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00 KB
  • 2021-06-03 发布

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语文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学年第一学期温州新力量联盟期中联考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语言文字运用(38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爆竹炸响之后留下来的烟霭(ǎi)笼罩了天空,四处飘零五载有余的我在蒙胧中蹙(chù)缩了眉头,又莫名其妙地生出许多惆怅。‎ B.思想之潮汹涌澎湃(pài),裹挟着事件、人物排山倒(dào)海而来,让人目不瑕接。密集的事件当然不是事件的简单罗列,不是流水账。‎ C.见到首长,他先是寒暄,接着就是缄(jiān)默,好像很安分。老张知道,他这是故伎(jì)重演,希望首长会宽宏大量,原谅自己。‎ D.凌辰,离最后通牒(dié)时间只有1小时了。在长时间的面面相觑(xū)之后他和爸爸已是昏昏欲睡,却仍然没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5分)‎ ‎【甲】随着几场大雨的到来,原来那些瘦削的河流开始变得丰满起来,澎湃起来,欢快起来。水的到来使得那些几乎干涸得奄奄一息的河流骤然有了活力,有了汹涌澎湃的力量,河流就像由一个羸弱的少年突然长成一位健壮的汉子,而且是一位不修边幅的莽撞汉子,带着放荡不羁的野性横冲直撞。【乙】这种成长的过程是短暂的:一场大雨就能改变河流的模样。‎ 你在湿热的天空下沿河道走着,猛地遭遇一阵狂风,紧接着看到黑云密布,天地昏暗。这时,生长在河道边挺胸直腰的树儿立即被风刮得东歪西倒,几乎要匍匐于地。【丙】燕子、蜻蜓乱飞,天也越来越黑,黑得如漆如墨,黑得令人窒息发慌。狂风稍歇,昏暗中大雨瓢泼似的从天而降。‎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丰满 B.奄奄一息 C.骤然 D.放荡不羁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B.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C.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 D.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样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5.下列是高一年级各班为参加学校运动会制作的标语牌,标语运用最得体的一项是(3分)‎ A.重振雄风,再创辉煌 B.八班一声吼,地球抖三抖 C.青春活力扬,雄风震赛场 D.黄沙百战穿金甲,不夺冠军誓不还 ‎6.下面诗中空缺处填一个节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 。‎ A.白露 B.立冬 C.寒露 D.霜降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通称为《诗三百》,汉代时被儒家尊为经典。它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道路。《诗经》的“六义”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重章叠句是它常用的一种手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 B.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哈姆雷特》《雷雨》都是悲剧。‎ C.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属于楚辞体。诗人写到自己喜欢把江离和芷草披在身上,把秋兰结成饰物挂在身边,这突显了他喜欢花草、热爱自然的品性。‎ D.词产生于隋唐,兴盛于宋朝,是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新诗体。按段的多少,词可以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按作家风格流派,宋词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其代表作家(词人)分别是苏轼、柳永和李清照、辛弃疾等。‎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B.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D.