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55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学案三 鉴赏诗歌的语言
学习目标:①掌握诗歌语言鉴赏题型特点及其答题技巧;②提高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自主学习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分析诗歌语言,除了分析语言的用法,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从多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三个方面:炼字、诗眼和语言风格。
考向一 炼字
炼字,即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要炼的字就是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字,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通常是一些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设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他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3)这首诗中某字是否可以替换成另一个字?请简述理由。
(4)请对某句中某字的妙处加以赏析。
1.动词
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的“垂”字、“涌”字,有力地烘托了苍渺高阔的意境。陶潜“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玉楼春》)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见”字写出诗人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至高境界;一个“弄”字再现出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韵;一个“闹”字展示出诗人心头所感到的蓬勃春意。这些动词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能化美为媚。
2.形容词
巧用形容词,可以绘景摹状,具有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的作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黄、翠、白、青”四个形容词,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乡梦窄,水天宽”(吴文英《鹧鸪天·化度寺》),“窄”与“宽”形容与对照俱妙。
3.数量词
李商隐的《锦瑟》,开篇就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五十弦”“一弦”“一柱”这些并非富于诗意的数量词,在高明的诗人笔下,却获得了一种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再有白居易的《惜牡丹花》中“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其中的“两枝”将诗人惜花、怜花的一片痴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些数量词往往含虚数的意义,有很好的烘托作用,能增强诗句的表现力。
且做且思QIEZUOQIESI
例1 [2015·湖北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劳停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 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②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解析] 本题是让考生体会诗人炼字的艺术奥妙和魅力。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考生须整体把握诗篇,才能领略到“荒”“瘦”二字的丰富意蕴。这首诗作于景祐四年(1037),全诗写得孤静寂寥,忧然恻然,充满旅途的忧虑和烦闷。“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则写出了山区农村苦瘠贫寒的面貌,表达出欧阳修对民生凋敝、百姓困苦的忧虑。解答本题需要从用字特点、意蕴等角度分析其妙处。
技法探究JIFATANJIU
“炼字”的四个角度
1.修辞角度
“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因拟人而使满篇生辉。“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被赋予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出塞》)“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更是吹笛人之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溅”“惊”二字,同属拟人手法,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苦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2.声韵角度
古诗词讲究平仄声韵,优美的诗词平平仄仄起来就是和谐的旋律。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冻”字比“饿”响亮,更具铿锵气势,更见冲天悲情。叠词最具声韵效果,它不仅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更有强化作用。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可谓千古名句,是声韵的叠加,也是哀怨之情的叠加。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中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用叠字之法,不但摹景有神,而且音调抑扬,气韵流畅。黄庭坚以“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咏雪诗》)描绘雪景,可以说是古今绝唱。
3.活用角度
