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8.00 KB
  • 2021-06-03 发布

2021广东省高三语文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总复习教师用书:第4部分 专题2 腾挪跌宕理结构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考查角度】 文章的结构是阅卷老师关注的重点之一。“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铺直叙的 文章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文学类文章行文时要通过设置悬念、抑扬变化等方法, 使文章生动有味,曲折而有感染力。从而让阅卷老师疲倦的思维兴奋愉悦起来, 奠定高分的基础。 【佳作悟法】 宿 命 我靠在昏暗、潮湿的小矮墙上,我正在思考我的人生——我是一只猪。我的 祖辈都一样,有着极其悲惨的宿命。 宿命,宿命。 我一生不愁吃,不愁穿,我只需要吃好睡好,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日复一 日……看着同伴们渐渐膘肥的身材,我却始终壮不起来,我有着自己的思想。我 不愿臣服于我的宿命,因为我深知,我的自由之日便是我受死之时。 夜幕降临,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了我被屠夫送进了屠宰场。那儿陈列着一行 一行的猪头,一排一排的猪肉,我明白,我们身上的猪头、猪肉、猪肠通通不是 我们的,除了我们自己的灵魂。我一个激灵醒了过来。 夜色朦胧,我站在猪圈门口,挥洒冷汗。同伴一个一个都睡着了,我沐浴着 从断崖处吹来的山风,我的灵魂躁动不安。我似乎看到了狼在断崖上嗥叫。我也 情不自禁,摆正了姿态,嗥叫了一声,同伴们瑟瑟发抖,迷惑地望着我,显得很 害怕。他们一定以为我患上了猪瘟,或者以为我是一只披着猪皮的狼。我没有解 释什么,因为我只是顺从我的灵魂罢了。 我决定要逃跑。 “什么?”同伴们瞪着眼睛惊恐地看着我,此刻的我站在猪圈门口,继续沐 浴我的清风。我知道他们不会理解我,就像人们不理解韩寒一样,我和他一样, 都是叛逆少年。就像汪国真说的: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我的内心 似乎更坚定了。 明天,明天。红艳的晚霞如期而至,浓浓的雾气没忘记给大地披上一层灰色 的幕。我趁着夜色,拱开猪圈门,玩命似的往断崖飞奔,迎面吹来的是凉爽的清 风。逃跑时我回头望了一眼,看到了我的母亲,从她的眼神里我看到了肯定的目 光,似乎是我做了她想做却又不敢做的事情。 断崖的清风不像猪圈的,猪圈里的风夹杂着湿气和污臭。我摆正了英姿,不 断嗥叫,因为我战胜了我的宿命,我顺从了我内心的灵魂。 心里有个声音一直在嘀咕:“你战胜了你自己的宿命,多么值得啊!” 夜幕下的断崖,依稀可见几颗星星,这勇敢的灵魂之花,此时此刻,开得到 处都是。 点评: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构思全篇,写一头猪无法接受祖辈的宿命,决心从 猪圈中逃出去,并最终出逃成功的故事。文章心理描写细腻,一一展现了一头猪 的思考和情感,让我们在阅读中对其由同情转为敬佩,从而油然地生出赞美之情。 另外,作者善用隐喻,如“狼”这一意象的反复使用,暗指猪的叛逆;如多次提 到“风”,或象征着对自由的渴望,或传达了获得自由的喜悦。并且,作为一篇 记叙文,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能够很好地处理主题与内容的关系,紧扣主题来叙述, 适时点题。这是一篇充满想象力、创造力的作文。 欲扬先抑法 “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 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反之亦是。这种方法(或 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可以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和鲜明对比,使读者在阅读过 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如: 卖菜人的老趼 夏日午后,人们似乎都在燥热的阳光里隐身了,唯有老树下斜靠着一个人影。 那人戴着草帽,在聒噪的蝉声中显得分外安逸。他的面前,是一个装着十几张钞 票的盆子和两只用扁担挑来的筐。筐里除了一瓶水、一杆秤和几把没有卖出去的 小菜,别无他物。 那人是这个小区里摆摊卖菜的。没有人关心他的来历,人们都形象地称他为 “卖菜人”。卖菜人从不挪地方,偌大的小区,他只看上了紧挨着一号楼的这棵 老树。