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50 KB
  • 2021-06-03 发布

2018-2019学年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卷 解析版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把灯光调亮 张抗抗 ‎“关店吧!”卢娜下定了决心。‎ 差不多从七八年前开始,书店的销售额就开始下降,像秋分以后的气温,一天天往下落。资金周转不灵,常常拆东墙补西墙,老公交到她手里的月工资,转眼让她垫付了员工的工资。如今已是严重亏损,真的山穷水尽了。‎ 她早早来到书店。她想让自己一个人静一静,仔细再仔细地盘点一番:店里现有的库存书、书柜书架沙发桌椅灯具电脑等所有的家当,总共能折算多少钱?……她必须速速把明光书店的“后事”料理完毕。‎ 她开锁进店,觉得光线有点暗,顺手开了灯,一时灯光亮得晃眼。她抬头,看见了天花板上前些天新换的灯泡,心里突然一阵刺痛:把灯光调亮?她气呼呼地顺手把灯关掉了,能省一点是一点。这家昏暗的书店里,只剩下她的心里,还有一朵小火苗,那么小,那么弱。而今,这朵风里雨里挣扎太久的小火苗,也终于快要熄灭了……不怪我不怪我,她对自己说,我实在是已经尽力了哦……‎ 手机铃声响起,她走到窗口去拿包取手机,顺手把窗帘刷地拉开了。‎ 顷刻间,书店里洒满了亮晃晃的阳光,一格格在书架上跳跃,把书店染得一片金黄。还是太阳好啊,她对自己说。把灯光调亮,就算再亮,也是夜里。她自嘲地笑了笑。‎ 手机里传来一个爽快的声音。电话是文化局的人打来的,就是上次让她填申请表的那个干部,让她赶紧到局里去一趟,要办手续——什么手续?就是省政府的那笔书店奖励基金,明光书店评上了!你变百万富翁了……‎ 卢娜站在窗口一动不动,然后肩膀轻轻地抖动起来,身子开始颤栗。她伸出双手捂住了脸,泪水透过指缝,从脸颊上哗哗淌下来。她似乎意识到什么,往前挪移了一步。是的,她想躲开那堆书,怕自己的泪水把书弄湿了……‎ 一百万是多大的一笔钱啊?这么说,明光书店就要起死回生了?可以把这几年累计的债务亏空都补上了,早就想添置的新书柜,也有了着落。老公的工资不用再贴补书店了,积攒起来给儿子上大学交学费。退一万步说,假若书店继续赔钱,一年赔几万块,这笔补贴的钱,也够她再亏损十几年了……她一直想着能把隔壁那家闲置的小阳台买下来,和自家书店打通,在二楼的咖啡吧旁边,再扩建一个儿童书屋,孩子们放学了,尽管可以到这里来读书嬉戏做梦……‎ 卢娜从文化局回到店里,已近中午。她从街上的灯具店里,买了一盒40瓦的飞利浦灯泡——把灯光再调亮一点!她要让明光书店的老顾客们,老远就看到书店的灯光。如果她的资金宽裕,最好把书店临街的窗户也扩大一倍,等到夜幕降临,玻璃窗内的灯光雪亮雪亮,明光书店就像一座透明的水晶宫,所有的书都在闪闪发光……这么多年,书本没有改变我的命运,但改变了我。我办了明光书店,我的书店给人送去知识,知识可以帮别人改变命运……‎ 这么一想,卢娜的眼泪又流下来了——不对!不是知识改变命运,是文化!不对,文化也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人!我不再是那个高考落榜的自卑女孩,我活得对人有用,我充实、我知足……‎ 就在这天晚上,明亮的灯光下,出现了一个人影。卢娜眯起眼打量,忽然想起他就是几个月前那个买了二十多本书并建议她把书店灯光调亮一点的省城顾客。他快步朝她走过来,抬起头环顾天花板的灯池,笑容满面地说:嗬,灯光调过了?书店亮了许多哦!我老远就看见了。‎ 接下来的事情,完全出乎卢娜的意料。这个人对卢娜说了很多话,她好像听见他说,县城新区的整体规划中,需要有一家中等规模的书店。他想到了明光书店,他推荐了明光书店,明光书店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开在新区再恰当不过了。新区将为书店预留五百平方米门面房,作为公益书店,房租优惠到可以忽略不计。‎ 他还提到了城市发展战略,提到了公民的文化权利,提到了热爱、尊重、介入什么的,卢娜下意识嗯嗯地点头,只觉得他的话音一声声落下,头顶的灯光一盏盏亮起来。‎ 那天晚上,卢娜回到家,和老公一五一十地说了今天书店里发生的一连串怪事。‎ 老公开口说:卢娜,我晓得你开书店十多年,没一天好日子过。但是,假如你从此不开书店,恐怕就活不成了。命总比钞票要紧,你年纪还轻呢,我要你活着!‎ 卢娜鼻子一酸,眼圈就红了。心里那朵奄奄一息的小火苗,呼地一下蹿上来,燃成了一蓬金红色的火焰。‎ 隔着一条街,隔着几道墙,卢娜看见“明光书店”四个字,在夜空里通体透亮。‎ ‎(选自张抗抗《把灯光调亮》,有删节)‎ ‎1.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三次写到卢娜流泪的细节,第一次是因为接到文化局的电话后为书店有了转机喜极而泣,第二次和第三次则是感动于自己的坚守和执着。‎ B. 明光书店可以看成众多民营书店的缩影,小说开头就写明光书店生意萧条,处境艰难,折射出高科技、信息化时代实体书店和卖书人的困境,发人深思。‎ C. 小说主要通过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塑造了一个在困境中坚守梦想的女主人公形象,尤其是通过大量的心理独白展示了卢娜丰富的内心世界。‎ D. “‘明光书店’四个字,在夜空里通体透亮”,小说结尾含蓄蕴藉,“通体透亮”不仅写出了卢娜明朗的心灵世界,也暗示着书店的美好前景。‎ ‎2. 小说标题“把灯光调亮”意味深长,请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3. 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主人公卢娜在困境中坚持的动力源泉。现实生活中,实体书店生存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答案】1. A 2. 意蕴:①“灯光”是相对黑暗而言的,傍晚的明光书店光线暗淡,把灯光调亮是为了改善环境方便顾客。②“把灯光调亮”,作为一种建议,传达的是一种鼓励与期待;作为一种行为,表达的是经营者的自信与担当。③书店经营的是书籍,但传播的是知识和文化,输出的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和精神气象,它就应该成为指引人前行的一盏明灯。④“把灯光调亮”表达了一种希望,希望国民认真读书,汲取知识和智慧,提高修养和素质,把心灵之灯的“灯光调亮”。 ‎ ‎3. 动力源泉:①对书籍、书店的热爱:阅读书籍和经营书店给了卢娜自信与满足;②对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执著追求:开办书店是卢娜的事业,更是她的人生梦想,书店是她实现人生价值获得人生意义的地方;③对社会的一份责任和担当:怀着一份美好的情怀,她坚信书籍能传播知识与文化,甚至能改变人的命运,她的坚守体现了一份责任和一种担当精神。