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0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有人说,当今社会,有一样东西几乎让所有人都无可逃避,那就是浮躁的风气。这话虽有些偏激,却道出了许多人欲言难言的自我困惑。
②杂乱吵闹是喧嚣的外在表现,喧嚣的本质则是浮躁,是人们内心的急躁、失衡、不沉稳。浮躁,是丧失定力,随波逐流;是心急如火,投机取巧;是虚浮夸张,一片泡沫;是不要过程,只要结果。人生在世,谁都有各种各样的追求和欲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本无可非议。问题在于,面对浮华世界,人们的欲望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由此衍生出浮躁的社会风气。
③浮躁之风盛行,会导致这样的现象:为官者盼望一步登天,为学者盼望一步到位,为商者盼望一夜暴富,为艺者盼望一举成名。也容易出现这样的结果:社会被浮躁之风笼罩,清静的人生、专心的工作、精良的产品,变得稀罕起来;因为求快而忽视了细节和质量,导致一些地方事故多发、反复折腾、劳民伤财。那些整日忙碌赶场子的人,那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那些跟风起哄盲目不安的人,看似日理万机,好像勤奋忙碌,到头来往往难成大事,原因就在于他们“心躁”而无法“心一”。
④对于浮躁,古人总结出了“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道理。今天的社会日新月异,节奏加速,变化更快、更多、更大,人们对变化的感受极为敏感;但同时也不要忘记,变动不居之中也有恒定不变的规律——结果需要过程,成功必得付出。即便是插上了新技术的翅膀,站到了创新的风口,如果没有扎实稳固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成功终究是短暂而不稳固的。舒服与辛苦,安逸与劳顿,亦有着互相转换的辩证法。
⑤《道德经》里讲,“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人活一辈子,要想给社会给后人留下点东西,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避开社会的喧嚣,拒绝外来的诱惑,祛除内心的焦躁,静下心定下神,扎扎实实、聚精会神地做事,而不要被外界的喧嚣浮躁所裹挟。
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所揭示的,乃是喧嚣之中的宁静心态。内心的宁静,是一种穿越世俗、撇开浮躁的力量。有了它,便可以每临大事有静气,便听不到外界的吵闹嘈杂,便能忍得孤寂、受得清苦、看穿陷阱、看淡诱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有了静的底色,才有达的境界、定的气质、和的格调,才能让人生剧本脱俗雅致。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是“大家”风范,亦属常人能力所及。内心的宁静,是最为深厚的修行。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我们不必超脱凡尘,也一定可以专心致志、成就非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浮躁是当今社会上的一种风气,这种风气几乎让所有人都不可避免,这也是许多人欲言难言的一种困惑。
B.浮躁是喧嚣的本质,它会让人们内心失衡、不沉稳,失去定力,只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
C.因为一心求快而忽视了细节和质量,导致一些地方工程出现事故多发、反复折腾又劳民伤财的现象。
D.如果社会上浮躁风气盛行,那么这就会使社会中多个行业的人们变得急于求成,最终结果却往往是大事难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具有辩证的色彩,作者引用了社会上的某种说法,认为“这话虽有些偏激”,既表明了对这种说法的态度,也自然地引出了话题。
B.文中多处使用引用论证,如③段“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就形象地讽刺了八面玲珑的人,新颖生动,简洁凝练,具有感染力。
C.文中多处使用修辞手法,如④段“即便是插上了新技术的翅膀,站到了创新的风口”就运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文章结尾的一句话深化了中心论点,得出“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这一结论,号召人们应在喧嚣之中保持内心的宁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无论是古今还是中外,人们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无可非议的追求和欲望。问题是在现今浮华世界,这种追求和欲望的膨胀会衍生浮躁的社会风气。
B.尽管今天的社会节奏加速,变化更快、更多、更大,但人们不应忘掉的是“结果需要过程,成功必得付出”这一恒定不变的规律。
C.作者引用《道德经》“静为躁君”、“躁则失君”,是为了证明静与躁有着一种相互转换的辩证关系。
