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5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
语文试题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刘艳玲、郑芳 审题人:戴淑媛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晚唐时期怀古题材的篇什大量涌现。诗人们面对昔日繁华一时的古迹,或者那些历史上称雄一时的帝王陵寝,联想到唐王朝盛世不再,都不禁生发出无限的感慨。当然,中晚唐诗坛上之所以怀古诗发达,其深层的原因更在于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感受。当年歌舞喧天的繁华城阙,如今却荒草离离。诗人用自己的眼光、体验,来烛照历史的情境,使历史和现实沟通起来。在历史中映出现实,在现实中反观历史。
诗的意境都是以时空形式存在,而诗中的时空,又未必是自然客观的,甚至也非纯然心理的,而是将现实时空、心理时空以意象化的方式绾合在一起的审美时空。“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陆机语),便是形容诗的时空张力。怀古诗在时空感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诗人多将现实和历史糅合在一起,两重时空并置叠映,使人们既能穿越于时间的隧道,在眼前呈现出当年的光影;又能感知于当下,创造出身临其境的实感。刘禹锡的《石头城》尤能体现此种双重时空特征,其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山、城、潮汐,既是眼前之景,也是旧时风物。当下的时空是前景,过去的时空隐含于其中,深邃的历史感寓含于诗境。
时空并置只是一种分析模式,而如果要在审美上感受到这种张力,并且获得对于历史的感怀、对于当下的省思,必以意象或意境的直击心灵才能生发出强烈的审美效应。中晚唐的怀古诗,为了表现世事的沧桑陵替,往往以意象为焦点进行转换,绾合古今,使读者往来于古今之间。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堂前燕”的流转,寓含人世之沧桑。朱雀桥,乌衣巷,在六朝时都是大士族的聚居之地,而今却成了寻常人家。“堂前燕”作为枢机,联结古今。如果说,怀古绝句多数是以一个意象来绾合古今,那么,律诗则是以若干意象来联结古今,诗歌意境所体现的时空感也更为复杂。如李群玉的《秣陵怀古》:“野花黄叶旧吴宫,六代豪华烛散风。龙虎势衰佳气歇,凤凰名在故台空。市朝迁变秋芜绿,坟冢高低落照红。霸业鼎图人去尽,独来惆怅水云中。”昔日的豪华繁盛与今日的荒冷凄迷,在各个意象中得以叠映,构成了整体组合式的双重时空。
时空的并置与绾合,通过意象的呈现而获得审美魅力,而诗人的观照方式也起着重要作用。韩林德先生曾说:“一个民族持何种观照世界的方式,是持直线式的‘焦点透视’,还是持曲线式的‘流观’,归根结底,受该民族的哲学思维和美学思维支配。”(《境生象外》)“流观”似乎是中国画的观照方式,其实诗中也多用之。从中晚唐的怀古诗来看,诗人往往从多个视点上来观照古今的迁替,通过几个不同的意象表现盛衰之感。中晚唐怀古诗中的时空是融为一体的,时间的纵深也就是空间的展开。怀古诗的审美魅力,可以从时空的向度上得以理解。
(摘编自张晶《时间绾合的中晚唐怀古诗》)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凭吊古迹,遥想往昔的繁华,感叹眼前的衰败,寄托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因此创作了大量怀古诗。
B. 怀古诗往往将现实和历史叠加在一起,立足当下,观照历史,深邃的历史感与真切的现实感交织并存。
C. 怀古诗中的意象像联结古今的枢机,能够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使他们在时空转换中获得审美体验。
D. 怀古诗的作者往往借鉴中国画“流观”的表现方法,进行多角度观察,创造了丰富的意象或审美意境。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始终从“时空绾合”的角度论述怀古诗,分析这类诗歌在时空向度上的特点及审美效应营造模式。
B. 文章先分析怀古诗涌现原因,进而分析其时空交错特点及意象作用、观照方式,层次清晰,说理透彻。
C. 作者从现实、心理与审美三个时空的维度论述怀古诗的意象,说明这三者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关系。
D. 作者引用陆机和韩林德的话,佐证提出的概念或观点,极大增强了说服力,使文章内容变得丰富多彩。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赋予“绾合”一词以特定含义,即怀古诗对时空、古今的联结,这种联结造就了怀古诗的审美魅力。
B. 作者认为绝句意象单一,绾合力强;律诗组合意象、绾合古今则显松散,多表现为整体组合式的双重时空。
C. 诗人的观照方式对民族哲学、美学思维的建立和形成有重要作用,如同绘画一样构造了民族文化风格。
