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6.5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绝密★启用前
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二)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期待“博物”成为新时尚
刘华杰
人类历史上漫长的几千年时间里,积累了丰富的博物类知识。此类知识多为人类学所描述的“地方性知识”,具有极大的多样性、实用性。最近十多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博物学日渐进入中国大众读者视野,博物学图书连续多年成为中国出版界的热门板块。一批优秀博物图书被翻译引进,本土原创者也开始增多。
但与此同时,也有若干基本概念和理论问题困扰着人们。比如,博物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认知活动?它跟自然科学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了成熟的科学还需要博物吗?古老的博物学未来该以什么形态存在?
早先的理解,倾向于使博物服务于科学,博物成果转化为科学的多少便是衡量某种博物好坏的标尺。北京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西方博物学文化》一书,对博物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这类普遍性疑问作出新解答。博物认知与科学认知有交叉,但不能互相替代。人类进步的历史,尤其是工业化的历史,伴随着生态环境破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也出现种种问题。在人为化、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的社会进程中,博物学和博物学家们一再提醒人们:人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通物种,过分背离自然,人的日常生活和整体延续将变得不自然;不仅仅是专家,普通人也需要寻找重访自然、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途径。
- 26 -
几乎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博物学,也都很有价值。如何建立、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是中国古人非常重视的一个传统,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即说“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从《诗经》《楚辞》里的芳草珍禽到张华《博物志》、郦道元《水经注》,中国人通过一草一木、一花一鸟来认识自己生活的小环境和大环境。今天的我们,需要发扬和推广这个宝贵传统。
实际的人与自然的互动,二阶探究指对上述活动的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哲学等层面的研究。一阶探究比较容易理解,相关出版物日渐增多,《与虫在野》《武汉植物笔记》《坛鸟岁时记》《初瞳》等都是国内近期非常优秀的作品,阅读它们确实能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比较而言,二阶探究的图书相对少了许多,《林奈传》《创造自然:亚历山大·冯·洪堡的科学发现之旅》《丛中鸟:观鸟的社会史》等是比较突出的二阶好作品,特别值得推荐。一阶工作者多阅读一些二阶作品,也会获得启发、提升境界,改进对自然的观察探究工作。
博物相关出版物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到社会上博物活动的开展。这几年中国博物类作品出版取得一些成绩,但还有要补的功课。有些地区尚没有齐全的本地自然手册,很难找到反映本地山川、矿物、生态、蝴蝶、蘑菇、蜘蛛、作物、鱼类的图鉴,一些早年出版的植物志也有许多信息亟待更新。不了解一个地方的基本物种、生态信息,环境和生态建设根基就难做扎实;不了解周边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物产与地质信息,我们自己的基建、商贸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在实践中,我们倡导一种“百姓自己的博物学”,即普通人能亲自操作的博物学。博物学的定位始终不离审美和生活,更应关注发现自己周边的美。在日常生活中,不借助于价格高昂的设备和完善的博物馆美术馆,普通人如何做博物?回答是:走进大自然,未必是多么遥远的地方,在自己的家乡、小区,甚至校园、街道就可以做到,调动我们的情感和感官去亲自感受,恢复与自然世界本来应有的亲密关系。知识在博物学中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知识运用起来去审美,跟我们周围的世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期待出现更多博物爱好者和优秀博物学作品,也期待博物成为社会新时尚。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最近十多年中国大众读者愈加重视博物学,使得博物学图书连续多年成为中国出版界的热门板块。
B. 从古至今,中国人通过一草一木、一花一鸟来认识自己生活的环境,即使现在时代不断进步,我们也要去发扬这个宝贵传统。
C. 博物成果转化为科学是博物学的标尺,其与科学认知有交叉,但不能互相替代。
D. 博物学中更重要是要把知识运用起来去审美,联系生活、联系自然。
- 26 -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首先提出了关于博物、博物学认知的问题,再根据一定的逻辑顺序,层层论述。
B. 文章用大量的举例论证,使文章更具说服力,观点明确。
C. 第6段以“没有齐全的本地自然手册”为例,有力论证了本段“博物相关出版物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到社会上博物活动的开展”的观点。
D. 文章结尾总结全文,对博物提出了美好的愿望及期待。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不能过分背离自然,无论是专家还是普通人都要寻找重访自然、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途径。
B.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述了民间“百草”,贴近百姓实际,是不可多得的二阶作品。
