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72 KB
  • 2021-06-03 发布

【语文】河南省南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南省南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无论哪一个民族,长期居住在一个地方,就拥有一些共同的、不同于其它地方的生活方式。文化还有精神价值的层面,比如宗教信仰、伦理道德、艺术和美学等。‎ 每一种文化都不是单一的,现代文化是多元的、杂陈的、共生的。而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过去经常说中华文化是黄河文化、黄土地文化,具有内陆文化的特征。但近二三十年来,考古新发现让大家逐渐认同,中华文化并非仅有黄河文化一源,长江文化同样是重要一源。二者在兴起的时间上是相同的,但有不同的特征。如果说黄河文化具有内陆文化的特征,那么长江自古以来航运便利,它的文化已带有了海洋文化的特征。‎ 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的风格特征不同。《诗经》作为写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产生于黄河流域;而浪漫文学的鼻祖《离骚》,则产生于长江流域。儒家思想的代表孔子和孟子,诞生在黄河之滨;而道家思想的代表老子和庄子,则诞生在长江之畔。自古以来,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就相互交融而又各自存在。‎ 中华文化除了发生是多元的,学术思想也是多元的。儒家在汉代地位隆起,其后一直占据主流;佛教、道家思想同样对中国文化有重要影响。‎ ‎“三教合一”,唐以后就有了。这是说儒、释、道三家不是水火不容的,而是互补共生的关系。如果不是儒家思想具有包容性,佛、道两家不可能获得充分发展的空间。‎ 儒释道历来是互补的。儒家主张一个人通过读书,积累学问,然后做官,再来治国。若此路不通,道教和佛教思想可以给人以安慰。所以古代的知识分子在精神上经常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不致走上绝路。‎ 要了解今天的中国,必须了解历史上的中国。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文化,所谓“一体”,不是单指汉族,而是指整个中华民族——南北朝时期多民族竞争并立;唐朝之所以出现盛世局面,主要就在于它的开放与包容,胡人都可以到长安为官。因此,“中华文化”的最大特点正在于它的包容性。‎ 因此中华文化还滋生出了另一个特点,就是不排外,对异风异俗,能够采取一种尊重和欣赏的态度。还有一点,就是中华文化不具有侵略性。在最强大的时候,也用和亲的方式与邻居建立敦睦友好的关系。‎ 今天的世界同样是多元存在的世界,我们需要做的是,承认文化的差别,保护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摘编自刘梦溪的《中华文化的最大特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长期居住在一个地方,就拥有一些共同的、不同于别地的生活方式与信仰。‎ B.中华文化自古以来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像现代文化一样是多元的、共生的。‎ C.儒释道三家不是水火不容的而是互补共生的关系,“三教合一”唐代就有。‎ D.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是走不上绝路的,因为有道教和佛教思想的给以安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介绍了文化的概念内涵,紧接着阐述中华文化是多元的、共生的。‎ B.文章以《诗经》与《离骚》为例,来论证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的风格特征不同。‎ C.孔孟诞生于黄河之滨,老庄诞生于长江之畔,证明了中华文化学术思想是多元的。‎ D.文章大体呈现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而尾段强调了保护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同时兴起但特征不同,长江文化带有海洋文化的特征。‎ B.因为儒家思想具有包容性,所以佛教、道家思想能够获得充分发展的空间。‎ C.自古胡人可以到长安为官,可见“中华文化”的最大特点正在于它的包容性。‎ D.中华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文化,有包容性、不排外性与不具有侵略性的特点。‎ ‎【答案】1.B 2.C 3.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对词语、关系、论证等进行认真比对,最后进行辨析。‎ A项,说法过于绝对,即使拥有共同的生活方式,不一定有共同的信仰;‎ C项,“唐代就有”错误,原文为“‘三教合一’,唐以后就有了”;‎ D项,“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是走不上绝路的”太绝对,原文是“古代的知识分子在精神上经常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不致走上绝路”。 ‎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从第4段开头一句可见,孔孟诞生黄河之滨,老庄诞生长江之畔,可见中华文化发生是多元的。C项表述为“中华文化学术思想是多元的”,错误,张冠李戴。‎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做此类题目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文中找对应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 C项,“自古胡人可以到长安为官”错误,原文表述为“唐朝之所以出现盛世局面,主要就在于它的开放与包容,胡人都可以到长安为官”,“自古”不等于唐代,偷换概念。‎ ‎【点睛】一定以文意为基础。不可生套原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出现了“传统文化热”“诗词热”“国学热”等现象,反映了人们对传统文化关注的回潮。如何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当下面临的文化新课题。‎ 只有站在时代高度,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才能让传统文化涌起新时代的浪花,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注入强大动力。