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50 KB
  • 2021-06-03 发布

2018-2019学年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自信需要有底气,要强化文化自信,我们一定要弄清我们自信的底气何在?中华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底气之根。中华传统文化在发展的早期,各种思想学派精彩纷呈,多角度地体现中华智慧的全面性和丰富性。恩格斯说过:“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发现以后的所有观点的胚胎、萌芽。”这个论断同样适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历史上思想学派众多,各有持论,各有辉煌,虽有差异,但不是彼此隔绝。中华传统文化是由各派思想从各种角度切入的关于宇宙人生、治国理政、立德树人相异相成的大智慧,取之不竭、常用常新。‎ 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是人文文化,它最关注的是现世而非来世,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关怀,并非没有超越性和神圣性。中华传统文化把为国家为民族而勇于牺牲作为最高价值,其自身就包含超越性,即超越个人的利益,心中有“大我”而不是“小我”;具有神圣性,因为它怀有崇高的理想和信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身殉道、以身殉国,而不是临难图苟免,贪生怕死。‎ 中华文化的创造性和时代性特征,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存在。我们的文化历经5000年发展从未中断,全赖这种创造力。一种没有创造力的文化,就是没有生命力的躯体。尤其处在发展迅速、风云变幻、竞争激烈的当代世界,一个国家仅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而不能创造出与时代相符合的当代文化,不会拥有足以自信的文化底气。文化遗产是历史,它代表先人的创造和智慧。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要有传统性,还要有现代性。因为传统文化遗产要发挥它泽被子孙后世的作用,不能只依靠祖先的荫应,而应该是后世子孙的继承、发展和创造。历史证明,民族文化遗产无论怎样丰富,后代都不可能坐享其成。这是北非、西亚曾经辉煌的文明古国的当代命运告诉我们的真理。‎ 文化自信的底气不仅来自传统的辉煌,而且更有赖于现实的灿烂。当代的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红色文化承载着多少代共产党人和革命者的心血,无论是昂首阔步带镣长街行,或是被暗暗处决,或者是战死沙场,都是在为理想和信仰而牺牲。这种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而牺牲的理想和信仰,是神圣的和超越自我的。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文化,是为了人民过上最美好生活的文化。可以这样说,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底气,既来自我们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丰富性与和而不同的包容性和创造精神,也来自体现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红色文化的革命性、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和导向性。在当代,如果不重视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中华文化重要构成这一现实,就很难全面理解当代中华文化的底气由何而来。‎ ‎(摘编自陈先达《文化自信底气来自中华文化的特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学派精彩纷呈,各个流派坚持自己的观点,彼此观点截然不同。‎ B.中华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性和神圣性,其集中表现为心中有“大我”而不是“小我”。‎ C.中华传统文化要发挥泽被子孙后世的作用,离不开后世子孙的继承、发展和创造。‎ D.中华传统文化丰富性与和而不同的包容性和创造精神才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引用恩格斯关于希腊哲学的论断,论证了早期中华传统文化的全面性和丰富性。‎ B.文章第四段重点阐述文化自信的底气与文化源远流长的生命之力的内在联系。‎ C.文章用北非、西亚曾经辉煌的文明古国的当代命运为例反证了文化创造力的重要性。‎ D.文章先提出问题,接着从多个角度逐层进行分析,论证严密,逻辑性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只有清楚地知道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才能真正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B.中华文化之所以历经5000年发展从未中断,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创造力。‎ C.