C. 如果我们不了解周边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物产与地质信息,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就会受到一定的制约。
D. 博物学的定位始终不离审美和生活,我们可以更多地借助于完善的博物馆、美术馆来发现自己周边的美。
【答案】1. C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中,C项,“博物成果转化为科学是博物学的标尺”错误,原文说的是“早先的理解,倾向于使博物服务于科学,博物成果转化为科学的多少便是衡量某种博物好坏的标尺”,选项是“早先的理解”,有不准确之处。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项,“有力论证了本段‘博物相关出版物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到社会上博物活动的开展’的观点”错误,原文论证的是“不了解一个地方的基本物种、生态信息,环境和生态建设根基就难做扎实”的观点。
- 26 -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中,
B项,“是不可多得的二阶作品”错误,应该是一阶作品。
C项,“如果我们不了解周边国家……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就会受到一定的制约”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不了解周边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物产与地质信息,我们自己的基建、商贸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D项,“更多地借助于完善的博物馆、美术馆来发现自己周边的美”理解错误,原文说的是“不借助于价格高昂的设备和完善的博物馆美术馆”,普通人要“走进大自然,……调动我们的情感和感官去亲自感受,恢复与自然世界本来应有的亲密关系”。
故选A。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跨上骏马追逐遥远的星星
贰筱
- 26 -
经过一个夏天的蓄积,北风终于从呼伦贝尔大草原徐徐吹来。九月的海拉尔,已经明显能够感觉到深秋的清冷,但布仁巴雅尔的心里却暖暖的。靠近中午时分,他不禁又回想起4天前在呼伦贝尔市美术馆开幕的《呼伦贝尔·万岁》新书发布会暨同名主题影展,一股感激之情再次涌上心头。
是的,要感谢的人太多了:呼伦贝尔宣传部、呼伦贝尔文联、新世界出版社、韩国国家出版社,还有自己的爱人、老人、子女以及众多朋友。千言万语,凝聚成他在微信朋友圈发的一句话:感谢因有爱而感动的世界。
这一天是2018年9月19日。
18岁那年,有着良好音乐天赋的他,考入了鄂温克族自治旗乌兰牧骑,开启了他半个多世纪的音乐生涯。在乌兰牧骑这两年,他跟随团员走遍了周围的嘎查和苏木,和大家一起,用歌声和舞蹈为广大牧民送去了一个又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然而,当所有的激情在一次次演出中以一种大体相同的形式反复呈现后,艺术感觉的枯竭成为他夜不能寐、难以释怀的痛楚。他想到要改变。
1980年,经过一番勤学苦练,他考入了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艺术学校,开始学习蒙古族长调,这一学就是三年。在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的蒙古长调中,他用音乐的思维领悟着蒙古族鲜明的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理解和感悟,为他今后从事声乐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3年,在艺术学校的学习结束后,他又回到了鄂温克族自治旗乌兰牧骑。经过三年的学习,此时的他已经可以挑大梁了,团长让他担任独唱演员和马头琴独奏演员,他没有谦虚,满口答应了。日子在马背上一天天过去,他的歌声也越飘越远,飘向了草原深处,飘进了牧民的心里。
如果说,蒙古族音乐是打开他艺术之门的钥匙,那么,电影则让他看到了更多的艺术门类。1985年,他调到了呼伦贝尔盟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从事蒙古语电影的译制和发行,这一干就是5年。他说:“虽然没有从事唱歌,但那段时间,锻炼了我的写作,后来作词的基础都在当时打下了”。1990年,对布仁巴雅尔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他进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亚洲部,从事蒙语新闻时事节目和专题节目的播音及文字翻译、采访等工作,并主持《中国当代文化人物》节目。这一次,他一干就是22年。
- 26 -
2005年,《吉祥三宝》、《天边》等歌曲走红后,布仁巴雅尔意识到呼伦贝尔的民族音乐远没有被传播出来。自此,他和妻子乌日娜开始投身民族文化的寻根工程,积极从各种民间音乐中发掘素材,吸收养分。他们走遍了鄂温克民族聚居区,收集了许多即将失传的古老民间音乐,整理了不同风格的民歌精品,并且将这些各具特色的音乐再次创作,制作成了中国第一张原生态唱片《历史的声音》。
在收集整理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布仁巴雅尔结识了很多百岁老人,渐渐萌生了为他们留下影像资料的想法。于是,从2016年起,布仁巴雅尔在歌唱家之外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摄影家,并自费发起了“拍摄百位呼伦贝尔百岁老人”的公益活动。两年多时间,他跋涉上万公里,用镜头记录草原上的沧桑、变迁与传奇,拍摄对象包括草原上最具神秘感和传奇色彩的萨满老人、中国最后的使鹿部落酋长鄂温克老人以及见证了草原音乐一个多世纪演变的普普通通的百岁老人,年龄最长者高达115岁。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老人们健康状况的变化,他突然感到时间的紧迫,觉得虽然可以用录音机记录下宝贵的旋律,却无法留下老人们的表情和生态:“大草原赋予了老人们独特的相貌、服饰,只一眼看去,就能如旋律一般,引人来到美丽的呼伦贝尔。”也就是从那时起,布仁巴雅尔用手机记录下了呼伦贝尔近百位老人的音容笑貌,也为那些随时会随着老人离去而消失的优秀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留下了可以追溯的宝贵影像资料。
“每位老人都是一座山,拍摄时我只能用仰视的视角蹲下、跪下甚至趴下,站起来和他们平视,我根本无法按动快门。”布仁巴雅尔形容自己在拍摄时,面对老人,即使在最矮的山峰面前,仍觉得自己是渺小的。谈到自己的这次公益活动,他说:“大草原上的老人们善解人意、热情好客,面对这些老人,自然而然会肃然起敬,自然而然会想方设法把他们最好的瞬间留住。”
