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6.50 KB
  • 2021-06-03 发布

宁夏银川市宁夏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宁夏育才中学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中国传统叙事源远流长,但叙事统治地位长期被历史叙事所占领,历史过于发达,阻碍了文学叙事的展开。如果说西方有《荷马史诗》那样的宏大叙事,其性质为文学;那么中国只有《左传》《史记》的宏大篇章,其性质为历史。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西小说不同的文体发生机制形成了。在西方,欧洲近代小说的产生,源于“史诗的广阔的背景、巨大的规模、复杂而精巧的结构、叙述重大事件的能力;戏剧对场景的分割、设置、对话;历史散文对散文语言的锤炼;传奇中引人入胜的情节等”。‎ ‎②在中国,小说文体的产生,有另外一套机制。在小说文体产生的早期或“前小说”时代,历史文体对小说的影响大大超过文学文体本身。董乃斌说:“中国的古史著作是后世小说最初也是最根本的寄生地,小说的原始胚基,就附着在古史著作身上。”也有学者持不同看法,如杨义认为“从文体发生学的角度看,中国古典小说存在‘多祖现象',然而‘多祖’所遗传的基因,从小说艺术构成形态着眼,则是多重文化和文体因素的共构”。尽管已经有了多种不同研究结论的存在,但仍可看到,研究者们对中西小说文体发生大轮廓的总体认识却是相对一致的,即西方小说是文学的产物,而中国小说是历史的产物。‎ ‎③若以上推论成立,在考察中国小说的文体发生时,就不免会有一个疑问:既然中国的历史叙事在《左传》《史记》的时代就已经发展到那样高的水平,为何小说叙事却迟至唐代中叶才走向成熟?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历史叙事并不能完全代替小说叙事,必须有待其他因素的介入,才促使小说叙事从历史叙事中分离出来,走向自身的独立。而小说叙事的独立,也就是小说文体的独立。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其他因素”,绝不能简单地归结于与远古历史叙事共生并存的神话或子书,也不是文学内部其他文体的发展,而是一种富有威势与成效的外来因素。‎ ‎④当中国文明发展到唐代文化的鼎盛时期,作为小说叙事“多祖”因素的神话、子书叙事都已渐渐退隐幕后,蓬勃生长起来的是六朝以来的宗教叙事,尤其是佛教叙事。宗教叙事带来了与历史叙事完全不同的叙事形态,尤其是对叙事虚实观念的冲击,结束了《左传》《史记》以来的历史叙事黄金时代。而小说作为一种以“虚构散文故事”为特征的文学文体,就在历史叙事与宗教叙事的互动中产生了。‎ ‎(摘编自韩云波《历史叙事与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起》)‎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的传统叙事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使得中国的小说叙事到唐代中叶才走向成熟。‎ B. 历史文体对小说的影响远胜文学文体本身,历史叙事在春秋时就已达到很高水平。‎ C. 中国小说文体的最终独立是靠着历史叙事与富有威势和成效的外来因素的互动。‎ D. 西方的《荷马史诗》和中国的《左传》《史记》,造就了中西方小说不同的文体发生机制。‎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通过对比中西小说文体发生机制的不同,突出了宗教叙事与中国小说兴起的密切关系。‎ B. 文章论证中国的小说叙事最终得以成熟的原因,是以史实作为支撑和依据的。‎ C. 通过论证中国小说的兴起、其叙事的成熟及其文体的独立,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 D. 文章引用不同学者对小说起源的看法,是为了指出他们在总体上有相对一致的认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诗、戏剧、传奇都可推动小说文体的产生,可见不同的文学文体间是存在一定共通性的。‎ B. 如果宗教叙事早在唐代之前就能出现,那么中国的小说将会早于西方小说产生并成熟。‎ C. 神话、子书都有成为中国小说“始祖”的可能,足见对文体起源的考察不可过于简单化 D. 如果不能处理好虚构与现实的关系,小说会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其作为文学文体的特色。‎ ‎【答案】1. C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中,‎ A项,偷换概念,根据原文“中国传统叙事源远流长,但叙事统治地位长期被历史叙事所占领,历史过于发达,阻碍了文学叙事的展开”可知,“使得中国的小说叙事到唐代中叶才走向成熟”的原因应该是“中国叙事的统治地位长期被历史叙事占领”。“历史叙事”与“传统叙事”不是同一个事物。‎ B项,范围不清,原文说“在小说文体产生的早期或‘前小说’时代,历史文体对小说的影响大大超过文学文体本身”。‎ D 项,强加因果,原文是“如果说西方有《荷马史诗》那样的宏大叙事,其性质为文学;那么中国只有《左传》《史记》的宏大篇章,其性质为历史。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西小说不同的文体发生机制形成了”,并不是说“西方的《荷马史诗》和中国的《左传》《史记》,造就了中西方小说不同的文体发生机制”。‎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A项,“突出了宗教叙事与中国小说兴起的密切关系”错误。文章通过对比中西小说文体发生机制的不同,突出的是历史叙事与中国小说兴起的密切关系,而不是宗教叙事与中国小说兴起的密切关系。‎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中,B项,“中国的小说将会早于西方小说产生并成熟”于文无据。据原文“蓬勃生长起来的是六朝以来的宗教叙事”,足见宗教叙事本就是在唐代之前出现的。而宗教叙事何时出现,并不能确定中国的小说与西方小说谁先产生和成熟,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B。‎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1-2017年电影票房收入 2011-2016年各国电影产业效益指数 ‎【注】单荧幕观影人数和单荧幕票房是产业效益指数的主要指标。