D.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是一种能穿越世俗、撇开浮躁的力量,进而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让人生脱俗雅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屋头青瓦是谁家
潘新日
①一场雨,让寄居的小城隐在淡淡的雨雾中,临窗而立,瓢泼的雨把楼下的青瓦洗得清亮,雨水顺着瓦楞流着,在檐下挂起了一条条银丝,清脆的雨滴声里,溅起了思乡的水花,朦胧里似曾看见了青瓦上的故乡。
②夏天的雨下得如此急,甚至楼下的阿婆来不及收院子里的衣服,我木然地看着阿婆迈着祖母一样蹒跚的脚步,在院子里奔忙,脚下踩着家乡一样的韵味。这个时候,我会庆幸自己住的楼下还有一片这样的风景,幽深的小巷里,几十排青砖黑瓦的老房子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弥漫着民国的韵致,祖先的味道。
③这样的天气里,我可以在雨中细细品味故乡的味道,精心聆听雨中的精彩。雨滴拍打着青瓦,犹如奏响了一曲美妙的轻音乐,雨声里有我梦里的家,有我青砖黑瓦的童年。我似乎看到瓦楞间的青苔和一棵棵直起腰身的野蒿,还有散落在小巷里的一朵朵红的、蓝的、七彩的伞花,一切都那么相似,一切都那么亲切。异乡里,古巷就是一条长长的藤,一头连着故乡,一头连着南方夜空中最广阔的宁静和最深沉的安详。
④真的没有想到在这样的闹市里还会有这样的一片天地,和家乡的情调如此相近,只是少了青山秀水。如此,那无边的乡愁也变得淡然了,虽然身处异乡,却因了这些故乡一样的青瓦而内心殷实,充盈着幸福和快乐,不管这家园是地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我都很知足。
⑤在江南这一排排青瓦覆盖的老房子里,已经摈弃了民国所有的遗风,已找不到故乡古村落的封闭和凋残,它把古朴的身影遗落在繁华里,在城市的节奏里呼吸、生活,除了青瓦本身的年龄和记忆,所有的都融进城市的心跳里。
⑥雨中的青瓦格外别致,这些城市里的隐士把青衫和旗袍压进箱底,让梅雨的叮咛慢慢发霉,长出许多思念来,一片青瓦,一块历史,一片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在小巷里弥漫。我想起戴望舒,想起丁香一样的女孩,想起民国的油纸伞,但此时花开已没了旧人。
⑦
不过,我还是喜欢家乡的青瓦房,没有拘束,可以自由地敞开胸怀,让细细的炊烟顺着风远行,流浪的身影里,有瘦弱的文人,有迁徙的商旅,有远嫁的红颜,在这样的青瓦泪里思念着,怀旧着,他们在青瓦覆盖的木格子窗棂边沉吟、思念,古诗词里的张继、李商隐带着古风,流下了思乡泪水。
⑧时常,我会把青瓦当做一部旧书,把它当成故乡老家的屋子,在亲切和畅想中阅读乡愁。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心中的家园,任何一处青瓦覆盖的老房子都有家乡的味道,都能生出家的温馨,天南地北,青瓦就是流浪的历史,任何建筑都无法代替的历史,当然,加上木门边的蓑衣和斗笠、檐下的农具,堂屋里雕花桌案上的青花瓷坛,案头上的线装书,这些民间的朴实记忆沉淀了一个地方的丰厚底蕴,我喜欢。
⑨青瓦也是历史中发黄的名片,它们静静地鱼鳞一样点缀在各个角落,有名的,没名的,都一样的厚重着,抵达游子的内心深处。如甪直、周庄、鲁镇、凤凰、木渎、同里、乌镇、西塘、宏村、大理、婺源,院落有乔家大院、李家大院、刘家大院,大的有古城的城楼,小的有不同时代的县衙,文人雅士里有丰子恺的缘缘堂;有戏院、有宗祠、有寺庙。总之,那些与青瓦有关的建筑细节,花窗、飞檐、雕梁和隔扇,早已脱离了一般意义上的建筑点缀,成了一种文化抑或精神上的指向,指向古典,指向旧梦,幻化出生活的七彩来。
⑩青瓦上的故乡是遥远的乡愁、是故乡的低语、是亲人的倾诉,是童年的遥想、是民间的歌谣,是农历里的季节,是婉转的鸟鸣,是唐代李义山缠绵的“巴山夜雨”,是宋朝柳三变萧瑟的“秋风斜雨”,是陆放翁清新的“杏花小雨”,古人如此,今人也如此。雨声里,我把目光久久地定格在凝重的青瓦之上,看着它们在故乡的思绪里静静地被雨声浸润。
⑪雨声敲打着青瓦上的思乡曲,茫茫雨色里,市声繁华,又有谁能掩掉喧嚣的尘世,看到青瓦上的故乡呢?纵使青瓦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而那记载着前世风雨的故乡依然清晰,是我们永远的家。
⑫屋头青瓦是谁家?无论在哪里,我敢说,青瓦上的故乡是民国留存的旧照片,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是最软的乡情,是最硬的风骨。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表面上异乡闹市青瓦房和家乡情调相近,实际上缺少大自然青山秀水的背景,缺少故乡的古朴本质等内涵。
B.故乡的青瓦房有着与生命相连的生活印迹,与作者血脉相连,让客居异乡的作者生出浓浓的乡情。
C.作者赋予“青瓦”丰富的内涵,青瓦是故乡的味道,是厚重的历史,是遥远的乡愁等等。
D.本文语言整句与散句结合,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灵动雅致;作者还善于用典,使文章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如第⑩自然段就运用了大量的典故。
5.赏析文中第⑥段画线的句子。(5分)
