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5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静宁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第二次考试题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比较文明是个新课题。之所以新,是因为我们刚开始习惯以世界为关心对象。
②比较文明的目的是理解文明。个体研究固然有其合理性,然而无视整体的结果一定是盲人摸象。比较研究是整体下的个体与个体的比较,或个体与整体关系的钩沉。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世界以及从世界的维度理解中国,是出和入、间离和沉浸的关系,是辩证发展的关系,是螺旋上升的关系。有了“从周边看中国”,对中国的认识才会更完整,更接近真实。
③比较文明研究是有伦理的。有些比较无益甚或有害,伦理就是约束。比如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比人生轨迹,没什么好比,但在创造文学形象的维度比较,不但有益而且必需。有些比较无意义,并非学术前提出了问题,而是回答不了“然后呢”这个问题。
④比较文明是有方法的。文明离不开人,物作为文明的见证,也很重要。物是实实在在的,罐就是罐,盆就是盆。当年瑞典人安特生在西北见到彩陶就一眼看出它和世界各地彩陶文化的联系,后来我们批判“中国文明西来说”,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彩陶西来与否和中国的正当性其实毫无关系。
⑤文明比较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制度比较属于宏观的文明比较。因为有文献,制度很容易比较,但也有缺陷,一是文献资料有太多不可信的成分。二是制度大概未必属于文明的范畴,它更像是文明的副产品,其本质是制度的制定者对受制度约束的人实践优势的工具。如今的民主制度在柏拉图那里未必多么理想,同理,当年的“君臣父子”也未必全然“反动”。
⑥微观的文明比较主要在这两个范畴:从具体的物到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从核心价值观念到具体的物。前者受时空约束,它是已然的,找出异同作出解释,能改变的很有限。后者则有超越时空的启发和引领意义:罗马人的沃伦杯与两千年后的中国电影《霸王别姬》同样在叙述欲望与爱的故事;静穆而伟大的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都是人类最伟大的气质与精神的外化,存在于所有不朽的艺术品之中;敦煌的鹿王本生与圣艾格尼斯杯主题都是牺牲……
⑦文明的比较,核心在于解释文明的演进,以达成文化认同与自信。有个就叫“文明”的游戏,选哪个来玩都可以,结果只和操作有关,真实的文明也是。现在讲多元,不是否认进步与落后,而是相信比之于可以弥合的差距而言,基因更重要,我们需要一个色调丰富的文明体系。
(选自郭青生《比较文明的目的、伦理和方法》,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无论是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世界,还是从世界的维度理解中国,比较研究都必须具有整体性。
B. 比较文明研究讲究伦理,是为了让比较有价值,只要比较前提正当,就能得出有益的结果。
C. 批判“中国文明西来说”,其积极意义是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
D. 更好地理解文明,弥合多元文明的差距,达成文化认同和自信,这是比较文明的核心意义。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围绕着比较文明,文章依次论述了比较文明的目的、伦理、方法和意义。
B. 作者在第③段中,用举例论证的方法,阐释了比较文明研究的伦理规则。
C. 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之例,说明从具体的物出发可发现相同的气质与精神。
D. 文章阐释条分缕析、概括严谨,论证简练准确、缜密得当,论证语言较为规范。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对日本文明不从世界的维度去理解,就无法对它理解得更完整、更接近真实。
B. 由于制度比较存在文献真实性等缺陷,宏观的文明比较不如微观的文明比较有价值。
C. 比较文明的核心任务,不在于区分文明的进步与落后,而在于解释文明的演进。
D. 如果能恰当地进行比较文明研究,我们将能更清晰地理解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
【答案】1. A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 过于绝对。比较前提正当,不一定能得出有益的结果;C 误解文意。“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不是批判的积极意义;D 不合文意,“更好地理解文明”“弥合多元文明的差距”不是比较文明的意义。故选A。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之例”是为了说明文明比较中“从核心价值观念到具体的物”的范畴。故选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强加因果,无法推出“宏观的文明比较不如微观的文明比较有价值”。原文只是说“文明比较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制度比较属于宏观的文明比较。因为有文献,制度很容易比较,但也有缺陷,一是文献资料有太多不可信的成分”。故选B。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卜白
袁良才民国时期的上海,凭一张纸名满天下的只有《申报》。《申报》副刊《自由谈》更是牛气冲天,在上面发稿的多是鲁迅、郁达夫、茅盾、叶圣陶等这样的超级大文豪。编辑、记者也神气活现,洋气十足。穿洋装、讲洋话、吃洋餐,洋洋洒洒、倜傥风流。
但凡事都有例外。卜白就是个例外,不,简直是个另类。他是《申报》的资深编辑,却土得掉渣,土得冒烟儿。瘦高个儿,白净无须,常年着一袭青布长衫,足穿黑色方口布鞋,架着一副琇琅圆形近视眼镜,讲一口江南土语。
在报社,他是专司划版、校对的,有时副刊缺边少角的,主笔大人就会笑咪咪地说一声,卜先生,您给补一点白吧。卜白二话不说,展纸挥毫,须臾立就:或杂谈,或轶闻,或小幽默,或诗画配,虽短小得可怜,却鞭辟入里,妙趣横生,无不是锦绣文章。据说不少读者就是冲着卜白的补白文章,才订买《申报》的。
卜白不抽烟,不喝酒,不喝咖啡,他嗜茶。西湖龙井、碧螺春、太平猴魁,他宁愿饿肚子也要设法买来饮。
据说卜白是陈寅恪的高足,国学功底不可作等闲观,咋甘做划版、校对、补白的微贱活?没人去问,卜白也似乎全不在意,甚至还有些乐此不疲。
一天,主笔大人悲天悯人地对卜白说,卜先生,您也该给自己的人生补补白啦。卜白会意,三十好几的人,竟酡红了脸,期期艾艾道,不急,不急,事业未就,何以家为?
