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8.00 KB
  • 2021-06-03 发布

江苏省南通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艺术普及图书馆在知识性以外,增强故事性不是没有底线的。至少,八卦轶事不能 。尤其艺术是提升人的思想境界与审美修养的,更加要注重方式方法的美学性。艺术普及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 是难免的。时间长了,市场本身会做出 ,观众也会慢慢成长。‎ A. 喧宾夺主 参差不齐 调整 B. 喧宾夺主 良莠不齐 调整 C. 反客为主 参差不齐 调配 D. 反客为主 良莠不齐 调配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喧宾夺主:指客人声音压倒了主人的声音。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反客为主:意思是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属于褒义词。结合“艺术”“八卦轶事”分析,主要涉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选用“喧宾夺主”。‎ 参差不齐:原意是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良莠不齐: 比喻好人坏人夹杂在一起。侧重于品质,不能用于形容水平、成绩等。此处主要讲艺术水平有高低,选用“参差不齐”。‎ 调整:重新调配整顿,使适应新的情况和要求。调配:调动、分配;调和、配合。结合“市场”分析,市场不断调整,以适应新要求等,选用“调整”。‎ 故选A。‎ ‎【点睛】正确运用词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词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词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词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词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词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词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下列对联与所挂环境,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香气袭人三杯再进仍然少,味儿可口两碗仍添不算多。‎ ‎②取浑浑清泉穷本得圣人旨,瞻漪漪绿竹比肩起君子心。‎ ‎③质本坚贞频经攻错写历史,体昭温润好与研磨画春秋。 ‎ ‎④倾国钱财金缕衣丝丝入扣,连城价值龙泉剑熠熠生辉。‎ A. ①砚店 ②饭店 ③书院 ④文物店 B. ①砚店 ②书院 ③饭店 ④文物店 C. ①饭店 ②书院 ③砚店 ④文物店 D. ①饭店 ②文物店 ③砚店 ④书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对联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对联意思,然后判断所挂的环境。‎ A项,抓住“香气袭人”“味儿可口”等分析,指饭店;‎ B项,结合“得圣人旨”分析,指书院;‎ C项,结合“研磨画春秋”分析,指砚店;‎ D项,结合“连城价值”分析,指文物店。‎ 故选C。‎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江南的田野上,海塘外几万亩的油菜花如金黄的海洋向天的尽头无穷连绵。 。面对整个世界的金黄,我心脏剧跳,甚至都不会呼吸。‎ ‎①转眼间那金黄又卷成金色的波涛,掀起了金色的骇浪。‎ ‎②风从海边吹过来,天际尽头一缕金黄缓缓起伏、慢慢滚动。‎ ‎③那金黄的起伏滚动愈来愈大、愈来愈浓,很快凝成道、连成块、涌成云。‎ ‎④天地之间有的只这一片广袤得连天接云、浓烈得让人窒息的金黄。‎ ‎⑤没有树木,没有建筑,甚至看不见一只飞鸟。‎ A. ②①③⑤④‎ B. ②③①⑤④‎ C. ⑤④②③①‎ D. ⑤④②①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 结合“没有”“有的”分析,⑤④在一起;结合“缓缓起伏、慢慢滚动”“滚动愈来愈大、愈来愈浓”“卷成金色的波涛,掀起了金色的骇浪”分析,②③①内容衔接紧密。‎ 结合画线句前句最后“天的尽头”分析,⑤④描写“尽头”的景,适合放前面;结合“心脏剧跳,甚至都不会呼吸”分析,这主要是这种金黄的骇浪带给我的震撼,②③①应该放在后面。‎ 综合分析C项正确。故选C。‎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书法的阳刚雄强,好比黄钟大吕、金鼓雷鸣,是一种壮美;阴柔妍媚,好比江南小调、丝竹管弦,是一种优美。然而,阴柔妍媚之美虽是书法的一种气质,书法艺术却不能仅停留于此,因为一个伟大时代的书风,绝不能缺少昂扬的精神气度。‎ A. 书法之美本没有优劣之分。‎ B. 书法中的阴柔之美不可取。‎ C. 阳刚之美才是书法的大美。‎ D. 阳刚之美在书法中不可或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先分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关键句剔除次要信息,逐步压缩。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从中筛选出最关键的信息。其中人们最关心的、最有价值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也可找出语段中起概括作用的关键句,再进行翻新改造。要确定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本质特征。学会删除无关的内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打叶削枝,把多余的枝叶去掉,剔除那些可以不要的信息。选定的词语,要能大体表达出主要内容。你能抓住主要信息,就能找出关键词。先概括再提取,提取最能展示优点、充满正能量的关键词,摄取其精髓。通读语段材料,抓住“书法的阳刚雄强”“阴柔妍媚之美虽是书法的一种气质”“绝不能缺少昂扬的精神气度”等分析,主要讲书法不能缺少阳刚之美。故选D。‎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江宁典史高君墓志铭 袁枚 高氏世居铁岭,为镶黄旗著姓。一门印绶棨戟,布列中外。其官于南者,文良公其倬,总督两江;相国公其位,提督松江。君为两公犹子。初任吴塔司巡检,调江宁典史,五年而卒。卒时年四十三。于诸高氏子弟中,官最卑,禄最微,寿最夭。然邦之人闻君死,自执法以下,至于长挽者,丈夫女子,靡不发胸击心,殷殷田田,若有所穷故,何也?君性沉厚,虽不说学,不践迹,而含舒宪章,德正应和。