6.在“青瓦听雨”的过程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请概述这一变化,并作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12分)
柳鸣九:推石上山的“矮个子”
江胜信
9月5日,由深圳海天出版社出版的15卷《柳鸣九文集》在北京首发。“文集”约600万字。既然是“文集”而非“全集”,必定隐含着读者对柳先生以及他对自己下一步的期待,事实上,他正在为自己的新著和主编的一套新书笔耕不辍。但让我感慨的不只是他的老骥伏枥,也不只是他用颤抖的手写出越来越难认的字,还有——杨绛可以出全集,冯其庸可以出全集,不少名士都出了全集,而他柳鸣九恐怕无法出全集!他的学术全貌,用任何一种集子都难以囊括。以这次的“文集”为例:他主编的《萨特研究》借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东风,颠覆了当时肆虐的“日丹诺夫论断”,给萨特及其存在主义以历史地位。谁料,当年政治空气忽然“倒春寒”,该书被禁止出版,后又再版重印,成为20世纪80年代初学术界的公共事件。如此重要的一本书,唯有柳鸣九为其撰写的序言才被收入《柳鸣九文集》。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这让“文集”约三分之一的篇幅看上去像索引,也就是说,某一篇文章背后实际上代表着的一本书、一套书甚至是一个文化工程,就像水面上的冰山一角,从而反观到他为此投诸的脑力、体力、精力。也只好这么“索引”了,除此之外,似难以找到更现实地呈现他学术概貌的方法。
望着“文集”和书架,柳鸣九心情复杂。一方面,他是欣慰的,老驴拉磨、聚沙成塔的日日勤奋竟让他填满了那两个书架;另一方面,他有彻悟意识,学海无涯,人生有限,个人能力也有限,永远也难以达到完美的境界。他自称“矮个子”,既指个头矮,也借喻自己“智商水平中等偏下”,只是留下了一些“劳绩”,不敢奢谈含金量有多高,不过,“几根火柴棍绑在一起,多少有了一点硬度”。“我做的事情不外乎推石上山。”柳鸣九很推崇加缪的《西西弗的神话》,“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在不断推石的过程中,享受每一步前进带来的乐趣。但愿我所推动的石块,若干年过去,经过时光无情的磨损,最后还能留下一颗小石粒,甚至只留下一颗小沙粒。若能如此,也是最大的幸事。”
“矮个子”
推石上山的姿势,执拗、专注而虔诚。不仅仅是其学术品质的定格,也是他的习惯、心瘾和人生哲学。好像不这么推,他就不能站起来、往前走、向前看。只不过,他不敢看太远。百岁杨绛出版了中篇小说《洗澡之后》、94岁的翻译家许渊冲正在雄心勃勃地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他们是奇迹。我不行。”柳鸣九说,“我不敢给自己列十年计划,只能看到明年,一年一年往前看。”明年将推出他主编的《当代思想者自述文丛》,他自己也将有新作收入。
一方面自称“矮个子”、“智商水平中等偏下”,另一方面却激扬文字、著作颇丰。“这并不矛盾。”柳鸣九解释说,“只不过别人涉猎广泛,而我把精力相对集中地投入到我的专业工作中,施用在单位面积上的智商量反倒相对多了一点,如此而已。”“我劳作故我在”,这是柳鸣九给自己定义的存在状态和存在本质。
尽管柳鸣九自觉屏蔽了书斋之外的种种快乐,但在书斋之内,他却能做到既学而专、又学而通,不仅高质量完成了法国文学史的“主课作业”,还将翻译、随笔写作、编书等“副业”搞得风生水起。再加他写过不少影评,故而给人以通才的印象。“归根结底,我的立足点还是法国文学。”柳鸣九自谦道,“法国文学是世界文学很多思潮和流派的发源地,加之我做过一点西方文艺批评史的工作,超出法国国界略为兼及其他国家并非太难,因此,出版社把有关欧美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大型丛书的主编工作委托我来做。”“写散文则完全是兴之所至。人文学者本来就有人文关怀,触及世间万物莫不碰撞出火花”《名士风流》《且说这根芦苇》《父亲、儿子、孙女》等书正是他近些年完成的随笔集。
“且说这根芦苇”,说的正是他自己。柳鸣九以“芦苇”来形容个人的速朽,但速朽的生命若能为这个社会添加独创性的东西,那么,其奉献就是难以磨灭的。如同“推石上山”,推石的人可以老去,石头可以变成小沙粒,但小沙粒并未消散在风中,推石的故事还在流传。“人文领域是积累而非取代的领域。”柳鸣九说,“添砖加瓦就是积累,那么,添砖加瓦吧!就像伏尔泰在启蒙时代所提出的,‘要紧的是耕种我们的园地’,也像拉伯雷在文艺复兴时代所喊出的,‘去畅饮吧!畅饮吧!’”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柳鸣九把自己的作品命名为《柳鸣九文集》而非《柳鸣九全集》。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学术成就太大,用任何一种集子都难以囊括全貌。
B.柳鸣九颠覆了当时肆虐的“日丹诺夫论断”,给萨特及其存在主义以历史地位。这体现了柳鸣九在学术问题上的胆识。
C.借用西西弗“推石上山”
的典故,增强了题目的感染力,同时形象地抓住了柳鸣九执拗、专注而虔诚的探究精神。
D.标题交代传主是柳鸣九,巧妙引用柳鸣九本人“矮个子”的自嘲语,形象地写出柳鸣九本人外在特点以及虚怀若谷的内在品质。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萨特研究》被禁止出版,后再重印,成为20世纪80年代初学术界的公共事件。这表明柳鸣九所走过的学术道路极不平坦。