主笔不由分说,扯着卜白的青布长衫袖口说,走,我陪您去见一位女士,我太太已候在那里了。
卜白见到那位神情忧伤的女士,得知她男人是谢晋元的部下,在淞沪战役中为国捐躯了,撇下孤儿寡母,甚是凄凉,卜白竟爽快地应承了这桩婚事,主笔夫妇大感意外,又惊又喜。 那女士道,卜先生,您是童男子,可我已是残花败柳,让您受委屈了。卜白一句既浪漫又憨直的话让女士为之涕泪交流——我虽一介书生,亦当为抗战力效绵薄。让我为你这个抗日英烈之家补白吧!再说,你的娘家福建安溪有好茶“铁观音”呢!
后来,两口子举案齐眉,一生恩爱,同心将烈士遗孤抚养成人,培育成才。
卜白没啥业余爱好,除了饮茶,就是隔三岔五看看京戏,尤其迷梅兰芳的戏,一来二去,他结识了梅兰芳,成为票友。
一次,梅兰芳在天蟾舞台演《贵妃醉酒》,观者如堵,一票难求。卜白却接到了梅兰芳专门差人送来的戏票。卜白连忙赶到剧场,戏正待开演,梅兰芳的嗓子突然发不出声音了,在后台急得团团转! 卜白听闻,急急如风地挤进后台,对梅兰芳说,救场如救火!你在台前演,我在台边唱,合作一曲双簧。 梅兰芳将信将疑,台下的观众已作哄叫闹起来,梅兰芳只得上台去。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见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剧场顿时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
整场戏下来,梅兰芳的表演与卜白的唱腔念白浑然一体,俱臻妙境,竟无一名观众识破此中玄机。事后,梅兰芳特意答谢,卜白又是一句,急人所难,君子不可不为,补白亦大快事也!
说话间到了 1949
年初夏,解放军的隆隆炮声响彻大上海城郊,吴淞口外。汤恩伯率重兵扼守上海。
《申报》选派战地记者,“大笔杆子”们虽西装革履,却顿失绅士风度,不是低头狠劲抽烟,就是把咖啡喝得嘴里一半、地上一半。卜白饮了一口铁观音,一抹嘴,石破天惊地说,我去!
有一天,上海市民突然从《申报》上看到一则快讯: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刘昌义中将率部投诚,为解放军打开进入上海中心城区的大门。谁也没想到,这竟是卜白平生最“得意之作”。多年后,卜白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我是中共隐蔽战线的一名战士,策反了敌人,算是我对军事斗争的一种补白吧!