一个国家只有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才能创造出与时代相符合的当代文化。‎ D.要弄清当代中华文化的底气,就必须认识到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文化重要构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完成4-6题。‎ 暮 鼓 铁凝 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她要出去走路。一天的时光里,她尤其喜欢这个段落。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 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门。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当一个六十岁的女人敢于穿着质地柔软、裤角裹腿、裤裆却突然肥坠以模糊臀部的哈伦裤出行时,谁还会注意她脸上的雀斑呢?……有一天,她的刚会说话的小孙女大声叫了她“奶奶”!她勉强笑着答应着,心中却是一惊:难道她真的成了奶奶?“奶奶”这个词让她觉得,如果不是她的孙女残忍,那只能是时光残忍。时间如刀。‎ 她走上柿子林边的这条小马路时,发现马路对面,一个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铁锨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拉、刺拉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他为什么不把铁锨扛在肩上呢?她心里有点抱怨,由不得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这老头!她心说。‎ 路灯及时地亮起来,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了他的抽烟。他将铁锨把儿夹在胳肢窝底下,腾出手点着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大口。借着路灯和老头点烟的那一忽儿光亮,她看见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砺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 她闻见一股子花椒油炝锅的白菜汤味儿,球馆工地正在开饭。她看见一个体型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扑着身子快步朝他们走来。当他和他们相距两三米的时候,她看出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听他急切地高喊起来:“妈!妈!”他喊着“妈”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 她下意识地扭头向后看,路上没有别人。他是在喊她吗?他错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成员的妈?‎ 这个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锨,又叫了一声“妈”,他催促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老头”低声嘟囔了一句什么,不急不火的,由着儿子接过了铁锨。‎ 她从年轻人浓重的中原口音里,听出焦急和惦记。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 那么,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妈”;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妈。‎ 年轻人扛着铁锨在前,引着他的妈往一盏路灯下走,那儿停着一辆为工地送饭的“三马子”,车上有一笸箩馒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躲开路灯和路灯下的“三马子”,找个暗处,先把汤盆放在地上,两人就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 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观察着从容、安静地嚼着馒头的这对母子,怎么看也更像是一对父子。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就把饭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是饭后的奖赏。‎ 她看见儿子拿着萝卜,和妈稍做争执,要把自己手中那个大些的塞给妈,换回妈手里那个小一点的。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儿子也就咬着手中那大些的萝卜,很响地嚼起来。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和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让她想起在她的少年时代,夜晚的交通警察手中那发着荧光的指挥棒。‎ 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会所的承包商早年是太行山区农民鼓队的鼓手,村里的喜事,镇上县上的赛事都少不了那鼓队。如今他将一面一人高的牛皮大鼓引进美优墅会所金碧辉煌的大堂,屏风似地竖在一侧,让擂鼓成为一些仪式的开场白,让仪式中身份最高的人手持鼓槌击鼓,如同证券交易所开市的鸣锣。