末,后者为本。黄宗羲说:“故治之以本,使小民吉凶一循于礼,投巫驱佛,吾所谓学校之教明而后可也。治之以末,倡优有禁,酒食有禁,除布帛外皆有禁。”在黄宗羲看来,光有禁是难以变民风,改民俗的,只有依靠教育才能从根本上移风易俗,即“学校之教明而后可”。黄宗羲主张,一地教育的主管者,对一地的风俗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故入其境,……优歌在耳,鄙语满街,则学官之职不修也”。值得注意的是,黄宗羲提出学校教育不仅有“革习俗”的文明进步的意义,也是富民的关键措施之一,“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华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这里黄宗羲实际上已触及启民智与富民的关系,其本质是肯定了文化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推动意义。‎ ‎ (摘编自胡发贵《黄宗羲的“学校”观》,《光明日报》‎2018年8月4日11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宗羲关注教育的主要表现是重视学校建设,他认为理想的学校应该超越功名利禄,传承弘扬文化。‎ B.黄宗羲痛斥科举取士“祸国殃民”是主要因为科举强化迷信盲从、禁锢士人,扼杀思想解放与创新活力。‎ C.“养士”是学校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学校的职责就是培养和准备“使天下达于大治”精英与栋梁。‎ D.黄宗羲认为,如果“学校之教不明”,地方学官失职,教育很难发挥淳化风俗、推进文明进步的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大量引用黄宗羲著作中的原文,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有效增强了观点的说服力。‎ B.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和假设论证,阐释了“学贵创新”的重要性和“以水济水”的危害。‎ C.文章观点鲜明,并采用“总-分”的论证模式,依次展开论述,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D.就逻辑关系而言,文章的分论点之间不是简单并列,分论点二、三之间是递进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宗羲的“学校”观自成体系,观念超前,即使用今天的眼光看,也依然具有思想价值。‎ B.从某种意义上说,黄宗羲所批判的功利主义、缺少创新等教育弊端,在当今依然存在。‎ C.黄宗羲关于“厉禁”和“教育”的观点,与孔子“道之以德”的“德政”思想本质不同。‎ D.黄宗羲“教育富民”的主张蕴含着开启民智能富民、文化建设能促进经济发展的思想。‎ ‎【答案】1.C 2.B 3.C ‎【解析】‎ ‎【1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最基本、最核心”的表述于文无据;“学校的职责就是培养……”理解片面,学校还有改善社会风气和推进文明进程的义务。故本题选C项。‎ ‎【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以及文章结构、论证思维的能力。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假设论证”理解有误,“以水济水”是比喻论证。故本题选B项。‎ ‎【3题详解】本题考查整合文本信息、依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本质不同”理解有误。《论语·为政》:“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二者的本质都强调“教化”为本,“严禁”为末。故本题选C项。‎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也是家有高龄老人的人,他们的难点和关注点我都有切身体会。”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嘉兴学院院长盛颂恩说。他在深入调查、多方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个人的第一份提案《关于加快搭建网络大平台,大力推进智慧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现有的养老资源和模式不足以满足老人的实际需求,要解决这个问题,只靠医疗服务和传统手段是不够的,而利用网络、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充分调动、整合、优化配置社会现有资源和政策,把全社会相关的资源和政府的相关政策集成到同一个大平台上来建立一种新体系,应该是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 ‎“养老问题如果没有顶层设计,没有政府的统筹协调、政策支持和监督保障,这样的平台是不可能完善的,老人们和子女们也不会放心。服务主体可以市场化,但公共资源和政策需要政府进行统筹配置和协调,还要建立相关标准体系,让平台运营、发展、管理、监督都有规可依。”盛颂恩表示。‎ ‎(摘编自‎2018年3月4日《钱江晚报》)‎ 材料二:‎ 网友的多种养老观点占比 ‎(摘编自‎2019年3月21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当前,我国慢性病负担占国家疾病总负担的比重达68.6%。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全人群的4.2倍,而且病程长、医疗费用高、难以治愈。但是,大多数慢性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进行控制和干预,这需要从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角度,树立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观念。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也要与这种理念相适应。树立健康管理理念,达到“未病先防、病后防变、瘥后防复”的效果,也是健康管理学科的职责所在。‎ 随着“全民治疗”向“全民健康”目标的转移,医疗资源不断下沉,社区将成为未来全民健康的主战场。社区层面的多学科融合,能培育集社会知识、专业技能、人文关怀、运营管理为一体的复合型健康服务业人才,这将成为未来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专业人士要适应大趋势、大环境的改变,能走进社会,走进生活,适应变化,更加注重人文教育的融入、心理技能的提升、跨学科跨专业团队协同作战能力的培养。