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7.5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 年莆田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第二次检测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中国古代的思想中,“和”美强调了自然万物的和谐共生,人与人之间的笙磬同音,
社会的讲信修睦与和气致祥,更注重这些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和谐。古人认识到,自然、人、
社会三者始终处在一个相互影响、彼此制约又协同发展的动态平衡中,彼此间关系的和谐也
成为宇宙间流转、生生不息的关键。
我们的祖先在蒙昧时期就关注到生命之源——气,并且将天、地、人三气紧密相连。地
气、天气的上升下降,阴阳、天地相互激荡,再加上雷霆、风雨的滋润,使得四季、日月相
互交替,因此形成万物。万物虽然有数量、大小、形状与本质的差异,但是却能井然有序、
各得其所、和谐相处,这是自然中的“和”美所发挥的作用。“奋至德之光,动四气之和,
以着万物之理。”通过调动四气、调和阴阳来达到和,故而“动己而天地应焉,四时和焉,
星辰理焉,万物育焉。”《礼记·乐记》中写道“乐者,天地之和也”,这体现出宇宙万物和
谐平衡的状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先民的和谐世界观。
“和”是宇宙之根本性质,是宇宙之真、之善、之美的总来源,既然宇宙的真善美都来
自和,那么,我们人工的创造,也应效法天地,以和为根本法则。在世间万物相融相通的基
础上,人们效法天地自然,将人事合于其中,既追求自然的旨趣,又强调人为的秩序;既强
调规则,又在一定程度上无为而治;既遵守礼仪制度,又不能完全受它约束,在主张秩序和
追求自然两者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桥梁。“《礼记》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
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均是达到天下‘大顺’的要素和基质。”此时的“和”美不仅指自然万
物之间的协调统一,更是作为人与天之间沟通的连接点,其最高境界是达到天人和谐。“乐
者敦和,率神而从天”“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基于儒家“崇天”“敬天”的思想,礼、乐的制作原理模拟了天地的运行规律,将天地
作为万物和谐的样本与标准。“故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天地间
的和合作用通过“和”美之乐体现出来,它可以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天高地下,万物散
殊,而礼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焉”。圣人在制礼乐时首先要懂得天地的运
行机制与规律,效法天地、阴阳、四时和鬼神,为人的行为指出方向和提供依据。将人的活
动与天地相联系,不仅有利于提高个人的自觉意识,也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凝聚
力以抵御强敌,维护统治,正如《礼记·乐记》中讲到“夫敬以和,何事不行?”
“和”美思想以天地作为起点,应用到人事社会中,最后又反观于天地间,其中的人、
自然、宇宙、社会都不是相互独立、彼此分离的,而是组成了一个休戚相关的统一体,这一
人与自然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美的观念,在《礼记·乐记》中有较为全面与直
接的论析与体现。自然界中的万物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了丰富而统一的世界,人
类也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尊重万物、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为促进人与万物的和谐共存和共
