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50 KB
  • 2021-06-03 发布

河北邯郸磁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教学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当代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20个动漫形象中,19个来自海外。本土动漫形象只有一个“孙悟空”,受调查的青少年对“孟姜女”“田螺姑娘”等民间文学中的人物知之甚少。这是民间文学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地位失落的又一个缩影。‎ 民间文学以口头讲述为媒介,近二三十年,书面阅读与数字化体验的迅速普及,湮没了民间文学口头讲述的生活现场。同时,信息社会文学艺术的发展趋势是融合创新,受众的审美意识也变得新奇自由,可传统民间文学的审美表达,往往以传承性和群体性为主,其走向衰落似乎是一种必然。‎ 中华上下五千年,每个时代的民间文学都既反映着历史环境,又彰显出时代背景,同时还承担着文化传承功能,是中华儿女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每一个从自己家乡成长起来的人,都深受家乡风俗影响,从方言和方言所承载的故事、歌谣和谚语中获得了生命之初的情感与意义。‎ 所以说,民间文学的传承实现了民间社会对文化同源观念的认同,培育了中国人极其重要的乡土意识,而文化同源观念与乡土意识正是中国文化中家国情怀的逻辑前提。从更大的层面讲,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文学,无不殊途同归地反映着民族友好、政治大同、社会和谐的中华文明主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千百年的历史演进中,分散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族群众,正是通过民间文学的形式传承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而如今,中国民间文学中的人物形象、故事类型、叙事结构等,均被外来的新的文学系统挤压,尤其儿童成长初期所接受的童话教育几乎全是西方文本——白雪公主替代了田螺姑娘,奥特曼替代了葫芦娃,小红帽替代了阿凡提。面对严峻的传承危机,我们认为亟须采取有效措施以增强民间文学的创新能力和传承能力,使其重新回归日常生活,有效融入当代社会。首先要深度发掘中国民间文学的智慧资源,汲取中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教育资源、伦理资源、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理解中国民间文学关于善良、勤劳、奉献、和睦、友爱、正义、协作等价值观的叙事模式,重新建构这些智慧资源的日常生活路径,逐渐增强人们接受本土智慧资源的信心,从而实现让民间文学重回日常生活的目标。其次,在失去原有传承场景的情况下,需要采取新的传承方式。英国的《魔戒》《哈利·‎ - 12 -‎ 波特》、日本的《幽灵公主》《千与千寻》等将传统民间文学资源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进行了有效嫁接,找到了传统民间文学资源与现代文艺作品的转化路径。今后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对传统民间文学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尤其要将传统民间文学资源与现代文化产业有效嫁接起来,那样传统民间文学才能凭借新的载体重新走进当代人的生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间文学有其自身特点,以口头讲述为媒介,审美表达大多以传承性和群体性为主。‎ B.家乡的方言及其承载的故事、歌谣和谚语,是人们获取生命之初情感和意义的源泉。‎ C.儿童成长初期接受的童话教育几乎全是西方童话,中国民间文学面临着传承危机。‎ D.增强对本土智慧资源的信心,就要对民间文学进行挖掘,重新建构日常生活路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当代中国青少年对民间文学人物了解甚少的事实反映出民间文学地位失落的现状。‎ B.文章指出民间文学的传播媒介与审美表达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走向衰落不可避免。‎ C.文章指出民间文学对培育中国人的乡土意识、传承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观有重要作用。‎ D.