与人交,坦中而肃,无贤不肖皆好之。家无宛财,戚里之贫者,幞囊抱釜至君家而炊焉。故事:游徼簿尉,流外职也。俯项供翼,趋走于下风。居是职者,知无所表著,辄不自重,怵以利,无所不可为。君独嶷嶷自立,遇事必问于义当否。虽享钱万,不妄喝一笞。大府记下,可者诺,不可者争。争不得,必委蛇骫骳于其身以济之。以故死之日,哀声嗷嗷,赠赙襚引费者接于衢。‎ 嗟乎!人,器也;官,水也。以君而为尉,犹以五石之匏盛杯水也,见之者皆知其不称也。虽然,君不肯以不称之故,而自贬以称之。故一切庸力行务,精心帖妥,而恢恢之量乃愈不可以测穷。然后知一命之士,原可济时孚物,而禄位之不足以格人昭昭也。世之荣贵炫赫,十百倍于君者,其相悬亦可睹矣。然则虽以君之官、之禄、之年,而见君家之诸勋臣、诸侯伯子男于地下,诚足以抗颜而无惭焉。呜呼,其可铭也已。‎ 君为奉直大夫、銮仪卫治仪其傃公之子,名慧,字睿功,行十一。娶某氏,子四人,某,俱幼。以某年月日葬于某。铭曰:‎ 有干有体,压百僚底。人以为必起,而竟已矣。呜呼!此之谓有命无理。振古如此,莫谅天只!‎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 ‎5. 对下列句中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布列中外 中外:朝廷内外 B. 辄不自重,怵以利 怵:诱惑 C. 委蛇骫骳于其身以济之 济:救助 D. 见之者皆知其不称也 称:赞扬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良公高其倬总督两江,相国公高其位提督松江,都在南方做官,高君是他俩的侄子。‎ B. 高君可以的就答应,不可以的就去力争;力争不得,必定会屈身逢迎权贵来助人。‎ C. 高君虽官位不高、俸禄不丰,但一切尽力行事,精心安排,处理事情合适妥当。‎ D. 高君去世时,一片嗷嗷的哀号声,为丧事送来钱财衣物拿来费用的人络绎不绝。‎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无宛财,戚里之贫者,幞囊抱釜至君家而炊焉。‎ ‎(2)然后知一命之士,原可济时孚物,而禄位之不足以格人昭昭也。‎ ‎8. 请简要概括高君“足以抗颜而无惭”原因。‎ ‎【答案】5. D 6. B ‎ ‎7. (1)(高君)家里没有积聚的财物,贫穷的亲戚、穷苦的乡里人,带着被囊抱着饭锅到高君家吃住。‎ ‎(2)这样以后推知官位低微的人。本可以救时济世、被人信服的,而禄位不足以衡量人才也是很清楚的了。 ‎ ‎8. (1)胸怀坦荡;(2)乐善好施;(3)傲然自立;(4)品行高洁;(5)自律上进。‎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D项,结合“犹以五石之匏盛杯水也”分析,如同用盛五石水的水瓢盛一杯水。主要讲人物被大材小用了。译为符合、相称。见到过他的人都知道那一点也不相称。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必定会屈身逢迎权贵来助人”错误。结合“争不得,必委蛇骫骳于其身以济之”分析,力争不到的,必定会委婉曲折地对那人进行帮助。“屈身逢迎权贵来助人”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宛”,细小的样子,此处可以意译为一点;“戚里之贫者”(定语后置);“幞囊抱釜”,带着被囊抱着饭锅;“而”,连词,表承接;“焉”,介词,与之、于此。(2‎ ‎)“然后”,这样以后;“一命之士”,官位低微的人;“孚”,使动用法,使……信服;“而”,连词,表转折;“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格”,衡量;“昭昭”,明亮,清楚。‎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简要概括高君‘足以抗颜而无惭’的原因”,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足以抗颜而无惭”,足够可以态度严正而没有惭愧。结合“君性沉厚,虽不说学,不践迹,而含舒宪章,德正应和”分析,高君胸怀坦荡;结合“与人交,坦中而肃,无贤不肖皆好之。家无宛财,戚里之贫者,幞囊抱釜至君家而炊焉”“君独嶷嶷自立,遇事必问于义当否。虽享钱万,不妄喝一笞。大府记下,可者诺,不可者争。争不得,必委蛇骫骳于其身以济之”等分析,高君乐善好施,傲然自立,品行高洁等。结合“虽然,君不肯以不称之故,而自贬以称之。故一切庸力行务,精心帖妥,而恢恢之量乃愈不可以测穷”分析,高君自律上进。‎ ‎【点睛】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较深层次的剖析。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也就是说,不仅要能概括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所导致的结果或某个(几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还要能揭示出这个事件的意义,或者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某种现象的本质,或者某种观点等。‎ 参考译文:‎ 高氏世代居住在铁岭,是镶黄旗有声望的族姓。一门文官武将,分布在朝廷内外。那些在南方做官的官员,有文良公高其倬,任两江总督;有相国公高其位,任松江提督。高君是两公的侄子。高君一开始担任的是吴塔司巡检,后来调任江宁典史,五年后去世。死时年仅四十三岁。在众多高氏子弟中,官位最低,俸禄最少,寿命最短。但是城中的人听到高君去世,自执政大臣以下,到普通赶车的,不管男的女的,没有不捶心痛哭的,声音宏大,好像有所穷尽,这是为什么?高君性情沉稳厚重,虽然没有什么言论学说,没有什么过人的行为,但张弛有度,值得效仿,品德高,和气感应。(高君)与人交往,胸怀坦荡,严肃认真,无论贤能的还是不贤能的都喜欢他。家里没有积聚的财物,贫穷的亲戚、穷困的乡里人,带着被囊抱着饭锅到高君家吃住。旧例:游徼、主簿和县尉这类地方官吏,是流放在朝廷之外的官职。低头礼貌,处在地位低的行列。担任这类职务的人,知道没有显露才华的机会,往往不自重,被利益诱惑,没有什么不做的。唯独高君傲然自立,遇到事情必定询问对于义理是否得当。即使享有万钱,也不胡乱地呵斥敲打一下。(对于)上级官府记录,可以的就答应,不可以的就去力争。力争不到的,必定会委婉曲折地对那人进行帮助。因此,在高君去世的时候,一片嗷嗷的号声,为丧事送来钱财衣物拿来费用的人,大路上一个接着一个。‎ 哎!人的才能,是一个器皿;官职,是水。凭高君的才能而担任一个尉官,如同用盛五石水的水瓢盛一杯水,见到过他的人都知道那一点也不相称。虽然这样,高君不肯因为不相称的缘故而自我降低要求来与官职相称。所以一切尽力行事,精心安排,合适妥当,而开阔的心胸,宏大的气量,更加不能揣测见底。这样以后推知官位低微的人,本就可以救世济时、被人信服的,而禄位不足以衡量人才也是很清楚的了。世上荣华富贵显赫之人,十倍百倍于高君的,他们之间的悬殊也是有目可睹的。即使这样,高君凭借官职、俸禄、寿命,到地下去见君家的诸位勋臣、诸侯伯子男,足够可以态度严正而没有惭愧。唉,确实可以为高君写墓志铭。‎ 高君是奉直大夫、銮仪卫治仪高其傃的儿子,名睿慧,字功,排行十ー。