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50 KB
  • 2021-06-03 发布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 作业 (3)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 作业 一、文化常识和文言翻译对点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李觉,字仲明,本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起家将作监丞、通判建州,秩满,州人借留,有诏褒之,就迁左赞善大夫,知泗州,转秘书丞。太宗以孔颖达《五经正义》诏孔维与觉等校定。王师征燕、蓟,命觉部京东诸州刍粮赴幽州。维荐觉有学,迁《礼记》博士,赐绯鱼。端拱元年春,初令学官讲说,觉首预焉。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觉曰:“陛下六龙在御,臣何敢辄升高坐。”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觉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旨,上甚悦,特赐帛百匹。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觉性强毅而聪敏,尝与秘阁校理吴淑等同考试开封府秋赋举人,语及算雉兔首足法,觉曰:“此颇繁,吾能易之。”及成,果精简。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 ‎1.判断下列文化常识解说的正误。(6分)‎ ‎(1)秩满:谓官吏任期届满。如“秩满归白云,期君访谷口”(唐代钱起《赠东邻郑少府》)中的“秩满”即为此意。(  )‎ ‎(2)《礼记》:据传成书于西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儒、释、道思想的资料汇编。(  )‎ ‎(3)国子监: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 ‎(4)辇: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王室和诸侯坐的车子,如辇、帝辇、凤辇(皇后的车子)等。(  )‎ ‎(5)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后来泛指官吏。‎ ‎(6)秋赋:也称秋贡、秋荐,唐宋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有此称。(  )‎ 解析:(1)√ (2)× 《礼记》是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3)√ (4)× “后多指天子、王室和诸侯坐的车子”错,应该是“后多指天子、王室坐的车子”。(5)√ (6)√‎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 译文: ‎ ‎ ‎ ‎ ‎ ‎ (2)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 译文: ‎ ‎ ‎ ‎ ‎ 参考答案:(1)皇上于是下了辇车,让官吏张设帐幕,另外设置座位,令李觉讲解《周易》中的《泰卦》,随从的大臣都依次而坐。‎ ‎(2)吴淑怀疑(猜测)他是预先做好的,就用其他的方法来测试他,他都能够立即完成,在座的人都赞叹佩服。‎ ‎[参考译文]‎ 李觉,字仲明,本是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因通晓“九经”被举荐,开始做官担任将作监丞、建州通判,任期届满,建州百姓请求让他留下,皇上下诏书褒奖他,晋升做左赞善大夫,掌管泗州,转任秘书丞。宋太宗拿孔颖达的《五经正义》下令让孔维和李觉校定。朝廷的军队出征燕、蓟,命令李觉布置将京东各州粮草运往幽州。孔维推荐李觉,认为他有学问,李觉升迁为《礼记》博士,赏赐绯袍鱼袋(五品官职)。端拱元年春天,开始让学官讲学,李觉首先参与。宋太宗驾临国子监拜谒文宣王结束,登上辇轿要从西门出去,回头看见有人在座位上讲学,左右侍臣说李觉正在聚集门徒讲授经书,皇上就召来李觉,让他对着自己讲学。李觉说:“您高高在上,我怎么敢登上讲座之位呢。”皇上于是下了辇车,让官吏张设帐幕,另外设置座位,令李觉讲解《周易》中的《泰卦》,随从的大臣都依次而坐。李觉于是讲述天地感应相通、君臣相合的要旨,皇上非常高兴,特意赏赐他百匹布帛。李觉多次上书谈论时务,阐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件大事,宋太宗赞许他写得详细齐备,让人把奏章送交史馆。李觉的性格刚强坚毅、聪慧敏锐,曾经和秘阁校理吴淑等人一同考开封府的秋赋举人,谈及雉兔首足的计算方法,李觉说:“这个方法太烦琐,我能使计算变得简易。”等到完成,果然精巧简便了。吴淑怀疑(猜测)他是预先做好的,就用其他的方法来测试他,他都能够立即完成,在座的人都赞叹佩服。