诸如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传统神话故事,反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一种永不屈服的抗争精神,值得所有创作者讴歌。高长力认为,反映人类社会共同发展规律,反映关于世界和谐、和平的情感,中国传统神话题材作品不仅具有世界意义,更具有国际传播价值。‎ 动画,作为故事内容最为直观生动并被青少年群体广泛接受的呈现方式,是讲好故事的重要途径。“要让中国动画受到世界观众的喜爱,创新表达方式至关重要。”余培侠说,“要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式、手段,才能增加文化的感染力、情感的穿透力。‎ ‎(摘选自新华社《植根传统创新表达:国产动画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材料二:‎ ‎“新哪吒的热映让一些人怀念起美影厂力作《哪吒闹海》。”速达说,“有丰富历史和优秀传统的美影厂与民营动画公司有很大区别,肩负着更重的社会责任,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美影厂的片子要有引领作用,出来一部就是一部,我们要做在中国乃至世界动画史上留得下来的作品。”‎ 一系列项目正在美影厂酝酿。在上海电影博物馆的美影厂展区可以看到,美影厂有大量经典动画片IP。“这是我们的优势,要好好珍惜这些宝贵资源。”速达说,“开发这些老一辈动画人留下的财产,是美影厂今后要走的路之一。美影厂有众多经典IP,我们计划将美影厂的一些经典IP角色整合到一个新的空间中,形成多部新的作品。”从2018年开始修复的经典动画《天书奇谭》不久就要上映了,可以说是美影厂唤起大众记忆、挖掘经典IP的再次尝试。‎ 除了修旧,还有创新,美影厂计划开发一大批艺术短片,像木偶动画、剪纸动画的团队要逐渐恢复起来。他们还在做一件对民营动画公司来说很奢侈的事情——水墨动画。记者在美影厂观看了水墨动画《斑羚飞渡》测试片,已经可以从中看到惊人的水墨效果和磅礴气势。‎ 一个国产动画的春天即将到来。‎ ‎(摘编自环球人物《老哪吒的“童心”》)‎ 材料三:‎ 中国电影从未像今天这样呼唤“工业化”:对于制作方而言,“工业化”是投资逐步走高、制作日渐庞大的发展中,确保各环节有序进行的保障;对于观众而言,“工业化”意味着我们能够看到更多如同《流浪地球》《哪吒》《红海行动》这样兼具故事性与娱乐性的优质国产大片;对于市场而言,“工业化”也实现有效的风险控制,从源头有效遏制乱象;而从产业视角来看,“工业化”是中国电影不再满足于消费市场拓荒,更需要围绕内容生产,建立标准化的生产体系,从电影消费大国迈向电影制作强国的必由之路。‎ 把工业流水线上的标准化要求放置在文艺作品创作之上,曾引发许多人的不解。而今年,随着《流浪地球》等追求工业化标准的优质作品的问世,正逐步淡化这种误解。所谓标准化,绝不是指内容的去艺术化,去创造化,而是在工作方式上,以质量和效率为核心目标,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操作,在掌控电影制作的人力物力时间成本同时,保证作品的市场竞争力与艺术水准。‎ 将艺术创作的热情消耗,对高速发展行业的投机心理,最终转变为可持续的高效制度规范与管理操作,或许将从根本改变这个产业的面貌,迎来工业化安全生产的局面。‎ ‎(摘编自黄启哲《中国电影从未像今天这样呼唤“工业化”》)‎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热”“诗词热”“国学热”等现象出现,反映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持续关注,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创新成为当下的文化新课题。‎ B.反映中华民族特有民族精神的传统神话故事,拥有一种永不屈服的抗争精神,如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值得创作者讴歌。‎ C.美影厂有大量经典的动画片IP资源,开发这些老一辈动画人留下的财产,是美影厂今后要走的路之一,一系列项目正在美影厂酝酿。‎ D.将艺术创作的热情消耗、对高速发展行业的投机心理,转变为可持续的高效制度规范与管理操作,可能会从根本改变这个产业的面貌。‎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站在时代高度,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使传统文化涌起新时代浪花,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注入动力。‎ B.有丰富历史和优秀传统的美影厂与民营动画公司有区别,肩负着社会责任,美影厂的片子要担负引领作用,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 C.对于市场而言,“工业化”意味着观众能够看到更多兼具故事性与娱乐性的优质国产大片,如《流浪地球》《哪吒》《红海行动》等。‎ D.标准化是指在工作方式上,以质量和效率为核心目标,通过规范标准的操作,掌控人力物力时间成本,保证作品的市场竞争力与艺术水准。‎ ‎6.哪些因素会使你对中国电影的未来充满信心?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A 5.C ‎ ‎6.(1)中国历史悠久,具有丰富优秀的传统文化素材。(2)从事文化行业的电影人和相关公司热忱参与,坚持原创,勇于担当。(3)不断有先进的制作理念和规范标准的逐渐引入。‎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问题。‎ A项,表述“反映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持续关注”错误,原文材料一表述为“反映了人们对传统文化关注的回潮”,“持续关注”和“回潮”概念不同。A项错误。‎ 故选A 。‎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C项,“对于市场而言”错误,材料三原文表述为“对于观众而言”,偷换概念。‎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谈谈哪些因素会使你对中国电影的未来充满信心。分析概括各材料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才可以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注入强大动力。‎ 材料二:美影厂有丰富历史和优秀传统,肩负着更重的社会责任,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美影厂的片子要有引领作用,除了修旧,还有创新。‎ 材料三:中国电影从未像今天这样呼唤“工业化”, 建立标准化的生产体系,把工业流水线上的标准化要求放置在文艺作品创作之上,以质量和效率为核心目标,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操作,在掌控电影制作的人力物力时间成本同时,保证作品的市场竞争力与艺术水准。