D. 文中所举刘禹锡的两首怀古诗,从现实的时空写到历史的时空,因而具有以古喻今、借古讽今的寓意。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D项,根据原文第四段信息“‘流观似’似乎是中国画的观照方式,其实诗中也多用之。从中晚唐的怀古诗来看,诗人往往从多个视点上来观照古今的迁替,通过几个不同的意象表现盛衰之感”,不能说“怀古诗的作者往往借鉴中国画‘流观’的表现方法”,而是中国画和中国诗都有共同的艺术风格,表现出“流观”的观照方式,这是受“民族的哲学思维和美学思维支配”的。另外,“进行多角度观察”的表述也不正确,应该是“多点观照”。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C项,作者从现实时空、心理时空与审美时空三个维度论述的不是中晚唐怀古诗的意象,而是论述其古今“两重时空并置叠映”的特点;这三个维度并不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关系”,而是前两者“绾合”了后者。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B
项,“律诗组合意象、绾合古今则显松散”判断有误,文中虽然用了“联结古今”这样的表述,并不能得出“律诗在绾合古今上比较松散”的结论。作者在分析“堂前燕”这一意象时也用了“联结古今”这样的表述,可见在文中“联结”就是“绾合”的同义语;C项,根据原文意思,是民族哲学、美学思维影响了诗人、画家的观照方式,而不是反过来;D项,文中举例分析的两首刘禹锡诗,虽然从现实的时空写到历史时空,但没有“以古喻今、借古讽今的寓意”。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无人驾驶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从美国谷歌、英国 Venturer联盟和阿联酋的“EZ10”等,到中国的百度,无人驾驶都已经进入到路试阶段。虽然无人驾驶汽车也属于移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一种,但是在市场应用上,与普通机器人及通用人工智能相比,无人驾驶汽车将在更短时间内得以普及。
无人驾驶汽车的各单元性能已满足当下的物流市场需求,其精度的提升主要依赖于导航技术的提升。配合互联网、物联网及持续提升的信息化平台技术的智能导航系统将会进一步提高无人驾驶汽车的市场应用能力。当然人工智能发展虽然神速,但无人驾驶汽车依然处于技术储备期,其性能全面提升尚需时日。当路试完成后,为了进一步实现物流业降本增效,提升物流行业的全球竞争力,政府一纸行文全面鼓励无人驾驶或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无人驾驶汽车极大地提升运输速度和运输效率,将会给物流业和物流企业带来较大冲击,智能装备替代有人司机,货运车辆变成了自动化运输网络中的智能装备。无人驾驶汽车带来物流的网络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将改善超限超载的低价运营状态,由此成为物流企业竞争的核心手段。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2018年5月29日)
材料二:
(摘编自《2018-2024年中国互联网+无人驾驶行业市场监测分析报告》)
材料三:
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表示,无人驾驶落地除了技术,还需考虑到车辆、人员的保险和理赔等问题,在未来交通解决方案中, Hyperloop公司的高铁、 Kitty Hawk的飞车都给我们提供了无限想象。创新工场目前已经投资了4家无人驾驶公司。无人驾驶是以高效、便捷和可靠为具体目标的驾驶行为,需要人、车、路高度协同。广州公交集团董事长谢振东表示,无人驾驶整个生态是由各种产业链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目前无人驾驶的产业链尚未建立起来,未来需要从技术等各个方面做更多工作。在广州联通总经理廖江看来,无人驾驶要求车路协同,特别需要可靠的网络,5G技术和5G网络非常契合车路协同的要求。他说:“5G网络建设对自动驾驶发展很重要,然而5G本身建设有难度,它要求建更密集的基站,对运营商有很大的挑战。”广汽研究院郭继舜透露,广汽即将量产第一辆L3智能驾驶汽车,“但到现在为止,我们的主芯片由国外的一个供应商提供,有延期的风险。我们非常需要中国能先研发出合格的人工智能芯片,拥有足够的算力和功能安全。”
(摘编自《科技日报》2018年11月28日)
材料四:
人类经过驾校训练,相对容易就可以掌握驾驶技能,但是用机器并非如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说,对计算机而言实现逻辑推理等人类高级智慧只需要相对很少的计算能力,而实现感知、运动等智慧行为却需要巨大的计算能力。“人类思维是在记忆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預测模式分类以及学习的。每个人的大脑中都有预测的模型,对于驾驶行为而言,预测能力非常重要。”郑南宁表示,针对这些难题所开展的尝试,需要整合在基于认知计算引擎的自主驾驶系统中,这是无人驾驶研究领域值得研究的方向。
郑南宁表示,未来需要从脑认知和神经科学研究中得到启发,发展一种新的学习机器。“将神经科学和脑认知作为新的机器学习算法的灵感来源,使用这些知识来帮助我们思考在人工智能系统中如何实现同样的功能,是未来人工智能发展方向之一。”郑南宁说,“我们需要更多时间来发现受脑认知和神经科学启发的人工智能突破点在哪里。”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12月07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路试完成后,为了进一步实现物流业降本增效,提升物流行业的全球竞争力,政府极有可能出台政策全面鼓励无人驾驶。
