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9.50 KB
  • 2021-06-03 发布

语文卷·2018届山东省烟台一中、二中(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11)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东省烟台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民族学视野下的中国书法 罗海东 中国式文人以独特的审美情感和系统的技术枝巧用毛笔书写汉字,书写主体的集体人格化、书写工具的强大表现力、书写技法的高度程式化、表现客体的形音义自足与千变万化,使得中国书法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写字”,成为民族特色鲜明的专门艺术。在中国艺术内部,书法也颇有代表性。文字是文明最基本的要素,而汉字的实用与书法的审美一体两用密不可分,所以中国书法地位特殊。历史上,汉字始终是中国的通用文字,故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民族跨度较大,更加广泛地承载着56个民族所共有的中华民族精神,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阴阳调和的辩证法、自强不息的生命观、写意抒怀的艺术观等,在中国书法中均有集中的、综合的反映。‎ 中国书法以汉字为载体,自然依随汉族的文脉而发生、发展,同时也得益于中国少数民族的参与和创造。早在东周时期,鲜虞族建立的中山国所出“中山三器”与“守丘刻石”,便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名作。楚汉相承,由南方少数民族参与创造的先秦楚系书法与周—秦文字系统一道,对汉代书法产生重要影响。正是在汉代,篆、隶、草、行、楷五种书体创立完备,从此中国书法以风格史为主线,不断从辉煌走向新的辉煌。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资源南北分流,由此逐渐形成1700年来中国书法碑、帖两大体系双峰并峙的基本格局。北方少数民族直接确立了北碑体系,也间接促进了南帖体系的发展。元代,朝廷为笼络士人,礼聘宋朝宗室赵孟頫并推赏其书法,赵氏倡导的复古书风,亦使宋末颓微的中国书法重回传统正道。同时,以鲜于枢、康里巎巎、耶律楚材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书法家群体,以其特殊的身份地位和较高的艺术成就,为中国书法的保护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清代,许多皇帝偏爱书法并身体力行,对中国书法产生了积极影响。尤其是康熙、乾隆二帝,分别崇尚董其昌和赵孟頫这两位继承型的帖学大家,令清代前期书坛延续了书法正脉。清代中后期,由于文字学和考古学的发展,促成了碑学中兴的局面。‎ 因此,中国书法在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在中华文化整合中的标志作用。中华文化整合的核心内容,是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的混融,其关键点在政治军事上表现为秦(代表黄河文化)灭楚(代表长江文化),在文化艺术上则以汉字(书法)之“书同文”‎ 为标志;其次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文献功能。书法遗迹即文字遗存,不仅可与其他文献相互印证,甚至在相关文献损毁阙如时成为研究某段历史某些问题仅有的线索,堪称民族文化的“活化石”。例如被誉为“篆中之草”的《散氏盘》铭文,本为一篇地契,却是研究西周晚期诸侯国纠纷与土地流转制度的珍贵文献;再次对中国社会的维系调和作用。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以中和简静、含蓄深沉为主要审美取向,具有人文化育功能,关乎科举应试需要并与儒、释、道兼通的中国书法,为统治者治人尤其是治士独特贡献。不仅所有读书人都要学书法、用书法,受到书法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入世不利的文化精英如苏轼、徐渭等,往往也以书法释怀寄情、寻求精神的超逸。‎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书法兼实用与审美于一体,融合了写意抒怀、天人合一、阴阳调和等中国艺术观,具有很强的民族象征意义。‎ B.