同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摘编自梁晓萍、李阳《〈礼记·乐记〉中的“和”美思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国古代“和”美思想强调自然、人、社会三者自身的和谐及其相互关系的和谐。
B.万物虽有外在形式与内在本质的差异,但在“和”美作用下,却能有序和谐相处。
C.人们创造性地效法天地自然,既追求自然、无为等,又强调人为的秩序规则等。
D.圣人以天地的运行机制、规律指导礼乐制作,是为提高凝聚力以抵御强敌,维护统
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二、三段论述自然界的“和”美、人与天的“和”美,论证层次清晰,是并列
关系。
B.第四段论述了礼乐制作的思想基础、制作原理、积极作用,其中积极作用是论述重
点。
C.文章结尾总结全文,提出人类应贡献力量的呼吁,与开头呼应,结构严谨。
D.文章大量引用《礼记·乐记》的内容,使其“和”美思想得到具体的呈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既然自然、人、社会之间始终保持动态平衡,那么任何时间三者互相制约的力度、
共同发展的程度都应相同。
B.“和”美作为人与天之间沟通的连接点,常常能达到“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
同节”的和谐的最高境界。
C.“天高地下,万物散殊”“流而不息,合同而化”就是圣人制礼乐时要遵循、模拟的
天地的运行机制和规律。
D.“和”美思想中的人、自然、宇宙和社会是互相联系、交融共存的,彼此之间休戚
相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关于核酸检测对早期诊断的作用,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贵强表示,核酸
检测目前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诊断手段。我们现在强调早期发现病人,隔
离病人,同时使需要治疗的人得到有效的治疗,这都有赖于核酸的检测。王贵强介绍,武汉
地区新的诊疗指南方案也有临床诊断的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就是核酸没有出来之前,临床符
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表现,目的也是希望及时发现病人,及时进行治疗,避免因为核酸诊
断滞后影响到临床的干预和治疗,影响病人的生存率。综合来看,现在核酸检测的能力明显
提升。发改委昨天发文,核酸检测的试剂是充足的。王贵强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核酸
检测。“只要有 PCR 条件的医疗机构都能够开展核酸检测,试剂有保障,能力有基础,这样
核酸检测的速度可以大大提升,可以有效遴选出需要治疗和需要隔离的人群。核酸检测方面,
快速检测疑似病例,有一部分明确诊断了,收入病房,轻型的进入方舱,重型的到定点医院,
疑似病人经过核酸检测后如果是阴性就可以回家了。”王贵强说,核酸检测可以快速地分流
病人,使医疗机构的压力大大减轻,同时最大限度避免疑似病人在社会上造成更多的传播,
传染源也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摘编自《核酸检测试剂充足——鼓励有条件医疗机构开展核酸检测》,“人民网”2020
年 2 月 7 日)
材料二:
资料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材料三:
“方舱医院”是军队野战机动医疗系统的一种,目前在各种应急救治中也有广泛使用。
其一般由医疗功能单元、病房单元、技术保障单元等部分构成,是一种模块化卫生装备,具
有紧急救治、外科处置、临床检验等多方面功能。“方舱医院”主要收治核酸检测为阳性、
但症状不明显的轻症病人,此举可大大缓解武汉医疗资源紧张的难题。作为医疗场所,“方
舱医院”可起到集中收治、隔离的效果,患者能得到基本医疗照顾。各“方舱医院”内部大
多用隔板分隔出多个护理单元,每个护理单元含 30 至 50 张床不等,数个单元之间设置门诊、
护士站,配备移动 CT 等医疗设备,可对入治患者进行观察、治疗。医院注重对医护人员的