‎ 她对会所的鼓声并不陌生,她和家人都在会所举办或者参加过这种仪式。虽然,和旷野的鼓声相比,圈进会所的鼓声有点喑哑,有点憋闷,好比被黑布蒙住了嘴脸的人的呐喊。但鼓声响起,还是能引人驻足的。她望望那路边的母子,他们仍然站在黑暗中专注地嚼着胡萝卜。‎ 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尽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绪形容成无聊的踏实。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描写细腻传神,“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表现了母亲爽朗的性格和舐犊情深。 B. “她”是城市里富有的暮年女性形象,与在建筑工地打工的老年女农民工形成对比,“她”因“观察”打工母子而得到了心灵的启示。 C. 本文多处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平凡的人物形象可感,琐碎的日常生活变得丰富,枯燥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有意味。 D.小说寓曲折离奇的情节于朴素平实、简约凝练的文字中,字里行间散发着生活的味道,传递出宝贵的精神,富有艺术魅力。‎ ‎5.小说中年轻人喊“妈”的情节布局巧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6分) 6.“暮鼓”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深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读写(40分)‎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萧颖胄,字云长,弘厚有父风。起家秘书郎。高帝谓萧赤斧曰:“颖胄轻朱被身,觉其趋进转在美,足慰人意。”迁太子舍人。遭父丧,感脚疾。数年然后能行,武帝有诏慰勉之,赐以医药。‎ 颖胄好文义,弟颖基好武勇。武帝登烽火楼,诏群臣赋诗。颖胄赋诗合旨,上谓颖胄曰:“卿文弟武,宗室便不乏才。”上以颖胄勋戚子弟,自中书郎除左军将军,知殿内文武事,得入便殿。出为新安太守,吏人怀之。后除黄门郎,领四厢直,迁卫尉。‎ 明帝废立,颖胄从容不为同异,乃引颖胄预功。建武二年,进爵为侯,赐以常所乘白瑜牛。明帝每存俭约。欲铸坏太官元日上寿银酒枪,尚书令王晏等咸称盛德。颖胄日:“朝廷盛礼,莫过三元,此一器既是旧物,不足为侈。”帝不悦。后预曲宴银器满席,颖胄日:“陛下前欲坏酒枪,恐宜移在此器也。”帝甚惭。‎ 后为庐陵王后军长史、广陵太守,行衮州府事。是年魏扬声当饮马长江帝惧敕颖胄移居人入城百姓惊恐席卷欲向南度颖胄以魏军尚远不即施行魏军亦寻退。和帝为荆州,以颖胄为西中郎长史、南郡太守,行荆州府州事。‎ 时江祏专执朝权,此行由祏,颖胄不平,曰:江公荡我辈出。”‎ 初、梁武之起也,巴东太守萧惠训子瓚、巴西太守鲁休烈弗从,举兵侵荆州,败辅国将军任漾之于峡口,颖胄遣军拒之,而梁武已平江、郢,国建康。时颖胄辅帝王,有安重之势。自以职居上将,不能拒制瓚等,忧愧发疾而卒。州中秘之,使似其书者假为教命。及建康平,萧瓚亦众惧而溃,和帝乃始发丧,诏赠颖胄丞相。丧还,武帝车驾临哭渚次,葬依晋王导、齐豫章王故事。谥曰献武。‎ ‎ (选自(南史 萧颖胄传》有时改)‎ ‎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年/魏扬声当饮马长江/帝惧敕颖胄/移居人入城/百姓惊恐/席卷欲南度/颖胄以魏军尚远不即/施行/魏军亦寻退 B.是年/魏扬声当饮马长江/帝惧敕颖胄/移居人入城/百姓惊恐/席卷欲南度/颖胄以魏军尚远/不即施行/魏军亦寻退 C.是年/魏扬声当饮马长江/帝惧/敕颖胄移居人入城/百姓惊恐/席卷欲南度/颖胄以魏军尚远/不即/施行/魏军亦寻退 D.是年/魏扬声当饮马长江/帝惧/敕颖胄移居人入城/百姓惊恐/席卷欲南度/颖胄以魏军尚远/不即施行/魏军亦寻退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帝:帝王谥号,正式的名称为高皇帝,与“太祖”庙号一样通常给予王朝的创始者。‎ B.烽火楼:我国古代边防作为瞭望或利用烟雾或火光来报警而建造的高楼。‎ C.侯:封建制度中的爵位等级,我国春秋时期将爵位等级划分依次为公、侯、伯、仲、季。‎ D.三元:“元”为始开端的意思,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为年季月之始,故称“三元”。‎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萧颖胄孝行感人。父亲去世后,他因伤感患上脚疾。数年后才能行走,武帝下诏书安慰劝勉他,并赏赐他医药。‎ B.萧颖胄文采出众。齐武帝登烽火楼时,下令朝廷群臣赋诗,颖胄所写的诗十分符合武帝的心意,得到了武帝的高度称赞。‎ C.萧颖胄敢于直言。萧颖胄参加官内宴会,见银器满席,就直言陛下应把节俭之念放在这些银器上,明帝听了后很惭愧。‎ D.萧颖胄忧愧而死。和帝时,萧瓚举兵进犯荆州,颖胄亲自带兵迎敌却被萧瓚等击败,‎ 以至于忧愧交加发病而死。‎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上以颖胄勋戚子弟,自中书郎除左军将军,知殿内文武事,得入便殿。(4分)‎ ‎(2)时江祏专执朝权,此行由祏,颖胄不平,曰:“江公荡我辈出。”(4分)‎ ‎(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郧上送韦司士归上都旧业①‎ 刘长卿 前朝旧业想遗尘,今日他乡独尔身。‎ 郧地国除②为过客。