B. 据材料二可知,预测无人驾驶市场的规模与增长率都呈逐年上升态势,可见无人驾驶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C.
可靠的5G技术和5G网络可满足无人驾驶车路协同的要求,而密集的基站建设,对网络运营商也提出了挑战。
D. 无人驾驶汽车需要有实现逻辑推理、感知运动等智慧行为的巨大的计算能力,同时还需要具有类似人类思维中的预测能力。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无人驾驶汽车已完成技术储备进入路试阶段,作为人工智能市场应用的一种,将要比通用人工智能及普通机器人更早地得到普及。
B. 无人驾驶汽车用智能装备替代有人司机,极大地提升运输速度和运输效率,使得智慧物流保持超载低价状态的同时,更加网络化、规模化和标准化。
C. 随着无人驾驶产业链的建立及完善,以高效、便捷和可靠为具体目标的无人驾驶将成为未来最终的交通解决方案。
D. 若将受神经科学和脑认知启发新的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于人工智能系统,无人驾驶汽车或可实现新的技术突破,进而增强驾驶行为的预测能力。
6. 一、三、四三则材料,对“无人驾驶”相关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D
6. ①材料一侧重介绍无人驾驶的现状及影响。无人驾驶汽车将会在更短时间内得到普及,并给物流业带来极大便利,为物流企业降本增效;②材料三侧重介绍无人驾驶落地的条件。谈到了技术、车辆、人员的保险和理赔等问题,应建立并完善以5G技术为代表的相关产业链;③材料四侧重介绍无人驾驶的未来研究、发展方向。要实现感知、运动等智慧行为还需要向脑认知和神经科学汲取智慧。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D项,“无人驾驶汽车……思维中的预测能力”概念混淆。原文是“对计算机而言实现逻辑推理等人类高级智慧只需要相对较少的计算能力,而实现感知、运动等智慧行为却需要巨大的计算能力”,所以,“实现逻辑推理、感知运动等智慧行为的巨大的计算能力”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项,“无人驾驶汽车已完成技术储备进入路试阶段”错误。原文“无人驾驶汽车仍然处于技术储备期”,并非“完成技术储备后进入路试阶段”。B项,“使得智慧物流保持超载低价状态”错误。原文“物流的网络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将改善超限超载的低价运营状态”,并非“保持超载低价状态”。C项,“以高效、便捷和可靠为具体目标的无人驾驶将成为未来最终的交通解决方案”错误。结合原文内容“在未来交通解决中,Hyperloop公司的高铁、KittyHawk的飞车都给我们提供了无限想象”分析,可见“无人驾驶”并非最终的交通解决方案。故选D。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一、三、四三则材料,对‘无人驾驶’相关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题干问的是“侧重点”,这就要求考生要结合三则材料的出处概括三则材料的内容,然后再分析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从材料来看,材料一源自《经济参考报》,结合本则材料内容“无人驾驶都已经进入到路试阶段”“其性能全面提升尚需时日当路试完成后,为了进一步实现物流业降本增效,提升物流行业的全球竞争力,政府一纸行文全面鼓励无人驾驶或将成为大概率事件”“无人驾驶汽车极大地提升运输速度和运输效率”“无人驾驶汽车带来物流的网络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将改善超限超载的低价运营状态”等分析可知,材料一侧重介绍无人驾驶的现状及影响。材料三源自《科技日报》,结合材料内容“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表示,无人驾驶落地除了技术,还需考虑到车辆、人员的保险和理赔等问题,在未来交通解决方案中, Hyperloop Kitty Hawk的飞车都给我们提供了无限想象”分析可知,材料三侧重介绍无人驾驶落地的条件。材料四源自《光明日报》,结合材料内容“针对这些难题所开展的尝试,需要整合在基于认知计算引擎的自主驾驶系统中,这是无人驾驶研究领域值得研究的方向”“未来需要从脑认知和神经科学研究中得到启发,发展一种新的学习机器”“我们需要更多时间来发现受脑认知和神经科学启发的人工智能突破点在哪里”等分析可知,材料四侧重介绍无人驾驶的未来研究、发展方向。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
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汽笛·布鞋·红腰带
陈忠实
①他那时刚刚勒上头一条红腰带。这是家乡人遇到本命年时避灾禳祸乞福的吉祥物。半年以后,他勒着这根保命带到30里外的历史名镇灞桥去报考中学。领着他们去报考的是一位40多岁的班主任,姓杜。
②这是一次真正的人生之旅。
③为了这第一次走出家门三公里以外的旅行,他昨夜激动慌惧得几乎不能成眠。他肩头挎着一只书包,包里装着课本、一只毛笔和一只墨盒、几个混面馍馍,还有一块洗脸擦脸用的布巾……却连一分钱也没有。
