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7.00 KB
  • 2021-06-03 发布

江苏省东台创新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11月检测语文试题(含附加题) Word版含答案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 11 月份月检测 2017 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60 分) 命题人: 命题时间:2019.11.20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语言和人及其文化的关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透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 ▲ 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及其意识形态。在当代社会,最 ▲ 的语言形式也许非广告语 莫属;当广告语言 ▲ 地向我们袭来时,所引发的思考是非常复杂的。 A. 瞥见 引人注目 排山倒海 B. 洞察 备受瞩目 铺天盖地 C. 瞥见 引人注目 铺天盖地 D. 洞察 备受瞩目 排山倒海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月光洒满庭院, ▲ , ▲ , ▲ , ▲ 。 ▲ , ▲ , ▲ 。她脚下的绿茵和近旁的花草也披了月光,柔软无声地在她脚下延展。 ①泛着皎洁的月光 ②承载着银色的光华 ③在那里荡漾 ④喷水池里的微波 ⑤远处枝叶扶疏的桂树 ⑥轻逸而静寂 ⑦烘出淡灰的影 A.④②⑥⑤⑦①③ B.⑤①⑦④②③⑥ C.⑤②⑦⑥④①③ D.④①③⑦⑤②⑥ 3.体育运动在我国由来已久。下列诗句与我国古代体育,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中军八面将军重,河外尖斜步卒轻。 ②掷球戏水争远近,流星一点耀波光。 ③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④侧身转臂著马腹,霹雳应手神珠驰。 A. ①围棋 ②蹴鞠 ③赛马 ④武术 B. ①象棋 ②水球 ③龙舟 ④马球 C. ①围棋 ②水球 ③龙舟 ④马球 D. ①象棋 ②蹴鞠 ③赛马 ④武术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 分) 用摄像机拍摄的一个晚会的现场,你所拍下来的未必是真实全部的晚会,十个人拍 会有十种不一样的状况。人生也是如此,只是因为焦点不同。你用幸运的眼光看世界, 这世界到处都充满幸运;你用倒霉的眼光看世界,这世界到处都是倒霉。你所感知的世 界并不是世界的全部,而只是你聚焦的结果。你可以通过转换焦点来改变你的生活,你 所想到现实的实现所需的时间与你聚焦的程度成正比。 A. 十个人拍会有十种不一样的状况,是因为他们各自的价值取向不一样。 B. 人所感知的相对于整个世界永远是有限的,人对世界的感知取决于眼光。 C. 聚焦法则,通过转换焦点来改变生活,就可以认识到世界的全部。 D. 对事物的聚焦程度越强,所需时间就会越短,实现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书姜次生印章前 周亮工 姜次生正学,浙兰溪人,性孤介,然于物无所忤.。食饩于邑,甲申①后弃去,一纵于 酒,酒外惟寄意图章。得酒辄醉,醉辄呜呜歌元人《会稽太守词》。又好于长桥上鼓腹 歌,众环听,生目不见,向人声乃益高。每醉辄歌,歌文必《会稽太守词》,不屑他调 也。 方邵村侍御为丽水令,生来见,谓侍御曰:“公嗜图章,我制固佳,愿为公制数章。 正学生平不知干谒,但嗜饮耳。公醉我,我为公制印。公意得,正学意得矣。”侍御乃 与饮,醉即歌《会稽太守词》。于是侍御得生印最多,侍御署中酿亦为生罄.矣。 一夕,漏下数十刻,署中尽熟寐,忽剥啄甚。侍御惊起,以为寇且发,不则御史台 霹雳符也。惊起询,则报曰:“姜生见。”侍御遣人谢曰:“夜分矣,请以昧爽。”生 砰訇曰:“事甚急。”侍御以生得他传闻意外也,急趋.迎之,执手问故。曰:“我适为 公成一印,殊自满志,不及旦,急欲令公见也,事孰有急于此者乎?”遂出掌中握视之, 侍御乃大笑。复曰:“如此印,不值一醉耶?”于是痛饮,辨明而去。去又于桥上歌《会 稽太守词》。桥侧饼师腐家起独早,竞来听之,谓此君起乃更早,遂已醉耶。生意乃快 甚。 生无妻,无子女,常自言曰:“曲蘖吾乡里。吾印必传,吾之嗣续也,吾何忧?” 别侍御返里.,年八十,卒。 辛亥秋,侍御以生所为印示余,予入之谱,复隐括楼冈太史述生事,录之于前。侍 御曰:“每展玩生印,觉酒气拂拂从石间出。