‎ 联系题目要求,对材料一、二、三的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主观题时,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次,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遍地白花 刘庆邦 收秋之后,村里来了一个女画家。‎ 村民觉得奇怪,这会儿场光地净的,要红没红,要绿没绿,要金黄没金黄,有什么可画的呢。可女画家每天这儿转转,那儿瞅瞅,画了张家古旧的门楼子,画了李家废弃的碾盘,画了石榴树、柴草垛、鸡窝……村民看着平常的东西,经她一看,就成了好看的东西,经她用笔一点,就成了一幅画。凡是被她画过的人家,神情都有些骄傲,还没被她画过的,都希望她能到家里画一回。‎ 这天早上,小扣子一爬起来,就和他的黄狗去找女画家。‎ 太阳还没出来,村街上弥漫着浓浓的烟火味。有人家烧麦秸,有人家烧豆叶,有人家烧甜瓜秧,每样柴火散发一种香,就形成了醇厚绵长的人间烟火味。村里人原来并不觉得烟火味香,而女画家一进村就闻出来了,她说,哎呀,真香!大家用鼻子吸了吸,是香!‎ 女画家开始到野地里作画去了。女画家在前面走,小扣子和黄狗远远地在后面跟着。‎ 女画家这天所画的是一片茅草。茅草长在一片荒地上,面积并不大。可经女画家一画面积就是了,白茫茫的,好像一眼望不到边。在小扣子眼里,女画家画的画是有声音的,那声音是旷野里的长风吹在茅草穗子上出来的,呼呼作响,一直向天边响去。在小扣子眼里,女画家画的画是有温度的,让人感到一种萧萧的凉意,一看就想抱紧自己的身子。在小扣子的眼里,女画家画的画是有气味的,这种气味是土地的气味,茅草穗子的气味,还有风的气味。有了声音、温度和气味,女画家画的画就像是一个神话般的世界,让人一看就不知不觉走进去了。‎ 小扣子看见,他家的黄狗突然跑到茅草丛里去了,在那里仰着脸瞎看。小扣子刚要把黄狗赶开,女画家说,不要管它。结果女画家把黄狗也画进画里去了。小扣子心里一喜,女画家总算画了他家的一样东西,他总算为女画家作出了一点贡献。‎ 女画家看着小扣子。女画家的眼可真亮啊,恐怕比太阳还亮,小扣子只看了女画家一眼就不敢看了。女画家还很年轻,除了眼睛很亮,她的头也很亮,牙也很亮,嘴唇也很亮,照得小扣子不敢抬头。‎ 女画家的问题还很多,她问小扣子,荞麦是不是红秆儿?绿叶?白花?荞麦花开起来是不是像下雪一样?女画家问什么,小扣子都说是。有一个问题小扣子吃不准,荞麦是什么时候种?‎ 女画家提了这个问题,他就得回答,不能让女画家失望。‎ 当晚,小扣子让母亲去给女画家送鸡蛋。小扣子说,女画家把他们家的黄狗画在画上了。‎ 小扣子和母亲到的时候,女画家正跟房东一家人说闲话,好像说到的话题又是荞麦花。母亲把小扣子推到前面,说:“你把我们家的狗画到画上去了。我儿子让我来感谢你。”女画家笑了,说画了人家的狗,不但不给人家钱,还要白吃人家的鸡蛋,这样的便宜事上哪儿找去!她说,这些鸡蛋她先不吃,一个一个画在画上,这样小扣子家的人还会给她送鸡蛋,送到后来,她就不画画了,成贩鸡蛋的了。女画家的笑话把院子里的人都说笑了。‎ 月光正好,母亲和小扣子没有马上回家,女画家接着又说到了荞麦花。女画家说,她小时候,跟着下放的父母在农村住了一段时间,好像看见过荞麦花。在她印象里,荞麦花不是零零星星开的,似乎一夜之间全都开了。她早上起来,觉得西边的天怎么那么明呢,跑到村边往西地里一看,啊,原来是荞麦花开了。荞麦花开遍地白,把半边天都映得明晃晃的。荞麦的花是不大,但经不住荞麦花又多又密,白得成了阵势,成了海洋,看一眼就把人震住了。在没有看到荞麦花之前,她喜欢看那些一朵两朵的花,老是为那些孤独的花所感动。看到了大面积白茫茫的荞麦花,她才打开了眼界,才感到更让人激动不已和震撼的,是潮水般涌来的看不见花朵的花朵。她钻进密密匝匝的花地里,一呆就是半天。她记得荞麦地里蜜蜂和蝴蝶特别多,像是在花层上又起了一层花。连蜜蜂和蝴蝶似乎都变成了白的。她晚间也去看过荞麦花。晚间很黑,没有月亮。不过,她一点也不害怕,因为满地的白花老远就看见了。她看着前面的光明,不知不觉就走进了花地里。‎ 说到这里,女画家轻轻地笑了。反正那样的荞麦花如今是很难看到了。‎ 院子里的人一时都没有说话,只有如霜的月光静静地洒落。‎ 来年,在小扣子的一再要求下,母亲种了一块荞麦。小扣子看见,荞麦出芽了,荞麦长叶了,荞麦抽茎了,荞麦结花骨朵了……荞麦终于开花了!荞麦花开得跟女画家的回忆一样恍如仙境……‎ ‎(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有多处场景描绘,作者以朴素而富有诗意的语言,使小说既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富有诗情画意的美。‎ B.黄狗在小说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画狗情节既拉近了小扣子与女画家的距离,又为下文送鸡蛋的情节作铺垫。‎ C.“院子里的人一时都没有说话”,表现了村民沉醉于女画家描绘的美景中及对美景不再的深深自责,暗示了主旨。‎ D.文末写荞麦开花,照应题目,营造美的意境,增强文章感染力,也暗示以小扣子为代表的村民们美的感受被唤醒。‎ ‎8.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女画家形象的?‎ ‎9.有评论者说,本文展示给读者的是三个不同的乡村,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答案】7.C 8.(1)外貌描写。如“女画家的眼可真亮啊,恐怕比太阳还亮”“女画家还很年轻,除了眼睛很亮,她的头也很亮,牙也很亮,嘴唇也很亮,照得小扣子不敢抬头”,表现了女画家的年轻、充满希望。(2)神态描写。如“说到这里,女画家轻轻地笑了”,表现了女画家对回忆中美景的沉醉与喜爱之情。(3)语言描写。如与小扣子的交流、和小扣子母亲开玩笑,表现了女画家的亲切温和、幽默风趣。(4)侧面描写。 如小扣子对女画家画茅草的欣赏,表现了她画技高超;村人们也觉得烟火味儿香,表现了女画家对他们美的熏陶。 ‎ ‎9.(1)村民眼中破旧平常的乡村 。村民们认为此时的乡村不是色彩绚烂的,村里人原来并不觉得烟火味香,他们认为女画家画的都是古旧的平常的东西。(2)女画家笔下古朴有生活气息美丽的乡村。 她画了“张家古旧的门楼子,画了李家废弃的碾盘”,她画了有生活气息“石榴树、柴草垛、鸡窝”,小扣子认为她的画像神话世界般美丽迷人。(3)女画家记忆里如仙境般的乡村。她梦里的乡村不仅是大片荞麦花开的美丽仙境,还是人与自然高度融合和谐的人类精神家园。‎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C项,“‘院子里的人一时都没有说话’,表现了村民沉醉于女画家描绘的美景中及对美景不再的深深自责,暗示了主旨”错误。对文章过度解读,村民们没有自责的心理,文中赞美了村民的善良淳朴美好。‎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刻画人物的手法,主要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白描和工笔等。对小说塑造形象手法类的题目,一般组织答案的步骤:第一步,指明小说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手法。