保护,出、入分别是两条独立通道,避免交叉感染,尤其是离开隔离区的通道,严格执行了
消毒杀菌、脱掉防护隔离、淋浴的动线流程,尽最大努力保护医疗人员安全。
在武汉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方舱医院”有三个突出的优势:一是能在很短时间内,
以最小的成本,解决大量轻症患者的收治问题;二是场所在极短时间,甚至 24 小时内就可
以改建,疫情结束后也可以低成本恢复;三是有望以高速度、低成本、高效益的做法,达到
控制传染源、救治患者的两大目标。相比隔离密闭的小病房空间,“方舱医院”不仅可以收
治大量患者,其开放式的病房还可以大幅提高看护效率,让医护人员有足够的精力照顾更多
病人。王辰表示,由于是轻症患者,一般情况下病人可以自理,并给予口服药、肌肉注射等
必要的医疗护理,如果病友间互助性强一些,还可以参照社区互助模式。
(摘编自《“方舱医院”为何是武汉疫情防控的关键之举?》)
4.下列对“方舱医院”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是一种机动医疗系统,一种模块化卫生装备,易于改建和恢复。
B.具有紧急救治等多方面功能,快速取得多方面效果。
C.内部是开放式病房,数个护理单元共用一些医疗资源。
D.可收治大量轻症病人,并给予患者细致的医疗照顾。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核酸检测目前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诊断手段,但一味依赖核酸检
测,有可能会使诊断滞后。
B.疫情期间,医疗资源紧张,医疗机构压力大,所以对病人应及时发现、快速分流、
最大限度减少疑似病人的传播。
C.未加任何防护就接触野生、养殖动物,接触或处理动物排泄物后不洗手,处理食物
时不分生熟等,都可能被感染。
D.“方舱医院”隔离区的出入通道独立,医护人员只要在出去的通道严格执行消毒杀
菌等动线流程,即可保证自身安全。
6.如何从各环节保障取得新型冠状肺炎之战的胜利?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分析。(6 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失 联
周 鸣
拖着疲惫的身子穿过幽深的通道回到房间,衣红豆一头倒在床铺上。从枕头下摸出手机
开机,却没有一丁点儿信号。她生气地把手机扔到一边。在资讯如此发达的当今社会,除了
发生意外,怕只有特殊群体在特殊环境从事特殊工作才会与外界失联。比如军人。
战备坑道蜿蜒曲折,呈螺旋式下降,从伪装口进去,穿过道道厚重的屏障,下到最深最
底处才能到达工作地点。衣红豆多次进洞,早已适应洞内的与世隔绝,唯有这次她是那么渴
望与外界相通——在法律上已经不属于她的儿子壮壮令她放心不下。
离婚是衣红豆提出来的,前夫家抓住这点不放,要求她放弃孩子。她咽不下这口气,办
完手续后就没跟前夫家的任何人联系过。
她跟壮壮商量,每个月到明州跟她过一个周末。但半年壮壮只来过三次,上个月壮壮还
推说功课忙,这个月干脆明说不想来。衣红豆心里没着没落的。进洞的事不能跟壮壮明说,
她怕失联后壮壮找不到她误会,打算把任务推了,临了却又开不了口——等儿子每月两天的
相聚,实在不能成为一名军人留守后方的理由。
这次实兵实弹对抗演练规模大、层次高,战区内所有军兵种全要参加。现代战争,兵马
未动,信息先行。联合气象水文保障专家组先期进驻,研判演练期间的战场气象海洋环境,
为导演部首长提供决策依据。处长接到通知,说司令员半小时后到气象值班室,给衣红豆高
工壮行。很快,所有人坐到会议桌前,挺直身板,静等首长莅临。
战区海军航空兵司令员在参谋长的陪同下进来。处长立正敬礼,朗声报告,司令员同志,
气象台正在会商演练期间的天气,请指示!
司令员回礼,坐下,都坐下。他哈哈笑道,你们接下来的任务很艰巨,我今天来呢,一
是看望大家;二是给衣高工送行。他把视线转向衣红豆,衣高工,你的任务更艰巨。
明白!衣红豆站起来,我会努力的!
衣红豆对着整面墙的大屏幕,讲解演练期间影响任务机场、航路、空域的主要天气系统,
影响程度的预判,航空气象保障的重点难点,趋利避害的措施建议等等。司令员听完,有些
忧心地说,天气不怎么样啊。他顿了一下,不过,刚才听了衣高工的讲解,我还是充满信心
的。衣高工已经成竹在胸了嘛,她一定能完成好这次任务的。
参谋长补充,衣高工,司令的意思,必须想办法为航空兵撑起一片蓝天!