生歌《会稽太守词》声,犹恍惚吾耳根目 际也。” (选自《虞初新志》) 注:①甲申:指 1644 年。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然于物无所忤. 忤:发怒 B. 侍御署中酿亦 生罄.矣 罄:完、尽 C. 急趋.迎之,执手问故 趋:快步走 D. 别侍御返里. 里:故乡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姜次生本是一个读书人,朝代鼎革后,他放弃了读书仕进之途,刻章、喝酒、醉歌 成了他生活的主要内容。 B. 醉酒之后,姜次生喜欢在长桥上鼓腹而歌,人们围着听他歌唱。他眼睛不好,只能 向着有人声的地方高歌。 C. 姜次生自信刻章技艺高超,他以此要求跟方侍御换酒喝。方侍御答应了他,从而成 了得到姜次生图章最多的人。 D. 姜次生“寄意图章”,是将生命熔铸其中,他认为他的印一定会传之后世的;后来 他的印被周亮工收入印谱。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我适为公成一印,殊自满志,不及旦,急欲令公见也,事孰有急于此者乎? (2)吾印必传,吾之嗣续也,吾何忧? 8. 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姜次生形象的主要特点。(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菩萨蛮·宿水口 南宋·洪瑹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9. 古典诗歌描写景物时常“以画入诗”,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5 分) 10. 词的下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2) 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4) 操千曲而后晓声,_____________。(刘勰《文心雕龙》) (5) 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6) 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7)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 (8) 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祖母的心 叶圣陶 杜明辉夫妇医室的门前,忽然停着一乘蓝呢的小轿,白铜蝴蝶的轿饰,一齐的乌丝 的流苏,后面插着绚红的名片,印着引人注目的三个大字“戈白萍”。这戈白萍是著名 的儒医。 生病的是杜明辉的七岁的孩子定儿。戈白萍来到之前,明辉夫妇俩已经诊察过,知 道是剧烈的热病。照治疗的方法,应当一面服药,一面用冰囊贴着身体,却退热势。这 “冰囊”两字便惊动了明辉的母亲,她立刻阻止道,“胡说!你们要他的命么!”明辉 说,“这是妥善的方法,我们学医的时候,就试验过好多次,现在给人家治病,也时常 用这个方法,都很稳当。” 老太太固执地拒绝道,“我总不相信你们的方法!你们给人家治病,我只为你们担 心,怕你们伤害了人家。从来没有听见过,孩子这样发热,好用冰囊治的!他是我的孙 儿,惟一的孙儿呢!因为你们说出这种奇怪的方法来,无论如何,我不要你们治。我自 会请医生给他治。任你们去胡闹,倘若有点儿错失,不是要我的老命么?” 戈白萍每天傍晚来诊脉开方。经过了八昼夜,定儿终于退热了。最欢慰的自然是老 太太,既喜自己看护得周到,又喜请戈白萍来诊治,眼光究竟不错,更喜当初拒绝了儿 子媳妇的意见。明辉夫妇当然也非常欢慰,眼看一件宝贝掉在水里,自己不能动手去捞, 幸而宝贝未被冲去,现在又捧在手中了。至于医术被轻视的愤愤,随即完全消释;这原 是干本以外的枝叶,自不足数。 以后的事情便是给定儿充分的调养。老太太凭昏花的眼光,亲自洗剔燕窝,煮给他 吃。又每天给他吃两枚鸽蛋。滋补品很多地吃下去,定儿只是没有旺健的气色。老太太 绝不灰心,承认这是滋补未足之故,更忙着洗剔燕窝,烹煮鸽蛋,称量丸药等事。 初秋的早晨,屋内充满着一种凉爽之气。正中一张桌子,定儿和他的姨表弟静儿在 那里读书。两个孩子相差一岁,都读《国文教科书》第三册。老太太这么说:“现在学 堂里,抬轿子的,做小买卖的,什么人家的小孩都有。香花掉在茅厕里,得不到什么好 处,只有染了一身污臭的气味。所以我的定儿决不让他进学堂。”去年春间,就请了一 位先生来家教读。静儿家顺便把静儿送来附读。 《国文教科书》不比儿歌,没有流转和谐的声调,两个孩子因为不容易唱,不免常 常住口,指着书上的图画,折着书页的下角,或者注视着屋内的不论什么东西,忘了正 在做功课。老太太用手指轻轻点桌面,警告他们;更以严正的劝诱态度说道,“你们再 读二十遍,就可以去玩,待先生来了。乖的宝宝,只读二十遍。” 