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50 KB
  • 2021-06-03 发布

内蒙古包头市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2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包头四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 韩梅 审题人 李文昌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代文艺审美中的“粉丝”与“知音”‎ 周兴杰 ‎①“知音”一词源于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子期因为能听出琴音寓意,被伯牙引为“知音”。子期辞世,伯牙毁琴不操,以示痛悼。由此可知,“知音”的内涵至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解读出作品的主旨,从而经由作品,接受者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在高雅艺术的欣赏中,接受者以能成“知音”为荣,创作者以能有“知音”为幸。说一部文学史或艺术史,是作为“知音”的批评家为他们心仪的文学家、艺术家树碑立传的历史,并不为过。因此,“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 ‎②而“粉丝”这一名称则有些不伦不类,它是大众对“fans”一词自发的、戏仿式的音译。在最直接的意义上,“粉”或“粉丝”就是某些事物的“爱好者”。如果仅在“爱好者”的意义上来使用的话,那么说“我是莎士比亚的粉丝”也是没有问题的。但由于社会成见和媒体引导,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粉丝”一度被贴上了狂热、非理性、病态等标签,当作对某些大众文化产品不加辨别的、缺乏抵抗力的消费者而受到非议。尽管现在人们能以一种理解的眼光来看待“粉丝”,但其被限定特指大众文化的欣赏者却是事实。‎ ‎③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其文本辨识力自不待言。那粉丝有没有文本辨识力呢?通过深入粉丝的文化实践,研究者发现,粉丝对于特定文本是存在敏锐的辨识力的。20世纪80年代,有人用“全庸”之名仿作金庸小说,以图鱼目混珠。结果读者去芜存菁,终使各式“全庸”尽数淘汰。由此可知,粉丝像知音一样,都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但粉丝文本辨识的有趣一面在于,他们会因为极度关注文本的某些细节,而选择性地忽略其他细节。这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的辨别方式,主观随意性不言自明,与知音式文艺批评的理性、客观旨趣相去甚远。‎ ‎④粉丝欣赏要求突破高雅文艺欣赏所规定的“距离”,使欣赏化为广场式的狂欢。粉丝欣赏的参与性更突出的表现是,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小说、影视作品、歌曲等原作本身的欣赏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如印有明星头像的T恤、玩偶,等等。如此,粉丝将文化工业提供的资源带入其日常生活实践,并在使用中完成文本意义的重新组装。与此不同,“知音”则更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他们更像采矿者,努力掘开文本的岩层,提炼出深藏其下的金子般的创作主旨。‎ ‎⑤伴随积极的参与,粉丝的生产力也释放出来了:他们不会停留在文本的消费上,而是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数量庞大的、五花八门的新文本,如网络同人小说、模仿秀及流行音乐粉丝们的翻唱和MTV翻拍等,这种新文本有时会达到与原作不相上下的地步。而“知音”呢,他们的生产力主要表现在分析精辟的批评文本上,此外很难看到其他类型的新文本。由此可见,“知音”和“粉丝”不能相互替代。‎ ‎(选自‎2017年3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节)‎ ‎1. 下列对于“知音”和“粉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知音”只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努力挖掘文本内涵,提炼出创作主旨。‎ B. “粉丝”对特定文本具有敏锐的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他们的辨别方式有一点主观随意性。‎ C. “知音”都是高雅文艺的欣赏者,他们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知音式文艺批评的旨趣更理性、客观。‎ D. “粉丝”具有强大的生产力,他们能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的新文本有的能与原作相媲美。‎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引用钟子期与俞伯牙的“知音”故事,叙述详细生动,意在引发读者兴趣,增加文章浓厚的文学色彩。‎ B. 文章第①②段分别阐述了“知音”和“粉丝”的来历、内涵和大众的评价,令读者在开篇便对两个概念有了整体上的了解。‎ C. 为使读者对“知音”和“粉丝”有更清晰的认识,文章第③④⑤段分别从文本辨识力、参与方式和文本生产力等方面加以详细阐述。‎ D. 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文中多处运用了举例论证,增强了论证效果;形象贴切的比喻,使论述更加生动透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知音”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上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接受者希望能成“知音”,创作者希望能有“知音”。‎ B. 粉丝欣赏具有强烈的参与性,与欣赏原作本身相比,他们更加注重消费与明星有关的衍生产品。‎ C. 金庸的“粉丝”有敏锐的辨识力,所以他们能去芜存菁,使那些用“全庸”之名仿作的小说被淘汰。‎ D. 如果知音的生产力完全释放出来,知音不仅能够创作分析精辟的批评文本,也能创作其他类型的新文本。‎ ‎【答案】1. D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只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错,原文第④段表述为“更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B项,“有一点主观随意性”错,原文第③段表述为“主观随意性不言自明”,说明“主观随意性”很强,选项在程度上与原文表述不符。C项,“‘知音’都是高雅文艺的欣赏者”说法绝对化,原文第①段表述为“‘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项,“知音”的叙述并不详细生动,且意在“增加文章浓厚的文学色彩”说法不当。‎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D项,原文第⑤段表述为“他们的生产力主要表现在分析精辟的批评文本上,此外很难看到其他类型的新文本”,其论述的是知音生产力的表现,文章没有论述“知音的生产力完全释放出来”的问题。‎ 点睛: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刀 势 画 王 斌 那洛阳在清末民初,就是全国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和商业中心。1920年,吴佩孚进驻洛阳,洛阳遂成河南省会,军政要员云集,人口猛增。1932年,国民政府迁都洛阳后,又刺激了商业的发展。抗战爆发开封沦陷时,大批商号来洛阳开业,更让洛阳繁华无比,民间艺术颇多。‎ 洛阳剪纸就是其一。‎ 洛阳剪纸有三种:一种叫复制剪,就是依葫芦画瓢,复制原来的花样;另一种叫规则剪,如结婚用的喜字;最后一种是创作剪,完全出自艺人的自创,随心所欲,一蹴而就,为剪纸艺术中的最高境界。‎ ‎“创作剪”技艺最深的,在洛阳数秦百川先生。其作品栩栩如生,涉材广泛,独门绝技更是让人惊叹。‎ 剪纸由中国传入日本,经艺术改良之后很快成为日本高雅艺术领域中的一朵奇葩,代表人物是一位叫宫田雅之的人。