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3.0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北京市西城区2016 — 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高二语文 2017.7
说明:1.本试卷包括第Ⅰ卷、第Ⅱ卷、第Ⅲ卷及答题纸四部分;
2.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所有答题内容写在答题纸上;
3.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 Ⅰ 卷
一、 阅读下面几段材料,完成1~6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痢疾与伤寒比战争本身引起的死亡更多。1918和1919年,西
班牙大流感在全球蔓延,感染了5亿人,将近占世界总人口的1/4,死亡2000万~4000
万人,其中大多数人死于细菌性肺炎引起的并发症。
亚历山大·弗莱明在被污染的培养基中发现青霉菌的抑菌作用的故事大概是医学史
上最令人熟知的桥段了。但事实上,这一发现距离“神奇子弹”的出现还有漫长的距离。
1929年,在《不列颠实验病理学杂志》上发表《关于霉菌培养的杀菌作用》的研究论文
时,弗莱明对青霉素能杀菌的叙述只有一小段。在后来的10年里,他发现青霉素对任何
动物无害,通过研究不同酸碱度下青霉素的性质,搞清楚了怎样让这种药品变得更稳定,
但他远没有能够完成最重要的一步:创造出临床能够使用的有效制剂。
1940年,弗莱明已经放弃对青霉素的研究,而且后来也没有再回到对青霉素的研究
领域。幸运的是,英国牛津大学拉德克利夫医院的病理学家弗洛里和生物化学家钱恩沿
着他的路走了下去。这一年,他们从青霉菌中分离和浓缩出了可以用于实验的青霉素,
并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成功。但一个致命的瓶颈是,要提高青霉素的产量太难了。
幸运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激发了人们对“神奇子弹”的渴望。政府、大学、
公司和研究所纷纷投入到了这场与伤兵细菌感染较量的赛跑里。弗洛从哈密瓜的绿毛上
提炼取了黄绿霉菌,这株霉菌使青霉素提炼的产量提高了200倍。后来,威斯康星大学
和卡内基学院的研究人员用X光或紫外线照射它,使青霉素产量达到了过去的1000多
倍。
对人类而言,抗菌药物的产生就好比是获得了原子弹,从根本上改变了与细菌感染
疾病斗争的竞技场。结核、白喉、脑膜炎和产后败血症,那些人类历史上猖獗的细菌性感染疾病被迅速遏制。如果没有抗菌药物的帮助,我们也很难想象外科手术在20世纪进一步突飞猛进。一个数字足以说明一切,中国国家卫计委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曾指出:“抗生素的使用将人们的寿命平均延长了24岁。”
1.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对“神奇子弹”所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青霉菌 B. 抗菌药物
C. 可以用于临床的青霉素 D. 抗生素
2.根据“材料一”,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细菌性肺炎引起的并发症,使2000万~4000万人死于全球蔓延的西班牙大流感。
B.亚历山大·弗莱明创造出临床能够使用的青霉素。
C.病理学家弗洛里和生物化学家钱恩在抗菌药物研发方面已比弗莱明
走的更远,但依然有很多不足。
D.外科手术在20世纪进一步突飞猛进完全依赖于抗菌药物的帮助。
材料二
相比一个世纪以前的人,现在的我们生活在干净得多的环境里。感染性疾病在抗菌
药物的抗击下不再令我们闻之色变,但很显然,我们的时代有自己的健康问题。
纽约大学人类微生物组计划负责人马丁·布莱泽在《消失的微生物》一书里提出了
一个迷人的问题:为什么一些现代疾病几乎同时在发达国家里骤然增多,并 【甲】
(蔓延/曼延)到其他发展中国家?这是一种你我都能感知的现象,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过
敏性疾病,你是否感到:你的人际交往圈子里,患上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人越来
越多?世界变态【乙】 (反映/反应)组织(WAO)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过敏性疾病的发病
率已达22%,我国发病率也已经超过了20%,平均五个人中就有一人过敏。
马丁·布莱泽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源于他早年对幽门螺杆菌产生的疑问。1982年,澳
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并证明该细菌感染胃部会导
致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淋巴瘤甚至胃癌。2005年,两位研究者为此获得了
诺贝尔生理学奖。如今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最高警示级别的I类【丙】 (治
癌物/致癌物)。
马丁·布莱泽并没有否定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的研究成果,令他好奇的是:
为什么在他们之前,人们从未想过研究幽门螺杆菌与胃炎之间的关系?答案很可能是:过去的研究根本不会将这种细菌视为疑犯:遗传学研究显示,人类携带幽门螺杆菌已有十几万年,这个时间跨度是目前的检测手段所能达到的极限。有理由认为,从20万年前智人刚刚出现在非洲大陆的时候,这种微生物就已经和我们共同生活了。19世纪的医生在几乎每个人胃里都发现了这种弯曲螺旋的细菌——你很难认为人人都有的细菌是【丁】 (病原体/病源体)。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发达国家,带菌者已经变成了少数派。而促成这变化毫无疑问是越来越干净的现代生活。
3.根据“材料二”,依次填写在文中【甲】【乙】【丙】【丁】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蔓延 反映 治癌物 病源体
B.曼延 反应 治癌物 病源体
C.蔓延 反应 致癌物 病原体
D.曼延 反映 致癌物 病原体