④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卢娜能够在艰难处境中坚持不舍,还在于老公的理解和默默支持。‎ 思考:①大众阅读意识和兴趣的缺失,图书市场萧条;②网络书店和电子图书对实体书店造成冲击;③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产业扶持的缺位。‎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A项,“第二次和第三次则是感动于自己的坚守和执着”曲解文意,结合原文,第二次流泪的原因是“我活得对人有用,我充实,我知足。”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明确标题的内容,再看这一内容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旨之间的关系。本题要求理解小说标题“把灯光调亮”丰富的意蕴。从字面意思来讲,“灯光”是对比着黑暗而言,傍晚时的书店灯光光线暗淡,“把灯光调亮”是为了更方便读者读书,改善环境方便顾客;从人物形象看,“把灯光调亮”是主人公给自己的一个建议,它传达出人物的一种期待和坚持;“把灯光再调亮一点!”这一行为表现了主人公的自信和担当;从小说的主旨来说,主人公开书店是“我的书店给人送去知识,知识可以帮别人改变命运”,是为了传播知识和文化,输出的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和精神食粮,“把灯光调亮”象征着书店要成为指引人们前行的一盏指路明灯;再者,“把灯光调亮”表达了主人公的一种希望,希望国民认真读书,汲取知识的智慧和营养,提高修养和素质,把心灵之灯的“灯光调亮”,起到了突出主题的作用。‎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概括小说内容并探究探讨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进而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创作小说的意图用意,最后按照题目要要求认真组织文字作答即可。概括内容要求考生要全面搜索找准找全,概括语言尽量简洁明了;探究要联系社会现实,要有针对性。本题要求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主人公卢娜在困境中坚持的动力源泉。并对现实生活中实体书店生存艰难的原因发表看法。首先概括动力源泉,“资金周转不灵,常常拆东墙补西墙,老公交到她手里的月工资,转眼让她垫付了员工的工资”,可见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很重要,她老公在默默理解和支持她;“我不再是那个高考落榜的自卑女孩,我活得对人有用,我充实、我知足”,可见开办书店是卢娜的事业,更是她的人生梦想,书店是她实现人生价值获得人生意义的地方,源于他对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执著追求;“她一直想着能把隔壁那家闲置的小阳台买下来,和自家书店打通,在二楼的咖啡吧旁边,再扩建一个儿童书屋,孩子们放学了,尽管可以到这里来读书嬉戏做梦”,可见阅读书籍和经营书店给了卢娜自信与满足,对书籍、书店的热爱也是支撑源泉;“差不多从七八年前开始,书店的销售额就开始下降,像秋分以后的气温,一天天往下落”“不是知识改变命运,是文化!不对,文化也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人”,可见她怀着一份美好的情怀在坚守,坚信书籍能传播知识与文化,甚至能改变人的命运,她的坚守体现了一种责任担当,是对社会的一份责任和担当支撑她。现实实生活中实体书店生存艰难的原因,可以从现在电商发达这个角度考虑,网络书店和电子图书对实体书店造成冲击;从现实环境角度来讲,现在市场经济对人冲击很大,大众阅读意识和兴趣的缺失,图书市场萧条;再就是文中提到了“政府的那笔书店奖励基金”,它从反面说明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产业扶持的力度不够甚至是缺位。‎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封于项 与籍避仇于吴中 B. 梁以此奇籍楚 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 C. 是何楚人之多也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D. 王翳取其头 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把虚词放回到原文中考虑,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常用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有:词性分析法、位置分析法、温故求新法、语境判定法、语法切入法、标志识别法等,一般采用排除法或者直选法。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项,都是介词,意思是在;B项,第一个是介词,因为;第二个是介词,用。C项,都是助词,句中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都是人称代词,翻译为他,指项羽。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高考中对虚词的考查单独命题较少,多与翻译、断句等考点结合考查。备考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认真积累考纲规定的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还要注意到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常用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有:词性分析法、位置分析法、温故求新法、语境判定法、语法切入法、标志识别法等。‎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B.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 C.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 D. 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重点考查古今异义现象。