④开始,他和老师、同学相跟着走,大约走出十多里路也不觉得累。后来的悲剧是从脚下发生的。他感觉脚后跟有点疼,脱下鞋来看了看,鞋底磨透了,脚后跟上磨出红色的肉丝淌着血。母亲纳扎的布鞋鞋底经不住砂石的磨砺。当他看到脚后跟上的血肉时便怯了,步子也慢了。杜老师和一位大同学倒追过来,他立即擦干了眼泪。抬脚触地时的痛楚引发了他内心的卑怯,他没有说明鞋底磨透脚跟磨烂的事,他怕那些穿耐磨的胶底鞋的同学笑自己的穷酸。
⑤他已经看不见那支小小的赶考队列了。他终于下狠心从书包里摸出那块擦脸用的布巾包住一只脚,踮着脚尖跛着往前赶,走了一段路程,布巾磨透了,他把布巾倒过来再包到脚上,直到那布巾被踩磨得稀烂。他最后从书包里拿出了课本,一扎一扎撕下来塞进鞋窝……那些纸张更经不住砂石的蹭磨,直到课本被撕光,走进考场的最后一丝勇气终于断灭了。
⑥伟大的转机在他完全崩溃刚刚坐下的时候发生了,他听到了一声火车汽笛的嘶鸣。
⑦他被震得从路边的土地上弹跳起来,惊惧慌乱而茫然四顾,终于看见一股射向蓝天的白烟和一列呼啸奔驰过来的火车。这是他平生第一次看见火车,第一次听见火车汽笛的鸣叫。列车飞驰过去,绿色的车厢,绿色的窗帘和白色的玻璃,启开的窗户晃过模糊的男人或女人的脸,还有一个把手伸出窗口的男孩的脸……直到火车消失在柳林丛中,直到柳树梢头的蓝烟渐渐淡化为乌有,直到远处传来不再那么令人震慑而显得悠扬的汽笛声响,他仍然无法理解火车以及坐在火车车厢里的人会是一种什么滋味儿;坐在火车上的人瞧见一个穿着磨透了鞋底磨烂了脚后跟的乡村娃子会是怎样的眼光,尤其是那个和他年纪相仿已经坐着火车旅行的男孩。
⑧天哪!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坐着火车跑而根本不用双脚走路!他用双脚赶路却穿着一双磨穿了底磨烂了脚后跟的布鞋一步一蹭血地踯躅!他无端的愤怒了:不能永远穿着没有厚底的破布鞋走路……他把残留在鞋窝里的烂布绺烂纸屑腾光倒净,咬着牙重新举步。脚后跟还在淌血还疼,走过一阵儿竟然奇迹般的不疼了,似乎那越磨越烂得深的脚后跟不是属于他的,而是属于另一个怯懦者……在离考场还有一二里的地方,他终于赶上了老师和同学。
⑨后来他成为一个作家,这个作家回顾整个生命历程的时候,所有经过的欢乐已不再成为欢乐,所有经历的苦难挫折引起的痛苦亦不再是痛苦,变成了只有自己可以理解的生命体验,剩下的还有一声储存于生命磁带上的汽笛鸣叫和一双磨透了鞋底的布鞋。
⑩他想给进入花季刚刚勒上头一条或第二条红腰带的朋友致以祝贺,无论往后的生命历程中遇到怎样的挫折怎样的委屈,不要动摇也不必辩解,走你认定了的路吧!因为任何动摇包括辩解,都会耗费心力耗费生命,不要耽搁了自己的行程。
(有改动)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穿着母亲纳扎的布鞋,脚后跟被砂石磨出了血,暗示了母亲的亲情敌不过现实的寒酸与残酷,使文章显得含蓄而又深沉。
B. “他”好胜心强,想到自己与火车上的人的差距,变得十分愤怒,强忍着疼痛,走到终点,想用这种方式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C. 本文描写了“他”在报考中学路途中不断变化的心理,由开始的激动,到后来的卑怯、崩溃,最后又产生了希望,充满了勇气。
D. 本文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叙写了作家青年时期的一次赶考经历,表明了对待生活该有的信念与态度。
8. 文中的“红腰带”“布鞋”“汽笛”有什么象征意义?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文章为何将这次赶考经历称为“人生之旅”?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体会。
【答案】7. A 8. (1)“红腰带”是本命年时避灾求平安的吉祥物,每12年系一次,象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盼,也象征着人生的不同阶段。(2)“布鞋”象征着艰难窘迫的生活现状。当同学们都穿着胶质球鞋时,他只能穿手工缝制的布鞋,这双布鞋给他带来了很大的痛苦。(3)“汽笛”象征着警醒与启示。在他几近崩溃时,汽笛声让他惊醒,他的精神状态由此发生了巨变。
9. (1)这次赶考让作家明确了人生目标,那就是不能永远穿着没有厚底的破布鞋走路,于是他开始不断奋斗,努力改变生活的状态。
(2)这次赶考令作家获得了独特的生命体验,改变了对待生活的态度,让他面对人生的苦难挫折不再卑怯、痛苦,不再动摇、辩解,而是充满希望和勇气。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A并没有暗示亲情敌不过现实的寒酸与残酷,只是表现了生活窘迫,文章也不算含蓄深沉。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本题要求理解“文中的“红腰带”“布鞋”“汽笛”有什么象征意义”,可结合文中的描写回答,也可结合生活常识来回答。如原文中写到“他那时刚刚勒上头一条红腰带。这是家乡人遇到本命年时避灾乞福的吉祥物”;“抬脚触地时的病楚引发了他内心的卑怯,他没有说明鞋底磨透磨烂的事,他怕那些穿耐磨的胶底鞋的同学笑自己的穷酸”;“伟大的转机在他完全崩溃刚刚坐下的时候发生了,他听到了一声火车汽笛的嘶鸣。他被震得从路边的土地上弹跳起来……不能永远穿着没后跟的破布鞋走路……他把残留在鞋窝里的烂布绺烂树叶烂纸屑腾光倒净,咬着牙重新举步。脚后跟还在淌血还疼,走过一阵儿竟然奇迹般的不疼了,似乎越磨越烂得深的脚后跟不是属于他的,而是属于另一个怯懦鬼的。他终于赶上了老师和同学”,结合句子可知(1)“红腰带”是本命年时避灾求平安的吉祥物。