此人通过刀势表现思想哲学和艺术美学,作品被世人称之为“刀势画”。其画作具有古典之美、刀势之美、冷峻之美、心灵之美多层美感。刀势在纸上所产生的线条配以艳丽的色彩,交相辉映之中,给人一种极大的感染力。‎ ‎1944年夏,宫田雅之的夫人龙愁秀带着儿女和丈夫生前得意弟子来到洛阳。当地友人问起中日剪纸艺术的话题时,宫田夫人说:“中国的剪纸艺术还缺少足够的美术素养和绘画基础,只局限于装饰作用,所以中国的剪纸只能像土特产一样批量销售,却登不上大雅之堂……”‎ 秦百川先生是一个强烈的爱国主义者,当他听到那些话之后,脸红得发烫,立刻招呼弟子拜访。‎ 龙愁秀和秦先生一交谈,知道了自己言语间不慎得罪了人,立刻站起来给秦先生鞠躬致歉。秦先生说:“我接受你的道歉,也想见识一下您丈夫的‘刀势画’。虽然中日交战,但艺术无疆界。明日9时,在天门广场咱们现场交流一下,也算为两国剪纸艺术做点事吧。”‎ 宫田夫人欣然接受了秦先生的请求。‎ 第二天9时刚到,宫田夫人如约而至。一阵客套之后,比赛正式开始。‎ 那宫田弟子看起来才三十多岁,却技艺了得,四十分钟后作品已然完成,悬挂于展厅显要位置。‎ 那是宫田雅之代表作《白桦湖四季》的翻本。作品巧妙利用了光影元素,将七彩玻璃纸刻贴出惟妙惟肖的白桦树、月亮、山峰、氤氲、湖水、鸟儿。既有油画的细腻、中国水墨画的诗意,又兼有日本版画的冷峻内敛。既有东方的禅宗悟道,西方的哲学意味,又体现着一种特有的伤感之美。在玻璃装裱镜的反射下,画面亦真亦幻,将日本风景名胜白桦湖的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那树、那山就像伫立在众人眼前,那水就像流在众人脚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是完美无瑕意境深远,给人一种身临其境、心旷神怡、立体感强的美妙感觉。‎ 一时人人惊呼!‎ 宫田弟子作品一完成,众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秦先生那里。‎ 秦先生早已进入忘我境界,挥剪如飞。时而如走蛇空灵诡异,时而如蜻蜓点水飘逸轻灵。手臂运作间,纸屑扬扬洒下。少顷,额头渗出细汗。‎ 良久,秦先生手臂停了下来,抬起头郑重凝视墙上高高悬挂的《白桦湖四季》。少顷,只见秦先生划破长空的一剪之后,突然一口鲜血“噗”地喷出,人慢慢倒地。‎ 赛场大乱。‎ 秦先生被送往医院之后,那幅带血作品静静躺在案上,揪着众人的心。作品表现的是豫西抗日独立支队血战日军保洛阳。有骏马飞跃嘶鸣,有山河支离破碎,有百姓同仇敌忾……那磅礴宏大的气势,丝丝入扣的表现手法,精妙的造型,勇进悲壮的氛围,仿佛把人们带进了前线战场。‎ 人们正赞叹间,只见秦先生几名弟子红着眼睛返了回来。数米长的剪纸在几个人手中被慢慢撕开。立刻,剪纸变成了对称的两幅作品。‎ 这时,突然有人喊到:“剪纸上有字。”‎ 众人这才注意到,在错综复杂的剪纸线条中,隐藏着偌大的两个字“落阳”。几名弟子把对称的两幅剪纸轻轻移到了屋外。清风徐徐吹动下奇迹出现了,只见剪纸上薄薄人儿车儿马儿飞快哗哗地动。或疾跑、或跳跃、或厮杀,似有鲜血飞迸,似有硝烟弥漫,似有枪弹嗖嗖飞过。风停时,人儿车儿马儿趋于平静,“落阳”二字又显示出来。‎ 众人瞪大了双眼,只差点儿钻进剪纸中去。‎ 那场大赛之后,传来秦百川先生去世的消息。‎ 让人们称奇的是,自那一天开始,日军在中国战场很快大溃败,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不可一世的日本太阳旗从洛阳上空狼狈撤下,历时一年零三个月。‎ ‎(选自《小说月刊》2012年10期)‎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剪纸比赛时,宫田弟子技艺了得,用四十分钟剪出的宫田雅之的代表作《白桦湖四季》意境深远,给人一种身临其境、心旷神怡、立体感强的美妙感觉。‎ B. 秦百川那幅带血的剪纸作品表现了中国军民抗日的内容,造型精妙,表现手法丝丝入扣,气势磅礴宏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C. 以“刀势画”为代表的剪纸,是日本的传统技艺,代表着日本高雅艺术的最高水平,具有古典美、刀势美、冷峻美、心灵美等多层美感。‎ D. 这篇小说虽短小,但构思很有艺术性。比如篇名不用“创作剪”而用“刀势画” ,又如秦百川带血之作中的“落阳”两字,都是作者有意为之。‎ ‎5. 小说开头部分对洛阳剪纸作了介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 有人主张“艺术无疆界”,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本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①为小说的展开提供相关的背景,便于文章内容的理解;②从洛阳剪纸写起,引出主要人物的出场;③和后文日本的“刀势画”对照,交代了两国艺术的源流关系。 ‎ ‎6. (1)认同“艺术无疆界”的说法:①艺术本身应该是超越国界和阶级的,它只是通过借助一些材料与工具,运用一定技巧的创造性劳动②艺术手法是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文中日本的刀势画就是中国剪纸传入日本后由日本艺人改良而成的。③艺术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人类共同审美共同欣赏的,小说中无论是宫田弟子的作品还是秦百川的作品,其技艺之高超能得到人们共同的欣赏。‎ ‎(2)反对“艺术无疆界”的说法:①任何艺术都要基于民族的文化传统,它是表达民族文化精神的途径,它不可能不烙上民族的印记。②艺术作品反映的内容是基于社会生活、同时为社会生活服务的,它不可能不受意识形态的影响而为所有人认同。比如秦百川的剪纸作品就会表现抗战内容,宫田弟子的作品则不可能表现这样的主题。③艺术手法可以互相借鉴,但欣赏艺术的群体的感情倾向是无法左右的,比如秦百川的作品就会对豫西的抗日军民起着鼓舞作用。艺术是有疆界的。‎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C项,曲解文意。文中指出剪纸是由中国传入日本的;文中只说剪纸是“日本高雅艺术领域中的一朵奇葩”,代表人物是宫田雅之,他的作品被称为“刀势画”,并未说“刀势画”代表日本高雅艺术的最高水平。‎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本(小说)的重要语段(情节)的作用的能力。①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②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包括揭示的人物心理)。③对表现主题的作用。④给读者的感受,即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首句(段)的主要作用是一般有点明主旨、总领下文的作用,也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及交代起因或缘由,还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题干要求简要分析:小说开头部分对洛阳剪纸作了介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首先回归开头这段文字:那洛阳在清末民初,就是全国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和商业中心。1920年,吴佩孚进驻洛阳,洛阳遂成河南省会,军政要员云集,人口猛增。1932年,国民政府迁都洛阳后,又刺激了商业的发展。抗战爆发开封沦陷时,大批商号来洛阳开业,更让洛阳繁华无比,民间艺术颇多。开头交代了写作背景,为后文故事的发展作了自然的铺叙,显得真实可感。同时,为人物的出场提供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也与后文的“刀势画”形成对比,更讲清楚了两国剪纸艺术上的源流关系,并与标题相呼应。‎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分析及个性化解读文章的能力。这是一道综合性阅读题,难度较大,按题目要求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从文本的内容主题、情节结构、人物塑造、表达手法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而在探究这方面,需要结合自身,联系文本,做出合理、有创意的推断。题干要求结合本文内容作简要分析:有人主张“艺术无疆界”的观点,你是否同意?这种类似的辩证题,目的是考查学生从具体的文本,结合历史的、文化的背景来作答。艺术,无论那种都有其相通的地方,手法是可以借鉴的。