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0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求实高中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B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渎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
周汝昌
晚清有一个姓陈号蜕庵的学者曾指出曹雪芹的《红楼梦》不是一部小说,而应当归入子部。我觉得这个人实在了不起,归入子部,等于说《红楼梦》不是传统观念中的野史或“闲书”,而是一部思想巨著。在晚清能有这样的认识是非常难得的,可惜这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与重视。
他说的“子部”,就是指我们中华文化体现于书册形式上的“四部”“四库”:经、史、子、集中的“子”类,皆为古代大思想家的论说,亦即“诸子百家”的“子”。这就点明了《红楼梦》的巨大的文化蕴涵。这是敏锐的文化眼力与灼见,十分重要。
何谓“文化”?“文”,大家都懂得,那么这一个“化”字如何理解呢?“化”即感化、教化、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之“化”,而且古时以异族学习汉文化为“归化”。要想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必须先学会“咬文嚼字”。“咬文嚼字”是中国文化最高之境界。举个例子来说,大家都记得甄士隐与贾雨村,但有谁记得他们二人的名字?贾雨村,名“化”,取“春风化雨”之意,表字“雨村”。甄士隐,名“费”。《四书》中有句曰:“君子之道费而隐”,故名“费”,字“士隐”。在雪芹时代,读书识字之人一看都懂,又有义理又有趣味,而且还谐音,有双关妙语的匠心。这是独特的汉语文之魅力!我认为汉字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
中华文化的特征有两大条主脉:一条是“仁义”二字,这是自修待人之道,是孔孟之道的精髓;另一条是才情灵秀之气,正是这才气智慧凝结成为一部中国文学史。懂了这两端,再看《红楼梦》,体现的也主要就是这两大方面。即:人际交往、社会伦理、道德仁义与才情灵秀之气所缔造的精神事业。
有人问我研究红学多年的体会是什么,就是两个字———“沁芳”。“沁芳”二字又有何重大意义,值得研究五六十年始明吗?这是因为:大观园的一条命脉是沁芳溪,而所有轩馆景色都是沿着此溪的曲折而布置的,是故沁芳亭、沁芳桥、沁芳闸,都采此名。
《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写到宝玉与众清客穿过“曲径通幽处”
,见到园中一带清流泻于石隙之下。贾政欲因水取名为“泻玉”,但宝玉认为“泻”字不雅,提议名为“沁芳”。“沁芳”这个美好的名字的取义当源于王实甫的《西厢记》,莺莺上场时那段唱词:“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芳”即“落花”,“沁”即“浸于水”,正是《西厢》“花落水流红”的“浓缩”和“重铸”——它标出了全书的巨大悲剧主题,即“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字面“香艳”,内涵沉痛。这就是汉字语文的精髓之表现。
如果你不懂《红楼梦》与我们的文化的关系,你又怎能懂得它的价值意义,又怎能领会欣赏它的意境之美妙呢?(有删减)
【注】红学,即研究《红楼梦》的学问,五四运动前后,红学作为一门严肃学问堂而皇之步入学术之林,与甲骨学、敦煌学并称20世纪三大显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蜕庵是一个很有文化眼力的学者,在晚清这个时代就看出了《红楼梦》是一部思想巨著,可惜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与重视。
B.《红楼梦》里有甄士隐和贾雨村这两个人物,他们的名字有义理又有趣味,而且还利用谐音,有双关妙语的匠心,是中国文化的体现。
C.《红楼梦》是一部伟大而不朽的著作,它是人际交往、社会伦理、道德仁义与才情灵秀之气所缔造的精神事业,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主脉。
D.《红楼梦》里“沁芳”这个美好的名字,取义于《西厢记》“花落水流红”句,标出了全书的巨大悲剧主题,字面“香艳”,内涵沉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经、史、子、集中的“子部”收集的都是古代大思想家的论说,而在传统观念中小说是野史或“闲书”,是不能收在“子部”的。
B.作者用举例的方法来解释“文化”的“化”,指出这里的“化”就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化”,意在突出“化”对人的感化和教化作用。
C.汉字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要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必须学会“咬文嚼字”,要了解《红楼梦》里的中国文化,要从研究人名开始。
D.欣赏《红楼梦》的意境之美妙,探寻其价值意义,需要先懂得《红楼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体会《红楼梦》的文化蕴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文化在表现形态上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经、史、子、集的分类就是中华文化在书册形式上的体现。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特征有两条主脉:一是仁义,二是才情灵秀之气,正是这才气智慧凝结成一部中国文学史。
C.《红楼梦》有巨大的文化底蕴,它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独特的汉语的魅力上,甄士隐等人的名字就表现了汉字语文的精髓。
D.红学是一门严肃学问,并不是随意解读《红楼梦》,而是以其独特的视角探究和考证原著的思想文化内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近些年体罚现象时有发生,引发了社会上很多人否定教育惩戒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近日,江苏一学校20多名学生家长联名举报一位数学老师对学生进行变相体罚,随后当地教育局对此展开调查并认定为变相体罚,进行了通报批评。
记者了解到,曾有老师因为学生课堂上顶撞自己,就把该学生带到办公室扇了两个耳光,用脚踢了几下,又将该学生带到班级,让班上学生每人打他一巴掌。