老树枝叶繁茂,甚至伸到了几户人家的阳台边。他其实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倒是那双手上的老趼怪硌人的。加上他摘菜卖菜总顾不上洗手,所以他的手上常 常沾满了泥土。小区里的人都喜欢到他那里买“原生态”的绿色蔬菜,只是他那 双手让很多人感到膈应。卖菜人似乎也看出了这个问题,不知从哪儿拿来一个旧 盆子,盆子里面备几张零钞,顾客付钱和找钱都靠这个盆子充当媒介。这样省了 很多事。时间久了,很少有人再去议论卖菜人那双长满了老趼的大手。 卖菜人照旧在老树下午睡。朦胧之间,他好像听到了窸窸窣窣的声音从老树 上传来。睁开眼睛朝树上看去,他呆住了,三楼阳台的栏杆上竟然半挂着一个三 四岁的小男孩。小男孩好像害怕得忘了呼喊,当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已经身处险境 时,老树下已经三三两两地聚过来了不少居民。大家面面相觑,对着小男孩惊恐 地指指点点。有人在打紧急电话,有人在联络小男孩的爸妈,有几个小伙子在大 声呼叫小男孩“别松手”。 在众人手足无措之际,有个人身手麻利地爬上了老树,慢慢地挪到了伸往二 楼的一根粗树枝上。他缓缓地直起身,一手抓住三楼栏杆,一手稳稳地托住了小 男孩。树下的众人愣住了,那个人,那个平素沉默寡言的卖菜人,此时正用他那 双长满老趼的手,托着小男孩。后来,此事被当地媒体报道,卖菜人也被社区评 为了“救人英雄”。 一番热议之后,小区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人们照例到卖菜人那里买菜,只 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卖菜人面前的那个盆子不见了,小区里的人开始和他直接 进行“手上交易”。无论是带着孙子的老奶奶,还是妆容精致的白领,人们都坦然 地伸出手,似乎卖菜人手上并没有沾泥巴,也并没有那么硌人的老趼。 点评:这篇小小说极富现实意义。考生心系民生问题,将目光投向现实生活 中的平凡人的平凡事,通过对卖菜人的刻画,将一双长满老趼并沾满泥土的手送 到阅卷老师眼前。文首虽然没有直接描写,但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这双手 曾经是伸出去过的,只是因为手上的老趼和泥土而被人嫌弃;紧接着,在卖菜人 和小区人习惯了不碰到彼此的手的“盆子”交易后,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卖菜 人用小区人嫌弃的一双手托住了小区人的孩子,成为英雄;主旨的揭示,毫无意 外地留在了文末,小区人主动与卖菜人进行“手上交易”,是因为卖菜人在托起 男孩生命的时候,也托起了小区人的人性和向善之心。考生意在告诉我们,一双 手的价值,不在于它的主人的富贵与贫贱,而在于它的主人的精神和道德高度。 可以说,这篇小小说正是因为其独特的情节、深刻的主旨和对人情世态的朴实演 绎征服了阅卷专家组的老师。 巧设悬念法 设置悬念的方法,能够造成读者某种期待和热烈关切的心理,产生一种非看 下去不可的强烈冲动,增强文章内容的感染力,从而达到预期的写作目的。 设置悬念的位置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在篇首设置悬念——这种设置悬念的形 式运用很广泛,它有助于创设氛围、环境,展开矛盾,引出下文;另一种是在篇 中设置悬念——这种设置形式有助于承上启下,推动情节的发展。如: 天上之母 人的手,可以触摸到一个生命的灵魂。生活中,我用双手感知过无数事物, 直到有一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灵魂的温度。 我第一次参加葬礼时,刚十六岁。 殡仪馆积聚多年的寒气仿佛全部集中在这间小侧屋里,人站在里面,仿佛浸 泡在蓄满冰啤酒的湖里,冰凉麻木,昏昏欲睡。 我的左手轻轻地抚摸着她的脸颊,很轻,很轻,轻得不像话。因为即使再用 力,我也弄不醒这个陷入沉睡的女人。我幻想着她会再次睁开那双漂亮的眼睛, 然后站起来,走出这座冰棺。但这只能是充满深情与天真的妄想。 她刚被抬来那会儿,有一群人在门口打麻将,吵吵闹闹的声音不绝于耳。起 初,我很愤怒,后来我明白了,就安慰自己,也许热闹的场景是人们排解寂寞和 恐惧的一种方式吧,因为这里,的确是太冷清了。 我用手掌贴着她的脸颊,一丝温热传来,我十分欣喜,脑子里竟然浮现出她 苏醒过来的场景。我又去握她的手,但她的手被压在了身下,我不敢用力拉,于 是只能轻轻地用手掌贴着她的手背,冰冷的温度顺着我的手,传遍了我的整个心 脏。 晚上道场上还有很多事等着我去做,毕竟只有我一个人在操办丧事。但我不 觉得孤独,因为我觉得,她在看着我呢。 人们陆续到达,我不断地向每一个前来吊唁的人下跪。每次下跪又起身时, 我的眼前浮现的全是她那双漂亮且带着水光的眼睛,现在那水却顺着我的眼角流 了下来。 时间慢慢地流逝,那些哭过喊过的人和始终面无表情的人都走光了,只留下 几个冷漠的守夜人,他们升起一堆火,围坐着嗑瓜子儿,说说笑笑的。