(2)“布鞋”象征着艰难窘迫的生活现状。(3)“汽笛”象征着警醒与启示。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探究性试题,主要是探究作品的主旨以及自己的感悟,这类的探究性试题,一要结合文本理解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作品和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文章的第二段说“这是一次真正的人生之旅”,这是一句总领句,下文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所以对“人生之旅”内涵的理解应该在下文找,可结合具体的事件来理解。作者第一次出远门赶考时,由于自身十分贫穷而遇到种种困难想放弃时,他听见了汽笛声,也看见了有些 人由于自身条件不努力,却依然能坐上火车,过上舒适的生活,比他生活的好。而自己却在穿着破旧的布鞋在脚跟磨破的情况下赶考,让他觉得不公平,这是让他既气愤又无可奈何的一段生命体验。 它告诉我们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要忍受别人无法忍受的痛苦。自己的感悟:当遇到种种困难时我们不能放弃希望, 当遇到种种困难时我们不能放弃希望,身 处绝境时,有希望才有可能生存。我们应 处绝境时,有希望才有可能生存。该满怀希望,坚定不移地向前进。
点睛:理解主题
1看首尾,—读首尾议论抒情的指向性 。
2看叙事,—读叙事中描写叙述的情感性 。
3看题目,—读对象的代表性与特征。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家世衣冠,早孤,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入宛城。道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遂舍之而去。初,光武与晖父岑俱学长安,有旧故。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后为郡吏,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及况卒,晖乃厚赠送其家。人或讥焉,晖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诚恐污君令名。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正月朔旦,苍当入贺。故事,少府给璧。是时阴就为府卿,贵骄,吏傲不奉法,苍坐朝堂,漏且尽,求璧不可得,顾谓掾属曰:“若之何?”晖望见少府主簿持璧,即往绐之曰:“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主簿大惊,遽以白就。就曰:“朱掾义士,勿复求。”苍既罢,召晖谓曰:“属者掾自视孰与蔺相如?”帝闻壮之,以晖为卫士令。再迁临淮太守。数年,坐法免。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自去临淮,屏居野泽,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南阳大饥,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
(选自《后汉书•朱晖传》,有删动)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道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
B. 道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
C. 道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
D. 道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用以指士以上的服装;亦用来专指礼服;也借指文明礼教;还可代称缙绅、士大夫,文中即取此意。
B. 孤:年幼失去母亲。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鳏:年老无妻。寡:丧失配偶,后专指妇人丧夫。独:老而无子。
C. 朔旦:农历每月初一,亦专指正月初一。如《书·大禹谟》:“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 《后汉书·顺帝纪》:“三朝之会,朔旦立春。”
D. 尚书令:始于秦,西汉沿置,本为少府的属官,负责管理少府文书和传达命令,职轻而权重。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晖自小颇有胆识。路遇群盗,挺身而出,义勇之气得到了盗贼的欣赏,最后放过了他和同行之人。
B. 朱晖是有气节的志士。新阳侯阴就仰慕他的贤能,亲自拜访,他避而不见;阴就派家丞致礼,他也闭门不受。阴就不但不生气,反而赞叹他是志士。
C. 朱晖智勇双全。从恃贵而骄的少府卿阴就的主簿那里拿到璧玉,东平王刘苍认为他有蔺相如之风。
D. 朱晖为官刚直且乐善好施。南阳饥荒时,他扶助乡里,所到之处,受到当地百姓和上下官员的一致好评。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或讥焉,晖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诚恐污君令名。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