‎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4题。‎ 史可法,字宪之,祥符人。祖应元举于乡,官黄平知州,有惠政。语其子从质曰:“我家必昌。”从质妻尹氏有身,梦文天祥入其舍,生可法。以孝闻。举崇祯元年进士,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可法短小精悍,面黑,目烁烁有光。廉信,与下均劳苦。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十二年夏,丁外艰去。服阕,起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十七年四月朔,闻贼犯阙,誓师勤王。渡江抵浦口,闻北都既陷,缟衣发丧。凤阳总督马士英潜与阮大铖计议,主立福王。群臣入朝,王色赧欲避。可法曰:“王毋避,宜正受。”既朝,议战守。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王唯唯。‎ ‎(节选自《明史•史可法传》)‎ ‎3.判断下列文化常识解说的正误。(6分)‎ ‎(1)“字”是18岁举行加冠仪式后才起的,字和名有关联,字对名有表述、阐明作用。(  )‎ ‎(2)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 ‎(3)郎中,作为官职,始设于宋代,文中与表示医生含义的“郎中”不一样。(  )‎ ‎(4)“服阕”是指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任官者在服丧期满后可以重新出来做官。(  )‎ ‎(5)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明清时,户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长官为户部尚书,副职为左、右侍郎。(  )‎ ‎(6)“朔”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而十五叫“望”,每月初一叫“晦”,表示迎接新月。(  )‎ 解析:(1)× “字”是20岁才起,非18岁。(2)√ (3)× “郎中”作为官名,始设于“战国时期”,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4)√ (5)× 明清时,户部掌管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6)× “朔”指阴历每月初一,表示迎接新月,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叫“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 译文: ‎ ‎ ‎ ‎ ‎ ‎ (2)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 译文: ‎ ‎ ‎ ‎ ‎ 参考答案:(1)军队出征,士兵没吃饱自己不先吃,没有(给士兵)发放衣服自己不先穿,因此(史可法)得到士兵的拼死效力。‎ ‎(2)史可法说:“您应该穿上素服驻扎郊外,调发军队北征,向天下人表示必定报仇之意。”‎ ‎[参考译文]‎ 史可法,字宪之,祥符人。祖父史应元乡试中举,授官黄平知州,有仁惠之政。对他的儿子史从质说:“我们家必定昌盛。”‎ 史从质的妻子尹氏有身孕,梦见文天祥进入他的屋舍,生史可法。以孝顺闻名。考中崇祯元年进士,授予西安府推官,逐渐升迁为户部主事,历任员外郎、郎中。史可法短小精悍,面貌黑,双目烁烁有光。清廉守信用,与部下同甘共苦。军队出征,士兵没吃饱自己不先吃,没有(给士兵)发放衣服自己不先穿,因此(史可法)得到士兵的拼死效力。十二年夏天,服父亲之丧离职。守丧期满,被起用为户部右侍郎兼任右佥都御史。十七年四月初一,听说贼军进攻京城,史可法誓师援救皇上。军队渡过长江抵达浦口,听到北都已被攻破,便身披白衣(丧服)发丧。凤阳总督马士英暗中与阮大铖计议,主张拥立福王。群臣入内朝见,福王羞惭想要躲避。史可法说:“您不必躲避,应该正式接受。”朝拜结束,商议战守之事。史可法说:“您应该穿上素服驻扎郊外,调发军队北征,向天下人表示必定报仇之意。”福王连声答应。‎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6题。‎ 沈传师,字子言。材行有馀,能治《春秋》,工书,有楷法。少为杜佑所器。贞元末,举进士。时给事中许孟容、礼部侍郎权德舆乐挽毂士,号“权、许”。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孟容曰:“如子,可使我急贤诣子,不可使子因旧见我。”遂擢第。德舆门生七十人,推为颜子。复登制科,授太子校书郎,以鄠尉直史馆,转右拾遗、左补阙、史馆修撰,迁司门员外郎、知制诰。传师性夷粹无竞,更二镇十年,无书贿入权家。初拜官,宰相欲以姻私托幕府者,传师固拒曰:“诚尔,愿罢所授。”治家不威严,闺门自化。兄弟子姓,属无亲疏,衣服饮食如一。问饷姻家故人,帑无储钱,鬻宅以葬。‎ ‎(节选自《新唐书·沈传师传》)‎ ‎5.判断下列文化常识解说的正误。