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古今异义是文言文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只是写法和现代汉语的形式一样,但意思不同,需要逐字分析认真比较。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A项,“左右”的古义是身边的下属;今义是方位名词,表概数或左和右两个方向,作动词讲时为支配、操纵。B项迷失,弄不清(方向);走错(道路)古今意义一样。C项,“地方”的古义是地方方圆;今义是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部位。D项,“经营”的古义是治理;今义是筹划并管理(企业等)。故选B。‎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小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6.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聪:聪明 B. 犹离忧也 离:同“罹”,遭遇 C. 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怛:惊惧 D.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滓:渣滓 ‎7. 下列能直接表现屈原高洁品质的一项是(  )‎ ‎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②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④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⑤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⑥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 A. ①③⑥ B. ②⑤⑥ C. ②③④ D. ①⑤⑥‎ ‎8.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与该句中的“此志”指代匹配正确的选项是(  )‎ A.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C. 举类迩而见义远 D.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答案】6. B 7. B 8. D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A项,“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的“聪”,听觉灵敏,此处指明辨是非。C项,“疾痛惨怛”中的“怛”是痛的意思;D.项,“皭然泥而不滓者也”中的“滓”是污浊。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所给的原句还原到原文中,结合原文语境去考虑所表现的人物性格特点,通常用排除法,一是排除不是表现传主的,二是排除不是表现传主的特定性格特点,或者是题目中明确要求直接或者间接,要结合具体题目去灵活处理。本题要求选出“下列能直接表现屈原高洁品质的一项”。分析各个分句可以发现,①屈原创作《离骚》的缘由,③也是缘由,进一步解释为何怨,④《离骚》的思想内容和对现实的意义。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中指示代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认真阅读原文仔细分析揣摩,最后按照题目要求选出正确选项。本题要求选出“句中的“此志”指代匹配正确的选项”。句中,“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的“此志”,“此志”意思是高洁的志向,结合语境应该指代前面的内容,前面句子是“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结合选项只有D选项涉及。故选D。‎ ‎【点睛】译文:‎ 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离骚”,就是遭到忧愁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其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而失当。《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它对远古上溯到帝喾,近世称述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用来讽刺当时的政事。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因为关系到国家的治乱),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由于志趣高洁,所以文章中称述的事物也是透散着芬芳的,由于行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为奸邪势力所容。他独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浮游在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推断,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既仕,累迁江浙行省照磨,寻升检校。调奉议大夫、知顺州,以内外艰不上。除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延祐四年,往四明监倭人互市。先是,往监者惧外夷情叵测,必严兵自卫,如待大敌。克敬至,悉去之,抚以恩意,皆帖然无敢哗。有吴人从军征日本陷于倭者,至是从至中国,诉于克敬,愿还本乡。或恐为祸阶,克敬曰:“岂有军士怀恩德来归而不之纳邪!脱有衅,吾当坐。”事闻,朝廷嘉之。番阳大饥,总管王都中出廪粟赈之,行省欲罪其擅发,克敬曰:“番阳距此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属顾为不仁乎!”都中因得免。拜监察御史,寻迁左司都事。‎ 泰定初,出为绍兴路总管,郡中计口征盐,民困于诛求,乃上言乞减盐五千引。