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0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断句题 学案
一、高考题型练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莫敢言时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尝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B.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C.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D.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解析:选C 解答此题,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其次分析四个选项,把选项两两分组,根据相同点的多少可知A、D两项为一组,B、C两项为一组。然后分析两组不同之处:“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此处主语为“此人”,谓语为“有”,后跟宾语“痴名”,“闻”为动词,后面需要跟宾语“其”。由此可见“痴名”后必定停顿,可排除A、D两项。比较B、C两项,不同点有两处“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和“僮仆亦奔散无留者”,语句“僮仆亦奔散无留者”两种断法皆可,重点分析“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此句中的“时”必定归到上句,即“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由此可排除B项,确定答案为C项。
参考译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乡试中举,(海瑞)代理南平县教谕。御史来到县学学舍,属下的官吏都跪地拜见,唯独海瑞只作揖,说:“(按规定)在御史台谒见御史,应当用属官的礼节,(可)这个厅堂是师长教诲生员的地方,不应该屈膝下跪。”
(后海瑞)升任淳安县知县,在任上穿布衣,吃粗米,让家中老仆种菜自给。当时世宗在位时日已久,不再上朝听政,深居皇宫西苑,专心一意斋戒祀神。朝中大臣,自从杨最、杨爵(因上疏劝谏)获罪后,没有谁再敢议论时政。嘉靖四十五年二月,唯独海瑞一人上疏。世宗皇帝看了奏章大怒,把它扔到地上,回头对身边的宦官说:“赶紧把他抓起来,别让他跑了。”宦官黄锦在一旁说:“此人一向有痴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皇上难免一死,就买了一口棺材,诀别妻子儿女,在朝廷待罪。家中僮仆也都打发走了没有留一个,这表明他并不打算逃走。”世宗皇帝沉默不语。过了一会儿,皇帝又拿出奏章来看,(就这样)一天之中看了多次,被感动而叹息。皇上曾经说:“此人可与比干相比,只是我不是纣王罢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也。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而讷于言论,词赋为中兴之冠。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算历。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B.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C.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D.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解析:选D 解答此题,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其次分析四个选项,按相同点的多少把选项两两分组:A、D两项为一组,B、C两项为一组。然后分析“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这里的“时”指当时的情况,可排除B、C两项。比较A、D两项,分析“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此处主语为“瑗”,谓语为“驳正”,宾语为“之”,故在“之”后停顿,由此可排除A项,确定答案为D项。
参考译文:
郭璞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人。父亲郭瑗,任尚书都令史。当时尚书杜预对朝廷制度进行了一些增减调整,郭瑗常常予以辩驳纠正,因此以公正端方著称,后死在建平太守任上。郭璞喜好经书学术,学问渊博有大才,但不善于语言表达,他的词赋从王朝衰落到重新振兴以来首屈一指。他喜好古文奇字,精通阴阳术数及历法算学。有一个叫郭公的人,客居于河东,精通卜筮之术,郭璞跟从他学习卜筮。郭公授予他《青囊中书》九卷,由此他通晓五行、天文、卜筮之术,能攘除灾祸,通达冥冥的玄机,就是京房、管辂这样的人也比不上他。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也。兄笃,于乡里合部曲数百人。笃卒,荆州牧刘表令峻摄其众。表卒,峻率众归先主,先主以峻为中郎将。先主自葭萌南还袭刘璋,留峻守葭萌城。张鲁遣将杨帛诱峻,求共守城,峻曰:“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帛乃退去。后璋将扶禁、向存等帅万余人由阆水上,攻围峻,且一年,不能下。峻城中兵才数百人,伺其怠隙,选精锐出击,大破之,即斩存首。先主定蜀,嘉峻之功,乃分广汉为梓潼郡,以峻为梓潼太守、裨将军。