文章从增强民间文学的创新、传承能力两方面指出了解决民间文学传承危机的具体措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受调查的青少年对海外与本土动漫形象的喜爱程度说明海外动漫的制作水平更高。‎ B.民间文学是中华儿女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其衰落必然会导致文化认同的缺失。‎ C.民间文学传承共同价值观,因而反映民族友好、政治大同、社会和谐的文明主题。‎ D.对传统民间文学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有助于解决失去原有传承场景带来的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腊梅 母亲生我的时候,窗外腊梅盛开。‎ 耗尽最后一丝力气的母亲,以微弱的声音给父亲留下唯一的遗言:他爹,孩子就叫腊梅吧!母亲死于难产。母亲走时,我响亮的哭声和着父亲的悲恸令窗外腊梅花簌簌落地。‎ 人们说,是我克死了母亲。但父亲却把我当成母亲的再生,给予了百般疼爱。为了更好地照顾我,父亲拒绝了好心人的多次提亲,还固执地拒绝了到市里美院当老师的邀请。‎ 他说他一生都要陪着母亲,哪里也不去。‎ 父亲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天傍晚,父亲从田间裹着一身泥回来。在炊烟袅袅中,不断呼唤我的小名:腊梅,腊梅,回家吃饭了。我就躲在腊梅树下和父亲捉迷藏,最终还是被夜色的黑吓得挪动步子回家。很快,热气腾腾的晚饭就上桌了。桌上,父亲用围裙擦拭我的大花脸,爱怜地挨了摸我的头,假愠道:快吃吧,疯丫头。‎ - 12 -‎ 时光如梭,腊梅花开了一次又一次,不知不觉中我已出落成一个大姑娘了。‎ 在一个清晨,我和父亲来到半山腰,已不再年轻的父亲,脸上写满了沧桑。父亲说,腊梅,快,给你娘磕头。在父亲忧伤的目光中,我跪在地上,把头深深埋在长满茅草根的坟头上。父亲在旁给母亲唠嗑,她娘,腊梅考上重点大学了。你就放心去吧,一切有我呢。我的泪水无声地滴落在茅草根上。父亲拍拍我的肩,说道:记住,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屋后腊梅还没开花之际,我收拾好行李,背起简单的行囊,踏看崎岖不平的山路,把孤独的父亲拉得越来越远……‎ 岁月是一把犁,把父亲犁得不像样子了。可父亲脸上却始终挂着自豪。父亲不止一次对眼羡的邻里说,其实,我没啥功劳,都是孩子争气,她娘保佑着她呢。‎ 孩子,腊梅花开了。可漂亮呢!父亲再次见到我时,就絮絮叨叨说这些无聊的话。我想取笑他,可最终没有笑。从父亲的声音里,我似乎看到父亲对母亲的思念。我说,爸,您放心。我不会忘了您,也不会忘了娘,更不会忘了这片土地。‎ 父亲做梦也没想到,我一个女孩子,竟然当上了交通局局长。‎ 自从当上交通局局长后,我立誓要把柏油公路修到每家每户门口,给乡亲们实实在在的方便。再也不用像儿时那样,一遇下雨,就挽起裤脚,在寒风凛冽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泞里前行了。‎ 每次招投标,总有一些领导的亲戚托关系,明里暗里地希望我照顾照顾。可我明白,修路来不得半点马虎,不能做豆腐渣工程,不然就愧对父老乡亲对我的信任。我力排众议,把工程交给了一个没有任何后台、资质过硬的承包商,并亲自监督把一条条宽阔的公路修到父老乡亲家门口。‎ 竣工那天,乡亲们一个个提着鸡蛋和水果,送到父亲屋里。父亲说什么也不接受,说我家腊梅就是大家的孩子,孩子为父母做事是理所当然的。‎ 工程结束,承包商很顺利拿到工程款。当承包商提着一个包来找我时,我一下变了脸,厉声喝道:你这人咋回事?报的价格也不高,挣的也不多,居然还有心思搞这个!你有这心思不如踏踏实实做点对社会有用的事!承包商感恩地拿着包走了。‎ 可承包商似乎总觉得欠我点什么,听乡亲们讲起我母亲,使提议给母亲修坟!我不同意!可承包商说干就干。动工那天,父亲赶过去,躺在母亲坟前,说你们非要这样做,干脆将我一起也埋了吧。父亲铁青着脸,把人赶跑了。承包商临走前,对着母亲的坟深深地鞠了三躬。‎ - 12 -‎ 隔了些时日,父亲托人送来一幅画。我打开一看,是一幅残梅图。没有任何色彩,只有墨的浓淡,晕染出一些凄凉的意境。虽然屋里悬挂的一幅精裱腊梅图让父亲的残梅图黯然逊色,但我还是小心翼翼地将父亲的画换上去。‎ 我突然想把父亲接到身边,安享晚年。可父亲的固执却超乎我的想象,他说,我哪儿也不去。我就在这里,静静地陪你娘。我知道怎么劝都是徒劳。临走时,我找到村支书,托他好好照顾我父亲 又开始了忙碌的工作。一次,村里的二狗来城里看我,无意中说我家腊梅今年咋不开花呢?‎ 没过多久,我接到村支书电话,说我父亲病倒了。突然想起小时候,父亲一遍又一遍教我画腊梅的情形。用长锋羊毫蘸半浓墨,先画粗枝,再出旁枝,后用藤黄、赭石,浓淡点梅,很快生动形象的腊梅就跃然纸上。‎ 我匆匆赶回去。回到家,我什么也没有说。父亲说,孩子,快看,家里的腊梅又开花了!‎ 放眼过去,一朵朵腊梅花,在风雪的包裹下,散发出阵阵幽香,沁人心脾。‎ 我在手心里,轻轻画了一朵腊梅花。‎ ‎4.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语言质朴无华而深沉感人,平实自然而富于张力,在深情的叙述中,蕴含着女儿对父亲的敬爱,让读者感受到人性人情之美。