“我不是摄影家,我只想记录下我热爱的家乡和我热爱的人们的样子。”布仁巴雅尔说。
作为一名歌手,从2005年到2015年的十年间,布仁巴雅尔先后发行了《天边》《杭盖》《带我去草原吧》《我的生命我的草原》四张专辑。他“嗓音纯净清澈,散发着草原的味道;歌声悠扬朴实,而略带一股苍凉”。他“细腻地表现了一个身在异乡的蒙古族男人对草原的眷恋之情,听他的歌仿佛来到了草原,看到了草原的辽阔,感受到了草原的博大。”他的歌是来自内心深处的草原之情。拉苏荣、德德玛等同行曾给予他的音乐作品以极高评价。
“我要跨上,跨上骏马,去追逐遥远的星星。”这是布仁巴雅尔演唱的歌曲《天边》中的歌词。再次聆听他嘹亮的歌喉,品味他歌声中草原的静谧和芬芳,总有一种感动油然而生。伴随着耳畔他的歌声,眺望暮色中草原的天际线,我们仿佛看见他渐行渐远的背影,坚毅而温暖,又仿佛看见他在晨曦中策马奔腾,向我们迎面而来……
——选自《音乐周刊》有删改
- 26 -
【资料】布仁巴雅尔(1960~2018),蒙古族著名歌唱家。2018年9月19日因突发心脏病逝世。代表作《天边》《呼伦贝尔大草原》《吉祥三宝》《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迷人的杭盖》等。
4. 下列对对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草原的儿子布仁巴雅尔,在去世的前一天,发了一条朋友圈:感谢因有爱而感动的世界。
B. 布仁在乌兰牧骑时,团长让他担任独唱演员和马头琴独奏演员,他的歌声也越飘越远,飘向了草原深处,飘进了牧民的心里。
C. 布仁在长于抒情的蒙古长调中,在音乐中领悟民族的文化、感悟民族的艺术,这为他今后从事声乐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 “奔驰在草原的深处”是《天边》的歌词,展现了美丽的辽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布仁巴雅尔、乌日娜夫妇收集了许多即将失传的古老民间音乐,制作成了中国第一张原生态唱片《历史的声音》。
B. 布仁巴雅尔热爱着生他养他的这片草原,他用手机记录下了他所敬爱的呼伦贝尔近百位老人的音容笑貌,拍摄时他仍觉得自己是渺小的,这些最终汇成了《呼伦贝尔·万岁》。
C. 布仁巴雅尔的歌曲细腻而真挚,体现了他对草原的深深眷恋之情,拉苏荣、德德玛等艺术家都曾对他的音乐作品极高评价。
D. 通读全文,我们可以体会到布仁老师的一颗赤子心,他的一生都在家乡默默奉献,为草原歌唱。
6. 从这篇传记,文章从哪些地方体现布仁巴雅尔的“坚毅而温暖”?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A 5. D
6. 本题注意要分点作答。坚毅:①布仁巴雅尔为了民族文化而去寻根;②拍摄《呼伦贝尔·万岁》等;温暖:①发朋友圈“感谢因有爱而感动的世界 ”;②给老人拍摄“跪下”等细节;③歌声中充满温暖。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中,A项,“在去世的前一天,发了一条朋友圈”,于文无据。
故选A。
【5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本题中,D项,“他的一生都在家乡默默奉献”错误,根据原文“1990年,对布仁巴雅尔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他进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亚洲部,从事蒙语新闻时事节目和专题节目的播音及文字翻译、采访等工作,并主持《中国当代文化人物》节目。这一次,他一干就是22年”可知,他不是一生都在家乡工作。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文中体现布仁巴雅尔的“坚毅”的事件有:“开始学习蒙古族长调,这一学就是三年”“他和妻子乌日娜开始投身民族文化的寻根工程,……他们走遍了鄂温克民族聚居区,……制作成了中国第一张原生态唱片《历史的声音》”“并自费发起了“拍摄百位呼伦贝尔百岁老人”的公益活动。两年多时间,他跋涉上万公里,用镜头记录草原上的沧桑、变迁与传奇”;体现他“温暖”的事件有:“是的,要感谢的人太多了……千言万语,凝聚成他在微信朋友圈发的一句话:感谢因有爱而感动的世界”“布仁巴雅尔用手机记录下了呼伦贝尔近百位老人的音容笑貌,也为那些随时会随着老人离去而消失的优秀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留下了可以追溯的宝贵影像资料”“品味他歌声中草原的静谧和芬芳,总有一种感动油然而生”。据此分别概括即可。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
- 26 -
)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地秋收
刘群华
每年这个季节,土地流金的颜色就悄悄爬上远近的禾和苞谷。而我,也急切地从城里溜出,走进父亲充满希望和喜悦的田里。
屋前屋后的田垄,秋色涂满层层叠叠的一行一格。而每一行每一格,又都充满丰收的幸福。秋收前的夜晚,风顶着一轮明月,听稻谷唠唠叨叨地述说。一江秋水,糅合着青黛与月辉,逶迤于高山脚下。
回乡的第二天早晨,天只微微亮,浓雾还漫卷在田垄里与土地呢喃,父亲就站在土坪里,朝贪睡的我喊:“收禾!”睡眼惺忪走出门,秋天的凉快径直撞来,浇得我身上叭叭打颤。抬头,月西沉,从一丛黄叶的缝隙里漏了下去,很快不见踪影。
我们这地方山多,高峰对峙,沟深壑险,对于外面省力省时的收割机,只有羡慕的份。我和父亲用肩膀抬着一台打谷机,沿田垄深入。
都说起早的鸟儿有食呷,可因为我们起得太早,鸟儿还眷恋在暖和的窝里。待我们的脚步声沙沙逼近,它们才倏地惊醒,一翻身,极不情愿地匆匆飞走。
我们把打谷机放进田里。我摸了把镰刀,俯身放倒一片稻禾。太阳逐渐醒来,从雾气里露出圆脸,钻上东山斑斓的山坳。不远处听见人响,是沙沙收禾的响声,他们踩动打谷机的欢快,把我感染得心头兴奋起来。
一个男音骤然吆喝了一声山歌,高亢又火辣。父亲直了腰细听。我也挺起身来,阳光之下,田垄里金黄重叠着金黄,一层一层顺着梯田的走势起伏,爬上高高的山腰。我深深地吸了口潮湿的空气,满腔的清新。
山脚前我家那栋黑瓦苍檐的房子,炊烟升腾,我希望母亲能把柴火灶上黑漆漆的腊肉煮了。在城里,老家的地道腊肉不知馋了我多少回。想着腊肉,我的劲莫名大了,一只脚踩着打谷机的木踏板,带动脱粒的滚筒转得飞快,双手握紧稻穗翻动抽打。
今年的禾,父亲种得好,施肥也精,所以谷子筋骨好,沉甸甸的。不一会,我便踩了一尾柜。然后父亲稍微择除了禾叶,捞谷进了竹箩。一担竹箩,足足一百五十斤重!我用肩膀掂了掂。
- 26 -
秋收越来越热烈,一挑挑谷子被我们肩挑车拉,晒干入仓。村子里的稻田剥脱了稻谷的金黄,仅剩下高高低低黝黑的稻禾茬子。
收完谷子和苞谷,时间也到了一年农历的九、十月份。村里会在这个时候准备庆祝秋收的节日。
这时,村里就异常热闹,选择一处大田垄或者一块大土坪,家家都拿来了新谷米,还有新苞谷发酵酿的酒,然后把木桌子排好,全村老小一桌一桌地坐满。父亲此刻必定喝点小酒,尽管他平时滴酒不沾。母亲也会喝一点,红着脸庞吃菜。有人借着酒气,在稻田里跳最古老的舞蹈。这种舞蹈的步法和舞姿单一、夸张,却透出一股山间的热情和朴拙。