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B.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C.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D.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解析:选A 解答此题,要注意运用排除法。首先把四个选项分为两组:A、B为一组,C、D为一组,两组不同之处是“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主语是“先主”,动词谓语为“率”“吊祭”,意思是“于是亲自率领群僚聚集哀哭凭吊祭祀”,中间不应该断开,排除C、D两项;分析A、B,不同之处是“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句子中主语为“霍峻”,意思是“担任官职三年,四十岁的时候死去”,“卒”为“死”,不应该看作“最终”,排除B项。故选A项。
参考译文: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哥哥霍笃,在乡里召集数百人组成军队。霍笃死后,荆州牧刘表令霍峻代管霍笃的部下。刘表死后,霍峻率领众人投奔先主(刘备),先主让霍峻担任中郎将。先主从葭萌南返回攻打刘璋,留下霍峻守卫葭萌城。张鲁派遣将领杨帛诱惑霍峻,要求共同守城,霍峻说:“我的头你可以得到,城池你不可能得到。”杨帛于是退去。后来刘璋的将领扶禁、向存等率领一万多人从阆水进军,攻围霍峻,将近一年,不能攻下。霍峻城中的士兵仅几百人,等到他们懈怠的间隙,选精锐的士兵出击,大败了他们,立刻砍下了向存的首级。先主平定了蜀地,嘉奖霍峻的功劳,于是分割广汉为梓潼郡,让霍峻作梓潼太守、裨将军。担任官职三年,四十岁的时候死去,回故乡成都下葬。先主非常悼念痛惜,于是召见诸葛亮说:“霍峻本来就是佳士,加上他对国家有大功,想要实行祭奠。”于是亲自率领群僚聚集哀哭凭吊祭祀,然后在霍峻的墓地上留宿,当时的人们认为霍峻很荣耀。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陆九渊字子静。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遂深思,至忘寝食。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忽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后登乾道八年进士第。至行在[注],士争从之游。言论感发,闻而兴起者甚众。教人不用学规,有小过,言中其情,或至流汗。有怀于中而不能自晓者,为之条析其故,悉如其心。亦有相去千里,闻其大概而得其为人。尝曰:“念虑之不正者,顷刻而知之,即可以正。念虑之正者,顷刻而失之,即为不正。
有可以形迹观者有不可以形迹观人则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迹绳人则不足以救之。”初调隆兴靖安县主簿。丁母忧。服阕,改建宁崇安县。以少师史浩荐,召审察,不赴。侍从复荐,除国子正。
[注] 行在:天子所在的地方,指南宋都城临安。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有可以形迹观者/有不可以/形迹观人/则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迹/绳人则不足以救之
B.有可以形迹观者/有不可以/形迹观人/则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迹绳人/则不足以救之
C.有可以形迹观者/有不可/以形迹观人/则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迹绳人/则不足以救之
D.有可以形迹观者/有不可/以形迹观人/则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迹/绳人则不足以救之
解析:选D 首先将选项分为A、B与C、D两组,两组不同之处“有不可以形迹观人”中,“以”是介词,明显与其后面的“形迹”组成介宾短语,故可排除A、B两项。C、D两项相比,“知人……”与“绳人……”明显为对偶句式,故选D。
参考译文:
陆九渊字子静。他三四岁的时候,就问他的父亲天地的尽头在哪里,父亲笑笑却没有回答。陆九渊便深入思考这个问题,以至忘记休息和吃饭。有一天读古书,读到“宇宙”两个字,书上解释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陆九渊忽然醒悟说:“宇宙内的事就是自己分内的事,自己分内的事就是宇宙内的事。”
后来,乾道八年陆九渊考中进士。到了临安,读书人争相跟随他并与之交往。他的言论能感动并启发人,听到而感动奋起的人很多。陆九渊教育人不用学校里的规范,弟子如有小过,能以理服人,有时使他们愧疚。有人心中包含着某种思想感情不能自己懂得的,则为之细细分析其中的原因,一如那个人心中所想。也有的人在千里之外,陆九渊只要听说那个人的大概情形,就能了解那个人的为人。他曾说:“想法不正的人,如果在短时间内知道了,可以使之纠正。想法正的人,如果在短时间内失去了,就成为不正。有些人可以通过他的行事来观察他,有些人则不能这样。通过行事来观察人,终不足以体察他的品性或才能。一定要用行迹来约束人,则不足以挽救人。”陆九渊最初调任隆兴靖安县主簿。遭遇母亲去世。服丧期满后,改任建宁崇安县主簿。因受到少师史浩的举荐,受召审察,陆九渊未前往。侍从再次举荐他,授国子正。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初为桓伟辅国主簿。宋武帝起义兵,累迁御史中丞。