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0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中模块考试
语 文 2020.04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如果没有乡村文化,那么乡村也就成为一潭死水,无从振兴了。如果乡村的振兴只是在乡村建设几间民宿,开上几个咖啡馆,让一些城里人到乡村来换换空气,尽管可以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但是却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文化的振兴。
文化赋予了生活的意义。乡土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同时又超越了个体,是文化将这些个体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赋予乡村生活的价值。比如乡土社会中有许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在人们庆祝这些节日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生者与亡者保持了沟通,成为联系密切的共同体。文化也赋予乡村社会以秩序。在乡村社会中,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要养成尊老爱幼的风气就需要有尊老爱幼的文化氛围。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中,社会变化相对比较缓慢,老年人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可以教导青年人,因此老年人在社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但是到了现代社会,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有很多渠道获取知识,受过现代教育的年轻人更容易利用这些渠道获取知识,要维持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尊重,就需要文化力量。乡村文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基础。西方国家在迅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的快速发展是以乡村社会的消亡为代价的。与西方国家不同,东方社会都希望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乡村,如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地区,在高速城市化过程中,都曾经以不同名义推动乡村的振兴,希望避免重走西方乡村消亡的道路。东方社会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乡村文化。
高二语文试题 第 10 页 共 10 页
中国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乡风文明,通过文化建设,实现乡村的和谐和有序发展,因此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文化先行可以从物质层面做起。但是,物质层面乡村文化建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乡村文化建设不能停留在物质文化建设上。有一些地方的乡村文化只是停留在物质建设上,精神文化建设没有同步,物质文化也就很快消失了。在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要推动乡村公共事务的治理。公共事务就是大家参与来管大家的事情,乡村振兴需要乡村居民相互之间协作,协作的过程就会有更多公共的事务需要大家去参与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逐渐完善乡村的各种制度。比如现在许多村庄制定有村规民约,这就是处理村庄公共事务的手段,但是要避免为了制定村规民约而制定村规民约,要让村规民约真正发挥作用。乡风文明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结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村文化是相通的,通过政府推动和村民参与,在乡村建立起良好的社会风气。
(摘编自王晓毅(乡村振兴,文化建设要先行》
1.下列关于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村文化能使乡村充满生机活力,同时也是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B.节日文化具有联通意义,可使乡村中的个体连成整体,人与自然成为共同体。
C.在维持乡村良好秩序和实现乡村和谐有序发展上,文化是一种重要的力量。
D.乡村振兴必须经历一个先物质、经济层面,再到精神、制度等层面的过程。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方社会城市化和保留乡村不存在矛盾,都在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了乡村文化。
B.乡村振兴要文化先行,文化先行的意义之一在于确保乡村社会和谐有序发展。
C.在村规民约的制定上,只有村民团结协作,积极参与决策,才能发挥其独特作用。