(7分)‎ ‎(1)“春秋”一词在古代含义丰富,可指儒家经典著作《春秋》,也可指东周前半期这个历史时期。(  )‎ ‎(2)挽毂,意为拉车前进,比喻选拔人才。毂,指车轮中心的圆木,借指车轮或车。(  )‎ ‎(3)丈人,古代主要指对年长男子的尊称,丈夫对妻子的父亲的称呼等,文中指岳父。(  )‎ ‎(4)制科,即制举,是皇帝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置的特科,考试时间有随机性。(  )‎ ‎(5)修撰,唐代史馆有修撰,掌修国史;宋实录院有修撰官,掌修实录;辽国史院与元、明、清翰林院皆有修撰官;明清一般于殿试揭晓后,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即授翰林院修撰。(  )‎ ‎(6)制诰,秦汉以后专指皇帝的命令。制,帝者制度之命也,诰,是以上告下之意。(  )‎ ‎(7)幕府,原指古代将军的府署,后来三公、权臣、疆吏等也设立幕府,招募亲信。真正意义上的幕府制度,形成于秦汉,成熟于唐宋。(  )‎ 解析:(1)√ (2)× “选拔”错误,应为“推荐”。(3)× 文中指父亲。(4)√ (5)√ (6)√ (7)× 真正意义上的幕府制度,成熟于魏晋。‎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如子,可使我急贤诣子,不可使子因旧见我。‎ 译文: ‎ ‎ ‎ ‎ ‎ ‎ (2)问饷姻家故人,帑无储钱,鬻宅以葬。‎ 译文: ‎ ‎ ‎ ‎ ‎ 参考答案:(1)像你这样的人才,可以让我急于求贤去见你,不能让你因为旧交来见我。‎ ‎(2)把钱财赠送给姻亲旧友,库房没有储蓄的钱财,家人只好卖掉宅子来安葬他。‎ ‎[参考译文]‎ 沈传师,字子言。才智德行有余,能研究《春秋》,擅长书法,楷书有法度。年少时被杜佑器重。贞元末年,考取进士。当时给事中许孟容、礼部侍郎权德舆乐于举荐士人,号称“权、许”。德舆在孟容面前称赞传师,孟容说:“他是我老朋友的孩子,为什么不来拜访我?”传师前往拜见,道歉说:“父亲大人教导我,如果考中,再劳烦您举荐,所以不敢进见。”孟容说:“像你这样的人才,可以让我急于求贤去见你,不能让你因为旧交来见我。”最终及第。德舆门生七十人,把他当成颜回那样的弟子来推重。又考取制科,被授予太子校书郎,凭鄠尉的身份担任直史馆,转任右拾遗、左补阙、史馆修撰,升任司门员外郎、知制诰。传师性情平和纯正,不逐权利,历任两镇十年,没有书信、钱财送入豪门贵族。起初被授予官职时,宰相想把姻亲私下托付他安排在幕府里,传师坚决拒绝说:“如果真这样,希望辞去所授官职。”虽治家不严厉,但家人自然得到教化。兄弟子孙,家属无论亲近疏远,衣服饮食都一样。把钱财赠送给姻亲旧友,库房没有储蓄的钱财,家人只好卖掉宅子来安葬他。‎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8题。‎ 余靖,字安道,韶州曲江人。少不事羁检,以文学称乡里。举进士起家,迁秘书丞。庆历中,仁宗锐意欲更天下敝事,增谏官员,使论得失,以靖为右正言。靖在职数言事,尝论夏竦奸邪,不可为枢密使;王举正不才,不宜在政府;狄青武人,使之独守渭州,恐败边事。其说多见纳用。会西鄙厌兵,元昊请和,议增岁赐。靖言:“景德中,契丹举国兴师,直抵澶渊,先帝北征渡河,止捐金缯三十万与之。夫以景德之患,近在封域之内,而岁赐如彼;今日之警,远在边鄙之外,而岁赐如此。若元昊使还,益有所许,契丹闻之,宁不生心?无厌之求,自此始矣。傥移西而备北,为祸更深。但思和与不和,皆有后患,则不必曲意俯徇,以贻国羞。”擢知制诰。侬智高反邕州,乘胜掠九郡,以兵围广州。朝廷方顾南事,诏以广南西路委靖经制。智高西走邕州,靖策其必结援交趾,而胁诸峒以自固。乃约交趾李德政会兵击贼于邕州,备万人粮以待之;又募侬、黄诸姓酋长,皆縻以职,使不与智高合。既而朝廷遣狄青、孙沔将兵共讨贼,贼平。迁尚书工部侍郎。知广州,官至工部尚书,卒。特赠刑部尚书,谥曰襄。‎ ‎(节选自《宋史·余靖传》,有删改)‎ ‎7.判断下列文化常识解说的正误。(5分)‎ ‎(1)政府,是政事堂和“二府”的合称,前者是宰相议事之地,后者指中书省与枢密院。(  )‎ ‎(2)契丹,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 ‎(3)交趾,古地区名,泛指五岭以南,包括今越南中北部。唐时设县,王勃父亲就曾做过交趾县令。(  )‎ ‎(4)工部,是我国古代中央六部之一,掌管全国田地、水利、土木、工程、交通运输等。(  )‎ ‎(5)谥,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 解析:(1)√ (2)√ (3)√ (4)× “田地”属户部掌管。(5)× 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少不事羁检,以文学称乡里。举进士起家,迁秘书丞。‎ 译文: ‎ ‎ ‎ ‎ ‎ ‎(2)无厌之求,自此始矣。傥移西而备北,为祸更深。‎ 译文: ‎ ‎ ‎ ‎ ‎ 参考答案:(1)年少时不受约束,因为文学才华而被乡里人称赞。考中进士而进入官场,升迁为秘书丞。‎ ‎(2)没有满足(贪婪不休)的索求,从此就开始了。倘若调派西部兵力来防备北部边境,造成的祸患就更大了。