性刚直,甚得司直之体。时新制,长吏以父母疾去官,禁锢三年。山阴令父疾去职,鲜之因此上议曰:“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谓宜从旧,于义为允。”从之。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与帝言,要须帝理屈,然后臵之。帝有时惭恧变色,感其输情,时人谓为“格佞”。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B.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C.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D.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解析:选A 解答此题,要注意运用排除法。首先把四个选项分为A、B和C、D两组,两组不同之处是“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句子中主语是“帝”,谓语是“事”,“戎旅”是宾语,所以“帝少事戎旅”是个完整的句子,故排除C、D两项;分析A、B,不同之处“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结合上下文,“时或谈论”主语为“帝”,“皆依违不敢难”的应该是“人”,可排除B项。故选A项。
参考译文: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起初做桓伟的辅国主簿。宋武帝兴起义兵后,他逐步升为御史中丞。他性格刚直,很合乎司直的职务特点。当时的新制度规定,长吏因为父母的疾病离职,三年内不准做官。山阴令由于父亲生病探望而离职,郑鲜之因此上奏说:“现在探望父母的疾病却被加上罪名,违背道义伤害事理(的事情),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我以为应该依从旧章规定,在理义上才恰当。”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武帝少年时就从军了,不曾涉猎学问,等做了宰相,很羡慕风流文采。有时谈古论今,人们都是顺着他的意思说,不敢辩驳。而郑鲜之总是要驳难,而且一定切中要害,不曾放松宽容他。与武帝说话,一定让他理屈词穷,然后才罢休。武帝有时惭愧变了脸色,但还是感激他能诚心相待,当时的人们称赞他是“纠正谄媚的人”。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高祖为丞相,尉迥称兵作乱。荥州刺史宇文胄与迥通谋,阴以书讽动景山,景山执其使,封书诣相府。高祖甚嘉之,进位上大将军。司马消难之以郧州入陈也,陈遣将樊毅、马杰等来援。景山率轻骑五百驰赴之。毅等惧,掠居民而遁。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拜安州总管,进位柱国,前后赐帛二千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
B.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
C.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
D.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
解析:选C 首先将选项分为A、B和C、D两组。比较“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可知:“一日一夜”作为时间应修饰“行”,由此排除A、B两项。“与毅战于漳口”是介宾短语后置句,“于漳口”是完整的介宾结构,后面应断开,排除D项,选C项。
参考译文:
高祖做丞相(的时候),尉迥兴兵作乱。荥州刺史宇文胄与尉迥串通谋反,暗地里写信游说鼓动元景山(造反),元景山抓住他们的信使,封好书信送到丞相府。高祖非常赞许他,加封他为上大将军。司马消难率郧州郡投降陈国,陈国派遣将领樊毅、马杰等来接应。元景山率五百轻骑飞奔迎击。樊毅等人心里恐惧,抢掠了居民就逃跑了。元景山追赶他们,一天一夜跑了三百多里,与樊毅等人在漳口作战,两次交战都胜利了。樊毅等人退守甑山镇。那些被司马消难攻陷的城邑,全都平定了。元景山被授予安州总管,又提升为柱国,前后赏赐(他)两千匹丝帛。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张问达,字德允,泾阳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历知高平、潍二县,有惠政。征授刑科给事中。宁夏用兵,请尽蠲全陕逋赋,从之。父丧除,起故官,历工科左给事中。帝方营建两宫,中官利干没,复兴他役,问达力请停止,不纳。俄陈矿税之害,言:“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典试山东,疏陈道中饥馑流离状,请亟罢天下矿税,皆不报。已,巡视厂库。故事,令商人办内府器物,佥名以进,谓之佥商。而诸高赀者率贿近幸求免,帝辄许之。问达两疏争执,又极论守训罪,并寝不行。进礼科都给事中。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B.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C.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D.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解析:选B 解答此题,要注意运用排除法。首先把四个选项分为两组:A、B为一组,C、D为一组。两组不同之处是“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至”,表递进,应为“以至”,排除C、D两项;分析A、B,不同之处是“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