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9.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我写完了这篇志,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 B.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讨厌的呢?‎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东家的狗在西家叫,客人经过厨师身边去吃饭。‎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想姑且迁就私情,却被告诉不允许。‎ ‎10.下列对课内诗词分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长亭送别》写张生进京赶考,莺莺送别的情景,刻画了莺莺的离愁别绪,表现了张生和莺莺之间的真挚爱情,突出了莺莺的“重爱情,轻功名”的叛逆性格,强化了全剧反封建反礼教的主题。‎ B.《蜀道难》开篇以三个蜀地方言叹词“噫”“吁”“嚱”领起,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哀怨的基调。‎ C.《琵琶行》里有一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是描写了琵琶曲终的寂静场面,正面突出了乐曲的感染力,同时也写出了琵琶女高超的技艺。‎ D.《虞美人》和《雨霖铃》两首词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虞美人》描写的实景有“春花秋月何时了”“小楼昨夜又东风”;虚景是“往事知多少”“雕阑玉砌应犹在”。《雨霖铃》上阕实写,下阕虚写。‎ ‎11.根据画面内容,用简要语言表达出这幅漫画的主题(30字以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苏轼的一生,宦海沉浮,历经坎坷,由于受到儒、道、佛等各种思想的影响,‎ ‎____①____。但他失意时能达观自解,始终保持积极进取、欲有所为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渗透在他的词作中,____②____。坎坷经历使苏轼的人生阅历非常丰富,创作出许多潇洒超脱的词。纵观他的一生,多次被贬,频遭陷害,甚至含冤被捕入狱。但他不论贬谪天涯,还是任职朝中,都能在一般人难以忍受的逆境中寻得闲适之趣,随缘自适、超然物外,不为得失、生死所扰,____③____,显示出超乎常人的人格魅力。‎ 二、现代文阅读(共1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9分)‎ 高考在更公平的基础上重新起航 ‎(高 路)‎ 公平对中国而言的重要性,看看高考改革就知道了。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昨天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关于高考改革的几项措施个个都很有分量,但个个都跟公平相关。明年将有25个省份在高考中使用由国家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制作的试卷,这是为了公平;今年将取消全部鼓励性加分项目,只保留扶持性的加分项目,这同样是为了公平;至于取消自主招生方面的推荐学校限制等,这更是为了公平。如何才能更公平的问题就像一座大山,横亘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人人都希望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各行各业对专业素养的要求不同、侧重点不同,当然不能要求经历的考试都相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是加分政策还是各省独自命题,或者是高校的自主招生都有其存在价值。这些政策推行之初也绝对不是拍着脑门决定的草率之举,也都是在一轮轮的质疑声中一步步推进的。这些政策在历史上都有过自己的功绩,可无一例外的都遭遇到了水土不服的现实困境。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们都没有能很好地解决公平的问题,让权力和金钱钻了空子。‎ 高考在人生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果大过人生成为一种决定性的力量,就是一场灾难了。改革向现实妥协并不意味着要放弃理想,一轮深层次的改革可能仅仅只是开始。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回归,而是一次在更公平基础上的重新起航。