‎ 材料二:电影既是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作品,也是高标准、高技术、高规格的工业产品。如何完成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的提升、如何构建电影工业体系逐渐成为市场最为关注的话题。‎ 开心麻花影业董事长刘洪涛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电影论坛“电影工业化之路”上表示电影工业化并不是高科技化的意思,其核心是剧组里每个人分工的细化,每个人各司其职,带着工匠精神去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在完美威秀娱乐集团总裁艾秋兴看来,中国电影的工业化仍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工业化体系,在服、化、道等各个方面的标准化程度仍有待提高。鉴于中国电影产业在人才体系上的欠缺,细分领域的人才培养日益受到关注。在2018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万达影视集团不仅宣布了导演扶持计划,还启动了编剧、制片、摄影、美术等多个环节的新人计划。‎ 放眼未来,随着互联网等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中国电影工业化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在过去的几年中,阿里影业等一批中国互联网公司用科技提升了影视业的商业价值。‎ ‎(摘编自有之炘、程思琪《中国电影工业化更需“匠心”》,新华社‎2018年6月24日)‎ 材料三:在去年举办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业内专家认为,中国电影方面当前的主要矛盾就是人们对美好电影的需求与电影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我国已经有了全球公认的火热的电影市场。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电影票房达到202亿元,2月份单月票房达100亿元,同比全球第一。2018年春节档全国城市观影达3亿人次,至2018年年中,观影人次突破20亿。国产电影在整个市场上的占比优势明显。‎ 以往的一些电影论坛上,议论的焦点往往是如何拍摄制作明星最多、投资最大的电影,而现在,业内人士的观念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家形成了共识:要做最好、最对、最中国化的内容,让中国市场接受。‎ 专家表示,中国电影经历了从门可罗雀到排队买票、从票房9亿元到今天接近600亿元的历程,成就来之不易。他们呼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包括普通观众,更加理性地构建电影更好的发展空间。“这个行业首先不是看它直接的经济价值,更重要的在于它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精神消费、城市形象建设等都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说。‎ ‎(摘编自《新时代的中国电影:做好内容才能安身立命》,人民网‎2018年6月25日)‎ ‎4.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l-2017年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从2011年的20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80亿美元,涨幅巨大。‎ B. 中国电影市场规模稳步发展,与作为全球第一大市场的北美之间的票房差距在逐年缩小。‎ C. 与其他几个国家相比,中国电影单荧幕观影人数和票房相对偏低,中国电影产业效益指数不佳。‎ D. 中国电影票房收入攀升速度快,但电影产业效益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不容乐观。‎ ‎5. 下列对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无法满足观众对美好电影的需求,这已成为中国电影发展的重大问题。‎ B. 中国电影业内人士形成共识,中国电影要做好内容,而明星阵容和投资力度不再重要。‎ C. 尹鸿教授认为电影行业的最大价值在于其对国家精神文明发展的主要推动作用。‎ D. 电影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产品,它既在规格、标准、技术方面有高要求,又在艺术审美方面有独特要求。‎ ‎6. 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说明中国电影发展需要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答案】4. D 5. D ‎ ‎6. ①回归内容本体,重视电影内容的质量,做最好、最中国化的内容;②构建完整的电影工业体系,使电影制作标准化、人才专业化;③推进电影与互联网等相关技术的融合与拓展。‎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中,D项,“电影产业效益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 表述错误。根据图表可知,2013—2015年有小幅上升。‎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本题中,‎ A项,“无法满足观众对美好电影的需求”错误。电影产业发展只是与观众需求有矛盾,但不是无法满足。‎ B项,“而明星阵容和投资力度不再重要”错误。只是电影关注焦点由明星阵容和投资力度转向电影内容,但并不代表明星阵容和投资力度不再重要。‎ C项,“精神文明发展”这个概括大而不当。‎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根据“鉴于中国电影产业在人才体系上的欠缺,细分领域的人才培养日益受到关注”“放眼未来,随着互联网等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中国电影工业化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要做最好、最对、最中国化的内容,让中国市场接受”等信息进行概括即可。