明白!衣红豆感觉一股无形的压力袭来,身子不由往后挫了挫。
家里都安排好了?司令员关切地问。
衣红豆点头。
工作上的生活上的,有什么困难就打电话回来。他点处长和台长的名,方方面面,你们
都要全力以赴支持衣高工。
晚上,衣红豆给壮壮发了一条微信,说等她出完差回来就去东港看他。壮壮没回,衣红
豆忐忑不安。等了一夜,还是没回。衣红豆上班后到北大院指挥楼气象值班室准备资料。
梅雨期还剩个尾巴,窗外,若有若无的雨丝儿一直在飘,天地间仿佛立着一张网,一切
都被罩住了,朦朦胧胧看不真切。
衣红豆心里惦记着壮壮有没有来消息,资料准备好就急着往宿舍赶,出了指挥楼才发现
雨下大了。她一头钻进雨幕,几乎是跑着回到宿舍,从便衣兜里取出手机,哆嗦着输入解码,
点开微信,长舒一口气——壮壮头像上那个可爱的小红点被她盼来了。
是一条长文,充满怨气,大意是他万万没想到衣红豆会不要他,所以不打算认她这个妈
了。好不容易盼来的消息像把刀,刺中了一位母亲的心。她赶紧给壮壮打电话,通的,却不
接。再打,关机。衣红豆泪如泉涌,一层又涌出一层。
不行,必须立即去东港跟壮壮沟通,否则不只是在法律上把儿子弄丢了,情感上也找不
回来了。
再回北大院办公楼找处长请假,一路疾行,泪眼模糊。这个样子去见处长,非把他吓着
不可。衣红豆停下脚步,擦干眼泪,稳住心神,情绪才没那么激动了。
处长见衣红豆进来,连忙招呼她坐。
衣红豆摘掉迷彩帽,用纸巾吸干脸上、鬓角上的雨水。
喝点热的。处长给衣红豆沏了杯红茶,看衣红豆衣服上挂了一层水珠,忙说,把外衣脱
了吧,小心感冒。
衣红豆听话地脱下迷彩外衣,抖抖,搭在椅背上,心里想着怎么把撂挑子的话说出口。
处长从办公室衣柜里把自己的迷彩上衣找出来,说披上吧,海魂衫怕是顶不住。
还真有点凉,衣红豆又听话地披上处长的外衣,撂挑子的话到了嘴边却换成这样,伞忘
在值班室了,回来取,顺便过来跟你坐坐。首长的要求好高啊,压力挺大的。
所以,只能派你去,红豆姐。处长的身子朝衣红豆倾了倾,家里有事尽管开口,我帮你
搞定。
她的家事千头万绪,自己都搞不定,还能指望单位领导?衣红豆摇摇头,表示会尽最大
的努力。
壮壮的手机一直关着,衣红豆就这样揪着一颗心出发了。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描写了衣红豆参加实兵实弹对抗演练前夕,内心充满矛盾挣扎,最终艰难抉择
的过程,凸显了现代军人可贵的精神风貌。
B.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周遭景物的朦胧、暗淡,渲染了压抑
的氛围,烘托了人物忐忑焦虑的心境。
C.处长让衣红豆披上他的迷彩衣,表明了处长对衣红豆的关心,正是这一举动,使衣
红豆转变了撂挑子的想法,推动了情节发展。
D.小说善于在对话中突出人物形象,“明白!我会努力的!”表明衣红豆勇担重任,“只
能派你去”表现出她业务能力强。
8.小说以“失联”为题有何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答:
9.本文双线交织,构思巧妙,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 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
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迁为荥阳令。黯耻为
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黯多病,治务在无为而已,
弘大体,不拘文法。张汤方以更定律令为廷尉,黯数质责汤于上前,曰:“公为正卿,上不
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二者无一焉。非苦就行①,
放析就功②,何乃取高皇帝约束纷更之为?公以此无种矣。”黯时与汤论议,汤辩常在文深小
苛,黯伉厉守高不能屈,忿发骂曰:“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
重足而立③,侧目而视矣!”淮南王谋反,惮黯,曰:“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
说丞相公孙弘,如发蒙振落耳。”始黯列为九卿,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及弘、汤稍益贵,
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等。已而弘至丞相,封为侯;汤至御史大夫;故黯时丞相史皆与
黯同列,或尊用过之。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
者居上。”上默然。有间黯罢,上曰:“人果不可以无学,观黯之言也日益甚。”居无何匈奴
浑邪王率众来降汉发车二万乘县官无钱从民贳④马民或匿马马不具上怒欲斩长安令黯曰:“长
安令无罪,独斩黯,民乃肯出马。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
罢弊中国而以事夷狄之人乎!”上默然。后数月,黯坐小法,会赦免官,于是黯隐于田园。
(节选自《史记·汲黯传》)
【注】①非苦就行:明知事错还努力去做,以求造就好名声。②放析就功:肆意增繁律
令破坏汉朝旧制,目的是要成就个人的功绩。③重足而立:两脚并拢站立,形容极其恐惧拘
