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1.58 KB
  • 2021-06-03 发布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荷塘月色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 3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品味并鉴赏文中的语言,揣摩重要语句的意义、修辞效果。 2. 抓住文中景物的特点,分析景与情的关系;学习作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 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把握作者描写的景物特点,根据景物描写来揣摩作者借此表达的思想情感。 荷塘月色 学习目标 重点 1. 在特定语境中揣摩词句的含义。   2. 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3. 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难点 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   重点难点 课前预习 一、扫除生字 ①煤 屑 (  )  ② 蓊 (  )蓊郁郁  ③独 处 (  ) ④ 弥 (  )望  ⑤ 袅 ( ) 娜 ( ) ⑥ 脉 (  )脉 ⑦ 酣 (  )眠  ⑧ 斑 驳 (  )  ⑨ 峭 楞 (  )楞 ⑩ 倩 (  )影  ⑪ 梵 (  ) 婀 (  )玲  ⑫ 妖童 媛 (  )女 ⑬ 鹢 (  )首  ⑭ 櫂 (  )将移 ⑮ 纤 (  )腰 答案: ①xiè  ② wěnɡ  ③ chǔ  ④ mí  ⑤ niǎo nuó  ⑥ mò  ⑦ hān   ⑧ bó   ⑨ lénɡ  ⑩ qiàn  ⑪ fàn ē  ⑫ yuàn  ⑬ yì  ⑭ zhào   ⑮ xiān 二、阅读思考 1. 请写出作者夜游荷塘的行踪。 2. 课文题目是“荷塘月色”,文中直接描写“荷塘”和“月色”的段落分别是哪几段? 3. 本文的文眼句是哪一句?(提示: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 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 感情基调,确定文章的中心。) 作者简介 朱自清( 1898—1948 ),原名朱自华,字佩 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祖籍浙江绍兴。 现代 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曾 在清华大学任教。 1948 年 6 月,他身患 重病,仍在 《 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 取美援面粉宣言 》 上签名,并嘱咐家人不 买配售面粉。不久,在贫病之中逝世,年 仅 50 岁。 散文特点 朱自清的散文 素朴缜密、清隽沉郁 ,以语言 洗练 、文笔 秀丽 著称,富有真情实感。 主要作品 长诗 《 毁灭 》 ,散文集 《 背影 》《 欧游杂记 》《 伦敦杂记 》 等。 写作背景 《 荷塘月色 》 写于 1927 年 7 月,正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的时候。  朱自清当时正处于苦闷彷徨之中。他曾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变化:“在旧时代正在崩坏,新局面尚未到来的时候,衰颓与骚动使得大家惶惶然 …… 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 便只有暂时逃避的一法 …… 在这三条路里,我将选择哪一条呢? …… 我既不能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总得找一个依据, 才可以姑作安心地过日子 …… 我终于在国学里找着了一个题目。”( 《 哪里走 》 )但他毕竟是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 对现实的黑暗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   在 《 一封信 》 中,他写道:“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 …… 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 荷塘月色 》 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课文探究 1. 