娶某氏为妻,有四个儿子,分别是某某,都还小。高君在某年月日葬于某地。铭曰:‎ 有干有体,压百僚底。人以为必起,而竟已矣。鸣呼!此之谓有命无理。振古如此,莫谅天只!‎ 三、古诗词鉴赏(1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湖南李正字归 韩愈 长沙入楚深,洞庭值秋晚。‎ 人随鸿雁少,江共蒹葭远。‎ 历历余所经,悠悠子当返。‎ 孤游怀耿介,旅宿梦婉娩。‎ 风土稍殊音,鱼虾日异饭。‎ 亲交俱在此,谁与同息偃。‎ ‎9. 结合全诗概括作者为李正字担忧的原因。‎ ‎10. 有人评价此诗在结构上打破送别诗的常轨旧格,请简要分析。‎ ‎【答案】9. (1)天气寒凉;(2)路途渺远;(3)性格耿介;(4)风俗迥异;(5)孤身一人,远离亲友。 ‎ ‎10.‎ ‎ (1)首句不是从两人的送别地写起,而是一反常规从李正字归去的湖南着笔;(2)中间从远景到近景,从状物到抒情,皆为想象途中情景;(3)最后两句才写送别的此情此景,点明题旨。‎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结合全诗概括作者为李正字担忧的原因”,结合诗句内容概括李正字所面临的困难,即为作者为李正字担忧的原因。结合“秋晚”“人随鸿雁少”“孤游怀耿介”“风土稍殊音”“亲交俱在此,谁与同息偃”等内容,主要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李正字性格特征等方面分析概括担忧的原因即可。‎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诗歌结构特点及评价作者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对前人的评价或诗论进行再评价是一种开放性的题型,它自由性、综合性、创新性都较强,答题时着重在阐发理由,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此类题,一般先引用前人或诗论中有关该诗在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上的评论,然后要求你去判断(是否同意),并阐发理由。首四句点明送友人的时间和地点。深秋的楚地景色,不禁令诗人浮想联翩,渺渺兮骤发思旧之愁怀。感叹,既兼有反刍遭贬生涯的苦味,又包含了对故地的留连与怀念之情,感情当是非常复杂的。而对句“悠悠子当返”,则是对友人将返故乡的遥想与勉励。山川邈远,故地风情,您也该返回故乡了。接下来八到十句,便是承着“悠悠子当返”进一步联想开去。友人胸秉耿介之怀,孤独南行,旅宿之夜,当也梦见妻子柔顺婉媚的仪容,南方风土殊异,音声亦皆不同了,全诗截此已下来一大半。“亲交俱在此,谁与同息偃。”此句一经道出,便流露出了诗人深深的依依惜别之情。到此结束,留有反复咀嚼,回味无穷的余地。诗人在河南,送友人归湖南故乡,不是从河南的此时此地写起,而是一反常规,从湖南的彼时彼地着笔,而且用十句的大半篇幅来主要描写彼时彼地,仅最后两句才写送别的此情此景,点明题旨,着法甚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 辛弃疾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鹚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 ‎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11. 简要分析上阙“被疏梅料理成风月”的作用。‎ ‎12. 结合全词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11. (1)点明季节。(2)与残山剩水形成对比,疏梅自成一番景致,有了一些生机。(3)暗指希望主战派能抗战下去,拯救河山。 ‎ ‎12. (1)对友人拥有高洁品格和杰出才能的赞美之情。(2)对当时相聚倾心交谈场面的怀念之情。(3)对山河破碎、唯留一隅的南宋政局的失望之情。(4)对友人离去的留恋之情和没挽留住的后悔之情。‎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词句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明确词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分析时注意词句的位置。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词,奠定情感基调,和标题、结尾相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卒章显志等。答题时结合具体的题目具体分析。“被疏梅料理成风月”,全靠那稀疏的梅花点缀,才算有几分生机令人欣悦。这里明写自然景物,点明季节。实际上是用比兴手法,有着象征意义,隐含着作者对山河破碎、唯留一隅的南宋政局的失望,和对南宋越来越少的爱国志士无望的坚韧表示感慨之意。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只落得水剩山残。“疏梅”“两三雁”影射力主抗金的志士,势单力薄,艰难困苦。字里行间,蕴含深远的忧国情思,暗指希望主战派能抗战下去,拯救河山。‎ ‎【1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1‎ ‎)全词主要抒写了他与陈亮之间志同道合的深挚友谊,同时在写景抒情中都含有深刻的象征意味。这里作者把陈亮比做陶渊明和诸葛亮,意在说明,他那不愿做官、向往自由的品格很像陶渊明,而那风流潇洒的风度和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又实在极像当年高卧隆中、人称卧龙的诸葛亮。对友人拥有高洁品格和杰出才能的赞美之情。(2)结合“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分析,写出一片萧瑟景象:举目望去,寒冬的山水凋枯得不成样子,失去了姿态和神情,幸亏还有几株梅花把它装点一番,勉强点缀成一番景致。在天空中,虽有两三只飞雁南鸣,也毕竟是萧条凄凉。表面上是写景,实际上是用比兴手法,有着象征意义,隐含着作者对山河破碎、唯留一隅的南宋政局的失望,和对南宋越来越少的爱国志士无望的坚韧表示感慨之意。这是他隐居时期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的政治情怀的较明显的传达。(3)下片则重在抒发眷念不舍的友情,把惜别之情抒发得极为深挚动人。换头就点出陈亮的别去,这就为下文写他追赶朋友、为风雪所阻的情景作准备。以下写清江冰合,陆路泥泞。水陆都不可以前行,追赶也就成了泡影。实际上,他这一次是从陆路追赶朋友的,但是特用水路为虚衬,显示出无路可通的极度失望,车轮生角一语,化用典故,形象地写出了行路的困难,在这样的路途上依然想追挽朋友。对友人离去的留恋之情和没挽留住的后悔之情。序,结合“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等分析,主要写对当时相聚倾心交谈场面的怀念之情。‎ ‎【点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3.