‎ B.小说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手法刻画父亲的形象,突出了他情深义重、慈爱坚强、廉洁奉公的特点。‎ C.修墓风波后,父亲送来的残梅图“没有任何色彩,只有墨的浓淡”,这是父亲以梅明志,同时又暗示着父亲对女儿保持清廉的期许。‎ D.小说结尾“我在手心里,轻轻画了一朵腊梅花”,首尾呼应,结构严谨,也表现了“我”要把父亲传给我的美好品格坚守到底的决心。‎ ‎8.小说中划线处都写到了“腊梅花开”,意图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9.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我”,有人认为是“父亲”,你认为是哪一位?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5分)‎ 二、古诗文阅读(47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2分)‎ ‎7.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 项伯杀人,臣活之 ‎ B.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 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12 -‎ D. 则思正身以黜恶 ‎ ‎8.下列句子,句式特点与文段中划线句子相同的一项是(3分) ‎ 奕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 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也。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A. 蚓无爪牙之利 ‎ B.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 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D. 申之以孝悌之义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9.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 B.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 C.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D. 或师焉,或不焉 ‎10.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3分)‎ ‎①顾计不知所出尔 顾:考虑 ‎ ‎②失其所与,不知 与:结交,亲附 ‎ ‎③大礼不辞小让 辞:计较,讲究 ‎ ‎④越国以鄙远 鄙:把 ……当作边邑 ‎ ‎⑤秦武阳奉地图匣 奉:奉献 ‎ ‎⑥乃令张良留谢 谢:感谢 ‎ ‎⑦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好,交好 A. ①③⑤ B. ②④⑦ C. ①②④ D. ③⑥⑦‎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赵才,字孝才,张掖酒泉人也。才少骁武,便弓马,性粗悍,无威仪。周世为舆正上士。高祖受禅,屡以军功迁上仪同三司。配事晋王,及王为太子,拜右虞候率。炀帝即位,转左备身骠骑,后迁右骁卫将军。帝以才藩邸旧臣,渐见亲待。才亦恪勤匪懈,所在有声。岁余,转右候卫将军。及辽东之役,再出碣石道,还授左候卫将军。时帝每有巡幸,才恒为斥候,肃遏奸非,无所回避。在途遇公卿妻子有违禁者,才辄丑言大骂,多所援及。时人虽患其不逊,然才守正,无如之何。十年驾幸汾阳宫,以才留守东都。十二年,帝在洛阳,将幸江都。才见四海土崩,恐为社稷之患,自以荷恩深重,无容坐看亡败,于是入谏 - 12 -‎ 曰:“今百姓疲劳,府藏空竭,盗贼蜂起,禁令不行。愿陛下还京师,安兆庶,臣虽愚蔽,敢以死请。”帝大怒,以才属吏。旬日,帝意颇解,乃令出之。帝遂幸江都,待遇逾昵。时江都粮尽,将士离心,内史侍郎虞世基多劝帝幸丹阳。帝廷议其事,才极陈入京之策,世基盛言渡江之便。帝默然无言,才与世基相忿而出。字文化及弑逆之际,才时在苑北,化及遣席德方矫诏追之,才闻诏而出,德方命其徒执之,以诣化及。化及谓才曰:“今日之事,只得如此,幸勿为怀。”才默然不对。化及忿才无言,将杀之,三日乃释。以本官从事,郁郁不得志。才尝对化及宴饮,请劝其同谋逆者一十八人杨士览等酒,化及许之。才执杯曰:“十八人止可一度作,勿复余处更为。”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节选自《隋书》‎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安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B.