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0 KB
  • 2021-06-03 发布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8年下学期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期末考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艺术与中国社会 宗白华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三句话挺简括地说出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觉之中,深刻而普遍。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中国人由天地的动静、四时的节律、昼夜的来复、生长老死的绵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条理的。这“生生而条理”就是天地运行的大道。这种最高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体验生命的精神境界,具体地贯注到社会实际生活里,使生活端庄流丽,成就了诗书礼乐的文化。‎ 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礼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礼乐使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三代【注】的各种玉器,是从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器乐器。三代的铜器,也是从铜器时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升华到国家的至宝。而它们艺术上的形体之美、式样之美、花纹之美、色泽之美、铭文之美,集合了画家书家雕塑家的设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而终于在圆满的器形上,表出民族的宇宙意识(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和力。在中国文化里,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无间、灵肉不二的大和谐、大节奏。‎ 因为中国人由农业进于文化,对于大自然是“不隔”的,是父子亲和的关系,没有奴役自然的态度。中国人对他的用具(石器铜器),不只是用来控制自然,以图生存,他更希望能在每件用品里面,表出对自然的敬爱,把大自然里启示着的和谐、秩序,它内部的音乐、诗,表显在具体而微的器皿中。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 中国人的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以及日用器皿,都希望能在美的形式中,作为形而上的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的表征。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也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后根据。‎ 孔子是替中国社会奠定了“礼”的生活的。然而,孔子更进一步求“礼之本”。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理想的人格,应该是一个“音乐的灵魂”。‎ 社会生活的真精神在于亲爱精诚的团结,最能发扬和激励团结精神的是音乐!音乐使我们步调整齐,意志集中,团结的行动有力而美。中国人感到宇宙全体是大生命的流行,其本就是节奏与和谐。人类社会生活里的礼和乐,是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 但西洋文艺自希腊以来所富有的“悲剧精神”,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且往往被拒绝和闪躲。人性由剧烈的内心矛盾才能掘发出的深度,往往被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固然,中国人心灵里并不缺乏雍穆和平的大海似的幽深,然而,由心灵的冒险,不怕悲剧,以窥探宇宙人生的危岩雪岭,发而为莎士比亚的悲剧、贝多芬的乐曲,这却是西洋人生波澜壮阔的造诣!‎ ‎(本文有删改)‎ ‎【注】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1. 关于诗书礼乐与中国社会的关系,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诗书礼乐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与教育的根基,因此,从根本上讲,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内容就是艺术文学,教育的目的是以情动人。‎ B. 诗书礼乐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全部内容。“礼”作用于群体,造就群体生活的和谐;诗与乐则作用于个体,陶冶个体的性灵。‎ C. 诗书礼乐的文化能够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对中国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礼乐可以在群体生活中养成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 D. 正是由于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所以二者成为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成为“兴于诗”得以实现的基础。‎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石斧石磬升华到圭璧等礼器乐器,烹调器及饮器升华为国家至宝,礼乐使生活中的日用器具超越了实用层面,进入艺术领域。