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诸葛亮《出师表》)‎ ‎(2)____________,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范仲淹《岳阳楼记》)‎ ‎(3)山行六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酿泉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4)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5)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___。(《蒹葭》)‎ ‎(6)_______________,将以反说约也。(《孟子》)‎ ‎(7)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___________。(《论语》)‎ ‎(8)政如农功,日夜思之,__________________。(《左传》)‎ ‎【答案】 (1). 庶竭驽钝 (2). 若夫霪雨霏霏 (3).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4). 决眦入归鸟 (5). 宛在水中坻 (6). 博学而详说之 (7). 涅而不缁 (8). 思其始而成其终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竭”“霪”“潺”“眦”“博”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神 鞭 ‎①一年,才刚开春,草木还没发芽子,远远已经能够看见点绿色了。南门外直通海光寺的大道两边开洼地,今儿天蓝水亮,风轻日暖,透明的空气里飘着朵朵柳絮。这时候,要是在大道上放慢腿脚蹓跶蹓跶,四下望望,那才舒服得很呢!‎ ‎②“玻璃花”来到道边一家小铁铺,给营盘取一挂锁栅栏门的大链子。他来得早些,铁匠请他稍候一候。他骂一句街,便在大道上闲逛逛,逛累了,在道旁找到一个石头碾子,翘腿坐在上边。他见道上行人不少,忽然想到要显一显自己才弄到手的小洋货,便打怀里摸出一根衣兜烟卷,叼在嘴上,还模仿洋人,下巴一用劲,烟头神气地向上撅起来。跟着他又摸出一盒纯粹洋人用的“海盗牌”黄头洋火,抽出长长一根,等路人走近,故意手一甩,“嚓”地在裤腿上划着,得意洋洋点着烟,嘴唇巴巴地一口口往里嘬。就这当儿,忽然“啪”一下,烟头被打灭。他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啪!”又一下,叼在嘴上的烟卷竟给打断;紧接着,“啪”帽子被打飞了。三声过后,他才明白有人朝他开枪。他原地转一圈,看看,路人全吓跑了,正在惊讶不已的时候,打开洼地跑来一个瘦瘦的少年,递给他一张帖子说:“我师傅要会会您。”他帖子没看就撕了,问道:“你师傅是哪个王八蛋?”瘦小子一笑,说:“随我来!”走了几步,故意回头逗他一句,“您敢来吗?”“去就去,三爷怕嘛!神鞭都叫你三爷吓跑了!”“玻璃花”毫不含糊,气冲冲跟在后边走。他随这瘦小子从大道下到开洼地,走不多远,绕过一小片树林子,只见前面开洼地站着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阔脸直鼻,身穿宽宽绰绰的蓝布大褂,纯黑的土布裤子,紧紧打着同样颜色和布料的裹腿,头上缠着很大一块蛋青色绸料头布。他见这人好面熟,再瞧,唷,这不是傻二吗!怎么这样精神?脸上的糟疙瘩都没了,一双小眼直冒光。可是“玻璃花”立即也拿出十足的神气唬对方:“傻巴,你是不是想尝尝‘卫生丸’嘛味的?”他一撩前襟,手拍着别在腰间的小洋枪啪啪响,叫道:“说吧,怎么玩法?”他拿傻二最怕的东西吓唬傻二。‎ ‎③谁知这傻二淡淡一笑,把双襟的褂子中间一排扣儿,从上到下挨个解开,两边一分,左右腰间,居然各插着一把六眼左轮小洋枪,他双手拍着左右两边的枪,对瞪圆眼睛的“玻璃花”说:“当下,我也玩这个了,你既然要玩这东西,我陪着,我先说个玩法──咱们一人三枪,你一枪,我一枪,你先打,我后打。你那两下子我知道,我这两下子你还不知道。我要是不告诉你,那就算我欺负你了!你看──”傻二指着前边,十丈远的一根树杈上,拿线绳吊着一个铜钱,在阳光下锃亮,像一颗耀眼的金星星。‎ ‎④“你瞧好了!”‎ ‎⑤傻二说着一扭身,双枪就“唰”地拿在手里,飞轮似的转了两圈,一前一后,“啪啪!”两响,头一枪打断那吊铜钱的线绳,不等铜钱落地,第二枪打中铜钱,直把铜钱顶着飞到远处的水坑里,腾地溅出水花来。‎ ‎⑥“玻璃花”看得那只死眼都活了。他没见过这种本事,禁不住叫起来:“好枪法,神枪!神枪!”再一瞧,傻二站在那里,双枪已经插在腰间。这一手,就像他当年甩出神鞭抽人一样纯熟快捷,神鬼莫测。“玻璃花”指着傻二说:“你那神鞭不玩了?”‎ ‎⑦傻二没答话,带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微笑,抬手把头布一圈圈慢慢绕开取下,露出来的竟是一个大光葫芦瓢,在太阳下,像刚下的鸭蛋又青又亮。“玻璃花”惊得嗓音变了调儿:“你,你把祖宗留给你的‘神鞭’剪了?”‎ ‎⑧傻二开口说: “你算说错了!祖宗的东西再好,该割的时候就得割。我把‘鞭’剪了,‘神’却留着。这便是,不论怎么办也难不死我们;不论嘛新玩意儿,都能玩到家,决不输给别人。怎么样,咱俩玩一玩?”‎ ‎⑨“玻璃花”这才算认了头:“三爷我服您了。咱们的过节儿,打今儿就算了结啦!”‎ ‎⑩傻二一笑,把头布缠上,转身走了。“玻璃花”看着他的身影在大开洼里渐渐消失,不由得摸着自己的后脑壳,倒吸一口凉气,恍惚以为碰到神仙。 ‎ ‎(节选自冯骥才《神鞭》,有删改)‎ ‎1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描写了天蓝水亮、风轻日暖的初春景象,即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也奠定了文章轻松、愉悦的感情基调。‎ B. 小说描写傻二双枪技法时,运用了白描手法,一连串几个动作描写,便勾勒出傻二的不凡的身手和神妙的枪法。‎ C. 文章运用了动作、语言、心理等手法来表现“玻璃花”的性格,他崇洋媚外、欺软怕硬,但他也能勇于接受新事物,知错就改。‎ D. 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作者笔下傻二的“辫子功”神乎其神,这种浪漫与现实相结合的创作手法,构成了小说既荒诞又可信的风格。‎ ‎15. 简要概括“傻二”人物形象特征。‎ ‎16. 探究小说结尾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14. C 15. (1)武功高强;(2)宽厚正义;(3)与时俱进。 ‎ ‎16. (1)“玻璃花”看着“傻二”离去的细节描写,写出“玻璃花”见到“傻二”变化时的惊讶,增添了小说的画面感;(2)与小说前文“玻璃花”神气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了“玻璃花”此时的惊悚与佩服;(3)“傻二”的与时俱进,暗含了作者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传统中束缚文化前进力量的糟粕必须摒弃,新时代下的文化要继承民族文化中的精华;(4)小说结尾言少意多,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C项,“但他也能勇于接受新事物,知错就改”错误。