D.建设乡风文明,既必须着眼于乡村文化的建设,又应该具有更高更广的视野。
3.文章第二段从 、 、 三个方面论述了乡村文化对乡村的作用。(3分)
4.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34个鸡蛋
李暖暖从家里跑了。
李暖暖是跟她爸爸赌气走的,原因很简单,她已经快混完大学,拿到毕业证了,理所当然地要求她有着显赫身份的爸爸给她找一份好工作。李暖暖的爸爸说,你做梦吧。
高二语文试题 第 10 页 共 10 页
李暖暖去的地方,是甘肃省和青海的交界。那也不是李暖暖盲目跑去的,学校早就动员他们去西部做志愿者,李暖暖只是一赌气报了名而已。
终于,在李暖暖她妈也就是我二婶的要求下,我决定趁着出差的机会去看看她。
可以想像我带的行李有多重,大包小包的包裹里,竟然还有果冻和巧克力。李暖暖的妈说:“这是李暖暖最爱吃的。”没办法,我就拖着几个大袋子上火车,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共汽车,结果还要步行三公里。是土路,刚刚下过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
碰到一个赶着毛驴车的男人。听到我找李暖暖,二话没说就把我的人和袋子全都放在毛驴车上。半个小时后,他将我带到了那个小镇子。很小很小的镇子,只有一条街道,两旁的房子低低的旧旧的,男人指着一个低矮围墙围起的院子说,那就是学校。
下课了,孩子们跑出来,男人跟一个孩子说了什么,那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小男孩飞快地跑向教室,拉了一个女孩出来。
女孩穿着简单的黑色纯棉T恤和黑色牛仔裤,乌黑的头发短而整齐。她抬起头来看我。那个瞬间,我心疼了。我不到23岁的妹妹李暖暖,黑了,瘦了,她还剪掉了一头自己最最喜欢的长头发。以前的李暖暖,天天穿得怪异而艳丽,喜欢那些小首饰,曾经在一只耳朵上戴过四个耳饰,为此差点儿被她爸赶出家门……而现在的她,素面朝天,极其简约。
李暖暖在呆了片刻后大喊一声,一把抱住了我。等她终于从我怀里抬起头,我看到她哭了。
那天下午,李暖暖在镇子最好的一家饭店招待我,还有她的三个学生。李暖暖说,他们是班里最穷的孩子,可能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肉。那顿饭,我几乎吃不下去,只陪她一起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我说再要两个菜,被李暖暖制止了,她小声说:“我不想他们知道别人可以生活得很优越,不想让他们早早地为此而自卑。”
吃过饭,李暖暖叮嘱几个孩子回家,然后我们回了她的宿舍。李暖暖说,这是全校最好的房子,窗子是玻璃的。墙壁显然是刚刷过不久,不均匀的白色石灰覆盖不住曾经的许多污渍。
“暖暖,”我说,“反正也快半年了,你跟我回去。”她摇头,很坚决地摇头,“不行,我答应了这些孩子,一定把他们送到初中。”
原本,李暖暖和她爸爸赌气,非要去个最穷的地方,以折磨自己来惩罚他。结果她就来了,但她还没放下行李就后悔了。她没见过这么穷的地方,还有那么破的教室,那些教室的窗子,竟然冬天全都堵上,夏天全部敞开,根本没有玻璃。还有那些孩子,都那么脏兮兮的……
李暖暖当时就想走了,但她没有走掉,因为所有孩子的家长,竟然都在那里等她,那些面容卑微的家长,是为了给她,一个愿意来教他们孩子的老师鞠躬的。当那些乱蓬蓬的脑袋一齐低下去,李暖暖的脚就走不动了,就被钉在了那里,花白头发的校长拿过了她的行李……
高二语文试题 第 10 页 共 10 页
李暖暖的班里有32个学生,从她第一天上课的时候,第一排的第一个孩子,拿了一个鸡蛋给她,第二天第一排第二个孩子也拿了一个鸡蛋给她,那是个羞涩的男孩,给她鸡蛋时,脸红红的,不说话……结果32个孩子每天都轮流给她拿鸡蛋。直到有一天,在她收到第34个鸡蛋的那天,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的奶奶找到学校告状,说孙子偷拿家里的鸡蛋,她才知道了真相:为了留住她,那些孩子商定,每天送她一个鸡蛋。
那天,在牛奶和巧克力中长大的李暖暖,抱着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放声大哭……
晚上,我和李暖暖在屋里分那些果冻和巧克力,她分得非常仔细,专注的样子很像是一个给孩子分食物的母亲。
在车站,李暖暖一直叮嘱我,回去要给她集资,没钱东西也行,给什么要什么。然后,依旧怨怨地说:“跟我爸要,就说我要20万赎身。”
我答应着,心里始终酸酸的。她爸说,等到暖暖回来,我要让她去她想去的地方……
临走,我把这话传给李暖暖,她笑呵呵地说,这老头,我原谅他了。
(有删改)
5.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以细腻、生动的笔触,叙述了大学生李暖暖的支教经历,娓娓道来,情节看似简单,但蕴含着一种温暖人心的正能量。
B. 李暖暖制止“我”再点两个菜,突出了她心思细密的特点,也清晰地反映了她对社会上的极度贫富不均怀有深深的怨愤。
C. 小说标题简洁醒目,吸引读者,“在她收到第34个鸡蛋的那天”,谜底揭开,孩子们的行为感动了李暖暖,使她决心留下来。
D. 李暖暖说“跟我爸要,就说我需要20万赎身”,其实她并不是真的感觉被这里拘禁,而是想给当地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6.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第一段单句成行,为下文情节的发展设置了很好的悬念,也为主人公李暖暖后来的性格发展奠定了基调。
B. 小说采用了有限视角,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李暖暖的故事,使事件真实可信,拉近了小说和读者的距离。
C. 小说巧用插叙,补充情节,“原本,李暖暖和她爸爸赌气……”这一部分,交代了李暖暖决心支教到底的原因。
D.