行省檄克敬抽分舶货,拗蕃者例籍其货,商人以风水为解,有司不听。克敬曰某货出某国地有远近货有轻重冒重险出万死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岂人情邪具以上闻众不能夺,商人德之。擢江西道廉访司副使,转两浙盐运司使,首减绍兴民食盐五千引。明年,擢湖南道廉访使,调海道都漕运万户。是岁,当天历之变,海漕舟有后至直沽者,不果输,复漕而南还,行省欲坐罪督运者,勒其还趋直沽。克敬以谓:“脱其常年而往返若是,信可罪。今蹈万死,完所漕而还,岂得已哉!”乃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所漕舟达京师,省臣从之。入为吏部尚书,乘传至淮安,坠马,居吴中养疾。‎ 元统初,起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请罢富民承佃江淮田,从之。松江大姓,有岁漕米万石献京师者,其人既死,子孙贫且行乞,有司仍岁征,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国用宁乏此耶!”具论免之。‎ ‎(选自《元史•王克敬传》,有删改)‎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克敬曰/某货出/某国地有远/近货有轻重/冒重险/出万死/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岂人情邪/具以上闻 B. 克敬曰/某货出某国/地有远/近货有轻重/冒重险出万死/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岂人情邪/具以上闻 C. 克敬曰/某货出某国/地有远近/货有轻重/冒重险/出万死/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岂人情邪/具以上闻 D. 克敬曰/某货出/某国地有远近/货有轻重/冒重险出万死/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岂人情邪/具以上闻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 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 内外艰即丁内艰和丁外艰,丁内艰即母亲或祖母去世丁忧,丁外艰就是父亲或祖父去世丁忧,即遭遇亲属之丧,官员需回乡守制。‎ C. 互市,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贸易的通称。隋唐以后,各王朝都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宋、明时期同边疆各族进行的茶马互市也很频繁。‎ D. 御史,官职名,自先秦时期设立以来,具有监察职能,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克敬处理政务,灵活机变。他前往四明监督互市,一改前任官员严兵自卫的局面,而是抚以恩意,日本人都很服帖,没有敢闹事的。‎ B. 王克敬光明磊落,仗义执言。鄱阳出现严重饥荒,王都中擅自取出官仓粮食救济饥民,王克敬为他辩护,为此被提拔为监察御史。‎ C. ‎ 王克敬仁政爱民,体恤百姓。他外任绍兴路总管时,郡中按人口征盐,百姓被强制征收弄得贫苦不堪,王克敬请求减少上交盐税。‎ D. 王克敬实事求是,以民为本。他免除了为求取名爵的松江大户的粮额,虽然使国用减少,但使全郡的人都免受此事的危害。‎ ‎12.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克敬曰:“岂有军士怀恩德来归而不之纳邪!脱有衅,吾当坐。”‎ ‎【答案】9. C 10. D 11. B ‎ ‎12. 王克敬说:“哪有士兵怀念国家恩德希望回归祖国却不被接纳的呢!如果有什么祸患,我承担罪责。”‎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句中,谓语动词“出”的宾语是“某国”,中间不要断开,排除AD;“地有远近”和“货有轻重”是并列分句,排除B。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D项,“自先秦时期设立以来,具有监察职能,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表述绝对。先秦时期,御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本题要求选出“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王克敬为他辩护,为此被提拔为监察御史”强加因果,原文为“都中因得免。拜监察御史”,只是陈述事实。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句中的“脱”副词,如果;“衅”名词,祸患;“坐”动词,定罪,由…而获罪。‎ ‎【点睛】第1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出仕以后,多次升迁到江浙行省照磨,不久升任检校。调任奉议大夫、顺州知州,因遇父母丧事未去上任。被授予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延祐四年,前往四明监督百姓与日本人的贸易往来。在此之前,前往监督的官员担心外国人的心理不可揣测,认为一定要严密部署军队自卫,如同防备强大的敌人一样。王克敬到任后,将军队全部撤走,用恩惠安抚他们,日本人都俯首收敛,不敢喧哗闹事。有一个从军征讨而身陷日本的吴人,此时跟从日本商人来到中国,向王克敬申诉,希望回到家乡。有人担心这会成为祸端,王克敬说:“哪有士兵怀念国家恩德希望回归祖国却不被接纳的呢!如果有什么祸患,我承担罪责。”此事上报朝廷,朝廷赞许他。番阳出现严重饥荒,总管王都中取出官仓的粮食救济饥民,行省官员想治他擅自打开官仓的罪,王克敬说:“番阳离此地有千里之遥,等到行省发布命令,饥民将会饿死,他做了仁爱之事,而我们却反而要做不仁之事吗?”王都中因此得以免罪。被授予监察御史,不久调任左司都事。‎ 泰定初年,外任绍兴路总管,郡中按人口征盐,百姓被强制征收弄得贫困不堪,王克敬于是进言请求减少盐额五千引。行省檄召王克敬向从海外运货来贸易的人抽税,违背货运规定的人照例要收他们的货物,商人以风水无常为由进行辩解,有关部门不听从。王克敬说:“某货出某国,所在地有远有近,货物有轻有重,他们冒着重重险阻,出入于万死之中,放弃近路走远路,放弃重货运轻货,难道符合人情吗?”王克敬将这些情况详细呈报给皇上,众人不能驳倒他,商人们感激他。被提拔为江西道廉访司副使,改任两浙盐运司使,首先减少绍兴百姓食盐税五千引。第二年,被提拔为湖南道廉访使,调任海道都漕运万户。