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用作动词,且一用就鲜活生动,呼之欲出。如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雨肥梅子”,着一“肥”字,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再有“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破山寺后禅院》),“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冷、悦、空、绿、红、绿,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4.语境角度
无论是“捻断数茎须”,还是“两句三年得”,其目的都是使语言最契合语境,最富表现力,把意思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精巧。因此,是否契合语境也是判断炼字优劣的重要依据。退之先生据“笃笃笃,清脆的敲门声,衬托得山里的夜晚更加寂静”替贾岛选择了“敲”字,传为佳话,而近人大胆质疑:如果是主人,进自家大门何需敲?轻轻推门而入,岂不更见宁谧和谐温情?以语境为据,也不无道理。郑谷把齐己的《早
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因为“数枝”不若“一枝”更能言梅开之早,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答题模板
第一步:释义析理,字不离词。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此时最忌讳只解释字典义而忽视语境义,要结合诗句解释其含义。
第二步:还原画面,词不离句。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再简要把含有该字词的诗句解释或翻译一下。
第三步:明确重心,句不离篇。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具体的有什么样的妙处。这一步是重点环节,是得分点,回答时一定要准确简练。
公式:这个字意思是×××(或:运用了什么手法),具体形象生动传神地刻画了×××形象(或:景色),烘托了×××意境,表达了×××情感。
边学边练BIANXUEBIANLIAN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 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
解析 本题考查炼字的能力。首联“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乃诗人想象何遁山人的孩子在自家柴扉外急切地盼望父亲归来。首句“春风入树绿”是写景,描写春风吹过,蜀地的枯树骤然变绿的情形。
2.[2015·广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过大通驿①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 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软”可形容风,即微风吹拂,给人以软绵绵的感受;又可形容江水,即微风吹拂,江面微波荡漾,江水像绸缎一样波动铺展开来。“软”既是一语双关,又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化视觉为触觉。
解析 鉴赏诗歌中的关键词,首先要明确词义,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它的表达效果。本题中的“软”既可以看作形容词,形容风很软,也可以看作动词,微风吹拂,使江水变得绵软,这是一语双关的用法。答题时,理解“软”字的意思,并指出手法,再指出其表达效果,然后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考向二 诗眼
所谓“诗眼”,是指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有时是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句子,是一首诗词的主旨所在。
[设问方式]
(1)全诗的诗眼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2)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某某字,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本诗是怎样以某某字词统摄全篇或贯穿全篇的?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
(4)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某句中的某个字的妙用。
(5)全诗围绕某字(词)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
“诗眼”大致分为两类:
一是表现为一首诗思想的凝聚点,揭示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找到了它就等于抓住了诗的中心。如《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主要写友情,但是它突出的却是一个“深”字,以水之深寓情之深,既形象又浪漫,既夸张又恰当地流露出了对汪伦情谊的赞美。所以“深”是诗眼。
二是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词语,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使诗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想象;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这是局部的诗眼。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满”和“压”就是诗眼。
诗(词)眼在句中的作用:
诗眼的作用
举例
用以翻出新意
萧楚才改张乖崖“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之“恨”为“幸”,“恨太平”是对天下太平的不满,“幸太平”是因天下太平而感到幸福,一字之改而诗意迥异。
续表
诗眼的作用
举例
借以增添情趣
韩驹改曾吉甫“白玉堂中曾草诏,水晶宫里近题诗”之“中”为“深”、“里”为“冷”,改动两个字,使得原来只是用以指示方位的“白玉堂”与“水晶宫”,转眼显得雍容高雅,超凡脱俗。
靠它增强形象性
秦观的“山抹微云,天粘衰草”,是取“抹”“粘”动作勾画出的线条轮廓。
关乎诗意的精确
齐己咏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枝”改为“一枝”,使“一枝”与“早”意丝丝入扣。