(2)自去临淮,屏居野泽,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南阳大饥,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
【答案】10. D 11. B 12. D
13. (1)有人为此讥讽朱晖,他说:“以前阮府君有求于我,不敢听命的原因,实在是怕玷污府君的好名声,现在相送,表明我并非有所吝惜呀。”
(2)离开临淮后,隐居于田野荒泽中,不和乡里的人交往,同乡人讥讽他的刚直。南阳发生了大的饥荒,朱晖全部散掉家产,分给同宗族中贫弱的旧交老友。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道遇群贼”,应理解“路上遇到一群贼寇”,后面断开,排除A和B项;“略夺衣物”,应理解为“抢夺她们身上的衣物”,后面断开,排除C,故选D。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B项,“孤:年幼失去母亲”错误,“孤”,应该指幼而无父的人。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项,错在“所到之处,受到当地百姓和上下官员的一致好评”曲解文意,原文是“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自去临淮,屏居野泽,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可见他“做官很刚直,被上司忌恨,所任职之处,他都被人弹劾。离开临淮后,隐居于田野荒泽中,不和邑里的人交往,乡党讥讽他的刚直”,并不是“受到当地百姓和上下官员的一致好评”。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或”“所以”“诚”“明”“爱”的翻译各1分;第二句中,“去”“屏居”“介”“大饥”“羸”的翻译各1分。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城人。其家族世代为官。朱晖早年失去了父亲,十三岁时,王莽败亡后,天下大乱,跟着外氏家属奔逃到宛城。路上遇到一群贼寇,持刀劫掠随行的妇女,抢夺她们身上的衣物。兄弟宾客们都惊惶失惜,趴在地上吓得不敢动弹。朱晖拔剑走上前说:“财物你们都可以拿走,各位女长辈的衣物你们不能动一下,否则,今天就是朱晖的死日!”贼人见他年纪小,秉性刚烈,笑着说:“小孩子还是收起刀吧。”于是丢下他离开了。当初,光武帝刘秀和朱晖的父亲朱岑一起在长安求学,两人有老文情。等到刘秀即皇帝位后,访求朱岑,他已经死了,于是召来朱晖授他郎官。朱晖不久因病离职,在太学完成了学业。朱晖性格端庄严肃,举止行动一定依照礼仪,众位儒生都称赞他的高尚品德。
永平初,显宗的舅舅新阳候阴就仰慕朱晖的贤能,来自前往拜访他,朱晖躲避不见,阴就又派家丞给他送礼,朱晖就闭门不接受。阴就听说后,赞叹说:“真是志士啊,还是不要改变他的气节吧。”后来做郡吏,太守阮况曾经想买朱晖的婢女,朱晖不答应。等到阮况死了,朱晖才厚赠给他家。有人为此讥讽朱晖,他说:“以前阮府君有求于我,之所以不敢听命,实在是怕砧污府君的好名声,现在相送,表明我并非有所吝惜呀。”骡骑将军东平王苍听说朱晖的事后,就征召他做官,对他的礼节很是恭敬。正月初一,王苍应当进府祝贺新年。按照惯例,少府应该给璧作为答礼。当时阴就做府卿,富贵骄纵,不奉行法令。王苍坐朝堂上,沙漏将要滴尽(时间很久),所要的璧还没有得到,回头问掾属说:“怎么办?”朱晖望见少府主簿拿着壁,就前去对他说:“我多次听说这块璧,却不曾见到,请让我瞧一瞧。”主簿把璧交给了他,他回头叫令史棒着璧。主簿非常吃惊,立即把这件事禀告阴就。阴就说:“朱掾属是个义士,不要再去要了。”王苍等事情结束后,召朱晖对他说:“你认为你和蔺相如比怎么样?”皇帝听说了这事很是震动,让朱晖做了卫士令。后来又升任临淮太守。几年后,因犯罪被免官。
朱晖做官很刚直,被上司忌恨,所任职之处,他都被人弹劾。离开临淮后,隐居于田野荒泽中,不和邑里的人交往,乡党讥讽他的刚直。南阳发生了大的饥荒,朱晖散尽家产,来分给宗族故旧中贫弱的人。后来官升到尚书令,因年老多病而乞求退休。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千秋岁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 ②西池:汴京(开封)金明池。 ③鹓(yuān)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14. 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飘零”两句,写远谪索居,形体瘦损,不再有以往对酒当歌之情,转折有致,从中可知此时词人内心哀怨。
B. “碧云暮合空相对”说明词人所待之人(事)迟迟不来。这所待之人(事)既可指女子,又可以理解成君主的赏识。
C. “春去也”两句,由眼前想到今后。“飞红万点”是春归的自然写照,“愁如海”运用比喻、比拟的手法,以虚入实,既有惜春之情,又有对前途的无望。
D. 此词由春景春情引发,一波三折,一唱三叹,以景结情,蕴藉含蓄,感人肺腑,集中抒发了贬徙之痛,飘零之苦。
15. 请简要描述本词开头四句描绘的景象,并分析其在全词中的作用。
【答案】14. C 15.