这一年,正当天历之变,从海路运粮的船只有后到直沽的,没有完成运输任务,又将粮食运回南方,行省想治督运官员的罪,命令他们又运回直沽。王克敬说:“如果他们常年这样往返,确实应该治罪。现在他们历经万死,完好地将漕运的粮食运回南方,难道不是没办法才这样做吗!”于是王克敬让他们统计运送的石数,附带装在次年漕运的船上送到京城,省臣听从了他的建议。入朝担任吏部尚书,奉命出使到淮安,从马上摔下来,在吴中养伤。‎ 元统初年,起复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请求取消除富民承佃江淮田的规定,朝廷听从他的建议。松江大姓人家中有人每年漕运万石大米献给京城,那人死后,他的子孙穷得将要行乞,有关部门仍然每年征收大米,不够就混杂在松江田赋之中,让百姓负责交纳。王克敬说:“匹夫随自己的意思献大米,求取名爵来求得一人的荣耀,如今他自己身死家破,朝廷又已经取消他的名爵,不可以让全郡的人都受此事的损害,国家的用度难道就少这一万石粮食吗?”详论此事,免除这项粮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江充,字次倩,赵国邯郸人也。‎ 初,充召见犬台宫。充为人魁岸,容貌甚壮。帝望见而异之,谓左右曰:“燕、赵固多奇士。”既至前,问以当世政事,上说之。充因自请,愿使匈奴。诏问其状,充对曰:“因变制宜,以敌为师,事不可豫图。”上以充为谒者使匈奴,还,拜为直指绣衣使者,督三辅盗贼,禁察逾侈。贵戚近臣多奢僭,充皆举劾,奏请没入车马,令身待北军击匈奴。奏可。充即移书光禄勋、中黄门,逮名近臣侍中诸当诣北军者,移劾门卫,禁止无令得出入宫殿。于是贵戚子弟惶恐,皆见上叩头求哀,愿得入钱赎罪。上许之,令各以秩次输钱北军,凡数千万。‎ 上以充忠直,奉法不阿,所言中意。充出,逢馆陶长公主行驰道中。充呵问之,公主曰:“有太后诏。”充曰:“独公主得行,车骑皆不得。”尽劾没入宫。后充从上甘泉,逢太子家使乘车马行驰道中,充以属吏。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充不听,遂白奏。上曰:“人臣当如是矣。”大见信用,威震京师。‎ 迁为水衡都尉,宗族、知友多得其力者。久之,坐法免。后上幸甘泉,疾病,充见上年老,恐晏驾后为太子所诛,因是为奸,奏言上疾祟在巫蛊。于是上以充为使者治巫蛊。充将胡巫掘地求偶人,捕蛊及夜祠,视鬼,染污令有处,辄收捕验治,烧铁钳灼,强服之。民转相诬以巫蛊,吏辄劾以大逆亡道,坐而死者前后数万人。是时,上春秋 高,疑左右皆为蛊祝诅,有与亡,莫敢讼其冤者。充既知上意,因言宫中有蛊气,遂掘蛊于太子宫,得桐木人。太子惧,不能自明,收充,自临斩之。‎ 后武帝知充有诈,夷充三族。‎ ‎1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 B. 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 C. 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 D. 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 ‎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幸,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某地或某处为幸。“幸甘泉”指是皇帝亲自来到甘泉宫。‎ B. 晏驾,是古代帝王大臣死亡的讳称。《战国策》《史记》中都有此称法,如《史记》中有“宫车一日晏驾”的记载。‎ C. 春秋,指春季与秋季,在本文中指岁月,年岁,与《苏武传》中“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中的“春秋”相同。‎ D. 三族指三种有亲缘关系的亲属。一说父母、兄弟、妻子,一说父族、母族、妻族,也有以父、子、孙为三族的说法。‎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充熟知政事,主动出访。他当初被汉武帝召见的时候因为对政事的熟悉而受到赏识,并主动请求出使匈奴。‎ B. 江充明确职责,执法有方。他在担任直指绣衣使者时采取举劾、车马充公、移书光禄勋等措施来保证职责履行。‎ C. 江充奉法不阿,深受信任。他在履职过程中,就连太子、公主犯事,也同样不讲情面,受到汉武帝的高度信任。‎ D. 江充欺瞒武帝,终遭诛杀。他害怕汉武帝死后自己得不到太子的宽恕,借巫蛊之乱打击太子,终遭太子诛灭三族。‎ ‎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贵戚近臣多奢僭,充皆举劾,奏请没入车马,令身待北军击匈奴。‎ ‎【答案】13. C 14. B 15. D ‎ ‎16. 贵戚和皇帝身边的大臣大多奢侈到超过自己名分和地位,江充都检举弹劾(他们),向皇上启奏请求没收他们的车马,让他们自己到北军待命去抗击匈奴。‎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句中,“曰”作为标志词,后面要断开,排除A、D;“上闻之”为主谓短语,作“令”的宾语,前面不可断,排除B。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B项,“晏驾,是古代帝王大臣死亡的讳称”表述范围扩大,晏驾仅指帝王死亡。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本题要求选出“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终遭太子诛灭三族” 张冠李戴,原文为“后武帝知充有诈,夷充三族”,诛灭江充三族的是汉武帝。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句中,“奢僭”名词,奢侈到超过自己名分和地位;“举劾”动词,检举弹劾;“没”动词,没收。‎ ‎【点睛】参考译文:‎ 江充字次倩,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人。‎ 当初,江充在犬台宫被召见,江充身材魁梧,相貌堂堂,武帝一见就觉得他很奇异,对身边的侍臣说:“燕赵之地本来就多有奇士。”走上前以后,皇上就拿当今政事问他,江充对答如流,武帝很满意。江充主动请求出使匈奴。武帝问他该怎么应付匈奴,江充答道:“根据事情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把敌人当作自己的老师,事情不可预先图谋。”武帝就让他担任谒者,出使匈奴。江充出使回来,被任命为直指绣衣使者。督察三辅盗贼,禁察生活奢侈。贵戚和皇上身边的大臣大多非常奢侈,江充都检举弹劾,向皇上启奏,请求没收他们的车马,让他们自己到北军待命去抗击匈奴。皇上准奏。江充立即将奏章转至光禄勋、中黄门,按名单将这些近臣侍从中应当到北军等待诏令的人告诉门卫,不准他们进入宫殿。