‎ B. 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亲和、“不隔”的,对用具器皿的制作不单是为了控制自然,满足生存所需,还希望以此表现对自然的敬爱,反映自然所给予的启示。‎ C. 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这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文化意识:在制作具体器皿时希望以富有美感的形式表现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 D. 礼乐在社会生活中担负具体功能,调节社会关系,只有在个人的生活中才展现形而上的启示意义,使个体人生具有更深的意义和美。‎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天地的节奏与和谐在中国社会的礼乐中得到反映与体现,物质器皿、礼乐生活与天地境界并非彼此孤立,而是三者融通和谐。‎ B. 人类社会里的礼和乐体现着天地运行的大道,而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所以乐是一切人类艺术的最高境界和最终追求。‎ C. 中国的礼乐文化讲求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与天地大道、宇宙秩序、自然节律的交融,由此导致中国文化精神中没有“悲剧精神”。‎ D. 西洋艺术直面人生中的冲突与悲剧,展现波澜壮阔的人生气象,与表现和平静穆的中国艺术相比更能打动人,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视频 ‎1.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关于诗书礼乐与中国社会的关系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项“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内容就是艺术文学”错,艺术文学是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非内容。“能以感情动人”是艺术的作用,而非目的。B项“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全部内容”有误,原文第一段说“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 诗与乐则作用于个体”有误,原文第二段说““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可见对群体依然起作用。C项无因果关系。‎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A项“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内容就是艺术文学”错,艺术文学是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非内容。“能以感情动人”是艺术的作用,而非目的。B项“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全部内容”有误,原文第一段说“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 诗与乐则作用于个体”有误,原文第二段说““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可见对群体依然起作用。‎ ‎2.‎ ‎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选项B“担负具体功能”错,礼乐分别构成秩序条理、和谐与团结力,可见其意义是抽象的。“只有在个人的生活中才展现形而上的启示意义”有误,原文中礼乐是社会的柱石,涉及的范围广,只有“人生里面的礼乐”才展现形而上的启示意义,使个体人生具有更深的意义和美。‎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B“担负具体功能”错,礼乐分别构成秩序条理、和谐与团结力,可见其意义是抽象的。“只有在个人的生活中才展现形而上的启示意义”有误,原文中礼乐是社会的柱石,涉及的范围广,只有“人生里面的礼乐”才展现形而上的启示意义,使个体人生具有更深的意义和美。‎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A项“没有悲剧精神”有误,原文说“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并不等于没有。B项“乐是一切人类艺术的最髙境界和最终追求”夸大了其作用。D项原文结尾处并未对两者的艺术价值作对比。‎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没有悲剧精神”有误,原文说“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并不等于没有。B项“乐是一切人类艺术的最髙境界和最终追求”夸大了其作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西魏的微笑 薛林荣 麦积山石窟第四十四窟,西魏造像,距今约一千四百七十年。‎ 石窟中主佛高约一点六米,水涡纹高肉髻,结跏趺坐。举右手,五指前伸,掌向外,作“释迦五印”之一的“无畏印”;左手下垂膝前,作“与愿印”。舒指仰掌间若有甘露流焉。鼻梁高而修直,额头宽广。通肩袈裟自然下垂,衣褶如花朵般盖过双膝,覆于佛座前,比重几乎占到了整座雕塑的一半,质感厚重,线条飘逸,层次分明,具有浓厚的装饰趣味。佛坐姿势极为沉静,衣褶的曲线却动感十足,其雕刻之精妙,光影之分配,开北朝造像之新境。这显然是西魏泥塑的巅峰之作,也是北朝石窟造像中的至尊之作。特别令人惊叹的是,这尊佛长眉入鬓,眼光下垂,细而长的眼角和微翘的嘴角流露出深情的笑意,慈悲庄严中有着温暖娴静的人间表情,她的微笑使密如蜂房的洞窟瞬间生动起来!‎ 那么,她的原型是谁?‎ 是西魏文皇后乙弗氏。‎ 史料载,乙弗氏是河南洛阳人,容貌端庄,仁慈宽厚,是西魏文帝即位后册封的第一位皇后。南北朝时期,东魏强大,西魏弱小。