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要点明此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什么形象特点。‎ 女画家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美的体验。村民们一开始并没有发现自己生活的环境有多么美,是女画家启发了他们,感染了他们。作者通过女画家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塑造了一个内外兼美的形象。展现了农村生活的淳朴与美好。另外,以小扣子的视角关照女画家,也表现出村民们对美的感受也逐步被唤醒,突出了女作家的感染力,也很好地表现力主题。所以手法从肖像、语言、神态,侧面描写方面来分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小说环境及主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一般来说,要理清故事情节,分清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主题及作者写作的目的。小说人物的言行举止及内心世界,小说人物活动的环境,通过典型社会环境可以分析时代和人物精神风貌;同时要分析小说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作者常常会刻画一些次要人物以突出人物的形象。‎ 本题问“本文展示给读者的是三个不同的乡村,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三个不同的乡村有女画家眼中的乡村和村民们眼中的乡村。女画家眼中的乡村,既有眼前的各种淳朴的景物和人物,也有自己记忆中早年的荞麦花的美好意境;村民们眼中的乡村起初并不觉得多好平常而破旧,但在女画家的感染之下,小扣子觉醒了,不仅发现了自己家远的美,而且创造出了荞麦花白似雪的美好乡村。作者正是通过不同人不同时期对乡村的美好景物和人物的感受,突出了农村生活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美,表现了对发现美创造美的人们的赞美。‎ 答题时在主题的统领之下,从女画家和村民在不同时期对乡村的美的感受分条总结即可。‎ ‎【点睛】小说阅读,要整体把握主题,抓住三要素去突破。尤其要品味语言,透过具体把握抽象,透过含蓄去把握内涵。‎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日:“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赢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日:“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其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坐,虽不识主人,亦欣然无忤,酣醉便反。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后自造焉。潜称疾不见,既而语人云:“我性不狎世因疾守闲幸非洁志慕声岂敢以王公纡轸为荣邪夫缪以不贤此刘公干所以招谤君子其罪不细也。”弘每令人候之,密知当往庐山,乃遣其故人庞通之等赍酒,先于半道要之。潜既遇酒,便引酌于野亭,欣然忘进。弘乃出与相见,遂欢宴穷日。弘后欲见,辄于林泽间候之。至于酒米乏绝,亦时相赡。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 会,则抚而和之日:“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晋书·陶潜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我性不狎/世因疾守/闲幸/非洁志慕声/岂敢以王公/纡轸为荣邪/夫缪以不贤/此刘公干所以招谤屠子其罪不细也/‎ B.我性不狎世/因疾守闲幸/非洁志慕声/岂敢以王公/纡轸为荣邪/夫缪以不贤/此刘公干所以招谤君子/其罪不细也/‎ C.我性不狎世/因疾守闲/幸非洁志慕声/岂敢以王公纡轸为荣邪/夫缪以不贤/此刘公干所以招谤君子/其罪不细也/‎ D.我性不狎/世因疾守/闲幸/非洁志慕声/岂敢以王公纡轸为荣邪/夫缪以不贤/此刘公干所以招谤/君子其罪不细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短褐”原意指古时贫苦人穿的粗布衣服,是古代下层人民日常服饰中的一种,亦引申为贫苦人、仆役的劳作装,或指地位卑下的平民百姓。‎ B.“祭酒”原指飨宴时长者酹酒祭神的长者;后用为官名,意为首席,主管,如国子祭酒等;本文指州中的学官。‎ C.“三径”,西汉末年兖州刺史蒋诩归乡里,“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 D.“羲皇上人”,羲皇本名伏羲氏,后世追尊的“三皇”之一;上人,居于上位的人,指君主;此处指陶潜归隐以后感觉像君王一样自由。‎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潜出身名门,祖上在朝为官居要职,他少年时心怀大志,知识渊博有文采,聪颖洒脱真性情,被乡里邻居看重。‎ B.陶潜曾几次因为家境窘迫不得已出来做官,但最终忍受不了以尊严来换取俸禄的生活,在辞去彭泽令后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彻底归隐。‎ C.辞官不久被征召为著作郎,陶潜没有上任,他辞绝州郡长官的拜见,但同乡张野等人邀请他喝酒,他就算不认识主人,也欣然前往,尽兴而归。‎ D.陶潜不仅善写诗,也通音律。每逢好友聚会他就会拿出不加装饰的琴来,抚琴而歌,表现出高雅的人生情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乃遣其故人庞通之等赍酒,先于半道要之。潜既遇酒,便引酌于野亭。 ‎ ‎(2)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答案】10.C 11.D 12.D ‎ ‎13.(1)(王弘)于是派陶潜的老朋友庞通之等人携带着酒,先在半路上迎接邀请他。陶潜见有酒之后,在野外亭中饮酒(拿过酒就喝)。‎ ‎(2)(陶潜)不曾有欢喜恼怒的神色,只要逢(见)酒就喝,有时没有酒,也会不停地高雅地吟咏。‎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句翻译为:依我的个性是不愿与世俗之人接近的,我因为有病而辞官居家。幸而不是为了要表现高尚廉洁来让人仰慕名声,岂敢以王公贵族绕道乘车来访而觉得荣耀呢!人由于不贤德而会犯过错,这也是刘公干招致君子抨击的原因,他的罪名不小啊!‎ A项的D项,根据文意“性不狎世”不可断开,“狎”是动词,对象是“世”,即“世俗之人”,动宾结构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D项;‎ B项, “幸”的内容是“非洁志慕声”,结合句意内容分析,“以王公纡轸为荣”不可断开,排除B项。