且做且思QIEZUOQIESI
例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闻泉
李咸用
淅淅梦初惊,幽窗枕簟清。
更无人共听,只有月空明。
急想穿岩曲,低应过石平。
欲将琴强写,不是自然声。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此诗诗眼为:“闻”。全诗紧扣“闻”字:首句点题,写诗人初闻泉声的情状。“淅淅”写初闻其声,“梦初惊”写泉声作用于梦中人的听觉过程及引起的心态反映。接下来三、四句,描绘听泉人所处的环境。“更无人共听”强调诗人的幽居独处。五、六句转入正面描写,诗人凭借所闻泉声的“急”“低”,想象泉水的“穿岩曲”和“过石平”。七、八句是诗人闻泉后的感受,诗人想用琴声来模拟泉水声音,但又感觉泉声是自然之声,琴声无法与之相媲美。
[解析] 解题时,应注重两个方面:(1)把握诗歌内容,寻找诗歌的诗眼。诗眼是最能体现诗歌情感或景物特色的词句,从词性的角度看多是动词或形容词等。《闻泉》一
诗,写诗人夜宿山中,被泉声惊醒,引起遐思,从泉声中捕捉领悟到自然界的情趣。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最能统领全文的字就是“闻”。
(2)把握景物特征,体会诗眼特点。分析诗眼的作用或解说为什么某个字词是诗眼,就要分析诗歌描写的景物特征。比如“闻”,统领了诗歌内容:诗人在睡梦中被淅淅沥沥的泉声惊醒,然后听到这悦耳的泉声,并想要把泉声用琴弹出来。
技法探究JIFATANJIU
关注词性和位置,锁定诗眼,准确赏析
1.寻找诗眼时,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关注词语词性。①动词。注重分析诗句中有多重含义的动词。比如“羌笛何须怨杨柳”中的“怨”是诗眼,因为这个动词既是羌笛所吹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的心境,写出了边塞将士生活艰苦及对朝廷的不满。②形容词。注重分析诗句中有多重意思的形容词。比如“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孤”是诗眼,因为这个形容词写出了环境的孤苦、人的孤苦等。③词类活用现象。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诗眼,属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写出了春风的重要作用,表现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极度喜悦之情。
(2)关注词句位置。①题目。题目中的某些词语往往能够涵盖诗歌主要内容,比如上题,《闻泉》中的“闻”是诗眼,因为“闻”概括了诗歌的主要内容。②词语。一般来说,五言诗以第三字为眼,七言诗以第五字为眼,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的诗眼是“归”和“下”。③诗句。诗歌中的抒情句、议论句或以情结景句等往往体现出诗人的情感,因此寻找诗歌的诗眼时要关注这些诗句。比如《蜀相》的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是诗歌的诗眼。
2.赏析诗眼时,应关注以下三点
(1)理解诗眼的具体内涵。首先要理解作为“诗眼”的词语、诗句的意思,以此体会诗眼的意蕴。比如《闻泉》中,诗眼是“闻”,首先要理解“闻”的意思,以及“闻”涉及的内容等。
(2)把握诗眼的具体手法。从景物与景物的关系、景物与情感的关系、修辞等角度分析诗眼所使用的具体手法等。比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是诗眼,因为“闹”运用了通感,将春意写得有声有色,写活了杏花绽放的情景。
(3)体会诗眼的表达效果和情感。从景物特征、画面特点以及抒发情感等角度理解诗眼的表达效果和具体情感。比如陆游《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一句,其中的“空”是诗眼,因为它流露出作者有满腔报国热忱却一直到老仍报国无门的怅惘与悲愤之情。
答题模板
第一步:指出该字(词)的基本含义;
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词)写了哪些内容;
第三步:考虑该字(词)对主旨的表达以及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边学边练BIANXUEBIANLIAN
1.[2016·吉林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
[唐]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判断的依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眼是“静”。因为本诗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和平友好的主题。前两句生动概括了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情形,第三句描绘了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和平宁静的气氛,和过往烽火四起、征战不停的情形作了对照,突出表达了和平的珍贵。诗歌主题是通过“静”传达出来的,因此“静”是本诗的诗眼。
解析 本诗既未渲染军威声势,也不慨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自古以来中央朝廷与西域诸族的关系,就阴晴不定,时有弛张。诗人却着力对团结友好的关系加以热情的赞颂,让明媚的春风驱散弥漫一时的滚滚狼烟,赋予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
[宋]杨万里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 将:行,流过。
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判断的依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眼是“交情”。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以象征意义,从而表现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解析 本诗一、二两句写景,营造了一种依依惜别的氛围。三、四两句言抒胸臆,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考向三 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如李白的诗清新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陶渊明的诗冲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韩愈的诗深奥险怪,白居易的诗平易通俗。再如,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了解诗人的语言风格有利于把握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设问方式]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请概括这首诗的语言风格,并简要分析。