父亲讲,新化过去都是打着锣去开荒挖土的,人们在地头一字排开,敲一锣挥一锄,整齐划一,泥土翻边。这种多人统一的劳作,我没见过,但从人们的舞蹈里,我大约能领略其风采。
节目的高潮在捉稻田鱼。一丘田里的鱼养了差不多一年,尾尾膘肥体壮。起先人们忙着追鱼捉鱼抢鱼。等鱼捉得差不多了,就有人突然闹起来,把身边的人推进水田里,用泥涂满他们的身子。谁身上涂的泥巴多,其实是对他今年辛劳的褒奖,也预示他来年的收成好。一转眼,凡村里种田的好把式,都被人涂得只剩两只眼睛骨碌碌转动。
月亮已近梢头。稻田里的人跳了舞,唱了山歌,捉鱼打闹,不知不觉,人也便倦了,三三两两说着高兴的话,相携回家。
稻田,好像又回归了宁静。
而身后,稻田中的篝火还在燃烧,火红火红的,像门板上一串串线穿的红辣椒。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1段“土地流金”写颜色兼写时令,为后文的“秋收”做了铺垫。
B. 因为“我”家山多,收割时候不能用收割机,作者甚是羡慕,但也正是有了打谷机才更有意味。
C. 文章多处使用对比和通感的手法,连接时空,结尾从鲜艳的颜色中,升华了文章主旨。
D. 选文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秋收活动的喜爱,也表达了作者对今天机械化收割对人情“收割”的惋惜。
8. 有报刊刊登此文时,标题“秋收往事”,与本文题目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结合全文,说出你的理由。
9. 请简要赏析结尾段“好像”一词。
【答案】7. C 8. 本题选
- 26 -
择哪一个都可以,言之有理即可。“一地秋收”突出“土地”的重要性,突出了作者对传统农业生产的喜爱及呼吁保留、传承传统耕作;而选择“秋收往事”则可以从“往事”的回忆的角度来谈。
9. ①好像,与后一段“篝火还在燃烧”形成呼应,说明并没有完全宁静;②点明了稻田的宁静中还有人们收获的喜悦,而人未静;③好像一词,也是暗示并没有宁静,用一系列环境氛围最后深化主旨。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第一步,浏览选项,标考查点。把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相关的核心词语标注出来,画出选项中有关“思路”、“主题判断”、“作者情感”、“艺术手法”等内容的名称。第二步,回归原文,寻找对应。注意选项带出的要点是否有原文依据。第三步,对比排除,确定答案。根据“原文内容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原文内容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艺术特色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本题中,C项,“多处使用对比”错误,文中没有使用对比手法。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生活体验作答。解题思路是:首先亮明观点,而后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分析,言之成理,言之有据。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能力,理解标题可以从概括情节,揭示主旨;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暗示象征,深化主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等方面分析。抓住“一地秋收”与“秋收往事”的区别点在“地”与“往事”,分析表达内容与主题情感的不同点即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重要词语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找出该词在文本中的位置,结合上下语境进行分析,分析时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首先要仔细读文章,体会文章的主旨;再根据词语所在的语境,结合上下文体会词语的含义。分析可知,文章的主旨是表达作者对家乡的秋收活动的喜爱。“好像”一词在出现在文尾,“稻田,好像又回归了宁静”,结合语境,这里的“宁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安静,因为入夜了,环境安静了,而人们喜悦幸福的心情是无法平静下来的;“而身后,稻田中的篝火还在燃烧”呼应了此句;“火红火红的”篝火,以火红的颜色象征人们红火的日子,升华主旨。
- 26 -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是把握主题。虽说文学作品考查八大能力,但其中把握主题是核心。可以说,阅读题的几个小题都是围绕主题设置的,答每一题都要点到主题,只不过侧重点不同。因此,不管题目怎样问,考生都要往主题上引。把握主题的方法是,找点题的议论句。它一般在篇首或篇尾。二是同样的意思要用文中的句或词来做答。因为答案都是从这个角度给出的。但是一般不去照抄关键句,要压缩精简,去掉修饰,抽取内核。三是以阿拉伯数字分点作答。一般来说,分值4分的题答案有两点或四点,6分的题答案有三点或六点。分点答题的作用是,阅卷老师能一目了然,防止误判漏判,考生答题能尽可能答出每一点,防止漏答。答题“点”到为止,不必展开细答;某一点答得再深入,也不过是这一点的分,而其他点没有答出老师也不会额外开恩。四是多角度答题。如:解释词义,要从表面义和主题义角度回答;理解句义,要从句本身义、形式(表现方法、结构作用)、内容(主题义)角度回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煜字重光,初名从嘉,景第六子也。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自太子冀已上,五子皆早亡,煜以次封吴王。建隆二年,景迁南都,立煜为太子,留监国。景卒,煜嗣立于金陵。大赦境内。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令诸司四品已下无职事者,日二员待制于内殿。
三年,泉州留从效卒。景之称臣于周也,从效亦奉表贡献于京师,世宗以景故,不纳。从效闻景迁洪州惧以为袭己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汉思老不任事,州人陈洪进逐之,自称留后,煜即以洪进为节度使。乾德二年,始用铁钱,民间多藏匿旧钱,旧钱益少,商贾多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官不可禁,煜因下令以一当十。拜韩熙载中书侍郎、勤政殿学士。封长子仲遇清源公,次子仲仪宣城公。