于是,贵戚子弟惊慌恐惧,都去求见皇上叩头请求哀怜,表示愿意交钱赎罪。皇上答应了他们,叫他们按各人的不同官阶等级交钱给北军,总计几千万。‎ 皇上认为江充忠诚、正直,不阿谀歪曲,所讲的事皇上很满意。江充出去,碰见馆陶长公主的车骑在皇上专用的驰道上行驶。江充呵斥他们,公主说:“有太后的诏令。”江充就说:“只有公主可以离开,随从车骑都扣下!”全部没收送到宫中。后来江充随从皇帝到甘泉宫,碰到太子刘据家使的车马在皇上专用的驰道上行驶,江充立即派人扣下车马。太子知道后赶紧派人向江充赔礼说:“太子并非是吝惜这些车马,实在是不想让皇上知道这件事,落得管束左右不严的名声。请江大人宽恕他们!”江充没有答应,口头向武帝报告了此事。武帝说:“做臣子的就应该如此!”江充由此很受皇帝信任,声威震动京城。‎ 升为水衡都尉,宗族和朋友大多得到他的帮助。很久以后,因犯法免官。后来皇帝在甘泉宫,得病很严重。江充见皇帝年事已高,担心皇帝死后自己被太子诛杀,因此用奸巧的计策,向皇帝启奏,说皇上的病是因为巫蛊作祟。于是皇上以江充为使者查办巫蛊之事。江充就领着胡巫挖地寻找木偶,逮捕巫蛊和夜里祭祀、视察鬼迹的人。江充让胡巫污染地面,制造祭祀假象,(诬陷好人)就把他们逮捕处置,用烧红的铁器烫伤他们,强迫他们服罪。百姓互相诬告制造巫蛊的事情,官吏们动辄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弹劾他人,因为巫蛊罪名被处死的前后有几万人。当时,皇上年纪大了,怀疑身边的人都在制造巫蛊祷告上天叫皇上死亡,不管是有巫蛊还是无巫蛊(凡是以巫蛊之名被处死者)没有谁敢申诉冤情的。江充了解皇上的心意,就说宫中也有巫蛊之气,于是到太子宫中挖蛊,找到一个用桐木做成的木人。太子畏惧,不能自己讲明,就收捕了江充,亲自监督将江充斩首。‎ 太子因此事而被废除。后来,汉武帝知道江充有欺诈,就诛灭了江充的三族。‎ 阅读下面的两首咏物诗,完成各题。‎ 咏牡丹 ‎[宋]王溥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17.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诗写枣花和桑叶,先抑后扬:先写其“小”与“柔”的特点,再褒扬其实用价值。‎ B. 王诗先写了枣花和桑叶,然后以“堪笑”把所咏之物牡丹引出,表露出作者的感情。‎ C. 袁诗前两句是说苔花在没有日光的夜晚也努力展现自己,突出了它不畏艰难的精神。‎ D. “青春”指春天,“青春恰自来”是说正值春天到来,苔花抓住时机开始萌发生长。‎ ‎18. 这两首咏物诗除了托物言志外,各自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17. C 18. 《咏牡丹》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本诗把牡丹的大而无用与枣花小却能结实、桑叶柔却能养蚕结丝进行对比,表达了对牡丹的鄙视。‎ ‎《苔》主要运用拟人手法。它写苔花虽然小,却要学牡丹开放,表达了对不自惭形秽而努力展现自己的精神的赞美。‎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C项,“苔花在没有日光的夜晚”错误,“白日不到处”指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并非晚上。故选C。‎ ‎【18题详解】‎ 此题考核赏析诗中的艺术手法的能力,要去分析诗歌出托物言志外的手法,答题时注意先明确手法,然后具体的解释,再分析其艺术效果,此题注意根据诗中的“枣花至小”和“堪笑牡丹如斗大”是对比的手法,“亦学牡丹开”是拟人的手法,分析效果注意结合情感分析,第一首表达了对牡丹的鄙视,第二首表达对苔花的赞美。‎ ‎【点睛】‎ 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写景顺序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乐景写哀情,用鸟语花香来衬托自己的怅惘,情景交融。‎ ‎19.根据下文提供内容,填写相应句子。‎ ‎(1)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论语》12章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雁门太守行》中运用典故写守将曾受皇帝厚遇,临危时誓死相报,英勇赴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论战》中鲁庄公认为凭借他把衣食这类东西分给别人就可以一战,曹刿却反驳鲁庄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传曰:“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答案】 (1). (1)择其善者而从之, (2). 其不善者而改之 (3). (2)报君黄金台上意 (4). 提携玉龙为君死 (5). (3)小惠未徧 (6). 民弗从也 (7). (4)或轻于鸿毛 (8). (5)刑不上大夫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报、提携、惠、徧、鸿毛。‎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水泡馒头发现里面添加“卫生纸”?前不久,这段据称是甘肃天水一家市场所销售馒头的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经过监管部门彻查,网络视频是有意编造的谣言。这起网络谣言事件,让人联想起当年闹得 的“纸馅包子”事件。事后涉事媒体作出公开检讨,捏造假新闻的记者受到刑事处罚。‎ 在如今的新媒体时代,每个网民都是报道者,都有可能成为谣言和假消息的传播者。利用食品安全对于公众的焦虑,传播和编造不实消息,几乎成了传播领域的顽疾。有数据显示,网络谣言中的食品安全信息占45%。不光有“卫生纸馒头”这样 的恶意传谣,也有以善意面目传播的伪科学信息。加强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打消公众“舌尖上的疑虑”,固然是消减类似谣言的根本之策。然而,完全消除真实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依然 。况且,随着现代人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任何关于食品安全的 都会触发公众敏感的神经,滋生谣言的土壤也会因此扩张。‎ 科学与传播都需要质疑精神。如果受众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 )。‎ ‎20.