(3)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且做且思QIEZUOQIESI
例3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喜见外弟又言别
[唐]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赏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诗的语言特色是朴素自然、凝练生动。首联开门见山,介绍二人相逢的背景,幼年分开,历经十年世事动荡,意外相逢,用语平白如话,朴素自然。颔联写二人重逢的场面,从“问”到“称”,从“惊”到“忆”,层次清晰地写出了由初见不认识到交谈相认的神情变化过程,凝练生动。
[解析] 从解读诗句入手,理解诗意,概括特点。平实的语言从叙事中体现出来,但又表达生动凝练。首联介绍二人相逢的背景,幼年分开,历经十年世事动荡,意外相逢,用语平白如话,朴素自然,如同话家常一般。颔联一“惊”一“忆”,形象再现了由初见不认识到后来相认的神情变化过程,“沧海事”用语凝练,高度概括了别后的种
种变化,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沉感慨。尾联以想象虚景的描写,寄寓了对外弟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别后的牵挂之意。
技法探究JIFATANJIU
“多管齐下”,巧记语言风格
1.了解相关知识
不同的诗人语言风格不同,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语言风格也不同,要了解相关的语言风格。
例如:李白的诗风是“豪放俊逸”,杜甫的诗风是“沉郁顿挫”。
2.关注遣词造句
从命题形式上看,此类题目一般会指出某个被后人称道的句子,要求考生分析其妙处。鉴赏关键语句,包括语句的含意、色彩、效果等方面的内容。考生要结合语句中的词语,尤其要注意语句中动词、形容词以及叠词、修饰语的运用,另外还要注意语句中的语法现象以及修辞手法等。
3.抓住关键词语
鉴赏语言风格,命题形式多为要求考生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或指出诗歌的语言特色并加以评析。这类试题不是要求考生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之处,而是要求考生抓住关键词语来品味整首诗歌呈现出的语言特点。
4.联系诗歌主旨
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决定风格,答题时切忌脱离诗歌主旨而空谈语言风格。
答题模板
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步:指出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公式:此诗语言特点是×××(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洁洗练等),×××(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表现了×××之情。
边学边练BIANXUEBIANLIAN
1.[2016·郑州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赠程处士
[唐]王绩
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
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
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运用叠词。“扰扰”“悠悠”突出了世事的纷乱繁多,让人忧愁万端,强化了诗意的表达,增强了韵律感。
(2)通俗易懂。全诗语言质朴易懂,如“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一句,写人生百年世事纷繁,如长者感慨人生,亲切易懂。再如“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两句,直接写出了日出日落之随意,河水流淌之任情。
(3)率真,好恶分明,直接爽快。“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指责礼乐囚禁了姬旦,诗书束缚了孔子,表达对儒家观念的批判和鄙夷。
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 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课后对点集训
第一板块 炼字
1.[2016·贵州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
卢汝弼
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
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
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称这首诗“语意新奇,韵格超绝”,结合诗歌的第一、二句,找出生动传神的两个字,并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透”“更”二字。①“透”,风吹飞雪,雪借风势,穿透刀瘢。边疆将士身经百战,留下累累瘢痕,其艰险痛苦情形已不言而喻;该字写出负过伤的将士仍在守戍的岗位上继续冲风冒雪,所以该字又不单写风雪本身,而是说风从已有的刀瘢处透进去,加倍写出戍边将士的艰辛。②“更”字,以增其“寒”字的分量,此句化用了古乐府“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句,极言边塞的苦寒。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写卫戍将士奋起守土卫国的小诗。首句写北风吹飞雪,穿透将士身上的累累瘢痕。负过伤的将士仍在继续顶风冒雪,冲锋陷阵,风雪从已有的刀瘢处透进去,加倍写出戍边将士的艰苦。次句由古乐府“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句化来,加一“更”字,以增其“寒”字的分量。这两句对北地的严寒做了极致的形容,为下文蓄势。第三句写烽火夜燃,传来敌人夜袭的警报。结句写闻警后将士们在极困难的自然条件下团结一致,共同奋起对敌。全诗格调急促高亢,写艰苦,是为了表现将士们的不畏艰苦;题名为“怨”,而毫无边怨哀叹之情,正是一首歌唱英雄主义,充满积极乐观精神的小诗。