还要树立适应老龄化的理念,学会站在老年人角度看问题,以尊重为前提设计产品及提供服务。‎ ‎(摘编自‎2019年3月25日《光明目报》)‎ 材料四:‎ 社区养老是目前英国大多数老人选择的养老方式,这体现出英国人“居家养老”或是尽可能地“如同在家养老”的理念。按照英国有关社区照顾的法令,几乎所有的社区都配备相关的辅助设施,提供面向老年人的服务和帮扶政策。与建设养老院、将老人集中起来看护相比,“去机构化”的社区养老可以更好地调动民间资源,展现养老服务的灵活性,也能够让老人最大程度地融入家庭和社区,尽可能让老人能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安度晚年。‎ ‎“我们现在要求社区养老机构提供以用户为中心的护理。”美国圣路易斯市老龄化研究中心的爱德华·劳勒教授说,“这种护理,过去通常会外包给社会工作机构,但现在的新方案要求家庭成员或者配偶来照顾老人,然后政府适当给予这些人一些奖励。这个方案目前在美国的很多州都已经付诸实践,效果尚可。”‎ 在技术领域,美国人正大力扶持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类产品。尤其在农村地区,这种技术为当地人带去了极大帮助。这些项目的发展经费,并非全部由企业自筹,很多来自政府办的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中心。‎ ‎(摘编自‎2019年1月15日搜狐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盛颂恩在提案中建议,要整合全社会的相关资源和政府相关政策解决当前的养老问题。‎ B.社区养老的方式在中国网友中认可度最高,这与英国大多数老人选择的养老方式是一 致的。‎ C.着眼全生命周期管理,树立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观念,利于控制和干预大多数慢性病。‎ D.随着“全民健康”目标的完全确立,医疗资源不断流向基层,社区将成为全民健康的主战场。‎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现有养老资源不足,养老模式也不够丰富,无法满足老人们的实际需求,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政府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B.网络调查表明,大家对养老方式看法不一,没有一种想法超过半数,因此,我国在对待养老问题上要多措并举,以满足不同需求。‎ C.新的养老趋势对健康服务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成为文理兼备、跨多种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才能胜任将来的工作。‎ D.与建设养老院,将老人集中起来看护相较,英国“去机构化”的社区养老方式无论是从资源利用还是老人感受上,都优点明显。‎ ‎6.从材料一和材料三来看,要解决好我国的养老问题,今后需要做好哪些工作?材料四中英美两国的做法能够给我们提供哪些借鉴?‎ ‎【答案】4.D ‎ ‎5.C ‎ ‎6.第一问:①利用新技术、新模式,建立综合配置社会资源和政策的大平台;②政府进行顶层设计,做好统筹协调、政策支持和监督保障;③建立相关标准体系,让养老平台的各环节都有规可依;④社区层面多学科融合,培养复合型健康服务业人才;⑤健康服务专业人士主动适应新变化,注重人文、心理、协作方面能力的培养;⑥相关专业人士站在老年人角度看问题,以尊重为前提提供产品和服务。第二问:①实行“去机构化”的社区养老,调动民间资源,展现服务灵活性;②社区提供以用户为中心的护理,要求家庭成员照顾老人,政府给予奖励。③政府资助新技术,大力扶持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类产品。‎ ‎【解析】‎ ‎【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D 项,“完全确立”错,原文是“随着‘全民治疗’向‘全民健康’目标的转移,医疗资源不断下沉,社区将成为未来全民健康的主战场”分析,“完全确立”篡改文意。故选D。‎ ‎【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C项,“他们必须成为文理兼备、跨多种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曲解文意。结合“社区层面的多学科融合,能培育集社会知识、专业技能、人文关怀、运营管理为一体的复合型健康服务业人才,这将成为未来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专业人士要适应大趋势、大环境的改变,能走进社会,走进生活,适应变化”分析,原文“未来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是“培育集社会知识、专业技能、人文关怀、运营管理为一体的复合型健康服务业人才”。故选C。‎ ‎【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与文本有关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利用网络、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充分调动、整合、优化配置社会现有资源和政策,把全社会相关的资源和政府的相关政策集成到同一个大平台上来建立一种新体系,应该是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养老问题如果没有顶层设计,没有政府的统筹协调、政策支持和监督保障,这样的平台是不可能完善的,老人们和子女们也不会放心”“服务主体可以市场化,但公共资源和政策需要政府进行统筹配置和协调,还要建立相关标准体系,让平台运营、发展、管理、监督都有规可依”“社区层面的多学科融合,能培育集社会知识、专业技能、人文关怀、运营管理为一体的复合型健康服务业人才,这将成为未来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等内容分析概括即可。材料四中英美两国的做法能够给我们提供哪些借鉴,结合“与建设养老院、将老人集中起来看护相比……尽可能让老人能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安度晚年”“现在的新方案要求家庭成员或者配偶来照顾老人,然后政府适当给予这些人一些奖励。这个方案目前在美国的很多州都已经付诸实践,效果尚可”“在技术领域,美国人正大力扶持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类产品。