‎ ‎【点睛】‎ 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转换角色 侯发山 二娃是“上一当烩面馆”的小伙计。不像正规的酒店,即使小伙计这个角色,也分前厅、后厨,前厅又分传菜的、迎宾的,后厨又分择菜的、洗涮的,等等,多了去。二娃没有具体的工作,却不轻松,有什么活儿干什么活儿,端盘子,抹桌子,扫地,擦玻璃,有时间还要起五更陪着老板去买菜。老板太抠门,大厨也不聘用,自己掌勺,服务员就聘用了两个人,除了二娃外,还有一个女孩子,山桃,她负责择菜,洗刷碗筷,吃饭时辰,还要站在门口招呼人。虽然忙一些,老板给的工资不低,管吃管住,每月两千元,这在同行业中已经是不低的了,有的星级酒店只给一千多一点。当然,这里是说钱不见钱,老板承诺年底一块儿给。‎ 明天就是腊月二十三了,老板承诺开工资,放假,回家过年去。二娃盘算着自己能开多少钱,回家给爹捎个帽子,给娘选件羽绒服,给小妹买个手机……结果一晚上也没睡踏实,老是在做梦,一会儿梦见自己在超市挑选东西,一会儿梦见自己坐在火车上,一会儿梦见自己到老家了。等到醒来,已经是早上八点了。他慌忙爬起来,脸也顾不得洗,就蹬蹬蹬下楼了。面馆在一层,他住在楼上。结果大门没开,老板还没来!若搁往常,老板七点左右就到了。二娃忙打开门,发现山桃瑟缩着膀子站在门外面,山桃在另外一个地方,和一帮乱七八糟的女孩子住在一起。‎ 两个人收拾罢房间的卫生,已经是九点钟了,老板还没来。怎么回事啊?二娃感到什么地方不对劲,打老板的电话,被告知手机已经关机。‎ 二娃茫然无措的时候。陆陆续续来了几个人,都是找老板的:一个是房东,说是要房租的,一年的房租四万八,老板一分钱也没给;一个是杀猪的,是来要账的,说老板用了他大半年的肉,欠了五万多;一个是菜农,也是来要账的……原来老板承诺今天兑付,所以他们才来了。‎ 到了十一点,老板还没露面,电话还是关机。直到这时,那几个讨账的感觉受骗了,对着二娃和山桃骂骂咧咧的,好像他们是冤的头,债的主。二娃和山桃不敢反驳,也不知道如何反驳,任凭他们的唾沫飞到脸上。‎ 几个债主知道两个服务员也是受害者,欺负他们也没啥意思,便自认倒霉,就又骂骂咧咧地走了。‎ 山桃松了口气,怯怯地说,二娃,咱也走吧?‎ 二娃点点头,转而摇摇头,说,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咋走啊?‎ 山桃说,我、我也没有路费……我身上只有十几块钱。‎ 二娃说,你回家一趟得多少钱?‎ 山桃说,汽车、火车、三轮车,得一千六百块。‎ 咱两个差不多。二娃说,哎,这冰箱里还有肉,还有青菜,咱把路费挣出来再走吧? ‎ 山桃迟疑了一下,说你会做烩面?‎ 二娃说,没有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走路?把生的做成熟的就中,来咱这小店的,身份跟咱差不多,不是啥讲究人,即使有些差池,不会找麻烦的。‎ 你真有把握?山桃扑闪着眼睛。‎ 想着是给咱的家人做饭吃哩,能错到哪里去?二娃蛮有信心地说。‎ 中!山桃的两只眼睛越来越亮。‎ 说干就干,二娃把火打开,一边烧水,一边去切肉;山桃择葱、剥蒜……当把第一碗烩面端给一个中年汉子时,说实话,二娃的心里还没底,忙让山桃把醋、辣椒、盐拿过去,说大哥您看看合您口味不,需要啥您自己添加。‎ 中年汉子哧溜了一口,头也不抬,说,中,中,中。‎ 二娃和山桃相视一笑,信心大增。接下来,越发操心。还好,一碗接一碗,没有一个顾客说孬的。‎ 忙到天黑,两人算了算账,挣了六百块。‎ 照这个数目,咱再干六天就能把两个人的路费挣出来。二娃掰着指头说。‎ 第二天早上,二娃去市场上进菜;山桃在店里忙活。九点钟,饭店准时开门营业。‎ 这一天,两个人赚了七百块。‎ ‎……‎ 到了腊月二十八,二娃和山桃已经赚了六千块钱。二娃说,山桃,咱回家是不可能了,车票估计买不到了。咱不如不回家,继续干下去,然后把账一撮儿一撮儿还清再做打算,你看如何?‎ 中!听你的。山桃说。‎ 就这样,二娃和山桃干了多半年,终于还清了前任老板所有的欠款。‎ 由于两个人用心经营,口碑传了出去,饭店的生意越来越好,要关门已是不可能了,两个人也舍不得关门,于是打出广告,招聘三个小伙计,把生意往红火处弄。‎ 报名者蜂拥而至,当其中一名站在二娃面前时,他愣住了——这个人是年前逃跑的老板!‎ 二娃不计前嫌,收留了老板。‎ 没过多久,饭馆的名字由“上一当烩面馆”改为“小夫妻烩面馆”。怎么回事?您自个儿琢磨去吧。‎ ‎(选自《小说月刊》)‎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说钱不见钱”“承诺年底一块儿给”,巧妙再现、揭示了社会上的某些不良现象,为后文老板当面赖帐的情节作铺垫。‎ B. 事先空口承诺,事后当面赖账,严重违背了社会伦理、诚信经营等道德要求,小说借此引发了人们关于创业的思考。‎ C. 二娃和山桃在老板约定发给他们工资日子前夕都没有休息好,两人一夜都沉浸在美梦之中,因而第二天也都起晚了。‎ D. 山桃“扑闪着眼睛”“两只眼睛越来越亮”,两次细节描写表现出了山桃一样的心理世界,也烘托了二娃的自信性格。‎ ‎8. 小说以“转换角色”为标题,该如何理解其内容、寓意?请简要概括。‎ ‎9. 小说结尾,老板回来应聘伙计,二娃收留了老板,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答案】7. B 8. ①二娃、由山桃与他们的老板角色转换,伙计转换成老板,老板转换成伙计:②二娃与山桃,由伙计、同事的角鱼关系转换成夫妻角色关系;③不讲诚信者终究会转换成失败者,诚实讲信用者终究会成为成功者。 ‎ ‎9. ①这样写能使情节更加曲折动人,增添小说的波折性;②这样写能回扣标题,完成二娃与老板之间的角色转换④这样写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烘托二娃不计前嫌的博大胸怀;④这样写能启发读者思考,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宣传正能量,为读者树立学习的榜样。‎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要求选出“恰当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项,“当面赖账”错误,选项分析不准确,从文中来看,老板是关机不现身;‎ 选项对小说主题的概括理解角度也不准确,小说的主要人物是二娃,主题的概括应从他身上概括,而不应从老板身上概括。故选B项。‎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以‘转换角色’为标题,该如何理解其内容、寓意?