原文翻译 北风劲吹,搅动着漫天飞雪,严寒透过将士身上的累累瘢痕,似乎要钻进身躯。来到长城下有水的窟窿饮马,更觉寒气逼人。半夜时分,忽见烽火燃起,知道有敌前来侵犯。将士们立即披坚执锐,不分先后,没有例外,一齐奔赴前线,誓死保卫贺兰山。
2.[2016·浙江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青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①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②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③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 ①逐:循、沿。②趣:通“趋”。③澹:安静。
请分别对三、四句中的“随”“趣”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随”是依随的意思,水随着山势千回万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青溪的蜿蜒曲折,引人入胜。②“趣”通“趋”,是经过、走过的意思,把走过的路途不过百里却曲曲幽幽的景色特点凸显了出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诗歌鉴赏 此诗借颂扬名不见经传的青溪,来印证诗人自己的素愿。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素愿安闲。全诗语言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皆轻轻松松,然而韵味隽永醇厚。诗人笔下的青溪是喧闹与沉静的统一,活泼与安详的糅合,幽深与素静的融合,吟来令人羡慕向往。诗人每次进入黄花川,都要沿着青溪水而行。水随着山势千回万转,但走过的路却不过百里。流过乱石时水声喧腾,而流经松林时却没有声息,溪水与松林相映,色调优美。水波荡漾,浮着菱角和荇菜,清澈的溪水倒映着芦苇。诗人的心一向闲静,就像这淡泊的溪水。他愿意留在溪边岩石上,垂着钓竿了此一生。
第二板块 诗眼
1.[2016·合肥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偶成
萧立之
雨妒游人故作难,禁持闲了下湖船。
城中岂识农耕好?却恨悭①晴放纸鸢②。
[注] ①悭:缺少,没有。②纸鸢:风筝。
理解《偶成》这首诗的关键是哪一句?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三句。这一句是反问句,在前两句委婉的讽刺之后突然直接表明态度:城里人怎么知道雨对农耕的好处?这一句引出下面对“却恨悭晴放纸鸢”的斥责,表明了诗人对朱门大族只知享乐、不顾民生疾苦的批判。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难点是给出理由。一般来说,应先分析关键句的意思,然后指出这句在结构上、意境营造上、主旨表达上的作用。
2.[2015·沈阳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客怀
何应龙
客怀处处不宜秋,秋到梧桐动客愁。
想得故人无字到,雁声远过夕阳楼。
全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愁”字。诗歌内容情感句句围绕“愁”字展开,首句写诗人客居他乡,处处秋景引发游子的悲秋情怀;第二句写梧桐落叶的景象触动了异乡客寂寞、孤独的悲秋情思;第三句写诗人急盼见到亲人朋友的片语只言,结果却“无字到”,杳无音讯,便是更添愁苦;最后一句写传书的鸿雁飞去,消失在洒满夕阳的高楼之外,只余雁声回荡耳际,更是愁上加愁。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诗眼”是指能够集中体现诗歌思想的词语,这是一首羁旅诗,表达了游子思乡怀人的愁苦,所以可以确定本诗的诗眼为“愁”字。接下来结合全诗分析,诗句是如何体现“愁”的。分析时一定要注意突出“愁”字。
3.[2016·南昌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吴文英
翦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①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②。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注] ①红情、绿意:红花、绿叶,剪裁为春幡,可以戴在头上。花信: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②幽素:幽情素心。
“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两句的意思是什么?分析其在全词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夕阳不肯轻易落山,东风又带来了春的讯息。切合“除夜立春”的题意,表达除旧迎新之意。抒发了作者对即将逝去的一年的恋恋不舍和对新年到来的感慨。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含意及表达作用的能力。
第三板块 语言风格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溪早春
杨万里
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杨万里的诗描写细腻,语言清新颖秀。以颔联为赏析对象,请你就此特色加以鉴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颔联“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描写细腻入微:柳枝返绿首先从下垂的枝条末梢开始,故说“垂处绿”;而桃花开放总是先从上伸的枝条末端开始,所以说“末梢红”。语言新颖活泼,它体现在:“下来”“上去”分别写柳枝桃枝的特点,让人耳目一新,又具有拟人意味。
解析 对诗歌语言风格的赏析应该立足于整体,不能只从个别词入手,颔联主要意象“柳”“桃”,主要关注其修饰语,然后发挥想象,营造意境,分析其清新之处。
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送别诗的语言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是一首送别诗,语言朴素、自然,像是从平凡生活中信笔拈来,如“相送罢”“归不归”。这种朴素、自然的语言,恰到好处地表达出了自己对朋友的那种朴素真挚的情感。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遣兴