课文第四段写月下的荷塘依次写了哪些景物?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具体分析。 答案:示例 写 荷叶 ,“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运用 比喻 写出荷叶舒展之姿。 写 荷花 ,①用 拟人 。“袅娜”写出了荷花的轻柔优美,“羞涩”写出了荷花的娇媚多姿。②用 博喻 。“明珠”喻荷花之洁净,“星星”喻荷花之明亮,“美人”喻荷花之娇美,这三个比喻句构成博喻,从不同侧面描绘出荷花的色彩和光华。 写 荷香 ,用 通感 。以听觉形容嗅觉,借“渺茫的歌声”来表现荷香断断续续、若有若无的特点,烘托 了环境的优雅、宁静。 写 荷波 , 以“闪电”为喻 ,突出了“波痕”的光泽和动态美。 2. 赏析“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一句中动词的表达妙处。 答案:示例   “泻” 字既照应了“月光如流水一般”中的“流 水”,增强了动感,又写出了月辉照耀、如倾如泄 的景象。 “浮” 字突出了雾气自下而上的轻盈、朦胧之态。 “洗” 字写出了月光下叶子和花的洁白、纯净。 “笼” 字表现了月光下叶子与花轻柔娇美的姿容, 衬托了月光的朦胧、柔和。 3. “ 酣眠”“小睡”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恰是到了好处”? 答案:示例 “酣眠”比喻朗照的意境,“ 小睡”比喻淡淡的云遮住了满月的意境。 这种朦胧柔和的恬淡正合作者此时的心境,所以说“恰是到了好处”。 4. 赏析句子: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答案:示例 运用了 反衬 的手法。 内容上 ,作者用“蝉声”“蛙声”的热闹来衬托自己依然苦闷、哀愁的内心世界,表明作者仍然摆脱不了先前的烦恼; 结构上 ,承上启下,意味着作者从获得暂时解脱的淡淡的喜悦中清醒过来,又回到了现实,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5. 文章最后一句话是否多余?为什么? 答案:示例 不多余。这句话 照应 开头,一方面使文章形成圆形结构;另一方面以现实的静来 反衬 作者内心的不宁静。作者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思恍如一梦,而现实依旧,作者心里的不宁静依旧,更突出了“淡淡的哀愁”,这一主旋律。 内容小结 1. 结构图解 2. 主题归纳 文章以作者因“心里颇不宁静”而夜游荷塘为线索,通过对月下荷塘、塘上月色朦胧恬静优美景致生动细腻的描写,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相交织的心理体验,反映了作者作为爱国知识分子,在反动军阀统治的白色恐怖之下,感受到现实压抑,向往自由生活,欲求解脱而终难解脱的苦闷与复杂心境。 深入探究 1. 文中“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是如何交织展现的? 答案:示例 文章开头 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中的“不宁静”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接下来 的描写都是对这种低沉情绪的诠释:小路是曲折、幽僻、寂寞的;塘边的树是蓊蓊郁郁的;月光是淡淡的;荷香像渺茫的歌声;天上的云是也是淡淡的; 虽有热闹的蝉声与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显现出作者心中的失落感;想起古人采莲的情景,作者又不得已发出“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的感慨;想回到梦中的江南,作者又不得不面对现实。这种种表现都是“淡淡的哀愁”融入文中所致。 但作者的情感不只是“淡淡的哀愁”, 与之并存的还有“淡淡的喜悦” 。文章开头“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这不正是作者想摆脱愁 绪而欣然前往荷塘寻求快乐的原因吗?往日阴森森的小 路,在“满月的光里”却显得很好;作者在寂静中“像超出了 平常的自己”,好像到了“另一世界里”,“ 便觉是个自由的人”;到了荷塘,他真的独自受用这美妙的荷香月色,将自由的思绪寄情于无边的美景中,由赏景而思古,联想到古人热 闹的采莲场景。可见,“ 淡淡的喜悦”同样融入全文之中。 正是这“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给幽美的荷塘披上了朦胧的轻纱,使作者笔下的 荷塘之景 变得 淡雅、安谧、柔和 ,同时真实自然地反映出作者 不满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 的心态。 2. 