请简要概括”,这是针对小说标题设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标题的含义注意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情节进行分析,深层含义结合文章的人物性格特征、时代背景和文章的主旨分析。结合文本内容“就这样,二娃和山桃干了多半年,终于还清了前任老板所有的欠款……二娃不计前嫌,收留了老板”分析可知,表层意思:二娃、山桃与他们的老板角色转换,伙计转换成老板,老板转换成伙计。结合文本内容“没过多久,饭馆的名字由‘上一当烩面馆’改为‘小夫妻烩面馆’”分析,二娃与山桃,由伙计、同事的角色关系转换成夫妻角色关系。结合“由于两个人用心经营,口碑传了出去,饭店的生意越来越好”“这个人是年前逃跑的老板”分析可知,不讲诚信者终究会转换成失败者,诚实讲信用者终究会成为成功者。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结尾,老板回来应聘伙计,二娃收留了老板,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这是针对小说结尾设题,考生要先明确小说结尾的方式,然后明确结尾的作用,最后从这些角度分析作答即可。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生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小说写的是大众创业的故事。二娃和山桃在“上一当烩面馆”打工,岁根年底,因债台高筑,老板失联了,出逃了。剩下这伙计俩,走投无路,回不了家过年,也无法应付纷至沓来登门讨债的人。绝望时,俩伙计商计利用冰箱里剩余的鱼肉菜蔬,自作主张、有针对性地面对顾客,做起烩面,辛苦经营了年前几日,竟赚起了小钱;又用心经营半年,俩人口碑传出,生意旺兴,还清了老板欠的债。俩人又收获了爱情,便招牌换记“小夫妻烩面馆”,打出广告,招聘小伙计,“把生意往红火处弄”。不想出逃的老板竟回来应聘。这样写能使情节更加曲折动人,增添小说的波折性。回扣标题“转换角色”。老板负债出逃和伙计绝处逢生转换角色的演绎,烘托二娃不计前嫌的博大胸怀。使作品营造了一种十分感染读者的艺术氛围,让人得到创业艰辛和如何成功的启迪,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点睛】小说阅读的选择题考查的范围非常广泛,所涉及的考点有分析人物形象、梳理小说情节、概括小说主题、鉴赏表达技巧等,可以说是一种综合型试题。做好这种题目,既要通观全文,又要分析细节。首先要分析人物,明辨感情。小说中的人物是鲜活的,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会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或爱或憎,或褒扬或贬抑。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褒贬错位、轻重失误的角度设置陷阱。然后根据情节,分析因果。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强加因果、曲解原文、断章取义等角度设置陷阱,遇到这类选项,考生要结合相关情节仔细推究小说的因果关系。借助要核对原文,明辨技巧,这道题时常考查表达技巧,在选项中,命题人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小说进行赏析,一般会从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的角度设置陷阱。考生要对表达技巧的基础知识心中有数,准确判断小说是否采用某种表达技巧。最后还要梳理内容,把握主旨,一篇小说中有情节设计、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多项具体内容,这些内容又都和主旨情感有关。命题人往往会在内容和主旨上设题。‎ 小说结尾的设题方式有如下几种: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结尾的看法。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很震撼人心,有人说还是去掉结尾好。你认为怎样更好?为什么?从如下几个角度分析理由。情节角度:①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②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基调一致。主题角度: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手法角度: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情感角度: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在解答这一类问题时,主要应从这样几方面入手:①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使情节波澜起伏,还是出人意料?是戛然而止,还是水到渠成?②作者这样写对人物的塑造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还是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从表现主题方面思考,作者这样写是可以突出小说的主旨,还是可以使主题表达更进一步?④从时代背景考虑,当然这一点需要考生对小说所涉及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或者小说本身能提供故事的相关背景,否则就可能无从入手。‎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殷仲堪,陈郡人也。仲堪能清言,善属文,每云三日不读《道徳论》,便觉舌本间强。其谈理与韩康伯齐名,士咸爱慕之。冠军谢玄镇京口,请为参军。除尚书郎,不拜。玄以为长史,厚任遇之。领晋陵太守,居郡禁产子不举,久丧不葬,录父母以质亡叛者,所下条教甚有义理。父病积年,仲堪衣不解带,躬学医术,究其精妙,执药挥泪,遂眇一目。‎ 居丧哀毁,以孝闻。服阕,孝武帝召为太子中庶子,甚相亲爱。仲堪父尝患耳聪,闻床下蚁动,谓之牛斗。帝素闻之而不知其人。至是,从容问仲堪曰:¨患此者为谁?”仲堪流涕而起曰:“臣进退惟谷。”帝有愧焉。帝尝示仲堪诗,乃曰:“勿以己才而笑不才。”