后者存世仅二十二年,政权事实上掌握在权臣宇文泰的手里。作为弱国傀儡皇帝的皇后,乙弗氏显然是弱势群体,悲剧命运是必然的。彼时,东魏、西魏均对北方强敌柔然国采取和亲的乞求政策,先是东魏将公主嫁给柔然,西魏见状,慌忙废掉乙弗皇后,迎娶柔然公主,立为“悼后”。乙弗氏被悼后威逼西走秦州(今甘肃天水),在麦积山削发为尼。但这还远远不能令柔然国的公主心安。当柔然国再次兴师百万进犯西魏时,开出的退兵条件,竟然是要求西魏处死乙弗氏!积贫积弱的西魏连打仗的血性也失去了,魏文帝只好敕令乙弗氏自尽。乙弗氏一人自尽,可以退兵百万。在这种情况下,乙弗氏只能自尽。她选择了“引被自覆而崩”,自己活活蒙死了自己,年三十一岁。‎ 一代皇后悲壮地退隐在历史的深处,但西魏雕塑史上最精湛的一笔才刚刚入题。以乙弗氏皇后的形象为蓝本,约一千四百七十年之前的麦积山,新落成了一尊佛陀的造像,后人编号第四十四窟,是麦积山唯一的皇家石窟。普遍的说法是,第四十四窟坐佛是乙弗氏之子武都王为纪念母亲所塑。‎ 乙弗氏的儿子武都王应当从首都长安带来了最高水平的工匠,他们从渭河的下游溯流而上,为麦积山石窟发愿造像。这是一次技术、精神、思想乃至情感的支援,工匠们秉持先进理念,同时兼顾渭河流域对于“美丽庄严”的审美要求,所造西魏坐佛,比例尺度十分完美,庶几无纤毫遗失,人物的慈悲本性和内在神韵反映得恰到好处。第四十四窟的造像技术远远胜于同类石窟,不难理解,这是由于皇宫的眷顾。‎ 她是渭河流域最雍容华贵的一尊佛。‎ 印度的佛、菩萨造像,都是男性,传入中土后,逐渐趋于女性化。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所造佛像无不面相圆润、弯眉细目、鼻挺嘴小,女性化特征十分明显。这一趋势在西魏得到了延续。麦积山石窟第四十四窟更是创立了西魏“美丽女佛”的无上典范。‎ 佛像的女性化,与其说是一个宗教学话题,不如说是一个民俗学话题。大慈大悲、美丽矜持、和蔼可亲……这些最能打动天下苍生的柔软词汇,更多地与女性联系在一起,佛陀在浩大的看不见的民族审美心理结构的作用下,由男相而女相,从至高无上的神坛走向众生,渗透着世俗化的情感。于是,工匠们以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塑造了庄严而又漂亮的佛陀女相!‎ 初夏的麦积山,雨过天晴,烟树隐隐。二十年来,我去过很多次麦积山石窟,但拜谒第四十四窟,生平只有一次殊胜的机缘。美丽端庄、恬淡微笑的西魏坐佛,有着脱俗的仪容和正大的仪表,庄严如法,安详自在。我感到那股笑意从佛陀的曲眉丰颊间荡漾开来,由佛而人,由人而山,由山而树。‎ ‎(节选自《散文》2014年第4期)‎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二自然段写第四十四窟主佛像,先工笔细描写它的高度、手形、坐姿、装束等基本特征,再写它的微笑,形神兼备。‎ B. 第五自然段交代这尊微笑佛像的原型是西魏文皇后乙弗氏,她被废掉后来到秦州,但仍难逃厄运,最后被逼自尽。‎ C. 文中讲述印度的佛、菩萨造像都是男性化,是为了突出佛教中国化后,无论是佛像女性化还是女性的地位在北方民族都普遍得以体现。‎ D. 文章写法灵活,开头描写精雕细刻,以微笑为线,贯穿起历史和现实,中国和印度的材料,记叙、议论、描写、抒情交替运用。‎ ‎5. 结合文本,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6. 结合文本,探究标题中的“微笑”包含哪些丰富意蕴。‎ ‎【答案】4. C 5. ①句式灵活。长短句结合,节奏徐缓有致。②用词精当。“荡漾”一词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微笑”带给麦积山和游客的影响。③以此句作结,收束有力,呼应前文,引人思考,升华主题。 ‎ ‎6. ①从审美角看,“微笑”是对西魏雕塑艺术具有很高成就的诠释;②从历史角度看,“微笑”是对乙弗氏为国献身的奉献精神的赞许;③从人伦角度看,“微笑“是武都王对母亲至孝之心的体现。④从价值观角度看,“微笑”是对佛像艺术理念从高贵走向平凡、从男性化转向女性化实践的认可。‎ ‎【解析】‎ ‎4.‎ ‎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是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很多,如语言的品味、手法的分析、情感的概括等。首先要浏览选项,把握考查的角度,然后有针对性的分析。C项,“是为了突出佛教中国化后,无论是佛像女性化还是女性的地位在北方民族都普遍得以体现”错误,从文中来看,“印度的佛、菩萨造像都是男性化”到佛教中国化后渐趋女性化,这其实是佛像艺术理念从高贵走向平凡、从男性化转向女性化实践的转变,如文章倒数第二段所说“佛像的女性化,与其说是一个宗教学话题,不如说是一个民俗学话题……佛陀在浩大的看不见的民族审美心理结构的作用下,由男相而女相,从至高无上的神坛走向众生,渗透着世俗化的情感”。选项对作者陈述“印度的佛、菩萨造像都是男性化”这一材料意图的分析有误。A项,侧重考查对描写手法的分析,正确;B项,侧重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正确;D项,侧重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正确。‎ ‎5.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文本,赏析文中画线句子”,这是考查学生鉴赏品味文章语言的能力。首先应回顾鉴赏的角度,然后找到画线句,明确句子描写的对象。“在我感到那股笑意从佛陀的曲眉丰颊间荡漾开来,由佛而人,由人而山,由山而树”,这句话描写的对象是佛陀,作者抓住佛陀的笑意使用“荡漾”一词进行刻画,“荡漾”意思是“飘荡”“起伏波动”,此处是说佛陀的微笑给麦积山以及来此的游客带来的影响,“荡漾”让这影响有了形态之感,这是从用词的角度品味;从句式的角度来看,划线句有长句,如“我感到那股笑意从佛陀的曲眉丰颊间荡漾开来”,有短句,如“由佛而人”“由人而山”“由山而树”,句式使用非常灵活;从句子所在的位置来看,这句话处于文章的结尾,“笑意”与上文以及标题“西魏的微笑”呼应,收束全篇,升华主题。 ‎ 点睛:鉴赏表达特色题,须从三方面建立起模式:构建起关于表达特色(表达技巧、艺术表现)的知识网络系统模式。如常见的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每一方向下的任何一种手法技巧的辨认及表达效果,都应在头脑中建立并储存起来。把握思维模式,从五个角度切入思考。