‎ ‎[参考译文]‎ 余靖,字安道,韶州曲江人。年少时不受约束,因为文学才华而被乡里人称赞。考中进士而进入官场,升迁为秘书丞。庆历年间,宋仁宗决意根除天下的弊端,增加谏官的人数,让他们陈论国家政事的得失,任命余靖为右正言。余靖在职时多次上书谈论政事,曾上书指斥夏竦奸诈邪恶,不可以做枢密使;王举正无能,不适合在朝任职;狄青只是一个武将,让他独自镇守渭州,恐怕会败坏边防。他的意见大多被皇上采纳了。适逢西部边境(西夏)厌倦战事,西夏皇帝李元昊请求议和,与宋商议增加每年输纳的财物。余靖说:“‎ 景德年间,契丹兴全国之兵,直逼澶渊。先帝御驾北征渡过黄河(定下澶渊之盟),也只给他们金帛三十万。景德年间的祸患,近在疆界之内,但每年给他们的财物也只有那么多;现在的危机,远在西部边境之外,每年却要给他们这么多。如果李元昊的使者返回,增加了所期望的财物,那么契丹知道这件事后,难道不会生出异心?没有满足(贪婪不休)的索求,从此就开始了。倘若调派西部兵力来防备北部边境,造成的祸患就更大了。只是考虑到(与西夏)和议与否,都有后患,就不必违背意愿顺从它,而使国家蒙受羞辱。”升迁余靖为知制诰。侬智高在邕州起兵叛乱,乘胜攻取了九个郡,用兵包围了广州。朝廷正考虑南方的事情,诏令把广南西路交给余靖节制。侬智高向西逃往邕州,余靖预计他必定与交趾结盟,并胁迫当地各族峒人来保全自己。于是与交趾鄢王李德政相约集合兵力在邕州围剿叛贼,并储备了上万人所需的军粮在邕州等待李德政的军队;又招募侬、黄各姓的首长,(都给他们封官,)以官职笼络他们,使他们不与侬智高联合。不久朝廷派狄青、孙沔率兵一起讨贼,贼寇被平定。擢升他为尚书工部侍郎。任广州知州,做官做到工部尚书去世。朝廷特追赠他为刑部尚书,谥号襄。‎ 二、语篇综合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是儿神气凝远,目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年十四,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明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调太平路芜湖县尹。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豪右不法,虐其驱奴,玄断之从良。贡赋征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飞蝗独不入境。改武冈县尹。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其地谕之。至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已。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遂安。‎ 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裁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中有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乞致仕 ‎,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帝复不允。时将大赦天下,宣赴内府。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是岁十二月戊戌,卒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帝赐赙甚厚,追封楚国公,谥曰文。‎ ‎(选自《元史·欧阳玄传》,有删改)‎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B.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C.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D.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解析:选A 解答此题,一要注意上下文中的固定词语,“兵仗”即兵器,再结合文意,獠人熟知欧阳玄的名望,看到欧阳玄,于是扔掉了兵器,所以“兵仗”不可断开,排除C、D两项;二是注意上下文意的整体贯通,“县官不为直”与“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形成反差,才有獠人的械斗,故“反”必须断在下句,排除B项,选择A。‎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庠序,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B.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之称,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C.