新中国成立后,卜白担任文化宣传部门的高级领导,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卜白留下遗嘱:丧事从简,请把我安葬在普通百姓的墓地之侧,为逝者补白。他还对悲悲切切的夫人说,记住!再找个好男人,补我的白。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 年 8 期,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申报》副刊《自由谈》有鲁迅、郁达夫、茅盾、叶圣陶等这样的巨擘投稿,文豪聚集如云,这是《申报》“凭一张纸名满天下”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B. 文章写卜白宁愿饿肚子也要设法买好茶来喝,既表现了他的特殊嗜好,也为下文定亲一段中他的幽默埋下伏笔。
C. 文章善于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竟酡红了脸,期期艾艾道,不急,不急,事业未就,何以家为”,通过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了人物性格。
D. 本文详写卜白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故事,而对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事迹一笔带过,是因其英年早逝,可表现其性格特征的空间有限。
5. 小说写卜白痴迷京剧并为梅兰芳补台有哪些作用?请简要说明。
6. 文章以“卜白”为题有何精妙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①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他虽“土得掉渣”,甘于“补白”,却多才多艺,演唱达到了可以乱真的水平,可见其京剧造诣深厚。②使故事更具趣味性。与梅兰芳演“双簧”,虚构的情节新鲜有趣,使故事带上了传奇色彩,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和艺术魅力。
6. ①“卜白”既是小说主人公的姓名,又与“补白”谐音。“补白”是主人公一生的主要行为,突出了主人公谦卑处世、顾全大局的人物形象。②全文以“补白”为线索,串连起人物的多个生活侧面,使互不相连的内容集中紧凑。③“补白”的行为看起来只是填补边角,实则意义非凡,小说故事内容与内涵意蕴形成强烈反差,更好地表现了小说耐人寻味的主题。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考查对小说情节内容的理解,分析合理。B项,考查结构,兼顾人物刻画与行文铺垫,分析正确。C项,考查刻画人物的手法,分析鉴赏准确。D项,“是因其英年早逝,可表现其性格特征的空间有限”分析不正确,小说是虚构的,详略的安排是由作者的写作目的决定的。故选D。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题干是“小说对卜白痴迷京剧并为梅兰芳‘补白’有哪些作用?请简要说明”,是考查学生把握情节作用能力。情节的作用主要有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场所;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④照应前文;⑤线索或推动其他情节发展;⑥刻画人物性格;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⑧使小说内容丰富、结构波澜曲折富艺术性。答题时,具体情节,进行具体分析。本文卜白对京剧痴迷并为梅兰芳“补白”的作用,可以从刻画卜白形象上、丰富小说内容,增加趣味性上来考虑。比如卜白虽然“土得掉渣”,甘于“补白”,却多才多艺,演唱达到了可以乱真的水平,可见其京剧青衣造诣深厚。“戏正待开演,梅兰芳的嗓子突然发不出声音了,在后台急得团团转!火烧屁股似的”,卜白“闻听,急急如风地挤进后台,对梅兰芳说,救场如救火”,主动为梅兰芳“补白”,表现其救人急难的精神品质。与梅兰芳演“双簧”,虚构的情节新鲜有趣,使故事带上了传奇色彩,增加了趣味性和艺术魅力。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这是一道考核文章标题的作用的题目,注意从文章和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此题从形象看,标题“卜白”既是小说主人公的姓名,又与“补白”谐音,语意相关;
情节线索上,文章写“补白”使得文本省去了大量的情节,变得情节简洁,以“补白”为线索,串连起人物的多个生活侧面,人物形象塑造上,体现了人物“补白”功绩,从主题上说,突出了卜白的淡薄明智。
【点睛】分析标题的意蕴和作用,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
1、思考标题自身义(表层含义)和在文中的含义 (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
2、思考题目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或写作内容。
3、思考题目是否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
4、思考题目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
5、思考题目是否是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8月10日,基于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的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历时一年研发,将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无缝接入中央气象台决策服务 APP 移动终端,标志着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服务正式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
智能网格预报产品研发及其应用工作,是国家气象中心重点工作之一,下一步工作组会进一步明确定位,达成共识,打造以格点化实况预报产品为核心、面向预报服务的多终端应用体系,持续创新、改进完善,加强网格产品在影响预报和决策服务中的业务应用。
(摘编自中国气象局网《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跨入移动互联云时代》,有删改)
材料二:
网格化预报是针对每一个网格进行的气象预报工作。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针对性。以北京的预报为例,原来的预报仅以南郊观象台这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来代表整个城市的天气情况;而通过开展网格化预报,针对北京的气象服务和天气预报可以精细地反映在整座城市每个不同的网格之中。目前,部分省份甚至可以做到分钟级的天气预报;在空间上,已有十几个省份可以实现3公里分辨率、2.5公里分辨率乃至更精细化的预报。
网格化预报的精细不仅体现在空间上,还反映在能以更高的频次更新和发布上。原来,一天的天气预报中只会涉及一种天气现象,现在网格化预报可以做到全国范围内逐3小时10天预报。随时随地,公众都能了解到自己当前所处网格是何种天气,能够清楚地了解气温、降水、风等多个基本气象要素。
在原先的预报产品中,公众接触较多的就是气温、风和天气现象这3个要素,网格预报实现后,可以为公众提供更细致丰富的预报内容。当前的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4大类18个气象要素。
(摘编自《网格天气预报“按需供给”》,有刪改)
材料三:
国家级智能网格气象预报特点
协 调
主客观预报融合,格点站点一致,落区格点一致
协 同
对接国、省智能网格业务流程,实现预报结果一致
精 细
10 天内基本要素逐 3 小时预报,3 天内逐小时预报
滚 动
24 小时内逐小时滚动更新
全覆盖
陆面(5 公里)与近海责任区(10 公里)
全要素
基本要素+环境+海洋要素+强天气(短时)
全球化
年底前发布气温、湿度、风的全球网格预报
(资料来源于 2018 年 8 月 17 日《光明日报》)