“北碑”即北朝刻石的通称,淸朝中后期,人们追捧“北碑”,进而促进了文字学和考古学的发展。‎ C.中国早期的“先秦楚系书法”与“周-秦文字系统”都融人了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和智慧,对中国书法影响深远。‎ D.元代帖学大家赵孟頰开一代书法古风,鲜于枢、康里巎巎等北方少数民族书法家也身体力行,共同促进了书法的繁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中国文人与中国艺术两个角度切人,分析了中国书法的显著特点,点明本文的核心议题:中国书法实用性与审美性完美统一。‎ B.文章以大段文字论述了中国历朝历代少数民族——包括处于统治地位的少数民族领导阶层一一对中国书法的重要影响。‎ C.文章以《散氏盘》铭文为例,论证了中国书法遗迹在历史文化传承中具有文献功能,尤其是在相关的文献缺损难寻或遭到毁坏的时候。‎ D.文章一方面写中国书法对于多民族中国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写中国少数民族广泛参与创造了中国书法,突出了“民族学视野”论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中国书法始终是以作为通用文字的汉字为载体,所以其民族跨度极大,广泛地承载着56个民族所共有的民族精神。‎ B.在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中国书法不仅在文化整合中具有标志性作用,而且维系调和着中国社会,具有人文化育功能。‎ C.如果董其昌和赵孟頫,不临摹古法,不注重传承,他们就不会成为声名显赫的帖学名家,也不会得到康熙、乾隆皇帝的推崇。‎ D.中国书法不仅追求中和简静、含蓄深沉的审美境界,而且汇聚了儒释道三方的思想精华,为统治者招贤纳士做出贡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4-6题。‎ 山路马帮 简云斌 近来在乡镇工作,每天上下班要坐四十分钟的车,一般早上八点出发,晚上六点回家,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来回奔波,天天如此。坐车时,我喜欢打量窗外风物。本地属于采煤区,公路沿线多是光瘠、裸露的石灰岩山壁,间或有些茶山、竹林、庄稼地,由于灰尘重,色调并不清绿,路旁的农舍更是灰扑扑的。这样的感觉自然不太舒服。只有马帮在公路上出现时,才令我眼睛一亮。‎ 早上看见的那些马,同人一样,是出门干活的。晨光中,几匹矮小、结实的马,在公路边排成一队,驮着沉重的货物,摇着尾巴,低着头,悄然地走着。每匹马左右两边各挂着一个大竹筐,装的多是水泥、石灰、片石等建筑材料,两个竹筐用木棍架起,紧紧压在马背上。行进中,它们的身子洒满了阳光,黄色、褐色或黑色的毛发沾着尘土,稀疏而脏乱,散发出热腾腾的汗水,马蹄在坚硬的路面“嗒嗒”作响。‎ 赶马的是些普通村民,有时甚至是老人、妇女,拿着树枝类的马鞭,并不吆喝,也不鞭挞,只是牵着缰绳,那些马就老老实实地跟着他们走。主人不说话,马儿也不吭一声,像一队默默移动的石头。偶尔,一匹马因不堪重荷,会抬头喷一个响鼻,顺便打量一下我们的汽车。它的嘴是咧着的,似在憨厚地向我们笑,它的眼神特别温驯、纯朴,像山里那些孩子。‎ 有一次下乡,碰见一位正在运料的老乡,顺便向他打听了一下马的行情。据他讲,一匹马身价大概两千元左右,每天吃十几斤饲料,主要是豌豆、玉米、小麦和草料,成本二十多元,而马干一天活,可以挣七十八元!那位老乡说着,很自豪地拍了拍身边一匹正喘着粗气的黄马。那马已干了一整天活,此时,身上仍驮着两大袋水泥,背部早勒出了几道深深的血痕。我摸了摸它的背,它也向我甩了甩尾巴,不知是不是表示感激。‎ 每当看着这些低眉顺眼、老实巴交的矮种马,我总在心底发出一声感叹:这就是命运呵!同样是马,北方的马可以在草原、大漠上扬鬃奋蹄、驰骋如风,大地是它们的舞台,自由是它们的性格,奔跑是它们的形象。而南方这些马,生来就是负重,套着缰绳,驮着比自己还重的货物,在山路上无休无止地跋涉、劳苦,一直到衰疲、老死。终其一生,它们除了行走在这些坑坑洼洼的山道,身体被荆棘、乱石擦出层层血痂外,从不曾梦见过辽阔的草原、浩瀚的沙漠和坦荡的阳关大道,也从不曾拥抱过奔驰的梦想。‎ 但是,这些矮种马身上表现出的坚韧品格,却着实令人敬重。人们常把干沉重的体力活叫着“当牛做马”。相对来说,马比牛更忠实、更勤恳。牛一般不会累死,如果它实在不能负重时,会消极怠工,赖在地上不肯动,所以牛虽然勤劳,但有时也博得一个不雅之称:懒牛。马则不一样,虽有“良马”、“劣马”之分,但从未有“懒马”之说。它是宁愿累死,也不会停下跋涉的步子。面对这些朴素的马,我想起曾经读过的几句诗:“‎ 我是一匹埋头于千年耕作的老马/忘记了奔腾/挣不脱鞭子和故乡”。