月下荷塘的美景使作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但蝉声和蛙声又打破了他内心的平静,作者的思绪由理想回到现实,似乎可以收尾了,为什么还要写一段描写古人采莲和记起 《 西洲曲 》 情景的文字?试结合语境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示例 从全文看,这是在游完荷塘往回走的路上想起的,刚游完荷塘,由荷花想到采莲, 顺理成章 。 游荷塘没有使作者摆脱“不宁静”,于是作者又回忆历史, 描绘出了一幅热闹欢快的景象,这不仅反衬出此时的静,更 表现了作者 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 《 西洲曲 》 以谐音描写了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 《 采莲赋 》 与 《 西洲曲 》 犹如两幅图画,形成了“热”与“冷”、 “动”与“静”的强烈 对比 ,写出了一个知识分子内心的 矛盾 与冲突 。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既是因回忆而勾起了乡思,也含蓄地揭示了“心里颇不宁静”的原 因,深切而又微妙地反映了作者想摆脱这种不宁静而又摆 脱不掉的万分苦恼的心情。 3. 从描写手法方面谈谈文章是如何描绘“荷塘月色” 的? 答案:示例 写荷塘,动静结合。 先写田田的荷叶,后写荷叶中零星地点 缀着的荷花,这是静的画面。“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 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则是动的景致。 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月下荷塘幽静又富有生气的特点。 虽无“月”字,但处处有月色。叶子、花以及被微风带起的 凝碧的波痕,都是在月色映射下才形成了动人的景致。   写月色,虚实结合。 先写月光如流水般泻在叶子与花上的 情景,“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这是实写。“ 叶子和花 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则是虚写,但 虚中见实,贴切地表现了朦胧月色下荷花飘忽的姿态。写 月下的投影,有“灌木”的“参差的斑驳的黑影”,也有“弯弯 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而这些“影”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光影交错,把岸边树、塘中荷连在一起,构成了美丽的图景。 此处写月色,但处处有荷塘。 4. 本文语言优美生动,试从词语运用和修辞手法方面结合实例具体分析。 答案:示例 讲究 炼字 。 炼动词、形容词 。一些平常字词,在作者独具匠心的安排下,产生一种神奇的美感和韵味。 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里 的“泻”字,就将无形的月光化为有形之物,将静态的光化为流动的光。 又如写杨柳的倩影,“ 像是画在荷叶上”,“ 画”字就用得出神入化,既突出了倩影之美,也巧妙地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使用 叠词 。 文中大量使用叠词,如“蓊蓊郁郁”“ 曲曲折折”“ 田田”“ 亭 亭”“ 层层”“ 粒粒”“ 缕缕”“ 脉脉”“ 薄薄”等,不但形象地描 摹出了眼前之美景,也浓化了抒情色彩,增加了语言的 音韵美 。 妙用 比喻和通感 。 文中运用了大量新鲜贴切、生动形象的比喻。如将“荷叶” 喻为“亭亭的舞女的裙”,将“荷花”喻为“一粒粒的明珠”“ 碧 天里的星星”“ 刚出浴的美人”,等等。 本文最为突出的是通感的巧妙运用。比如作者将对“缕缕 清香”的嗅觉,写成对“渺茫的歌声”的听觉;又将对“参差 的斑驳的黑影”的视觉,写成对“和谐的旋律”的听觉;等等。 这些通感手法的恰当运用,增添了文章的 诗情画意 。 5.《 荷塘月色 》 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 答案:示例 本文 结构是圆形的 ,外结构、内结构均是如此。 从外结构看 ,文章从作者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复又归来,依空间顺序描绘了一次夏夜游。 从内结构看 ,情感思绪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也呈一个圆形。 内外结构的一致性,恰到好处地适应了作者展现一段心理 历程的需要。他知道,作为社会的人,是无论如何摆脱不了现实的困扰的,苦闷之中,何以排忧?在他看来,“ 还是暂时超然的好”“ 乐得暂时忘记”( 《 哪里走 》 ),宁静也好,超脱也好,都是短暂的。所以,出了门还得回来,获得片刻的静最终还得回到喧闹中去。