①修辞手法(优先) ;②表现手法(次之) ;③表达方式(其次) ;④ 文章章法;⑤语言表达(④⑤两个角度考查时,一般有明确的提示) 。思考分析时的两个结合。 ①解答任何表达特色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巧,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②解答表达特色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比如本题,设题句处于文章的结尾,故可以先从结尾的作用上考虑,然后分析该句所写的内容,从用词和句式的角度分析。‎ ‎6.‎ ‎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文本,探究标题中的‘微笑’包含哪些丰富意蕴”,这是针对散文的标题设题。要求探究标题的丰富意蕴,这就需要考生按照由表及里的顺序分析挖掘。首先理解“微笑”的表层意,“西魏的微笑”指的是“西魏的雕像”呈现出的状态,然后到文中圈出写“微笑”的内容,结合“微笑”的对象以及传递出的情感分析其意蕴。“微笑”本指人的笑容,从文中来看,第二段“特别令人惊叹的是,这尊佛长眉入鬓,眼光下垂,细而长的眼角和微翘的嘴角流露出深情的笑意,慈悲庄严中有着温暖娴静的人间表情,她的微笑使密如蜂房的洞窟瞬间生动起来”,此处的“微笑”是对西魏雕塑艺术成就的诠释;如第五段对乙弗氏的介绍中让我们感受到此处的“微笑”是对乙弗氏为国献身的奉献精神的赞许;如第六段“普遍的说法是,第四十四窟坐佛是乙弗氏之子武都王为纪念母亲所塑”,此处的“微笑”是武都王对母亲至孝之心的体现;如倒数第二段“佛陀在浩大的看不见的民族审美心理结构的作用下,由男相而女相,从至高无上的神坛走向众生,渗透着世俗化的情感。于是,工匠们以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塑造了庄严而又漂亮的佛陀女相”,此处的“微笑”是对佛像艺术理念从高贵走向平凡、从男性化转向女性化实践的认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统计显示,2007-2016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论文,中国占近20%,仅次于美国;其中,深度学习领域论文总量和引用量均居世界第一,人工智能相关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世界第二。科技部高新司司长秦勇表示:“我国在语音识别、视觉识别、机器翻译、中文信息处理等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人工智能将对实体经济产生什么影响?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芮明杰将其总结为3个方面,一是对生产工具的改变。人工智能技术嵌入生产设备后,设备将变得更智能。二是帮助消費者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可以进行个性化定制,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三是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会代替一部分人力,影响相关行业及其就业,从而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 ‎(摘编自《人工智能,让生活更美好》,2018年1月24日新华网)‎ 材料二:‎ ‎(数据艾媒咨询,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材料三:‎ 据统计,美国半数以上的数据科学家拥有1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而中国,超过40%的数据科学家工作经验尚不足5年,中国只有不到30所大学的研究实验室专注于人工智能,输出人才的数量远远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此外,中国的人工智能科学家大多集中于计算机视觉和语音识别等领域,其他领域的人才相对匱乏。‎ 在产业应用方面,人工智能技术成果虽然己经在我国越来越多的领域应用,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除少数垂直领域凭借多年大数据积累和业务流程优化经验,催生出营销、风控、智能投顾,安防等人工智能技术可直接落地的应用场景外,大多数传统行业的业务需求与人工智能的前沿科技成果之间尚存在不小差距,面向普通消费者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与人工智能技术之间的结合尚处在探索阶段。‎ 在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方面,美国也更为完善和活跃,创业公司数量远超中国。而且由研究机构、大学及私营企业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庞大、创新且多元。‎ ‎(摘端自《人工智能,能湃发展新优势》,2018年1月10日人民网)‎ 材料四:‎ ‎“人工智能发展到高级的阶段就可以真正实现‘心想事成’,比如你想知道我在想什么,立即就可以通过脑电波和人工智能技术获取。脱离通常的计算机上网方式,通过脑电波和英特网随时随处获取信息,这样人类就真正进入到了一个新型的智能化社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史忠植说,“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许多:包括解决计算机的高性能和它的低智能方面的矛盾;通过信息、脑、生物和纳米技术的结合,使得人类具有各种各样的传感器。”他强调,特别是智能技术、生物技术与纳米技术相结合,研制具有生物特征的智能机,将是世纪高技术革命的突破口。‎ ‎(摘编自《科学生活:人工智能如何便捷人类社会?》,2007年11月14日《科技日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07年以来的十年间,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成绩喜人,在相关领域论文发表的数量、引用量以及发明专利授权量均居世界前列。‎ B. 