我想,当这些马驮着重物,艰难行走在大山深处时,一定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在支撑着它们。不然,它们如何爬得上那么高的山口,跨得过那么深的沟壑?‎ 我还听说过一件事:本地一个叫“奥陶纪公园”的景区,开发之初,业主请了一些马帮驮运材料。因工期紧,运输量大,那些马匹没日没夜地奔劳,先后有四匹马累死在了工地上。这个故事令人伤心。我觉得,公园业主应该为那四匹马修一座纪念碑,让人们在游玩时,记住这些为人类幸福献出了生命的牲灵。虽然,它们在大地上活着时,是那样卑微、无声,但谁又能说,在仁慈的神明面前,它们的灵魂不比我们人类更为圣洁高尚?‎ 下班路上,碰见马帮时,则是另一番情景。夕阳落山,暮霭四合,马儿们完成了一天的劳作,迈着轻快的步子,从陡峭的山上一路溜达下来,是那样轻松、自在。树林漏出的夕晖中,晃动着它们矫健的身子。沿路都是青草、野花,一些马忍不住停下来,惬意地啃上一两嘴,主人也不急着催促它们。有些马儿身上的竹筐里,还盛着一大堆青草,那是主人顺路扯的。马儿和它们的主人一起,沿着公路,悄无声息走上一阵子,就回到那些亮着桔红灯光的农舍,那是他们歇息的地方。‎ 我们的车走远了。回头看时,马帮早已不见,薄雾冥冥,宛若缰绳般纤细的一条条山路,也隐进了夜色之中。我不知道,在那样的夜晚里,当那些马立在厩旁、默默嚼食时,会不会忘掉白天的辛劳,偶尔揣想一些与奔跑有关的事情……‎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对自然景色的描写,用语不多,突出了矿区山间山石多、尘土重且暗淡无光的特点,表现了作者暗淡的心境,同时也为了反衬见到马帮的兴奋心情。‎ B.作者将负重的马描绘成行进的石头,比作山里淳朴的孩子,这都表明,作者对马的隐忍负重持褒扬赞美态度,并且这种态度单一不变,贯穿始终。‎ C.运料的老乡分析马的行情,分析马干活的成本和利润,这都表明马帮运货的功利色彩,也预示着这些马的工作虽然让人敬重,但最终难以避免悲剧性的结局。‎ D.作者在行文中引用“”的诗句,突出马坚韧不屈的崇高形象,这样写使行文典雅、更有意蕴,自然引出作者的推断联想。‎ ‎5.请结合作品具体内容,对散文最后一段进行赏析。(5分)‎ ‎6.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围绕这一线索布局谋篇的?(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7-9题。‎ 材料一:‎ 近年来,国内外都在不断探索公民无偿献血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我们搜集筛选中外有关无偿献血的189篇文献(英文117篇,中文72篇)进行了分析研究。在研究中,我们采取了文献计量法,以描述性分析为主,比较分析国内外研究无傕献血的 意愿、影响因素的方法、结果等。189篇文献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定性访谈、引用教据库资料。英文文献中,利用数据库最多,其次是冋卷调查。中文文献中,问卷调查最多,然后是数据库和文献资枓。在数据分析上,中外均以构成比为最主要的方法(国内占95.16%,国外占93.07%),其次是卡方分析。另外,还有计算平均值、计算标准差等。国外 还有meta分析和模型分析,分别有16篇和10篇,而国内缺乏meta分析。189篇文献中,在研究影响献血意愿的因素上没有差异,以性别、居住地、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为主。①性别:中文文献中有47篇做了性别研究,有76.6%的文献得山男性献血多于女性的结论,这与国外文献79.01%的结论相同。②居住地:在所有研究居住地的中文(10 篇)和英文(13篇)文献中,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城镇居民的献血意愿高于农村居民。③文化与年龄:研究表明,献血人群结构年轻化,且有受教育程度越高,献血越踊跃的趋势。但是,胡家琪等发现受教育程度与献血意愿无关。④职业:吴海霞等砑究得出结论,在实施无偿献血的初期,大中专院校学生、国加工作人员、解放军官兵成为献血的主力军。随着街头流动采血工作的拓展,外来务工人员、私营企业员工、个体经营者已成为最具有潜力的献血群。国外研究也表明,血液大部分来自于初次献血的学生。‎ 国内外有137篇文献研究了无偿献血的阻碍因素,出规频繁排在前三位的是恐惧、缺乏认知和认为献血不方便,占文献总量的比例分别是82.48%,64.23%;和50.36%,见表1。涉及宗教因素的,国外有4篇。仅有国内文献得出了献血环境与服务态度差、认为浪费精力或时间的结论,不利于居民积极献血。