但是每一种艺术它的产生是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的,有着本民族的符号和情感印记。文章中秦百川为代表的剪纸艺术家,其剪纸代表着豫西人们的抗日情怀,鼓舞着国人的抗日斗志,这与日本的“刀势画”所表现的内容,所反映的文化风物,以及承载的情感记忆是完全不同的。所以,那种鼓吹“艺术无疆界”的说法是错误的。总之,分析的时候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点睛】如何把握文学类作品的主旨 ‎ ‎1.从重点语段上找突破;(1)抓标题与文体;(2)抓“文眼”;(3)抓对全篇有概括性的句、段;(4)抓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议论、抒情性的句、段; ‎ ‎2.从写作材料(题材)上看作者用什么来表达感情,以此来把握文章的主旨;(1)借景抒情,通过对所写景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2)寓情于物(托物言志),通过对所写之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3)借事抒情,通过对所写之事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 ‎3.从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发展上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 近日,一部关注老年手机市场的短片《他们需要的不只是一部手机》迅速爆红网络。短片描述了独居老人与在外工作的儿子逐渐疏离的故事,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呈现。影片走红的实质是对老年人内心诉求的深度解析。‎ 老年人因为视力、记忆力、辨识力的衰退,难以操作年轻人喜欢的时尚、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他们更需要一部操作简单、功能适合的老年智能手机。据调查,大部分老年人对手机的需求除了停留在能轻松拨打电话、发送信息、拍摄照片等功能外,还希望手机能够管理自己的健康问题,最好能够在疾病突发时依靠手机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除此之外,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手机的真正智能之处在于能够随时与子女取得联系,子女也能通过手机了解老人的健康状况、行动轨迹以及个人情绪等。其实,老人们需要的不只是一部手机,而是有“温度”的陪伴。‎ ‎ (摘编自《一部<手机>解剖空巢老人现状引争议》,‎2018年2月27日中国网)‎ 材料二 ‎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年化问题日益突出,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再次引起关注。《中国人口老年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自2001年起,我国已正式进入到快速老年化阶段;未来20年,老年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将超过3%;到205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年化水平将超过30%。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老人会产生心理失调的症状,出现家庭“空巢”综合症。其症状常常表现为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等。据调查,空巢老人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达到60%。而达到疾病程度,需要医学关注、心理干预的空巢老人,比例占到10%~20%。空巢老人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亟待破解的社会命题。‎ ‎ (摘编自《中国人口老年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17)》)‎ 材料三 ‎ 怎样减少子女离家对老人的心理冲击,避免出现空巢的情感危机呢?改善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保障老人的生活质量,是维护其心理健康的前提条件,子女的赡养、领取养老金、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是重要途径。改善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需要子女与父母多沟通,重视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关注的。培养兴趣爱好也有利于空巢老人转移注意力,缓解焦虑等不良情绪。政府方面,要加快完善保障制度,积极发展老年医疗保健事业,加快建设老年服务中心和护理中心,为空巢老人搭建“安全网”,建立应急求助信息系统等。为空巢老人办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切实维护空巢老人合法权益等。此外,社会方面也可以多组织开展老年群体活动,多鼓励空巢老人互助互动,充实他们的文化生活,为他们创造更多与他人沟通的平台。‎ ‎ (摘编自《关爱空巢老人,帮助空巢老人远离空巢综合症》,新浪网)‎ ‎7. 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们需要的不只是一部手机》揭示出,空巢老人对老年手机功能的需求实质上是对关爱与陪伴的需求。‎ B. 老年人视力、记忆力、辨识力逐渐衰退,健康也常常出现问题,因此希望出现更适合老年人的智能手机。‎ C. 因子女离家导致的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等症状,是家庭“空巢”综合症的具体表现。‎ D. 空巢老人中有60%存在心理问题,对他们进行医学关注、心理干预,已成为亟待破解的社会命题。‎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提到的短片意在提醒子女要多与父母沟通,缩短与父母的情感距离,以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 B. 老人们希望凭借老年智能手机管理健康或寻求帮助,从侧面反映出“空巢”老人现象已不再是简单的家庭问题。‎ C.‎ ‎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子女外出学习、工作造成老人空巢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未来空巢老人问题将更加严峻。‎ D. 我国人口老年化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养老问题,包括老人的经济状况和身体健康,二是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9. 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从哪些方面可以缓解空巢老人情感危机大量出现这一社会问题?‎ ‎【答案】7. D 8. A ‎ ‎9. ①子女方面,不仅要瞻养老人,更要多陪伴、多关心老人,关注老人的精神生活,在外工作,也要多与家中老人沟通。②老人自身方面,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参加群体活动,多与他人沟通,以缓解焦虑等不良情绪。③政府方面,加快完善养老保障制度,积极发展老年医疗保健事业,加快建设老年服务中心和护理中心,切实维护空巢老人合法权益。④社会方面,多组织开展老年群体活动,鼓励空巢老人互助互动,定期看望、慰问空巢老人,帮助他们解决困难。⑤企业方面,尽量考虑老人的需求,设计开发一些适合老人的产品,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更好地解决空巢老人孤寂的问题。‎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D项,“空巢老人中有60%存在心理问题,对他们进行医学关注、心理干预”曲解文意。材料二是说“达到疾病程度,需要医学关注、心理干预的空巢老人,比例占到10%~20%”。故选D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项,以偏概全。