从我国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所属领域分布来看,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不平衡,排名前三位的公司所属领域占据了半壁河山。‎ C. 我国在人工智能的多个领域人才相对匮乏,这也可以从我国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所属领域分布的不均衡上看出一些端倪。‎ D. 我国目前大多数传统行业对人工智能技术没有需求,因此人工智能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应用还需要较长时间。‎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专家认为,人工智能对实体经济在生产工具的改变、帮助消费者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代替部分人力三个方面有积极影响。‎ B. 人才影响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受科学家群体影响,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和相关创业公司在计算机视觉和语音识别等领域成长更快。‎ C. 少数垂直领域利用人工智能的成功经验表明,人工智能技术要应用到传统行业中,首先必须解决大数据的积累问题。‎ D. 人工智能发展到高级阶段将不再需要计算机,而是通过脑电波和英特网获取信息,这是人类真正进入到新型智能化社会的标志。‎ ‎9. 在人工智能领域,我国可以从美国获得哪些有益的借鉴?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7. D 8. B ‎ ‎9. ①发挥大学的作用,调动更多的大学参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训练一只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以满足用人需求;②加强研究机构、大学与私人企业的联系,组建创新、多元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激活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活动。‎ ‎【解析】‎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D项,因果关系不成立,“传统行业对人工智能技术没有需求”和“工智能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应用还需要较长时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有积极影响”错,原文只谈及影响,没有评价是否积极影响;C项,“首先必须解决大数据的积累问题”错,根据文章信息,不能得出这一结论;D项,“不再需要计算机”错,原文是“脱离通常的计算机上网方式”。‎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孝伯,高平公顺从父弟也。父曾,少以郑氏《礼》、《左氏春秋》教授为业。郡三辟功曹,并不就。道武时,为赵郡太守,令行禁止。并州丁零数为山东害,知曾能得百姓死力,惮不入境。‎ 孝伯少传父业,博综群言,美风仪,动有法度。从兄言之太武,征为中散,谓顺曰“真卿家千里驹也”。迁秘书奏事中散,转散骑侍郎、光禄大夫,赐爵魏昌子。委以军国机密,甚见亲宠,谋谟切秘,时人莫能知。迁北部尚书。以频从征伐规略之功,进爵寿光侯。‎ 真君末,宋文帝闻车驾南伐,遣其弟太尉、江夏王义恭率众赴彭城。太武至彭城。宋徐州刺史武陵王骏遣人献酒二器、甘蔗百挺,并请骆驼。帝明旦遣孝伯至小市门,骏亦使其长史张畅对。孝伯曰:"主上有诏诏太尉、安北,可暂出门,欲与相见。今遣赐骆驼及貂裘杂物。”畅曰:“有诏之言,何得称之于此?”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孝伯风容闲雅,应答如流,畅及左右甚相嗟叹。帝大喜,进爵宣城公。‎ 孝伯体度恢雅,明达政事,朝野贵贱,咸推重之。景穆曾启太武,广征俊秀,帝曰:“朕有一孝伯,足理天下,何用多为?假复求访,此人辈亦何可得?”其见贵如此。或有言事者,孝伯恣其所陈,假有是非,终不抑折;及见帝,言其所长,初不隐人姓名,以为已善。故衣冠之士,服其雅正。自崔浩诛后,军国谋谟,咸出孝伯。太武宠眷,有亚于浩,亦以宰辅遇之。卒之日,远近哀伤焉。孝伯美名,闻于遐迩。李彪使江南,齐武帝谓曰:“北有李孝伯,于卿远近?”其为远人所知若此。‎ 节选自《北史·李孝伯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 B. 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 C. 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 D. 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指堂房亲属,从父年长于父者称为从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意即堂伯、堂叔。‎ B. 《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C. 山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即今天的山东省,别名齐鲁。‎ D. 爵是一种表示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的尊号,多根据血缘亲疏或功劳大小授予,可世袭。‎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孝伯少承父业,为官多有功勋。他少年时继承父业,博览群书;担任赵郡太守,丁零不敢入境骚扰,担任北部尚书,征战规划谋略有功。‎ B. 李孝伯善于言辞,声名播于远近。李孝伯应答如流,张畅以及身边随从很是咨嗟感叹;李彪出使江南,齐武帝特意向他问起孝伯的才能。‎ C. 李孝伯不隐人善,品行典雅方正。如有人陈说事情,孝伯让他充分发表意见;见到皇帝孝伯言说别人长处,从不埋没别人姓名以称自己的好处。‎ D. ‎ 李孝伯深受赏识,执掌军国大权。