催了好几回,定儿还读不到十遍,这使老太太有点发恼了。她沉重地说,“你又不 是耕田的顽牛,为什么也要加一鞭才肯走一步!”正在这当儿,静儿的手指告诉他二十 遍书读完了。“他读完了!”老太太不复可耐,举手在定儿执着书角的小手上打了一下, 同时爱惜的心主宰着她颤抖的手,使这一下似乎声势厉害,实在并不沉重。“你比他大, 反而这么不爱读书,一句一催,仿佛你读了我有好处似的!好的东西给你吃,好的玩意 儿给你玩,我何等喜欢你!惟有读书,不容你放松。这也是喜欢你啊!现在你不肯认真 读,你长大时自会懊悔,自会明白我是真个喜欢你。但是到了那时候,你懊悔,你明白, 已经来不及了!照他们的意思,不要这么迫着你,你将来还成个什么样人!”她气极了, 面孔转或苍白色,头颅微微摇动。 对于祖母的愤愤的话语,他没有听见,即使听见也不能理会。经过一阵劝诱,定儿 才一个字一个字不连续地读出来,中间夹着逆了气的抽咽。明辉夫人用指头指着他所读 的每一个字,完了一遍,再指到课文的开端,这才使他不致有间歇。老太太默不作声, 面容很严肃,听着孙儿断续的读书声,似乎得到了足以抵偿刚才的感愤的安慰。 这一天午饭过后,明辉夫妇坐在休息室里。定儿掀起帘子冲进来了。他追赶一头刚 长成的白猫,猫奔进室内,他就追进来。明辉夫人拉定儿到膝前,抚摩他的头发,温和 地说,“不要追它吧。我对你说,对你说一句话,以后早上必须依祖母的话认真读书。 你听了我的话,我将更喜欢你。” 定儿兴奋的容色顿时收敛了,低头弄自己的手指。一会儿娇语道,“我要猫出来。” 这分明要转移母亲的论点。这时候那猫轻轻地从藤榻下走出来,一溜烟奔往室外。定儿 瞥见了,便挣脱了母亲的搂抱追了出去。 明辉夫人对明辉说,“我们虽然不愿意这样嘱咐他,却又希望他完全依从我们的嘱 咐。今天早上,听他勉强唱着不明意义的辞句,声音竟像寒虫,真觉可怜得很。我总是 这么梦想:有一天他得到解放,送进学校里去,我心里才舒服呢。” 定儿又奔了进来,手执一朵荷花,脸上十分高兴;他嚷道,“吴妈给我这朵荷花。 你看,中心有小小的莲蓬,有许多须。告诉我,它为什么有这许多须?” 明辉夫人见他还没进书房去,催促道,“你乖的,赶紧进书房去习字。荷花给吴妈 藏着,待放了学再玩。”她非心愿地说这两句话,不免显出做作的神态。 定儿一腔高兴被打消了,转身,倒提着荷花,慢慢地掀起帘子出去。 这时候,明辉望着他小小的寂寞的背形,凄然想道,“你若能早晚和猫儿荷花做伴, 便是你的幸福了!” (有删改) 12.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3 分) A. 老太太是旧礼教的化身,她爱孩子,却不能理解孩子。她用爱心紧紧捆缚住了她 的孩子们,使他们失去了自由。 B. 小说通过明辉夫妇和老太太的冲突,写了亲子之爱与礼教的冲突,冲突的结果是 这一对新人物妥协了。 C. 第四段画线句,运用心理描写,写明辉夫妇面对自己的母亲,无力反抗,只要孩 子病好了,自己的医术被轻视也不在乎。 D. 作者写作时观察细致,叙事客观,语言平实朴素、凝练精当,从中可以看出叶圣 陶浪漫主义创作的艺术个性。 13. 简要概括定儿的形象特征。(6 分) 14. 探究小说最后一段的意蕴。(6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墨家刹那辉煌之后为何在历史上失踪了? 陈玉明 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 形成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论上不 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 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 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无论是作为一种学说,还是作为一种组织,都烟消云 散,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我们现在还能从文本上大致了解墨家的思想体系,但它 已经只是一块思想化石。作为一个长期而普遍的历史事实,墨家的消亡大概也并非偶然 的命运安排。只是,原因是什么? 墨家与儒、道、法三家有一点差别,那就是它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 这方面它与道教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相类,胡适先生甚至直接把墨家视为一种宗 教,所以我们不妨拿墨家与释、道二教来做比较。 就外因看,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可能是墨家消亡的重要原因,但同样不 能居庙堂之高的道教(个别时期除外)却没有像墨家一样消亡,反而在民间发扬光大, 并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底层民俗文化。 