4.根据“材料二”,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获得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的原因是当年发现了幽门螺杆菌。
B.在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之前,没有研究者将幽门螺杆菌视为胃部疾病的元凶。
C.目前发达国家带菌者已经变成了少数派,这正是因为抗生素的广泛使用。
D.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终将消灭人类体内各种微生物,人类也会随之更加健康。
材料三
马丁·布莱泽认为,幽门螺杆菌的消失已经导致古老的平衡被打破了,它的后果绝
不可能全是正面的。我们体内的微生物群系组成了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这些长期的住户可以以各种方式抵御外来者的入侵。
一些研究认为,多种自身免疫病在发达国家中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也可能与我们
体内的住户有关。流行病学观察显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高发病率相比,在那些人们亲
近土地,喝未过滤的水,吃的食物几乎未经加工的地区,免疫机能紊乱病症很少见。一
种推论是,人类大约5000年的文明和伴随而来的瘟疫,以极具侵略性的方式培育出了
免疫系统。公共卫生设施、抗生素和童年的疫苗大大减少了人一生中得疾病的炎症负荷,
但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遗传情况却没有相应发生改变。从我们出生那一刻开始,进入我们
体内的细菌就开始帮助我们调试我们的免疫,帮助免疫的发育。我们的适应性免疫系统
只有经过后天的训练才能区别“我”与“非我”。微生物正是“指导”这一过程的第一
任老师,教会免疫系统如何识别危险。而在缺乏“老师”的情况下,免疫系统的学习也
就出现了问题。
或许,一个新的科学共识正在形成:只有认清人类同细菌的长期共生关系,我们才
能找到人类健康的另一条途径。
5.下列对“材料三”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住户”指我们体内的微生物。
B.“抵御”表明体内细菌对人体健康的保障功能。
C.“负荷”中的“荷”读音为hé。
D.“教会”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6.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得出的结论,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抗菌药物改变医疗史。
B. 我们应学会与细菌共生。
C. 我们清除体内细菌并不能解决所有健康问题。
D. 我们对人体内微生物的功能与作用了解得已非常深入,微生物尽在我们掌握之中。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题,完成7~12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7.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希”通“稀”,稀疏,指乐声渐渐慢下来,接近尾声。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颁白指头发花白。
C.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D.御六气之辩 “辩”通“辨”,区分。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爱:喜爱
B.犹缘木而求鱼 缘:攀援,爬
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横渡
D.彼且奚适也 适:去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C.夫子喟然叹曰
D.悦亲戚之情话
10.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之 然则一羽之不举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B.其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C.乎 异乎三子者之撰
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
D.而 泉涓涓而始流
夜缒而出,见秦伯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
B.乐琴书以消忧
君子远庖厨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D.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
欲辟土地朝秦楚
12.对下列特殊句式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①蚓无爪牙之利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③既自以心为形役
④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⑤舆薪之不见 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⑦异乎三子者之撰 ⑧强者必怒于言
A.②③⑥均为被动句
B.①与⑤句式类型相同
C.④为主谓倒装句,与其他各句均不相同
D.⑦⑧均为状语后置句
三、默写。共10分。
13.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5道小题)。(共10分)
①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感慨过去的无法追回,未来却仍然可能被自己掌握的诗
是:“ , 。”
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荀子·劝学》)
③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的结尾处,以设问句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是:“ , , ?”