B.柳鸣九一方面自称“矮个子”,另一方面却激扬文字、著作颇丰并不矛盾,只不过别人研究领域比自己涉猎广泛而已。
C柳鸣九把法国文学史成为“主课作业”,将翻译、随笔写作编书,等称为“副业”,表明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对法国文学史的研究上。
D.柳鸣九之所以把法国文学作为自己的立足点,是因为法国文学是世界文学很多思潮和流派的发源地。
E.柳鸣九把自己看成“芦苇”,认为速朽的生命曾经为这个社会添加独创性的东西,因此其奉献就是难以磨灭的。
9.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从柳鸣九身上读出了哪些美好的品质。(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泷冈①阡表②(节选)
欧阳修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
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
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烈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又十年,修为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终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枢密,遂参政事,又七年而罢。自登二府,天子推恩,褒其三世,盖自嘉祐以来,逢国大庆,必加宠锡。皇曾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曾祖妣累封楚国太夫人。皇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祖妣累封吴国太夫人。皇考崇公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皇妣累封越国太夫人。今上初郊,皇考赐爵为崇国公,太夫人进号魏国。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积善成德,宜享其隆,虽不克有于其躬,而赐爵受封,显荣褒大,实有三朝之锡命,是足以表见于后世,而庇赖其子孙矣。”乃列其世谱,具刻于碑,既又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注释】①泷冈:地名,在今江西省永丰县沙溪南凤凰山上,欧阳修的父亲葬于此。②阡表:即墓表,犹墓碑。这里指墓碑上的文字,多表彰逝者。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吾何恃而能自守耶? B.太夫人告之曰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C.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D.汝其勉之
木欣欣以向荣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皇考:文中“皇考”的意思与《离骚》中“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的“皇考”意思相同,都是对亡父的尊称。
B.太君:封建时代官员母亲的封号。宋代的封号有国太夫人﹑郡太夫人﹑郡太君﹑县太君等称。近代“太君”一词成了汉奸对侵华日军的谄媚奉承称呼。
C.阡:文中是墓道的意思。阡陌是一个汉语词语,指田间小路。“阡”是指南北走向的田埂;“陌”是指东西走向的土埂。
D.祭文:祭祀或祭奠时表示哀悼或祷祝的文章。本文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祭文”。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段文字生动的叙写了作者年幼丧父、家境贫寒、依靠母亲抚育的情况,以及其父为官清廉、宅心仁厚、表里如一的品德。
B.文中两次说到“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她这样充满自信的理由是丈夫宅心仁厚,家风良好,儿子必将受到熏陶和教育,长大成人。
C.文中成功地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品质。如从太夫人语中转述一二,其父盛德遗训可闻;儿子贬官,太夫人谈笑自若,其母之贤达自现。
D.欧阳修母亲对欧阳修父亲处理公务的一段回忆,不仅出色地写出了欧阳修父亲胸怀的仁慈,断案的公正廉明,也间接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吏治的黑暗和断案中草营人命的罪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5分)
(2) 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①
崔峒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