结构和内容的紧密联系,使 《 荷塘月色 》 读起来 文气酣畅、浑然天成 。 课堂训练 1. 根据拼音填汉字。 ( pì )幽(  ) ( zhuì )点(  ) ① ( pǐ )(  )好 ② ( duō )(  )拾 ( pì )(  )如 ( chuò )(  )学 ( bì )(  )还 ( chuò )(  )泣 ( niǎo )(  )娜 ( qiàn )(  )影 ③ ( fú )(  )水 ④ ( jìnɡ )(  )乱 ( xiāo )(  )雄 ( jìnɡ )(  )妆 ( yuàn )(  )女 ( diàn )(  )记 ⑤ ( yuán )潺(  ) ⑥ ( diǎn )(  )脚 ( yuán )(  )引 ( diān )(  )量 答案: ①僻 / 癖 / 譬 / 璧  ②缀 / 掇 / 辍 / 啜  ③袅 / 凫 / 枭  ④倩 / 靖 / 靓  ⑤媛 / 湲 / 援  ⑥惦 / 踮 / 掂 2. 判断下列加点成语使用的对错。 ① 雨过天晴,清风送爽,花香浓郁,小蜜蜂们 蓊蓊郁郁 地奔了出来,忙着采花酿蜜。 (  ) ② 中央三令五申,要求企业搞好安全生产,但是,某些企业为了利益,在安全生产上欲盖弥彰,抛出安全整顿的幌子作掩饰。 (  ) ③ 在我国有许多寺庙历经沧桑,风剥雨蚀,已变得 斑驳陆离 。 (  ) ④ 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打破“亡羊补牢”的思维定式,对待工作既不凑合也不麻痹,恪尽职守,力求做到 曲突徙薪 。 (  ) ⑤ 那部电视剧虽博得了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但终因 曲高和寡 ,收视率不高。 (  ) ⑥ 诗歌需要有广大的受众做基础,相继涌现出的 下里巴人 式诗作是诗歌发展的沃土,为出现阳春白雪之作提供了提升的平台和跳板。 (  ) ⑦ 虽然不少通信运营商信誓旦旦地保证,其营业点将确保通信业务中关键的私人信息不会被泄露,然而事实却是 差强人意 的。 (  ) ⑧ 参加某歌唱比赛的选手们风格各异,演唱的歌曲也各有特色, 曲尽其妙 ,整个现场激情澎湃,让观众完全沉浸其中。(  ) 答案: ① ×  “蓊蓊郁郁”不能指蜜蜂。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 ② ×  “欲盖弥彰”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差强人意”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不合语意。 ⑧ ×  曲尽其妙:委婉而细致地将其中的奥妙充分表达出来。形容表达的技巧十分高明。曲,弯曲,指委婉曲折;尽,充分表达。语境是想表达歌手的演唱表现出了 歌曲本身最纯粹的魅力,“曲尽其妙”用在这里望文生义。 3. 修辞运用。 ① 拟人、比喻: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 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仿用: ② 通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 声似的。 仿用: 答案:示例 ① 仿写:悠悠白云中,隐约地横亘着一座座青山,有腼腆地躲 进雾霭的,有大方地露出真容的;正如一把把直指苍穹的 利剑,又如碧空中腾飞的巨龙,又如绵延不断的绿色屏障。 ② 仿写:细雨飘过,带来阵阵清凉,仿佛远方荷塘上幽幽的清 香似的。 课后作业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 静 谧 ( mì ) 倩 影( qiàn ) 藻饰 风姿绰约 B. 吞 噬 ( shì ) 峭 楞 楞( lènɡ ) 癖好 没精打彩 C. 纤 腰( qiàn ) 一 脉 相承( mài ) 敛裾 婉然 D. 霎 时( chà ) 梵 婀 玲( ē ) 风致 斑驳陆离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 风姿绰约 ,在日常生 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 B. 水仙花,因多为水养,且叶姿秀美,花香浓郁, 亭亭玉立 水中,故有“凌波仙子”的雅号。 C. 目前,中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 俯拾即是 ,改变这种现状 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D. 在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仍保持高速发展,而有些国家的经济景象则显得 差强人意 。 3.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我们仔细调查研究的结果,认为他要负全部责任,但他 却百般抵赖,拒不承担酒后开车超速行驶致使大桥护栏 被撞毁的损失。 