束而不敢行走。④贳(shì):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居无何/匈奴浑邪王率众来降/汉发车二万乘/县官无钱从民/贳马/民或匿马/马不具/
上怒/欲斩长安令/
B.居无何/匈奴浑邪王率众来降/汉发车二万乘/县官无钱/从民贳马/民或匿马/马不具上
/怒欲斩长安令/
C.居无何/匈奴浑邪王率众来降汉/发车二万乘/县官无钱/从民贳马/民或匿马/马不具/
上怒/欲斩长安令/
D.居无何/匈奴浑邪王率众来降/汉发车二万乘/县官无钱/从民贳马/民或匿马/马不具/
上怒/欲斩长安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为皇帝的长子。
B.廷尉,官名,秦始置,为九卿之一,掌刑狱,是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
C.匈奴,兴起于今内蒙古一带,是秦末汉初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首领叫单
于。
D.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常用来泛称除华夏民族以外的各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汲黯自有主张,不按命令行事。汲黯奉命视察东越相攻之事,还没到目的地,就从
吴地折返,还说东越相攻是民风本来就好斗,不值得过问。
B.汲黯注重大体,反对玩弄文法。汲黯为政力求无为,弘其大要而不拘守法令条文;
与张汤辩论,张汤总爱深究条文,苛求细节,汲黯对其大加痛斥。
C.汲黯语言刚厉,责人不留情面。对张汤更改制定律令,他多次在皇帝面前质问、怒
骂;后来当面指责皇帝用人不当,但仍旧得到皇帝的赞赏。
D.汲黯仗义执言,反对善待匈奴。他反对杀长安令,认为匈奴叛将降汉,朝廷可慢慢
让沿途各县准备车马按顺序接他们过来,不应骚扰全国不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及弘、汤稍益贵,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等。
译文:
(2)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赏小园牡丹有感
陆 游
洛阳牡丹面径尺,鄜畤①牡丹高丈余。
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
俗人用意苦局促,目所未见辄谓无。
周汉故都②亦岂远,安得尺箠驱群胡。
【注】①鄜畤:在今陕西富平县。为长安“三辅”所辖,诗中借指长安一带。②周汉故
都:长安、洛阳曾为周汉故都。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篇实写眼前所见:小园里来自洛阳、长安的牡丹开得极盛。诗人抓住牡丹特点,
对其进行粗线条勾勒。
B.“世间尤物”总结上句,“恨我”一句直抒胸臆,遗憾自己年少时就住在江东吴越之
地而不能到长安、洛阳。
C.颈联发表议论,批评俗人见识狭隘,仅仅因为自己没有亲眼见到过这样的花,就否
认其存在的可能。
D.尾联提到“周汉故都”,与开篇的洛阳、鄜畤形成呼应,使整首诗结构完整,意脉
贯通,“故”字隐含伤痛之感。
15.诗歌尾联蕴含着怎样丰富的含意?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屈 原 在 《 离 骚 》 中 , 表 达 “ 道 不 同 不 相 为 谋 ” 之 感 的 诗 句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意思与成语“方凿圆
枘”相近。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用反问的语气
进行谴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孔 子 在 《 论 语 》 中 论 述 学 习 与 思 考 的 辩 证 关 系 的 句 子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__________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
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
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__________树叶
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
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
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一种磅礴之
势这时已酿成,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
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
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天当__________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