④“鹏之徙于南冥也,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逍遥游》)
⑤“莫春者,春服既成, ,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⑥“ ,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齐桓晋文之事》)
⑦“ ,割也; ,折也。” (《庖丁解牛》)
四、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微写作。共10分。
14-1.请从下列参考书目中任选一本书中的一个地点,描摹一下你与书中人物在此地相遇时的场景。要求:依据人物的性格特质,展开合理想像。字数150字左右。
14-2.下列参考作品中,有哪个人物或情节最为打动你,请用一句话点明作品中打动你的人物或情节,然后说明理由。要求:语言精练,说理充分。字数150字左右。
参考书目: 《边城》、《四世同堂》、《红楼梦》、《老人与海》
第 Ⅱ 卷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20题。共16分。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踰月,而国莫之服。
景公饮酒,田桓子侍,望见晏子而复于公曰:“请浮①晏子。”公曰:“何故也?”无宇②对曰:“晏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是隐君之赐也。公曰:“诺。”
晏子坐,酌者奉觞进之曰:“君命浮子。”
晏子曰:“何故也?”田桓子曰:“君赐之卿位以显其身,宠之百万以富其家,群臣之爵莫尊于子,禄莫重于子。今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则是隐君之赐也。故浮子。”
晏子避席曰:“请饮而后辞乎,其辞而后饮乎?”公曰:“辞然后饮。”
晏子曰:“君赐之卿位以显其身,婴非敢为显受也,为行君令也;宠之百万以富其家,婴非敢为富受也,为通君赐也。臣闻古之贤君,臣有受厚赐,而不顾其困族,则过之;临事守职,不胜其任,则过之。君之内隶,臣之父兄,若有离散,在于野鄙 ,此臣之罪也。君之外隶,臣之所职,若有播亡,在于四方,此臣之罪也。兵革之不完,战车之不修,此臣之罪也。若夫弊车驽马以朝,意者非臣之罪乎?且以君之赐,父之党无不乘车者,母之党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党无冻馁者,国之简士待臣而后举火者数百家。如此者,为彰君赐乎,为隐君赐乎?”
公曰:“善!为我浮无宇也。”
(取材于张纯一《晏子春秋校注》)
注释:①浮:同“罚”。②无宇:即田桓子。晏子 ,名婴。
15.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裂其衣,断其带 裂:撕裂
B.临事守职,不胜其任,则过之 过:过错,过失
C.若有离散,在于野鄙 鄙:边邑、偏远之地
D.若有播亡,在于四方 播:逃亡
16.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②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原毁》)
B.①望见晏子而复于公曰
②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逍遥游》)
C.①今子衣缁布之衣
②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D.①若夫弊车驽马以朝
②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兮辞》)
17.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公何以不使内勿服
您为什么不命令宫廷内的女子不要佩戴男子的饰物
B.意者非臣之罪乎
大概不是臣的罪过吧
C.母之党无不足于衣食者
母亲的亲族都对吃穿条件感到不满足
D.国之简士待臣而后举火者数百家
国家贫寒的士人等待我的救助才能维持生计的有几百家
18.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群臣之爵莫尊于子,禄莫重于子。
②为彰君赐乎,为隐君赐乎?