结合“‘玻璃花’惊得嗓音变了调儿……你的‘神鞭’剪了?”“‘玻璃花’这才算认了头:‘三爷我服您了。咱们的过节儿,打今儿就算了结啦!’”“看着他的身影在大开洼里渐渐消失,不由得摸着自己的后脑壳,倒吸一口凉气,恍惚以为碰到神仙”等分析,“玻璃花”此时的惊悚与佩服,不能表明他勇于接受新事物,知错就改。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结合“傻二说着一扭身,双枪就‘唰’地拿在手里,飞轮似的转了两圈,一前一后,‘啪啪!’两响,头一枪打断那吊铜钱的线绳,不等铜钱落地,第二枪打中铜钱,直把铜钱顶着飞到远处的水坑里,腾地溅出水花来”“傻二站在那里,双枪已经插在腰间。这一手,就像他当年甩出神鞭抽人一样纯熟快捷,神鬼莫测”分析,“傻二”武功高强。结合“你算说错了!祖宗的东西再好,该割的时候就得割。我把‘鞭’剪了,‘神’却留着。这便是,不论怎么办也难不死我们;不论嘛新玩意儿,都能玩到家,决不输给别人”分析,“傻二”与时俱进。结合“傻二一笑,把头布缠上,转身走了”“他双手拍着左右两边的枪,对瞪圆眼睛……我要是不告诉你,那就算我欺负你了!你看──”分析,“傻二”宽厚正义。‎ ‎【1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探究小说结尾画线句的表达效果”,需要结合小说的内容、结构、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探究。小说结尾画线句主要写“玻璃花”看着他的身影渐渐消失,倒吸一口凉气,恍惚以为碰到神仙。这样的一个细节描写,写出“玻璃花”见到“傻二”变化时的惊讶,使人物形象鲜明,增强画面感。结合“可是‘玻璃花’立即也拿出十足的神气唬对方”“他一撩前襟,手拍着别在腰间的小洋枪啪啪响,叫道:‘说吧,怎么玩法?’他拿傻二最怕的东西吓唬傻二”分析,结尾部分与小说前文“玻璃花”神气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了“玻璃花”此时的惊悚与佩服。结合“你算说错了!祖宗的东西再好,该割的时候就得割。我把‘鞭’剪了,‘神’却留着。这便是,不论怎么办也难不死我们;不论嘛新玩意儿,都能玩到家,决不输给别人”分析,写出了“傻二”的与时俱进,暗含了作者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不由得摸着自己的后脑壳,倒吸一口凉气,恍惚以为碰到神仙”,言少意多,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 ‎【点睛】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 六、现代文阅读(二)(9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的审美趣味 胡中柱 ‎①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点,是要求文艺作品服从于道德伦理政治,提倡温柔敦厚、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直到唐代中叶,那些为封建文艺立法的巨匠,如杜甫、韩愈、颜真卿等,都持有相似的观点。白居易更是主张文章和诗歌要“为君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非常明确,可也非常狭隘。禅宗的兴起,打破了这个格局。由于禅宗主张“心即是佛”,内心便是一个可以作无穷探索的宇宙,而中唐从“安史之乱”中醒来的知识分子们,不再想对人世作进取征服,而只想享受心灵的安适,便纷纷投向禅宗,于是,不是人物或人格,更不是人的活动、事业,而是人的心情意绪成了艺术和美学的主题。这形成了一个新的审美趋向。‎ ‎②苏轼便是这个审美趋向的典型人物。他身为北宋文坛的泰斗,却从未有过如韩愈那种“好为人师”的不可一世;在艺术上,则用实践反对白居易的“泛政治化”的主张,开创了一种远离忧愤,不似孤峭,也非沉郁的质朴无华,宁静自然的韵味情趣的风格。‎ ‎③这种风格的思想基础,依然是禅宗自然适意的生活主张,大千世界不过是心的外化物,重要的不是焚香礼佛、坐禅念经的外在形式,而在于向内心的探索。苏轼将这种理论用之于文学,便出现了“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的说法,说明文章是丰富感情的体现,而这种思想感情如喷泉涌地,随物赋形,而行文也是如同泉流一般,如地形允许,便一直流下去,所以,苏轼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④这种风格的另一体现,是苏轼将“平淡”解释为是“绚烂之极也”,而这种平淡,还应该包含“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丰富内涵。他的两首脍炙人口的小诗,说明了这种审美趣味,一是写西湖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岂非说明最美的审美对象,正是姿态横生的自然存在。另一首是写李花,“不得梨英软,应惭梅萼红。西园有千叶,淡伫更纤秾”。在东坡先生的眼中,纯白的李花虽然没有其他花卉的绚丽色彩,却是更强烈、更浓烈地传递出春天的信息。这不正是平淡为绚烂之极的生动写照吗?这种美学观念给后世极大的影响。曹雪芹先生就在《红楼梦》中让他笔下的人物,写出了“淡极始知花更艳”这样的绝妙好辞。‎ ‎⑤苏轼先生在评人论文时,也贯彻了这种美学观点。在黄州,他是一个待罪的不自由的官身,可他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自称“闲人”;在《方山子传》中,他称颂一个任侠居山,弃冠服、绝仕进的异人。在当时的“太平盛世”中,把这样的人当作理想的人格标本,明显地与其作品一样,是一种退避社会,只求内心安宁的生活态度。‎ ‎⑥所以,在古往今来的诗人中,就只有陶渊明最符合苏轼的美学标准了。他那“心远地自偏”的处世哲学才是苏轼最为加以注目而赞叹的。整个南北朝,陶诗并不被很看重,终唐之世,李白杜甫也未加青目。直到苏轼,才被抬高到了独一无二的地位。《苏东坡全集》里,和陶诗的作品就有120首之多。他发现了陶诗那种“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的诗歌真谛,和用极为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表达出的牧歌式的情调,认为是美的极致,艺术的顶峰。之后,陶渊明的地位被确立,陶诗也以苏化面目流传下来。‎ ‎(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 ‎17.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唐后醒来的知识分子们,不仅想对人世作进取征服,更想享受心灵的安适,于是形成了一个新的审美趋向。‎ B. 苏轼注重内心探索,因而他的作品体现为思想如泉涌、行文如行云流水,也体现为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C. 