[宋]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语言风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词的语言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含蓄蕴藉,不明说为什么醉里贪欢笑,为什么会觉得古人的书全无是处,为什么昨夜会醉倒松边,让读者通过词句自己去揣摩联想,使得整首词的思想更显深沉感人;二是形象生动,通过动作、语言描写把醉态写得活灵活现。
解析 这首词上片前两句写饮酒,后两句写读书。下片仅仅二十五个字,却构成了剧本的片段:这里有对话,有动作,有神情,又有性格的刻画。小令词写出这样丰富的内容,是从来少见的。“问松”“疑松”“推松”“斥松”的过程写得逼真传神,惟妙
惟肖。这首词的语言明白如话,文字生动活泼,表现手法新颖奇崛,体现了作者晚年清丽淡雅的风格。
第四板块 综合训练
1.[2015·重庆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
[清]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1)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末尾两句中的“悬崖”“崩坼”分别指什么?作者为何说“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用一“插”字,把江边山峰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现出来。
(2)“悬崖”指倒映江中的陡峭山崖。“崩坼”本指倒塌断裂,此指江中的山影破碎散乱。作者担心竹篙一撑,江面激起水波,把江中的山影漾乱,美景被破坏。
解析 (1)这是一道炼字炼句题。“高卧”二字是解题的关键,从此二字可见作者的心情是悠闲自在和放松的;对“插”字分析时要注意对意境画面进行描述,并将山峰陡峭挺拔的特点概括出来。(2)联系前句“乱篙撑处”可知,这里是指水中景象,而非山间景象;再联系下阕的第一句“天开”“画屏”,可见江景之美,所以着一“怕”字,来表现自己的担心,从而衬托出江景之美,写出了对江景之喜爱。分析时要联系具体诗句。
2.[2016·重庆铜梁一中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注]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润州等地赈济灾荒,路过常州时曾在此野宿,作此诗;除夜即除夕夜。
(1)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同情与忧虑百姓疾苦,病中感伤,客中孤寂,思归的痛苦,老之将至的无奈。
(2)尾联描写了客中、长夜、孤舟中只有残灯相伴的情景,“嫌”字把“残灯”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残灯”不嫌弃作者的情态,表达了作者除夕夜旅居他乡漂泊孤苦时在“残灯”陪伴下感受到的宽慰与温暖,这是作者的无奈与自嘲。
解析 (1)解答本题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来揣测作者的感情,另外要通过注释了解写作背景,达到对作者思想感情的全面理解。(2)解答本题需要把关键词放入具体语言环境中,关注“嫌”字及相关语句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同时要写出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感情。
3.[2016·南昌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思寄子由①
黄庭坚
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
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②。
[注] ①元丰四年(1081),诗人任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令,很不得意。这时苏子由(苏辙)被贬,在筠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为监盐酒税,两人相距不远。诗人因秋而思,触景生情,有慰勉苏子由之意。②“挽著沧江无万牛”意为“志甚坚,难以动摇”。
(1)第二句中“催”字用得十分传神,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黄庭坚的诗中经常出现“岁寒三友”的形象,结合全诗,赏析本诗中“老松”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催”有“催促”之意,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晚秋天凉,促织鸣声四起,催促妇女织布,赶制裘衣。今又到了晚秋的季节,光阴徒催人老,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当年也曾想要干一番事业而至今落魄、一事无成的郁闷心境。
(2)在草木凋零、小虫鸣叫的晚秋时节,唯有一棵老松安卧云壑,冷眼静观,只有沧江挽纤的万头牛才能把老松拉走。老松正是看透炎凉世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意志坚定的诗人形象的象征。
解析 (1)开头两句,表面上是在描写晚秋自然景物的萧条,实际上是借此来反衬诗人落魄无依的郁闷心境:又到了晚秋的季节,妇女们都在辛劳不息,自己当年也曾想过要干一番事业而至今落魄,一事无成,光阴徒催人老。一个“知”字,一个“催”字,表达出这种难遣的郁闷心境。(2)诗人把自己比作高卧云壑的老松,早已饱尝了人间的炎凉世态,对功名富贵看淡。因此,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他说,只有沧江挽纤的上万头牛才能把老松拖走。言外之意是此志甚坚,难以动摇。
4.[2016·陕西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戋刂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1)上片中“露浓花瘦”这一写景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表明时间是在春天的早晨,地点是在花园;②烘托了少女“薄汗轻衣透”的娇美风貌。(意思对即可)
(2)①“和羞走”一语,生动描绘了少女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②“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一细节极精湛地写出了这位少女对来人羞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大胆见,只好借嗅梅来掩饰,却偷眼去看的微妙而又细致的心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手法的能力。