‎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设计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D项, “此处指陶潜归隐以后感觉像君王一样自由”错误。不可能说自己像君王一样,“羲皇上人”指的是像伏羲氏以前的上古百姓那样淳朴自在,闲适无忧的人。‎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D项,结合本内容“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分析可知,陶潜并不通音律,所抚之琴也是没有琴弦秦徽的。‎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察文言语句翻译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遣”,派遣;“赍”,送;“于”,介词,在;“要”,邀请;“既”,之后、已经;“引酌”,饮酒;“于野亭”(状语后置)。‎ 翻译为:(王弘)于是派陶潜的老朋友庞通之等人携带着酒,先在半路上迎接邀请他。陶潜见有酒之后,在野外亭中饮酒(拿过酒就喝)。‎ ‎(2)“愠”,恼怒;“之”助词,的;“色”,神色;“惟”,只要;“则”,就;“适”,满足;“融然”,快乐的样子;“不辍”,不停止。‎ 翻译为:(陶潜)不曾有欢喜恼怒的神色,只要逢(见)酒就喝,有时没有酒,也会不停地高雅地吟咏。‎ ‎【点睛】文言文阅读的解答核心是读懂文意。要理清人物的主要事件及性格特点。而读懂的基础又是积累文言知识,所以课内文言文的学习很重要。‎ 参考译文:‎ 陶潜,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就用它作为自己的号(或所以就以此为号)。清闲安静少说话,不爱慕虚荣实利。家里四壁空空,不能遮阳挡雨,旧衣衫十分破烂,盛饭的容器经常空着,也不在意。经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能显示自己的志向,不计较得失,用这来结束自己一生。”他的自序是这样,当世人说是实录。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辞职回家了。州里聘用他为主簿,不去,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又做镇军、建威参军,对亲朋说:“想做个文官,来挣些补贴家用的钱(意译)。”管这些事的人听说了,任用他为彭泽令。向来简朴自爱,不谄媚长官。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弯腰,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不久,被征召做著作郎,他没有去任职。后来他谢绝了所有州郡官的拜见,陶潜的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人有时备了酒邀请他,有时邀请陶潜一起喝酒坐坐。虽然不认识主人,他也很高兴丝毫没有生气的样子,喝得畅快淋漓后就回家。不曾到过(游历)别的地方,只是去一些田间家舍和庐山游玩罢了。刺史王弘在元熙年间到陶潜住的州,王弘很敬仰陶潜,后来亲自去拜访他.陶潜以有病在身为借口不肯见他,后来陶潜对人说:“依我的个性是不愿与世俗之人接近的,我因为有病而辞官居家.幸而不是为了要表现高尚廉洁来让人仰慕名声,岂敢以王公贵族绕道乘车来访而觉得荣耀呢!人由于不贤德而会犯过错,这也是刘公干招致君子抨击的原因,他的罪名不小啊!”王弘经常派人去等候陶潜,暗中打探到陶潜将去庐山,就让他的朋友庞通之等人携了酒,先在半路迎接他.陶潜见到酒后,就在野外的亭中取杯喝起来,高兴得忘记了前行.这时王弘才出来和他相见,于是就欢宴了一整天。王弘以后想见他时,就在山林水泽中等着他.每当陶潜酒米缺乏断绝时,王弘也经常来接济他。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 酒菜来,陶渊明一点也不推辞。他不经营生意,家务事都委托给儿子仆人。(陶潜)不曾有欢喜恼怒的神色,只要逢酒就喝,有时没有酒,也会不停地高雅地吟咏。他曾经说,在夏天的月夜,得空闲时,高卧在北窗之下,清风突然扑面而来,感觉自己象羲皇。他不懂音乐,却有一张素琴,琴上也没有弦。每当朋友们来喝酒,就弹琴唱歌,说:"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为什么非要有琴的声音呢!"陶潜宋元嘉年中去世,享年63岁,文集流传于世上。‎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寓居吴兴 曾几 相对真成泣楚囚,遂无末策到神州。‎ 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 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 低回又作荆州梦,落日孤云始欲愁。‎ ‎【注】①曾几:两宋之际诗人。此诗作于宋室南迁之后。②楚囚:《世说新语·言语》载晋室南渡后,士大夫多聚会新亭相视流泪,王导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③荆州,指汉末王粲见天下大乱,遂去荆州依托刘表。‎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真成”写出了诗人面对社会政治环境的无能为力和对当权者的强烈不满。‎ B.颔联诗人以无枝栖息的乌鹊和“不解营巢”的“拙鸠”自喻,表达了渴求贤主的愿望。‎ C.颈联中,诗人分别从国家局势和个人身世角度写自己的艰难处境,表达了忧惧之情。‎ D.本诗围绕“寓居”二字,结构严谨,风格则悲壮沉郁,与杜甫诗歌风格有相似之处。‎ ‎15.有评论者认为诗中的“秋风秋雨…‘落日孤云”具有某种特殊意味,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14.B 15.(1)“秋风秋雨”象征了当时混乱而让人心伤的政治形势;(2)“秋风秋雨”寄寓了诗人悲秋的愁闷,愁绪如风雨般侵袭笼罩;(3)“落日孤云”象征了诗人漂泊无依而不知归宿何处的处境。‎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表达渴求贤主之志”说法有误,颔联诗人以无枝栖息乌鹊和“不解营巢”的“拙鸠”自喻,表达了自己南渡后颠沛流离,无处可依的惆怅与不平。属曲解文意。‎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具体涉及诗词中情与景的关系。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分清楚词句中哪些是写景、哪些是写情;其次要结合整首词弄明白作者的感情是什么,进而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本题中“秋风秋雨”“落日孤云”是诗人眼前所见实景,营造出秋季的凄清氛围,烘托诗人心情;但它们又有各自的深刻含义,如“风雨”能令人想到风雨飘摇,指国家局势动乱,令人忧心;“落日孤云”一以日暮来衬托思乡之情,二以“孤云”来写游子漂泊无依之状。‎ ‎【点睛】诗歌鉴赏题目首先要读懂诗歌,读懂诗歌要知人论世、把握时代背景、诗中的情景关系、题目、注释等。