该选项叙述的内容只是材料一所写内容的一部分,第二段,老人“还希望手机能够管理自己的健康问题,最好能够在疾病突发时依靠手机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可证明A项以偏概全。故选A项。‎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归纳概括要点,然后分条概括即可。本题要求概括可以缓解空巢老人情感危机大量出现的办法。缓解空巢老人情感危机大量出现需要子女、老人自身、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的努力,不能只依靠哪一方面。从材料三“子女的赡养、领取养老金、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是重要途径”“培养兴趣爱好也有利于空巢老人转移注意力,缓解焦虑等不良情绪”“政府方面,要加快完善保障制度,积极发展老年医疗保健事业,加快建设老年服务中心和护理中心”“此外,社会方面也可以多组织开展老年群体活动,多鼓励空巢老人互助互动,充实他们的文化生活,为他们创造更多与他人沟通的平台”中可以分别总结概括出答案中的五个要点。‎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①,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谪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与官属言,未尝名吏,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惟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②称郑庄。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③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郑庄始列为九卿,中废,家贫,宾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 太史公曰: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郑亦云,悲夫!‎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 [注]①洗沐,假期,犹今星期日。②翕然,形容言论、行为一致。③僦,运送。‎ ‎10. 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 B. 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 C. 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 D. 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 ‎11. 下列选项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左迁”指贬官、降职,“迁复”指官职升级。‎ B. 谪,封建时代特指官吏被降职或流放,调往边外地方,如谪迁、谪降、谪戍、谪居和贬谪等。‎ C. 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分别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D. 二千石,汉官秩,又为郡守(太守)的通称。汉郡守俸禄为两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因有此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郑庄喜好交友,乐于助人,每逢休假日常常在长安郊外各交通要道备置马匹,拜谢宾朋,往往通宵达旦。‎ B. 每次上朝,遇到有向皇上进言的机会,他说的都是称赞天下年高望重的人,并推荐贤士和属下的丞史。‎ C. 郑庄喜好黄帝、老子的学说,受其影响,在朝廷议事时,常常随声附和,迎合皇上意旨,从不随便说是论非。‎ D. 郑庄为官廉洁,平时完全依靠俸禄和赏赐来结交朋友,虽官至九卿,死后家里没有剩余的财物。‎ ‎13. 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 ‎ ‎(2)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羽之死》)‎ ‎【答案】10. C 11. A 12. C ‎ ‎13. (1)凭郑庄的贤良,有权势时宾客多得以十为倍数计算,没有权势时情况就相反,况且是一般人呢!‎ ‎(2)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对称结构等等,还可以利用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语,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宜采用排除法。‎ 波浪线的句子翻译为:每次上朝,遇到有向皇上进言的机会,他说的都是称赞天下年高望重的人。他推荐士人和属下的丞史,称道起他们来确实津津有味,经常称赞他们比自己贤能。‎ ‎“每朝”表述一种经常的情况,即每次上朝;“候上之间”的主语是传主郑庄;“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的主语也是郑庄;句中的“者”“也”表停顿,其后要断开。“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这是说他时常津津有味地称赞他推荐的人士,认为他们比自己更贤能。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C。‎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项,“迁复”指离职后调复原职,而不是“指官职升级”。‎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牵强附会,强加因果。“郑庄喜好黄帝、老子的学说”和后文“常常随声附和,迎合皇上意旨,从不随便说是论非”之间无因果关系。‎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第(1)句采分点:“夫”,发语词;“以”,凭借;“况”,更何况。‎ 第(2)句采分点:“父”,通“甫”,男子美称;“绐”,欺骗;“以故”,因此;“追及”,追赶到。‎ ‎【点睛】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 ‎ 郑当时,字庄,陈县人。以仗义行侠为自豪,他把梁孝王的大将张羽从危难中解救出来,名声在梁、楚一带传扬。孝景帝时做了太子舍人。每逢五天一次的休假日,他常常在长安郊外各交通要道备置马匹,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还常常担心有所疏漏。郑庄喜好黄帝、老子的学说,他仰羡慕年长有德行的人,惟恐见不到人家。郑庄年轻时官位卑微,但是他的交游的知己好友,都是祖父一辈的人,是全国有名的人士。汉汉武帝刘彻即位,郑庄逐渐升任为鲁国中尉、济南郡大守、江都国相,一直到九卿中的右内史。由于在武安侯田蚡、魏其侯窦婴时的廷议中出言不当,降为詹事,后又升为大农令。郑庄任太史时,告诫下属说:“只要客人来,不论贵贱都不要让人在门外等候。”他执行主人敬待客人的礼节,凭自己尊贵的身份谦恭地对待客人。郑庄为人廉洁,又不置办自己的财产,依靠俸禄和赏赐来供给那些年长的友人。可是他馈赠给他人的礼物,不过是竹器盛着的食物。每次上朝,遇到有向皇上进言的机会,他说的都是称赞天下年高望重的人。他推荐士人和属下的丞史,称道起他们来确实津津有味,经常称赞他们比自己贤能。跟长官部属讲话,从不直呼他们的名字,好像生怕伤害了他们。听到别人的高见,就向皇上说,惟恐迟误了。崤山以东的士人和一些年长的人都异口同声地称赞郑庄。郑庄被派去视察黄河决口,自己请求给五天时间整理行装。皇上说:“我听说‘郑庄出行,一千里也不带粮食’,现在请求整理行装是为什么呢?”然而郑庄在朝廷上,经常附合逢迎皇上的意旨,不敢明确表示对错。到了晚年,汉朝征讨匈奴,招抚四方外族,全国耗费甚多,财力物力日渐匮乏。郑庄保举的人及其宾客,有替大农令承办运输的,亏欠款项很多。司马安任淮阳太守,揭发了这件事。郑庄因此构成罪责 ,出钱赎罪后降为平民百姓。不久,在丞相府暂时担任长史。皇上认为他年老,让他担任汝南太守。几年后,在官任上去世。郑庄当初位列九卿,中途被罢官,家道贫穷,宾客越发零落。到做了郡守,死后家里没有剩余的财物。郑庄的兄弟子孙因为郑庄的缘故,官至二千石的有六、七人。