材料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也变得越来越智能,那么天气预报员是不是将无用武之地了呢?国家气象中心业务科技处副处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气象是个复杂的系统,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降雨这种天气,即使水汽、温度条件都满足了,但如果空气中没有“凝结核”,雨也下不下来。预报员的优势就在于其丰富的经验和对关键天气形势的把握。所以在智能预报的初级阶段,预报员多年的经验可以用来“培养”机器。当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人工订正的空间越来越小时,一部分预报员将会投入技术研发的工作中,另一部分预报员将主要转向关键转折性天气过程的气象服务工作。因此,在短期内天气预报员并不会被完全替代。
(摘编自《网格化预报,服务百姓个性需求》,有删改)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原来的定点预报,只用某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来代表一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因而相对于其他“点”而言,它总是不准确的。
B. 前两则材料都是围绕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进行的报道,突出介绍了网格化天气预报的优越性,对其发展表示了认可。
C. 网格化预报智能水平越来越高,意味着它的网格可无限缩小,即在空间上愈发精细,而它所预报的天气情况就更具体并且更有针对性。
D. 网格化预报的精细,在时间上表现为更新和发布是更高频次的,目前已经能做到全国范围内逐 3 小时 10 天预报并分钟级滚动更新。
8. 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目前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的优越性。
【答案】7. B 8. ①天气预报精细化。空间上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网格化预报,覆盖更全面;时间上,更新和发布的频次更高,有些省份可以做到分钟级天气预报。②预报内容更全面丰富。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4大类18个气象要素。③具有协调性和协同性。能实现主客观预报相结合,能对接国、省智能网格业务流程。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A项,“它总是不准确的”推断错误。虽然原来的定点预报所预报的是某一个“点”的天气情况,但不能武断地说它总是不准确的。
C项,“意味着它的网格可无限缩小”这一表述于文无据,也不符合事实。
D项,网格化预报目前并不能做到“全国范围内”“分钟级滚动更新”,由材料二第一段内容可知,这只是部分省份能够做到的。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根据对题干把握,和对文本的理解,考生可以从原材料中筛选我国智能网格预报服务的优越性:具有协调性和协同性。在原先的预报产品中,公众接触较多的就是气溫、风和天气现象这3个要素,网格预报实现后,可以为公众提供更细致丰富的预报内容。当前的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4大类18个气象要素。网格化预报的精细不仅体现在空间上,还反映在能以每天更高频次的更新和发布上。网格化预报针对每一个网格开展。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针对性。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在不同的实用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在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访谈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被访谈人物提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在调查报告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调查获得的事实或结论。把握这些信息,是解读文本的关键。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万历二十年擢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少詹事。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之,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曰: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僚,宝贤才,谨财用,恤民命,重边防。帝不省。王贵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乎奏上报可琉球中山王遣使入贡,正春言:“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倭人,贡物多倭器,绝之便;否亦宜诏福建抚臣量留土物,毋俾入朝。”帝是之。四十年,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正春议黜学贤,谪之麟,而不及主考官。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因劾正春徇私。正春求去,不许。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诗教复劾正春,正春疏辩,益求去。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以待养归。天启元年起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抗论忤魏忠贤,被旨谯责。明年,御史赵胤昌希指劾之,正春再疏乞归。帝以正春尝为皇祖讲官,特加太子少保,赐敕驰传,异数也。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间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选自《明史·翁正春传》,有删改)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王贵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乎奏/上报可
B. 王贵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乎/奏上报可
C.
王贵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乎/奏上/报可
D. 王贵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乎/奏上/报可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左迁专指降官贬谪,比如白居易就曾左迁为九江郡司马。
B. 箴,有“劝告、规诫”的意思,也是旧时一种文体,属于规诫性的韵文。
C. 吏部,南唐、五代时为尚书省六部之首,掌管天下文职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D. 乞归,封建时代官员请假回家的专用语。类似的说法还有乞骸骨、乞身、解印、解甲归田等。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翁正春才学过人,敢于直谏。 万历二十年,考中进士第一名,授职为修撰,后又担任皇帝的讲官。他曾经向皇帝提出八点忠告却没被采纳。
B. 翁正春审时度势,建言得当。他知道琉球中山王已经归附倭寇,就建议皇帝和他们断绝往来,不要让他们到京都朝贡,皇帝对此表示赞同。
C. 翁正春为官正直,不惧权贵。虽然韩敬的党羽很恼恨翁正春,但他坚持认为韩敬在科场徇私舞弊,有罪。后来又拂逆魏忠贤,被下旨责备。
D. 翁正春严肃庄重,作风正派。他气质风度峻肃,整天不讲轻慢的话,即使疲倦也不东歪西靠,眼睛不四处乱看,看见他的人无不肃然起敬。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
(2)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间艳之
【答案】9. D 10. D 11. C
12. (1)进士邹之麟分管乡试,偏私应试的士子童学贤,被御史马孟祯等人告发。
(2)母亲一百岁(生日),(翁正春)率领子孙举杯献酒,祝她长寿,乡里人都羡慕他。