19.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来评价下列人物在文中的表现。(任选两人评价即可)(2分)
①景公______ ②晏子______ ③田桓子______
20.你从本文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4分)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3题。共12分。
落日注
杜甫
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
芳菲缘岸圃,樵爨倚滩舟。
啅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
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愁。
注:本诗为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所作。
2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落日在帘钩”写出诗人眼中所触之景,既显自然巧妙,又不失雄健之意。
B.“溪边春事幽”不但写明了时令与环境,更点出了下联中画面中的神韵“幽”。
C.颔联中“缘”字与“花径不曾缘客扫”中的“缘”字相同,都是“因为”之意。
D.“飞虫满院游”表面写草堂院中满是飞虫,也隐隐地写出诗人内心深处的烦忧。
22.杜甫所作的诗中多次写到了“酒”。下列诗句中诗人饮酒的用意与本诗尾联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
A.步履深林晚,开樽独酌迟。(《独酌》)
B.把酒从衣湿,吟诗信杖扶。(《徐步》)
C.草堂樽酒在,幸得过清朝。(《朝雨》)
D.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可惜》)
23.“啅”字有两解:一解通“啄”;一解拟鸟鸣声,音(照zhào)。你认为在本诗中取哪种解释为好?请结合诗歌分析作答。(6分)
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4~29题。共22分。
瓦解
①一屋子碎瓷。
②主人开始指点,每一枚碎瓷的背后,都有可以言说的过程——一开始肯定不是属
于他的,经过了某些曲折,或者来了运气,才进入他的囊中。
③从这些碎瓷片的形态,可以看出是某一件瓷器的边、底、腹,倘若专业一些可以
由微见著,在眼前还原出是某一个瓷窑的产品,龙泉窑、耀如窑,还是建阳窑、湖田窑……
也可以还原一个瓷器的完整状,像我喜爱的梅瓶、玉壶春瓶或者水盂、镜盒、压手杯……
这就需要有一些专业的功夫了。可以说有还原能力的人无多,除开专业知识外,他的想
象力要极其丰富,可以从一片落叶想到它的正常色泽,再还原成一棵当风有声的大树,
这是一件费力的事。碎片上毫无图案、标志的,为人所轻视,而那些标志明显者则为
藏家哄抢——开裂使一瓶之碎片分出了等级,这是完好时想不到的——碎片使人们有了
更大的想象空间,所谓传奇,常常是细节引发的。一个完好的瓷瓶也许只是一个故事,
而碎为数十片,它们在各自的行旅中的丰富遭遇,不是一个瓷瓶所能承载的。
④这些边角,更能让人不安地揣测其不幸碎身的缘由。就像是漆黑的小道上,听到
一串不知从何而来的呻吟,会让人一路花费心力去琢磨,以至于这一路走得挺吃力。为
它在暗处,是个局部。那些不明之物,模糊、朦胧,或者暧昧吧,会让人更提起精神。
到瓷器厂看成捆簇新的瓷器堆放着,那是一丁点悬疑都没有的。
⑤瓷器的洁净是让很多人喜爱的,它有一种莫名的力量,让人的目光在光洁如绸的
面上滑过,有时就收不住。如果没有来自外面的撞击,一件瓷器在地底的泥泞中取出,
无论埋藏多久,都是冰清玉洁的。在这一点上它胜过了青铜器,青铜是以身上自然形成
的锈迹说明身世的久长,而瓷器则还是一身的清朗。它们都必须过火而后重生,最终却
因瓷脆而铜坚,在漫长的行程中,出现了差别,一个是金刚不败之身,一个却是娇羞薄
弱之体,它们对于外物的挤压,态度和结局全然不同了。一件灵性之物,大抵都有自己
的脾性,或突然迸裂,或突然落下,最终由完好而为片段。经过火的铜器变得坚固无比,
对于任何的硬物撞击可以毫发无损,而瓷器则十分脆弱,以碎片的方式瓦解了自己。
⑥和一件完好的瓷器所不同的是,完好者的线条之美是一目了然的。你看那个元青
花梅瓶,瓶口短小沿面平厚,夸大肩腹部的浑圆,又敛约下腹部的瘦长,站立起来时,
端庄中含飘逸清高。手指在上边抚过,柔和清明。婉转的部分,有一些世俗的亲和成
分。碎片是挤压碰撞之后的结果,很像人生的历程,有一些压力使人透不过气来,最
终瓦解。碎片都是峥嵘毕露,场面奇崛,和完整者比照,才见雨荷烟柳的江南,忽而
铜爵春残战沙秋冷,已是塞上烽火了。瓷器由全而碎,也算是命数不济。只是碎片的
尖锐茬口,凌厉的圭角,连同闪动的寒光,都在张放着兀傲之气,有所不甘。人们必
须戴上手套,避开它的锋刃,才能捏住它,捡拾清楚。
⑦现在,这个宅院里充满了兀傲之气,这是我进得门来时就察觉到了的,尽管瓷片