我打了几 个盹儿,期间总是被寒冷刺醒,即使挨着火堆也无济于事。 天渐渐地亮了,是永别的时刻了。昨天抬她进来的人,又再次抬起她,送进 了火葬室。我站在门口,心情极度压抑,哭得谁都劝不住。后来我想了想,自己 应该为她的解脱感到高兴。所以我渐渐止住了哭泣,安静地站在火葬室门外。门 缓缓打开,我跪下,用双手接住了那炽热的骨灰盒,这时,我听到门里的人幽幽 地说:“你妈妈会保佑你的。” 我双手捧着她的骨灰,即使烫手也毫不在意,也许这时,她也在静静地看着 我呢。我知道,我手里托着的,是她永存不灭的灵魂。 天堂是永远的家,世上只是学习的地方,我说:“我要像个男人一样,洒脱地 送你回家。” 点评:这是一篇颇具特色的记叙文,题为“天上之母”,给人广阔的思考空 间,吸引阅卷人读下去。读完,我认为这篇文章有两个特色。其一,考生的立意 没有拘泥于材料所给的四句话,而是进行了延伸。“我”用手触摸母亲冰冷的身 体和用手接住炽热的骨灰盒等动作,显示了“我”对母亲深沉的爱和少年丧母的 深切的痛。其二,侧面描写突出。写丧亲之痛时,人们往往喜欢回忆亲人在世时 的事迹,展现亲人的音容笑貌,但是这位考生则不然,母亲是怎么死的?病死, 操劳致死,还是遭遇祸患而死?我们不得而知,他只用一双手的几个动作、对温 度和环境的感知和对守夜人不分场合的喜悦的冷静叙述,就将自己对母亲的爱揭 示得淋漓尽致。 意外巧合法 叙事性文章的写作,要重视表现偶然性的巧合。巴尔扎克认为:“偶然性是 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若想文思不竭,只要研究偶然性就行。”对生活最精彩 的艺术表现,就在于对个别现象即带偶然性现象的把握和描述,通过偶然,揭示 必然;通过个别现象,揭示事物普遍性的规律和实质。如: 喝 茶 老李是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的副所长。他有两大爱好:一是品茶,二是逗宝贝 孙女玩。 说起品茶,老李是行家,怎么辨茶、闻茶、敬茶,怎么区别各种不同类的茶, 什么信阳毛尖啦,清香茉莉啦,牡丹绣球啦,他能跟你说得一套一套的。 说起孙女,老李有两个,大的叫大兰,小的叫小兰。虽然两个女孩一样乖巧 可爱,衣着打扮完全相同,但老李私下里更喜欢小兰,不仅仅因为大兰不是他的 亲生孙女,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小兰嘴更甜,手脚更勤快。每天老李回家,小 兰总是为爷爷捧上一杯浓香可口的茶,而大兰不是正在看书,就是躲在房里。“到 底是亲生的孩子疼爹妈呀!”老李想。 一天下午,老李紧皱眉头,一边思索着工作中的难题,一边往家里走去。刚 一进门,就是小兰捧着冒着热气的茶迎上来,脆生生地喊:“爷爷,请喝茶!” 然后一边把茶杯棒到爷爷手中,一边把他扶到沙发边。老李打心眼里高兴。工作 中的烦恼一下子烟消云散了。他一边抚摸着小兰的头,一边问:“大兰呢?” “她呀,看书呢。”小兰不以为然地朝里屋呶呶嘴。 老李不再说什么,细细地品起茶来。 第二天上午,老李突然回到家中取资料,一进门就见小兰正在看电视,见爷 爷回来了,小兰习惯性地端起茶几上的杯子,甜甜地喊着:“爷爷,您喝……”这 才发现杯子里什么也没有。她忙倒上茶叶去拎茶壶,只见她晃晃悠悠地举起硕大 的茶壶,那壶嘴就像个左顾右盼的蛇头,突然“呼”地一下吐出一股热水,直扑 杯底,杯里少得可怜的几片茶叶全被扑出来了。小兰忙放下茶壶,捡茶叶,捡好 茶叶却又打翻了壶盖。老李诧异地看着这一切。大兰一声不吭地从里屋出来了, 她默默地洗好杯子,熟练地倒入茶叶,又仔细地倒好了水,然后轻轻吹了吹,把 杯子递给小兰,看了爷爷一眼,又默默地转身进屋了。小兰高举着杯子,欢天喜 地地喊着:“爷爷,爷爷,您喝茶!” 老李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每天为自己泡茶的,不是自己视为掌上明珠的亲孙 女小兰,而是一直被自己冷淡了的大兰。而自己却……老李木然地接过杯子,却 再也品不出先前的味道来。他突然找到了那个这几天一直困扰着自己的社会学难 题的答案:“感情亲疏不能代替对事物的正确认知。”他释然地放下茶杯,匆匆向 所里赶去。 点评:文章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特别是文章最后的细节描 写,塑造了三个鲜明形象:小兰活泼乖巧却有虚荣心;大兰好学而不善表现自己, 甘当无名英雄;爷爷有很强的事业心,敢于自责,并能深层次地思考问题。 小说通过写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经过作者巧妙地截取,通过设置情节“巧 合”,塑造人物形象时的“先抑后扬”,揭示了社会生活中的大事——“老李紧皱 眉头,一边思索着工作中的难题”,最后“释然地放下茶杯,匆匆向所里赶去”, 主题由此而深化。 【即时迁移】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文章。 