【解析】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先从句式入手,“奈何……乎”固定句式,所以应该是“奈何以天下俭乎”,排除A。再看,根据句意,“奏上报可”的主语应该分别是“正春”和“皇上”。所以应该断句为“奏上/报可”,排除B。“久”是一个表示时间的词,方在句首,和“不”搭配使用,排除C。故选D项。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此题D句中“请假回家的专用语”错,“乞归”指官员请求辞职回乡。另外,“解甲归田”意为战土退伍还乡,与“乞归”等词意义不同。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他坚持认为韩敬在科场御私舞弊”错,由原文“正春坐敬不谨”可知,翁正春认为韩敬的错误不在徇私舞弊而在行为不谨慎,不合为官体统。故选C。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分校:古今异义词,“分管”;私:徇私;为……所:表被动;发:告发。第二句得分点:“奉觞”举杯敬酒,奉:恭敬地用手捧着。“上寿”向人敬酒,祝颂长寿;“艳”羡慕。
【点睛】
对于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万历二十年考中进士第一名,授职为修撰,多次升迁官至少詹事。万历三十八年十一月出现日食,翁正春尽力进言朝廷的过失,皇帝没有答复。第二年秋天,皇帝生日,翁正春献上八句箴言:澄净君王的心绪,遵循祖制,振兴国家纲纪,信赖臣僚,珍惜贤才,谨慎地处理财政开支,体恤百姓,重视边防,皇帝并不省悟。王贵妃去世,许久不择地埋葬,翁正春因此谏言。(皇帝)命令(翁正春)和宦官去选择墓地,选到了风水好的墓地。宦官却以费用大而感到为难,翁正春非常愤怒地说:“贵妃生育了太子,怎么拿天下大事讲节俭?”启奏皇帝,答复可以。琉球中山王派遣使者朝贡,翁正春进言:“中山王已归附倭寇,现在的使者多是倭人,贡物大都是倭国的器物,断绝与其往来比较好;要不然,也应当下诏让福建的抚臣酌量留下一些土产物品,不要让他们到京都朝贡。”皇帝对此表示赞同。万历四十年,进士邹之麟分管乡试,偏私应试的士子童学贤,被御史马孟祯等人告发。翁正春提议废黜童学贤,贬谪邹之麟,而不牵涉主考官。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趁机弹劾翁正春徇私。翁正春请求辞官,(皇帝)不同意。不久,言官告发韩敬在科举考场上的事。翁正春治韩敬不谨慎的罪名,韩敬的党羽很恼恨。亓诗教再次弹劾翁正春,翁正春上疏争辩,更加恳求辞官。虽然皇帝劝慰挽留了他,他却从此不安心自己的职位。不久,改派到吏部,掌管詹事府,以待养母亲的名义回乡。天启元年,出任礼部尚书,协助掌管詹事府的事务。因刚正不阿而冒犯了魏忠贤,被皇帝下旨谴责。第二年,御史赵胤昌迎合上面的意思弹劾他,翁正春再度上疏请求辞官回乡。皇帝因为翁正春曾担任皇祖父的讲官,特意加封他为太子少保,特地下命令让用驿站的车马送回,这在当时可算是例外。当时翁正春已经年过七十,母亲一百岁(生日),(翁正春)率领子孙举杯献酒,祝她长寿,乡里人都羡慕他。翁正春风度严肃齐整,整天没有轻慢的话,疲倦了从不东斜西靠,暑天不裸露身体,眼睛不四处张望,看见他的人无不肃然起敬。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蝶恋花·送姚主管横州
张孝祥
君泛仙槎①银海去。后日相思,地角天涯路。草草杯盘深夜语,冥冥②四月黄梅雨。莫拾明珠并翠羽。但使邦人,爱我如慈母。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举。
[注]①槎(chá):木筏。 ②冥冥:深远而不明的样子。
13.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以“君”称朋友,以“仙”修饰朋友所乘之船,表现了词人对朋友的尊敬与赞美之情。
B. “草草杯盘”表明词人没有精美饭食,未能招待好朋友,四字中隐隐有一种愧疚之情。
C. “后日相思”两句是说词人的思念之情将随着朋友到达天涯海角,运用的是虚写手法。
D. 末句是想象朋友“政成”之后朝见天子时的样子,“衣袂翩翩”写出了他的踌躇满志。
14.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答案】13. B 14. ①惜别之情,相思之意。这是送别词,“后日相思”直接点明了别后将有的思念情怀。②对朋友的关心与牵挂。“地角天涯”写路途遥远,“冥冥四月黄梅雨”讲天气不好,这就暗示了朋友行程的艰辛,表现词人对朋友的牵挂。③对朋友的叮咛与劝诫。词人希望朋友莫贪钱财,做一个受百姓爱戴的好官。④对朋友的勉励与期望。希望朋友有良好政绩,前程远大。
【解析】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项错在“未能招待好朋友四字中隐隐有一种愧疚之情”,“草草杯盘”虽然字面上可指粗劣而简略的酒肴,但字里行间并无愧疚之意。只是表明临别匆匆,无心吃喝,或只是对自己准备的酒肴的自谦之语。故选B。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 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如“君泛仙槎银海去。后日相思”表达了与朋友分别的惜别之情;“地角天涯路”“冥冥四月黄梅雨”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与牵挂之情;“莫拾明珠并翠羽。但使邦人,爱我如慈母”表达了对朋友的叮咛与劝诫之情;“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举”表达了对朋友的勉励与期望。答题时,指出表达的情感,结合具体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点睛】
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名篇名句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了李密孤单无依,缺少心灵的安慰。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淡泊名利,辨明荣辱界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密在《陈情表》的开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自己坎坷的命运。
(4)苏轼“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和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诗句,共同化用了《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个杯子一样。
【答案】 (1). 茕茕孑立 (2). 形影相吊 (3). 定乎内外之分 (4). 辩乎荣辱之境 (5). 臣以险衅 (6). 夙遭闵凶 (7). 水击三千里 (8).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9).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10).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茕、孑、辩、衅、闵、抟。
【点睛】名句默写题,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
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见:表被动
B.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数数然:拼命追求的样子。
C.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自夸。
D.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就:接近,这里是“担任”的意思。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A项解释错误,“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意思是: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见,代词,我。
故选A。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焉”的理解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B.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