太武帝夸赞说,有一个李孝伯,便足以治理天下;崔浩被杀后,李孝伯执掌政事,太武帝以对宰辅之礼待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委以军国机密,甚见亲宠,谋谟切秘,时人莫能知。‎ ‎(2)孝伯体度恢雅,明达政事,朝野贵贱,咸推重之。‎ ‎【答案】10. B 11. C 12. A ‎ ‎13. (1)太武帝把统军治国的机要大事交付给他,他很受亲近宠爱,谋划机密事宜,当时的人没有谁能够知道。‎ ‎(2)李孝伯气度恢弘高雅,通晓政务,朝廷民间不论地位尊贵还是卑下的人,都推崇敬重他。‎ ‎【解析】‎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不”通“否”用在句尾,后面断开;“出”和后面的“受”联系紧密,前面断开,“屏人却仗”是“出”之前做的事情。‎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是现代山东得名的原因,古代指“崤山”以东而得名。‎ ‎1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题中A项,“担任赵郡太守,丁零不敢入境骚扰”错误,张冠李戴,这是他父亲做的事情。‎ ‎1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以:把;见:受;谋谟:谋划;时人:当时的人;恢雅:恢弘高雅;咸:都。第一句被动句、介宾短语后置句。‎ 参考译文:‎ 李孝伯,高平公李顺的堂弟。父亲李曾,年轻时以教授郑氏注释的《礼》、《左氏春秋》为业。郡府三次征召他为功曹,他都不去就任。道武帝时,出任赵郡太守,令行禁止。并州丁零多次祸害太行山以东地区,知道李曾能使百姓拼命效力,畏惧不入其境。‎ 李孝伯少年时就继承父业,博通各家著述,风度仪表美好,行为有规矩。堂兄李顺在太武帝面前推荐他,便征召他为中散,太武帝对李顺说“真是你家门之中的千里马”。升任秘书奏事中散,转任散骑侍郎、光禄大夫,赐爵位魏昌子。太武帝把统军治国的机要大事交付给他,他很受亲近宠爱,谋划机密事宜,当时的人没有谁能够知道。后又升任北部书。因为他频繁跟随征战有规划谋略的功劳,晋封爵位寿光侯。‎ 太平真君末年,宋文帝听说太武帝南伐,派自己的弟弟太尉、江夏王刘义恭率领军马赶赴彰城。太武帝到彭城。刘宋徐州刺史武陵王刘骏派人奉献二器酒、一百挺甘蔗,并请求送给他一些驼。太武帝第二天早上派李孝伯到小集贸市场大门,刘蛟也派他的长史张畅来应对。李孝伯说:“皇上有诏诏令太尉、安北,可暂出城门,想与他们相见。现在赐予骆驼和貂皮制作的裘衣及杂物等。”张畅说:“关于‘有诏’的说法,怎么能如此称呼?“李孝伯说:“你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是?纵然是邻国之君,为针么不能对邻国的臣子称诏令?又何至于关闭城门,断绝桥梁?”便打开城门,张畅屏退旁人放下武器,出城接受微赐的东西。李孝伯风采仪容娴静文雅,应答如流,张畅以及身边随从大加赞叹。太武帝大为高兴,晋封爵位宣城公。 ‎ 李孝伯气度恢弘高雅,通晓政务,朝廷民间不论地位尊贵还是卑下的人,都推崇敬重他。景穆曾经启奏太武帝,要求广泛征选杰出之才,皇帝说:“朕有了一个李孝伯,便足以治理天下,何须那么多?即使再求访,像这样的人才又怎么能得到?”他被重视就像这样。或有谈政事的,李孝伯听凭他陈述,即使有过错,始终不压制指责;等到他见到皇帝后,便言说其人的长处,从不隐瞒人家家的的姓名,来当作自己的美善。所以士大夫们,都佩服他的典雅方正。自从崔浩被杀之后,军国谋略大事,都出自李孝伯之手了。太武帝对他的恩宠关注,虽比不上对崔浩的,但也把他当作辅政的大臣任用。他死的那天,远近之人都十分哀痛悲伤。李孝伯的美名,运近闻名,李彪使江南,齐武帝问他:“北面有李孝你的关系怎样?”他被远方之人所知到如此地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初归石湖 ‎[南宋]范成大①‎ 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 ‎[注]:范成大(1126—1193),宋代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淳熙年间,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不合,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描写了晓光晨雾与天空的碧色相互烘染,色彩艳美的景象,同时点明了时间,也交代了石湖位置之所在。‎ B. 颔联第一句中的“半出”一词写行人在茂密深秀的水稻中露出半截身子,表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 C. 颔联第二句写一只白鹭在长满菱叶的池塘里夜宿,显得有些孤单落寞,暗合诗人此时的处境与心境。‎ D. 颈联第二句写自己碰见老人,仔细辨认,吃惊的发现原来他们都是自己从前的邻居,表明诗人已与石湖阔别多年。‎ ‎15. 诗的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14. C 15. 诗的尾联写当年亲手所种于斜桥水畔的柳树,已是蝉声喧鸣,翠枝拂空了。“无数鸣蜩翠扫空”一句运用视听结合,有声有色,写出了柳树的高大葱茏;两句运用对比,表现了今夕变化之大,惊喜之情溢于言表,似在惋惜自己没有早日回到石湖;以景结情,表现出诗人对石湖美景的喜爱,让人回味无穷。‎ ‎【解析】‎ ‎1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C项,“孤单落寞”错,应是一种“惬意”,“暗合诗人此时的处境与心境”一说于诗无据。‎ ‎15.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此题要求分析尾联的表现手法,首先答出尾联的内容,“当年亲手所种于斜桥水畔的柳树,已是蝉声喧鸣,翠枝拂空了”,然后分析手法,注意从艺术手写景的特征和抒情方式的角度分析,“无数鸣蜩翠扫空”一句运用视听结合,有声有色,写出了柳树的高大葱茏;两句运用对比,表现了今夕变化之大,惊喜之情溢于言表,似在惋惜自己没有早日回到石湖;以景结情,表现出诗人对石湖美景的喜爱,让人回味无穷。‎ 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3)杜牧《阿房宫赋》描写渭水、樊川水流平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长太息以掩涕兮 (2). 