尤其在农村地区,这种技术为当地人带去了极大帮助。这些项目的发展经费,并非全部由企业自筹,很多来自政府办的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中心”等内容分析概括即可。‎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 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汤陈 王琼华 裕后街有很多吃饭的馆子,好吃的菜也多,但有一句口头禅:吃遍整条街,不如喝口汤。‎ 这一口汤还得上“一汤陈”去喝。‎ ‎“一汤陈”是一间馆子的店名。店子原来叫“陈八碗”。老板姓陈。俗称陈八碗,还是缘于祖上传承下来的“八碗菜”。细眼一看,都是他老家宴席上几碗有头有脸的菜。头,即牛头;脸,即猪脸。‎ 裕后街吃饭的地方越来越多,他的店子被逼得不死不活了。陈八碗只得把几个小工辞了。一个月后,掌勺师傅也走了,陈八碗自己掌勺洗碗了。‎ 这天傍晚,有个瓜脸女子上门,问:“老板,要小工吗?”‎ 刚好整个一天没半个客人来吃饭。陈八碗便脱口即说:“你是老板,你要小工吧。”‎ 瓜脸女子一噎,露齿地说:“老板开玩笑呐。”‎ ‎“开啥玩笑?我这个狗屁老板今天都没饭吃了。”‎ 瓜脸女子便往店门走去,走了几步,转过身说:“老板,点菜!”‎ ‎“你、你吃饭——”陈八碗有点意外。‎ ‎“我第一次上馆子,好让你老板今天开个张吧。”‎ 陈八碗心里不由一热。菜炒好后,瓜脸女子说打包,拿回去给儿子吃。原来,瓜脸女子进城陪儿子读书,家底又不厚实,便想找份小工做一做。陈八碗一吁:“都不容易呵。”就在这时,八九个吃饭的客人嚷嚷闹闹走了进来。瓜脸女子马上跟陈八碗进了厨房,帮他洗菜切菜端菜。陈八碗见她做事利落,一张笑脸,嘴巴爽甜,便跟她说:“你是一个带财来的人。行,就在我店子做点事吧。不过,工钱只能拿人家店子的一半。等生意好了,我再给你加点。”‎ ‎“好好好,谢谢老板!”‎ 第二天,瓜脸女子便来上班了。‎ 但接连几天的生意又不太好了。这天晚餐,好容易才来了三四个客人。瓜脸女子见他们点菜差不多了,就说:“我们店子的汤更是一绝,不妨点一个汤。”‎ ‎“什么汤?”有个胖男子问道。‎ ‎“鱼头汤。”‎ ‎“鱼头汤也算你店子一绝?哪个店子没鱼头汤?”‎ ‎“这汤你们喝了觉得一般般,算我请客呗。”‎ 陈八碗吃了一惊。客人马上加了一份鱼头汤,结账时,还直接把鱼头汤的账给结了。‎ 客人走后,陈八碗说:“做生意可不能这么乱说话。你今天算运气好。遇到一个不好说话的角色,这碗汤我得扣你的工资。”‎ 瓜脸女子笑道:“该扣就扣。”‎ 第二天中午,又来了十几个客人。带头的就是昨晚来吃饭的那个胖男子。他跟朋友说:“今天,请你们喝鱼头汤。如果这汤不是裕后街最好喝的,我就把盆里的鱼骨头统统吞下去!”陈八碗一惊,又来了一个乱说话的人!‎ 一碗鱼头汤让客人们喝得连声叫好,还追加了一大盆。很快,店子里的生意好了起来,来吃饭的人越来越多。每拨客人第一个菜就是点鱼头汤。陈八碗有点莫名其妙,这鱼头汤自己熬了那么多年,怎么突然招人喜欢上了?‎ 很快,他给瓜脸女子加工钱了。‎ 瓜脸女子笑道:“老板,你是个好人。好人有好报。”‎ 第二年,陈八碗把店门口的“陈八碗”的招牌换了,取名叫“一汤陈”。这牌子一亮,店子的生意更加火爆。‎ 这年冬,陈八碗上街买鱼头时滑了一跤,屁股上的骨头全裂开了,店子只好交给儿子去打理。‎ 小老板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就把瓜脸女子辞了,理由就是年龄大了一点,有损店面形象。他又花大价钱找了几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来当服务员。‎ 几年后,瓜脸女子来找“一汤陈”店子。敲了半天门,才见陈八碗撑着拐杖把门打开。瓜脸女子称,她儿子刚刚考进北京城里读书,便想上门来答谢店老板前几年的帮助。‎ 又问:“怎么馆子不开了?”‎ ‎“妹子,你不晓得,我儿子一接手,生意就越做越差。”‎ ‎“这回事呀。”‎ ‎“你说奇怪不奇怪,你走后,这鱼头汤就没人喝了。我都把熬汤的方法一五一十传给了儿子,怎么汤就是不好喝了?”‎ ‎“老板,您还蒙在鼓里头吧。”‎ 陈八碗想了想,猛地抬起头望着瓜脸女子,问道:“难道是你……”‎ 瓜脸女子说:“不瞒您了,在您做的鱼头汤里我偷偷加了两味中药粉末,鱼汤才特别好喝。放心好了,我奶奶传给我的秘方,不仅好喝,还补身子。”‎ ‎“天呐,原来这样!谢谢你呀。”‎ ‎“谢个什么?我奶奶说过,帮人便是帮自己。”‎ 没多久,“一汤陈”又开张了,老板换了,瓜脸女子做老板。不过,店名并没换。因为女老板也姓陈。她把陈八碗请来坐收银台,还开了一个很高的工钱。陈八碗说:“这行不行呢?”瓜脸女子爽朗说:“有啥不行的?当年我最艰苦时,你收留了我。”‎ 女老板在鱼头汤里放了两味什么中药,至今仍是让街坊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谜。‎ ‎(有删改)‎ ‎7.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馆店“一汤陈”的取名,沿袭了民俗艺术中“泥人张”式的昵称传统,突出鱼头汤的招牌效应;小说以此为题,简洁而别致,引人注目。‎ B.陈八碗的两次“一惊”对应两句“乱说话”,通过心理和语言描写,对“鱼头汤”的推出和特效,起到了侧面烘托的作用,自然而巧妙。‎ C.本文语言颇具特色:叙述语言典雅凝重,不乏口语和地哉性特点;大量情境中的对话使情节内容更为曲折丰富,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D.小说讲述市场竞争中“一汤陈”兴衰重振的故事,情节反转、补叙手法使内容平中显奇,结句的“留白”之谜,更是奇中见巧、饶有余味。‎ ‎8.联系全文概括分析“瓜脸女子”的形象特点。‎ ‎9.小说叙事写人,多处运用正反衬托手法,请结合文本作简要鉴赏。‎ ‎【答案】7.C ‎ ‎8.①诚实友善。如跟陈八碗坦言自己的家境、打工缘由及鱼头汤鲜美的奥秘;体惜老板困境,毅然点菜上饭,让老板开张;笑脸待人,嘴巴爽甜。②勤快能干。初到小店,即主动帮助老板洗菜、切菜、端菜;见店子生意萧条,便热情推荐“鱼头汤”,暗地加入秘方,使店子生意日益兴隆。③知恩图报。老板给她加工钱,她说老板是个好人,好人有好报;儿子刚进北京读书,便特地上门答谢店老板几年前的帮助;“一汤陈”重新开业。她把陈八碗请来坐收银台,还开了很高的工钱。 ‎ ‎9.①以裕后街众多吃饭的馆店、好吃的菜肴,以及“吃遍整条街,不如喝口汤”的口头禅,正面衬托“一汤陈”的名气,先声夺人;②以祖上传承下来有头有脸的“陈八碗”的衰落,反面村托“一汤陈”的兴起隆盛,对比鲜明;③以陈八碗的儿子替代陈八碗,辞掉瓜脸女子,经营小店失败乃至关门,反面衬托瓜脸女子使小店起死回生,让街坊们津津乐道,突出秘方之妙;④以陈八碗及其儿子的“鱼头汤”、陈八碗的惊讶和客人的“乱说话”等,衬托瓜脸女子的“鱼头汤”之鲜美。‎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C项,对语言特色和情节安排的理解有误。