C.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D. 复驾言兮焉求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焉”的理解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这是考查虚词“焉”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A项、B项、 C项,焉,都是兼词,等于“于之”,译为“在那里”。
D项,焉,是疑问代词,什么, 这是一个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的倒装句。可以解释为“(我)还出游啊去追求什么呢?”故选D。
1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至于成立 B. 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C.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D. 臣欲奉诏奔驰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的能力。古今异义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等。在解释古今异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A项,“至于成立”意思是:一个人孤单得生活到成人的年纪。 “至于”古义,到;今义:用在下句开始,表示另提一事。
B项,“况臣孤苦,特为尤甚”意思是:况且我孤单凄苦的程度更为严重呢。“孤苦”,古今意义相同,都是“孤单凄苦”。
C.项,“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意思是: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忘我,精神超然物外的神人能放弃功名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神人不追求名位。“无功”古义,不建树功业;今义:没有功劳。
D项,“臣欲奉诏奔驰” 意思是: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奔驰”古义,奔走效劳;今义,(车、马等)很快地跑。
故选B。
【点睛】古今异义的种类:
1.词义的扩大。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2.词义的缩小。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
3.词义转移。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4.词义弱化。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5.词义强化。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6.感情色彩变化。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现在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
7.名称说法的演变。如:“目”现已换成“眼睛”,“寡”现已换。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B.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C.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D.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重点考查词类活用现象。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A项,“悦”,意动用法,以……为悦;“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B项,“屈”,使动用法,使……受屈。C项,“外”,名词作状语,在外;“内”,名词作状语,在内。D项,没有词类活用现象,故选D项。
20.下列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莫之夭阏者
A.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 田园将芜胡不归?
C. 奚以知其然也 D.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文言句式类型,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常见的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
“莫之夭阏者”意思是: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挡它了。宾语前置句。这是否定句,“之”是代词,语意上是“夭阏”的宾语。
A项,“燕国见陵之耻除矣”意思是: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见”表示被动。被动句。
B项,“田园将芜胡不归?”意思是:田园将要荒芜,为何不归?这只是一般问句,不是特殊句子。
C项,“奚以知其然也”意思是: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语意上,“奚”是介词“以”的宾语。宾语前置句。
D项,“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意思是:州官登门,催促之心比星火还急。语意上“于星火”是状语,应在“急”之前。状语后置句。
故选C。
【点睛】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文言文句式是每年高考语文必考考点之一,也是高中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
一、判断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
二、被动句式: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三、倒装句式: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所谓的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四、省略句式: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省略现象更普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每一个路过雪山的行者都有可能遇到号称“白色恐怖”的幽灵——雪崩。雪崩是高寒山区常见的地表流活动,它具有破坏力大、突发性、潜伏性等特征,是山区积雪在重力的驱动下沿山体滑塌形成的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因为许多人从未涉步于雪山之中,但我们从许多典籍、历史著作和影视作品中依然可以感受到它令人窒息的强大威力。《世界十大著名灾难发生地》对 1970 年秘鲁发生的雪崩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当时由地震引发的雪崩让容加依城瞬间 ,这个场景让人 。不论多么厉害的角色在雪崩面前都如蝼蚁一般。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雪崩研究站研究人员曾在国道 G218 线旁一个雪崩频发点人工爆破雪崩并测算到雪崩冲击压力高达 88. 7kPa,这就意味着从该区域通过的所有车辆都可能面临着被冲入河道并粉身碎骨的危险。雪崩何以被称为幽灵杀手?( )。白雪皑皑的山谷,恰似大战前静悄悄的黎明,越是平静,越是 突发性和高威力也意味着它的破坏力极强,被誉为“战略之父”的军事天才汉尼拔缺乏雪崩的知识,致使他的部队在阿尔卑斯山上多次被雪崩冲击得晕头转向,士兵死伤无数,死亡的战马和战象更是 ,损失惨重。
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虽然许多人从未涉步于雪山之中,但我们从许多典籍、历史著作和影视作品中依然可以感受到它令人窒息的强大威力。
B. 因为许多人从未涉步于雪山之中,但我们从许多典籍和影视作品中依然可以感受到它令人窒息的强大威力。
C. 不仅许多人从未涉步于雪山之中,但我们从许多典籍、历史著作和影视作品中依然可以感受到它令人窒息的强大威力。