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现在,摆在翻译工作者面前的 任务就是如何提高翻译质量的问题了。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一报完名,就在清洁委员 的组织下,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着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倾 听着他的英雄的报告,都被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深深的感染。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是 (  ) 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爱它们的“清”和“远”。        ,像一位开朗的小伙、活泼的姑娘,唱着欢快的歌儿,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出群山去迎接太阳和大海。 ① 各种颜色的小鱼穿行其间,历历可数 ② 溪流蜿蜒,如一条银蛇 ③ 小池清澈见底,汪汪一碧,宛如一块温润的玉 ④ 时隐时现,游向远方 ⑤ 绿油油的水草在水底晃动 A. ② ④ ⑤ ③ ① B. ② ④ ① ③ ⑤ C. ③ ① ⑤ ④ ② D. ③ ⑤ ① ② ④ 5. 请从下列高中课文中任选两篇,以之为中心写一副对联, 或概括课文内容,或评价主要人物,或揭示课文主旨,或表 达读后感想。注意回顾我们所学的对联常识。(上下联不 少于 14 字) 备选课文: 《 荷塘月色 》《 记念刘和珍君 》《 鸿门宴 》《 烛之 武退秦师 》 示例: 《 荆轲刺秦王 》 :说於期自刎贿蒙嘉进言图穷匕见秦 庭五步流碧血;叱太子多疑笑武阳变色事败人亡易水千年 有余寒。 ①篇目      : ; 。 ②篇目      : ; 。 6. 根据你对 《 荷塘月色 》 中“情景交融”手法的理解和感受, 运用该手法,按照情景要求,写一段话。(词语顺序可以调 整,意境塑造中应包括鲜明的感情,不少于 30 字) ① 用“风、树、雨”表达自己获得荣誉、受到表扬时的心情。 用“风、树、雨”表达自己遭受挫折、受到批评时的心情。 答案: A   解析: B.“ 楞”读 lénɡ ,“ 没精打彩”应写作“没精打采”。 C.“ 纤”读 xiān ,“ 婉然”应写作“宛然”。 D.“ 霎”读 shà 。 D   解析: A. “风姿绰约”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尽管梅 兰芳是男的,但他擅长表演的角色是“旦”,也就是女性,所以成语符合句意。 B. 亭亭玉立:形容美女身材修长或花木等形 体挺拔。这里形容水仙花形体挺拔,正确。 C. 俯拾即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这里用来形容错别字很多,使用正确。 D. 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此处望文生义, 使用错误。 3.D   解析: A. 主谓搭配不当。把“认为”改为“证明”;或把“结果” 去掉,改为“我们通过调查研究,认为他要负全部责任”。 B. 主宾搭配不当。“ 任务”不能是“问题”,可将“任务”或“的问题” 删掉。 C 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教室”不能打扫得“整整 齐齐”,可将“整整齐齐”改为“把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 4. D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准确。注意第一句中含有表示先后顺序的两个条件 ——“ 我爱”“也爱”,告诉我们要先说“小池”,后说“溪流”;再注意按“清”“远”的顺序排列。 5. 示例: ① 《 荷塘月色 》 :满月清辉,别有天地洗一腔心事;曲塘 荷韵,更无片时沾两袖清芳。② 《 记念刘和珍君 》 :身已死魂 犹生长留微笑温和与师友;能苟生却赴死只争自由独立为人 民。③ 《 鸿门宴 》 : 诛宋义战巨鹿降章邯略三秦一宴鸿门初 铸错;疑范增失主谋丧虞氏摧五脏千年垓下总余哀。④ 《 烛 之武退秦师 》 :有勇有谋,强敌营中寸舌可退三军将士;不卑不 亢,老臣身后尺牍亦书千秋美名。 6. 示例: ① 风拂过我微笑着的脸庞,两旁的树在“哗哗”地鼓掌, 晶莹的雨丝飘落下来,融进我甜甜的心里。 ② 风在猛烈地抽打着树,树随之呻吟,大滴大滴的雨点溅到我 的脸上,变成了泪水。 解析: 要做到情景交融,一般是乐景抒乐情,哀景抒哀情;描写 景物时注意使用修辞手法,表达要生动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