‎ 太史公说:凭郑庄的贤良,有权势时宾客多得以十为倍数计算,没有权势时情况就相反,况且是一般人呢!下邽县翟公有这样的话,当初翟公担任廷尉时,宾客盈门;到免官时,门外冷清得可以张罗捕雀。翟公又任廷尉,宾客想再去,翟公就在门上写上大字幅说:“一个死了一个活着,才知交情的深浅。一个贫穷一个富裕,才知结交的实态。一个尊贵一个卑贱,交情才会显现。”郑庄也是这样啊,真是悲哀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 赠钱征君少阳①‎ 李白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②。‎ ‎【注】①此诗大致是作者晚年的作品。征君,指曾被朝廷征聘而不肯受职的隐士。钱少阳其时年已八十余,李白曾在另一首诗中说其“眉如松雪齐四皓”,对其很推崇。②姜尚钓于渭水上游的磻溪,适逢文王前来打猎,遂同车而归,立为师。‎ ‎14. 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诗一上来就写“酒”,再交代时间,描绘出主人公在风光明媚、景色秀丽的暮春时节独自饮酒的图景,设置了一个恬淡闲静的隐居氛围,紧扣钱少阳的征君身份。‎ B. 颔联中“两鬓各成丝”一句的“各成丝”,是说钱少阳和诗人李白的鬓发都已斑白,一个“各”字,不动声色地把两者联系起来。自此而下,诗意既是写人之志,又是述己之怀。‎ C. 颈联中“秉烛唯须饮”,近承颔联,远接首句,诗意由“昼短夜长,何不秉烛游”演化而来,带有更多的无可奈何、不得已饮酒的味道。‎ D. 这首诗是五言律诗,严格遵守格律诗的要求,颔联、颈联对仗,首联、尾联不对仗。此诗任情而写,自然流畅,又含蓄蕴藉,余意深长,是一首别具风格的好诗。‎ ‎15.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1)双关。颔联中“春风余几日”语意双关,既说春光将尽,余日无多,又暗示钱少阳年华老去,既表达伤春之感,又隐含人生迟暮之意。(2)用典。尾联,如果钱少阳也像姜尚一样,在垂钓的水边碰到思贤若渴的明君,也还能成为帝王之师,辅助国政,建立功勋。这里借用姜尚的典故,劝勉钱少阳年老而仍可出仕建功,同时也隐含了诗人暮年的雄心壮志。(3)欲扬先抑。颈联中“秉烛唯须饮”写秉烛饮酒,含有无奈、不得已之意,这是“抑”。“投竿也未迟”中写水边垂钓,牵引出姜尚的典故,诗意转折,表明钱少阳仍可以出仕建功,实现自己帝王之师的抱负,这是“扬”,更好地突出了钱少阳及诗人自己的志向。上句的“抑”就是为后一句的“扬”作铺垫。‎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这首诗是五言律诗,严格遵守格律诗的要求,颔联、颈联对仗,首联、尾联不对仗”理解有误,结合诗歌前两联看,此诗不拘格律,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故选D。‎ ‎【15题详解】‎ 此题考核考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判断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手法,最后分析手法在表情达意、营造意境、表现主旨等方面的作用。本题要求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歌中“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结合注解二可知是用典,这里意思是说钱少阳如果像姜尚那样在垂钓的水边遇到贤明的君主,还可以成为帝王之师,建立不朽的功勋。借用姜尚的典故,劝说钱少阳年老而老当益壮,还可以建功立业,同时暗含自己迟暮之年的壮志雄心;颔联中“春风余几日”,表面上说春光将尽,又暗示钱少阳年华逝去,这里是双关,一方面表达伤春之意,有暗含人生迟暮之感;颈联中“秉烛唯须饮”说秉烛只需饮酒,含有无可奈何之意,下句“投竿也未迟”中写垂钓也不晚,自然的引出尾联姜尚的典故,让意思转折,表明了钱少阳还可以建功立业,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前句的“抑”是为了更好的突出后句的“扬”,意在表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和志向。‎ ‎(三)成语,默写(8分)‎ ‎16.解释成语意思 七月流火:‎ 上下其手:‎ 危言危行:‎ 阳春白雪;‎ ‎【答案】七月流火:夏去秋来,天气转凉。‎ 上下其手: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危言危行:说正直之言,行正直之事。泛指正直的言行。‎ 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词语、熟语)的能力。做此类题要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题干要求解释成语意思 七月流火:出自《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星名,即大火星、心宿二,现代天文学中的天蝎座α。每年农历六月出现时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后逐渐偏西下沉,故称“流火”)。指夏去秋来,天气转凉。该词常被误用为是天气炎热的意思。‎ 上下其手: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伯州犁有意偏袒公子围,叫皇颉作证,并向皇颉暗示,举起手说:“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把手放下说:“此子可为穿封戍,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该词多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危言危行:出自《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说正直之言,行正直之事。泛指正直的言行。‎ 阳春白雪:出自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点睛】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7.名篇名句默写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借侧面烘托来表现琵琶女的演奏效果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写出蜀道的来历,为诗歌增添了浪漫气息。‎ ‎【答案】 (1). 东船西舫悄无言 (2). 唯见江心秋月白 (3). 地崩山摧壮士死 (4).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此题中需注意“舫”“唯”“崩”“摧”天梯”“石栈”“钩连”等字在语境中的意思和字形的正确书写。‎ ‎【点睛】名句的识记,除了反复诵读外,就是要注重理解记忆,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联想记忆来帮助。目的是记准、写对。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抓题干中的关键字眼,然后所填的诗句一定要呼应、紧扣这些字眼。‎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的藏书都像是我的朋友,而且是密友。( )我每一走进我的书斋,书籍们立即活跃起来,我仿佛能听到它们向我问好的声音,我仿佛能看到它们向我招手的情景。倘若有人问我,书籍的嘴在什么地方?而手又在什么地方呢?我只能说:“你的根器太浅,努力修持吧。有朝一日,你会明白的。”‎ 我的书友有时候也让我窘态毕露。我并不是一个不爱清洁和秩序的人,但是,因为事情头绪太多,脑袋里考虑的学术问题和写作问题也不少,而且每天都收到大量的寄来的书籍和报刊杂志以及信件,转瞬之间就摞成一摞。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需要一本书,往往是遍寻不得。“只在此屋中,书深不知处”,急得满头大汗,也是枉然。只好到图书馆去借。等我把文章写好,把书送还图书馆后,无意之间,在一摞书中,竟找到了我原来要找的书,“得来全不费工夫”。然而晚了,工夫早已费过了。我________,无可奈何。等到用另外一本书时,再重演一次这出喜剧。我知道,我要寻找的书友,看到我急得那般模样,会大声给我打招呼的;但是喊破了嗓子,也________,我还没有修持到能听懂书的语言的水平。我还要加倍努力去修持。我有信心,将来一定能获得真正的“天眼通”和“天耳通”。只要我想要哪一本书,那本书就会自己报出所在之处,我一伸手,便可拿到,如_________。