‎ 材料二:‎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人口献血率达1-3%才能基本满足本国临床用血需求,而2014年中国大陆人口献血率仅为0.9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4%。低献血率的背后,除了国人的认知不足,比如担心影响身体,对献血有恐慌情绪等主观因素外,还有特定的客观原因。‎ 目前中国血站的库存血液全部来自无偿献血,而献血的主要渠道就是街头采血点(献血屋或献血车)。街头流动人口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一座城市的总体采血量。以北京某繁华地段采血点为例,据统计,天气好的时候,每天会有100人左右献血。芳碰上雨雪、 刮风等恶劣天气,献血人数会骤降一半多。遇到“五一”“十一”等节假日,人流量增加,每天献血人數能达到300人以上。而在寒冷的冬季,街上行人普遍减少之际,以及外地人大量返乡的春节期间,采血点自然也就门可罗雀,这就是所谓的季节性“血荒”。‎ 导致季节性“血荒”的根源,是献血人群的单一。本世纪初,由于大部分地区先后取消了给各单位下达的摊派性献血指标,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献血人數明显减少,使得在校大中专学生成为献血人群的主力,占比上升到50%左右。除学生以外,农民工也是供血的重要群体。过分依赖这两个季节流动性极强的群体,结果就是当学生寒暑假和农民工春节返乡之际,他们求学和务工所在城市就会出现采供血不足的情况。‎ 街头流动献血比例过高,必然造成献血“靠天吃饭”的现状。与流动采血相比,预约献血更有计划性,效率更高,这种方法也广泛被其他国家所使用。而在当下,中国预约献血还处于起步阶段,所占比例尚不足10%。‎ ‎(摘编自《大范围“血荒”要怪血販子吗?》,2016年4月27日《点击今曰》)‎ ‎7.下列关于中外文献对无偿献血的相关情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对189篇文献采取了文献计量和描述性分析的研究方法,中外文献均以问卷调查和利用数据库资料为主要研究方法。‎ B.国内外文献虽然在数据分析方法上存在差异,但调查结果有很多相同之处,例如:无偿献血的首要阻碍因素都是恐惧。‎ C.中外研究无偿献血均侧重于数据分析,国外分析方法比国内多,如国外运用了meta分析和模型分析,而中国在这两方面还是空白。‎ D.不管国内还是国外,男性的献血意愿要强于女性,城镇居民献血愿望更强、自觉性更高,在中外无偿献血中,学生都是主要群体。‎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表1中,凡是主观性阻碍因素,在中文文献中出现的比例均明显髙于外国,说明我国无偿献血事业还存在短板,也意味着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B.大多研究表明,在主要献血人群中献血意愿与年龄成反比,与学历成正比,而在国内恰恰相反,这可能与国内对特定人群的宣传力度不足有关。‎ C.无偿献血的阻碍因素中,中国家长反对的比例远高于外国,说明中国家长明显有溺爱和短视的倾向,纠正中国家长的错误认识很有必要。‎ D.无偿献血的阻碍因素中,涉及宗教因素旳,仅有国外的4篇;中国为0,说明我国的宗教政策十分宽容,有宗教信仰的公民行事谦和。‎ E.材料二中对无偿献血群体变化的原因分析,可以用来印证和解释材料一中中国无偿献血初期“职业”因素的具体影响和变化原因。‎ ‎9.影响我国无偿献血的主观原因有那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曹鉴,字克明,宛平人。颖悟过人,举止异常儿。既冠,南游,具通《五经》大义。大德五年,用翰林侍讲学士郝彬荐,为镇江淮海书院山长。十一年,南行台中丞廉恒辟为掾史。丁内艰,复起,补掾史,除兴文署。命伴送安南使者,沿途问难倡和,应答如响,使者叹服,以为中国有人。‎ 至治二年,授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明年,奉旨括释氏白云宗田,稽检有方,不数月而事集,纤毫无扰。泰定七年,迁湖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天历元年,调江浙财赋府副总管。属淮、浙大水,民以灾告,鉴损其赋什六七,势家因而诡免者,鉴核实,谕令首输。元统二年,升同佥太常礼仪院,鉴习典故,达今古,凡礼乐、度数、名物,罔不周知。因集议明宗皇后祔庙事,援礼据经,辩析详明,君子多之。后以中大夫升礼部尚书,俄感疾而卒,年六十五。追封谯郡侯,谥文穆。‎ 鉴天性纯孝,亲族贫乏者,周恤恐后。历官三十余年,僦屋以居。殁之日,家无余赀,唯蓄书数千卷,皆鉴手较定。鉴为诗赋,尚《骚》、《雅》,作文法西汉,每篇成,学者争相传诵。