D. 虽然许多人从未涉步于雪山之中,但我们从许多典籍和影视作品中依然可以感受到它令人窒息的强大威力。
2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雪崩不但威力惊人,而且很难预料,突发性极强
B. 雪崩不但很难预料,突发性极强,而且威力惊人
C. 雪崩不但很难预料,威力惊人,而且突发性极强
D. 雪崩不但突发性极强,威力惊人,而且很难预料
2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灰飞烟灭 念念不忘 四面楚歌 不胜枚举
B. 烟消云散 记忆犹新 四面楚歌 不计其数
C. 灰飞烟灭 记忆犹新 危机四伏 不计其数
D. 烟消云散 念念不忘 危机四伏 不胜枚举
【答案】21. D 22. A 23. C
【解析】
【2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因为”改为“虽然”;二是并列不当,“典籍”与“历史著作”不能并列。D 项全部修改正确,故选D。
【2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语境补写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联系前后文,并结合前句“幽灵杀手”可知,括号内补写的语句应重点强调雪崩的难以预料和突发性。结合选项可知,“不但……而且……”是表递进关系的复句,后面的分句比前面的分句在表述上向更重或更大、更深、更难的方向推进一层,故 A 项最为恰当。故选A。
【2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灰飞烟灭:好像灰、烟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比喻人或事物迅速消失。烟消云散:形容事物消失净尽。“灰飞烟灭”与“烟消云散”均有消失干净的意思,但“灰飞烟灭”强调在极短时间内消失干净,结合前文“瞬间”,可知第一空选“灰飞烟灭”更合适。记忆犹新:对往事的印象还很清晰,好像新近发生的一样,形容印象深刻。念念不忘:牢记在心,时刻不忘。第二空,语境强调雪崩给人带来的巨大震撼,让人印象深刻,因此选“记忆犹新”更合适。危机四伏:处处隐藏着危险的祸根。四面楚歌: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第三空,结合语境应选“危机四伏”。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第四空,句中重在强调战马和战象的死亡数量极多,无法计算,因此应选“不计其数”。故选C。
【点睛】语境补写答题技巧:
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
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
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
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
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
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24.下图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路径”框架图,请把图中的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70 个字。
【答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必须通过课程来实现,而课程的实施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合力,当然主要由学校教育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化的能力。流程图做题注意: 1、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2、把握概念间的关系: 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流程中的关键环节。 (不能遗漏) 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 走向 横线上的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起过渡和连贯作用。3、分析几个概念在整个事件或行为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分析其间的关系,看是否属于因果、条件、递进、并 列、转折、承接等。根据此来选定过渡词语或关联词语实施连缀。
本题是要求描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路径”框架图,注意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可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路径是课程,而课程的内容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重点强调了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然后用根据上述内容来选定过渡词语或关联词语实施连缀即可。
【点睛】图表与文字转换解题方略
(1)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兼顾图表中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
(2)重视图示内容的变化。这是材料的重要之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3)重视图表中一些提示,如图表下的“注”等。
(4)审清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和提示性语言进行答题。
各个要素,然后理清各自之间的关系
四、写作
25.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乌鸦喝水
要求:综合漫画内容及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新一代人要敢于创新
面对一个只有瓶底有水的瓶子,老一代的乌鸦会选择用石子将其填满从而获得水,而新一代的乌鸦敢于用其他的新方式来获得水,而老一代的乌鸦却觉得这是不遵守常规的表现。也许从两代乌鸦喝水的对比之中,我们可以看到映射出的僵化思维或一种社会固有模式。
“难道年轻人只会啃老吗?只会享用老一辈人遗留下来的东西吗?”,也许有人会说漫画中新一代的乌鸦确实如此,但难道有人可以否认新一代乌鸦的努力了吗?可以否定我们新一代人所创新的吗?也许“投机取巧”这个臭名会在新一代人的头上高高挂着,但青少年又怎么能因此沉溺,我们是要创新的,不是一味去继承,更不是全盘抄袭。
诚然,在生活节奏逐渐变快的今天,新一代人很容易被压的喘不过气来而忘记了我们的初衷。但无论如何生活绝不会去适应你,我们就真的只能像老一代说得那样“乖乖按套路出牌了吗?”我们要的是创新!绝对不是过着那日复一日的机械式生活。当别人指责时候我们就应该拿出我们的成就。我坚信,不创新的人总会在万马齐喑的年代下迷失了自己,成为了任由社会照搬照抄模式下滋生的傀儡。
以传统文化为例,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听到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等类似的口号。这不禁让我深思,我们人本身难道就不需要创新了吗?我们人也有着遗留下来的种种问题就像传统文化也有遗留下来的种种漏洞,在岁月的洗礼下,我们人也会像文化一样出现一些应有的瑕疵,而这一些瑕疵就是我们创新的目标与方向。既然文化要改变,要创新,那么人更需要改变和创新了。学会创新,才能在这样一个人心叵测的时代下建立好自己的根基,一棵参天大树也许并不会有多么的张扬,多么的绚丽。但我相信,它一定是那颗根基打的最牢固的那棵。
如何才能做到创新?需要我们去沉下自己那骄纵易变的心思,认真去思考事物的本质,我们这么做是否合适?认真想一想我们现在拥有着什么,该怎么才能够利用好这些东西?其次,我们应该把创新这个大范围的概念进行细致化,给自己定下一个个阶段性的目标。无头苍蝇一样的表演永远不会给我们内心带来任何的震撼。最后,我们再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初心,莫要将初衷当作嘴边风。我们需要的是去创新,这无疑是一个要坚持的过程?如果我们连自己的初心都坚持不了的话还谈什么创新呢?