帝以会稽王非社稷之臣,擢所亲幸以为藩捍,乃授仲堪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将之任,又诏曰:“卿去有日,使人酸然。常谓永为廊庙之宝,而忽为荆、楚之珍,良以慨恨!”其恩狎如此。先是,仲堪游于江滨,见流棺,接而葬焉。旬日间,门前之沟忽起为岸。其夕,有人通仲堪,自称徐伯玄,云:“感君之惠,无以报也。”仲堪因问:“门前之岸是何祥乎?”对曰:“水中有岸,其名为洲,君将为州。”言终而没。至是,果临荆州。桂阳人黄钦生父没已久,诈服衰麻,言迎父丧。府曹先依律诈取父母卒弃市,仲堪乃曰:“律诈取父母宁依殴詈法弃市。原此之旨,当以二亲生存而横言死没,情事悖逆,忍所不当,故同之殴詈之科,正以大辟之刑。今钦生父实终没,墓在旧邦,积年久远,方诈服迎丧,以此为大妄耳。比之于父存言亡,相殊远矣。”遂活之。又以异姓相养礼律所不许子孙继亲族无后者唯令主其蒸尝不听别籍以避役也。佐史咸服之。‎ ‎(选自《晋书·殷仲堪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又以异姓相养/礼律所不许子孙/继亲族无后者/唯令主其蒸尝/不听别籍以避役也 B. 又以异姓相养/礼律所不许子孙/继亲族无后者/唯令主其蒸尝不听别籍/以避役也 C. 又以异姓相养/礼律所不许/子孙继亲族无后者/唯令主其蒸尝/不听别籍以避役也 D. 又以异姓相养/礼律所不许/子孙继亲族/无后者唯令主其蒸尝/不听别籍/以避役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言”指魏晋时代对玄理的研讨与谈论。魏晋名士崇尚老庄思想,当时社会“清言”之风盛行。‎ B. “拜”是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文中“除尚书郎,不拜”指任命他为尚书郎,但他不行拜的礼节。‎ C. “服阕”又称“除服”“除丧”,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古代父母去世一般要守孝三年。‎ D. “旬日”,十天。“旬”是时间单位,十日为一旬;另外,十岁也可以称一旬,比如年过六旬。‎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殷仲堪擅长谈论义理。他非常喜欢《道德论》,三日不读,就觉得舌根僵硬,其谈理与韩康伯齐名,雅士们都喜爱羡慕他。‎ B. 殷仲堪制定的教令有义理。他做晋陵太守时,在郡里禁止生子不养、久丧不葬等。‎ C. 殷仲堪受孝武帝宠信。孝武帝不仅拿殷仲堪父亲的怪病跟他开玩笑,还拿自已写的诗给他看,希望他不要取笑自己。‎ D. 殷仲堪为人善良。他在江边见到漂流的棺材后主动拦住并埋葬,还救了原本被府曹判处死罪的黄钦生的性命。‎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父病积年,仲堪衣不解带,躬学医术,究其精妙,执药挥泪,遂眇一目。‎ ‎②原此之旨,当以二亲生存而横言死没,情事悖逆,忍所不当 ‎【答案】10. C 11. B 12. C ‎ ‎13. ①(殷仲堪的)父亲患病多年,殷仲堪睡觉时不脱衣服,亲自学习医术,研究其中的奥妙,用拿着药物的手去擦眼泪,于是弄瞎了一只眼睛。‎ ‎②推究这一法令的原意,当是因父母还活着却胡说是死亡,从情理上讲是违逆的事,不应当容忍。‎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划线句的翻译是:又因礼律不许异姓之人互相收养,因而规定无子女的人将亲族子弟过继立嗣,只允许一人主持祭祀香火,不准转移户籍以逃避劳役。“礼律所不许”的是“异姓相养”,排除AB项,“子孙继亲族无后者”意为“子孙过继给亲族没有后代的人”,意思完整,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项。‎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中,B 项,“拜”除了指一种礼节外,还指授予官职,文中“不拜”的意思是不接受任命。‎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本题中,C项,孝武帝“拿殷仲堪父亲的怪病跟他开玩笑”的说法不正确,原文有两点可以证明:一是“帝素闻之而不知其人”,说明孝武帝并不知道得怪病的是殷仲堪的父亲;二是当殷仲堪不知道怎么回答的时候,“帝有愧焉”。‎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①躬,亲自;究其精妙,执,拿着;挥,擦;眇,瞎。②原,推究;二亲,父母;横言,胡说;没,死亡;忍,容忍。‎ ‎【点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殷仲堪,陈郡人氏。殷仲堪能清谈,擅长写文章,常说三日不读《道德论》,就觉得舌根僵硬。他谈论义理与韩康伯齐名,雅士们都喜爱羡慕他。冠军将军谢玄镇守京口,请他来担任参军。朝廷任命他为尚书郎,不就职。谢玄任命他为长史,十分信任器重他。殷仲堪兼任晋陵太守,在郡里禁止生子不养,久丧不葬,拘留逃亡者的父母作人质,勒令亡叛者返回,所制定的教令颇有道理。(殷仲堪的)父亲患病多年,殷仲堪睡觉时不脱衣服,亲自学习医术,研究其中的奥妙,用拿着药物的手去擦眼泪,于是弄瞎了一只眼睛。居丧期间哀痛过度而大伤身体,因为孝顺而闻名。服丧期满,晋孝武帝召他为太子中庶子,彼此十分亲密。殷仲堪的父亲曾患有听力过敏的病,听到床底下蚂蚁爬动之声,说是黄牛相斗。孝武帝早有所闻却不知此人是谁。至此时,孝武帝随意问殷仲堪道:“患此怪病者是何人?”殷仲堪哭着站起来说:“臣面对此问不知如何回答。”孝武帝面有愧色。孝武帝曾将自己写的诗拿给殷仲堪看,并说道:“不要以你的高才而讥笑我的不才。”孝武帝以为会稽王司马道子不是辅佐社稷之臣,因而决定提拔自己所宠信的人以拱卫朝廷,便任命殷仲堪为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殷仲堪将要赴任,孝武帝又下诏说:“你离开京师许久不能相见,使人不觉心酸。常说你永为朝廷之宝,而忽然变成荆楚之珍,实在让人遗憾慨叹!”孝武帝宠信亲近殷仲堪到了这种程度。在此之前,殷仲堪曾游览于长江之滨,见有棺材漂流水上,便上前截住并埋葬土中。十天之间,门前大水沟忽然隆起为高地。这一天夜里,有一人来拜访殷仲堪,自称徐伯玄,说:“感谢您的恩惠,无以报答。”殷仲堪借机问道:“门前出现高地是什么征兆?”答道:“水中有高地,其名称作洲,您将做一州之长。”说完便消失了。至此,殷仲堪果然统辖荆州。桂阳人黄钦生的父亲已死很久,黄钦生欺骗外人穿上丧服,声称迎归父丧。府曹先依照法令判黄钦生诈言父母死亡该当斩首示众,殷仲堪却说:“律令规定诈言父母死亡而服丧者依照殴詈法斩首弃尸。推究这一法令的原意,当是因父母还活着却胡说是死亡,从情理上讲是违逆的事,不应当容忍。