杜陵③家在有何人。‎ 苍苔白露生三径,古木寒蝉满四邻。‎ 西去茫茫问归路,关河渐近泪盈巾。‎ ‎[注]①这首诗作于刘长卿任随州刺史之时,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也已离开家乡三十多年了。②国除。指书司士的爵位被废除。③杜陵:诗中指书司士的家乡。‎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中“旧业”和“他乡”点明了友人韦司士的游子身份。‎ B.“独尔身”三字既写出了对友人处境的同情,同时寄寓了自己的羁旅愁恨。‎ C.“杜陵家在有何人”写出了诗人对家人的担忧,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D.本诗将身世变迁与家园旧业兴衰融为一体,给人挥之不去的感伤情绪。‎ ‎12“关河渐近”应该是高兴,但诗中却说“泪盈中”,这矛盾吗?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荀子《劝学)中认为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 , ”。‎ ‎(2)李商隐《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追忆的两句是“ , ”。‎ ‎(3)李白的 《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 ”。‎ ‎(4)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 ”这两句,形容的是一种幽怨和深深思念的感情达到沸点时,没有任何语言可以描述出来,唯有留下一段空白让人细细品味。‎ ‎(5)韩愈在《师说》中体现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不良风气的句子是 , 。‎ 三、课内知识及语言文字运用(26分)‎ ‎14.选出与“寄言纨绔与膏粱”一句修辞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B.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C.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D.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15. 下面句中的“其”,全都用作副词的一组是( ) (2分)‎ A.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B.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②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16.下列句子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2分)‎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②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 ⑧移其粟于河内 A.⑤⑦⑧ B.①③⑤ C.③⑥⑧ D.②④⑤‎ ‎17.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韩愈,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 B.韩愈和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C.韩愈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范仲淹、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D.“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论”相比,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18.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俨然yǎn 阜盛bù 伺候cì 惴惴zhuì B.谬种miù 呜咽yè 簇拥cù 宫绦tāo ‎ C.敕造chì 烟霭ǎi 嫡亲dí 驯熟xún D.杜撰zhuàn 模样mó 忖度cǔn 门槛kǎn ‎19.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是(3分)‎ A.近日,山东省抓获了一个大型拐卖婴儿的团伙,该团伙在短短 3年时间内,作案多起,共拐卖婴儿400多人,简直罪不容诛。‎ B.9月2日,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一大批包括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在内的珍贵文物,那种蔚为大观的景象确实令人震撼。‎ C.高考在即,高三学子们个个埋头苦读,为了实现梦中的理想而宵衣旰食不敢有丝毫的放松与懈怠,令人十分敬佩。‎ D.经济建设中,如若仅仅为了提高GDP而无限制地开采矿产资源,那么,这种饮鸩止渴的行为无疑将被子孙后代诟病。‎ ‎2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习近平强调,6年来,金砖国家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我们一致决定本着共赢、合作、开放的精神,深化金砖国家伙伴关系。