创新的路还需要一段时间等待新一代人的摸索。请新一代人不要为了眼前利益而违背初衷,也请老一代人不要说新一代人不按套路出牌,谁也不想被扣上一顶必败的帽子。我们只需要静待创新这朵花儿的绽放。而这,也正需要时间的沉淀。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本题是一则漫画类材料作文,漫画的题目是《乌鸦喝水》,有三幅漫画。首先要读懂每幅漫画的内容,然后再确定立意。
一、漫画解读:
第一幅漫画的内容:老一代乌鸦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用嘴把衔到的小石子放到瓶子里,使没装满水的瓶子里的水位得到提升,喝到了水。第二幅漫画的内容:新一代乌鸦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直接用石块打破水瓶,来喝到水。第三幅漫画的内容:再新一代的乌鸦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衔了个麦秆,直接放到瓶子里,吸着喝,结果最快喝到了水。
二、找准比较点。
这则漫画中有三个比较点,第一是新一代与老一代的对比,可以赞成新一代乌鸦突破常规,懂得创新,批判老一代乌鸦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也可以赞成老一代乌鸦坚守传统,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批判新一代乌鸦投机取巧,目光短浅,为达目的甚至可以不择手段。第二是新一代乌鸦之间的比较。一种是绿色环保无公害,就地取材,体现了机智灵活勇敢,而且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喝到水)。一种是粗鲁的、功利的、竭泽而渔式的直接打破,浪费远大于获得。另外,创新要走向实质,不能局限于形式方法的创新,而忽视实质的变革,内涵的改变。第三是隐含的纵向比较。老一代乌鸦和老老一代乌鸦的对比,新一代乌鸦与老乌鸦的对比,老一代乌鸦看不惯新一代乌鸦,说他们不按套路出牌,其实,当老一代乌鸦用投石子喝水时,可能老老一代乌鸦也是看不惯的,可能也会指责他们不按套路出牌。所以正是从这个角度看,老乌鸦曾经也是突破常规,创新的,可是最后还是走向了保守与墨守成规,可以想见,新一代乌鸦现在是创新的,以后也可能重走老一代乌鸦的老路,重蹈老一代乌鸦的覆辙。所以仅仅谈创新是不够的,整则漫画的核心内涵是:曾经智慧成套路,常规时刻都在,创新永无止境,不能抱残守缺,时刻准备接受新事物、新方法、新思想。
三、要懂得漫画的讽刺意义
要懂得漫画的讽刺意义,现实指向以及寓言的微言大义,小故事藏有大道理。因此写作时要有意识地由物到人,由物性到人性,思考漫画的社会价值与教育意义,联系现实,勾连古今,参照中外,让文章从浅显走向深刻,由单薄写出丰富。最后,观点要明确,还要懂得辩证。批判老一代乌鸦死板,但不能否认他们曾经的智慧,思想的闪光,创造的辉煌;赞成新一代乌鸦的创新,但也要目光长远,方法正当,不能杀鸡取卵,只看当下。另外,视野要开阔,不能一谈创新就是企业创新,就是闭关锁国,最近的文化娱乐类节目《朗读者》、《中华诗词大会》、《见字如面》等都是一种创新,而且是基于传统文化的创新,老树著新花,更有价值。
【点睛】漫画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和写作,一般要做到以下4个步骤:
一是要读懂画意、画旨。考生在作文之前,要先仔细读图,细心审阅,包括标题和图中文字。
二是要抓住形象特征。抓住特征,把握本质,就能找到写作材料,顺利地谋篇布局。
三是要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和想象,揣摩画中之话和话外之音。联想和想象不但可以加深对画旨的理解,且能获得大量写作材料。
四是要根据题目要求,结合画旨,综合构思成文。考生要确定适合自己阅历和写作能力的内容和文体,一般适合写成观点鲜明的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分析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