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50 KB
  • 2021-06-03 发布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周练二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3.15高二语文周练试题 时间: 7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 清末民初以后,中国传统哲学需要进行现代转型似乎已成为一个共识。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研究者对此观点又提出了疑义:一方面,有些学者认为,近代以来这种借用西方话语和模式来进行所谓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是以西方化为现代化,乃是中国学人的一种“自我阉割”;另一方面,在古今之争中,有些学者认为“古典式学问不仅比现代式学问高贵,而且比现代式学问高明”,将古典性与现代性对立起来,主张一种没有现代性干扰的古典性。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学术文化上的中国与西方、古代与现代的关系问题。在推动文化发展中,我们要高度重视和正确把握中西关系、古今关系。‎ 任何民族的文化都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文化的时代性是指该文化在社会发展某个特定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它反映的是世界各民族在相同时代或相同社会发展阶段上的落后与先进之别;文化的民族性是指各个民族文化所具有的特殊性质,特别是各自的不同传统。具体到我国近代以来文化的时代性、民族性,应当区分两个不同阶段。一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阶段。当时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方面的落后,使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感到需要向西方资本主义先进国家学习科学技术和新文化,借以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在这种情况下,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乃是落后向先进学习的过程,因而可看作是古今问题,而不是中西问题。二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这一阶段。这一阶段中国早已走出救亡时期,而处于强盛时期,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因而,现代的中西关系就不再是落后与先进的关系,而是一种双向交流的关系。‎ 从文化的民族性来说,确实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各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中西文化体现的是两种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彼此各有特色。学习西方文化,我们不能光点头,也不能光反对,而是要吸收、利用西方文化,以形成自己更高水平的民族文化。‎ 至于古代与现代的关系,我们所理解的古代经典实际上是过去与现在的综合,也就是古代经典“与现时生命的思维沟通”。“古典型”或“经典型”不只是一个历史性概念,更重要的还是一个现代性概念。古典型、经典型不是自在存在,其真理并不自在持存。古典型或经典型的东西就是那种经过不同时代检验而保存其真理的东西。我们对古代经典进行理解,这种理解永远是过去与现在的综合、陌生性与熟悉性的综合、他者与自我的综合。‎ ‎(摘编自洪汉鼎《正确把握文化上的中西古今关系》,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中国传统哲学需要进行现代转型,这一观点并没有因为某些研究者的疑义而被否定。‎ B.我国近代以来文化的时代性、民族性,是其在近代的时代特征及其具有的特殊性质。‎ C.学习西方文化就是要吸收、利用它,从而超越它,形成我们高于西方水平的民族文化。‎ D.经过不同时代检验而保存其真理的古典型或经典型,不是历史性概念而是现代性概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第一段摆出研究者的疑义,引出本文论证的话题——高度重视并正确把握文化上的中西、古今关系。‎ B.文章着重阐述我国近代以来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剖析和廓清了中西文化的关系。‎ C.文章论述古代与现代的关系,阐明了“古典型”或“经典型”的历史性与现代性问题。‎ D.文章大体呈“总分总”结构,先提出观点,然后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分析,最后进行总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在中国近代史中,所谓中西之分,实际上是古今之异。这样说不符合作者观点。‎ B.想要正确对待中西关系,就既要看到西方文化的优点,又要看到中国文化的优点。‎ C.正确把握古今关系,应该明确对古代的认识要融入现时生命的思考。‎ D.我们对古代经典进行理解,这种理解应该是过去与现在、陌生性与熟悉性的综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倾向付费领域分布 倾向领域 专业资料 文学书籍 教育文章 时事新闻 健康心理 其他资源 份额 ‎36.30%‎ ‎21.70%‎ ‎15.60%‎ ‎13.50%‎ ‎9.10%‎ ‎3.80%‎ ‎(数据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年10月13日)‎ 材料二:‎ 今年6月,《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正版的应用程序每天只能免费查两个字,超出限定再行查询需要支付40元使用费。自去年以来,多家互联网内容平台和自媒体,纷纷推出了知识付费产品,一时间语音问答、会员订阅、直播课程等知识服务爆红。是谁在为这些付费内容买单?记者调查发现,年轻人在享有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对文化消费的支出也越来越大,正成为付费阅读中越来越具话语权的群体。