哀民生之多艰 (3). (2)江山如画 (4). 一时多少豪杰 (5). (3)二川溶溶 (6). 流入宫墙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溶”的写法。‎ ‎17.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   。‎ ‎(2)在芦山地震灾难面前,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   的战斗堡垒,他们行动迅速,组织有力,帮助群众有序疏散,及时救治伤员,成为灾区百姓的主心骨。‎ ‎(3)长期以来,杀虫剂、除草剂、增效剂等各种农药所导致的污染,严重侵害着与农业、农村、农民   的城市环境与市民生活。‎ A. 南辕北辙 无坚不摧 休戚相关 B. 买椟还珠 无坚不摧 息息相关 C. 南辕北辙 坚不可摧 休戚相关 D. 买椟还珠 坚不可摧 息息相关 ‎【答案】D ‎18.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日常交往中,平等是人与人之间投桃报李、礼尚往来的前提,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只会使人与人彼此疏离、产生隔阂。‎ B. 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C. 这位书法家书写作品,不管十几个字还是几十个字,都倚马可待,一气呵成,并且字里行间显示出令人振奋的豪情。‎ D.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就是要把死气沉沉的语文课变成栩栩如生的“活语文”,就是要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投桃报李:比喻友好往来。不绝如缕:意思是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和“哭声”搭配不当。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句中是“写字”,对象错配。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句中是“课堂”,对象错配。‎ ‎1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从文化的长期作用来看,作为一种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价值追求,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民族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 B. 从目前来看,我们国家的税收政策在住房的取得和转让等环节的税率设计方面,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调整。‎ C. 春夏之交,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大家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因气温骤降造成了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 D. “病来如山倒”,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在突发前身体都会有一些先兆,只是我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罢了。‎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A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在“作为”前加“文化”。C项,搭配不当,应将“造成了”改为“引起”;D项,语序不当,应将“我们”放在“引起”的后面。所以选B。‎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 下面这段文字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文段语言得体,逻辑严密。‎ 他领导的机器人创新团队获得一等奖的事情传来,我顷刻止不住流下了眼泪。在完成这个项目的过程中,他们遇到过许多技术难关,就在前天还出现了突发情况,预想当天要完成的综合性运行检验无法进行。但整个团队通宵鏖战,用力攻坚,终于解决了问题。我为他们的成功而骄傲,更为他们面对难点的坚韧不拔的精神而感动。‎ 序号 修改 ‎【答案】序号 修改 ‎① “事情”改为“喜讯”‎ ‎② “顷刻”改为“顿时”‎ ‎③ “预想”改为“原本”‎ ‎④ “用力”改为“努力”‎ ‎⑤ “难点”改为“困难”。‎ ‎【解析】试题分析:“事情传来”不当,两者之间不能搭配,可根据句意将“事情”改为“喜讯”,这样就可以与“传来”搭配,而且意思也表达得很准确了;顷刻意指片刻,表示行动或事情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根据句意,显然是不能准确表情达意的,可改用“顿时”, 顿时,指立刻。多用于叙述已过去的事情。预想,事先设想,不符句意,可改为“原本”;“用力”,用劲,使劲,“攻坚”不是体力活,所以应将“用力”改为“努力”, 努力指用尽力气去做事情,后来指一种做事情的积极态度。难点,指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它一般与“突破”相搭配。‎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视频 ‎21. 下面七个句子中六个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 ‎①中国有超过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疆,还有众多的内陆水域,水下文化遗产丰富,这些遗产在整个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②一名韩国官员透露,有关成员国已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建立该项基金,以防止1997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不要再次发生。