这样一来,文思就会像泉水般地喷涌,我的笔变成了_________,写出来的文章会成为天下之至文。到了那时,我的书斋里会充满了没有声音的声音,布满了没有形象的形象。我能够同我的书友们互通自由的思想,交流感情,使它成为第一宇宙间神奇的书斋。‎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能够同我的书友们自由地互通思想、交流感情,使它成为宇宙间第一神奇的书斋。‎ B. 我能够同我的书友们自由地互通思想、交流感情,我的书斋会成为宇宙间第一神奇的书斋。‎ C. 我能够同我的书友们互通自由的思想,交流感情,我的书斋会成为第一宇宙间神奇的书斋。‎ D. 我能够同我的书友们互通自由的思想,交流感情,使它成为宇宙间第一神奇的书斋。‎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虽然我对它们一本都不认识,它们中的每一本却都认识我。‎ B. 虽然我对它们并不是每一本都认识,它们中的每一本却都认识我。‎ C. 虽然它们中的每一本都认识我,我对它们却不是每一本都认识。‎ D. 虽然它们中的每一本都认识我,我却对它们一本都不认识。‎ ‎20.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都正确的是( )‎ A. 啼笑皆非 于事无补 探囊取物 神来之笔 B. 狼狈不堪 无济于事 探囊胠箧 生花妙笔 C. 啼笑皆非 无济于事 探囊取物 生花妙笔 D 狼狈不堪 于事无补 探囊胠箧 神来之笔 ‎【答案】18. B 19. B 20. C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找出“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A项和D项,结构混乱,前一个分句主语是“我能够同我的书友们”,后一个分句主语“我”,偷换了主语;C项,语序不当,“第一”应修饰“神奇”;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结合语境,前面的句子是“我的藏书都像是我的朋友,而且是密友”,后面接“虽然我对它们一本都不认识”“我却对它们一本都不认识”,意思表述不对,排除AD;结合前后文语境,这里强调“每一本书都认识我”,故转折应落在“书认识我”,排除C。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啼笑皆非: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既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狼狈不堪:形容处境十分困难、窘迫得难以忍受。此处语境中说不需要时找到了书,应选用“啼笑皆非”。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什么作用。于事无补:某种言行对于解决问题没有帮助,侧重于没有补益。语境中说喊破嗓子也没用,应选用“无济于事”。探囊取物:伸手到袋子里取东西,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探囊胠箧:用手摸袋子,撬开小箱子,指偷盗。结合语境,应选用“探囊取物”。神来之笔,绝妙的文思或词句。生花妙笔,杰出的写作才能,也说“生花之笔”。语境中前文说文思泉涌,应选用“生花妙笔”。故选C。‎ ‎【点睛】正确使用成语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1.下面是某社区一则公告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修改。‎ 为了更好地服务本社区居民,拔高未就业人员的技能水平,我社区将对本社区内未就业人员进行一共十天的技能培训,培训内容为插花艺术,想参加的人请赶紧来社区咨询、报名,名额有限,报满就停。‎ ‎【答案】①“拔高”改为“提升②“一共”改为“为期”③“想参加的人”改为“有意向者” ④“赶紧来”改为“速到”⑤“就停”改为“即止”。‎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面是某社区一则公告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修改。”本题考查语言的运用能力,其中涉及语法和语言得体方面的错误,作答时可以从以上几点考虑。“提升”:使位置、程度、水平、数量、质量等方面比原来高。“拔高”:故意抬高某些人物、作品或成绩等的地位。“拔高”不合语境,应改为“提升”。“为期”:作为约定的期限或日期;从时间、期限长短上看。“一共”用在公告的初稿不规范,应改为书面语体改为“为期”。“想参加的人”改为“有意向者”。“赶紧来”是口语,不规范,应改为书面语体“速到”。“就停”是口语,不规范,应改为书面语体,应改为“即止”。‎ ‎【点睛】‎ 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22.甲、乙两人分别身兼两职,涉及教师、警察、书法家和作家四种职业,请你根据以下事实推出他们各自的职业。‎ ‎①书法家到北京办书法展览前,甲约了几位好朋友他饯行。‎ ‎②书法家曾跟教师讨论过书法创作技巧,要“笔法、结字法、章法兼顾”。‎ ‎③教师的妻子是作家的亲姐姐,她喜欢唱歌,尤其喜欢刘欢的歌曲。‎ ‎④作家和警察曾经讨论过美国拉斯维加斯枪击案。‎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甲:教师、警察。 (2). 乙:书法家、作家。‎ ‎【解析】‎ 试题分析:由①可知乙是书法家,由②可知甲是教师,由③可知乙是作家,由④可知甲是警察。‎ 四 、作文(60分) ‎ ‎2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时代呼唤“年份英雄”‎ 岁月流金。一句“酒是陈的香”,道出了人们对白酒价值的认知标准——年份。‎ 年份,是时间沉淀的味道,是跨越时空的优雅。在中国大地,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仰望星空的执着,脚踏实地的苦干,诠释“年份”的终极奥义。‎ 有人用生命去回答。20多年来,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村魂”文朝荣领着海雀人向荒山要绿地,让瘦土出效益,苦干实干吃上饱饭,把极贫村建成了山清水秀、林茂粮丰的美好家园。他笔记里写着:“幸福不是天上来,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 有人用心灵去感悟。30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市西营镇农民王秀芝,克服了失去右小臂的创伤,自主创业、帮扶他人,用勤劳奋斗铺就乡亲们的致富之路。她说:“我的能力有限,但是只要我有一分热就会发一分光,尽我的能力让更多的人脱贫致富。”‎ 有人用信仰去诠释。40年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副厅级退休干部高德荣,走遍了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被亲切地称为“老县长”。如今,高德荣退而不休,不顾年岁已高,继续驻扎在独龙江河谷,全力以赴督战独龙江帮扶项目工程。他说:我是独龙族的儿子,共产党才是我们独龙族的头人。‎ ‎20年、30年、40年,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年份英雄。年份之于他们,是为改变贫困面貌而坚如磐石的宝贵品质,是为大家舍小家而感动岁月的赤子情怀。‎ 时代呼唤“年份英雄”。领袖曾说,“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当下的中国,正处在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正处于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更加需要英雄和英雄精神来帮助我们提振精气神。只要将“年份英雄”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前进中攻坚克难的奋斗源泉,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克服,什么样的奇迹都能创造。‎ 做“年份英雄”要甘于平凡。英雄干的不一定是惊天动 地的大事,但一定是为民谋利益的事。他们的伟大渗透在身体力行中,渗透在日常的工作、平凡的坚守中。