苏轼的“平淡为绚烂之极”的美学观点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曹雪芹中笔下有些人物的塑造就是这种表现。‎ D. 苏轼最为加以注目和赞叹的是陶渊明“心远地自偏”的处事哲学,他认为陶诗的真谛及牧歌式情调,是美的极致。‎ ‎18. 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苏轼便是这个审美趋向的典型人物”,请简要概括。‎ ‎【答案】17. A 18. (1)作品创作风格:外在表现为质朴无华、流畅自然,而内在情感丰富、姿态横生。(2)思想基础:注重向内心的探索。(3)生活态度:退避社会、追求内心安宁。(4)美学渊源: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表达出牧歌式的情调。‎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不仅……,更想……安适”错误。结合“中唐从‘安史之乱’中醒来的知识分子们,不再想对人世作进取征服,而只想享受心灵的安适,便纷纷投向禅宗,于是,不是人物或人格,更不是人的活动、事业,而是人的心情意绪成了艺术和美学的主题。这形成了一个新的审美趋向”分析,原文为“不再想……只想……安适”。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开创了一种远离忧愤,不似孤峭,也非沉郁的质朴无华,宁静自然的韵味情趣的风格”“这种风格的另一体现,是苏轼将‘平淡’解释为是‘绚烂之极也’,而这种平淡,还应该包含‘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丰富内涵”“苏轼将这种理论用之于文学,便出现了‘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的说法,说明文章是丰富感情的体现”“苏轼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等分析,作品创作风格:外在表现为质朴无华、流畅自然,而内在情感丰富、姿态横生。结合“这种风格的思想基础,依然是禅宗自然适意的生活主张,大千世界不过是心的外化物,重要的不是焚香礼佛、坐禅念经的外在形式,而在于向内心的探索”分析,思想基础:注重向内心的探索。结合“在当时的‘太平盛世’中,把这样的人当作理想的人格标本,明显地与其作品一样,是一种退避社会,只求内心安宁的生活态度”分析,生活态度:退避社会、追求内心安宁。结合“他发现了陶诗那种‘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的诗歌真谛,和用极为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表达出的牧歌式的情调,认为是美的极致,艺术的顶峰”分析,美学渊源: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表达出牧歌式的情调。‎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七、现代文阅读(三)(9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6月25日2时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截至目前,北斗三号已成功发射21颗卫星,包括18颗MEO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因小巧灵活加之英文简称谐音而被网友称为“萌星”;1颗GEO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被北斗人称为“吉星”;以及两颗IGSO卫星,被北斗人称为“爱星”。‎ ‎“萌星”是全球组网的主力,不辞辛劳地绕着地球满场跑,以求覆盖到全球更广阔的区域;“吉星”则始终随着地球自转而动,以便时刻聚焦祖国;“爱星”则像辛勤的蜜蜂一样,让自己的星下点轨迹始终聚焦亚太地区跳8字舞。此次发射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二颗“爱星”。‎ ‎(摘编自2019年6月27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网站)‎ 材料二:‎ 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5月22日在北京召开,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最新成果得到全方位展示。据了解,我国今年还将发射6至8颗北斗三号卫星,继续加快全球组网步伐。‎ ‎20余年来,我国北斗导航实现“三步走”。去年,北斗三号卫星更是以一年19星的佳绩在太空中刷新了“中国速度”。在北斗背后,是一支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为主的研发团队,他们秉持“北斗精神”为国家托举国之重器。‎ 北斗一号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本尧回忆,国产化从北斗一号的太阳帆板做起,“当时很多卫星都不敢上,北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硬着头皮上。”之后的国产化攻关更为艰苦,凭借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以总指挥李祖洪、总设计师范本尧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北斗人逐一攻克,于2003年建成了北斗一号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二号研制在国产化的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为实现快速形成区域导航服务能力的国家战略,以谢军、杨慧等为代表的北斗人设计了国际上首个以GEO/IGSO卫星为主、有源与无源导航多功能服务相融合的卫星方案,攻克了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建成了国际上首个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三号更是一马当先,开始了从并跑到领跑的征程。五院卫星团队在谢军、迟军、王平、陈忠贵等的带领下,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 ‎(摘编自2019年5月27日《经济参考报》)‎ 材料三:‎ 作为一个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北斗直接牵引带动着数百家单位、上万名研制人员。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谢军告诉记者,这些人在过去20多年的研制过程中共同锻造了主动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这是一项团队工程,没有个人英雄,航天事业的成功是一个团队的成功。”