滥用惩戒权导致惩戒过度现象屡见不鲜,重建家校信任,打破“猜疑链”,双方必须就能否实施惩戒、由谁来实施惩戒、惩戒的形式和程度这些基本问题达成共识。教师惩戒权有理可循,但是尚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教育法律法规中缺少对教师惩戒权的明确与规范。
教育本身含有“惩戒”之意,但没有法律保障的教育惩戒,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存在隐患。给予教师惩戒权立法足够的重视并构建完整的法规体系,已然成为当务之急。
(选自2018年5月7日《半月谈》)
材料二:
记者采访了杭城10位小学校长,每一个人都表达了这样一个相同的观点: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是教育的两种最主要的方式,缺一不可。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对教育惩戒望而却步,在管理学生上采取不作为的做法。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惩戒方式,让教育的这种手段能在老 师、家长之间达成共识,这将是一个重要课题。
采访中,多位受访校长、教师反映,长期以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严禁教师体罚等规定三令五申,而对力挺教师适度行使惩戒权却“缄口不言”。执纪和维权的失衡,让一些老师选择“明哲保身”,形成“不想管、不能管、不敢管”的氛围。
很多老师被迫放弃惩戒这种教育手段,家长的一些做法是主要原因。
“你们整个学校都在欺负我孙子!”前不久,一位老人情绪激动冲进了孙子所在学校的校长办公室。因为其孙子在学校上课不听讲考试不答题,班主任严肃批评了他。孩子回家告诉了爷爷,爷爷一气之下冲进了校长办公室。
从一些新闻中可见端倪:老师批评学生只考3分,被家长暴打致住院;孩子座位被调整,家长投诉要求换班主任;老师通报孩子成绩,被“后进生”家长要求登门道歉;孩子犯错被叫家长,家长带着律师和录音笔来校对峙……
一小学生家长曹林说:“适度惩戒当然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但我对赋予学校和老师惩戒权持保留态度。”他担心,如果赋予学校和老师惩戒权,老师们对“度”的把握很难统一,每个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一样,如果惩戒不当,可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华东交通大学心理学教授、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舒曼认为,社会上一些家长的过度维权,导致老师因为担心“惹事”而不愿行使教育惩戒权,这是无奈的自我保护。
(摘编自2018年12月10日《钱江晚报》)
材料三:
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则》),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19年12月22日。
《规则》明确提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支持教师正当行使教育惩戒权,制止有害于学生或者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言行。同时,还对教育惩戒的实施原则适用情形以及教育惩戒的方式作出规定。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申素平认为:“它给了教师一份指引,明确告诉教师,当孩子犯错时,你这么做没问题,批评、留校、不超过一堂课的站立、适当的体育训练都无可指摘。同时,《规则》也能让学生直观清晰地知道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对与错,知道自己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犯错时被教师教育惩戒也能心服口服,从而能够主动约束自己,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另外,《规则》也为学生及其家长对教师实施的教育惩戒,给予申诉的权利。”
中国传媒大学法律系副主任郑宁认为,国际趋势促使我国必须健全教育惩戒的法律法规,很多发达国家都有教育惩戒权的明确规定,比如日本《学校教育法》规定了对学生惩戒方式包括罚站、增加值日次数、放学后罚留教室、警告、退学等;美国教师的惩戒权包括言语责备、留校、惩戒性转学、短期停学、开除等;而英国规定,老师有权通过身体接触管束不守规矩的学生,教师的惩戒方法还包括:室外立正反思、罚写作文、周末不让回家、让校长惩戒、停学等。英国中小学生如无故旷课, 不仅会受到严厉批评,其父母还将面临5000英镑以下的罚款;在我们的邻国韩国和新加坡,则保留了“鞭挞”等方式。
(选自2019年11月29日人民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滥用惩戒权现象的发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没有法律保障的教育惩戒,随时存在隐患。
B.一些老师选择“明哲保身”,“不想管、不能管、不敢管”,导致执纪和维权的失衡。
C.一些家长的过度维权是很多老师被迫放弃惩成这种教育手段的主要原因。
D.很多发达国家通过立法,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明确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多种方式,有的国家还允许罚款和责打。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材料一通过教师滥用惩戒权的现象阐明给教师惩戒权立法并构建完整的法规体系的迫切性。
B.材料二引述一些新闻中的报道意在证明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是教育的两种最主要的方式。
C.有的家长担心,如果赋予学校和老师惩戒权,老师们对“度”的把握很难统一,如果惩戒不当,将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D.《规则》明确告诉教师,当孩子犯错时,教师应当用批评、留校、罚站、适当的体育训练四种方式。进行惩戒。
6.促使《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出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并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问题。
通心木 张 港
在使弓用箭的年代,齐齐哈尔东城壕有家门户,号“曲直堂”。曲直堂是造弓的,将最直的木料弯曲成弓,弯曲的弓射出最直的箭,要不咋叫曲直堂?