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 C.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 D.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藩邸,是藩王或诸侯之宅第,文中指晋王的住所。邸,高级官员的住所。‎ ‎ B.驾,可专指帝王的车,又代指帝王;幸,天子到某地;驾幸,指天子驾临。‎ ‎ C.东都,指复都体系下位于东方的都城,隋朝时都城是长安,东都指开封。 ‎ D.弑逆,古代指子杀父、臣杀君的忤逆行为,文中指宁文化及杀害隋炀帝。‎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才英勇善战,深得倚重。赵才骁勇好斗,擅长骑马射箭,高祖时屡立战功;因是王府旧臣,所以深得炀帝赏识,多次升迁,官至左候卫将军。 ‎ B.赵才粗鲁耿直,言语无忌。在炀帝巡幸途中遇到公卿家人违犯禁令,他都直言不讳地斥骂,毫无顾忌;尽管有些人对他很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 C.赵才忠于炀帝,直言进谏。赵才对炀帝极为忠诚,总是勤奋工作,能取得好名声;他冒死劝阻炀帝驾幸江都,结果惹怒炀帝,被交给执法官吏。‎ ‎ D.赵才明悉国势,深谋远虑。赵才对国家危亡之势很了解,劝炀帝返回京城安抚百姓,为此与虞世基产生争执,因炀帝犹豫不决,两人忿然而出。‎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2 -‎ ‎(1)时帝每有巡幸,才恒为斥候,肃遏奸非,无所回避。‎ ‎(2)化及遣席德方矫诏追之,才闻诏而出,德方命其徒执之,以诣化及。‎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5~16题。‎ 青玉案·有怀轩车山旧隐 王之道 半年不踏轩车路。仿佛过、长桥去。贴水行云风送度。两行高柳,一坡修竹,是我尝游处。 ‎ 黄鹂休叹青春暮。出谷迁乔旧家句。天意从人还许诉。凝寒和气,沈阴霁色,大旱滂沱雨。‎ ‎【注】王之道,宋宣和六年进士,因触怒秦桧而沦废20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上片写作者故地重游,对眼前景物感到格外亲切,觉得自己又回到了美好的昨天。‎ ‎ B.长桥、流水、高柳、修竹等系列典型意象,营造出了一种清新幽静的优美的意境。 ‎ C.本词“黄鹂休叹青春暮”中“青春”与杜甫“青春作伴好还乡”中“青春”含义相同。‎ D.“出谷迁乔”是用典,本指鸟儿从幽深的山谷飞上高大的乔木,后比喻地位上升。‎ ‎16.有些诗词不仅饱含诗情,还暗含哲理。请简要分析“凝寒和气,沈阴霁色,大旱滂沱雨”所蕴含的哲理。(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勾画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后,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2)《雨霖铃》中使用白描手法表现男女主人公分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鹃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蜀道难》中 “____________”一句渲染出蜀道夜晚空寂苍凉的气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历史的航程波澜壮阔,时代的大潮奔腾不息。时值改革开放40年,人们________。对于一些“50”后来说,改革开放前后20年中国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征程。我们党带领人民激荡起一个民族复兴的伟大热潮。“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 12 -‎ ‎40年砥砺奋进,40年众志成城,但成就的取得并非________,多少平凡的群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________,在改革开放的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是筑梦者。改革开放的成就,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而且深刻影响了世界。在中国人民继续前进,不忘初心的努力下,才能使中国同世界互动更深,自身发展动力更足。但现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我们不能________,偏离发展轨道。