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__________、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
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
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他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
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冲刺。
17.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有(3 分)
A.对偶、借代、排比 B.比拟、比喻、排比
C.比拟、比喻、夸张 D.对偶、借代、夸张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充满 藏在 春生秋杀 前赴后继
B.充斥 藏在 春生秋杀 承前启后
C.充斥 潜在 春华秋实 前赴后继
D.充满 潜在 春华秋实 承前启后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一种磅礴之势这时已酿成,在天地间升腾,在
田野上滚动。
B.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
天地间升腾。
C.经过那春天的灵秀之气半年的积攒,一种磅礴之势这时已酿成,在田野上滚动,在
天地间升腾。
D.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攒,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
天地间升腾。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京张高铁正线全长 174 公里,设计时速 350 公里。但沿路①____________________,分
为 120 公里、200 公里、250 公里和 350 公里时速不等。在这样复杂的路况下,智能动车组
首次②____________________,能实现车站自动发车、区间自动运行、车站自动停车、车门
自动打开、车门及站台门联动控制等。每辆车都布置有 2718 个监测点,全面感知运行状态。
复兴号智能动车组还具备抗严寒能力,最低可以在零下 40 摄氏度的环境下运行。此外,京
张高铁线路中隧道数量众多,为了使旅客可以③____________________,京张高铁还采用了
华为 4G/5G 共模设备,使高铁旅客网络信号切换次数减少 90%。
21.把下面几个短句改写为一个长句,要求不能改变原意,语言连贯通顺,可以对个别
词语进行调整、增删。(5 分)
①中国天文学家发现了首颗太阳系外行星及其母恒星。
②它们获得了富有神话色彩的名字:“望舒”和“羲和”。
③“望舒”和“羲和”分别寓意月神和太阳女神。
④这两个名字体现了恒星与行星之间的关系,也象征着探索宇宙的精神。
答: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咬文嚼字》《语言文字周报》分别公布了 2019 年度流
行语榜单。比较引人关注的有:
①996:源自互联网企业员工早 9 点上班,晚 9 点下班,每周工作 6 天的工作制度,对
此,人们褒贬不一。
②14 亿护旗手:网民在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表达对国旗的敬爱。
③硬核:形容很厉害、很彪悍、很刚硬,如硬核中国、硬核妈妈、硬核人生等。
④柠檬精:既能表达羡慕又兼具嫉妒的情绪;也可用于自嘲,如“我柠檬了”“我酸了”。
⑤融梗:把别人精彩的创意融合进自己的作品中,属于“合理借鉴”还是“违法抄袭”,
至今未有定论。
网络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是时代的晴雨表,纷繁世相的聚光灯,社会文化的多棱镜。这
些流行语引发了你对个人、国家、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哪些联想和感悟?请从以上流行语当
中任选两至三个,使之形成有机联系,以“品味流行用语,透视生活社会”为主题写一篇演
讲稿。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 800 字。
语文•答案
(1~5 题,7 题,10-12 题,14 题,17 - 19 题,每小题 3 分)
1. 答案 D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思路点拨“是为提高凝聚力以抵御强敌,维护统治”错,原文是“将人的活动与天地相
联系……有利于……提高凝聚力以抵御强敌,维护统治”。
2. 答案 A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思路点拨“论证层次清晰,是并列关系”错误,由原文中“在世间万物相融相通的基础
上,人们效法天地自 然……”可知,二、三段是递进关系,第二段论述自然界的“和”美,
第三段在第二段基础上论述人类效法自然, 在其中融入人事,形成人与天的“和”美。