行之愈深,其进愈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于农村还有5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做成同样的事情,往往需要付出比以往多得多的努力,这就需要我们各级干部苦干实干,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一步一个脚印朝前走,锲而不舍、驰而不息。‎ ‎“年份英雄”人人可为。新年的钟声敲响,到2020年,一个百年魂牵的梦想就要实现。3年多辛勤耕耘,酿造的是一坛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乐的美酒,是一坛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佳酿。攻坚拔寨,同步小康,人人都是“年份英雄”,矢志奋斗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会让这坛美酒愈加甘醇厚重。‎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当“年份英雄”成为各级党员干部队伍共同的精神追求,这支队伍焕发出的蓬勃的发展激情,一定能撕掉贫困的标签,成就这个时代的丰功伟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并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自己的感受。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如何界定“英雄”这一概念,如何展现个人的价值。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借助古诗词来阐释“英雄”这一概念,第二部分是联系当下,思考当下到底有没有英雄的存在。解答本题需要厘清在当今时代洪流中英雄的概念。为国奉献是英雄,见义勇为是英雄,科研专家是英雄,大国工匠是英雄,干出经天纬地的大事业者是英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默默奉献者也是英雄。只要怀揣一颗积极追求、不断超越的心,只要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精益求精、不断突破,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英雄。这样,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当今的时代当然还有英雄!但要注意,英雄是一个大写的“我”,英雄必须头顶道义、肩杠民族、手托家国,英雄必须具有担当精神,这也正是英雄和偶像的一个区别之处。另外,还需要思考英雄的情怀与价值,反思当前人们对英雄的看法和态度,用积极的眼光看待英雄,用纯洁的心灵敬仰英雄,不要被吃青春饭的偶像遮望眼,从而看不清自己奋斗的方向。从这个角度而言,本材料极具现实意义,今天确实应该高举英雄大旗,弘扬英雄精神,促进社会发展。本次作文的命题方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人文底蕴——人文关怀;健康生活——健全人格;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同时,考生还要注意审题的限制性:‎ 其一,“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材料要求考生厘清“英雄”和“偶像”两个概念,并针对当前人们对英雄和偶像的认识来发表见解,针对性强。其 二,材料引用杜甫和辛弃疾的诗句,暗中界定了“英雄”一词的内涵:立足大我,胸有家国,并为之而努力奋斗。为考生论证今天英雄的内涵和标准限定了方向。‎ 其三,“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材料考查的是考生的思辨能力和说理能力,暗中将文体指向了议论文。‎ 同时,还要注意所给材料的开放性:‎ 其一,“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考生认同哪一种观点都可以,材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其二,“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今天在各行各业中建功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都可以成为论证的事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劳动模范、身边爱岗敬业的榜样都可以写,这就给了考生选材的自由度和开放性。‎ 参考立意:1.勿为偶像遮望眼,认清英雄才是真;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3.英雄是时代的脊梁,英雄是国家的财富;4.新时代更需要传承和弘扬英雄精神;5.民族大业的复兴靠的是各行各业的英雄;6.和平年代的英雄同样值得尊敬。‎ 行文结构:首先拟一个醒目的标题——《一个英雄盛行的时代》,表明自己的态度。其次由材料入题,表明自己的态度“总有一群人在默默耕作着,他们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正文主体部分先从“他们是走在创新前沿的英雄”和“他们是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而奔波的英雄”两个角度阐述我们的时代英雄,接着以阐释这些英雄存在的价值——“让这个浮躁的社会仍保有一份闲适”。结尾总结全文,并强化观点,再次指出这些默默无闻的平凡人“都是真正的英雄,他们躬身前行,铸造英雄时代”。‎ 素材:‎ 新时代呼唤英雄精神 ‎《战狼Ⅱ》之所以火爆,是因为吴京塑造的“中国英雄”“中国硬汉”形象点燃了人们的爱国情怀,激发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英雄情结。‎ 为正义、为和平、为中国而战的“战狼精神”,让无数中国观众提气,表达了一个以更加开放、更加自信、更加强大的姿态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应有的国民心态和精神状态。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是由人民群众中诞生的英雄推动、引领的。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丰富的物质遗产、精神成果、文化经典,那些创造辉煌成就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军事家,那些在民族苦难、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舍生忘死的忠臣良将、豪杰义士,为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英雄。‎ 那一串串耳熟能详的名字闪耀在历史的星空,是我们的“床前明月”,激励着世代中华儿女奋勇向前。中华民族的历史闪耀着英雄的光辉,因英雄而精彩。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曾经饱受外侮、伤痕累累,但中国人民从不屈服、永不言败、决不退缩,那些慷慨赴义、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那些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革命先驱,那些东奔西走上下求索中国向何处去的开路先锋,都是国家的英雄。‎ 一个能哭着微笑的人不会被打倒,一个饱受屈辱还能泪眼望远的民族不会停下脚步。只要英雄的情结和精神尚存,英雄的血性和气概还在,散落一地的基因和细胞就会聚合成钢筋铁骨,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杰出人物,那些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人民领袖,那些“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劳动大众,那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坚强砥柱,都是人民的英雄。新中国的蓝图记录下英雄的荣耀,因英雄而多彩。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英雄,一个时代当有自己的楷模。国家因英雄辈出而强大,民族因精神挺立而兴旺,社会因正气浩荡而温暖。没有英雄豪气的人会萎靡不振,消解英雄的社会没有希望,缺少英雄的国家没有力量。‎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气势磅礴的伟大事业,靠无数各路英雄共同推动。