首先,将叙述语言判断为“典雅凝重”不妥,本文叙述语言应是通俗简洁;其次人物对话是体现本文叙述技巧的重要特点,大量的情境对话替代了叙述语言,二者融为一体,构筑了小说的情节框架和故事内容,形成独特的叙事风格;但囿于体裁篇幅和语言转换,文中人物的对话尽管符合人物身份和特定场合,不过尚未达到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的程度;另外,情节曲折丰富也言过其实。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联系全文概括分析‘瓜脸女子’的形象特点”,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题中,从文中“原来,瓜脸女子进城陪儿子读书,家底又不厚实,便想找份小工做一做”、“不瞒您了,在您做的鱼头汤里我偷偷加了两味中药粉末,鱼汤才特别好喝”可以看出其诚实友善;从“瓜脸女子马上跟陈八碗进了厨房,帮他洗菜切菜端菜。陈八碗见她做事利落,一张笑脸,嘴巴爽甜”,可以看出该女子勤快能干;从“她把陈八碗请来坐收银台,还开了一个很高的工钱”“老板,你是个好人。好人有好报。”可看出女子知恩图报。‎ ‎【9题详解】‎ 原文“裕后街有很多吃饭的馆子,好吃的菜也多,但有一句口头禅:吃遍整条街,不如喝口汤” ,可正面衬托“一汤陈”的名气,先声夺人;原文“裕后街吃饭的地方越来越多,他的店子被逼得不死不活了”,可反衬“第二年,陈八碗把店门口的‘陈八碗’的招牌换了,取名叫‘一汤陈’。这牌子一亮,店子的生意更加火爆”对比鲜明;“小老板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就把瓜脸女子辞了,理由就是年龄大了一点,有损店面形象”反面衬托瓜脸女子使小店起死回生,让街坊们津津乐道,突出秘方之妙;“一碗鱼头汤让客人们喝得连声叫好,……这鱼头汤自己熬了那么多年,怎么突然招人喜欢上了”及其儿子的“鱼头汤”、陈八碗的惊讶和客人的“乱说话”等,衬托瓜脸女子的“鱼头汤”之鲜美。‎ ‎【点睛】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夏竦,字子乔,江州德安人。竦资性明敏,好学,自经史、百家、阴阳、律历,外至佛老之书,无不通晓。为文章,典雅藻丽。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史成,迁户部。景灵宫成,迁礼部郎中。‎ 后二年,徙邓州,又徙襄州。属岁饥,大发公廪,不足,竦又劝率州大姓,使出粟,得二万斛,用全活者四十余万人。仁宗即位,迁户部郎中,徙寿、安、洪三州。‎ 竦材术过人,急于进取,喜交结,任数术,倾侧反覆,世以为奸邪。当太后临朝,尝上疏乞与修《真宗实录》,不报。既而丁母忧,潜至京师,依中人张怀德为内助,宰相王钦若雅善竦,因左右之,遂起复知制诰,为景灵判官、判集贤院。‎ 竦雅意在朝廷,及任以西事,颇依违顾避,又数请解兵柄。改判河中府,徙蔡州。庆历中,召为枢密使。谏官、御史交章论:“竦在陕西畏懦不肯尽力,每论边事,但列众人之言,至遣敕使临督,始陈十策。尝出巡边,置侍婢中军帐下,几致军变。元昊尝募得竦首者与钱三千,为贼轻侮如此。今复用之,边将体解矣。且竦挟诈任数,奸邪倾险,与吕夷简不相能。夷简畏其为人,不肯引为同列,既退,乃存之以释宿憾。陛下孜孜政事,首用怀诈不忠之臣,何以求治?”‎ 竦以文学起家,有名一时,朝廷大典策累以属之。其为郡有治绩,喜作条教,于闾里立保伍之法,至盗贼不敢发,然人苦烦扰。治军尤严,敢诛杀,即疾病死丧,拊循甚至。尝有龙骑卒戍边郡,剽,州郡莫能止,或密以告竦。时竦在关中,俟其至,召诘之,诛斩殆尽,军中大震。其威略多类此。‎ ‎(选自《三国志》,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B.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C.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D.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11.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领,兼任官职的意思,与之意义相同的还有“兼”;“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B.‎ 起复,封建时代,官吏有丧,守丧未满期而重新起用,称作“起复”。也可以指降职或革职后重被起用。文中指的是第一个意思。‎ C.斛,容量单位,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作五斗一斛。‎ D.户部,六部之一,负责全国税收、土地、户籍、外交等事务,其主官为侍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竦聪敏好学,富有才华。他多识古文,涉猎广泛,写文章辞藻华丽,经常执笔朝廷大典的策书。‎ B.夏竦才智过人,但反复无常,世人以他为奸邪。庆历间,被言官御史们交相上奏,认为不能任用他。‎ C.夏竦体恤民情,祛除社会流弊。在襄州时,他开仓赈灾,又以身示范,带领本州大姓捐粟救灾。‎ D.夏竦治郡有方,治军严厉。他立保伍之法,控制了盗贼的行为,又诛杀剽掠的士兵,让军中大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而丁母忧,潜至京师,依中人张怀德为内助,宰相王钦若雅善竦,因左右之。‎ ‎(2)竦在陕西畏懦不肯尽力,每论边事,但列众人之言,至遣敕使临督,始陈十策。‎ ‎【答案】10.B 11.D 12.C ‎ ‎13.(1)不久母亲去世守丧,暗中到京城,依附宦官张怀德为内助,宰相王钦若很欣赏夏竦,因而以他为左右侍从。‎ ‎(2)夏竦在陕西畏缩懦弱不肯尽力,每次议论边事,只列陈大家的言论,到朝廷派敕使前来督促,才陈述十策。‎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封”是动词,宾语是“庆国公”,“仁宗初"是时间状语,应单列,在“出”和“封”之间断开,排除AC;“为”“兼领”是连动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句子翻译为:“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几次说夏竦的才能,命夏竦在资善堂教书。不久,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升任尚书礼部员外郎”。‎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户部,……负责外交等事务”错。外交是礼部的事务。‎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C项,“又以身示范”错。文章第二段说:“属岁饥,大发公廪,不足,竦又劝率州大姓,使出粟,得二万斛,用全活者四十余万人”,意思是“适值饥年,大肆散发公家仓库粮食,不能满足,夏竦又劝说带领本州大姓,使其拿出粟米,得二万斛,因此被救活的人有四十多万”,并没有说“夏竦以身示范”。