‎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不见人面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的“____,____”也写出了这样的感受,由此勾起作者无穷的亡国伤感之情。‎ ‎(2)在《阿房宫赋》中,“____,____”写出了秦统治者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 ‎(3)历来的诗评家都认为“____,____”是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眼”。‎ ‎【答案】 (1)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2)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理解性默写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熟记熟背原文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的含义选择恰当的语句。不可加字、漏字、错字。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本题的一二小题书写上难度不高,没有易混字,但强调了对诗句的理解。要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 “砌”“锱铢”“事”等字,理解字义去记忆。‎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不是置身事外的冷嘲热讽,也不是痛快一时的情绪 ,而是破与立的对立统一、批判与建设的相得益彰。当批判精神异化为“为批判而批判”,不加分辨地否定昨天,____今天,怀疑明天,结果只能陷入历史的虚无。‎ 社会总有不完美,值得批判的事情岂止车载斗量。对这些问题拿起批判的武器,正确而且必要。问题是,如果人人都坐而论道,谁来为我们解决问题?与解决问题相比,做个“批判家”并不难,对照理想,现实的缺憾____。但是,( )社会的每一根毛细血管,都不能放弃对肌体健康所负有的责任。批判是通向正义感的捷径,是体现____的绝佳方式,但历史的责任不允许我们满足于道德飙车。中国的进步,不只需要“行不行”“能不能”的探寻,‎ 也需要“好不好”“该不该”的判断。制度的改革,社会的改良,人心的改善,有待众人一起发力。鞭挞黑暗时,点亮蜡烛;蔑视贪婪时,拒绝同流;痛斥冷漠时,伸出双手……我们不仅要做提出问题的共同体,更要做解决问题的共同体。‎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发泄 鄙薄 俯拾即是 价值感 B.宣泄 鄙薄 俯拾即是 存在感 C.宣泄 鄙夷 数见不鲜 价值感 D.发泄 鄙夷 数见不鲜 存在感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的进步,不只需要“好不好”“行不行”的探寻,更需要“该不该”“能不能”的判断。‎ B.中国的进步,与其说需要“好不好”“该不该”的判断,毋宁说更需要“行不行”“能不能”的探寻。‎ C.中国的进步,虽然需要“行不行”“能不能”的探寻,但也需要“好不好”“该不该”的判断。‎ D.中国的进步,不只需要“好不好”“该不该”的判断,也需要“行不行”“能不能”的探寻。‎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复杂的矛盾会因批判自然遁形,社会的正义会因批判自动实现。‎ B.复杂的矛盾也许会因批判自然遁形,社会的正义也许会因批判自动实现。‎ C.复杂的矛盾不会因批判自然遁形,社会的正义更不会因批判自动实现。‎ D.难道复杂的矛盾不会因批判自然遁形,社会的正义不会因批判自动实现。‎ ‎【答案】17.B 18.D 19.C ‎【解析】‎ ‎【17题详解】‎ 此题考查成语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1)本题中,①发泄:一般指通过激烈的情绪表达,而是情绪稳定的一种方法。宣泄:让病人把过去在某个情景或某个时候受到的心理创伤不幸遭遇和所感受的情绪发泄出来,以达到缓和消除来访者消极情绪的目的。本空前是“情绪”,根据搭配,选“宣泄”,排除A、D,‎ ‎②鄙薄:轻视、看不起、厌弃,也指相貌猥琐不厚重。鄙夷:轻视、蔑视、鄙视。根据语境“当批判精神异化为“为批判而批判”,不加分辨地否定昨天,____今天,怀疑明天,结果只能陷入历史的虚无”,选“鄙薄”。排除C。‎ ‎③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数见不鲜:数,屡次;鲜,新杀的 禽兽,引申为新鲜。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不宰杀禽兽招待。后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根据语境,是强调做个批评家很容易做到,现实的缺憾多而易得,故选“俯拾皆是”。‎ ‎④价值感:指个体看重自己,觉得自己有良好社会评价的积极情感体验。存在感:觉察到具有价值的事物被你影响而产生的感觉。文中只是强调低层级的感觉,故选“存在感”。‎ 故选B。‎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病句类型一般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序不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解答此类题目最常用的方法是划分句子成分,找出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判断句子成分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句子结构没有问题,可从语意及逻辑方面入手,判断句意关系。‎ 原句语序不当,应该先有“判断”,再有“探寻”,并且“好不好”、“该不该”的判断与“行不行”“能不能”的探寻之间存在递进关系。“与其……毋宁……”表选择,“虽然……但是……”表转折,都不是递进关系,所以可以排除B、C项;再根据原句用“只有……也……”表递进关系,所以可以排除A项。‎ 故选D。‎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题时,注意使用排除法解题。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时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本题中,联系语境可知,文中强调面对问题不能停留在“批判”,更要去“建设”,去解决问题;前文说“与解决问题相比,做个‘批判家’并不难,对照理想,现实的缺憾俯拾即是”,意为“批判”不能解决问题。ABD都是说批判能解决问题,语意相反,不能与上下文连贯。‎ 故选C。‎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进入夏季,打雷打闪再平常不过了,但是你知道有一种闪电荣登地球未解之谜的行列吗?