‎ 用户为内容付费的习惯并非天然形成,这部分归功于政府近年来加强网络版权保护的力度。尤其是连续多年的“网剑行动”有效打击了网络侵权盗版行为。与互联网商业靠吸引流量、构建庞大生态系统变现的模式相比,知识付费因其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接而备受个体创业者欢迎,也契合了当下国内的创新创业热潮。‎ ‎(摘编自《中国江苏网》‎2017年11月23日)‎ 材料三:‎ 但问题不在于解答是否令人满意,而是这种方式容易让人养成依赖性——只要我点点鼠标、花点儿小钱,所有我寻求的答案立即一目了然。我得到了答案,却失去了存疑、寻找、分析、判断、论证的过程。换句话说,我在没有思考的情况下就拿到了答案,痛快倒是痛快,但我怀疑长此以往自己会不会上瘾。‎ 用户之所以愿意付费阅读,除了要获取某些急需的知识、技能或经验外,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学习有所成长,但知识付费碎片化的解答方式显然难以满足这种需求。知道了某些问题的答案会让你看起来很聪明,但那只是因为你记住了答案,与你的实际思考能力无关。下次碰到问题,你照样一筹莫展。知识多和思考能力强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3日)‎ 材料四:‎ 为知识付费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有人担心为知识付费会造成网络用户间因经济因素而不平等,其实,互联网对知识的普及化程度一直在加深,我们获取各类信息也更加容易。但是,信息的数量不等于知识的精度和深度,为知识付费所对应的信息服务主要是后者。‎ 网络提供知识的模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模式以信息全面广博为特征,另一种模式则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前者多采用免费服务,信息上传和分享者并不求经济回报。不过,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无法满足于普及型的信息提供,如果想知道的东西在百度、谷歌上能轻松查到,知识精英也就不存在了。对那些渴望得到更精准、更前沿信息的人来说,有针对性地付费获取知识,无疑是最佳选择。‎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6年07月27日)‎ ‎4.下列对四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材料一侧重于用户需求角度,分析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的倾向领域的份额比例,能对我国内容付费发展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B.材料二通过《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的例子引出内容付费的发展盛况,对其快速发展原因的分析,揭示了其在我国的广阔前景。‎ C.材料三侧重于分析内容付费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是作者个人的冷静思考,但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这必将在客观上限制其发展。‎ D.材料四侧重于网络对知识付费提供内容的分析,并对人们担忧的内容进行了解释,指出这种消费形式对于部分人是最好的选择。‎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专业资料和文学书籍两类的用户倾向占到将近六成,表明我国内容付费的消费者是专业研究人员和文学的爱好者。‎ B.年轻人在对文化的消费中是具有话语权的群体,这与他们享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和对于内容付费的支出有很大关系。‎ C.与互联网商业的模式不同,知识付费契合了国内创新产业热潮,具有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接等特点。‎ D.以信息全面广博为模式的知识在网络上是免费的,而以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为模式的知识必须付费后才能得到。‎ ‎6.对于促进“内容付费”的快速良性发展,你有怎样的建议?请结合文本分析概括。(6分)‎ 答:  ‎ 二、古诗文阅读(26分)‎ ‎(一)课内诗歌阅读(15分)‎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颔联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体现了景物怎样的特点?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7分)‎ ‎8、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8分)‎ ‎(二)课外诗歌阅读(11分)‎ 青 玉 案 曹 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首句点出行旅的节令和境地,秋雨初晴,秋空如洗,秋色如画,为全词奠定了伤感的感情基调。‎ B.临水人家竹篱茅舍,岸边酒旗迎风轻扬,远处烟村错错落落,一丝温暖慰藉油然而生,一缕乡思也由心底萌生。‎ C.“凄凉”二字直抒胸臆,点明“乡心”的况味,处此境地,“心”不由己,深入一层写乡思之撩人,感情更深挚。‎ D.“凤楼”借指家中的妻子,此句写路远人遥,视线难及,回头凝望,也是徒劳,点明“乡心”的具体内涵。‎ E.最后四句从望乡的怅惘转入今宵旅宿的孤寂情景,全从实处着笔,身未经而心先想,念及此,不禁黯然神伤。‎ ‎10.整首词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请结合词句简要说明。(6分)‎ 答:     ‎ 三、语言文字运用 ‎11.高中毕业之际,同学们书写赠言相互激励,下列各项中不得体的一项是(5分)(  )‎ 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B.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陆龟蒙隐居甫里,喜欢养鸭。① ?一是择其勇者斗鸭,二是择其美者逗鸭,‎ ‎② 。陆龟蒙生性豪迈,善交朋友,每有文人墨客、贩夫走卒到访,他都奉以一道鸭肴慷慨款待。