除开外因,墨家消亡大约有其内在的因由:一个人要想成为墨家的忠实信徒,就必 须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必须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必须怀有对众人的博爱之 心,而不能讲私人感情……墨家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 相比之下,做道教门徒似乎要幸福得多。道教的修行目标不是来世往生极乐世界, 而是今世就要长生不老,成为仙人。所以,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 多禁欲方面的规定。 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固然是墨家不易为人接受的重要原因,但这一点尚不足以解释 一切。为什么墨家、佛教同样主张禁欲,而两者命运迥异?这可以从两者的不同之处找 到答案:墨家只是一种世俗学说,而佛教是一种出世的宗教。作为出世的宗教,佛教能 为信徒提供一套灵魂救赎的法门,让他们在禁欲的同时能享受心灵的满足,从而把所有 的苦难都视为通往幸福彼岸的舟筏。正由于有这种“心灵鸡汤”,虔诚的佛门弟子可以 忽略形而下的艰苦,去追求形而上的禅悦。 而墨家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世俗化的。墨家思想中唯一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观点是 相信鬼神并以此劝善,但这不足以改变整个墨家思想体系的高度世俗化色彩,不足以成 为墨家门徒灵魂信仰的基础。而如果不以坚定的信仰为基础,禁欲的生活、无私的行为 就不会有普遍而长久的吸引力。 总而言之,一种学问要想成为广被接受的显学,总得有某种足以吸引信徒的东西, 这种东西可以是形而下的物质动机,也可以是形而上的精神慰藉。而墨家恰好这两方面 的东西都无法提供,最后只能“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墨家如要长存,必得把世俗主 义与禁欲主义二者舍去其一,以世俗主义搭配功利主义(如同大多数世俗学说),或以 禁欲主义搭配神秘主义(如同大多数宗教学说),或许方可免于沦亡。 除此之外,墨家还有一个不得不消亡的理由:在大一统的专制君主制下,一个内部 有着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必然会让朝廷产生极大的戒心。虽然墨家可能只有一腔热 血,没有政治野心,但专制君主最怕的恰恰不是贪婪的小人,而是有政治动员能力的圣 贤君子。对于君主而言,可怕的不是有造反的野心,而是有造反的能力。专制君主对一 切世俗组织都必然心怀警惕,“结党营私”之所以是一个很重的罪名,关键不在于“营 私”,而在于“结党”。“结党营私”固然不可,“结党营公”就更加显得别有用心。 所以,作为组织的墨家必然只能存在于列国时代,那时还没有形成四海为家的大一 统,列国君主面临的最大危险是身边的敌国,对自己治下的百姓自要松弛许多。而释、 道二教虽有组织,但因其强烈的出世倾向而稍可见容于世。释、道二教不似基督教,它 们一方面有遁世色彩,另一方面却又教人顺从世俗政权,即便世俗统治残暴无道,臣民 也应逆来顺受。而且,在传教上,“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这使释、道二教高度依 赖世俗政权的支持。正由于释、道二教没有什么威胁性,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安邦 定国,所以才不致像墨家一样过早衰亡。 (有删改) 15.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秦时期,儒、墨、道、法四家都有很大影响;秦汉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出现 分化。 B.法家和儒家一样,主宰着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但也因此得不到舆论的 好评。 C.先秦时期,墨家和儒、道、法三家一样,也是显学;但秦汉之后,只有墨家迅速 走向消亡。 D.儒家在秦汉之后,成为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但它只有一套学说,没有自己的 组织。 1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墨家思想对现实生活已经没有影响力,它停留在书本上,只不过是一块 思想化石。 B.