高二语文试题 第 10 页 共 10 页
小说以小见大,现实性强。主要扣住当前青年人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叛逆问题,也涉及父母对孩子如何教育的问题。
7. 小说第5段写到了“我”去看李暖暖时路途境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8.李暖暖经历磨练后的成长蜕变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裴子野,字几原,河东闻喜人。子野生而偏孤,为祖母所养,年九岁,祖母亡,泣血哀恸,家人异之。少好学,善属文。起家齐武陵王国左常侍,遭父忧去职。居丧尽礼,每之墓所,哭泣处草为之枯。天监初,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行,将表奏之,会云卒,不果。久之,除右军安成王参军,俄迁兼廷尉。时三官通署狱牒,子野尝不在,同僚辄署其名,奏有不允,子野从坐免职。自此免黜久之,终无恨意。时中书范缜闻其行业而善焉。会缜迁国子博士,乃上表让之。有司以资历非次,弗为通。出为诸暨令,在县不行鞭罚,民有争者,示之以理,百姓称悦,合境无讼。及齐永明末,沈约所撰《宋书》既行,子野撰为《宋略》二十卷。其叙事评论多善,约见而叹曰:“吾弗逮也。”普通七年,王师北伐,敕子野为喻魏文,受诏立成。高祖以其事体大,召尚书仆射徐勉等集寿光殿以观之,时并叹服。俄又敕为书喻魏相元叉,其夜受旨,子野谓可待旦方奏,未之为也。及五鼓敕催令速上子野徐起操笔昧爽便就既奏高祖深嘉焉。自是凡诸符檄,皆令草创。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子野在禁省十余年,静默自守,未尝有所请谒,外家及中表贫乏,所得俸悉分给之。无宅,借官地二亩,起茅屋数间。妻子恒苦饥寒,唯以教诲为本,子侄祗畏,若奉严君。末年深信释氏,持其教戒,终身饭麦食蔬。中大通二年,卒官,年六十二。
(选自《梁书·裴子野传》,有删改)
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此免黜久之,终无恨意 恨:遗憾
B.时中书范缜闻其行业而善焉 善:友善
C.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 法:效法
D.静默自守,未尝有所请谒 谒:请求
10.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及五鼓/敕催令速上/子野徐起操笔/昧爽便就/既奏/高祖深嘉焉。
B.及五鼓/敕催令速上子野/徐起操笔/昧爽便就/既奏/高祖深嘉焉。
C.及五鼓/敕催令速上/子野徐起/操笔昧爽便就/既奏高祖/深嘉焉。
D.及五鼓/敕催令速上子野/徐起操笔/昧爽便就/既奏高祖/深嘉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高二语文试题 第 10 页 共 10 页
A.偏孤,指早年丧父或丧母。古人对死很忌讳,故称父母之死为见背、孤露或弃养等。
B.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文中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C.五鼓,也叫五更或五夜。因古代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故得名。文中指五鼓时分,即凌晨三点到五点。
D.中表,古代称父系血统的亲属为“内”,称父系血统之外的亲属为“外”。内为中,外为表,合而称之“中表”。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裴子野恪尽孝道,感动苍生。祖母去世时,他才九岁就悲痛泣血;父亲去世,他离职服丧,每到墓所,哭泣处草木都为他枯萎。
B.裴子野施行德政,以理服人。任诸暨县令时,不施行鞭打刑罚,以理息讼;大家都称赞他,全县没有诉讼事件。
C.裴子野才华横溢,令人叹服。年少时好学,擅长写文章;《宋书》作者沈约、尚书仆射徐勉都认为自己才华比不上裴子野。
D. 裴子野自守操行,舍家济人。家里没有住房,借用官地二亩修建茅屋得以栖身;妻子儿女常挨饿受冻,所得俸禄分给贫困的亲戚。
1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行,将表奏之,会云卒,不果。(4分)
(2)其夜受旨,子野谓可待旦方奏,未之为也。(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都下送辛大之鄂①
孟浩然
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
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予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
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②吟。
【注】①这首诗是孟浩然在长安送辛大回鄂州所作。都下,京城长安;辛大,诗人的朋友。②式微:衰微、没落。《诗经•邶风》有一首题名《式微》的诗,写流落在外的亡国之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高二语文试题 第 10 页 共 10 页
A.“居士”是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佛之人的泛称,这里称辛大为“居士”是说有德才而隐居不仕。
B.“调鼎”比喻担任宰相治理国家,“未逢”一句写出辛大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却不被重用。
C. “忘机”指忘却了追求功名利禄、勾心斗角的心机。诗人以“忘机者”自居,有自得之意。
D. 诗中前两联叙述辛大,后两联叙述自己。写出了两人的相似之处,也指出了此诗的缘起。
15.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在尾联中蕴含的情感态度。(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1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6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 ,咏而归。