相传,有一次,一位常来的食客给陆龟蒙提意见,“能不能把鸭肴换个吃法”。他冥思苦想数日,终于有了新的烧法,那就是鸭中包鸽、鸽中包雀、雀中包蛋,鸭皮油炸,鸭子口衔一朵石榴花,下垫一枚大大的荷叶。单看这样的工序,配料之众多,流程之繁复,一定耗时又耗力,所以说,古代的美食,总是要和文人墨客沾点边。与其说甫里鸭是陆龟蒙待客的私房菜,③ 。‎ ‎13.《中国诗词大会》组委会征集舞台悬挂对联,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词语组成上联与下联。要求符合对联的基本格式。(6分)‎ 品国学盛宴 情飞华夏 播火传薪 芳草地 雅士俊杰 艳阳天 赛诗会友 名家翘楚 吟经典华章 心醉文学 答: ‎ ‎    ‎ ‎14.名句默写。(26分)‎ ‎(1)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______。(张九龄《望月怀远》)‎ ‎(2)________________,披衣觉露滋。(张九龄《望月怀远》 )‎ ‎(3)__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 ‎(4)竹喧归浣女,________________。(王维《山居秋暝》 )‎ ‎(5)人事有代谢,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6)________________,天寒梦泽深。(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7)________________,天子非常赐颜色。(高適《燕歌行》)‎ ‎(8)君不见沙场征战苦,___ _____________。(高適《燕歌行》)‎ ‎(9)荀子《劝学》写到,与蚯蚓相比,螃蟹虽然具有天生的优势,但结果“        ,        ”。‎ ‎(10)《曹刿论战》中“      ,      ,      ”三句,是曹刿认为鲁庄公的做法是取信于民,是可以与齐国一战的具体理由。‎ 答题卡 一、选择题 ‎1‎ ‎2‎ ‎3‎ ‎4‎ ‎5‎ ‎9‎ ‎11‎ 二简答题(空间距自己根据情况空出合适的位置)‎ ‎6、‎ ‎7、‎ ‎8、‎ ‎10、‎ ‎12、‎ ‎13、‎ ‎14、‎ ‎3.15周练答案 ‎1. 解析:选B A项,曲解文意。原文以许多研究者对“中国传统哲学需要进行现代转型”这一观点的疑义引出了文章要讨论的话题——高度重视和正确把握中西关系、古今关系,并没有对此观点是否正确做出判断。C项,曲解文意。从原文第三段结尾处来看,学习西方文化的目的是“形成自己更高水平的民族文化”,这里是与自己原有的文化相比较来说的,不能说是“超越”西方文化,形成“高于西方水平的民族文化”。D项,曲解文意。原文中说“不只是一个历史性概念,更重要的还是一个现代性概念”,选项中“不是……而是……”的表述错误。‎ ‎2. 解析:选D 本文整体上是“总分”结构:第一段为总说,提出论题;接着是分说,二至四段分层进行阐释。最后没有总结。‎ ‎3. 解析:选A A项,推断有误。根据“在中国近代史中”,可在原文第二段找到对应信息,即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阶段”的分析,由原文“在这种情况下……而不是中西问题”可推知,作者的观点是“在中国近代史中,所谓中西之分,实际上是古今之异”。‎ ‎4. 解析:选C “这必将在客观上限制其发展”没有依据,尽管它存在作者所说的不足之处,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消除其消极影响。‎ ‎5. 解析:选B A项中“表明我国内容付费的消费者是专业研究人员和文学的爱好者”说法错误,这类人可能占的比例较高,但还有其他身份的人群。C项中“与互联网商业的模式不同,知识付费契合了国内创新产业热潮”不正确,原文中只是说二者变现方式的差别,并不是说互联网商业模式不符合国内创新产业热潮。D项中“以信息全面广博为模式的知识在网络上是免费的”说法错误,原文中只是说“多采用免费服务”。‎ ‎6.参考答案:①政府要加大网络版权保护力度,鼓励相关商家合理发展。②商家要针对市场需求,努力提供更广泛、更优质、更具性价比的优质服务。③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要更加理性,不能盲目消费,养成思考的习惯,注重能力的提高。(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两点给满分,意思相近即可)‎ ‎7、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有声(泉声)、有色(青松)、有动(泉流)、有静(月照)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3分)。运用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手法(2分)突出了景物幽清、明净的特点。(2分)写出了山景的自然美。‎ ‎8、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4分)‎ 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4分)‎ ‎9. 解析:选AE A项,“为全词奠定了伤感的感情基调”错误,首句描写了秋天雨后初晴的美丽景色,是一种欢快的情感。E项,“全从实处着笔”错误,这四句运用了想象的手法,全是虚写。‎ ‎10.参考答案:①先是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2分)②接着写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2分)③同时,眼前如画的烟村,也触发了词人的思乡之情。(2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43分)‎ ‎11. 选B  ‎ ‎12. 参考答案:①他养鸭干什么 ②三是择其嫩者烹鸭 ③不如说它彰显的是古代文人的情趣(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3. 参考答案:上联:品国学盛宴,名家翘楚,赛诗会友,心醉文学芳草地(3分)‎ 下联:吟经典华章,雅士俊杰,播火传薪,情飞华夏艳阳天(3分)‎ ‎14. 答案 (1)天涯共此时 (2)灭烛怜光满  (3)明月松间照 (4)莲动下渔舟 (5)往来成古今 (6)水落鱼梁浅 (7)男儿本自重横行 (8)至今犹忆李将军 (9)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10)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