墨家认为做人要有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要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还提倡禁欲, 强调严格的纪律。 C.做道教门徒不像做墨家门徒那样清苦,道教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所以道教 能在民间不断发扬光大,深深影响底层民俗文化。 D.如果墨家能把世俗主义与禁欲主义二者舍去其一,那它就不会消亡。 17.根据文意,简要概括墨家消亡的原因。(6分)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他身处这个世界,但不属于它” 宋宇 在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百年诞辰之际,译林出版社出齐了他现有的四部作品。作 家之子兼塞林格基金会负责人马特·塞林格先生第一次来到中国,造访了五座城市。 塞林格后半生竭尽全力地求取清静,反而每每事与愿违。1951 年,他因《麦田里的 守望者》出版而声名鹊起。1953 年,迷人的短篇小说集《九故事》面世,他搬离家乡纽 约,前往东北部新罕布什尔州的山区隐居。从 34 岁到 91 岁,他都定居在小镇科尼什。 对于自己的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塞林格是极为抵触的。“媒体、读者从维基百科 或传记里读到的,离真实的塞林格非常遥远。”马特从今年起开始向公众回忆父亲,他 不喜欢做父亲的代言人,但必须如此,“真正了解他的人,包含我在内,可能只有三四 个”。塞林格经常说:“所有你们想知道的关于我的事情,都在我的作品里。” 马特亲眼见到塞林格逃避名利和纷扰。“我相信其实他只享受了一天,但是他完全 看透了出名这件事的本质,他甚至后悔自己有 24 小时感觉自己成了名人。虽然如此, 他还是一直挣扎自己应不应该或要不要继续发表。”他回忆道。塞林格从 1965 年后就 不再发表作品,1980 年后再也不接受采访。他一度想再出版一本书,终究没了下文。 “塞林格认为作家与读者的关系非常神圣而伟大。他觉得,如果能以匿名形式发表, 如果能隐居在不公开的环境里,作品秘密地发表,没人知道他住在哪儿的话,他可能会 一直发表作品。”马特说,隐居中的塞林格每天都写作五个小时,自己已经花近十年功 夫整理,有些“素材”即将出版。 1974 年,因散见于杂志的早期作品被疑似加州伯克利大学生自行编印成选集,塞林 格愤而打破沉默,罕见地通过《纽约时报》发声:“我从来不想出版它们,我想让它们 完完全全地自然死亡……我不是想掩藏年轻时的笨拙,只是认为它们不值得出版。”“有 些故事、我的财产被偷走了。”塞林格原计划只说一两分钟,结果滔滔不绝地申诉下去, “有些人占有了它们,这是非法行为,是不正当的。设想一下,你特别喜欢一件外套, 结果别人从你衣橱里偷走了。这就是我的感觉。”“出版是对我隐私的严重侵扰。我喜 欢写,热爱写,但只为我自己和我的快乐而写。”塞林格一次又一次靠打官司维护自己 的权利和隐私,但外界的好奇目光始终没有消失。 1941 年 11 月,从军前夕的塞林格与玛乔丽·希尔德通信过几年。一封信里,他请 她在即将出版的《纽约客》杂志寻找自己的新作,评价“霍尔顿系列的第一篇故事”。 此前,希尔德一直在《时尚先生》和《科利尔》等杂志上阅读他最早的短篇故事。塞林 格推荐了《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海明威的作品,还提及自己写了小说《哈里·耶稣》, 并夸口:“这本书绝对会撕裂这个国家的心脏……并用一个新的、更宝贵的器官替代。” 从战场归来后,塞林格实现了“霍尔顿”渴望的逃离和隐居。他感到被当地学校的 校报记者欺骗,校报记者把这篇难得的访谈交给了更大的报纸。他在自己的农场周围圈 上栅栏,那个活泼和充满未知的年轻人藏了起来。他远离世界,世界似乎也逐渐远去。 “我父亲并不相信所谓现实生活,他更相信二元论的观点,一切都是虚幻,一切都 是梦境。可能这些梦境让人温暖或者快乐,但是他其实一直追求的是他心中认为的那个 现实。”马特相信,安静的环境更利于塞林格探索,“他喜欢看到松树生长的地方,看 下雪的地方,下雪的过程。”镇民们尊重塞林格的意愿,他们为不请自来的拜访者指路 时,往往把他们骗去杂草丛。他们看着大作家购物、进餐、买报纸,并不惊扰他。2010 年 1 月 27 日,塞林格去世。马特代表家人发表了声明: “塞林格说过,他身处这个世界,但不属于它。他的身体离去了,但家人希望他依 然与那些他热爱的人同在,无论是宗教或历史人物,私人朋友或小说角色。” (选自《南方周末》2019 年 3 月 28 日,有删改) 18.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塞林格为逃避名利和纷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放弃了发表作品,甚至一度放弃写 作。 