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4.50 KB
  • 2021-06-03 发布

同步练习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语文1-3《大堰河—我的保姆》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大堰河,我的保姆》同步练习 课内精练 ‎1、下面两节在全诗中有着什么样的作用?‎ A、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B、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2、下面一节以排比句式描述了大堰河的操持家务的情景,为什么要这样写?‎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第 - 8 - 页 共 8 页 ‎3、下面这一节在情节上是个简短的过渡,但却很重要,试作一些分析。‎ 我是地主的儿子,‎ 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 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进而。‎ 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4、阅读下面诗节,这里写大堰河为生活而艰苦劳动的情况,为什么说“她含着笑”?‎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浮液之后,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课外强化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习题。‎ 壮 士 心 第 - 8 - 页 共 8 页 臧克家 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 壮士的梦正灿烂的开花,‎ 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 ‎ 灯光开出了一头白发。‎ 突然睁大了眼睛,战鼓在催他,‎ ‎(深夜里木鱼一声又一声)‎ 跨出门来,星斗恰似当年,‎ 铁衣上响着塞北的朔风。‎ 前面分明是万马奔腾,‎ 他举起剑来嘶喊了一声,‎ 从此不见壮士归来,‎ 门前的江潮夜夜澎湃。‎ ‎1934年1月11日于青岛 ‎1、下面以诗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中的“和”字作动词用,巧妙地连接了“江庵”和“青灯”。“残”字既说明灯光将灭,又说明夜色已深。‎ B、“壮士的梦正灿烂的开花”包含了两个对比:热烈的梦境与静寂的江庵的对比,梦中叱咤风云的往昔与如今孤身独栖的现实的对比。‎ 第 - 8 - 页 共 8 页 C、“一卷兵书”“一支剑”“一头白发”这三个“一”分别暗示了诗中壮士所具有的下列特点:精通兵法,武艺高强,经历坎坷。‎ D、“深夜里木鱼一声又一声”与战鼓声和铁衣上的塞北朔风声形成了共鸣,衬托和渲染了战事的紧迫,也说明了壮士枕戈待旦的警觉。‎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第一小节的前两行使读者对人物所处的时间、环境有了一个总体清晰的印象,后两行则以三个“一”推出一幅近景,说明诗中所写的是一个有勇有谋、久经沙场、经历坎坷的壮士。‎ B、第二小节表现壮士的日思夜想别具神采,尽管环境殊异,但戎衣未脱、“星斗”依然,诗人巧妙地沟通了时间上的今昔和地域上的南北,并突出了人物举剑夜奔的壮士精神。‎ C、这首诗充溢着一种浓重的悲剧色调和凄凉的气氛,同时又在这种色调和氛围中突出了一个壮美而惨烈的故事,令人不能不为这位壮士和他的行为扼腕叹息、伤感沉郁。 ‎ D、臧克家以诗中那个枕戈待旦、举剑夜奔的壮士,浓缩了古往今来无数爱国志士的形象,表现了我们民族由来已久的传统和我国人民最美好的精神——爱国主义。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金黄的稻束 ‎ 郑 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第 - 8 - 页 共 8 页 高耸的树颠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第 - 8 - 页 共 8 页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答案提示:‎ ‎1、D.A项“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诗人仿佛拍电影一样,先给“稻束”一个特写镜头,然后又拉开,展现其伫立于秋天田野的背景,以表现“金黄的稻束”作为劳动成果的辉煌和炫耀感,肯定着人类的劳动成就。它给人的印象主要是视觉上的,但联系全诗看,这两句诗又居于其蕴涵的时间序列“黄昏”“暮色”之始,隐含着时间的意味。