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人声鼎沸 耸人听闻 负重致远 风吹草动 B. 沸沸扬扬 骇人听闻 负重致远 蛛丝马迹 C. 人声鼎沸 骇人听闻 任重道远 蛛丝马迹 D. 沸沸扬扬 耸人听闻 任重道远 风吹草动 ‎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利用食品安全对于公众的焦虑,编造和传播不实消息,几乎成了传播领域的顽疾。‎ B. 利用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焦虑,编造和传播不实消息,几乎成了传播领域的顽疾。‎ C. 利用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焦虑,传播和编造不实消息,几乎成了传播领域的顽疾。‎ D. 利用公众关于食品安全的焦虑,编造和传播不实消息,几乎成了传播领域的顽疾。‎ ‎2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都能问问来源和出处,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助推谣言的再传播,至少不会被谣言所蒙蔽。‎ B. 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问问来源和出处,就不至于被谣言所蒙蔽,至少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C. 都能问问来源和出处,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所蒙蔽,至少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D. 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问问来源和出处,就不至于助推谣言的再传播,至少不会被谣言所蒙蔽。‎ ‎【答案】20. D 21. B 22. C ‎【解析】‎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首先明确成语的基本意思、感情色彩、适用对象、习惯搭配等,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沸沸扬扬:形容人声喧扰,议论纷纷。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侧重于指声音非常吵。文中指的是“纸馅包子”事件,应用“沸沸扬扬”。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骇人听闻:指实际存在,但让人不敢相信的事。由后文的“恶意传谣”可确定应选“耸人听闻”。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负重致远:比喻能肩挑重任。文中指“完全消除真实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应选“任重道远”。风吹草动:比喻微小的变动,侧重指变动,动向。蛛丝马迹: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文中指关于食品安全的微小变动,应选“风吹草动”。故选D项。‎ ‎【2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答题时应先分析原句,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审主干再查附加成分,找出语病,并加以修改,再仔细比对选项所给出的修改方案,找出答案。本题画线句子中“食品安全对于公众”不合逻辑,主客颠倒,应改为“公众对食品安全”;“传播和编造”语序不当,应改为“编造和传播”。所给选项中,A项,“食品安全对于公众”主客颠倒;B项,修改正确;C项,“传播和编造”语序不当;D项,“公众关于食品安全”不合逻辑,介词“关于”使用不正确,应改为“对”。故选B项。‎ ‎【2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以语句复位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话题统一、内容前后勾连、事理相承、意境协调、句式一致等角度思考。括号中几个短语存在一定的先后顺序,不可颠倒。应该是先“问问来源和出处”,再“细究事实和依据”,据此可排除B、D两项。再比较A、C两项,“被谣言所蒙蔽”比“助推谣言的再传播”程度要重,应排在前面,排除A项,答案为C项。‎ ‎【点睛】第1题考查近义成语辨析的能力。成语的测试重点是:感情色彩的误用,望文生义,适用对象弄错,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语境或逻辑错误。本题以选词填空的形式考查成语的使用能力,解答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 ‎23.请参考材料一的推断方式,合理反驳对方。‎ 材料一:李贺考进士,反对者说:他父亲名字中的“晋”与进士的“进”谐音,按照避讳的原则,他不能考进士。‎ 韩愈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①父亲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 材料二:有人说,好的作品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品,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 鲁迅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汉武帝在东海求得一杯喝了能让人不死的酒,大臣东方朔为了让汉武帝明白世界上并没有让人不死的酒,就把这杯酒偷偷喝掉了。汉武帝知道后大怒,要杀死东方朔。‎ 东方朔反驳说:陛下,如果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世界上最好的作品,就是谁也看不懂的作品 (2). 这杯酒真能让人不死,您就杀不死我(或:您能杀死我,就证明这杯酒不能让人不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逻辑推断能力,考生要注意这类试题首先要认真研读所给的文段,然后根据例子的指向,细心找出另外两处存在逻辑推断有误的,例如本题要注意题干要求是:请参考材料一的推断方式,合理反驳对方。例如材料二鲁迅的反驳就要扣住能不能看懂作品。材料三的反驳要注意常识性的生活推理,就是世上本没有能让人喝下去就不死的酒。总之,考生要注意认真分析文段的同时要仿照示例进行参考作答。