‎ B. 过于放松的假期有可能带来一些可怕的结果。很多学生感觉无事可做,容易变得懒散,失去目标和动力,严重的会出现自卑、抑郁、焦虑不安。‎ C.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马拉拉•优素福•扎伊那为理想而矢志不移的奋斗精神、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深深地打动了世界人民的心,甚至为她唏嘘落泪。‎ D. “路遥热”‎ 的出现是一件鼓舞人心的好事,它说明文学需要有大情怀和大境界,朴实无华而充满道德诗意的现实主义作品是有生命力的,是不会过时的。‎ ‎21.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一直认为,除了《三国演义》中的小说形象,真实的诸葛亮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历史上获得超常名声,多半是因为这篇《出师表》。 , , 。 , , 。杜甫诗中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就是这个意思。‎ ‎①也会使一代代拥有英雄情怀的后人追思、感慨 ②即便是一次失败的行动 ‎③历史上比他更具政治能量和军事成就的人物太多了 ④而一旦有了文学印记 ‎⑤却都没有留下这样的文学印记 ⑥因此也都退出了人们的记忆。‎ A. ②⑤⑥③④① B. ②⑤④⑥③① C. ③⑤④②①⑥ D. ③⑤⑥④②①‎ ‎22.下面是为祝贺新店开张所送的贺联,不得体的一副是( )(3 分)‎ A.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坐。 (贺茶室开业)‎ B.顺理成章堆云卷雾皆如意;得心应手截短留长皆合时 (贺裁缝店开业)‎ C.一剪芬芳,平添几许诗情画意;数枝淡雅,胜过千丛国色天香。(贺花店开业)‎ D.一步登天,万紫千红辞旧岁;八仙过海,五光十色贺新年。 (贺烟花爆竹店开业)‎ ‎23.牛刀小试显身手,结合必修三的课文撰写下联(4分)‎ 上联:郭沫若向往光明勾画天上街市,下联: ‎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港珠澳大桥已于 2018 年建成通车。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说,筹备阶段本想找荷兰的一家世界上最好的沉管安装公司合作,荷兰公司开出15亿人民币的天价。中方说,三亿人民币,能不能提供给我们最重要的、风险最大的安装部分的技术支持。荷兰人回答:我给你们唱首歌,唱首祈祷歌!合作无望后,中国工程师自主攻关。经过十几年艰难的研发、试验、实践,2017年,世界最大的沉管隧道顺利合龙。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创造了 400 多项专利、7 项世界之最。‎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本,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019春高一期中考试语文科参考答案 ‎1.C(A“各个流源坚持自己的观点彼此观点截然不同”分析错误:根据原文”各有转论,各有辉煌,虽有差异。但不是彼此隔绝“可知。B归纳不全面。还包据“怀有崇高的理想和信仰”。D说法片面)‎ ‎2.B(“重点阐述文化自信的底气与文化源远流长的生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错误。应是重点阐述文化自信的底气与创造力的关系)‎ ‎3.C(从原文“文化遗产是历史,它代表先人的创造和智慧”可知这一推断错误)‎ ‎4(3分)D项,“曲折离奇的情节”错,本文故事性不强,本文主要讲一个城市的暮年女性遇到一位在建筑工地打工的老年女农民工,“她”因“观察”打工母子而得到了心灵启示的故事,故事情节普通平淡。。‎ ‎5.(1)丰富了母亲的人物形象,侧面展现了外来农民工生存的艰辛;(2)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前后的反差造成戏剧性效果,精彩奇妙;(3)“老头”是“妈”的结尾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既符合实际生活,又能引人深思,震撼读者的内心世界。  6.(1)“暮鼓”即“暮色中的鼓声”,寓意着临近结束而又坚强有力,催人振奋;(2)“暮鼓”具有象征意义:①烘托出打工母亲的人物性格,即人已暮年却不屈服现实的倔强品格;②“暮鼓”揭示了文中的“她”从“暮鼓”声中受到心灵的警醒,感悟到生活应具有老而不衰、不报怨、不消沉的态度。‎ ‎7. D(原文标点:是年,魏扬声当饮马长江,帝惧,敕颖胄移居人入城,百姓惊恐,席卷欲南度,颖胄以魏军尚远,不即施行,魏军亦寻退)‎ ‎8.C(“我国古代爵位等级则分依次为公、侯、伯、仲、季”错误,应是“公、侯、伯、子、男”)‎ ‎9.D(“颖胄亲自帶兵迎敌却政萧瓚等击败”分析错误,颖胄并未亲自带兵迎敌,而是派兵迎敌:“被萧瓚等击败”文中并无此信息)‎ ‎10. (1) 皇上由于萧颖胄是有功皇亲的于弟,以中书郎任左军将军,知殿内文武事,能够进入皇上便殿。 (得分点:以,由于;除:担任;各1分语意理解2分)‎ ‎(2)当时江祏把持朝中大权,这些安排都由江祏操纵.萧颖胄心中不平.说:“江公是要排挤我辈出京。 (关键词:专执,把持;行,行为指前面的任命;由祏,由江柘操纵;荡,排挤;出,由京城往外地调任;语意理解。各1分)‎ ‎(3)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参号译文】‎ ‎ 萧颖胄,字云长。弘仁宽厚,有父亲遗风,自家中征召,授秘书郎。齐高帝曾对萧赤斧说:“颖胄淡红色的官服穿在身上,走动起来更觉俊美,足可称慰人意。”