,句子中主语“阉尹”,“甚”,表递进,应为“甚至”,排除A项。故选B项。
参考译文:
张问达,字德允,陕西泾阳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历任高平县、潍县知县,有德政。征召授官刑科给事中。宁夏打仗时,请求全部免去整个陕西省拖欠的赋税,皇帝答应了。服完父亲的丧礼后复官,担任工科左给事中。皇帝正在营造宫殿,朝内太监侵吞公款从中获益,又兴建其他项目。张问达极力请求停工,皇帝不采纳。不久陈述收取矿税的弊病,说:“宦官一旦奉了皇帝的命令,就敢于检举弹劾地方长官的过失,甚至于督抚、按察使等重臣。而孙朝与程守训、陈保一帮人相勾结,竟达到将朝廷差遣官吏鞭打至死、毁坏房屋、挖掘坟墓的地步。皇帝如果不详细追查,将怎样安抚全国各地的不满情绪啊!”主持山东的科举考试,上疏陈述沿途饥饿的老百姓流离失所的情形,请求赶快废除全国的矿税,都没有上报给皇帝。不久,巡视厂库。过去的惯例,让商人承办内府的器物,都要签名然后送进去,叫作佥商。可是有钱的富商大多贿赂皇帝身旁的人请求将自己的名字免除,皇帝也总是同意。张问达两次上疏争执,又极力论证程守训的罪行,全都如石沉大海,没有消息。提升礼科都给事中。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裴怀古,寿州寿春人也。仪凤中,上书阙下,补下邽主簿,频迁监察御史。姚、巂道蛮反,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日千计俄缚首恶遂定南方蛮夏立石著功恒州浮屠为其徒诬告祝诅不道,武后怒,命按诛之。怀古得其枉,为后申诉,不听,因曰:“陛下法与天下画一,岂使臣杀无辜以希盛旨哉?即其人有不臣状,臣何情宽之?”后意解,得不诛。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日千计/俄缚首恶/遂定南方/蛮夏立石著功/
B.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日千计/俄缚首恶/遂定南方/蛮夏立石著功/
C.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日千计/俄缚首恶/遂定南方蛮夏/立石著功/
D.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日千计/俄缚首恶/遂定南方蛮夏/立石著功/
解析:选B 解答本题要注意代词“之”,“日千计”修饰“归者”,“南方”后面应该停顿,主要理解句意断句,句意:朝廷命令裴怀古从驿道兼程前往招徕安抚他们,说明赏罚的利害,归附的人每天以千计算。不久捉住叛众的首领,于是平定南方,蛮人和中原人立石碑记载他的功德。
参考译文:
裴怀古,是寿州寿春人。仪凤年间,到京城上书,补授下邽主簿,多次迁升后任监察御史。姚、巂道的蛮人反叛,朝廷命令裴怀古从驿道兼程前往招徕安抚他们,说明赏罚的利害,归附的人每天以千计算。不久捉住叛众的首领,于是平定南方,蛮人和中原人立石碑记载他的功德。恒州有位僧人被他的徒弟诬告说他诅咒当今的女皇帝而大不道,武后发怒,命令审问处死他。裴怀古审出那位僧人是被冤枉的,便给武后申述分析,武后不听,于是他说:“
陛下的法律应该与天下的人一致,难道教臣诛杀无罪的人而逢迎圣旨吗?如果那个人有背叛皇上的情状,臣有什么脸面宽免他呢?”武后的怒气消解,那位僧人也得以幸免。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幼走马击剑,好兵略。举万历七年武乡试。蓟辽总督梁梦龙见而异之,用为昌平千总。复受知总督张佳胤,调蓟镇东路,辖南兵后营。
三十二年七月,西洋红毛番长韦麻郎驾三大艘至澎湖,求互市,税使高寀召之也。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由浙江游击调天津,迁温处参将,罢归。四十四年,倭犯福建。巡抚黄承元请特设水师,起有容统之,擒倭东沙。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B.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C.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D.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解析:选A 在断句时,可以根据句子结构、句子成分及句意理解来分析。本句中,根据句子结构,“有容白当事”一句中,“当事”做“白”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B项;“悟”与“呼”表示两种行为,前者是“麻郎醒悟”,语意已经完整,后者则是“叫来高寀的使者”,语意完整,故中间要断开,可排除C项;“索还”指“讨要”,中间不能断开,“所赂寀金”意为“贿赂高寀的金钱”,语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D项。
参考译文:
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幼时就会骑马击剑,爱好用兵的谋略。万历七年考中武生乡试。蓟辽总督梁梦龙看见他认为他不是平凡之人,任用他为昌平的千总。又受到总督张佳胤的赏识,调到蓟镇的东路军,管辖南方士兵的后营。