‎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弹冠相庆 一挥而就 身体力行 好高骛远 B.欢欣鼓舞 一蹴而就 身先士卒 好大喜功 C.欢欣鼓舞 一蹴而就 身体力行 好高骛远 D.弹冠相庆 一挥而就 身先士卒 好大喜功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样的国情,决定了我国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这样的国情,决定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还是我国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 C.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还是我国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这是国情决定的。‎ D. 我国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国情决定的。‎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民继续前进,不忘初心,才能使中国同世界互动更深,自身发展动力更足 B. 在中国人民继续前进,不忘初心的努力下,中国自身发展动力更足,同世界互动更深。 ‎ C. 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才能使中国自身发展动力更足,同世界互动更深 。‎ D. 在中国人民继续前进,不忘初心的努力下,中国自身发展动力更足,同世界互动更深。‎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财经日报》近日社论指出,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尽管有关部门一再表态,西部承接产业不能转移污染,但这恐怕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诚然,西部跟东部不在一个起跑线上,西部也要吃饭,要发展,但复制东部地区的老路,以重化工业为支柱产业,往往突破了环保底线。有的部门甚至为增加税收对污染企业放任不管。专家认为,承接产业转移只是一个阶段,还要在此基础上加快本地产业升级和创新。 ‎ ‎(1)“双刃剑”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依据上文,西部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并按要求答题。(5分) ‎ - 12 -‎ ‎(漫画下方的文字:“书上说:鱼儿离不开水”) ‎ ‎(1)请用一句话描述漫画内容。(4分) ‎ ‎(2)请写出这幅漫画的寓意。(1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等等,呼唤英雄成了那些时代的声音。时代变迁,而今,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 当今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 ‎1.【D】原文并非条件关系 ‎2.【B】“走向衰落不可避免”太绝对,与原文有出入 ‎3.【D】A “说明海外动漫的制作水平更高。”说法错,原因很多。B“必然会导致文化认同的缺失。”太绝对。C强加因果 ‎4.【B】(廉洁奉公不是父亲的品格。)‎ - 12 -‎ ‎5.第一处:交代"我"出生的时间(季节)及名字的由来(母亲寄寓的美好期盼);‎ 第二处:表达出父亲对母亲的思念和对我的提醒(不要忘记父母与家乡);‎ 第三处;表达了父亲病中见到我后的欣慰和对我的殷切嘱托。‎ ‎6.示例一:本文主人公是"我",理由:‎ ‎①"我"是主题的集中体现者。本文通过"我"的成长经历及为百姓修路的故事,体现对正直无私、奉献社会的高尚精神传承的赞美。‎ ‎②"我"是情节发展的主导者。作为叙述者和亲历者,贯穿起整个故事。‎ ‎③"我"是小说着力刻画的人物,着墨更多,形象更为丰满立体。‎ 示例二:本文主人公是"父亲",理由:‎ ‎①"父亲"是主题的集中体现者。本文通过"父亲"对女儿的教育引导,突显了对正直无私、奉献社会的高尚精神传承的赞美。‎ ‎②"父亲"是情节发展的推动者。从"父亲"抚养女儿到对女儿工作的支持,再到对女儿的思念和告诫、期许,推动着故事向纵深发展。‎ ‎③"父亲"是小说着力刻画的人物。"父亲"尽管对着墨相对较少,但女儿的作为都是受到父亲的教育和影响。‎ ‎7.【B】【分析】例句“退”是使动。ACD都是使动。B是意动,认为.......少。‎ ‎8.【B】 例句“惟奕秋之为听”是宾语前置,属“之”字提宾,译为“只听弈秋的话”,和C为同一类型,故选C。A项是定语后置,B项是判断句,D项为状语后置。 ‎ ‎9.【C】 A项,缪:通“缭”,;B项,暴:通“曝”;D项,不:通“否”。‎ ‎10.