一个方面是社会对公平的呼声很高,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开始更从容地应对效率的问题了。以前说一考定终身,现在持这种观点的人大为减少,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让个人有了更多更自由的选择,确实没有必要把棋子都押在进名校进热门专业上。甚至是不是一定要读普通高校也成了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从人生的选择看,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固然让人羡慕,但换个角度,其实读高职、走匠工的道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是每个人都得成为科学家医生老师的,社会有足够多的职业能容纳下有着各种各样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人生梦想的人。这就是社会进步的力量。‎ 就现阶段而言,公平可能会牺牲掉一部分效率,但公平本身难道不是一种效率?没有公平,高考的存在基础都出了问题,又如何能解决效率的问题。没有公平,社会上充满对高考招生的质疑,损害的是整个国家的机体功能。高考的改革只能跟随社会改革同步进行,不能指望它超越社会独立于时代。‎ ‎(《光明网》) ‎ ‎13.下列各项中对“高考改革”的相关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考改革”的几项很有分量的措施个个都跟公平相关,因为公平对中国而言非常重要。B.“高考改革”向现实妥协并不意味着要放弃理想,也不是一次简单的回归,而是一次在更公平基础上的重新起航。‎ C.“高考改革”过去的一些措施因为没有能很好地解决公平的问题无一例外的都遭遇到了水土不服无功而返。‎ D.“高考改革”只能跟随社会改革同步进行,不能超越社会独立于时代,社会对公平的呼声很高,所以要更加突出公平。‎ ‎1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不管是加分政策还是各省独自命题,或者是高校的自主招生,虽然有些地方有违公平,但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B.如何才能更公平的问题就像一座大山,横亘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因为追求公平,改革就要向现实妥协,就要适当的放弃理想。‎ C.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让个人有了更多更自由的选择,相应的持一考定终身观点的人也就大为减少。‎ D.公平本身就是一种效率,如果没有公平,高考的存在基础就会出问题,也就更无法解决效率问题。‎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加分政策、各省独自命题、高校的自主招生是为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适应各行各业对专业素养的不同要求。‎ B.加分政策、高校的自主招生等改革措施不是草率之举,都是在一轮轮的质疑声中一步步推进的。‎ C.社会的进步使社会有足够多的职业能容纳下有着各种各样不同兴趣爱好的人,读高职、走匠工的道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D.明年将实行的25个省份在高考中使用由国家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制作的试卷、取消全部鼓励性加分项目、取消自主招生方面的推荐学校限制都是为了公平。‎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18题。(10分)‎ 甲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只是说不出而已。(节选自老舍《想北平》)‎ 乙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选自《祝福》)‎ 丙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16.“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中的“这个”指代什么?(2分)‎ 答: ‎ ‎17.乙文段中反复提到“瑟瑟”的雪花声,有什么作用?(3分)‎ 答: ‎ ‎18.甲、丙两文在表现手法运用上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 ‎ 三、古诗文阅读(3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3题。