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崔峒晚年,其时,崔峒在潞府功曹任上,功曹属于闲官。诗题中“韦使君”指韦应物。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首句中的“谢”是“拒绝”的意思,诗句是说作者不务政事,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B.“竹杖纱巾”是隐者装束,这一句是说作者如隐者般逍遥自在地生活,大遂平生之愿。
C.前两联写了作者的生活情景,引出了颈联对两位友人的生活情景的描写。
D.颈联运用典故,将李明府比作陶潜,将韦应物比作庾亮,夸赞他们的雅洁。
E.最后一联写作者不愿从万里之外给君王献书,因为君王深居禁宫无法收到。
15.诗歌题目中有“书情”二字,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 , 。
(2)《赤壁怀古》中写周瑜从容淡定、军事才能突出的三句: , , 。
第II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中央公布的八项规定,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诚为清规戒律,不容违反,它是使我们党风政风日渐好转的重要保证。
②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创新协同机制。
③成龙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也是国人对本届奥斯卡津津乐道谈论的话题。成龙为中国电影人争光添彩,但中国内地电影的“申奥”之路却依然遥远。
④面对国外企业的步步紧逼,我国汽车业最有能力反戈一击,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胜利。
⑤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⑥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性感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A.①④⑥ B.③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未来5~10年,感知方面的人工智能会进展到能够和人类智能相匹敌,计算机语音、视觉甚至会超过人,每一个商业应用都可能会被人工智能颠覆掉。
B.为了保护快速增长的中国海外利益以及大量的中国企业与人员的财产与生命安全,能否围绕“一带一路”构建新的国际安全体系,已经成为中国无法回避的历史使命。
C.雾霾严重影响百姓的生活,要治理雾霾,既要靠完善治理大气污染的法律法规,又要靠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生活方式、使用清洁能源等措施来实现。
D.专业术语“断崖式”随着股票、房价、反腐等社会热点进入公众视野,并被拓展了使用范围,变成了流行词语,成为人们运用夸张手法的新宠。
19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B.同学刘欣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李明经过三年初中的学习,回到故乡,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是‘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啊!”
D.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华严经》中的名句,意思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但事实上,① ,因为“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人们自然难得始终。纪伯伦说:“我们走得太远,以至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其实,忘记初心, ②
,而是因为走的那个人再也不是当初的那个人了。正因为这样,不管他走的路程是远是近,他都把初心丢掉了。初心难得,是因为遗忘,也是因为对生活的妥协。但也正因为难得,③ 。
21. 阅读下面的漫画,简要说明漫画的内容,并概括其寓意。(5分)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资深心理测评师,在搞线上测试活动,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测试心理问题,让测试者心中洒满积极的阳光。他认为,学习更好的接纳自己、理解并欣赏他人、乐于工作学习并平衡生活等途径都有助于将人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
根据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写出你的思考和感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8届高三上期末考试语文答案
1.D、“如果…就”表意过于绝对.故选D.
2.C、“即便是插上了新技术的翅膀,站到了创新的风口”没有使用排比.故选C.
3.C、作者引用《道德经》的话是为了证明“要想给社会给后人留下点东西…不要被外界的喧嚣浮躁所裹挟”.故选C.