由于我们不能确定它写的就是诗人白天看见的景象,而只能把时间下限确定在暮色降临之前,因此,A项是恰当的。B项的解说,寓意较明显,也是恰当的,考生不难作出选择。C项诗人是抒情主人公“我”,而“你们”则指诗人借以寓意抒情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所以,C项也不能作为选项。而D项把“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解说为稻束“低首深思”的内容则显然不恰当。理由有二:一、整首诗所出现的形象以及有关形象的感受,都是诗人“我”心中所想、眼中所见,D项也不例外。它本是诗人的“旁白”,不能理解为“稻束”沉思的内容。二、即使把它解为“稻束”沉思的内容勉强可通,它也只是一种不太可能的可能性而已,不能把它表述为“实际上就是”的肯定语气。‎ ‎2、D.本题考查的主要是分析和鉴赏的能力。A项是对本诗主题和结构的概括和归纳,指明诗歌中心形象“金黄的稻束”引发的联想由点及面、由空间而时间地形成一个探寻劳动意义的结构:对人类劳动中生命力消逝的沉思,因而它是正确 第 - 8 - 页 共 8 页 的和恰当的。B项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也是正确的。C项在考查考生体味不同诗歌形象所传达的不同意义的能力基础上,进入对诗歌深层意义的把握,也是正确和恰当的:说“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都具有圆满意味不难理解。“金黄”指稻束成熟,指劳动的收获,而“收获日的满月”则传递不仅劳动的而且时令的圆满信息,但与这一切相对照的,却是诗人想到的“无数个疲倦的母亲”和她们“那皱了美丽的脸”。在这种诗人的“残酷”中,诗歌所要揭示的东西也就清楚地表现了出来。D项为选项,它对本诗赏析之所以不恰当,是因为其内容完全是错误的。“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只能是“你们”即“稻束”。虽然那伟大的疲倦的主体是劳动者母亲,但“肩荷”了这种“疲倦”的主体,却只能是劳动的结晶——“金黄的稻束”,因此,它应该作为选项。‎ ‎【课内精练】 ‎ ‎1、这是诗的第1、2节,交代了“我”与大堰河的关系。大堰河是个卑微得连名字都没有的农妇:“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这一点暗示了她与村庄、土地的联系。)“我”与她虽然有着不同的出身,但因为她“养育我”的缘故,“我”便与她有着割不断的血肉联系,“我”是她的儿子。由此“我”有了双重身份,既是地主的儿子,又是农民(土地)的儿子。对“我”而言,后一种身份较前一种身份有更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反复的咏叹“大堰河……”,则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 ‎2、诗人饱含深情地回忆着“我”与大堰河一起度过的贫苦、但却让“我”感到无限温暖的生活。使用排比句式集中呈现大量的描述性意象,在日常生活场景中凸显大堰河的“母亲”形象——这个贫苦善良的农妇,是“我”生活中真正的“母亲”。在这些描述中,浸润着浓浓的赤子之情。‎ ‎3、这一节是过渡,它的前一节是大堰河家的生活:贫苦却温情;后一节是“我的父母”家的生活:富庶却冷漠。前后两节形成了贫富和亲情的鲜明对比。“地主的儿子”,这种身份对“我”来说徒有虚名。“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说明“我”在心理上更认同自己是大堰河的儿子。“我的父母”把“我”领回家,中断不了大堰河与“我”的母子感情。最后一句,用疑问语气,刻画“我”与大堰河难分难舍的离别场面。这一节,已经能够看出:“我”是地主家庭的背叛者。‎ ‎4、“她含着笑”,一方面写出了她劳动时的乐观态度,另一方面反衬这些替有钱人家打工的艰苦的画面,如“洗着我们的衣服”“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写出了她卑微屈辱的生活地位,抒发了“我”对这位劳动的、受压迫的“母亲”的同情。‎ 第 - 8 - 页 共 8 页 ‎5、“在狱里”,点明了“我”此时的处境。“我”真的成了地主家庭、统治阶级的叛逆。即便成了囚徒,“我”也仍诚挚地爱着大堰河,诚挚地“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这相当于再次强调“我是大堰河的儿子”的身份。“紫色的灵魂”,象征遭受深重压迫的大堰河的人生。“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把自己的农民、土地牢固地铸为一体。最后三行,诗人把对“母亲”的爱上升为“大地上一切的”,大堰河般的母亲们的爱,发现了全诗的最强音。‎ ‎【课外强化】‎ ‎1、D 2、C 第 - 8 -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