曲直堂传人包老汉,正与儿子给弓揉劲儿,大门外不时大声地叫嚷。
一大群人,立门口喊叫,还招呼四邻街坊男女老少。
是老熟人老主顾带兵的佐领塔格拉。包老汉拱手:“这不是神箭佐领塔格拉,出了啥事?”
塔佐领指着自己鼻子尖说:“你还能认得出我?我还有脸么?我还有鼻子眼睛么?我的脸丢没了,一张脸掉地上,砸得脚面生疼。我,我,我没脸了呀!”
原来,神箭塔佐领在大校场,射出偏心箭,三射三偏。这叫哪门子神箭?这叫带兵的佐领?哈哈大笑,一传俩,俩传仨,佐领塔格拉确实没脸了。
塔佐领当众人的面调转舞弄手上的弓:“我说老包头儿,你自己老眼睛看看,这是你的手造的弓。大家看明白了,毛病在他的弓,不是我塔格拉射得不准。”
老包头接弓一看,心咯噔一下子:这把弓,用的不是通心木,是偏心木。偏心木做的弓,阴天下雨,走了性,箭就不准了。错在自己。
街坊邻居哈哈大笑,指点老包头。
老包头脑袋轰轰响:上辈子留下的通心木,已经打扫完库底子了,已经没有通心木了。
塔佐领直了腰杆子,抬了头,冲大门上的牌匾说:“曲直堂这仨字是不是得摘下?”
看热闹的嚷嚷:对对对。
老包头喊儿子孟和:“搬梯子!”
孟和哆嗦着,老包头吼叫:“上手!摘!”
儿子孟和哭丧着,手够着牌匾,塔佐领发声了:“免了,免了,免了,我也就是要个理,找回自己的脸面,不是真摘牌子。”
塔佐领走了,人就散了,事也就了了。
第二天一早,塔佐领开门,“曲直堂”牌子在大门口撮着。杀人不过头点地,老熟人,哪能太过分,哪能真摘人家几辈子传的牌子。塔佐领扛起牌匾上老包家。
老包头走了,说是去找通心木。
通心木是啥?那是七枝八杈的南山柞里笔直到顶、一茎通天、没疤没节的材料。通心木只长在远在八百里地的长白山;长白山绵绵千里也难得一根通心木;就是得到通心木,水路旱道千里迢迢才能运输回来;还得手艺人脱胶去性,还得手艺人看好纹路裁截、鞣熟。那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那可是要银两的。
孟和说什么也不留牌匾,他说:爹走时留下话了,要牌子,他会自己去取。
塔佐领没招,只得扛回牌匾,心里老不是味老不得劲儿了。
一年,两年,老包家不见有人出入,也问不出老人家去处。塔格拉总想解释解释,也不得机会。
有一天,塔佐领实在受不了,觑着脸去拍门,出来的不是包家人,是生人:这家换主儿了,房子转手了。
塔佐领带兵回来,上弓鞍市逛悠,我的妈呀,市上摆着亮斧大锯,是老包头的。又上市场,老包家的刨子锉刀也上了地摊。这老包头他是咋了?