有文集若干卷,藏于家。‎ 鉴任湖广员外时,有故掾顾渊伯,以辰砂一包馈鉴,鉴漫尔置箧笥中。半载后,因欲合药剂,命取视之,乃有黄金三两杂其中,鉴惊叹曰:“渊伯以我为何如人也!”渊伯已殁,鉴呼其子归之。其廉慎不欺如此。‎ ‎(《元史·曹鉴传》)‎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丞相忽刺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 B.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 C.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 D.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冠,意思是已经二十岁行过加冠礼了。“冠礼”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礼仪,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 B.丁内艰,是指为母亲守丧。丁艰,也叫丁忧,遭到父母的丧事;古代官员父母去世,按规定需离职居家守丧。‎ C.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指升官,这里也是指曹鉴升了官职。左迁,则是贬官。“除”是任命、授职的意思。‎ D.谥文穆,谥号指人死后,根据他的生平事迹和品德修养而给予的评判性称号,谥号中的“文”应指“好学博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鉴从小就聪颖过人,且终生喜欢读书。他藏书数千卷并亲手校订,所写诗赋很受推崇;受命护送安南国使臣时,一路与之讨论学问、酬唱诗词,使者叹服。‎ B.曹鉴做事干练有方,能力过人。曹鉴奉旨调查核实佛教白云宗的田产,由于曹鉴稽查得法,不到几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任务,对地方百姓毫无侵扰。‎ C.曹鉴熟谙典章成例,通达古今。朝廷召集群臣商议讨论明宗皇后陪祭太庙的事,他只是广博,引经据典,剖析详尽,最终君主采纳了他的意见。‎ D.曹鉴廉洁谨慎,树下顾渊伯曾将三两黄金掺杂在朱砂中送给他,半年后曹鉴才发觉此事,其时顾渊伯已去世,曹鉴就把黄金退还给他的儿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于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属淮、浙大水,民以灾告,鉴损其赋什六七,势家因而诡免者,鉴核实,谕令首输。‎ ‎(2)鉴天性纯孝,亲族贫乏者,周恤恐后。历官三十余年,僦屋以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至元壬辰,由集贤出知济南,暂还吴兴,赋诗书怀 赵孟頫 多病相如已倦游,思归张翰①况逢秋。‎ 鲈鱼莼菜俱无恙,鸿雁稻粱非所求。‎ 空有丹心依魏阙,又携十口过齐州。‎ 闲身却羡沙头鹭,飞去飞来百自由。‎ 注:①张翰:字季鹰,西晋名士。‎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标题写明了时间和事件,其中“至元壬辰”是年号干支兼用记年,至元是帝王年号,壬辰表干支。‎ B.这首诗是作者赵孟頫由集贤院调任济南做官,暂回老家吴兴,中途路过齐州时所做的一首感怀诗。‎ C.颔联巧用对比,前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家乡特色菜肴的钟情向往,后句表达了对官场同僚和俸禄的淡漠。‎ D.“魏阙”,指宫门上巍然高出的观楼,在这里代称朝廷;“空”字表现作者心系朝廷但壮志难酬的失落之情。‎ E.本诗既有景物描写,又注重人物刻画,作者将二者融为一体,意境深远壮阔,情感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1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这些情感的?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 , ”。‎ ‎(2)韩愈在《师说》中强调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童子的启蒙老师的句子是:“ , , 。”‎ 第II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为切实做好2017年防汛工作,确保电安全稳定运行,扬州市供电公司厝火积薪,精心安排部署防洪防汛工作,为汛期到来做好准备。