诗歌鉴赏 上片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写出少女的娇憨。“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春天的早晨,地点是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薄汗轻衣透”,写少女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刻画出来。荡完秋千,“见有人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金钗溜”,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和羞走”三字,对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做了精确的描绘。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来人几眼。
原文翻译 春日,清晨,花园内。少女刚刚荡完秋千,懒得揉搓细嫩的手。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她身上,涔涔香
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突然进来一个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便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她娇羞地走到门口,又回头望着,嗅着青梅。
5.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三岔驿
杨慎
三岔驿,十字路,北去南来几朝暮。
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
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
(1)请简要分析“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的语言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诗中“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的意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对比。两句诗用“朝”与“暮”、“来”与“去”等相对比,描写了诗人当年看到的某些官员极盛时的洋洋自得之态和衰落时的落寞清冷、颓唐丧气之境。②叠词。用“扬扬”“寂寂”表现某些官员宦海沉浮的情态,生动形象。
(2)①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古往今来,无数追名逐利之徒,升沉出没,荣辱变化,往往一梦醒来,黄粱未熟。②这两句诗既是诗人宦海沉浮、遭遇坎坷的辛酸自白,更是诗人推己及人、对古今文人官场沉浮的概括。③表现了诗人对物是人非的感叹,表明了名利不过是一时之荣,繁华只是瞬间,只有时空才是永恒的哲理。④表现了诗人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解析 (1)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特色的能力。(2)杨慎一生学高而运舛,对人生有着清醒的认识。前半部分以客观之笔,描绘三岔驿前整日人来人往的情形。得意之徒与失意落魄之人的鲜明对照,深透着诗人对世事的态度。结尾处在长亭短亭目睹古今名缰利锁之人奔波于途的画面中,直抒感慨。
一 10种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
(1)平实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还有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2)含蓄隽永。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还有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3)清新雅致。其特点是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连成一片,这是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清新、自然。
(4)绚丽飘逸。如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全诗显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5)简洁明快。其特点是:语言简练利落、洗练、浅显、明白如话、不加修饰。如贾岛的诗、马致远的散曲等。
(6)雄浑壮丽。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如曹操的《观沧海》显得胸襟豁达,豪情横溢。最具代表的是盛唐诗歌中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
(7)粗犷豪放。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古风》)描绘光阴流逝之快,人事变迁之速,一气呵成,天衣无缝。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出代表。
(8)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致。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9)悲壮慷慨。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
(10)缠绵哀怨。诗作婉曲,感情细腻。如柳永、李清照、姜夔的词。
二 诗歌语言分类
(1)意象语言
意象语言指诗歌中所描绘的被人们赋予了特定内涵和承载了作者特定情感的物象,诗人常常借助它们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如“松”象征顽强不屈,“菊”则象征不畏霜冻的坚强,而“莲”则代表洁身自好。
(2)情感语言
情感语言指能直接表露诗人情感倾向的词语。如“悲”“冷”“忧”等明显带有喜怒哀乐的情感色彩。
(3)象征语言
象征语言指诗中含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或句子。如“落日”常常用来指事物即将结束、消亡,而“朝阳”则象征着新生的事物或力量。
(4)特定称谓语言
特定称谓语言指那些具有特殊称呼的词语。如“秋水”指眼睛,“鸿雁”指书信,“盗泉”喻不义之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