①______,它会突然爆炸也会安静消失,神秘莫测,让人难以捉摸。普通闪电持续时间一般为几十微秒,球状闪电却可持续几秒甚至几分钟。到底是怎样一股力量让它的寿命异于普通闪电,②____。但毫无疑问的是,球状闪电的危害是极大的。那么公众究竟该如何防范球状闪电呢?由于球状闪电本身非常罕见,对其危害性的观测和研究很少,③______。‎ ‎【答案】 ①那就是球状闪电 ②至今科学家们依然没有定论 ③所以并没有特别好的防范方法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阅读语段,分析空缺处 前后的句子,关注语意上的联系,做到补写的句子与前后句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合乎逻辑。‎ 本段主要阐述的是球状闪电的特点、危害及如何防范。第一空,根据第三句内容,应填写“那就是球状闪电”;第二空,据第四句“到底是怎样一股力量让它的寿命异于普通闪电”可知后面应填答案,可是第五句是“但毫无疑问的是,球状闪电的危害是极大的”,也就是说,至今大家还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那么应填这个意思,即“科学家们至今依然没有定论(答案)”;第三空,据第六句“由于球状闪电本身非常罕见,对其危害性的观测和研究很少”可知,所以怎样防范也是没有好的办法,填这个意思即可,“所以并没有特别好的防范方法”。‎ ‎【点睛】整体把握语段内容,依文定义,注意空前后语句的意思。尽量用原语段的词语组织语言。‎ ‎21.以下是我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李军故意伤害罪减刑刑事裁定书中的一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用词明显不符合公文的语体色彩,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 经审理查明,犯人李军在坐牢期间,认罪悔罪,认真遵守法律法规及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积极参加思想、文化、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参加劳动,努力做完了劳动任务。2018年获得监狱改造积极分子奖励。本院觉得,李军确有后悔表现,符合减刑法定条件,可以减刑。‎ ‎【答案】(1)“犯人”改为“罪犯”(2)“坐牢”改为“服刑”(3)“做完了”改为“完成”(4)“觉得”改为“认为”(5)“后悔”改为“悔改或悔罪”‎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要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一般来说,庄重场合, 用语要规范雅正,多用书面语。文艺语体有形象性,科学语体有准确性和严密性,政论语体有逻辑性和鼓动性,公文讲究格式化和简明性。所以做本体是注意启事语言的规范雅正,不能用口语。‎ 题干明确讲“有五处用词明显不符合公文的语体色彩”,根据题干要求做答即可。“犯人、坐牢、做完、觉得、可以”这五个词口语化严重,不符合公文的语体色彩,可改为书面化的词。“犯人”改为“罪犯”,“坐牢”改为“服刑”,“做完了”改为“完成”,“觉得”改为“认为”,“后悔”改为“悔改或悔罪”。‎ ‎【点睛】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等。‎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习近平指出: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2019年9月25日,习近平出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仪式时强调:共和国的大厦是靠 一块块砖垒起来的,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谁是英雄?今天,我们一起寻找”,众多媒体共同发起的“崇尚英雄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点燃了亿万网民的英雄情结,“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英雄”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某班级拟召开“新时代与英雄”的主题班会,请你写一篇文章参与交流讨论。‎ 要求: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我心中的英雄 昔有曹操、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如今我们也来议议,究竟何为英雄。‎ 在我看来,生死关头选择“义”的人是英雄。 ‎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他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坚守道义,多次严词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再次问他是否愿意改变主意,文天祥怒喝到:“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慨慷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道憾人心弦的《正气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试想,为了义,宁愿死,这种大丈夫难道不是英雄吗?‎ 遇到挫折,不轻言放弃的人是英雄。‎ 李白明知“多歧路”,“行路难”,却一直朝前走。走着辞别故友,笑对红尘,洒脱自在。一壶浊酒,举杯邀明月;一束月光,欲上青天览明月;一叶扁舟,惟见长江天际流。上苍嫉妒他,并没有让他的路走得那么平坦明朗,他却泰然面对。翰林遭贬,他仰天长叹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如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容不得半点玷污和磨损!试想,遇到挫折,不轻言放弃,坚守自我,笑对人生,在所有人退缩之际仍旧毅然前行的人难道不是英雄吗?‎ 真诚爱国,宽容平和的人也是英雄。‎ 今年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有记者问到台湾问题,温总理这样回答:“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我真心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台湾各地走走,去接触台湾同胞。虽然我今年已经67岁了,但是如果有这种可能,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走不动爬也愿意去”,这是一位多么真诚爱国的老人啊!