开头四句描写了一幅溪水边、城郭旁,浅浅春寒消退,天气转暖,花影摇曳,莺声盈耳,一派热闹的城郊暮春风光图。写眼前之景,交代了人物活动的时令、地点。然春光明媚,作者却远谪索居,飘零无依,以乐景衬哀情,更增添了作者的寂寥怅惘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意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错在“愁如海”“运用比拟的手法”,这里没有使用“比拟”的手法,应是比喻的手法。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的景物特点及其作用的能力。概括景色特点关键是寻找句中能体现景色特点的词语,并结合语境进行分析,然后用精练的词语表述出来。分析景色,就是要搞清楚景色的具体内容:写了什么具体景物,特别要指出什么时间、地方的景物,还要分析景物整体所呈现出的特点、氛围、意境等。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是传达什么情感。“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这四句展现出的是春天变化的具体景致,既写出了天气的转暖,也写出了暮春的风光,交代了具体的时令,活动的地点;同时这些景物都是一些比较明快的景色,如“春寒退”“莺声”,再结合“飘零”“离别”“愁如海”等表现情感的词语,可知这是以乐景衬哀情,突出了作者的寂寥怅惘之情,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
【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氓》中劝诫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陟罚臧否 (2). 不宜异同 (3). 浔阳江头夜送客 (4). 枫叶荻花秋瑟瑟 (5). 无与士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陟”“宜”“浔”“荻”“耽”。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新动能”之一,共享经济有着 的前景。共享单车、共享停车、共享租屋等就是已走近普通大众的共享产品。“共享+” ,这是好事,然而,也有一些所谓的“共享”,因为缺少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盈利模式,( )。比如,有人把“共享雨伞”投放到地铁口、公交站台等交通节点,结果半个月后 ;有人在城市街头投放“共享马扎”,但管理跟不上,最终被市政部门清理搬走;有人推出“共享睡眠舱”,但安全、消防、卫生都不过关,最终被管理部门叫停……
共享经济是指在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权利人对使用权进行临时性转移,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权利人也能从中获益。其本质是整合闲散资源,盘活存量经济,减少浪费,避免新的资源开掘。“伪共享”之所以没市场,就在于他们对消费者的需求却因制造“虚假需求”,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成了“非共享、不经济”。“共享项目”只有摆脱资本热捧与营销炒作,走向理性、合规、审慎,在分享平台上做深做透,才能找到真正清晰的发展焦点和盈利路径。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光风霁月 百家争鸣 不胫而走 不以为然
B. 光辉灿烂 百花齐放 不翼而飞 不以为意
C. 光辉灿烂 百家争鸣 不翼而飞 不以为意
D. 光风霁月 百花齐放 不胫而走 不以为然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仅浪费社会资源,也透支了“共享”的公信力,成了“伪共享”。
B. 既浪费社会资源,也透支了“共享”的公信力,成了“伪共享”。
C. 不仅社会资源浪费了,“共享“的公信力也被透支了,成了“伪共享”。
D. 成了“伪共享”,不仅浪费了社会资源,也透支了“共享“的公信力。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共享经济是指在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权利人对使用权进行临时性转移,反过来提高资源利用率,权利人也能从中获益。
B. 共享经济是指在所有权不变情况下,权利人提高资源利用率,对使用权进行临时性转移,反过来也能从中获益的经济模式。
C. 共享经济是指在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权利人对使用权进行临时性转移,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权利人也能从中获益的经济模式。
D. 共享经济是指在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权利人提高资源利用率,对使用权进行临时性转移,并能从中获益的经济模式。
【答案】17. B 18. A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光风霁月”形容雨过大晴吋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光辉灿烂”色彩光亮耀哏,多比喻前程的远大或事业的伟大。文中的对象是“共享经济”用“光辉灿烂”。“百家争鸣”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百花齐放”形容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文中“共享单车、共享停车、共享租屋等”用“百花齐放”。“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不冀而飞”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物品忽然丢失,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文中是“共享雨伞”,用“不翼而飞”。“不以为然”意思是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文中是“对消费者的需求”,用“不以为意”。故选B。
【18题详解】
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中的填写衔接句,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根据语境和句意应该先“浪费社会资游”,后“透支了‘共享’的公信力”,最后“成了“伪共亨’”。A项关联词“不仅……也”为递进关系,较恰当,所以选择A。B项关联词“既……也”为并列关系,不恰当。C项“‘其享的公信力也被透支了”转换了主语,不恰当。D项先“成了‘伪共享’”后“不仅浪费了社公资源,也透攴了共享’的公信力”,不符合语境和句意。故选A。
【19题详解】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A项,成分残缺,“共亨经济”没有与之搭配的宾语。BD项,语序不当,根据句意,权利人应该先“对使用权进行临时性转移”,然后才能“提高资源利用率”。故选C。
【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20. 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年画”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40字。(5分)
年画是民间很常见的一种图画,大多于农历新年到来时张贴。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传统年画多为本版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枊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现代年画则多为机器印制。年画的常见题材有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五谷丰登等,也有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多含有吉祥喜庆的意义。年画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相关记载;清代中期,年画尤为盛行;至今还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答案】年画是春节时张贴的,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含有吉祥喜庆意义的图画。