B. 加州伯克利大学学生疑似未经允许编印塞林格的作品,作家对此发声表达不满。 C. 虽然塞林格极力回避大众的关注,维护自己的隐私,但外界的注视始终没有中断 过。 D. 出于对作家意愿的尊重,小镇居民给予塞林格配合与支持,帮助作家排除外界干 扰。 19.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马特•塞林格开始向公众回忆父亲,此举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塞林格及其作品。 B. 塞林格后半生有意和人群保持距离,这也导致了真正了解作家的人寥寥无几。 C. 1980年后塞林格再不接受采访,主要是因为此前有一段非常不愉快的采访经历。 D. 1941年塞林格参军前与希尔德的通信表明,年轻的作家对自己的作品充满自信。 20.“他身处这个世界,但不属于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述。(6分) 八、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 除外。 “碰撞”,物理学上指两物体相向运动引起猛撞的情形。其实,生活中的“碰撞”,大 大小小,时刻发生,惟其如此,这个世界才能够精彩;当然,它有时也令人感到痛……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 11 月份月检测 2017 级语文试卷文科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 22~24 题。(10 分) 上之所论,皆就抒情的文学言之。至叙事的文学,则我国尚在幼稚之时代。元人杂 剧,辞则美矣,然不知描写人格为何事。至国朝之《桃花扇》,则有人格矣,然他戏曲 则殊不称是。要之,不过稍有系统之词而并失词之性质者也以东方古文学之国而最高之 文学无一足以与西欧匹者此则后此文学家之责矣。 (节选自王国维《文学小言》) 2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4 处)(4 分) 23.《桃花扇》是 ▲ 代文学家 ▲ (人名)创作的传奇剧本。(2 分) 24.材料中,作者认为后代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4 分) 二、名著阅读题(15 分) 2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三国演义》中,关羽与黄盖大战时,见黄盖跌下马来,但不忍心加害。次日, 黄盖诈败诱惑关羽追赶,为报不杀之恩,只射中关羽的盔缨。 B.《兔与猫》通过兔的出现和消失等曲折的故事情节,表达了作者对弱者的同情, 对随意欺凌弱小者的憎恨;流露出作者反对无原则“修善”的主张。 C.《家》中,觉新发现“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使他既信服新的进步理论,又 顺应旧的环境生活,这终究让他觉得自己是个完全矛盾的人。 D.《哈姆莱特》中,在与伶人约好次日上演《贡扎古之死》后,哈姆莱特自问“我是 一个懦夫吗”,表明他在警示自己不能忘记为父报仇。 E.《欧也妮·葛朗台》中,被查理抛弃的欧也妮独自承受痛苦,依然宽容地对待查 理,拿出巨款替查理还清了父债,成全了他与贵族小姐的婚事。 26.简答题(10 分) (1)《红楼梦》第三回中,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 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第十七回中,贾政听了道:“无知的蠢物!你只知 朱楼画栋、恶赖富丽为佳,那里知道这清幽气象。终是不读书之过!”黛玉、贾政都称 宝玉为“蠢物”,表明他们对宝玉各有什么看法?请加以说明。(6 分) (2)《茶馆》第三幕中,康顺子说:“我在外边也混了这么多年,磨练出来点了,谁 跟我瞪眼,我会伸手打!”这句话暗含了她哪些人生经历?表现了她什么品质特征?(4 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7-29 题。 语言作为沟通交流的工具,其发音是约定俗成的。但纵观历史,汉语语音的变化之 大,其实远超过文字、词汇和语法。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雅言”,到隋唐时期民族融合 中塑造的“唐韵”,再到近代以北京语音为标准形成的普通话,语音的流变从未停止。 一条河流之下,有着千万年沉淀而成的河床,这是河流的本质。从时间和历史的角度去 看,语言也是如此,它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有着文化传承的功能,承载着一个民族 共同的文化记忆。