‎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1)句翻译时应注意:既而,不久;丁忧,指遭到父母的丧事;潜,暗中;依,依附;中人,宦官;雅,向来;善,形容词意动,以为善,赞许,欣赏;因,因而或于是;左右,意动用法,以…为侍从。‎ ‎(2)句翻译时应注意:畏懦,畏缩懦弱;但,只,只是;至,到;遣,派遣;临督,前来督促;始,オ;陈,陈述。‎ ‎【点睛】文言文答题技巧:‎ ‎1、词语解释题。这是典型的“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题目。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已经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参考译文:‎ 夏竦,字子乔,江州德安人。夏竦资质明敏,喜好读书,从经史、百家、阴阳、律历,外到佛老之书,无不通晓。写文章,典雅修饰华丽。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几次说夏竦的才能,命夏竦在资善堂教书。不久,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升任尚书礼部员外郎、知制诰。国史修成,升户部员外郎。景灵宫建成,升礼部郎中。‎ 后二年,移邓州,又徙襄州。适值饥年,大肆散发公家仓库粮食,不能满足,夏竦又劝说带领本州大姓,使其拿出粟米,得二万斛,因此而被救活的人四十多万。仁宗即皇帝位,夏竦升任户部郎中,移任寿、安、洪三州。洪州习俗尚鬼,多女巫男巫蛊惑百姓,夏竦搜索部中得到一千多家,敕令返归农业,毁掉其祭祀祠堂,以之报告朝廷。诏命江、浙以南全部禁绝。‎ 夏竦智才过人,急于升官,喜欢交结,纵任方术,反复无常,世人以他为奸邪。值太后临朝,他曾上疏请求参与编修《真宗实录》,没有得到答复。不久母亲去世守丧,暗中到京城,依附宦官张怀德为内助,宰相王钦若向来很欣赏夏竦,因而以他为左右侍从,于是起复知制诰,为景灵判官、判集贤院。‎ 夏竦向来意在朝廷,等到委任以西部边事,很是犹豫观望,又几次请求解除兵权。改判河中府,移任蔡州。庆历年中,召用为枢密使。谏官、御史交相上奏章论列:“夏竦在陕西畏缩懦弱不肯尽力,每次议论边事,只列陈大家的言论,到朝廷派敕使前来督促,才陈述十策。曾经出巡边地,把侍婢安排在中军帐下,几乎导致军队叛变。元昊曾悬赏得到夏竦首级者给钱三千,他为敌人轻视侮辱如此。现在又任用他,边地将要解体了。而且夏竦挟诈任数,奸邪倾险,与吕夷简合不来。吕夷简害怕他的为人,不肯引为同列,辞官隐退后,又推荐夏竦来消除历来的怨恨。陛下专心政事,首先任用胸怀欺诈不忠的臣子,何以求得治理呢?”‎ 夏竦以文学起家,有名于一时,朝廷大典策书屡次让他执笔。多识古文,学习奇字,到晚上用手指画在皮肤上。有文集一百卷。他任州郡长官有治绩,喜欢制作条条框框,在闾里立保伍之法,致使盗贼不敢显露,但人们苦于苛烦骚扰。治军尤其严格,敢于诛杀,倘若疾病死丧,抚慰很周到。曾经有龙骑士兵戍守边地,群起剽掠,州郡不能制止,有人秘密报告夏竦。当时夏竦在关中,等他来到后,召见士兵诘问,诛斩几乎将尽,军中大震。他的威严方略多类此。‎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中感兴三首(其二)①‎ 文天祥 山中有流水,霜降石自出。骤雨东南来,消长不终日。‎ 故人书问至,为言北风急②。山深人不知,塞马谁得失。‎ 挑灯看古史③,感泪纵横发。幸生圣明时,渔樵以自适。‎ ‎【注】①《山中感兴三首》作于1271年春,文天祥因为代皇帝起草诏令触怒了权贵贾似道,被罢官回到家乡—今江西吉安,隐匿深山。②北风急,暗指1270年8月蒙古军围攻襄阳、樊城及12月襄、樊粮道被蒙军切断之事。③文天祥自幼爱读忠臣传,敬佩屈死的直臣。‎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二句,写深秋时节,溪水下降,溪中的石头自然露出,刻画出秋景的特点。‎ B.“挑灯看古史”两句,写诗人读史书,想到忠臣的不幸遭遇,禁不住感慨万千。‎ C.第五六句从前面写景转为写事,朋友之信捎来时局的消息,“急”字暗喻时局的紧张。‎ D.“塞马谁得失”用塞翁失马的典故,说深山里的人信息闭塞,就像那塞翁一样不知祸福。‎ ‎15.此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D ‎ ‎ 15.①前四句诗,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隐匿深山的恬适之情;②第五至八句,朋友的来信问候,却带来危急的消息,表达诗人为国事担忧之情;③最后四句,虽然自己隐居深山能因祸得福,但面对国难危局却无能为力,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D项“就像那塞翁一样不知祸福”不准确。“山深人不知,塞马谁得失”是朋友信中之语,是安慰诗人罢官归隐故乡本是祸,但能避免权贵的进一步的迫害和危局带来的灾难,这又是福。故选D项。‎ ‎【15题详解】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本诗前四句写出了秋景的自然清新,结合最后一句中的“自适”二字,可知表现了诗人隐匿深山的恬适之情。中间四句,写朋友写信来问候,也捎来了时危的信息,朋友安慰诗人是塞翁失马因祸得福。最后四句,诗人想到史书记载的直臣大多是受屈而死,不禁感慨得眼泪双流,庆幸生在这圣明的时代,如渔夫樵夫一样,在山水间自得其乐。但作为一位国家的忠臣,这其实是诗人的愤激之言,是为不能纾解国难出力而忧伤。‎ ‎【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本题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②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如本诗中的首句和尾句。③回忆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④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用准确的词语概括诗歌的思想情感,备考中要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如:欢快、愉悦、激动、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包含着诗人多重人生之悲,其中“_________”一句写到难返故里、漂泊不定之悲,“__________”一句则体现了孤寂一躯、抱病登台之悲。‎ ‎(3)李白的《行路难》中引用两个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陶渊明《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田间小路纵横、鸡鸣狗叫之声到处可以听到的情景。