三十二年七月,西洋的红毛番长韦麻郎驾驶三艘大船到澎湖,要求互通贸易,他们是征收商税的使臣高寀召来的。有容告诉当权的人,自己请求前往劝说他们。见到麻郎,指明陈述利害关系。麻郎醒悟,叫来高寀的使者,讨回贿赂高寀的金钱,扬帆而去。从浙江游击将军任上调到天津,又调任温、处参将,被罢免回家。四十四年,倭寇侵犯福建。巡抚黄承元请求特别设立水师,起用有容统领,在东沙擒获倭寇。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羊玄保,泰山南城人也。文帝以玄保廉素寡欲故频授名郡为政虽无殊绩而去后常必见思不营财处家俭薄。文帝尝曰:“人仕宦非唯须才,亦须运命;每有好官缺,我未尝不先忆羊玄保。”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帝以玄保廉/素寡欲/故频授/名郡为政/虽无殊绩/而去后常必见/思不营财处/家俭薄
B.文帝以玄保廉素寡欲/故频授/名郡为政/虽无殊绩/而去后常必见思/不营财/处家俭薄
C.文帝以玄保廉素寡欲/故频授名郡/为政虽无殊绩/而去后常必见思/不营财/处家俭薄
D.文帝以玄保廉/素寡欲/故频授名郡/为政虽无殊绩/而去后常必见/思不营财处/家俭薄
解析:选C “廉素寡欲”为并列短语,形容羊玄保的品质,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A、D两项。“授”为动词,“名郡”为名词,应作“授”的宾语,所以“授”后面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B项。
参考译文:
羊玄保,是泰山南城人。文帝因为羊玄保廉洁朴素没有贪欲,所以频频地安排他在名郡任职。为政虽然没有特殊的治绩,而离开以后通常一定被人思念。他不经营钱财利益,家产俭省微薄。文帝曾经说:“一个人做官不仅必须要有才干,也必须要有运气;每次有了好的官位出缺,我不曾不先想起羊玄保。”
二、难度提升练
11.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宋庠字公序,安州安陆人,后徙开封之雍丘。天圣初,举进士,开封、试礼部皆第一。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解析:解答此题,先找到画线句中的名词和代词,如“庠”“郊”“李淑”“己”“之”“宋”“帝”等,这些词作主语或宾语,前面和后面需要断开;其次,找到对话词“曰”和表语气或判断的虚词“矣”“也”等进行断句。由此可正确断句。
答案: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参考译文:
宋庠字公序,安州安陆人,后来迁居开封的雍丘。天圣初年,考中进士,开封府试、礼部试都是第一名。仁宗对宋庠很器重,将要重用他。宋庠起初叫宋郊,李淑担心他超越自己,以名字的奇异不好中伤他,上奏说:“宋,是朝廷接受天命的称号;郊,就是交。把姓名合在一起来说是不吉祥的。”仁宗没把这当作一回事,有一天,仁宗把这事告诉了宋庠,因此改名为宋庠。
12.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解析:解答此题,关键从“联”“矢”“工”“材”“朕”“木”“弓”等词入手,其次注意对话词“曰”和句首句尾虚词“则”“邪”“而” 等。
答案: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双斜线(∥)处,可断可不断]
参考译文:
皇上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轻时就喜欢弓箭,得到了十几把好弓箭,自己认为没有能与它们相比的了。近来我把收藏的弓箭拿给做弓箭的人去看,(工匠)却说我这些弓箭都不是好木材做的。我问原因,工匠说,木心不直,纹理都是斜的,弓箭虽然有劲,然而射出的箭不会平直。我才明白从前辨识(弓箭)的方法还不准确。我凭借弓箭使天下安定,认识这些弓箭还不完全,何况天下的事物(这么多),怎么能都了解清楚呢!
13.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元行冲,河南人。博学多通,尤善音律及诂训之书。举进士,累转通事舍人,狄仁杰甚重之。行冲性不阿顺,多进规诫,尝谓仁杰曰:“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仁杰笑而谓人曰:“此吾药笼中物,何可一日无也!”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膳”“参术芝桂”等词语,尤其注意“脯腊膎胰以供滋膳”与“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为对称句式。
答案: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参考译文:
元行冲,河南人。元行冲博学多识,尤其通晓音律及诂训之学。考中进士,几次改任后做了通事舍人,狄仁杰很器重他。元行冲品性不阿谀奉承,多次进言劝诫,他曾对狄仁杰说:“下人侍奉上人,(对上人来说)也就像积蓄物资以备自己使用。好比富贵人家储备积蓄,用各种腊肉以供佳肴,用各种药物来防疾病。我私下想您的门下宾客,可以充当美味的已经很多了,希望您能把我备作一剂药物。”狄仁杰笑着对人说:“他就是我药笼中的药物,怎可一日没有呢!”
14.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本其情是亦考其实矣岂不可欤知不循其迹又不本其情而欲知其贤与佞顾非不可欤然则子之言者恶其迹之难知也
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把握好文段中用来断句的虚词“矣”“岂”“欤”“而”“然则”“者”“也”,这些词或者放于句首或者放于句尾,表语气。
答案:本其情/是亦考其实矣/岂不可欤/知不循其迹/又不本其情/而欲知其贤与佞/顾非不可欤/然则子之言者/恶其迹之难知也
参考译文:
弄清他的真实用心,这也就是考察他的实质,哪有不可以的呢?要知道既不追踪他的表面现象,又不愿弄清他的真实用心,而想了解那人是贤人还是奸佞,岂不是办不到?既然这样,那么你所说的,是厌恶他的表现难于知道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