我们能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中感受委婉的韵致,能从“天似穹 庐,笼罩四野(y)”中体会旷野的苍凉,这是语言文字跨越时空的力量。有语言学家说, 朱熹穿越回春秋时期,也听不懂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究竟在说些啥。但即便如此,我们仍 然能发现“平分阴阳,入派四声”这样的规律,在语音的演变中看到那决定河流走向的 河床。而诗词作为一种文学形态,更承栽着文化与心灵的密码。中国传统诗歌对字词读 音相当讲究,既要押韵,更讲平仄。即便读音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我们仍能从这些 音调韵脚中,领略唐诗宋词的曼妙音符。而那些处于诗句关键位置的“诗眼”,更是保 留下日常语言中已经不常见的读音,让人从中感悟音韵之美、语言之美。当下,公众吐 槽诗词中读音的修改,也正是有着一份对传统文化的呵护之心。公众希望留存这些“诗 眼”,其实也是想为传统文化在汉语发音中留存一些“气眼”,让日用交流的语言,至 少在诗歌中能够多一份文气、多一份古意。如果只是为了“规范”“统一”等原因而“去 异求同”,也就难免在不经意间丧失了记忆,也丢掉了更好地理解传统、理解先人的机 会。 27.材料中“语音”有哪些特点?(4 分) 28.请理解材料中“决定河流走向的河床”的含义。(5 分) 29.从材料看,我们为什么要留存“诗眼”?(6 分)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 11 月份月检测 2017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3 分)C(瞥见:一眼看见;洞察:很清楚地察知;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具有特色,能引起 人们的注意;备受瞩目:很受到别人的关注,是别人关注的焦点;排山倒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 大;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 2.(3 分)C(关注标点,通过逗号与句号,可判断横线处整体布局为前四句与后三句。在提供的选 项中,可以很快找到两个不同的描写对象“桂树”“喷水池”,再依据各自的特点分成两类即可) 3.(3分)D 4.(3 分)D(A 项“价值取向”无中生有;B 项“取决于眼光”应为“取决于焦点”;C 项“就可 以认识到世界的全部”有误,语段中只提到“你所感知的世界并不是世界的全部,而只是你聚焦的 结果。”) 二、文言文阅读(20 分) 参考译文: 姜次生,名正学,浙江兰溪人,他性格耿直方正,不随流俗,但从不与人为难(抵触)。在乡里以 廪膳生补贴为生。甲申之变后他放弃了廪生资格,听凭自己放纵于酒,此外只寄情于图章。他喝酒 就醉,醉后就呜呜地唱《会稽太守词》。他又喜欢在长桥上鼓腹而歌(拍击腹部,以应歌节),众 人围绕着听他唱歌。姜次生闭眼不看,(只是)听到人声后,唱得更加响亮。每每喝醉必定唱歌, 每次唱歌必定唱《会稽太守词》,认为其他的歌都不值得唱。侍御方邵村任丽水知县时,姜次生前 来求见,他对方侍御说:“你酷爱图章,我刻制的印章很好,愿意为你刻几枚章。我生平不知道为 了自己来求见(官员),只是喜欢喝酒罢了。你给酒让我喝醉,我为你制作印章。你满意于我的印, 我也会满意于你的酒。”姜次生醉后就唱《会稽太守词》。因此,方侍御得到姜次生的印章最多, 而方侍御官署中的酒也为姜次生喝光了。一天晚上,漏壶中的水滴了几十刻(指已夜深),官府中 的人都睡熟了,忽然响起了很急促的敲门声。方侍御被惊醒了,以为是强盗来犯,或者就是御史台 来送紧急文书。侍御惊起询问,手下通报说:“是姜生求见。”方侍御派人谢绝说:“已经夜半了, 请天亮时来。”姜次生大声说:“事情很紧急。” 方侍御以为姜次生从别人那儿获得了意外的紧急 消息,急忙快步上前迎接他,握着他的手问他原因。姜次生说:“我刚刚为你刻好一枚印章,自己 很满意,来不及等到天亮,急着想让你一见,有什么事能比这更紧急的呢?”于是伸开手掌让方侍 御看印章,侍御放声大笑。姜次生又说:“有了像这样好的印章,难道不值得一醉吗?”于是痛快 淋漓地喝酒,天亮才离开。离开官署后又在桥上唱《会稽太守词》。桥边只有做面饼、豆腐的人家 起得早,争相来听,说这个人居然起得(比我们)更早,就已醉了。姜次生(听后)心情更加畅快。 姜次生没有妻子,也没有子女,常自言自语说:“酒乡就是我的家乡。我的印章一定会传之后世, 那就是我的后代,我又有什么可担忧的呢?”(后来)他辞别方侍御回到家乡,年届八十去世。辛 亥年秋天,方侍御把姜次生所刻的印章给我看,我把它们收入印谱,又依照楼岗太史讲述的姜次生 事迹,将它们记录在《印谱》之前。