们都站不起来,躺在绸布上边,也不会像搭上机关的暗器突然射将出来。我还是有了一些戒备——这和参观一个旗袍馆全然不一样啊。硬朗——这就是碎片对于世界的表情,风雨磨不钝它们,酷热锉不化它们。如果说艺术品都是有灵性的,那么这些没有资格为大博物馆收藏的碎片,它的灵性就更加隐蔽了。因为它完美过,也破碎过,因此含纳的信息更密集、更不可知。
⑧在得到允许后,我拈起一枚碎片细审,它是宋时笔筒的碎片,是一枚筒壁。笔筒
是我所需要的,用过的不少,摔过了几个,所以很快根据底部在眼前还原成好几个样式。碎片图案简单,有两道交错的墨线,我猜想是垂下来的兰叶,垂到一半断了。一杆毛笔搁在笔架上是没有什么气派的,一定要把它投入笔筒,它们的神气才出得来。它们如剑戟朝天,或如芦苇花蓬松打开,刚柔兼具,是靠一个站立着的圆形笔筒把它们圈在一起才有这等效果。一个笔筒破碎之后就再也站不起来,它很像一个腿脚缺失的人,不再与站有缘,而是卧着,或者坐着,成了平面之姿。对于卧姿和坐姿我没有什么好感,我乐意站着,站着临摹古帖,站着大笔纵横,即便写小楷也必如此。我很早以前看过一枚修长的梅瓶,静静站立给它带来无比的雅气、雍容、高贵,只是站着,无声响,就已足够。像这些躺下来的碎片,它看到了窗外挺立的银杏,会不会有一种很隐秘的期待,能否有第二次站起来的机会?
⑨冰冷是碎片的特征,不管出自哪一口窑,窑火灭后温度骤降,成为毫无温度的物
体。在这个走向萧索的秋日,捏住碎片时,的确有一点点寒意从远处传来了。一个瓷器馆总是很冷清的,配合着清寒的瓷。即便从柜子里取出来,也没有几个人爱去碰它,真有点拒人无声的傲慢。欣赏瓷器,当然也不会对欣赏者提什么要求,只是瓷的凝固、澄明、光洁,使氛围骤变,欣赏者自然也就轻了脚步,断了声响。静着读、净着赏,这是我以为要恪守的两个原则。如果一枚印花笔洗没有破碎,它那弯曲的弧度里,可以储存多少水,浸泡多少羊毫狼毫?一枚白龙纹梅瓶,可以在严冬来时,插入多少橙黄的蜡梅,香破几代人的鼻子?而一枚酱釉小品瓶,它鼓起的腹部,主人又有多少秘密隐藏其内?这些都需要静下来、净下来才能想、才有趣味。不同质地的物件对于人的情绪导引多有差别,即使是瓷之碎片,还是使人安和下来,和它们共同持守着整个展馆的阴柔、清肃。瓷器是有一些清高气味的,尤其是碎片,更不可小觑,千百年锋刃不泯,是那时的风骨撑到了现在。
⑩不妨说,那些有幸至今完好的,支持了我们对于美好的向往;而不幸成为碎片者,依然让人看到了瓷的本质的守护;正是由于残破,它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出色。
(取材自朱以撒散文《瓦解》)
24.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由微见著:又作“见微知著”,看到小的局部,就能推断整体。
B.暧昧:不光明正大;不可告人。
C.峥嵘毕露:本意是山峰高耸,文中用来形容碎瓷尖利的特点。
D.不泯:“泯”读音mǐn。不泯,没有丧失的意思。
2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只要有足够的专业功夫,就能从碎瓷的形态还原出瓷器原本完整的形态。
B.作者将瓷器与青铜器比较,写瓷器遇压力而崩碎,是为体现其脆弱的性情。
C.文章挖掘、呈现碎瓷的特点,是为了表达作者对这种独特品性特征的赞美。
D.作者在创作书法作品时习惯站姿,是因为站着可以大笔纵横,方便施展。
26.结合③④两段内容,概括碎瓷能带给人的“悬疑”有哪些。(4分)
27.你如何理解文章第⑧段中划线的句子的含义?(4分)
28.作者为什么将“静着读、净着赏”作为自己欣赏碎瓷要恪守的两个原则?(4分)
29.文章结尾处,作者说碎瓷在对“瓷的本质”的守护上表现得“尤为出色”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这样说的理由。(5分)
第 Ⅲ 卷
八、作文。50分。
30.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这个人的成长史。这个成长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
是事业上的。好的阅读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生命质量,不良的阅读会为以后的发展埋下隐患。
结合你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生活积累,讲一讲阅读是如何促进一个人成长的,或者谈谈你对上面这段话的感受或认识。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北京市西城区2016— 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7.7
第 Ⅰ 卷(共50分)
一、 阅读下面几段材料,完成1~6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 【答案】A 2. 【答案】C 3. 【答案】C