因此当与殴詈之类同罪,处以死刑以正国法。现在黄钦生的父亲确实已死,坟墓在故乡,事过多年,才行骗穿上丧服迎办丧事,因此做了荒谬不法之事罢了。这与父母活着却说死了相比,就相差很远了。”于是赦免了黄钦生的死罪。又因礼律不许异姓之人互相收养,因而规定无子女的人将亲族子弟过继立嗣,只允许一人主持祭祀香火,不准转移户籍以逃避劳役。佐史们都佩服殷仲堪的处理方法。‎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伤春 陈与义 庙堂无计可平戎,坐使甘泉①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②。‎ 孤臣③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④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⑤,疲兵敢犯犬羊锋。‎ ‎【注】①甘泉:秦汉行宫,在今陕西淳化县甘泉山上,此处代指宋皇宫。②飞龙:旧时以龙比天子,此处指宋高宗。③孤臣:作者自指,当时诗人流落在湖南邵阳。④烟花:指春天艳丽的景物。⑤向延阁:向子湮,时任长沙太守。‎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借古喻今,借汉代匈奴入侵,晚间烽火一直照到甘泉官的史实,来写南宋朝廷无计抵抗,致金兵长驱直入,国势危急的现实。‎ B. 颔联承上展现统治者狼狈逃奔的可悲行径,以“初怪”“岂知”造成强烈的惊叹效果,流露出诗人的失望之意。‎ C. 尾联中诗人直言虽有向子湮这样敢于抵抗敌军的将领,但因军队疲弱不堪,亦不值得大喜,“稍”字可见其无奈。‎ D. 本诗题为“伤春”,实为感时伤势,作者为金人南侵,当朝统治者却节节退让而忧愤深广,全诗雄浑沉郁。‎ ‎15. 本诗颈联与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在表情达意上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同:二者都是将春日生机之景与衰颓残破之状作对比,表现出诗人的忧国伤时。异:陈诗用夸张的手法极言自己虽流落无依但为国事忧虑之深重,杜诗用写实的手法侧重表达眼望国都萧索之伤感。(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稍喜”并不是说向子湮的抗金不值得大喜,而是说在“庙堂无计可平戎”的局面下,还有向子湮的“疲兵敢犯犬羊锋”,使人看到了一线希望,“稍”字可见忧伤之中的一点欣慰。故选C。‎ 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上句写伤,下句写春,由“每岁烟花一万重”的春,引起“孤臣霜发三千丈”的伤。作者用“孤臣”自指,一是表示流落无依,二是表示失去了皇帝。夸张,对仗贴切、工整,表现了诗人伤时忧国的感情。由春光烂漫与家国残破的对比之中,产生了莫大的忧伤。“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2)_________________。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3)酌贪泉而觉爽,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陈情表》中的“母、孙二人,_________________,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表达了李密的拳拳孝心。‎ ‎(5)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之意。‎ ‎(6)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面对赞美,他“_________________”;面对诋毁,他“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答案】 (1). (1)雕栏玉砌应犹在 (2). (2)花自飘零水自流 (3). (3)处涸辙以犹欢 (4). (4)更相为命 (5). (5)悟已往之不谏 (6). (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雕栏玉砌、涸辙、更相、悟、已往、谏、誉之、劝。‎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有了大众的参与,阅读将不仅仅是一项个体的、静穆的思想活动,还将是一项动态的文化生产。一部作品从诞生到成为经典,就是“经典化”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有了无数读者的拣选和参与,成为一项大众文化事业,体现出专属于自己民族和时代的精神气质,组成了经典的谱系。正是在大众的 之中,成就了人类文明史上 的经典作品。‎ 因此,( )。前几天,美国《纽约客》杂志网站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绍在中国 ‎ 的一位作家:金庸。文章称他在中国的文化价值,大约相当于《哈利·波特》加《星球大战》。这一评价,恐怕也是看中了金庸作品作为大众文化“今典”的价值。当然,“经典化”的过程难免 。这就需要我们的大学、知识群体以及负有文化责任的媒体做出引导,让年轻人在更广阔的世界里,以更高质量的阅读,形成自己的精神视野。‎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口传心授 纷至沓来 家喻户晓 鱼龙混杂 B. 口耳相传 延绵不绝 家喻户晓 泥沙俱下 C. 口耳相传 纷至沓来 妇孺皆知 鱼龙混杂 D. 口传心授 延绵不绝 妇孺皆知 泥沙俱下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个过程因为有了无数读者的拣选和参与,成为一项大众文化事业,体现出专属于自己民族和时代的精神气质,构成了经典的谱系。‎ B. 因为这个过程有了无数读者的拣选和参与,成为一项大众文化事业,体现出专属于自己民族和时代的精神气质,构成了经典的谱系。‎ C. 这个过程因为有了无数读者的参与和拣选,成为一项大众文化事业,体现出专属于自己民族和时代的精神气质,构成了经典的谱系。‎ D. 因为这个过程有了无数读者的参与和拣选,成为一项大众文化事业,体现出专属于自己民族和时代的精神气质,组成了经典的谱系。‎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阅读经典作品,也要以优质的创作、精纯的阅读、大众的文化参与,成就今天的经典 B. 