‎ 谢军说,即便是团队中的泰斗和“明星”人物,也不“藏着掖着”。他们相信“教会徒弟才能解放师傅,一代更比一代强”,从而醉心于推进知识转移和人才培养。‎ ‎(摘编自《中国北斗的自主创新之路——将“命脉”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 材料四:‎ 北斗系统被称为“太空丝绸之路”。英国皇家联合军种防务与安全研究所的亚历山德拉·斯蒂金斯表示:“这期间肯定有涉及扩大影响力的因素,但更多则是关于经济安全的。”他认为,能够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匹敌的全球导航系统,是中国成为太空领域全球领导者雄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2018年9月25日网易科技报道《BBC:中国北斗导航系统走向全球》)‎ ‎1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的第21颗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二颗“爱星”。‎ B. 北斗一号的太阳帆板是北斗卫星国产化的开端,这之后北斗卫星国产化步伐逐渐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不断出现。‎ C. 北斗三号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开始了导航领跑的征程,目前已全面领先世界其他导航系统。‎ D. 随着北斗系统由区域导航发展到全球导航,英国的斯蒂金斯认为中国的全球导航系统会有助于中国成为太空领域的佼佼者。‎ ‎20. 北斗系统研制成功体现了哪些精神,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19. C 20. (1)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精神;(2)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3)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精神;(4)无私奉献、久久为功的精神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C项,“目前已全面领先世界其他导航系统”错,结合“北斗三号更是一马当先,开始了从并跑到领跑的征程”“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分析,“目前已全面领先世界其他导航系统”于原文没有依据。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之后的国产化攻关更为艰苦,凭借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以总指挥李祖洪、总设计师范本尧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北斗人逐一攻克,于2003年建成了北斗一号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分析,北斗系统研制成功体现了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精神;结合“这些人在过去20多年的研制过程中共同锻造了主动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分析,北斗系统研制成功体现了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结合“在北斗背后,是一支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为主的研发团队,他们秉持‘北斗精神’为国家托举国之重器”“当时很多卫星都不敢上,北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硬着头皮上”“攻克了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建成了国际上首个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等分析,北斗系统研制成功体现了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精神;结合“谢军说,即便是团队中的泰斗和‘明星’人物,也不‘藏着掖着’。他们相信‘教会徒弟才能解放师傅,一代更比一代强’,从而醉心于推进知识转移和人才培养”分析,北斗系统研制成功体现了无私奉献、久久为功的精神。‎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八、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远方,有着无尽的风景,值得人们憧憬、欣赏。远方,不只是人们要去的地方,也是需要人们创造的地方。‎ ‎【答案】梦在远方 心向远方,是一种执着的追求,是一种奔向梦想的勇气。小河心向远方,它不畏惧高山阻隔,不贪恋岸上风景的柔情,永不停息,最终融入了大海获得了波涛汹涌的人生。心向远方,它铭记了“不流动的变成了死湖”的格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不停滞于现在,是社会前进的脚步。心向远方,是心房跳动的动力。远方,是心中的一个梦,是一隅充满诗意的地方。远方,是日月浮沉的那一端,是小溪流向的那一点,是脚下路的那一头。‎ 远方有我没见过的秀丽风景,于是我追求;远方有我没感受过的人文历史,于是我憧憬;远方有我不曾接触过的蓬莱楼阁,于是我向往。‎ 我把梦植在远方,它在远方茁壮成长,她在远方散发着淡淡的芳香,诱惑着我,使我不停地向前走,没有遗憾,没有后悔,没有停留。可是前面是迷蒙的天,崎岖的路,魔鬼般张牙舞爪的荆棘。那是漫长没有终点的痛苦,我犹豫着,徘徊着。‎ 这时,我看见了司马迁,他瘦弱的身影,他孤单的眼神。我知道,他也在追求着远方。我看见他艰难缺意志坚定的前进,寒风沧桑了他的黑发,碎石击穿了他的皮肤,血在不停地流,可他依然如故。最后,他成功了,胜利的芬芳填满了他疮痍的心。站在远方的他笑了,我看到了顶天立地的风骨。这是,我看见了贝多芬。他无法听见声音,但他却对我说远方在呼唤着他。他咬着嘴唇在钢琴前镇定地弹,一曲又一曲。我无法看到他的痛苦,只有快乐,淡然的幸福在他身上荡漾。那旋律,仿佛有了魂的精灵,在远方,不停止地回响。 ‎ 这时,我看见了张海迪,灾难不断地降临在她身上,她如此的纤小,面对一波又一波的沉重的痛苦,她承受得住吗?她承受得住吗? ‎ 可这时,我听见了她的歌唱,从远方迷人地飘来……我被感动了,我被震撼了,我被折服了。为了达到远方,他们笑着面对挫折,毫不畏惧地勇往直前。远方有他们的梦,远方有他们一生不竭的追求。 仿佛看见了遥远处徐徐上升的旭日,灿烂的光辉照耀着我,令我温暖。 