颖胄升迁太子舍人。遣父丧事.因伤感患上脚病。数年后才能行走。武帝下诏安慰劝勉他,并赏赐他医药。‎ ‎ 萧颖胄喜好文学,弟弟萧颖基喜好武勇。一次,齐武帝登烽火楼,下诏群臣赋诗。颖胄所作诗深合武帝意旨。皇上对颖胄说:“你能文。弟能武。宗室中便不乏人才。”皇上由于萧颖胄是有功皇亲的于弟,以中书郎任左军将军,知殿内文武事,能够进入皇上便殿。出任新安太宁。官受百姓都怀念他。后来,又任黄门郎,.领四厢值,迁任卫尉。‎ ‎ 齐明帝图谋废旧君立新君,颖胄举止行动之间安然不迫不表异议。于是认为颖胄有参与之功。建武二年,颖胄进爵为候。明旁将平常所用拉车的白瑜牛赏赐给他。明帝常存节俭之念有一次想把太官元日上寿同的银酒枪毀掉.重铸银两.尚书令王晏等人也称颂明帝的盛德。颖胄说:“朝廷的大礼.莫过于正月初一这三元之礼,这种器物已是旧物,算不上奢侈。”明帝很不高兴,后来萧颖胄参加宫内私宴。见银器满桌,就说。“陛下先前想要毁坏酒枪,这种节俭之念感怕应该移在这些银器上吧。”明帝听了很惭愧。后来,萧颖胄又任庐陵王后军长史、广陵太守,行南兖州府事。这一年,北魏扬言要攻打南齐。明帝害怕,赦令萧颖胄將城外居民移入城内。百姓大为惊恐。不少人准备举家南渡.萧颖胄认为魏军离得很远,没有立即施行移民计划,北魏军队不久也退了回去。齐和帝镇守荆州时。萧颖胄任西中郎长定、南郡太守,行荆州府事。当时江祏把持朝中大权,这些安排都由江柘祏操纵,萧颖胄心中不平,说:“江公是要排挤我辈出京 ‎ 起初,梁武帝萧衍起兵,巴东太守萧惠训之子萧瓚,巴西太守鲁休烈都不服从。他们举兵侵犯荆州。在峡口打敗辅国将军任漾之。萧颖胄赶忙派兵抵抗。而梁武帝萧衍已平定江州、郢城,包围建康。此时.萧颖胄辅佐和帝,有安邦定国,举足轻重之势。他认为自己位居上将,竟不能击败萧瓚等人。忧愧交加,发病而死,荆州秘不发丧,派与他字体相似者继续伪造他的教谕命令,等到建康平定,萧瓚也因士兵畏惧而溃败,和帝这才发丧。下诏追赠萧颖胄为丞相。萧颖胄灵柩回到建康,武帝车驾临幸哭迎到江边。安葬仪式依照晋代王等、齐代禄章王旧例,谥号为献武。‎ ‎11.C(C“写出了诗人对家人的担忧.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分析错误,是诗人对友人境遇的担优)‎ ‎12.不矛盾。(1 分)最后一句是诗人设想韦司士快要到家时的状态。(1‎ ‎ 分)按照常情,快要回到故乡的确是高兴万分,但又担心家人的情况怕家人因为自己的情况遭到牵累.于是就虽现出急切盼回家又怕到家里的矛盾心理状态,各种情绪交织一起,不禁悲从中来,老泪纵横,任凭泪水打湿了衣裳。(2分)而这也正是诗人思乡情结的写照。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诗人此时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这烊抒写感人肺腑,真挚动人,真切面富有情致。耐人明嚼。(2分)‎ ‎13(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3)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 ‎ (4)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 ‎ (5).位卑则足羞 . 官盛则近谀 ‎14 B ‎ ‎15.D (A项全用作代词,①他;②那些; B项,①代词,他们的;②代词,自己 C项,①代词,他的;②代词,他们。D项全用作副词,①表揣测语气,大概、也许;②副词,表反问的语气,同“岂”,难道;‎ ‎ 16A 17C 18 B(阜:音fù;驯:音xùn;模:音mú)‎ ‎19、【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C顶,宵衣旰食:勤于政务。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对象不当。A项,罪不容诛: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形容罪大恶极。使用正确。B项,蔚为大观:发展成为盛大壮观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使用正确。D项,饮鸩止渴: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使用正确 ‎20【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项,“共赢、合作、开放”语序不当,应该是“合作、开放、共赢”。B 项,“出现自卑、抑郁、焦虑不安”缺少宾语,在句末加“等问题”。C项,“甚至为她落泪”偷换主语, “甚至为她唏嘘落泪”前加“人们”。‎ 点睛: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如果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淹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21、【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重点推敲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本题要注意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抓住“却”“因此”“而”“即便”“也”等关键词来排序即可。故选D。‎ ‎22、(3分)B【解析】此联应为贺理发店开业。‎ ‎23略(4分)‎ ‎24.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作文材料来源于主流媒体的相关内容,命题时做了适当的整合与提炼,以便考生更集中、更深入地思考。