‎ ‎【答案】 (1)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3)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4)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卑”“盛”“近谀”“常作客”“垂钓”“乘舟”“阡陌”,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称《哪吒》)炒热了冷寂的暑期档,成为了全网吹爆的“国漫之光”。《哪吒》的成功,除了精良的制作,关键还是胜在“新瓶装旧酒”。它将_____的传统神话故事进行了创造性改编,让观众喜欢上了这个画着“烟熏妆”的丑哪吒。‎ 中国神话传说,一直是国产动漫取之不尽的巨大素材库。那些神话故事,历经千年而流传不衰,是超越时空、经得起考验的经典,而动漫,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可以使它直观地体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从这个角度看,或许不是动漫选择了神话,而是神话需要动漫。‎ 源于道教神仙谱系、“封神榜”传说的《哪吒》的成功,让人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中国动漫或许不需要______,而是在千百年一次次讲述的基础上,打造具有中国文化内核的“封神宇宙”。当然,构建一个“封神宇宙”,必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 ‎ ‎ )。这不但要有对原著的情怀式“守护”,而且要有______的创新性“再造”。但唯其艰难,才更显出其意义和价值。‎ ‎“不信命是哪吒的命”,也是中国动漫人的命。中国动漫能否以中国的故事改变世界的文化生产版图?让我们______。‎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耳熟能详 另起炉灶 孜孜不倦 拭目以待 B.耳熟能详 另辟蹊径 谆谆不倦 指日可待 C.耳濡目染 另起炉灶 谆谆不倦 拭目以待 D.耳濡目染 另辟蹊径 孜孜不倦 指日可待 ‎18.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可以直观地体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 B.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可以使它直观地展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 C.可以使它直观地体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 D.可以直观地展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不只是需要臻于至善的美术与技术,更是需要对人物和故事再挖掘 B.它不光是免费“拿来”,还是一种创造性转化 C.它既需要臻于至善的美术与技术,还需要对人物和故事再挖掘 D.它不是免费“拿来”,而是一种创造性转化 ‎【答案】17.A 18.D 19.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虎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 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第一空,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根据前文的“旧酒”和后文的“传统神话故事”,可知此处重在强调熟悉”,而不是强调“受影响”,故用“耳熟能详”。‎ 第二空,另起炉灶:比喻重新做起,或比喻另立门户或另搞套。另辟蹊径:另外开辟条路,比喻另创种新风格或另找一个新途径、新方法。根据前文的“新瓶装旧酒”和后文的“在千百年一次次讲述的基础上,打造具有中国文化内核的封神宇宙”可知,此处说的是中国动漫或许不需另立门户,只需要另找一个新途径、新方法。因本句语境是“不需要”,故用“另起炉灶”。‎ 第三空,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谆谆不倦:恳切耐心地教诲,不知疲倦。此处并不是强调“创新性再造”要恳切、有耐心,而重在强调勤奋不知疲倦,故用“孜孜不倦”。‎ 第四空,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动向及结果。翘足而待:一抬脚的短时间内即可等到,指很快就会实现。此处是说我们对“中国动漫改变世界的文化生产版图”充满了期待,而不是说很快就能实现,故用“拭目以待”。‎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原句有三处语病:①“体现”与“人物形象”“场景”搭配不当,这样就排除A、C两项。②“可以使它”表意不明,因“它”所指的对象不确定而致“谁可以使谁”的语义不明,这样就排除B、C两项。③根据事理逻辑,先说展现人物和场景,再总说它是最适合的形式。排除A、B两项。‎ 故选D。‎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 ,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根据后文的“这”字,指代出上文需要填写与“情怀式守护”和“创新性再造”相关的内容,而“臻于至善的美术与技术”并不是“对原著的情怀式守护”,排除A、C两项。根据上文“神话传说是国漫取之不尽的素材库”和下文“要有对原著的情怀式守护”可知,动漫是可以将神话免费拿来”的,只是不能光“拿来”而不“创新”,故排除D项。‎ 故选B。‎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奉上我近日出版的鸿篇巨著一本,鄙人才疏学浅,书中谬误,敬请斧正。‎ B.姥姥,今天是您的生日,感谢您对我无微不至地照顾,我祝愿您长命百岁,喜乐安康。‎ C.中方代表在法国举行招商会上发言:“为加快我国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我们竭诚要求各位商家到中国投资……”‎ D.关于这幅宋绢本山水画的真伪问题,我请教了很多人都没有解决,于是不耻下问,向老先生请教。‎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题干要求选出“表达得体的一句”,A项,“鸿篇巨著”指规模宏大的著作,用于敬称他人的作品。用于此处不合适。C项,谦敬错位,请商家来投资,使用“要求”一词不当。D项,“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此处用于向老先生请教,不得体。