在嘈杂、凌乱的屋子里,两名赤裸着上身的男子正在翻唱汪峰的《春天里》, 沙哑沧桑的声音让这段视频走红网络,网络转载破两百万。“如果有一天,我悄 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很多网友被这段苍凉的歌声所触动,而且很 多人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旭日阳刚”的执着是他们所没能坚持的,“旭日阳 刚”的今天是他们曾经向往的。在鼓励、支持“旭日阳刚”的同时,很多人都在 找寻、激励着自己继续追求自己的“春天”。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春天”, 也生活在自己的“春天里”,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请以“活在春天里”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有关的经历或对此 的看法,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 700 字。 如果写一篇记叙文,请完成下面的问题。请根据自己的构思,完成文章。 (1)审题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构思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置悬念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活在春天里”本身具有一定的象征含义,结合材料,学生要准 确地把握其象征意义——“看到希望”“执着追求”“要有梦想”“敢于抗争” 等。 答案:(示例)(1)乐观地看待自己的前程。 (2)小时候,自己成绩优异;中学时,自己因家庭变故而蜕变;高中想放弃学 业,但无奈严父不许,自己发奋读书,学有所成,再见严父的微笑。 (3)描写父亲的神情——“板着脸”,设置悬念。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最近,两则和“孝”有关的新闻颇受关注。一是 10 月 24 日,身为天津某大 学硕士毕业生、现为深圳市光明新区公务员的廖某与父亲因争吵产生肢体冲突, 导致父亲身体多处受伤。事后廖某迫于舆论压力向父母下跪认错。二是一个名为 “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的活动正式启动,宣称计划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 培养百万中华小孝子,为全国亿万孩子树立道德榜样。 有人说,百善孝为先,硕士打父母这样的事情正好说明了培养孝心的重要性。 更多的人则认为,这个工程宣称成绩好的孩子更有孝道,硕士的“经验”刚好给 了这个说法一个响亮耳光,也说明这个所谓的工程是多么不靠谱。 针对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 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审题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构思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置悬念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自古以来,百善孝为先;但孝究竟是什么?材料中的廖某向父母 下跪,是孝的表现吗?显然他更在乎社会的舆论和官位;“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 能真正培养出小孝子吗?成绩好的孩子更有孝道吗?这显然是一种片面的做法和 说法。 首先,孝心与成绩从来就不能画等号,所以我们在关心学生成绩的同时,更 要关注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再者,被迫“下跪”更有违孝的本真,孝是内心自然 流露出来的那泓甘泉;最后,“孝”还需有一定的氛围,社会要围绕着孝来选拔人 才,任免人才,要为孝做实社会舆论。 答案:(示例)(1)成绩与孝心不能够画等号,关心学生的成绩同样要关注孝道 培养。 (2)先写某国飞机场边痛不欲生的老夫妻;再写夫妻对话,交代多年来他们引 以为傲的儿子,交代其优异的表现;接着写老两口儿省吃俭用,不断给儿子寄钱; 接着写老两口儿不远千里,来看望成家立业、功成名就的儿子,却因穿着“寒酸” 遭遇儿子的冷遇,老两口儿不得不回国;最后通过写内心独白,揭示老两口儿对 只注重儿子成绩,而不注重儿子德性行为的培养的懊悔。 (3)倒叙和抑扬的方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