五年,命两省侍郎、给事中、中书舍人、集贤勤政殿学士,分夕于光政殿宿直,煜引与谈论。煜尝以熙载尽忠,能直言,欲用为相,而熙载后房妓妾数十人,多出外舍私侍宾客,煜以此难之,左授熙载右庶子,分司南都。熙载尽斥诸妓,单车上道,煜喜留之,复其位。已而诸妓稍稍复还,煜曰:“吾无如之何矣!”是岁,熙载卒,煜叹曰:“吾终不得熙载为相也。”欲以平章事赠之,问前世有此比否,群臣对曰:“昔刘穆之赠开府仪同三司。”遂赠熙载平章事。熙载,北海将家子也,初与李谷相善。明宗时,熙载南奔吴,谷送至正阳,酒酣临诀,熙载谓谷曰:“江左用吾为相,当长驱以定中原。”谷曰:“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及周师之征淮也,命谷为将,以取淮南,而熙载不能有所为也。
开宝四年,煜遣其弟韩王从善朝京师,遂留不遣。煜手疏求从善还国,太祖皇帝不许。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
- 26 -
,为高谈,不恤政事。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王师南征,煜遣徐铉、周惟简等奉表朝廷求缓师,不答。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九年,煜俘至京师,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其后事具国史。
——《五代史·李煜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效闻景迁洪州惧/以为袭己/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
B. 从效闻景迁洪州/惧以为袭己/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
C. 从效闻景迁洪州惧/以为袭己/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
D. 从效闻景迁洪州/惧以为袭己/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 监国,通常是皇帝病危或出巡不在皇宫时,皇太子留在京城管理朝政,如有特别需要,也可以是其他皇子。
B. 大赦,皇帝即位或驾崩等,皇帝下旨将一些罪行较轻的犯人释放,死刑犯人酌情减刑。
C. 太祖,这里指宋太祖赵匡胤。经过陈桥兵变,他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他死后即位的是他弟弟赵光义,是为宋太宗。
D. 浮图,梵文Buddha(वहपो)的音译,本意是佛陀,后引申为佛教徒、佛塔等含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煜原名李从嘉,是李璟的第六个儿子。唐中主去世以后,李煜在金陵继承皇位。
B. 李煜想要封韩熙载为宰相,李煜刚把韩熙载的妓女遣散,想封为宰相,韩熙载就死了。
C. 李煜的弟弟李从善到了宋朝,被宋太祖赵匡胤扣留,此后他愈发担忧国事。
D. 李煜后期矛盾。他即喜好美人,同时又笃信佛法,后期已经不管国家政事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周师之征淮也,命谷为将,以取淮南,而熙载不能有所为也。
(2)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王师南征,煜遣徐铉、周惟简等奉表朝廷求缓师,不答。
- 26 -
【答案】10. D 11. B 12. B
13. (1)及至周朝之师南征淮河一带,任命李谷为将,率军以攻取淮南,而韩熙载却不能有所作为。(2)宋太祖派使者持诏书宣李煜赴宋京,李煜推托有病,不肯入宋京。宋朝大军南征,李煜派徐铉、周惟简等人奉表向宋朝请求暂缓军事进攻,宋太祖不答复。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在断句时特别要注意:①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②句子结构的对称性。③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④句子成分的省略。⑤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划线句的翻译是:留从效听说李景迁到洪州(今江西南昌),怕李景来袭击,于是派他儿子留绍基到金陵(今江苏南京)去纳贡,而留从效已病死,泉州人于是将他的族人一并送到金陵,另推立副使张汉思。“洪州”是地名,作“迁”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AC;“泉人”指泉州人,作下一句的主语,在其前断开,排除B。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中,B项,大赦,一般不在皇帝驾崩之后进行,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本题中,B项,“李煜刚把韩熙载的妓女遣散”错误,由文段可知,不是李煜把韩熙载的妓女遣散,而是韩熙载自己做的这件事。
故选B。
【13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以,率领;有所为,有所作为。(2)阙,京城;称疾,推托有病;缓师,暂缓军事进攻;答,答复。
【点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李煜,宇重光,初名从嘉,是李景的第六个儿子。李煜为人仁而且孝,善于作诗文,又善于写字作画。他额头很宽。前齿两个并成一个,有一只眼睛两个瞳仁。从太子李冀以上五个哥哥都早死,李煜按顺序被封为吴王。宋建隆二年(961),李景迁于南都(今江苏南京),立李煜为太子,留京监国。李景死,李煜继帝位于金陵。母亲钟氏,其父名泰章。李煜尊他母亲为圣尊后;立他的妃子周氏为皇后;封他的弟弟李从善为韩王,李从益为郑王,李从谦为宜春王,李从度为昭平郡公,李从信为文阳郡公。大赦境内。派中书侍郎冯延鲁准备贡礼送给宋朝廷,令各司四品以下的官员没有任务的,每日二人奉陪于内殿。
建隆三年(962),泉州(今属福建)留从效死。李景向周朝称臣的时候;留从效也奏表章贡品献到京师,宋世宗因为李景的缘故,不接受。留从效听说李景迁到洪州(今江西南昌),怕李景来袭击,于是派他儿子留绍基到金陵(今江苏南京)去纳贡,而留从效已病死,泉州人于是将他的族人一并送到金陵,另推立副使张汉思。张汉思年岁大了,不能胜任职务之事,泉州人陈洪进把他赶走,自己称留后,李煜便以陈洪进为节度使。乾德二年(964),开始使用铁钱,民间多私藏旧钱,旧钱更加少了,商人很多用十个铁钱换一个铜钱带出州境,官家无法禁止,李煜因此下令以一枚铜钱当十枚铁钱用。李煜任韩熙载为中书侍郎.勤政殿学士,封其长子韩仲遇为清源公,封其次子韩仲仪为宣城公。
建隆五年(964),李煜命令两省侍郎.给事中.中书舍人.集贤殿勤政殿学士,分批于光政殿直夜班,和他们谈论。李煜曾因韩熙载尽忠,能率直说真话,想起用为宰相,而韩照载后房有妓女侍妾数十人,多到外舍私陪宾客,李煜因此觉得难以为相,于是降而授予韩熙载右庶于之职,分司南都。韩熙载将众妓女尽行斥逐,自己单车上路,李煜很高兴,把他留下来,恢复他的职位。不久,众妓女又渐渐回来了,李煜说:我真是无可奈何啊!