4. 【答案】B 5. 【答案】C 6. 【答案】D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题,完成7~12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7.【答案】D 8.【答案】A 9.【答案】C
10.【答案】D 11.【答案】D 12.【答案】B
三、默写。共10分。
13.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①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②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③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④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⑤冠者五六人 风乎舞雩
⑥挟太山以超北海 为长者折枝
⑦良庖岁更刀 族庖月更刀
四、微写作。共10分。
14.参看高考评分标准。
第 Ⅱ 卷 (共50分)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20题。共16分。
15.(2分)【答案】B.过:指责、批评,动词
16.(2分)【答案】D.都是连词,表修饰。A.①表转折 ②顺承,就。B.①介词,对。 ②介词,到。C.①结构助词,的。 ②定语后置的标志
17.(2分)【答案】C.母亲的亲族没有对吃穿条件感到不满足的。
18.(4分)【答案】①臣子们的爵位没有人比你尊贵,俸禄没有人比你的丰厚。
②算是彰显君王的恩赐呢,还是隐藏君王的恩赐呢?
19.(2分)【答案示例】①景公:从善如流 ②晏子:尽忠竭力、能言善辩
③田桓子:弄巧成拙,自取其辱
(意思对即可)
20.(4分)【答案示例】
(1)解决问题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灵公只看到屡禁不止的表面现象,晏子却抓住了“上
有好者,下必甚焉”“上行下效”的实质。晏子上朝穿衣、乘车都很寒酸,似乎没能
把君主的恩赐彰显出来;但是晏子把君主的恩赐让更多的人受惠。晏子不重视吃穿用
度,却用心于奉公职守。
(2)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和建议。灵公和景公从谏如流,认真听取晏子的建议或解释。
(1点2分,共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3题。共12分。
21.(3分)【答案】C 缘,沿着。
22.(3分)【答案】D 借酒浇愁。
23.(6分)【答案示例1】通“啄”更好。
(1)诗人写景抒情,运用动作描写,使画面更加灵活
(2)可以形象地描摹出鸟儿争缠互啄、躁动不安的状态,
(3)既写出了春季的生机,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烦扰。
(6分)【答案示例2】拟鸟鸣声更好。
(1)诗人写景抒情,动静结合
(2)通过描摹飞鸟鸣叫着争斗而追逐,突出了鸟儿的聒噪吵闹
(3)既写出了春季的生机,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烦扰。
(赋分:诗句解读2分,技巧分析2分,情感解读2分)
(另:如果学生从平仄的角度分析(仄仄平平仄),选鸟鸣声,并解读了诗句,6分)
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4~29题。共22分。
24.(2分)【答案】B 25.(3分)【答案示例】C
26.(4分)【答案示例】
碎瓷有限的信息诱惑观者揣测碎瓷属于瓷器的哪个部分,瓷器的出自哪个瓷窑,还原破碎前瓷器的完整形态,联想瓷器破碎的原因或过程。(局部、出身、完整形态、破碎缘由,每点1分)
27.(4分)【答案示例】
作者想象碎瓷具有人的心理和性格。(1分)即使已经破碎只能躺下的碎片仍然期待再次站起来,因为只有站立的姿态才能体现瓷器内在的雅气和高贵,(1分)从而写出了碎瓷不甘的心态,(1分)体现出它硬朗兀傲的性情。(1分)
28.(4分)【答案示例】
欣赏者只有以宁静、纯净的心态才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瓷器本身的澄明、光洁;(2分)
也才能慢慢生发出对碎瓷完整生命过程的联想,(1分)并在联想中体会无穷的趣味。(1分)
29. (5分)【答案示例】
瓷的本质的特征是干净光洁、决绝硬朗、冰冷清高(净、硬、冷),碎瓷依然保持着瓷的这些本质的特征;并且因为破碎,碎片尖利,进一步剔除了世俗亲和的成分,体现出更为冷硬、兀傲之气。(“瓷的本质”3分,“尤为出色”2分。)
第 Ⅲ 卷 (50分)
八、作文 参看高考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