(19分)‎ 种放,字明逸,河南洛阳人也。父诩,吏部令史,调补长安主簿。放沉默好学,七岁能属文,不与群儿戏。父尝令举进士,放辞以业未成,不可妄动。每往来嵩、华间,慨然有山林意。未几父卒,数兄皆干进,独放与母俱隐终南豹林谷之东明峰,结草为庐,仅庇风雨。以请习为业,从学者众,得束脩①以养母,母亦乐道,薄滋味。‎ 放得辟谷术②,别为堂于峰顶,尽日望云危坐。每山水暴涨,道路阻隔,粮糗③乏绝,止食芋栗。性嗜酒,尝种秫自酿,每曰空山清寂,聊以养和,因号云溪醉侯。幅巾短褐,负琴携壶,溯长溪,坐磐石,采山药以助饮,往往终日。值月夕或至宵分,自豹林抵州郭七十里,徒步与樵人往返。‎ 淳化三年,陕西转运宋惟干言其才行,诏使召之。其母恚曰常劝汝勿聚徒讲学身既隐矣何用文为果为人知而不得安处我将弃汝深入穷山矣放称疾不起。其母尽取其笔砚焚之,与放转居穷僻,人迹罕至。太宗嘉其节,诏京兆赐以缗钱使养母,不夺其志,有司岁时存问。咸平元年母卒,水浆不入口三日,庐于墓侧。翰林学士宋湜、集贤院学士钱若水、知制诰王禹偁言其贫不克葬,诏赐钱三万、帛三十匹、米三十斛以助其丧。‎ 四年,兵部尚书张齐贤言放隐居三十年,不游城市十五载,孝行纯至,可励风俗,简朴退静,无谢古人。复诏本府遣官诣山,以礼发遣赴阙,赍装钱五万,放辞不起。明年,齐贤出守京兆,复条陈放操行,请加旌贲。即赐诏曰:“汝隐居丘园,博通今古,孝悌之行,乡里所推,慕古人之遗荣,挹君子之常道。屡览守藩之奏,弥彰遁世之风,载渴来仪,副予延伫。今遣供奉官周旺赍诏,召汝赴阙,赐帛百匹、钱十万。”放至,对崇政殿,以幅巾见,命坐与语,询以民政边事。放曰:“明王之治,爱民而已,惟徐而化之。”余皆谦让不对。即日授左司谏、直昭文馆,赐巾服简带,馆于都亭驿,大官供膳。翌日,表辞恩命。上知放旧与陈尧叟游,令尧叟谕意;又谓宰相曰:“朕求茂异,以广视听,资治道。如放终未乐仁,亦可遂其请也。”‎ ‎(选自《宋史•种放传》,有删改)‎ 注:①束脩(xiū):十条干肉,指教师的酬金。②辟(bì)谷术:古代一种养生方式。③粮糗(qiǔ):粮食 ‎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母亦乐道,薄滋味 薄:不看重 B.知制诰王禹偁言其贫不克葬 克:能够 C.简朴退静,无谢古人 谢:推辞 D.请加旌贲 旌贲:褒美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B.‎ C. D.‎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种放生性好学,淡泊名利。在父亲去世后,兄长都在谋求仕途,只有种放和母亲到终南山居住,前来向他求学的人很多。‎ B.种放生活贫困,但仍自得其乐。隐居期间,他曾经种高粱自己酿酒。每当山洪暴涨,粮食断绝,他就吃芋头板栗。‎ C.种放的母亲也乐于过安贫乐道的生活。朝廷曾下诏召见种放,恰巧种放生病了,他的母亲就和他到偏僻之地隐居。‎ D.种放虽然无意入仕,但颇受朝廷的赏识。当他拒绝接受左司谏、直昭文馆的职务时,皇上还让他的旧交陈尧叟劝说他。‎ ‎2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其母恚曰常劝汝勿聚徒讲学身既隐矣何用文为果为人知而不得安处我将弃汝深入穷山矣放称疾不起 ‎2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未几父卒,数兄皆干进,独放与母俱隐终南豹林谷之东明峰,结草为庐,仅庇风雨。(4分)‎ 译文: ‎ ‎(2)朕求茂异,以广视听,资治道。(3分)‎ 译文: ‎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24—25题。(6分)‎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 ‎24.赏析诗中“清”字的妙用。(2分)‎ 答: ‎ ‎ ‎ ‎25.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4分)‎ 答: ‎ ‎ ‎ ‎(三)古诗文默写(8分)‎ ‎2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 ‎(1) ,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独立, 。”这两句尽显作者从小孤苦零丁,无依无靠的生活情状,读来感人肺腑。(李密《陈情表》)‎ ‎(3)作者借助“青山隔送行, , ”这样的景物描写,烘托出莺莺目送张生渐行渐远的身影时怅然若失的心绪。(王实甫《长亭送别》)‎ ‎(4)故国神游, ,早生华发。人间如梦,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杜甫《登高》)‎ 四、写作(60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做人要像山;有人说,做人要像水;有人说,做人就要做太阳;有人说,做一只小小的萤火虫不好吗?