(2) ,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举先王之政, ,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评秦统治者奢侈时写道:“钉头磷磷, ;
,多于周身之帛缕。”
(5)《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 。
(6)杜甫《登岳阳楼》中“ , ”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渺的雄浑景象。
(7)千古凭高对此, 。六朝旧事随流水,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8)素月分辉, ,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荷叶,像绿色的海洋,一阵清风吹来,“绿的海洋”霎时间波涛起状,荷叶一片连着一片翻腾着。风停了,“绿的海洋”又平静下来了。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地滚动着,晶莹剔透,像一颗颗漂亮的珍珠。那片片荷叶,像撑开的一张张绿伞,有的轻浮于湖面,有的亭立在碧波之上,似层层绿浪,如片片翠玉。在那碧叶连天的绿波中,成千盈百的荷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谁也不让着谁。有的荷花花瓣全都展开了。那一朵朵粉红色的荷花, ①
高二语文试题 第 10 页 共 10 页
像一位位穿着粉红衣裳的少女。头上戴着黄色的莲蓬,静静地站在那里。一阵微风吹来,这些少女就翩翩起舞。有的荷花半开着,莲蓬只露出了半个,像小姑娘的头发长得只露出半张脸,有的荷花刚刚露出了尖尖的角,花蕾上沾满了露珠,悠然欲滴,像是她细密的汗珠,晶莹在那粉嫩的圆脸上,甜蜜蜜闪烁着幸福的滋味。放眼远眺,这一片荷花的海洋,似一片细细的雪,又如一片淡淡的霞,红花绿叶相映。俯身深吸一口, ② 一阵清香扑鼻而来,顿觉沁人心脾,心旷神怡。
17.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拟人、比喻、反复 B.比喻、对偶、引用
C.拟人、对偶、对比 D.比喻、对偶、借代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在绿波中,成千盈百的荷花密密地长在一起”,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19.请在文中①②画横线处分别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0. 在《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中,贾琏女儿“大姐儿”生了痘疹后,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一面打扫房屋供奉痘疹娘娘,一面传与家人忌煎炒等物,一面命平儿打点铺盖衣服与贾琏隔房,一面又拿大红尺头与奶子丫头亲近人等裁衣。外面又打扫净室,款留两个医生,轮流斟酌诊脉下药,十二日不放家去。
在这些处置措施中,哪些恰好符合了现代科学防疫的要求?请简要分析(5分)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0年春天,我们一起经历了一段特别的岁月:居家抗“疫”,在线学习。在新的学习模式中,同学们一定对自主、自律有了新的认识,对亲情有了新的感受,对师生关系有了新的感悟;在同学们心里,一定有许多的话想说,许多的感触想写。
请从自己、父母或老师中任选一种交流对象,以“成长”为主题写一封信,讲述你的成长经历,抒写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文体形式规范,文体特征明显,不要抄袭,不要套作,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试题 第 10 页 共 10 页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D项,“乡村振兴必须经历一个先物质、经济层面,再到精神、制度等层面的过程”错误,“必须经历”不当,选项对应的信息在原文最后一段,文中说的是“中国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乡风文明,……因此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文化先行可以从物质层面做起”,而不是“必须经历”。
2.A项,“东方社会城市化和保留乡村不存在矛盾,都在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了乡村文化”不当,属于主观臆断,文中没有依据,文中只提到“东方社会都希望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乡村”“希望避免西方乡村消亡的道路”,据这些内容推不出选项中的结论。
3. 乡村生活(意义)、社会秩序和乡村振兴
【评分】共3分。每空1分。每空关键字“生活”“秩序”“振兴”。意思答对即可。
4.(1)例证法,材料中的多处用“比如”,第二段中“比如乡土社会中有许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意义”。(2)对比论证法,第二段西方国家与东方国家对待乡村文化的不同态度。
【评分标准】4分。每点2分,答出论证方法1分,分析1分。意思答对即可。
5. B【解析】“也清晰地反映了她对社会上的极度贫富不均怀有深深的怨愤”错误。原文没有反映出“她对社会上的极度贫富不均怀有深深的怨愤”。仅仅是因为不想他们知道别人可以生活得很优越,不想让他们早早地为此而自卑。
6. D【解析】“父母对孩子如何教育”不恰当,文章没有花费笔墨在讲述父母对孩子如何教育,文章文中没有兼及此,而是父母子女间如何相处。
7. ①写出交通的不便和路途的遥远,暗示暖暖支教环境的恶劣,交代了故事背景;(环境方面) ②为后文叙述暖暖的一系列转变作铺垫(情节);③衬托了暖暖朴素简约的新形象;(人物形象方面)④为揭示主旨创设条件,正是艰难环境的磨炼使李暖暖成长成熟。(突出主旨方面)
【评分标准】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会不会过难?)