【B】①顾:不过,只是,副词;⑤奉:通:“捧”,两手捧着,通假字;⑥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义,多义词。‎ ‎11.【D】 ‎ ‎12.【C】(东都指洛阳)‎ ‎13.【D】(错在“因炀帝犹豫不决,两人忿然而出”。炀帝默然不语,不表明他犹豫不决。另外,原文的“相忿而出”,指两人互相忌恨,而非怨恨炀帝。)‎ ‎14.(1)当时炀帝每次出巡,赵才总是负责侦察,严厉禁止违法乱纪之事,没有什么回避的。(“巡幸”、“肃遏”、“无所”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2)宇文化及派遣席德方假传诏书追回他,赵才听说有诏书就出来接旨,席德方命令他的手下捉住了他,把他带到宇文化及处。(“矫诏”、“执”、“诣”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15. 【A】由题目“有怀”和上片“仿佛”可知,上片是虚写,并非故地重游。‎ - 12 -‎ ‎16.(1)严寒会退去,温暖会来临;阴云会散天会晴;久旱之后必有雨。(3分) ‎ ‎(2)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困难坎坷终成过去,光明必会到来。(3分)‎ ‎17. (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3)又闻子规啼夜月 ‎18. 【C】 ‎ ‎19. 【A】 ‎ ‎20. 【C】 ‎ ‎21. (1)既促进发展,又转移污染。‎ ‎(2)严格准入,加强监管,升级本地产业。‎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与运用的提炼与概括能力。首先通过阅读寻找出该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再列出要点,然后通过一个最简洁的句子将要点和主要意思表达出来即可。归纳概括是这类题目的共同特点,语言表达一定要简明、扼要、有条理。另外注意字数的限制。(1)抓住关键词语“双刃剑”从两个方面来归纳产业转移的具体含义:既促进发展,又转移污染。(2)在阅读理解段落主要意思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对策”从西部产业健康发展过程来归纳即可。‎ ‎22. (1)一个戴着金丝眼镜人坐在草地上,(1分)双手捧着一本百科全书在看(1分),他怀里有一根钓鱼竿,钓线已经放入井中(1分)。他身体左侧放着一个小桶。画的下面写着:“书上说,鱼儿离不开水”(1分)。(要素齐全,事实清楚即可。) ‎ ‎(2)讽刺了机械照搬书本,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1分,意思对即可)‎ ‎23.作文:略 ‎【补充】:文言文译文 - 12 -‎ 赵才,字孝才,是张掖酒泉人。赵才年青时骁勇英武,擅长骑马射箭,性情粗悍,但没有庄重的仪容举止。北周时担任舆正上士。高祖受禅即位后,赵才因多次建立军功升迁为上仪同三司。被分派去事奉晋王,等到晋王立为太子后,被授予朝廷右虞候率。隋炀帝即位后,转任左备身骠骑,后提升为右骁卫将军。炀帝因为赵才是自己的府邸旧臣,逐渐亲近器重他。赵才也勤于政事,毫不懈怠,所任职之地都留下好名声。一年多后,转任右候卫将军。等到辽东之战,赵才率兵两次出击碣石道,回来后被授为左候卫将军。当时炀帝每次出巡,赵才总是负责侦察,严厉禁止违法乱纪之事,没有什么回避的。在途中遇到公卿的妻子儿女有违犯禁令的,他总是恶语斥骂,牵扯到很多人。当时的人虽然都憎恶赵才出言不逊,但因赵才公正廉洁,也无可奈何。大业十年,炀帝驾临汾阳宫,让赵才留守东都洛阳。大业十二年炀帝在洛阳,打算出巡江都。赵才看到天下四分五裂,担心成为国家的灾难。自认为蒙受皇恩深重,不允许自己坐视隋朝灭亡,因此进谏说:“现在,百姓疲惫劳苦,府库空虚,盗贼蜂起,禁令得不到施行,希望陛下回京都安抚百姓,我虽然愚笨无知,冒死相请。”炀帝勃然大怒,把赵才交给执法官吏处置。十天后,炀帝怒气稍稍缓解,于是下令放他出来,炀帝于是就到江都,待赵才更加亲昵。当时江都粮尽,隋朝将士离心。内史侍郎虞世基多次鼓动炀帝前往丹阳,炀帝在朝堂上商议此事,赵才极力陈述回京的计策,虞世基极力陈说渡江的好处,炀帝沉默不语。赵才、虞世基互相忌恨,忿忿退出朝廷。反贼宇文化及弑君叛乱之际,赵才当时正在苑北,宇文化及派遣席德方假传诏书追回他,赵才听说有诏书就出来接旨,席德方命令他的手下捉住了他,把他带到宇文化及处。宇文化及对赵才说:“今天的事只能这样了,希望你别放在心里。”赵才默然不语。宇文化及恨他不说话,想要杀他,三天之后,才放他出来。赵才任原来的官职,但一直郁郁寡欢。赵才曾经陪同宇文化及宴饮,请求向跟宇文化及一同谋反的杨士览等十八人劝酒,宇文化及答应了他。赵才拿起酒杯说:“你们十八人只能做一次这样的事,不要再在别处做什么了”。诸人默然。赵才坐车行到聊城,染上疾病。不久宇文化及被窦建德打败,赵才再次被俘,心中更加忿闷不平,几天后便忧愤而死,享年七十三岁。‎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