‎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什么感受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 ‎2019学年第一学期新力量联盟期中联考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答案 ‎1. C解析:A项,“蒙胧”应为“朦胧”,“蹙(chù)缩”应为“蹙(cù)缩”;B项,“排山倒(dào)海”应为“排山倒(dǎo)海”,“目不瑕接”应为“目不暇接”;D项,“凌辰”应为“凌晨”,“面面相觑(xū)”应为“面面相觑(qù)”。‎ ‎2.D解析:“放荡不羁”指行为不受约束或不检点,多指人的一贯表现和性格。应为“狂放不羁”,意为任性豪放,不受约束,偏重形容人的性情、气质。‎ ‎3.B解析:乙处,冒号应改为逗号,此处无提示说明的意思。‎ ‎4.C解析:本题从重复赘余、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三个角度考查对病句的辨析。A项重复赘余。“禁止”和“不得”语义重复,保留一个即可。B项成分残缺。谓语动词“存在”没有宾语中心语,可改为“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等违法行为”。D项搭配不当。“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中“维护合理要求”动宾搭配不当,可改为“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满足其合理要求”。‎ ‎5.C 解析:励志标语要注意场合,情感适当。不过激,也没有不及。A项因为是高一,高中阶段的第一次运动会;B、D项情感过激。‎ ‎6.B ‎7.B解析:A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C这主要表达屈原对美好的品格追求,并非只是喜欢花草的品性、热爱自然;D分别是苏轼、辛弃疾和李清照、柳永。‎ ‎8.D解析:A项,古义:儿女亲家。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B项,古义:白茫茫的水气。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9月7、8或9日。C项,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重在父母兄弟。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主要指旁系亲属。‎ ‎9. A【B. 晋国,(它的欲望)有什么满足?C.越过厨房去赴宴。D.但是报告申诉不被允许。(古今异义)】‎ ‎10. A解析:B.哀怨——雄浑;C.正面——侧面。D.《雨霖铃》上阕的“念去去、千里烟波”一句是虚写。‎ ‎11.讽刺(揭露、批评等)了一些人两面三刀、沽名钓誉、弄虚作假的行为(行径、做法等)。评分标准:意思对即可。如答成“有些人对报社说盈利,对税务局说亏损”等类似流于现象说明的,酌评1—2分。若把主题重点落在报社或税局上,答成“报社制造假新闻”“新闻报喜不报忧”等、“税务局偏听偏信,流失税源”“税务局不作调查,让一些人偷逃税款”等,不得分。‎ ‎12.①他的思想常有出世与入世的矛盾 ‎②成为旷达词风形成的重要因素 ‎③处处表现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每句 2 分,意思相同相近可酌情给分)。 13.C 该项内容出自第二段,原文“这些政策在历史上都有过自己的功绩”,选项 中“无功而返”错误。 14.B 据第三段“改革向现实妥协并不意味着要放弃理想”可知,该项中“适当 放弃理想”不符合原文意思。 15.D 据第一段“今年将取消全部鼓励性加分项目”可知,该项中“明年将实行” 错误。明年将实行的是 25 个省份在高考中使用由国家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制作的 试卷。 16.对北平的爱无法说出。 17.以声衬静(以动衬静),以“瑟瑟”的雪花声反衬冬夜的冷寂(答出衬托或反衬), 渲染悲凉沉寂的氛围,烘托了“我”的无可奈何和无法言说的愤懑之情。 18.甲文:①直抒胸臆,表明对北平深深的爱,如“可是,我真爱北平”。②类比 抒情,把爱北平和爱母亲类比,表达对北平的爱深入骨髓。 乙文:①触景生情(借景抒情),作者因荷塘四周朦胧景色而内心得以宁静,又因 无精打采的路灯光而使自己内心的宁静被打破。②运用衬托手法,以蛙声、蝉声 的热闹衬托内心的孤寂。③动静结合,写荷塘四周树木等为静景,蛙声、蝉声为 动景。 19. C 解析:谢:逊色。 20.B 解析:B 项均是介词,用。A 项介词,和/连词,和。C 项连词,于是/介词, 趁机。D 项介词,在/介词,比。 