- 26 -
这一年,韩熙载死了,李煜感叹地说:吾始终不得让韩熙载为宰相啊。他想以平章事追赠,问前代可有这样的事例?群臣答道:以前刘穆之曾追赠开府仪同三司。遂追赠韩熙载为平章事。韩熙载,是北海(今山东益都)武将之家的孩子,初时和李谷相友善。后唐明宗时,韩熙载南奔吴地,李谷送他到正阳(今河南汝阳),酒酣话别,韩熙载对李谷:江左如果任用我为宰相,我一定长驱北上,以平定中原。李谷说:中原如果用我为宰相,我直取江南,就像探囊取物而已。及至周朝之师南征淮河一带.任命李谷为将,率军以攻取淮南,而韩熙载却不能有所作为。
开宝四年(971),李煜派他弟弟韩王李从善入朝宋京,李从善被扣留不让回去。李煜亲手写信求宋朝让他弟弟从善回南唐,宋太祖还是不允许他回去。李煜因为国家日益困窘而怏怏不乐,满怀忧愁,成天和臣下饮酒,愁思悲歌,不能自已。李煜性骄矜奢侈,喜爱声色,又喜奉佛,爱高谈阔论,不理政事。开宝七年(973),宋太祖派使者持诏书宣李煜赴宋京,李煜推托有病,不肯入宋京。宋朝大军南征,李煜派徐铉.周惟简等人奉表向宋朝请求暂缓军事进攻,宋太祖不答复。开宝八年(975)十二月,宋师攻克金陵(今江苏南京)。开宝九年(976),李煜被俘至宋京,宋太祖赦免他,封他为违命侯,官拜左千牛卫将军。他的后事均见于《宋史》。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浪淘沙令
王安石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的作品,首句歌颂了“历遍穷通”的伊尹和吕尚,展示了一代政治家鉴古论今的真实感情。
B. “若使当时身不遇”词人为伊尹和姜子牙感到庆幸,也为没有被知遇的英雄而惋惜。
C. 下阕首写君臣遇合的偶然性,可是一旦“遇合”就会“风虎云龙”,使国家兴盛。
D. 本诗用典贴切,借用历史中二位“英雄”,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15. 某位评论家说:“二翁合也,均本诗之□□也”,这两个字是本词的词眼。你知道词眼是什么吗?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 26 -
兴王。说二位轻而易举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这样有本事的人才是真人才;因为这才是问题的实质所在。结尾对本句引申,二位超越千载,无人与之匹敌,体现了作者的改革变法的决心。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感”错误。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解答本题首先要先找到“诗眼”,再揣摩其在谋篇布局中的作用;其次结合所用手法,分析其所写内容,分析这个字对诗歌表情达意的作用;最后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分条作答,使答案条理清晰。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 首先分析本词的内容,全词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人生遭际和名垂千载的丰功伟业,并叹息君臣相遇之难,以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由此可知,“兴王只在谈笑中”在全词中成为关键句,意思是,在谈笑之间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人世间如果出现了圣明的君主,那么,在谈笑之间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所以“兴王”一句在全词中是很有分量的,故词眼是“兴王”。
【点睛】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答题要领:抓住诗题,抓住关键词,抓住题材类型,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和“哀景”两类),抓住典型意象,抓住注释(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感情。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基调。介绍别人评价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望岳》中写泰山占地之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相见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自己心中复杂情感。
- 26 -
(3)《师说》讲人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的,但是如不跟老师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岱宗夫如何 (2). 齐鲁青未了 (3). 剪不断 (4). 理还乱 (5). 其为惑也 (6). 终不解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的默写。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我们就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所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题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岱宗、剪不断、惑。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乌兰泉沟目的后室西侧木椁外墓底坑壁上,发现一处封藏的暗格,内置一长方形木箱,箱内端放一件珍珠冕旒龙凤狮纹鎏金王冠和一件镶嵌绿松石四曲鋬指金杯。鎏金王冠前后各饰一对翼龙,两侧各饰一立凤,后侧护颈饰双狮,周身镶嵌绿松石、蓝宝石、玻璃珠等,冠前檐缀以珍珠冕旒。鋬指金杯有四曲杯体和方形圈足,装饰富丽, ,融合唐朝、中亚和吐蕃之风 。这顶鎏金王冠显示墓主人很可能与吐蕃时期当地的王室有密切关系,拥有极高的统治地位。( )。