命题材料关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核心技术创新和攻坚克难精神等内容,是一个宏大的命题。它与时代创新同步脉动,对考生的人生成长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体现了素养考查与思想教育的高度统一。‎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直观地反映了国家发展进程中的伟大创举,传递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体现了正向的价值观念。材料主要内容为: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中方遇到了沉管安装技术难题,为此,中方寻求荷兰一家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沉管安装技术的公司进行合作,由于对方开出天价而放弃,最终中国工程师进行自主攻关,经过十几年艰难的努力,世界最大的沉管隧道顺利合龙。在此过程中,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创造了 400多项专利、7 项世界之最。这则材料不仅引发了考生思考当伟大事业遭遇困难时该如何面对的问题。作文材料在激活考生写作思维的同时,也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积极人生态度的教育,并预留了较大的写作空间和足够的思辨探析空间,考生可以在“困难与机会”“挑战与机遇”“合作与自主”“依赖与自立”“领跑与跟跑”这些关系中进行思考辨析,不同层次的考生都能找到可写的角度,有利于对考生进行真实写作能力的考查。‎ 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当我们民族在进行伟大事业建设时,是完全依靠自主力量来完成,还是可以通过与其他国家广泛合作来实现?寻求合作与自主创新在建设事业的过程中,哪一个更重要?当事业陷入困难之时,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态度和精神面貌来面对?外国公司凭借什么可以对我们加以嘲笑?这种嘲笑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思考?如何才能让一个国家发展不再受制于人?一个国家要走上强国之路需要靠什么东西来支撑?……针对这些问题,都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 本题的任务指令具体明确,要求考生在理解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基础上,谈自己的感想和思考,并据此写一篇议论文。考生写作时,应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分析材料,发现材料内在的关键信息,依照任务指令,深入思考,进行理性分析。落实到写作之中,考生应避免以下几种倾向,一是断章取义,如由荷兰公司开出天价,而大谈某些国家唯利是图,再如由荷兰人回答“我给你们唱首歌,唱首祈祷歌!”而谈国际关系的险恶,谈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二是只取枝叶,如由“15 亿人民币的天价”而谈技术的昂贵;三是随意生发。‎ 文体方面,考生务必依照作文题的任务指令——议论文写作——完成作文,力求做到文体特征鲜明,体现出写作者的理性思考,有说服力。议论文写作是一种交际写作,考生要有写作主体意识、对象意识、读者意识、交流意识,有针对性地写作。‎ ‎【讲评建议】‎ ‎1.应强化学生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要重视对材料整体含意把握的指导与训练,杜绝话题作文式的审题指导与训练。‎ ‎2.强化学生的审题和扣题意识,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的具体任务及写作要求,根据任务和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重视培养学生写作的任务意识和问题意识,明确写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引导学生注意交际语境写作的特点及注意事项,强化写作的主体意识、对象意识、读者意识、交流意识等。‎ ‎4.多启发学生学会从他人立场的角度审视自己的立意,倡导谨慎、开放、公正、求实的理性交流态度。‎ ‎5.重视思维训练,特别是聚合思维、因果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指导与训练;思维重在准确、合理和深刻,而不在刻意求新。‎ ‎6.要实事求是,不好高骛远,要在解决“对不对”的基础上,努力解决“好不好”的问题;高度重视本校本班学生习作的反复修改升格,在反复修改中提升写作能力。‎ ‎7.注意比较、总结所写过的写作题在材料提供、任务设计、写作要求等方面的共性与差异,引导学生针对不同题目采用不同的写作策略,杜绝简单粗暴的套作与宿构。‎ ‎8.开阔学生的写作格局,引导学生关心时事,思考现实,建立个人和社会的关联,在理性思考社会、国家、历史、文化等方面问题的基础上,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公正说理的能力。‎ ‎9. 要强调考场作文的完篇意识,避免遗漏标题、缺少结尾、字数严重不足,此外还应强调卷面书写整洁,不乱涂乱画,乱加标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