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致仕,旧指交还官职,即退休。典籍中习见的“致事”“致政”“视事”“告归”“乞骸骨”等,也都指的是“还禄位于君”。‎ 解析:选D D项,“视事”指官员到职办公。‎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欧阳玄年少文才过人。黄冠师看其面相,推测他未来必是肩负朝廷重任者。部使者让他作诗,他立刻作成十首。‎ B.欧阳玄明察善断,不畏权贵。县中许多长久难以决断的疑难官司,豪门大族不遵守法律、虐待家奴的行为,欧阳玄都能公正判决。‎ C.欧阳玄为官清廉,声名显著。武冈县有人聚众闹事,他能以清廉的官声正确处理,亲自用祸福之理开导他们,武冈于是安定了下来。‎ D.欧阳玄深受皇帝器重。他兼理国史院事务,参与决策机要事务,负责编修史书。为使朝政扩大影响,他畅所欲言,毫无隐讳。‎ 解析:选D D项,“为使朝政扩大影响”曲解文意,文中的“更张朝政”是改革朝政之意。‎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其地谕之。‎ 译文: ‎ ‎ ‎ ‎ ‎ ‎(2)史官中有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 译文: ‎ ‎ ‎ ‎ ‎ 参考答案:(1)官吏们互相对视,脸色大变,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欧阳玄当天骑马带领两人直接到达獠人争斗的地方劝导他们。(得分点:“官曹”“相顾”“单骑”“谕”各1分,句意1分)‎ ‎(2)史官中有议论不公正的人,欧阳玄不以言辞与他们争论,等他们交上稿件,自己拿起笔删改订正其不当之处,使全书统系自然归正。(得分点:“口舌”“俟”“援”“窜定”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欧阳玄,字原功。他的母亲李氏亲自教他《孝经》《论语》《小学》等书,八岁能背诵,开始跟随同乡的先生张贯之学习,每天能记几千字,能写文章。十岁时,有一位道士凝视欧阳玄,对张贯之说:“这个孩子神气凝远,目光逼人,以后会凭借文章冠绝当世,是国家的栋梁之材。”说完就离开了,(张贯之)急忙追赶想与他讲话,已不知他的去向。部使者巡视其县,欧阳玄以诸生的身份拜见,部使者让他作梅花诗,他立刻作成十首,晚上回家,增加到上百首,看见的人对此都感到很惊异。十四岁时,又跟随宋朝遗老学习作词章,下笔就能写成文章,每次参加学校考试,总是位居前列。二十岁时,闭门读书数年,没有人见过他的面,经史百家,没有不研究的。‎ 延祐元年,下诏设科目选取人才,欧阳玄凭借《尚书》之学参加贡试。第二年,赐予他进士出身,授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之职。调任太平路芜湖县尹。县中有许多疑难官司,长期不能判决,欧阳玄明察了案情,都为之平反。豪门大族不遵守法律,虐待他们的家奴,欧阳玄判决这些家奴脱籍为民。征调赋税及时,百姓乐意听从他的指令,政教风化非常盛行,飞蝗唯独不入此县境界。改任武冈县尹。武冈县控制着溪洞,此处蛮人、獠人杂居,安抚体恤稍有违背(他们的心意),他们就拿起兵器造反。欧阳玄到任一个月有余,赤水、太清两洞聚集众人相互攻杀,官吏们互相对视,脸色大变,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欧阳玄当天骑马带领两人直接到达獠人争斗的地方劝导他们。到达的时候死伤者满道,战斗还没有停止。獠人熟知欧阳玄的名望,放下兵器,围绕着拜倒在马前,说:“我们不是不惧怕律法,因为向县衙上诉某事,县官不为我们伸张正义,反而用徭役横征暴敛搜刮我们,感情上无法忍受,才发泄愤怒而拼死一搏啊。没想到麻烦我们的清廉长官亲自前来。”欧阳玄用祸福的道理开导他们,回去为他们审理官司,獠人于是安定下来。‎ ‎(朝廷)征召欧阳玄为国子博士,升任国子监丞。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任国史院编修官。当时正值有战事,欧阳玄领印代理国史院事务,每天在内廷值班,参与决策机要事务,凡是远近的征调,(都由他)起草诏令、檄文。改革朝政,遇有不顺利的事情,在朝中集中商议,欧阳玄畅所欲言,没有隐讳,对于科举制度的恢复,阻挠者非常多,他尤其竭力争取。(朝廷)下诏修编辽、金、宋三史,召欧阳玄为总裁官,他制定凡例,使论撰者有所依据;史官中有议论不公正的人,欧阳玄不以言辞与他们争论,等他们交上稿件,自己拿起笔删改订正其不当之处,使全书统系自然归正。至于论、赞、表、奏,都由欧阳玄执笔。五年,皇帝因欧阳玄历仕多朝,并且有编修三史的功劳,下旨晓谕丞相,越级授予他爵位和俸禄,于是准备授予他为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请求退休,由于中原道路阻塞,打算经四川回乡,皇帝没有答应。当时将要大赦天下,宣他到内府。欧阳玄长期卧病,不能行走,丞相传旨,让他乘轿子到延春阁下,这实在是不同于常例。这年十二月戊戌日,在崇教里的寓所去世,时年八十五岁。皇帝赏赐办理丧事的财物很丰厚,追封他为楚国公,赠谥号为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