仿佛感受到了遥远处和煦的清风,夹杂着令人沉醉的芳香,令我迷恋。 仿佛听到了遥远处温柔的召唤,令我激动。 彩虹阳光总在风雨之后,此时的我,又何畏惧? ‎ 我把梦植在了远方,我深呼吸了一下,面对眼前无数的未知,欣然起踏出了一步又一步。‎ 远方的路是不可以预见的,但可以想象;你可以想象它的曲折或平坦,但实际是怎样,你必须亲自走过才知道。那么,你就必须珍惜现在,从现在做起,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解析】‎ ‎【详解】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 ‎【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这是一句含蕴丰富,可以引发读者悠远想象的话。要想写好这篇由富有哲思的话引发出来的作文,要深层次地挖掘话语的含义。材料主要讲“远方”,远方在哪个方向,“远方”可以理解为“理想、目标和某种理想的境界”。有时候,它会在其他地方。有时候,它会很远很远。有时候,它可能很近很近。世上没有任何一种方向标能够指出它的方向,也没有任何一把尺子能够丈量它的距离。“远方”,在心所挂念的那个方向,憧憬、欣赏的地方。“也是需要人们创造的地方”,为改变这个远方做些什么,如何去做等。人不应只看眼前,而应志在远方,胸怀理想,追求超越现实的理想生活。‎ 参考立意:人生要有高远的目标;脚踏实地,才能奔向远方;活在当下,追求远方;生活,诗和远方;追寻诗一样的远方;多了一份安然和希望,把“眼前的苟且”活成“远方”;认识自我,方可抵达远方等。‎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确定主题“向往远方”。开头可以用一些关于“远方”的名言或精彩语句,如“有远方,就有人的向往,有了向往,就有希望”等。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当人感到苦闷无助的时候,往往会想着远方,面对着未知的未来,勇敢的人类踏上了远方的征程,开始了人类的发展史,远方带领了人类的脚步;远方解读了人类的思想等。如结合“对远方的向往使得哥伦布开始了海上旅程”“对远方的向往,中国相继发射了神州五号、六号”等事例分析论述。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做法,如“有远方,人们不再停留在过去,不再受到那些无谓的约束”“当我们遇上困难的时候,请不要绝望,请想象远方,远处会有更美的风景”等。‎ ‎【素材】是时候了,你抱起了巨大的石块,纵身跃入江中。从此,三闾大夫与江中的游鱼为伴,一起走向远方,而你坚定的目光与近乎传奇的一生,则被历史永久的铭记。‎ 明月长灯,茗香沁脾,执一手卷,就离开了早已厌倦、充满烦恼的世俗。其实,当你抛开往事,心归于寂,凝神于书卷之时,你就已经坐上了通向远方的旅行车。当你漫游书海,有所感悟之时,就已经到达了远方。因为你已不再浮躁,不再俗气,你在与书同行,探访心灵渴求已久的净土——远方。‎ 人们常说在:“无限风光在顶峰。”我却想说:“无限风光在远方。‎ 溪流追逐远方,因为远方是浩瀚的大海;雄鹰追逐远方,因为远方是天高云轻;鱼儿追逐远方,远方海阔水深;我们追逐远方,远方有我们的梦和理想。远方,真是无限分光哪!‎ 追逐远方的过程中,人的自身得到了升华,人类社会也会有了进步。徐霞客不满足于近处的风景,于是他追逐远方,终成一个伟大的地理学家。伽利略不满足于唾手可得的前人的理论,苦心探究远方未知的领域,他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理论才会响彻天宇。英国女科学家珍妮孤身一人前往远方的非洲,在丛林中生活了十几年,最终创出了一门新的学科——动物行为学。‎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不顾大哥的劝说,外出打工而不是与哥哥合办砖厂。诚然,若是留在家里,他也会像哥哥一样,成为四方艳羡的土财主。但是他觉得,远方有某种东西在呼唤着他,或者说是在引诱着他。于是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离去。小说的结尾写他因工伤被毁容。但是我们能因此说他追逐远方不值吗?若他没有选择外出,怎会有与晓霞那纯洁美好的爱情?若他留在家中,又怎会有许多宝贵的经历?追逐远方,就要忍受一点点痛苦,或付出一些代价,只要我们坚信,远方有美丽的风景。就拿孙少平来说,他追逐到的远方也是美丽的。充实的人生,难道不是他所追逐到的好风景吗?‎ 若非是鲁迅用“无尽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时时刻刻鞭策自己,又怎么会成为弃医从文,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的民族魂;又怎么会有着名垂青史,受人尊敬的思想品质,如今,树人远去,民族魂仍在,仍然以一种坚定傲然的姿态,教诲着我们责任感的树立是多么的重要,指引着我们如何步入成功的殿堂,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 别再用与我无关这样看似有道理实则空洞的话语来麻痹自己了,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呼吸着同样的空气,身边万事万物都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我们不可能也不可以逃离这个社会,将自己囚禁在高高的象牙塔里,还不如融入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使得这个社会朝着和谐美好的方向迈进。所以,当见人有难时,伸出自己的双手帮助他,不要再说什么与我无关;当国家繁荣,社会和谐的时候,朝着天空呐喊,这一切,与我有关!‎ 我们经历着时光的流逝,也注视着社会的变迁,我们会在未来的日子里,去到无尽的远方,见到无尽的人们。或许在某一秒之前,他与你只是未曾谋面的陌生人。但是,每一个陌生人都是你我还未曾见面的家人。所以,无论是谁,无论在哪里,无论发生了什么,都是与你我息息相关的。因为,你我既生在这世上,便成为了这世界的一份子,若人人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那么所谓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又何异于天方夜谭。‎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同样的雨,有人看到的是愁绪万千,有人看到的是润物无声;同样的落花,有人欣赏它的缤纷美丽,有人怜悯它的柔美无助;而同样的问题,当你以不同的态度去面对时,其答案也并不始终如一。是的,生活在物质之间,而又在物质至上,是选择眼前的苟且,还是诗和远方,只取决于心灵的选择。‎ 在我看来,在生活的各个维度中,总能找到一维,那是梦想的领地,是诗意的栖息地,他超脱了物质的三个维度,是心灵生长的净土。《华严经》有云: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请不要忘记,还有诗意的梦想,和美丽的远方!‎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