4.D (第⑩自然段主要是运用排比,排比中有部分引用,没有运用典故。)
5.①运用比喻,把“青瓦”比作“城市里的隐士”,又以“青衫”“旗袍”借喻青瓦古朴的身影,“隐士把青衫和旗袍压进箱底”生动地写出了青瓦融入城市的繁华,不再古朴、封闭、凋残。②“梅雨的叮咛”用了拟人的手法,引出青瓦承载的乡愁和历史情味,生动形象,也引发了作者的思念之情。
6.情感变化:前半部分作者流露出了幸福快乐之情,而结尾处青瓦听雨,作者流露出了沉重、忧郁和惆怅之情。①“青瓦听雨”幸福快乐是因为眼前的“情调”和家乡“如此相近”,使思乡之心得到慰藉,所以,“内心殷实,充盈着幸福和快乐”。②文章结尾处,作者由眼前的“青瓦听雨”,联想到了“乡愁”这一永恒的命题,“乡愁”深沉、厚重,让心情也因此沉重、忧郁和惆怅。③这一变化是由眼前感性的快乐上升到对“乡愁”这一沉重话题的理性思考。
7.A
8.A.C
9.①为人低调谦卑,说自己是“矮个子”“智商水平中等偏下”等;②工作勤奋努力,“我劳故我在”的思想支配着他不断地工作;③严谨治学的态度,有胆有识的精神,《萨特研究》的“拨乱反正”、《柳鸣九文集》的出版等均体现了这一点;④注重务实精神,“我不敢给自己列十年计划,只能看到明年,一年一年往前看”;⑤乐于奉献的精神,著书立说,为人文领域“添砖加瓦”。(每点1分,答出任意四点可得满分5分)
10.B 11.D 12.C
13(1)家境贫困(家里生活贫困),(母亲或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边抚育我,边教导我,使我长大成人。
采分点:“居穷”1分;“自力”1分;省略主语1分;以......以”句式1分;“俾”1分
(2)他在外面做事(行事),我不了解;他住在家中,没有任何矜持掩饰的行为,他做的事情都是像这样,这是真正发自(出自)内心深处的真情啊!
采分点:“施”1分;“居”1分;“矜”1分;“饰”1分;“中”1分。
【译文】
唉!我的先父崇国公,在泷冈通过占卜选择吉地安葬了六十年之后,他的儿子欧阳修才能够撰文在墓道上立碑。不是我敢于延缓,而是有所等待啊。
我很不幸,生下来四岁便失去父亲,成了孤儿。母亲发誓守节不嫁,处于贫困的境地,自己操持生活,边抚养我,边教育我,使我能够长大成人。母亲告诉我说:“你父亲当官,廉洁而乐于施舍,喜欢接待宾客。他的俸禄虽然很少,也常常不让有剩余。他说:‘不要让钱财成为我的牵累。’所以他死的时候,没有留下一片瓦用来盖屋、一垅地用来种植,以便维持生活。我靠什么能够自己守节的呢?我对于你的父亲,稍有了解,因为对你有较大的期待啊。我自从成了你家的媳妇,未能赶上奉侍婆婆,但我知道你的父亲能敬养父母啊。你成了无父孤儿,年纪又小,我不能知道你将来一定会有什么成就,但我知道你的父亲一定会有好的后代啊。我刚嫁过来的时候,你父亲服过母亲的丧才过一年。逢年过节举行祭祀,他必定会淌着眼泪说:‘祭祀时再丰厚,也不如生前微薄的供养啊!’偶然进用一点好的酒食,就又淌着眼泪说:‘从前贫困而不富足,如今却有剩余,可是那里来得及奉养父母呢!’我开始看见一两次,以为他新近免除丧服偶而伤感罢了。后来经常如此,直到他去世,没有不是这样的。我尽管未能赶上侍奉婆婆,但根据这种情况就知道你父亲是能敬养父母的啊。你父亲做官时,曾在晚上点烛批阅刑狱公文,常常停下来长叹。我问他,他就说:‘这是定死刑的案子啊,我想替这犯人寻求生路却办不到啊!’我说:‘能给死刑犯寻求生路吗?’他说:‘想替他寻求生路却办不到,这样的话,那么死者和我都没有遗恨了啊;何况有时能求得生路呢?因为有能为死刑犯求得生路的可能,由此可知那些没有为他寻过生路而被处死的人是有遗恨的啊!经常替死刑犯寻求生路,那些犯人还有可能由于失误而被处死;何况世上有种人常千方百计要把人处死呢。’那时他回过头来,看见奶娘抱着你站在旁边,便指着你叹气说:‘算命的人说我在戌年就将死去,如果他的话说中了,我就来不及看见儿子立身成人了,以后你要把我的话告诉他。’他平时教育他的晚辈,也常用这些话。我听熟了,所以能详细地告诉你啊。他处理外边的事务,我不了解;他住在家中,没有任何矜持掩饰的行为,所做的事都像上面所说的那样。这是真正出自内心深处的真情啊!唉!他的心里是多么看重仁慈啊!由此我就知道你的父亲一定会有好的后代啊。希望你要好好用这些来勉励自己!奉养长辈不一定要十分丰厚,关键是要孝顺;对别人有利的行为虽然不能普遍施加于一切事物,最重要的是心中要看重仁慈。我没有什么可以教育你,上面所说是你父亲的心愿啊。”我流着眼泪记下了这些话,不敢将它遗忘。