21.C 解析:“恰巧种放生病了”‎ 表述有误,原文是“放称疾不起”,意思是种放 说自己生病了没有动身,也就是种放以生病为借口推辞。 22. 其母恚曰/常劝汝勿聚徒讲学/身既隐矣/何用文为/果为人知而不得安处/我 将弃汝深入穷山矣/放称疾不起。‎ ‎23.(1)不久父亲去世,几个兄长都谋求仕途,唯独种放与母亲一起隐居在终南山 豹林谷的东明峰,用草搭建房舍,仅仅能遮蔽风雨。 (2)朕寻求才能杰出的人,以扩大视听,作为治理国家的借鉴。 解析:(1)关键点:未几,干进,结草,庇。(2)关键点:“茂异”“广”的活用, 资,句意对。 参考译文 种放,字明逸,是河南洛阳人。父亲种诩,是吏部令史,调补长安主簿。种放沉 默好学,七岁时能写文章,不与小孩们玩耍。父亲曾令他考进士,种放以学业未 成,不可轻举妄动作为推脱之辞。每每往来于嵩山、华山之间,慨然有隐居山林 的想法。不久父亲去世,几个兄长都谋求仕途,唯独种放与母亲一起隐居在终南 山豹林谷的东明峰,用草搭建房舍,仅仅能遮蔽风雨。种放以讲学为业,跟从他 学习的人很多,他收取束脩来供养母亲,母亲也安贫乐道,淡薄美味。 种放修得不食五谷的养生之术,在峰顶另外修建了堂屋,整天端坐遥望云彩。每 到山洪暴涨,道路阻隔,粮食缺乏甚至断绝,只能吃芋头板栗。种放生性嗜好饮酒,曾种植黏高粱自己酿酒,每每说空旷的山野清新寂静,借以养心净气,于是自号云溪醉侯。裹着头巾穿着短短的粗布衣服,背着琴提着酒壶,逆着长长的溪流而上,坐在厚重的大石头上,采摘山药来助酒,往往(出去)就是一整天。在月夜或到夜半时分,从豹林谷到州的外城七十里路,他与打柴的人一起步行往返。‎ 淳化三年,陕西转运使宋惟干说他有才能操行,(皇帝)下诏派人去召种放来京。种放的母亲生气地说:“我常劝你不要聚徒讲学。你已经隐居了,还写文章做什么?果然被人知道而不得安然归隐,我打算离开你深入深山了。”种放称有病没有动身。他的母亲把他的笔砚全部取来烧掉,与种放移居深山偏僻的地方,人迹罕至。太宗称赞种放的气节,诏令京兆赐给他缗钱让他供养母亲,不强迫改变他的志向,有关部门每年按季节时令抚恤慰问。咸平元年母亲去世,种放三天水、米浆不入口,在墓旁边筑庐守丧。翰林学士宋湜、集贤院学士钱若水、知制诰王禹偁上奏说种放贫困不能够安葬母亲,皇帝诏令赐给他钱三万、帛三十匹、米三十斛帮助他办丧事。‎ 四年,兵部尚书张齐贤说种放隐居三十年,不游览城市十五年,孝行纯正完美,可以此劝勉风俗,简朴隐退清静,不逊于古人。又诏令本府派官吏到山上,依礼送他前往朝廷,赏赐行装钱五万,种放辞谢没有动身。第二年,张齐贤任京兆太守,又逐条陈述种放的操行,请朝廷加以褒美。朝廷就赐诏说:“你隐居山丘田园,博通古今,孝悌操行,被乡里推重,仰慕古人遗风,牵引君子的常道。朕多次览阅封地王侯的奏章,更加显扬隐世之风,渴望你能够到来,符合朕长久的等待。现在派供奉官周旺带着诏书,召你赴阙,赐给你帛一百匹、钱十万。”种放来到朝廷,在崇政殿对答皇帝的策问,他裹着头巾进见,皇帝命他坐下来对话,询问他民政边防的事。种放说:“贤明的君王治理国家,爱护百姓而已,惟应慢慢地教化他们。”其余的问题种放都谦让没有应对。当天任命种放为左司谏、直昭文馆,赐给头巾衣服手板腰带,寓居在都亭驿,由内廷官员供给膳食。第二天,种放上表辞谢皇帝的恩赏任命。皇帝知道种放过去与陈尧叟交游,命令陈尧叟劝谕他;又对宰相说:“朕寻求才能杰出的人,以扩大视听,作为治理国家的借鉴。如果种放最终不乐于当官,也可以满足他的请求。”‎ ‎24.“清”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爱,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也很清幽。‎ ‎25.①反衬。用芳春(或晚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或以“喧闹”来反衬“清景”),表达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②对比(对照)。“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强烈对比(对照),突出强调了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 ‎③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虚衬实)。一、二句是实写,描绘出美丽的初春之景。‎ ‎26.(1)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形影相吊。‎ ‎(3)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 ‎(4)多情应笑我一尊还酹江月 ‎(5)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一句1分,错字不给分,全写按顺序批前四题)‎ ‎24.作文(参考2019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