故选B。‎ 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一注意场合,审时度势;二看清对象,因人而异;三掌握谦敬,注意礼貌。‎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般来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则解决实际问题。科学的任务是通过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揭示自然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目的在于认识自然;技术的任务是通过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②_________________。科学主要表现为知识形态,技术则具有物化形态。科学上的突破叫发现,技术上的创新则叫发明。总之,二者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科学解决理论问题 (2).目的在于改造自然 (3).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 ‎【解析】这是一道补写题,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而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发生森林火灾,第二天30名失联扑火队员遗体全部找到并连夜运回西昌市。‎4月2日凌晨,路边自发守候的群众队形整齐,敬礼并大声喊:“英雄!英雄!”‎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新时代呼唤英雄精神 ‎《战狼耳》之所以火爆,是因为吴京塑造的“中国英雄”中国硬汉形象点燃了人们的爱国情怀,激发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英雄情结。‎ 为正义、为和平、为中国而战的“战狼精神”,让无数中国观众提气,表达了一个以更加开放、更加自信、 更加强大的姿态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应有的国民心态和精神状态。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是由人民群众中诞生的英雄推动、引领的。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丰富的物质遗产、精神成果、文化经典,那些创造辉煌成就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军事家, 那些在民族苦难国家危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舍生忘死的忠臣良将、豪杰义士,为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英雄。‎ 那一串串耳熟能详的名字闪耀在历史的星空,是我们的“床前明月”,激励着世代中华儿女奋勇向前。中华民族的历史闪耀着英雄的光辉,因英雄而精彩。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曾经饱作外侮、伤痕累累,但中国人民从不屈服、永不言败、决不退缩,那些慷慨赴义、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那些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革命先驱,那些东奔西走 ‎ 上下求索中国向何处去的开路先锋都是国家的英雄。‎ 一个能哭着微笑的人不会被打倒,一个饱受屈辱还能泪眼望远的民族不会停下脚步。只要英雄的情结和精神尚存,英雄的血性和气概还在,散落地的基因和细胞就会聚合成钢筋铁骨,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 中国在革命、建设、改革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杰出人物,那些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人民领袖,那些“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劳动大众,那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坚强砥柱,都是人民的英雄。新中国的蓝图记录下英雄的荣耀,因英雄而多彩。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英雄,一个时代当有自己的楷模。国家因英雄辈出而强大,民族因精神挺立而兴旺,社会因正气浩荡而温暖。没有英雄豪气的人会萎靡不振,消解英雄的社会没有希望,缺少英雄的国家没有力量。‎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气势磅礴的伟大事业,靠无数各路英雄共同推动。那些胸怀坚定理想、执着信念、崇高使命深沉情感、强烈责任的身体力行者,那些致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勇敢担当者,那些心系人民呕心沥血、面对灾难赴汤蹈火的无私无畏者,还有那些敬业奉献、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的国家功臣、先进典型、时代楷模、最美人物、道德模范、大国工匠、身边好人,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民族复兴的伟业呼唤着英雄的精神,因英雄而出彩。英雄不问出处,好汉各有来路。不管什么身份、什么岗位、什么地位,只要我们“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你就是英雄。不必抱怨没有脱颖之机、用武之地,做最好的自己,你就是英雄。‎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国梦是人民梦,为我们开启了人人都有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成为英雄的好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我们开辟了群英荟萃、英才竞现的宽广舞台。把“战狼”点燃的激情转化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实际行动,你我都是新时代的英雄。‎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写作任务是要求考生针对材料谈自己的体验和认识。