阅读经典作品,我们也要以优质的创作、大众的文化参与、精纯的阅读,成就今天的经典 C. 我们阅读经典作品,也要以优质的创作、大众的文化参与、精纯的阅读,使经典在今天得以成就 D. 阅读经典作品,我们也要以优质的创作、精纯的阅读、大众的文化参与,使经典在今天得以成就 ‎【答案】17. B 18. C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口传心授: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指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这里“大众”不是“师徒”,只能用“口耳相传”。第二处,纷至沓来 :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延绵不绝:连续不断,一直延续。形容相同的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这里还强调了“不间断”的意思,所以要用“延绵不绝”。第三处,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谓人人皆知。妇孺皆知: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这两个成语在这里都适用。第四处,鱼龙混杂:形容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泥沙俱下: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一同显现出来。这里指事物,只能用“泥沙俱下”。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仔细阅读划线句子“因为这个过程有了无数读者的拣选和参与,成为一项大众文化事业,体现出专属于自己民族和时代的精神气质,组成了经典的谱系”,该句一共有三处错误:第一,语序不当,“因为”应该移到“这个过程”的后面;第二,语序不当,“拣选”和“参与”应该调换位置;第三,搭配不当,“组成”应该改成“构成”。只有C选项把这三处错误都更正过来了。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解答此题,一是看主语“我们”,放在第一个谓语动词“阅读”之前要更合适,二是“精纯的阅读、大众的文化参与”要更符合逻辑顺序,三是看后半部分是主动句式还是被动句式衔接更紧密。故选A。‎ ‎【点睛】‎ 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一些电视受众偏爱于纯娱乐化的综艺节目。于是,部分从业者就在主观上形成了一种固有思维,①_____________.他们甚至还认为,②_____________,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刻板说教等,使其传播力和影响力不高,很难被市场认可。这种思想束缚了他们的思路,使其创作施展不开拳脚。其实,③_____________。实际上,即使在艺术形式上极具新意,令人眼前一亮的综艺节目,也必须蕴含文化内涵的价值导向,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才能更大程度地融入社会现实和百姓生活,获得更多人的认可。‎ ‎【答案】 (1). ①认为综艺节目只应娱乐大众 (2). ②如果在其中融入了价值理念的传播 (3). ③形式创新并不等于文化内涵的缺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本题是嵌入型补写。解答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第①句可结合前句“一些电视受众偏爱于纯娱乐化的综艺节目”来填,因为这个让部分从业者有了固有思维“认为综艺节目只应娱乐大众”;第②句根据后面的句子进行总结即可,可填入“如果在其中融入了价值理念的传播”等内容;第③句可根据后面的内容进行概括,后面说了“即使在艺术形式上极具新意,令人眼前一亮的综艺节目,也必须蕴含文化内涵的价值导向”,可据此填写。‎ ‎21.下面是两个多年没见的老朋友的微信对话,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秋月:贤弟,别来无恙?‎ 春风:久仰了,老兄一向可好?有什么事情请告知,我会关照的。‎ 秋月:愚兄的确有事相求,想当面详聊,昨日劳步府上,岂料铁将军把门,遗憾失迎。今天中午请您小酌,恭敬不如从命,请勿回绝。‎ ‎【答案】‎ ‎①“久仰”改为“久违”②“关照”改为“帮忙”③“劳步”改为“拜访”④“失迎”改为“返回”或“而返”⑤“恭敬不如从命”改为“敬请赏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是两个多年没见的老朋友的微信对话,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指出并加以修改”,然后依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本题中,“久仰”使用不当,“久仰”意思是早已仰慕,一般用作与人初次见面时说的客套话,而这两人是老朋友,应改为“久违”,一般用作久别重逢的客套,一般对很久没有见面的人说,表示客气的说法。“我会关照的”中“关照”使用错误,关心照顾,一般请对方关照,此处说自己,错误,可以改为“帮忙”。“劳步府上”中“劳步”错误,“劳步”,敬辞,用于谢人来访,句中用于自身,错误,可以改为“拜访”。“遗憾失迎”中“失迎”错误,“失迎”是客套话,因没有亲自迎接客人而向对方表示歉意,而此处是说自己失望而回,可以改为“返回”。“恭敬不如从命”错误,这是客套话,多用在对方对自己客气,虽不敢当,但不好违命,此处是自己请对方,是希望对方能够前来,应改为“敬请赏光”。‎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写作。‎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忧,可以消躁急之念。‎ ‎——明·洪应明《菜根谭》‎ 要求:①结合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⑤不少于800字。‎ ‎【答案】成功需要蓄势 苍鹰击殿,必先急剧攀升;狮子搏兔,必先俯身曲腿;暴风雨的来临,必先有暗流涌动、压抑的前夜。若得利箭出,必先弓满月。“伏久者飞必高”,没有蓄势,凭什么勃发?‎ 蓄势,是漫长而寂寞的过程,若能静下心来,带着梦想,努力前行,何愁不能拥抱成功?