【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下定语首先要符合表达形式的要求,概念表达一般用“种差”+“邻近的属概念”=“被定义概念”的方式。因此我们先要从语段中找相关属概念,提取关键信息,即种差——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农历新年到来时张贴。同时也要注意种差多时,语序要恰当,不能出现语病。如“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的属概念”。按这一思路总结即可。
21.下面是四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不得体之处并修改。
①校团委会决定5月10日下午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体育节活动。欢迎各位同学光临惠顾,积极参加。(校团委会通知)
②我将永远铭记您的教导,上大学后认真读书,立志将来回母校就教,做一名像您一样博学的老师。(学生写给老师的信)
③某饮料广告在广播里播放,其文字稿中这样写道:“……该饮料中含有治癌物质,可以调节人体内循环。特向全国诚招经销商,欢迎垂询。(广播稿)
④有位同学于5月7日上午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165元、饭票、手机充值卡等,望失主前往学校教导处找李老师认领。(招领启事)
⑤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准时参加,不得迟到或缺席。(家长会邀请函)
【答案】①光临惠顾修改为踊跃报名②就教修改为任教(或执教)③治癌修改为抗癌④165元修改为若干⑤删掉“不得迟到或缺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得体就是根据交际的语境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无论说什么话都要讲究一个得体,也就是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平时说话讲究敬称、谦辞和避讳,注意表达准确得体。“光临惠顾”一般表示顾客来店里买东西时对顾客说的,用在这里不合适,可以改为“踊跃报名”;“就教”指的是向对方请教,不符合句意,修改时注意应表达回到学校教书的意思,可以改为“任教或执教”;“治癌”因为是用在“广播稿”中,容易误以为“导致癌症”,可以改为“抗癌或治疗癌症”;“165元”用在这里不得体,“招领启事”中通常不公布钱的具体数额,可以改为“若干”;“不得迟到或缺席”语气太生硬,可以删掉。
四、写作(60分)
22.根据材料,按要求写作。
校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治校精神与文化内涵。拟定或选择校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我所推崇的中学校训”总决选中,面对以下三组呼声较高的候选者,你认为哪一组最好?请以“时代的航标—我为什么要投它一票”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观点明确;论据恰当,论证合理;不少于800字
候选校训:
第一组:竞争 拼搏 超越
第二组:向善 笃学 强身
第三组:律己 乐群 为公
【答案】时代的航标—我为什么要投它一票
在这个文化多元、新青年成长的时代,我们需要如静水一般温润向善,如激流一般坚定笃学之志,如大海一般拥有强身之气——这是这个时代的航标,我要给第二组投一票。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联合国教科文总部演讲道:“文化如水,润物无声。”作为新青年的我们,站在改革开放的创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校训呢?校训是无数学生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守则,我们身处科技飞速发展却逐渐迷失人性之光的时代风口,如水般温润青年的校训文化生出了独一无二的光辉。
向善倾向是如静水一般温润无声的心水,它是品德文化的积流,是道德正义的厚积。求善的倾向,在经典中每每提及,标志着人们对真善美的关注和求索。而现实生活中小学生不让座,大学生口出狂言羞辱民工的事件时有发生,其根源在于飞速发展的时代对“善”的忽视。须知“知识即美德”,品德即文化,当今时代需要兼具善意、人格和知识的人才,向善的意识,促成“笃学”之流。
笃学之志,如激流一般有力而直行,有了向善的意识,我们知晓了文化道义和精神所在,从而更好地树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有了强健的思想基础,方能厚积而薄发,勤奋笃学,任重而道远,汇为“强身”之汪洋。
强身之气,如汪洋恣肆一般壮阔,它由向善和笃学汇成,心怀济世、仁爱的气度,并努力学习,笃志不渝,方能致远,方能使中学生拥有正确的三观和凌云之志,走向社会,实现家国的梦想。
校训如水,温润每个学生。而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只有适合当代的校训,才能激发出最绚丽的青春光彩!今天我们选择校训,是依从时代的航标,明天我们更要向善笃学强身,成为时代的引路人!校训所在,实为期许,为目标,更为时代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身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重拾坚毅之气和人性之光。
综上所述,我选择第二则校训。静水激流汪洋,是少年发展为青年
必需,是从汪洋再回归静水之润通,更是青年指引时代的路途。我们与时代共同生长,善万物而不争,故能就其深,厚积而薄发,让时代光华与青年光辉相映成辉。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这是一则命题作文,文体和题目已经限制了。作文题目中的“时代的航标”提示我们,这篇议论文既要分析所选校圳的内涵,又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这是我们需要在作文中特别阐述的。三组校训第一组:竞争 拼搏 超越,侧重从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的角度激励学生。第二组:向善 笃学 强身,侧重从做人、学问以及健康的角度引导学生。第三组:律己 乐群 为公,侧重从自己与别人、与群体的角度启发学生思考。写作时注意题目已经确定。
参考立意:
1、向善笃学强身是时代的航标
2、当代青年的航标——竞争拼搏超越
3、律己乐群为公是时代的航标
可用素材:
1、一个人是善是恶,这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而且还是立身处世的问题。善,利人利己利社会。人人为善,就会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地方安宁、百业兴旺、国家强盛。
2、我们要让向善的思想和精神在心中扎根、开花、结果,从而转化为崇德向善、奋发向上的实际行动。看到老人摔倒就勇敢去扶,难道你愿意哪天自己老了以后,一个人摔倒在街道上,却无人问津?平时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多做文明向善的事。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4、勤奋是成功之母,懒惰乃万恶之源。
5、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7、强身健体有诸多好处,包括改善人的睡眠,愉悦心情,使人具有一个强有力的免疫系统,可以战胜慢性疾病,甚至带给你更长的寿命或更高质量的生活。
8、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竞争更为激烈,面对高效率、快节奏的学习生活和日益复杂的人际关系等等问题,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尤为重要。进行体育活动,从生理上来看,能有强身健体的作用;从心理上来看,能陶冶情操,使不良的情绪得到疏导。
行文结构:
议论文的思路和结构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并列式等结构方式。本文可用并列式结构,首先提出中心论点:我要给第二组向善笃学强身投一票。然后进行并列式阐述。可列举一些具体事例,加强论证力度。最后,总括全文,再次点题。结构上,做到首尾呼应。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