那些胸怀坚定理想、执着信念、崇高使命、深沉情感、强烈责任的身体力行者,那些致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勇敢担当者,那些心系人民呕心沥血、面对灾难赴汤蹈火的无私无畏者,还有那些敬业奉献、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的国家功臣、先进典型、时代楷模、最美人物、道德模范、大国工匠、身边好人,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民族复兴的伟业呼唤着英雄的精神,因英雄而出彩。英雄不问出处,好汉各有来路。不管什么身份、什么岗位、什么地位,只要我们“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你就是英雄。不必抱怨没有脱颖之机、用武之地,做最好的自己,你就是英雄。‎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为我们开启了人人都有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成为英雄的好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我们开辟了群英荟萃、英才竞现的宽广舞台。把“战狼”点燃的激情转化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实际行动,你我都是英雄。‎ 时代呼唤英雄,英雄离我们并不遥远 ‎78年前,日本军国主义铁蹄在当时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从此,中华大地战火纷飞,生灵涂炭,日军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包括骇人听闻的的南京大屠杀。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回顾那段烽火硝烟的岁月,正是无数爱国仁人志士奋起抗争,抛头颅、洒热血,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打出了中国人的铮铮骨气、中国人的英雄气概,才最终将日本侵略者赶出国门。‎ 人要有骨气,民族要有精神。抗日战场上,张自忠将军在与日军枣宜会战前留下绝笔:“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战斗中身负七处重伤,壮烈殉国。一百多名将士拼死抢回张将军的遗骸,当灵柩经过宜昌时,全市下半旗,民众前往吊祭者超过10万人,可歌可泣!‎ 抗美援朝战场上,邱少云、黄继光,一个个普通的战士,在生死考量间,在民族大义与个人私利上,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舍身取义,牺牲小我、成就大局。正是这样的自我牺牲精神、正是抱着对中华大地的深深热爱,抱着对新中国的无限憧憬,让中国军人具有了钢铁一般的意志和精神,也让装备精良的敌人闻风丧胆、肃然起敬!!‎ 这就是精神的力量,这就是英雄的情怀,这就是决定战场上成败的关键因素。还有无数的无名英雄,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饮水当思源,正是这些舍生忘死的英雄,在风雨如晦的年代中浴血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没有他们,就没有中国建设发展成就的今天。 ‎ 在当下和平年代,没有了硝烟战火,英雄精神究竟意味着什么? ‎ 国家利益重于一切的科学泰斗钱伟长、60年如一日造福百姓的草鞋书记杨善洲、坚守肝胆事业的医者吴孟超、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他们的活跃在抗击洪流的堤坝上、活跃在治病救人的病床前、活跃在抢险救灾的第一线,活跃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在一个个感动中国人物的身上,我们找到了答案。 ‎ 他们有一种共同的特质,那就是舍己为人的大爱、勇于担当的责任和坚守岗位的执着。其实,他们也是普通人,也是有情有爱的血肉之躯,但正是这种大爱、这种责任、这种执着,让他们成为了“英雄”。‎ 英雄不应该站在云端和神坛,他们也是有血有肉有亲情的普通人。在展现军中英雄报国志的同时,也记录下他们的儿女情、英雄泪,让他们的选择和坚守在家与国的“双线叙事”中更显不凡与崇高。中国空军第一人王文常,随身携带着与妻子谈恋爱时收到的百余封情书;驻守黑河的“冰花男神”张书辉,已13年没有回家过春节,每年冬天带着战士们建冰哨、刻冰雕以解乡愁。这是记录更是唤醒,是表达更是传递,它激发了人们心中深藏的种子,以一组负重前行的时代英雄群像,焕发出整个社会的爱国情怀与英雄精神。‎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谭清泉在大山深处坚守40年,是导弹发射场上的“定海神针”,被人誉为“年龄越来越长,贡献越来越大”,这是精忠报国的价值血脉;王文常29年翱翔长空,3次与死神擦身,却驾驶歼击机安全飞行5000小时,刷新中国空军的纪录,这是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满广志从小立志“绝不仅为吃饱穿暖,还要干成大事”,在训练场上激励将士“赢我才能过关,胜我才能打仗”,这是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在这里,家国情怀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由许多与我们有着共同信仰的人们彼此确认的情感联结,让观众在我和祖国之间发现了“我们”。‎ ‎1、自信是英雄的本质。——爱默生 ‎2、战胜自己,远比在沙场战胜数千个敌人,更有资格称为英雄。——法句经 ‎3、遭风云之余,不建腾跃之功名,非人豪也。——北史 ‎4、在人类自由最不受重视的地方,英雄崇拜总是盛行的。——赫·斯宾塞 ‎5、在全人类之中,凡是坚强、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是英雄!——贝多芬 ‎6、有卓越智力作用指导的胆量是英雄的标志。——克劳塞维茨 ‎7、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赫塞 ‎8、英雄只在艰难的时候才被认识。——欧洲 ‎9、英雄之所以迷人,部分原因是他们极能控制对自己和别人的控制。——戴维 ‎10、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三略 ‎11、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许浑 ‎12、英雄心事无今古,神物风云各有时。——张佳胤 ‎13、英雄是大众说出来的。——克拉尔德·斯坦利·李 ‎14、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的事。——伏契克 ‎15、英雄就是对任何做他能做的事,而平常人就做不到这一点。——罗曼·罗兰 ‎16、英雄就是对任何事都全力以赴,自始至终,心无旁鹜的人。——波特莱尔 ‎17、英雄不仅比普通人有勇气,而且能把五分种勇气无限期地延长。——爱默生 ‎18、英雄并不比一般人更勇敢,差别仅在于,他的勇气维持了五分钟而已。——爱默生 ‎19、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时。——后汉书 ‎20、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恽代英 ‎21、一种过度的勇敢和豪情,尤其当它表现在形势险恶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渲染了一个英雄的性格,并且使一个人成为后代的景仰的对象。——休谟 ‎22、要想做一个真正的英雄是没有选择余地的,往往是要么成功要么成仁。——希契科克 ‎23、我们不可能全都做英雄,总得有人坐在路边,当英雄经过时为他们叫好。——威尔·罗吉斯 ‎24、虽然是英雄,也不免瑕疵。——法?拉劳士福古 ‎25、谁高出众人一筹,谁在众人眼里就是英雄。——斯威夫特 ‎26、是不是英雄要让人民来评。——柯尔克玫族 ‎27、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王粲 ‎28、社会是建筑在英雄崇拜这个基础上的。——托·卡莱尔 ‎29、如果说英雄是真诚的人,那为何我们不能成为英雄呢。——托·卡莱尔 ‎30、全人类对英雄的崇昨天有,今天有,将来也一定有。——托·卡莱尔 ‎31、面临危险,始见英雄。——法国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