他又何尝不是民族的英雄?“渡尽劫难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温总理真诚爱国,而且有一颗宽容平和的心,这样的人难道不是英雄吗?‎ 何谓英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但在我眼中,生死关头选择“义”的人;遇到挫折,不轻言放弃的人;真诚爱国,宽容平和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英雄。‎ ‎【解析】审题 本题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的主要内容是“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英雄”,由题干要求“请你写一篇文章参与讨论”,即要求考生写一篇文章参与主题班会的讨论看,本次作文实际上要求写作文体是议论文。那么,到底“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英雄”?通过思考可以明确,建立丰功伟业者是英雄,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者也是英雄。只要围绕着“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的话题进行写作即可。‎ 二、参考立意:‎ ‎①舍己为人,舍生取义者是英雄。‎ ‎②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的是英雄。‎ ‎③无私奉献者是英雄。‎ ‎④不负时代使命者是英雄。‎ 三、主要素材 ‎1、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2016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 ‎——2016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仪式上的讲话 ‎2、中国的科学研究领域从不缺少默默奉献、潜心钻专研的英雄,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克勤克俭。古稀之年还在苦心钻专研水稻品种的“水稻之父”袁隆平;一心扑在地球深探领域的“科研疯子”“拼命黄郎”黄大年;被网友称赞为龙之角、凤之冠,国之栋梁的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这些科学巨人身上无不具有敢为天下先的科研勇气、能为天下先的科研素养、必为天下先的科研决心。他们是代表国家意志的“超级英雄”,中国拥有了这样一批科研英雄,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公交司机吴斌心系民众的安危,忍住钻心的疼痛,保住了一车人的性命,他是我们的英雄;天津爆炸事件中,年轻的消防队员忍受毒气的侵袭,冲进灼人的火焰,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歌,他也是英雄;南海领空被非法入侵时,是心系国家权益的王伟撞向敌机玉石俱焚震慑了敌人,他也同样是英雄……危难时刻,平凡人心底的星火被点燃了,瞬间划破了危难的阴霾,上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这时候他们是觉醒的、伟大的,成为大众意志甚至国家意志的代言人。‎ ‎4、郁达夫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了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 ‎5、几百年前,在秦淮河的灯影中,杜牧曾感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而几百年后,“商女”已然成为光彩夺目的职业。几百年的风云变幻,使一个曾经视之为草芥的身份,演变为聚集大众注意力的焦点行业。一方面,我们欣喜于时代的发展带来了人人平等、职业无贵贱的观念;而另一方面,我们又沉思,这样的关注是不是过火?‎ ‎6、近期走红荧屏的主旋律纪录片《我爱你,中国》,记录着激情燃烧的当代军旅传奇,向人们诉说我们时代的英雄故事。“沙场之花”袁远、“雪域雄鹰”周宇峰、“草原战狼”满广志、“雷达兵王”刘卫民、“冰花男神”张书辉……有血有肉的人物,心有大我的情怀,至诚报国的志向,正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出强烈的“英雄的气息”,让这部纪录片产生如此撼人的情感、引来如此强烈的共鸣,上线10天就获得3300多万次点击。正如网友的感慨:“他们不过是平凡人,却替我们承受了难以承受之重,为他们点赞。”‎ ‎7、10月19日,2018年女排世锦赛半决赛打响,中国女排苦战五局,最终以2比3惜败意大利队,止步半决赛。尽管输掉了这场关键比赛,但中国女排虽败犹荣,让中国观众不能不动容,她们在关键时刻的呐喊,临危之际的爆发,时时唤起国人内心熟悉的感觉——女排精神。从1981年夺冠至今,37年来,女排精神总是与国家每个历史发展的节点相契合,女排顽强的拼搏精神最终汇聚成为一种民族的精神。从几十年的发展道路看,女排也经历了跌宕起伏。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即使走得摇摇晃晃,但依然坚持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眼中充满坚定。‎ ‎8、路遥代表着严肃文学的尊严,以及茅盾文学奖的脸面,他比同乡陈忠实和贾平凹都更有资格得多。路遥的谦逊、朴实、憨厚、乡土,是文学最纯粹的底色,给人最没有公害的亲和,以及最没有戒心的信赖。路遥,在最好的年纪患上绝症,然后写啊写,写到死那一天,没有享受一天的尊荣。夸父倒在逐日路上,舜帝死在南巡途中,都注定比寿终正寝多一份神性色彩。写到死的路遥也是如此。路遥的墓地上有一句话: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路遥只活了42岁。好在文学的成就和年龄没有必然关系,可是,你还是不得不承认,对人生这本书,路遥又比谁都读得认真与痴情。‎ ‎9、当今,崔永元冒着生命危险揭露这个社会的假恶丑,他是精神上的硬汉,代表这个时代的国家意志,代表广大人民的意志,他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 四、结构 本文如果写成议论文,可以是议论文常见的结构。如总分式,递进式,因果式。例文为并列式。分论点分别是:在我看来,生死关头选择“义”的人是英雄;遇到挫折,不轻言放弃的人是英雄;真诚爱国,宽容平和的人也是英雄。‎ 如果写成散文,要注重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抓住创新的核心:英雄、大义、坚强、抗争、成就等,组织文章材料。‎ ‎【点睛】关于英雄的文章要注重主题鲜明,立意深远,论证层次清晰,结构有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