方侍御说:“每次赏玩姜次生的印章,觉得酒气从印石中满满 地散布出来。姜次生所唱的《会稽太守词》歌声,还仿佛在我耳根眼前响起。” 5.(3 分)A 抵触 6.(3 分)B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我刚为您刻了一枚印章,自己很是满意,(我)等不到天亮,急着想让您看看(印章),还有 什么事比这事更重要的呢?( (2)我的印章一定会流传(后世),那就是我的后代,我又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8.行为怪诞(1 分);痴迷于刻图章(1 分);胸怀家国之痛(2 分)。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9.古典诗歌描写景物时常“以画入诗”,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5 分) ①构图上由远及近,由远处的彩虹、万山,到近处的短亭、丹枫、酒旗,层次分明。②色彩上绚烂 明丽,词人选取了彩虹、紫中带翠的山岭、青旗、红枫等意象,织就了一幅灿烂美丽的画面。 10.词的下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①羁旅愁思(思乡思亲)。前两句,描写了词人旅途奔波,一事无成,“浮生”一词意为漂泊不定 的经历,表示了对羁旅漂泊的厌倦。 ②孤独寂寞。结尾两句更透出了羁旅夜晚、黄昏来临、空屋寒灯的凄凉,表达了词人孤独寂寞。 (其他分析合理亦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 (1) 温故而知新(2) 入则无法家拂士(3) 官盛则近谀(4) 观千剑而后识器(5) 金就砺则利(6) 驽马十驾 (7) 君子不齿(8) 辩乎荣辱之境 五.现代文阅读(一)(15 分) 12. (3 分)D(“浪漫主义创作的艺术”错误,与“平实朴素、凝练精当”矛盾,叶圣陶小说的突 出艺术成就,在于他对“灰色人生”的冷静,叶圣陶先生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特 征) 13.(6 分)①活泼好动,不能静心用功,也不能反抗祖母;②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③爱自然, 爱动物,爱自由。(每点 2 分) 14.(6 分)①定儿无人理解的寂寞可悲;②明辉对儿子天性受束缚的心疼;③明辉希望儿子有幸福 自由的生活;④明辉对旧礼教无力反抗的无奈、悲哀;⑤旧教育对儿童活泼天性的压抑。(①②③ 每点 1 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④⑤每点 2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15.(3分)B(“因此”错,原文是转折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16.(3分)D(原文是必要条件,选项却说成了充分条件,过于绝对化) 17.(6分)①处于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②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不易为人接受;③缺乏 把苦难化为幸福的信仰;④朝廷对墨家有极大的戒心。(①④每点2分,②③每点1分)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18.(3分)A(“甚至一度放弃写作”说法有误。原文内容为:马特说,隐居中的塞林格每天都写 作五个小时,自己已经花近十年功夫整理,有些“素材”即将出版) 19.(3分)C(强加因果。根据“1980年后再也不接受采访。他一度想再出版一本书,终究没了下文”, 不接受采访,是作家自己的选择,不完全因为他人影响) 20.(6分)①名利观:逃避名利和纷扰;②生活态度:选择隐居,远离媒体人群;③写作观:重视 其隐私性,渴望匿名写作、为自己写作,拒绝改编自己的作品;④世界观:不相信现实生活,追求 自己心中的现实。(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满分) 八、作文(70分) 21. 提示: 1.关于“碰撞” 根据材料:“碰撞”不可避免,世界因碰撞而精彩,有时也会带来痛苦。这里的“碰撞”应该 理解为对象之间、人与自我之间的相互的作用,含有正能量。 这里“碰撞”是一个褒义词,而非贬义。不是你死我活的争斗,不是非生即死的较量。也不是遭受 到打击。 2.立意时只抓“碰撞”,而不顾另两个关键词“精彩”“痛苦”,就会将材料作文误当作话题 作文“谈碰撞”或命题作文《谈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