‎ ‎②为防范政府采购资金支付风险,山东省财政厅近日发文要求各省直部门量入为出,按照收入预算执行情况控制政府采购预算执行进度。‎ ‎③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要求广东省继续发杨敢为人先的精神,勇于先行先试,大胆实践探索,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 ‎④当前“打虎拍蝇”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效,但腐敗和作风问題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不可能一锤定音,更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 ‎⑤原本陈旧斑驳的小区围墙被粉刷一新,并画上了色彩鲜丽、寓意深刻的创城卡通宣传画,居民们置身其中、感同身受,深受牧育。‎ ⑥6月15日,丰台区卢沟桥乡小屯村的抖空竹比赛热闹开场,舞龙、平轮、双轮、中长杆等表演轮番上阵,各种绝技让观众目不暇接。‎ A.①②⑤ B. ②③⑥ C. ①④⑤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A.青藏铁路安全运行10年,离不开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吴青柏及其团队的技木攻关,成功地克服高原冻土等世畀性技术难题。‎ B.唐宋时期,我国传统木构架建筑体系趋于成熟,在长期实践中,各部分的做法已凝结为特定的规制,为后世建筑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 C.经过数千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先民在乡村社会礼法并用,构建出了一套庞杂的治理和教化体系,其中,“乡约制度”尤为引人瞩目。‎ D.“光盘行动”唤起了人们爱惜粮食、反对浪费,弘扬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也培育了新的生活观和消费观,应该大力践行。‎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凡打算人住本酒店的客人,一律要凭护照、身份证、户口本等有效证件验明身份并登记后,方可下榻。‎ B.中考成绩出来了,家长们都很关系一中的录取分数线,今天我就斗胆预测以下,测得不准,还请大家海涵。‎ C.刘明明的家父是敬业的工程师,家母是严谨的中学教师,刘明明却瞒着他们偷偷去纹身,回家后自然挨了一顿胖揍。‎ D.选择骑行便选择了一种责任,当你踏上爱车的时候,请你千万斧正骑行中的不良习惯,是为自己,也是为了你的家人。‎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脉冲星是一种高速自转的中子星,由恒星演化和超新星爆发而成。① ,每立方厘米重达上亿吨,一块方糖大小就相当于地球上一万艘万吨巨轮的重量。不仅如此,② ,例如,这次被号称“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所先后发现的两颗脉冲星,前者自转周期仅为1,83秒,后者自转周期仅为0.59秒。并且,③ ,堪称宇宙中的最佳时钟。正因如此,脉冲星会发射一断一续的周期性脉冲信号,就好比转动的灯塔发出忽明忽暗的光。这一特殊“本领”,使脉冲星在计时、引力波探测、广义相对论检验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1.下面是某中学议论文写作要求思维导图,请把这个图的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惧发朝朝乐,欺公日日悦。‎ ‎②惜钱莫教子,护短莫从师。‎ ‎③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④为人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⑤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 ‎⑥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以上六句均出自《增广贤文》,读过之后,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一、(35分)‎ ‎(一)(9分)‎ ‎1. (3分)D(A张冠李戴,天人合一、阴阳调和不属于中国艺术观;B因果颠倒,原文是后者促进了前者;C扩大范畴,南方小数民族参与创造的是先秦楚系书法。)