‎ ‎③中俄两国元首在致辞中一致表示,要以举办“国家年”为契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深化两国各领域的交流合作。‎ ‎④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⑤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正全力以赴地处理福岛核电站事故,这场事故或许能在短期内得到妥善处理,但东电公司所面临的信任危机能否在短期内消除,值得期待。‎ ‎⑥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日”。‎ ‎⑦这篇文章集中分析了形势,辩证地回答了在大开放、大交往、大融合的世界里,我们迫切需要用一种全新的观念来协调各种关系。‎ ‎【答案】序号 修改 ‎① 删除“超过”,或删除“300”后的“多”‎ ‎② 删除“不要”‎ ‎④ “诚信”放在“不仅”前 ‎⑤ “值得期待”改为“尚难预料”‎ ‎⑥ “个”改为“位”或“家”(也可改为“全国报社的几十个编辑记者”)‎ ‎⑦ “关系”后加“的问题”‎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①“超过300多万平方公里”句式杂糅,或成分赘余,删除“超过”,或删除“300”后的“多”;②不合逻辑,“防止”和 “不要”否定不当;删除“不要”;④关联词语语序不当,“诚信”放在“不仅”前,主语相同,在关词语前;⑤搭配不当,“能够”和“期待”一面对两面,“值得期待”改为“尚难预料”;⑥表意不明“个”改为“位”或“家”(也可改为“全国报社的几十个编辑记者”);⑦成分残缺,“关系”后加“的问题”。‎ 点睛:语序不当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定语语序不当、状语语序不当、修饰语语序不当、关联词语语序不当、逻辑语序不当等。多层定语语序注意和下列例句对照。她是国家队的(a.表领属性的――表“谁的”)一位(b表数量的――表“多少”)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c动词性短语――表“怎样的”)优秀的(d形容词性短语)蓝球(e名词)女(f名词)教练。多层定语语序注意和下列例句对照。许多老师昨天(何时)在休息室里(何地)都(范围)热情地(何种情态)同他(何对象,“谁”)交谈。多层修饰语,看谁离谁最近,离得最近就应该紧挨着。关联词语,看前后主语是否一致,一致主语在前,不一致关联词语在前。“和”“或”顿号等注意查找逻辑对应和逻辑上的先后顺序。被字句,把字句前面加否定词或能愿动词要放在“把”和“被”的前面。此题④关联词语语序不当。‎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理想的城市,你心中的理想城市应该具备哪些要素?大家较为关注的理想城市要素有:气候宜人、湖泊、大学、老城、wifi、规模、足球、国际范、公共交通、友善的人。‎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心中的理想城市。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理想的城市 身在21世纪的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感到环保的压力,我是个特例,虽然对环保的渴望已经到了“愤青”境界,但却只能做一些小事,不能进行号召等行动。所以,昨天,我在图画本上设计了一个新新环保国际大都市——居住首先,那些房屋都是采用一种单向可视钢化玻璃,这样,在晴天,就完全没有开灯的必要了;其次,洗澡的热水都是使用太阳能发热形式,大大节约能源;还有,由于是单向可视玻璃,就完全不用安装窗帘了;以及100%的节能灯普及率、多数水/风电力电器或以风能制造的电为能源的电器、含有定时工作功能的电器,更是比比皆是。交通现在,由于车辆过于普及,所以经常出现堵车的现象。‎ 可是,在2045年(幻想中的),街上的路全部都变成了步行道!相当于整个城市都是一个宽阔的步行广场!可是,光步行,也不行。所以,在未来的巨型步行广场上,会有一些宽窄不一的小裂缝,或者一个长方形的坑。那些小裂缝,就是未来的快速电动自行车专用道!基本每隔500米,就会有一个租用、购买点。如果要租用的话,只需付钱或拿出一张专用会员卡,在一个刷卡器上“滴”一下,系统就会从地下停车库抽出一辆车,从电梯送到你面前。然后,你在自行车自带的GPS系统上点击你要去的地方,它就能就近帮你找到租用/购买点,并自动前往。这种车的底轮只比针稍微粗一点,沿着缝隙里的电线,就能自动匀速抵达了!你还可以手动选择时速,在30码-70码都有。到了租用点,再在一个刷卡器上再“滴”一下,自行车就会自动驶入停车库!这种车采用的是地热能,外形有60多种选择,非常漂亮。‎ 城内铁路,不同的是,它的轨道跟人行道齐同并进,在人行道上走,经常会有列车“轰隆隆”的穿过。但不同的是,这种铁路是磁悬浮的,最高时速可达到200千米!每两公里,就有一个地铁站,但规模跟巴士站几乎一模一样。上了车之后,只要选择站点,再“滴”一下交通卡就可以了!这种地铁不宽,只有4米,但很长,有12节车厢,就减少了人行道的面积消耗。这种国际大都市还有很多优点:树木多、一次性物品少、回收垃圾桶多、纸张消耗少……真希望这样的大都市早日登场。‎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要求从理想城市要素“气候宜人、湖泊、大学、老城、wifi、规模、足球、国际范、公共交通、友善的人”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心中的理想城市,后面有要求“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那就要对这十个关键词进行分类,“气候宜人、湖泊、公共交通”可写自然环境;“大学、老城、足球”可写人文条件;“wifi、国际范、规模”可写现代气息;当然还从不同的角度组合,如“气候宜人、大学、公共交通、友善的人”组合可以写生活的便利等,行文时注意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所选的角度阐释自己的理由,注意一定要把所选的角度统一到一个中心上来。‎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