在8世纪那个 的岁月,吐蕃也一定程度上效仿了唐朝的管理经验□通过扶植吐谷浑王室□保存属国体系来收归人心□笼络更多的力量来对付真正的强敌。那些不忍离开故土的王室成员和高级贵族被封为王,得偿所愿, ,葬入乌兰泉沟这样的故乡墓地。
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由此也可以推知吐蕃时期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可能设置有高级别的行政和军事建制
B. 因此也可以推知吐蕃时期在柴达木盆地地区北缘可能设置有高级别的行政和军事建制
C. 吐蕃时期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可能设置有高级别的行政和军事建制也由此可以推知
D. 吐蕃时期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可能设置有高级别行政和军事建制也因此可以推知
18. 对填入“□”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 , B. : 、 ,
C. —— , 、 D. : , 、
19. 文中填入画横线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技艺精湛 于一体 金戈铁马 寿终正寝
- 26 -
B. 技艺娴熟 于一身 战乱频繁 死得其所
C. 技艺精湛 于一体 战乱频繁 寿终正寝
D. 技艺娴熟 于一身 金戈铁马 死得其所
【答案】17. A 18. A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句紧承上一句“很可能与吐蕃时期当地的王室有密切关系”,由这句话进而推测,可以排除C、D两项;而“因此”相对比较生硬,本句并非是明确性的结论性语句,显然“因此”表示顺承关系更合理。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求熟悉标点符号的功能,能正确书写和使用标点符号。一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分类,掌握并正确使用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常用标点符号;二要掌握标点符号书写的位置;三要会体会常用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分析可知,第一空有一定干扰性,吐蕃效仿唐朝经验,紧接着说的是吐蕃的做法,而不是真正的去阐述唐朝的管理经验,应该用“,”。扶植吐谷浑王室、保存属国体系收归人心是两个措施,并列关系用“、”;从而“笼络更多的力量来对付真正的强敌”,递进一层,选择“,”。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本题中,
技艺精湛:(学问或理论)又专又深。技艺娴熟:对某项操作方面的技巧非常老练、熟练或灵活。此处强调技艺水平高,应选用“技艺精湛”。
于一体:用于某一个整体事物。于一身:用于一个人。此处强调整体事物,应选用“于一体”。
- 26 -
金戈铁马: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战乱频繁:战争不断发生。此处指战争多,应选用“战乱频繁”。
寿终正寝:原指老死在家里。现比喻事物的灭亡。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此处强调正常死亡,应选用“寿终正寝”。
故选C。
20.请根据下面的资料,写一段“编者按”。(不超过50字)
据报道,互联网筹款平台“水滴筹”在超过40个城市的医院派驻地推人员,有人拍到这些地推人员逐个病房引导患者发起筹款的视频画面。他们自称“志愿者”,对募捐金额填写随意,对求助者财产状况不加审核甚至有所隐瞒,对捐款用途缺乏监督。
这一幕,让人错愕。互联网平台帮扶大病患者获得网友救助,帮了很多家庭,很多人为此解囊相助,社会各界也多有肯定。然而,公益事业的生命在于公信力,这种“扫楼式”寻找求助者、按单提成的做法,突破公众想象,也引发舆论质疑:以拿提成为目的,引导患者筹款提供便利,是不是把慈善当成生意?水滴掺水,爱心窝心。公众给困厄中的患者捐款,出于自愿和善意,还要基于信任,假如信任受到伤害,谁还会捐款?“扫楼式”筹款、员工按单提成,这些做法的每一次成功,都是对民众善心和好意的消解,是对信任与托付的伤害。
对这一事件,先搞清事实很重要,视频拍摄的情况只是一方面,这些问题在多大程度存在,影响范围有哪些,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调查还需要继续。对此,水滴筹平台回应称,彻查违规行为,线下服务团队全面暂停服务。我们期待平台方公布更多事实,也期待监管部门能介入调查,还原真相。筹款平台需要靠善心滋养,而非业绩刷单来激励。
互联网众筹这类新生事物,对一些因贫困而无法救治的人而言,不亚于“及时雨”。但这种救助模式要持续发展,就必须严格规范流程和管理,铲除违规行为滋生的土壤。唯有如此,才能被公众信任和支持。
【答案】殷鉴不远,给善良留一点净土,给真正需求扶助的人留点希望,别让好心人寒心!
【解析】
- 26 -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具体考查学生拟写编者按语的能力。编者按是报刊编者对新闻或文章加提示性说明和重要批注的工作。有时和编者按语同义,言简意深,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既可以针对文中的观点或材料表达编辑部的意见,又可以提示要点并借题发挥,是一种特殊的编辑任务。本文是一则新闻材料,解答时首先分析概括新闻材料的内容,互联网筹款平台“水滴筹”对募捐金额填写随意,对求助者财产状况不加审核甚至有所隐瞒,对捐款用途缺乏监督等乱象,引发对信任与托付的伤害。然后针对这一类事件发表评论或表达意见或发出呼吁,要站在高于事件本身的角度,以期引起人们或相关部门的重视。观点明确,见解独特,立意新颖,论述精当。
21.每年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看了下面的图片,你有怎样的看法?