8.①对父亲态度的变化:由原来赌气离家,想折磨自己惩罚父亲,到最后原谅父亲。②穿着打扮的变化:原来长头发,穿着怪异艳丽,喜欢首饰,到现在头发短而整齐,穿着朴素。③个性的成熟:做事认真,顾及学生心理:决心把学生带到初中;带学生吃饭能顾及孩子自尊;分食物像个母亲。
【评分标准】6分。每点2分,其中,“个性成熟”这一点答不全面也可得分。意思答对即可。
9.B【解析】善:赞许
10.A【解析】及五鼓,敕催令速上,子野徐起操笔,昧爽便就,既奏,高祖深嘉焉。
11.B【解析】 “有司”只是“官吏的通称”,各有专司,不能用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初中学过,“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12.C【解析】“《宋书》作者沈约、尚书仆射徐勉都认为自己才华比不上裴子野”不当。文中只是说“(沈)约见而叹曰:‘吾弗逮也。’”“召尚书仆射徐勉等……观之,时并叹服”。
13.(1)尚书仆射范云很欣赏裴子野的品行,要上表向皇帝启奏(推荐),恰逢范云死了,没有结果。
【评分标准】“嘉”:赞赏;“表”:上表,上奏;“会”:恰逢;句意各1分。
(2)当天夜里接到命令,裴子野认为可以等到天亮后再回奏,就没有写这篇文书。
【评分标准】“受旨”: 接到命令;“谓”:认为;“为”:写;“未之为也”:宾语前置。
14.C【解析】错在“自得之意”。“忘机者”这里是指那些在功名道路上的失败者
高二语文试题 第 10 页 共 10 页
,透露出作者的落寞失意之情。
15.①句意:因为听说你要回家去,所以从远地寄这首诗给你,以表慰问之情。②表达了对辛大回乡归隐的赞同,以及自己归隐的心愿。③表达了诗人的落寞之感。
【评分标准】6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16)(1)浴乎沂 风乎舞雩 (2)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4)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 (5)战不善,弊在赂秦 (6)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7)谩嗟荣辱 但寒烟衰草凝绿 (8)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评分标准】共16分。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17.D【解析】没有反复、对比、引用
18.(1)原文更有文学韵味,更有画面感。“碧叶连天”化用了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2)原文更生动形象,有动态感。用了拟人的手法,“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谁也不让着谁”,仿佛人潮涌动、摩肩接踵一般,喧闹、热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荷花之多之密之动。
【评分标准】4分。每句2分,意思答对即可。
19.①像一位位穿着粉红衣裳的少女
②一阵清香扑鼻而来
【评分标准】4分。每句2分,意思答对即可。第一句从上文看是粉红色,从下文看是比喻为少女。
第二句上文在荷花的海洋中“深吸一口”,下文“顿觉沁人心脾”,两者之间表达的意思应该是“一阵清香扑鼻而来”,得是清香和嗅觉。
20. (1)“与贾琏隔房”“与奶子丫头亲近人等裁衣”,及时更换密切接触者的衣物;(2)“十二日不放家去”,采取必要的隔离手段,避免交叉感染;(2)“外面打扫净室”,保持公共卫生;(4)“诊脉下药”,及时就医。
【评分标准】5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5分。意思答对即可。
21.60分(略)
【评分标准】依照高考评分标准。
高二语文试题 第 10 页 共 10 页
相关文档
- 【物理】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五莲县2021-06-0115页
-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18-2019学年高2021-06-0118页
-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五莲县2019-20202021-05-2617页
- 【物理】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18-2012021-05-2513页
- 【物理】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19-2022021-05-259页
- 【物理】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18-2012021-05-2414页
- 【物理】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17-2012021-05-2212页
- 【英语】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19-2022021-05-2119页
-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2021-05-2011页
- 【英语】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19-2022021-05-19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