‎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百度、头条“信息战你来我往”,枓音、快手小视频你争我夺,都抢什么呢?抢“流量”。流量是关注度,是用户,是金钱。而对于使用者呢?流量是你我的时间,碎片化的时间。这是一个内容无限的时代,有限的只是我们的时间。‎ 赫胥黎曾在《美丽新世界》中担心:“人们被淹没在信息和无聊琐事的汪洋大海,他们不愿读书,甘愿享受光斥着感官刺激和欲望的庸俗文化。”‎ 无处不在的娱乐,让人们再也没有时间去仰望星空,去安心读书。‎ 专家说:娱乐主要让人们获得感官上的享受,并让人们沉迷其中,丧失意志,全民娱乐的国家,是不会有未来的,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大国。‎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的哪些认识和思考呢?请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泛娱乐之风当休矣 打开手机,娱乐头条让人目不暇接;走在街上,低头族比比皆是。在泛滥的信息流中,很多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全民娱乐,细思极恐,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泛娱乐之风当休矣! ‎ 慎思之:全民娱乐,贻害无穷!‎ 当前最杀人们时间的一个是信息流推送,代表是百度和头条;一个是小视频,代表是抖音和快手。作品产出者都以自媒体为主,鱼龙混杂,内容亦是泥沙俱下。因为它是依靠点击量获得收益的,所以就必须主动迎合大多数人的人性中较为负面的东西。人们满足于感官刺激,满足于低俗欲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头对头在玩“王者荣耀”;年轻妈妈们低头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人们沉迷其中,不愿读书,丧失了意志,丧失了积极进取的动力。‎ 明辨之:娱乐至死,祸国殃民!‎ 当前,中国与美国的博弈已经向着进一步的强度和深度发展。普遍的看法是,中国和美国最大的差距有两个:一个是以半导体为代表的高科技创新,一个是以流行文化为代表的文化创新。而一切娱乐产品——影视剧、综艺、游戏,它们背后都有着庞大的团队,这些团队的唯一目的,就是用尽各种手段,刺激你的愉悦感,让人欲罢不能。一旦习惯了这种低成本、高回报的刺激,就很难去做那些高投入的事情,比如说学习、阅读、思考。一般来说,人有六种精神需求:刺激、休闲、信息、知识、思想、审美。当全民娱乐时,人只停留在最低级的精神追求层面,那我们还谈何民族振兴呢?‎ 笃行之: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阿根廷诗人曾说:“ 如果有天堂,那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当年的清华园里,杨绛、钱钟书夫妇酷爱读书。除了上课、办公、开会之外,他们可谓是深居简出,目不窥园。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一如既往杜门谢客,潜心读书。她的闭门读书不是消极避世,而是“追求精神享受”。周国平说:“世界多么热闹,热闹永远只占据世界的一小部分,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着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最美主持人董卿说: “我每天都会抽出1小时的时间来读书,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 去除杂草最好的方法就是种上庄稼,那么要让国民心灵不再荒芜,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 ‎“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一本书丰富一颗心灵,一个好书店温暖一座城市,一片书香提升整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当全民阅读,书香弥漫时,泛娱乐之风自当休矣!‎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本道作文题关注社会主义文化状况中的一个侧面,同时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注青少年的成长,还关注到文化征候与国家的未来。命题材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当前流行文化的一些重要特点和征候,是当下社会热点之一。材料第一段是事实展示和实质揭示。抖音、快手小视频成为当下最热的互联网流行文化,其中不乏好东西,但更多的是迎合大多数人的人性中较为负面的东西。其最大的受害者是青少年。对此,一方面要加强监管,一方面要加强对青少年的价值引导。第二、三、四段进一步揭示了沉湎于小视频的实质与危害,实质是满足感官刺激,满足低俗欲望,使生活只有娱乐,让娱乐充斥心灵。危害是不能自拔,不愿读书,丧失了意志,丧失了积极进取的动力。现实表现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以娱乐的眼光看待一切,以娱乐心态看待先烈,以娱乐心态看待历史,以娱乐心态看待英模人物,以娱乐心态看待灾难,以娱乐心态看待亲人的离去,以娱乐心态看待重大节日、纪念日,等等。娱乐一切,解构一切,失去了对许多人和事应有的严肃和尊重。一般来说,人有六种精神需求:刺激、休闲、信息、知识、思想、审美。当前以小视频为代表的流行文化基本满足的是刺激和休闲需要,这种铺天盖地的存在,必然会压制人的另外几种精神需求。这样的环境必然会损害青少年、损害国家。我们在写作时,若能围绕现象进行背景探究,原因分析,利弊权衡,最终找到解决途径,并有侧重地展开,文章就会有深度。由青少年的成长上升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和国家、民族的发展等,文章就有了高度。参考立意:1.向泛娱乐化开战;2.别让娱乐毁了我们的未来;3.摆脱信息洪流,且望头顶星空;4.莫让娱乐遮望眼;5.莫让娱乐荒芜了自己的人生;6.别让梦想溺于娱乐的汪洋;7.抵制娱乐至死,共逐星辰大海; 8.娱乐只得一时欢,沉淀方能恒久远;9.用高雅美化生活,用阅读化解浮躁。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选择议论文,应小切口,深分析。‎ ‎【点睛】‎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