‎ ‎2.A(“中国书法实用性与审美性完美统一”不是本文的核心议题。)‎ ‎3.D(“汇聚了儒释道三方的思想精华”,与文意不符。)‎ ‎(二)(14分)‎ ‎4.(3分)B(B“作者对马的褒扬赞美态度单一不变,贯穿始终”不当,作者对此的态度是矛盾的,后文多有同情怜悯之情。)‎ ‎5.(5分)运用比喻,描绘出傍晚山区朦胧幽静的景致,结尾巧妙,引人遐思。(2分)以“我不知道”起笔,联想马休憩进食的情景,含蓄表达了对其命运的同情以及对其不能奔跑驰骋的惋惜之情。(3分)‎ ‎6.(6分)线索:我对马的所思所感。(2分)正面描叙,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描绘马负重前行的情景;回顾往事,分析马帮成本,说明马贡献巨大;进行联想,与北方纵横驰骋的马、与偷懒的牛形成对比,强调马任劳任怨、忠诚勤恳;穿插马累死在工地上的故事,突出其圣洁高尚;描摹意境,表现马劳作返程时的轻松惬意,展示出马和主人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景。(答出一条给1分,答出四条即可。)‎ ‎(三)(12分)‎ ‎7.(3分)C(国内只缺乏meta分析)‎ ‎8.(5分)B D(B以偏概全“在国内恰恰相反”不当。D“说明我国的宗教政策十分宽容,有宗教信仰的公民行事谦和”说法武断,缺乏依据。)‎ ‎9.(4分)⑴主观原因:对献血的缺乏正确的认识,心存顾虑和恐惧。(2分)⑵客观原因:采血机构的的服务态度差,服务水平低;(1分)过于依赖街头流动献血,献血方式单一,预约献血比例过低。(1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19分)‎ ‎10.(3分)D ‎11.(3分)C(两地所任官职皆为行省员外郎,应是平调。)‎ ‎12.(3分)C(“最终让君主采纳了他的意见”不当,应理解为深得君子的赞赏。)‎ ‎13.(10分)⑴正赶上(恰好遇到)淮、浙地区遭遇洪灾,百姓报告灾情,曹鉴将这些地方的赋税削减了十分之六七,有些权势之家借机作弊逃避赋税,曹鉴一一核实,传令让他们首先交纳租税。(注意“属”“损”“什六七”“诡免”“首输”等)(5分)‎ ‎⑵曹鉴天性纯良孝顺,亲族中有贫困的,帮助救济(周济抚恤)惟恐不及时。做官三十多年,仍然是租屋而居。(注意“纯孝”“贫乏”“周恤”“僦”等)(5分)‎ ‎(二)(11分)‎ ‎14.(5分)CE(C “鲈鱼莼菜”是运用张翰的典故,“鸿雁”应指皇恩。E“本诗主要内容是感兴抒怀,“注重人物刻画”“意境深远壮阔”不当。)‎ ‎15.(6分)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崇尚自由生活、渴望归隐田园的思想情感。(2分) 作者巧妙运用典故,借司马相如多病倦游和张翰因思念家乡鲈鱼、莼菜而辞官回乡的典故,表达了归隐故乡的期望之情。(2分)即景抒怀,借在沙洲自由自在、任意飞翔的苍鹭,表达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2分)‎ ‎(三)(5分)‎ ‎16.(5分)①无为在歧路 ②儿女共沾巾 ③彼童子之师 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⑤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四、(20分)‎ ‎17.(3分)C(厝火积薪: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量入为出: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支出的限度。敢为人先:有勇气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一锤定音:比喻凭某个人的一句话就做出最后决定。感同身受: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18.(3分)C(A结构混乱,后句前应加“他们的技术方案”,B搭配不当,“凝结为”应改为“形成”,D成分残缺,应在“反对浪费”后应加“的意识”。)‎ ‎19.(3分)B ‎20.(6分)①它的密度极高;(2分)②脉冲星自转速度很快(它的自转周期极短);(2分)③它的自转周期精确而稳定。(2分)‎ ‎21. (5分)议论文写作要求分为三个方面:开头要观点明、语言美、思想深、底蕴厚;主体要结构匀、层次清、材料实;结尾要回扣紧、照应周。‎ 四、(60分)‎ ‎22.(60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