3. 答案 D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思路点拨 A. “那么任何时间三者互相制约的力度、共同发展的程度都应相同”错误,
任何时间都相同是一种固化的、静态的平衡,而动态和谐强调的是三者强弱随时变化、随时
调整,达到整体平衡的一种状态。B. “常常 能达到……和谐的最高境界”错误,原文是“其
最高境界是达到天人和谐”,没有说“常常能达到”。C, “天高地 下,万物散殊”“流而不息”
讲的是天地间万物散乱、流动不止的状态,这是礼乐兴起的背景,而“合同而化”则是 礼乐
兴起的目的一作为一种纲纪协调万物。
4. 答案 D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概念的分析与理解的能力。
思路点拨“并给予患者细致的医疗照顾”错误,原文是“患者能得到基本医疗照顾”。
5. 答案 D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思路点拨“只要在出去的通道严格执行消毒杀菌等动线流程,即可保证自身安全”错,
原文是“尤其是离开隔 离区的通道,严格执行了消毒杀菌、脱掉防护隔离、淋浴的动线流
程,尽最大努力保护医疗人员安全”。
6.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
能力。
答案①诊断环节: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充分开展核酸检测,快速、有效地遴选、分流、隔离
病人;同时,将核酸检 测与临床诊断相结合,优势互补,提高效率。②治疗环节:建立方舱医
院,收治轻度病患、控制传染源,设立定点 医院收治重度患者。③预防环节:加强宣传,让公
众养成讲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良好饮食习惯、保持 戴口罩就诊习惯等。④医疗
资源供给环节:应最大限度地保证医疗资源的充足,保证医护人员的生命健康。 (每点 2 分,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7. 答案 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
思路点拨“正是这一举动,使衣红豆转变了摟挑子的想法”错误,衣红豆一开始就有“等
儿子每月两天的相 聚,实在不能成为一名军人留守后方的理由”这样的思想境界;而且她在路
上还认为“这个样子去见处长,非把 他吓着不可”,可见她非常替别人着想;到了之后“心里
想着怎么把摟挑子的话说出口,,,说明她内心也觉得摟 挑子不对。
8.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作品题目的能力。
答案①意蕴丰富,含蓄蕴藉。“失联”既指衣红豆在特殊环境工作与儿子在通讯上失联,
也指她不仅在法律上与儿子“失联”,在情感上也即将与儿子“失联”。②概括了文章的主要
情节。文章描写的就是衣红豆与儿子 失联,建立联系,再次失联的故事。③突出了文章的
主旨。现代军人为了职责,忍受与家人失联的痛苦,面临感 情失联的危机,凸显其为了国家
牺牲个人利益的高尚品质。④设置了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每点 2 分,答 出任意三点
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9.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答案①一条线索是衣红豆执行军事任务:围绕这条线索,写了衣红豆进洞工作,接受领导
重托、准备材料,想 要擢挑子,最终出发。(2 分)②一条线索是衣红豆的家庭生活:围绕这
条线索,写衣红豆与儿子失联,取得联 系,再次失联。(2 分)③两条线索因衣红豆兼有军人
和母亲两个身份,自然而然地交织在一起,并且构成巨大 的矛盾冲突。(1 分)④双线交织,
丰富了现代军人的形象,拓展了作品的广度和深度。(1 分)(意思对即可)
10. 答案 D
11. 答案 A
12. 答案 C
13. 命题透析
答案(1)等到公孙弘、张汤日渐显贵,和汲黯官位相当时,汲黯又责难诋毁公孙弘、
张汤等人。(关键词“稍” “同位” “非毁”的翻译各 1 分,大意 2 分)
(2)汲黯心胸狭窄,不可能没有一点怨恨,朝见皇上时,他走上前说道:“陛下任用群
臣就像堆柴垛一样,后来 的在上面。”(关键词“褊心”“望”“前”的翻译各 1 分,大意 2
分)
参考译文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孝景帝死后,太子即位,任命他做谒者。东越人互相攻打起来,
皇上派汲黯前往视察。他未到达东越,行至吴县便折返而归,禀报说:"东越人相攻,是当地
民俗本来就如此,不值得屈尊天子的 使臣去过问。”调任为荥阳县令。汲黯认为当县令耻辱,
便称病辞官还乡。皇上闻讯,召汲黯任中大夫。由于屡次向皇上直言谏净,他仍不得久留宫
内。他体弱多病,为政力求无为而治,推广大的原则而不拘守法令条文。张汤刚因为更改制
定刑律法令做了廷尉,汲黯就多次在皇上面前质问指责张汤,说:“你身为正卿,却对上 不
能弘扬先帝的功业,对下不能遏止天下人的邪恶欲念。或安国富民,或使监狱空无罪犯,这
两方面你都一事 无成。相反,错事你竭力去做,大肆破坏律令,以成就自己的事业,你怎么
竟敢把高祖皇帝定下的规章制度也 乱改一气呢?你这样做会族灭无后的。”汲黯时常和张汤