我父亲小时候也是无父孤儿,能够努力学习。成平三年中进士,当过道州的判官,泗、绵二州的推官,还当过泰州的判官,享年五十九岁,葬在沙溪的泷冈。我母亲姓郑,她的父亲名叫德仪,世世代代都是江南有名望的大族。我母亲恭谦俭朴,仁慈厚爱,待人很有礼貌,起初封为福昌县太君,后来进封为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她在家境贫困的时候,能勤俭节约地持家,后来也总是不超过原来的生活标准,她说:“我的儿子不能不讲原则地附和和随顺世俗,俭朴节约,是为了防备有患难到来的时候啊。”
后来我被贬谪为夷陵县令,我母亲谈笑自如,她说;“你家本来就贫穷,我已过惯了这种生活。你能够安心,我也就安心了。”
自从父亲去世后二十年,我才得到俸禄来侍养母亲。又过了十二年,在朝廷做官,才能使先人得到赠封。又过了十年,我当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留守南京,母亲因病在衙门去世,享年七十二岁。(古诗百科)又过了八年,我这个没有才能的人当了副枢密使,便参预政事。又过了七年而被免职。自从进入枢密院和中书省二府以来,蒙皇上恩宠,褒封了我的曾祖、祖父和父亲三代。自从嘉祜以来,每逢国家庆祝大典,一定特加恩宠赏赐。先曾祖父,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先曾祖母,累封楚国太夫人;先祖父,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先祖母,累封吴国太夫人;先父崇公,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先母,累封越国太夫人。当今皇上即位初次祭天,赐先父爵为崇国公,先母进号魏国太夫人。
于是小辈欧阳修边哭边说,唉!做了好事没有不报应的,只是时间有快有慢,这是普遍的道理啊。我的祖先和父亲,积累善行,成就仁德,应当享受这种隆重的报应。尽管不能在活着的时候亲身享受,死后却能赐爵受封,显示荣耀,褒扬美德,确实享有三代帝王的恩宠诏命。这些足够在后世传名,并且庇佑他们的子孙了。于是列上世代家谱,全都刻在墓碑上。后来又记载我先父崇国公的遗训,母亲用来教育我并期待于我的话,一起在墓道的碑石上揭示出来,使人家知道我欧阳修德行薄弱才能不足,遭逢明时,窃据高位,幸而能保全大节,没有辱没祖先,这是有来由的。
14.A3分、E2分【A项“作者不务政事”曲解诗意,根据注释信息可知,作者当时任潞府功曹这样的闲职,作者只是无政事可做。E项对最后一联有曲解,最后一联是作者的诉苦,是埋怨自己上书,君王却不能赏识自己。】
15.①率意而为的自在闲适之情;②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羡慕之情;③自伤不遇,对君王的怨恨之情。
16.(1)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2)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17 答案A(清规戒律: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 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行之有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津津乐道:形容很有味地谈论感兴趣的事。反戈一击:比喻掉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的或拥护的一方。博学审问: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指求学时的态度和应循的途径。甘之如饴:比喻心甘情愿地从事某种辛苦的工作。甘愿承受艰难和痛苦。)
18答案D(A缺少宾语,在“相匹敌”后家“的程度”B一面对两面,删掉“是否”C句式杂糅,删除“来实现”)
19答案D
20(6分)示例:①人们很难不忘初心②不是因为走的路程太远③人们才应该不忘初一心
21.内容:“男子汉班”的老师在班级门口迎接同学们来上课,一名家长扯住小朋友的衣襟制止他,家长手里举起一张打了“60分”的试卷,口称“考成这样了,还上哩”。
寓意:漫画批判了一些家长对孩子教育只重智育、不重德育的问题。(或者,只单纯看重分数,不注重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