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如何界定“英雄”这一概念,如何展现个人的价值。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 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明确大家认为灭火的消防官兵是英雄,第二部分借助古诗词来阐释“英雄”这一概念,并联系当下,思考当下到底有没有英雄的存在。解答本题需要厘清在当今时代洪流中“英雄”的概念。为国奉献是英雄,见义勇为是英雄,科研专家是英雄,大国工匠是英雄,干出经天纬地的大事业者是英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默默奉献者也是英雄。只要怀揣一颗积极追求、不断超越的心,只要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精益求精、不断突破,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英雄。这样,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当今的时代当然还有英雄。但要注意,英雄是一个大写的“我”,英雄必须头顶道义、肩杠民族、手托家国,英雄必须具有担当精神,这也正是“英雄”和“偶像”的一个区别之处。另外,还需要思考英雄的情怀与价值,反思当前人们对英雄的看法和态度,用积极的眼光看待英雄,用纯洁的心灵敬仰英雄,不要被吃青春饭的偶像遮望眼,从而看不清自己奋斗的方向。从这个角度而言,本材料极具现实意义今天确实应该高举英雄大旗,弘扬英雄精神,促进社会发展。‎ 考生要注意审题的限制性:‎ 其一,“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材料要求考生厘清“英雄”和“偶像两个概念,并针对当前人们对英雄和偶像的认识来发表见解,针对性强。其二,材料引用杜甫和辛弃疾的诗句,暗中界定了“英雄”一词的内涵:立足大我,胸有家国,并为之而努力奋斗。为考生论证今天英雄的内涵和标准限定了方向。其三,“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材料考查的是考生的思辨能力和说理能力,暗中将文体指向了议论文。‎ 考生还要注意所给材料的开放性:‎ 其一,“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考生认同哪一种观点都可以,材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其二,“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提示考生,今天在各行各业中建功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都可以成为论证的事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劳动模范、身边爱岗敬业的榜样都可以写,这就给了考生选材的自由度和开放性。‎ 关键词:英雄 关键句: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参考立意:‎ ‎1.勿为偶像遮望眼,认清英雄才是真。‎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 ‎3.英雄是时代的脊梁,英雄是国家的财富。‎ ‎4.新时代更需要传承和弘扬英雄精神。‎ ‎5.民族大业的复兴靠的是各行各业的英雄。‎ ‎6.和平年代的英雄同样值得尊敬。‎ ‎7.踏着英雄的足迹前进。‎ ‎【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拟一个醒目的标题——《一个英雄盛行的时代》,表明自己的态度。其次由材料入题,表明自己的态度“总有一群人在默默耕作着,他们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正文主体部分先从“他们是走在创新前沿的英雄”和“他们是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而奔波的英雄”这两个角度阐述我们的时代英雄,接着以阐释这些英雄存在的价值让个浮躁的社会仍保有一份闲适。结尾总结全文,并强化观点,再次指出这些默默无闻的平凡人“都是真正的英雄,他们躬身前行,铸造英雄时代”。‎ ‎【素材】1、英雄并不比一般人更勇敢,差别仅仅在于,他的勇气维持了五分钟而已。——爱默生 ‎2、战胜自己,远比在沙场战胜数千个敌人,更有资格称为英雄——法句经 ‎3、一种过度的勇敢和豪情,尤其当它表现在形式险恶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渲染了一个英雄的性格,并且使一个人成为后代景仰的对象。——休谟 ‎4、在人类自由最不受重视的地方,英雄崇拜总是盛行的。——赫斯宾塞 ‎5、在全人类之中,凡是坚强、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是英雄!——贝多芬 ‎6、'有卓越智力作用指导的胆量是英雄的标志。——克劳塞维茨 ‎7、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赫塞 ‎8、面临危险,始见英雄。——法国 ‎9、英雄之所以迷人,部分原因是他们极能控制对自己和别人的控制。——戴维 ‎10、二十多年来,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村魂”文朝荣领着海雀人向荒山要绿地,让瘦士出效益,苦干实干吃上饱饭,把极贫村建成了山清水秀、林茂粮丰的美好家园。他笔记里写着:“幸福不是天上来,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 ‎1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市西营镇农民王秀芝,30年来,克服了失去右小臂的创伤,自主创业、帮扶他人,用勤劳奋斗铺就乡亲们的致富之路。她说:“我的能力有限,但是只要我有一分热就会发一分光,尽我的能力让更多的人脱贫致富。”‎ ‎12、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副厅级退休干部高德荣,40年来,走遍了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山山水水、村村褰寨,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老县长”。如今,高德荣退而不休,不顾年岁已高,继续驻扎在独龙江河谷,全力以赴督战独龙江帮扶项目工程。他说:“我是独龙族的儿子,共产党才是我们独龙族的领头人。‎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