争辩,张汤辩论起来,总爱深究条文,苛求细节,汲黯 则出言刚直严肃,志气昂奋,却不
能驳倒张汤,他怒不可遏地骂张汤说:“天下人都说绝不能让刀笔之吏身居公 卿之位,果真
如此。如果非依张汤之法行事不可,必令天下人恐惧得双足并拢站立而不敢迈步,眼睛也只
能斜 视了!”淮南王阴谋反叛,畏惧汲黯,说:"汲黯爱直言相谏,固守节操为正义而死,
很难用不正当的事情诱惑 他;至于游说丞相公孙弘,就像揭掉蒙布震掉落叶那么容易。”当
初汲黯位列九卿时,公孙弘、张汤不过还是一 般小吏而已。等到公孙弘、张汤日渐显贵,和
汲黯官位相当时,汲黯又责难诋毁公孙弘、张汤等人。不久,公孙 弘升为丞相,封为列侯;
张汤官至御史大夫;昔日汲黯手下的丞相、史全都和汲黯同级了,有的被重用,地位甚 至还
超过了他。汲黯心胸狭窄,不可能没有一点怨恨,朝见皇上时,他走上前说道:“陛下任用
群臣就像堆柴垛 一样,后来的在上面。”皇上沉默不语。一会儿汲黯退了下去,皇上说:“—
个人确实不可以没有学识,看汲黯 这番话,他是一天比一天过分了。”时隔不久,匈奴浑邪
王率部众来降,朝廷征发两万车辆前去接运。官府无 钱,便向百姓借马。有的人把马藏起
来,马无法凑齐。皇上大怒,要杀长安县令。汲黯说:“长安县令没有罪, 只要杀了我,百
姓就肯献出马匹了。况且匈奴将领背叛他们的君主来投降汉朝,朝廷可以慢慢地让沿途各县
准备车马把他们按顺序接运过来,何至于让全国骚扰不安,使我国人陷于疲敝去侍奉那些匈
奴的降兵降将呢!”皇上沉默无言。事后数月,汲黯因犯小罪被判罪,适逢皇上大赦,他仅
遭免官,于是汲黯归隐于田园。
14. 答案 A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思路点拨“实写眼前所见”“来自洛阳、长安的牡丹”错误。作者开篇并未写小园中的
牡丹,而是写由小园中的牡丹联想到的洛阳、长安二地的牡丹,是虚写。如果是亲眼所见,
就不会发出“恨我总角东吴居”的感慨了。
15.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
答案①尾联的意思是:作为周汉故都的长安、洛阳离东吴并不远,怎样才能扬鞭执篷驱
赶那里的胡人呢? (2 分)②“亦岂远”饱含对南宋朝廷软弱无能、偏安一隅的失望、不满,
“故都”含有对故土沦于敌手的伤痛、不 甘。(2 分)③“安得”既有驱逐胡人、收复失地
的理想,也有志不得伸的无奈。(2 分)(意思对即可)
16.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识记、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答案(1)何方圜之能周兮 夫孰异道而相安(2)奈何取之尽锚铢 用之如泥沙(3)学而
不思则罔 思 而不学则殆(每空 1 分)
17. 答案 B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的能力。
思路点拨 A.没有借代;C.没有夸张;D.没有借代、夸张。语段中运用的修辞有:①比拟,如
“向秋的终点做着 最后冲刺”;②比喻,如“山坡上的芋芋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③排比,如“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
进的瓜秧”;④对偶,如“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 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
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
18. 答案 D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意义和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思路点拨充满:布满,填满;充分具有。充斥:多得到处都是,也有充满的意思,含贬义。此
处应选“充满”。 藏在:躲避在。潜在:存在于事物内部不容易发现或发觉。“藏在”是客观描
述,“潜在”文学意味更浓,更符合 修辞多样的语境。春生秋杀: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
零。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多用于比喻。语 境中有“黄色”意味着“收获”之类的
字眼,故选“春华秋实”。承前启后:承接前面的,开创后来的;指继承前人 事业,为后人开辟
道路。前赴后继: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根 据
“生命交替”可知,应选“承前启后”。
19. 答案 B
20. 命题透析
答案①各段的开行速度不同②引入自动驾驶技术③接收到更稳定的信号(每空 2 分,意
思对即可)
21.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
答案被中国天文学家发现的首颗太阳系外行星及其母恒星获得的富有神话色彩的、体现
二星之间的关系并 象征着探索宇宙精神的名字“望舒”和“羲和”分别寓意月神和太阳女
神。(不是长句不给分,关键信息每点 1 分,语言流畅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