【答案】我们不应该歧视艾滋病患者,应该与它们和谐相处,用纽带把我们相连等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应当先对图形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并提取有效信息,关注图形细节。解答图形转换成文字题,除了要注意图形细节,还要细心审清题目的要求,抓住题眼,确立重点。本题注意抓住以下细节:题干信息“世界艾滋病日”告诉我们图形与艾滋病宣传有关;图形中的“手掌”与“红丝带”代表了“和谐”“心相连”等主题;文字“关于艾滋病。你真的了解吗”提示我们关心艾滋病患者。据此可知,图形的主题是“呼吁我们关爱艾滋病患者,不要歧视他们”。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音乐是最美的语言。幕布一开,我就料到这场演出会非常精彩。中国文化多姿多彩,中国对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视令人感动。”在大型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中场休息间,埃及《共和国报》副总编辑穆斯塔法·埃尔布洛克写下了这样的感受。70多种中国民乐轮番上阵,灯光、布景变幻无穷,多种民族舞蹈欢乐上演,盛大的视听盛宴让突尼斯《大众观点报》社长穆罕默德·哈姆鲁尼看到了中国的民族团结、文化包容。“叹为观止!”他告诉记者,一些中国民乐里有阿拉伯音乐的痕迹,令人倍感亲切。“这就是文明交流、相互融合的印证,我们应该把这一传统延续下去。”
读了材料,你有怎样的体会?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26 -
【答案】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我们惊喜地看到,中国大型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成为中国与非洲文明交流的纽带,它向我们昭示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真理。
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是这个国家和名族的灵魂之所在。每种文明都根植于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历史,有其独特性,世界多种多样的文明共同构成了整个人类的文明。
文明是平等的,每种文明都有其特色,没有完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没有完全一无是处的文明。不同的文明因为相互交流而变得更加多彩。在古代,丝绸之路、茶叶之路等古老商路,记录着文明之间的对话。现在,“一带一路”、“欧亚经济联盟”使各国的合作蓬勃开展。文明不会因为交流而消融,反而会因为相互间的交流而变得更加丰富,展现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文明是流动的也是开放的,应秉持包容的精神,不应以一种文明否定另一种文明,更不能搞“普世价值”,妄图改造别人。文明的差异不应成为地区冲突的原因,应理性的看待差异,通过沟通、对话、协商的方式,以文明间的交流来达成共识,消除隔膜。用文明的互鉴来超越文明冲突,用文明共存来替代文明优越,世界会因为多彩的文明而变得更加美丽。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人类的命运是休戚与共的,一国的安全不可能建立在别国的动荡之上。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挑战和风险都日益增多。虽然和平和发展是主流,但是世界上也存在着局部的战争和冲突,恐怖主义的威胁蔓延,一些大国还在大搞霸凌主义,加剧冲突和争端。一些国家违背世界相互融合发展大势的行为,不过是螳臂当车,最终损人害己。世界不会因一国独霸变得更好,独霸的国家终将自食恶果。这种对待其他文明傲慢与偏见的态度,只会制造出更多的矛盾和冲突,导致自身的封闭与孤立。带给自己的只会是落后和衰弱,只会让自己的国家的幸福指数日趋下降。
而我国始终坚持的“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等理念,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与世界人民一起共建多彩的美好未来做出表率。
我深信,文明交流互鉴,必将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文明交流互鉴,更将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国与国之间,交流则无敌,互鉴则无畏,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解析】
- 26 -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审题:本题是材料作文,材料取自中国大型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在埃及和突尼斯的盛大演出,相关国家代表性人物发表的感受,关键词句有“中国文化多姿多彩,中国对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视令人感动”“看到了中国的民族团结、文化包容”“这就是文明交流、相互融合的印证,我们应该把这一传统延续下去”等。据此,我们应该把握写作的关键词“文化”“文明”“交流”“融合”“包容”等。构思立意时,不能单一地从某一个词的角度来分析,而应该把关键词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立意,才能更好地表现主题。
本次作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
一、文明内涵,丰富多样。文明是“多彩”“平等的”“包容的”,在确定立意时,把这三个方面与文明联系起来,进行深入的思考。提出当今文明的“多彩”,看到社会现象的绚烂;提出文明的“平等”,想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提出文明的“包容”。
二、交流互鉴,时代进步。人与人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重在交流与学习。每个人、民族或国家,都有各自的文明和科技,需要相互间的深入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三、人类命运,文明与共。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各国文明的相互融合与交流促进相互间的理解,相互汲取对方的智慧和营养,才能不断地壮大自身的力量,从而更好地提升自我能力,解决面临的各种挑战。
参考立意:
在交流、融合中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点和个性
2、中华文化博采众长
3、文明在交流中源远流长
4、相互尊重、开放包容,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5、文明理解互鉴,世界更精彩。
参考素材:
1
- 26 -
、打开世界地图,可以发现“一带一路”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发端于中国。它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无论是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从应对金融危机,加快轉型升级,它都至关重要。但要真正的实现,必须做到各国文明交流互鉴,一起推动时代的进步。
2、沿线各国的前途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休戚与共。建设“一带一路”充分展示了中国主动参与国际事务的积极姿态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表明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起应担当的责任与义务,为世界和平、繁荣与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3、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透过历史长镜头端详,有交流互鉴才有今日人类文明的繁荣多彩。古丝绸之路帆影幢幢、驼铃声声,书写出文明交流、文明共存的典范;工业革命开启的现代化进程传播至世界各个角落,印证了互学互鉴、取长补短的可贵价值。
4、多元时代,国际合作最需要信任。言而无信,行而不远。如果缺少真诚与互信,合作便会失去活力。坦诚地交流,彼此间将心灵敞开,用心聆听对方的声音,合作才能更有活力。新时代的中国,不仅注重汲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也愿意尊重文明多样性,分享发展红利,给世界带来机遇、和平与进步。实践必将证明,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合作、取长补短,丰富多彩的文明成果将谱写出中国与世界互动的华彩篇章。
5、多元时代,需要各国在合作时求同存异。在这个多彩缤纷的世界,我们应该树立求同存异的观念,对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现象都要进行客观全面的认识,从而得出辩证统一的思想,中国与美国作为两个大国,在很多问题上存在差异性。近年来也是摩擦不断,可是这些差异并没有影响两国之间正常友好地交流。求同存异,会让朋友之间少了隔膜,会让国家之间少了纷争,这时,我们的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结构示例:“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体:议论文。开篇简引材料,阐明观点: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首先分两个层次,阐释对文明的理解:文明是平等的;文明是流动的也是开放的。然后采用正反对比论证,紧紧联系当今时代的国家关系,以某些霸权大国与中国对待文明的不同态度,阐释人类的命运是休戚与共的,应该开放包容。层层深入推进说理。结尾围绕中心旗帜鲜明提出主张,振奋人心。
【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
- 26 -
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26 -
-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