何愁不能昂然勃发? ‎ 东晋僧人法显,为求法取经竟在六十多岁时踏上西行之路,共游历将近30个国家,首尾经历14年。其间,法显十余年如一日,刻苦学习梵书、梵语,每天抄写经典,苦心孤诣地蓄势终于勃发出人类历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绝响,在海上走了三年才回到中国的他,不仅翻译了多部佛教典籍,还撰写了佛学著作《佛国记》。试想,没有十多年的蓄势之功,年逾古稀的他会有如此惊人的勃发吗?‎ 事实上,正如冰心所言:“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蓄势,才有成为一代书法大师,造就天下第一行书的勃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演员有数百个日夜辛苦排练的蓄势,才有演出震撼世界,“完美诠释了中国形象”的勃发;著名导演卡梅隆有蛰居十余年,求新求变,研究3D制作技术,精心打磨创作团队的蓄势,才有《阿凡达》风靡全球,票房达24亿美元的勃发。(群举)这些成功者如鲜花般勃然怒放时,我们是否能想想他们默默蓄势时为花儿洒下的血和泪? ‎ 蓄势,就是韬光养晦。将自己的锋芒、气场收敛起来,慢慢积累力量,等候勃发的时机。勾践做到了,所以“三千越甲可吞吴”;姜子牙做到了,所以“愿者上钩”的故事流传千古;刘裕做到了,所以这个卑微的北府士兵摇身变为刘宋王朝的开创人,就像足球比赛中罚点球时,如果没有完美的助跑,何来那令人叫绝的射门?蓄势,正需要人沉静下来,在看似并不显著的运动中积累力量,迎接壮美的勃发。‎ 在现实世界里,每个年轻人都有梦想,都渴望成功,然而智大才疏往往是阻碍年轻人成功的最大的障碍。他们看到的只是成功人士功成名就时的辉煌却往往忽略了他们在此之前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努力。而事实上,人世间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任何人都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凝聚起改变自身命运的爆发力。 ‎ 成功需要蓄势,这是一条最原始也是最简单真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新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审题:作文所给材料出自明代语录集《菜根谭》,意思是“潜伏得越久的鸟,会飞得越高;花朵盛开得越早,也会凋谢得越快。知道了这个道理,就可以免去怀才不遇的忧愁,可以消除急躁求进的想法”。明白了语句的意思后,展开联想,根据所获得的感悟立意即可。①一个有事业心的人,必须学会等待时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不能因为自己眼下的处境不如意而丧志,也不能因为时间的消磨而灰心。②古往今来功成名就者,有少年英雄,也有大器晚成者。不管怎样,急于露头角就难于成气候,急功近利不足成大事,急躁便容易患得患失,容易失望悲观。③只有守正而待时,善于抓住机会而又有坚定志向的人,才有可能走向成功。‎ 参考立意:‎ ‎1、躁急自败;‎ ‎2、善于把握最佳时机;‎ ‎3、隐忍不发是大智慧;‎ ‎4、厚积薄发 参考素材:‎ ‎1、成功需要不断的积累。曹雪芹花了10年写成《红楼梦》,如今成千上万人研读红学;司马迁花18年的岁月写成他的《史记》,并且在艰苦的环境里,让你震撼;李时珍用27年的时间写了他的《本草纲目》,给医学留下光辉的一页;哥白尼撰《天体运行论》用了30年,这样的精神就可以鼓舞你的人生;马克思奋斗了40年写成《资本论》,今天中国把它捧为真理对待;雨果写的《悲惨世界》用了30年,是人们精神的粮食;歌德用60年的光阴来写他的《浮士德》,光光为他的耐心和写作精神就敬佩。事实就是人世间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任何人都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凝聚起改变自身命运的爆发力。‎ ‎2、战国后期儒学代表荀子在《劝学》曾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唐代黄蘖禅师在《上堂开示颂》曾曰:“不是一番寒彻骨,怎的梅花扑鼻香?”元代高明在《琵琶记》曾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可见,成功需要不断的积累。‎ ‎3‎ ‎、要勃发,先蓄势。不少古人明了这样的处世智慧。撰写《三都赋》的左思在世人的鄙夷中,在陆机的嘲笑下矢志不渝,收集大量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资料,闭门谢客,昼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个满意的句子。十年的蓄势终于赢得创作成功,让世人甘拜下风,慨叹不已。遗憾的是,尽管人人都想勃发,但并非人人都愿蓄势。南北朝时期的江淹,曾名倾一时,可步入官场后,他的心思多花在迎来送往,应和酬答上,读书少了,动笔少了,懒得在文学上蓄势了,最终文思枯竭,只落得个“江郎才尽”的可悲结局。懂得蓄势的左思使“洛阳纸贵”,不愿蓄势的江淹却“泯然众人”,这诚如庄子所说:“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没有“宿舂粮““三月聚粮”的蓄势,哪里会有“适百里”与“适千里”的勃发!‎ ‎4、像邓亚萍这样深谙蓄势乃勃发之道,最终与成功携手的人难道还少吗?(由点过渡到面)葡萄牙第一航海家恩里克王子,为探索海上之路默默蓄势,最终取得航海的成功。NBA明星科比初出道时,刻苦训练,以至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没有这艰难的蓄势,他怎么可能在NBA众多高手中脱颖而出?《非诚勿扰》节目主持人孟非,做过杂工、场记、编辑,每一项工作他都精益求精,如果不是一路蓄势,他能成为当红主持人吗?俗语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倘若没有这枯燥、乏味的蓄势过程,倘若蓄势时不洒下汗水和泪水,能有勃发时的壮丽与辉煌吗?‎ 结构示例:“成功需要蓄势”,议论文文体。开篇简引材料,运用比兴,引出观点。正文部分阐释“蓄势”:蓄势,是漫长而寂寞的过程;蓄势,就是韬光养晦。同时列举大量的事例,有点有面,分析论证充分。而后结合现实人们急于求成的心理,论述蓄势的重要。结尾扣题。‎ ‎【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