射手么,塔佐领天天练射,其实,那张让他丢过脸面的包家弓,是按塔佐领臂长、力气造的,确实是好弓,只要不正着瞄准,偏上一偏,照样射出好箭。塔格拉早已经射出人人称赞的好箭。
这一天,塔佐领在院子练射,有人拍打门环,声声急急。
塔佐领出门一看,一个老要饭花子,反背手直直立着,塔佐领揉亮眼睛:我的妈呀,这,这不是那老包头么?
老包头身后一张大弓,两手捧给塔佐领。塔佐领接弓一看,这可是头一回上眼的、天下无双的、花鬼脸通心木良弓。
老爷子道:“这弓要是中用,牌匾,还我。”
城边一座茅草小屋,门上挂着“曲直堂”牌匾。但是,曲直堂不再制弓了,因为老包头没了干活的床子,没了干活的家什,也没了干活的力气。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8年12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一段,作者特意介绍了曲直堂名称的由来,既为下文展开老包头寻找通心木的情节做铺垫。又与结尾相互照应。
B.从文中画线句子可以看出,整个事件应顺势结束,但第二天“曲直堂”牌匾出现在塔格拉家门口,情节峰回路转,增添了文章波澜。
C.塔格拉因为在大校场射箭用曲直堂的弓射出偏心箭,在人前丢了颜面,所以跑到曲直堂要一个说法,一心只想摘了曲直堂的招牌。
D.小说以其独特的地方特色语言,塑造了性格特征鲜明的人物形象,呈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
8.请结合小说,分析老包头的形象特征。(6分)
9.作者主要通过塔格拉的视角来描写老包头寻找通心木的过程,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樊哙传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且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骏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邮滕灌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B.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C.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D.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祖,是中国古代帝王的庙号,如刘邦被称为汉高祖、李渊被称为唐高祖。
B.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又一人在右,称车右或骖乘。由武士充任,负责警卫。
C.禁中,表示禁令所及范围之内,指帝王所居宫内,也作“禁内”。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有此称。
D.“陛下”,陛,原指帝王的宫殿。“陛下”后来变成了尊称帝王的称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樊哙出身低微,以杀狗为生,当初和高祖在丰县起兵,高祖为沛公,樊哙为舍人,跟从沛公攻打沛县、胡陵、方与。
B.樊哙有勇有谋。鸿门宴上,项庄舞剑,威胁沛公安全时,樊哙毅然闯入军帐,面对项羽慷慨陈词,明为责备项羽,实则为沛公开解。
C.樊哙生性豪爽。在项羽帐中,大口喝酒,生食猪腿,不仅没有被项羽治罪,反而赢得了项羽的称赞。
D.樊哙胆识不凡,衷心为君。高祖一度病重,不肯见人,樊哙率众闯入,以赵高作乱之事警示高祖。高祖一笑而起。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5分)
②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14-15小题。
赴彭州山行之作 高适【注】
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
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
【注】唐肃宗乾元二年,高适自长安入蜀出任彭州刺史,途中写下这首诗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 峭壁峻岩,群峰如聚,层峦叠翠,飞鸟放声歌唱,前四句紧扣“山行”展开。
B. 这首五言排律为山行纪实,前六句描写蜀地风景之美,后六句则直抒胸臆。
C. 怪石挡道,轻萝拂衣,五、六句截取两幅近景,用细节描写突出“山行”之趣。
D. 目睹岩峦胜景,诗人内心充满了喜悦,使得整个“山行”之旅的心情变得愉悦。
15. 本诗的后六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的《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愁绪之重,难以排遣。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 ) 黄旭华把个人抱负和国家需要紧紧相连,为研制核潜艇隐姓埋名30年,为我国的潜艇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当初没有因国家一穷二白弃国家而去,后来也没有因危险或诱惑而改变志向。1988年4月29日,中国核潜艇进行极限深浅正式开始,总设计师62岁的黄旭华,一道与一百多名左右研究人员下水。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他十分激动,即兴挥毫: “花甲痴翁, 志探龙宫, 惊涛骇浪, 乐在其中”。离家研制核潜艇时,他才刚刚30岁出头;等到回家见到亲人,他已是60多岁的白发老人。黄旭华将伟大的功勋“深潜”在人生大海中,终生报国不言悔。他曾说“从一开始参与研制核潜艇,我就知道这将是一辈子的事业。”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我国核动力潜艇的研制史。
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爱国,就要把个人命运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B.在国家需要中找到人生方向,为个人荣誉而努力奋斗
C.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在于勇于创新与默默奉献
D.志向犹如前行路上的灯塔,目标越坚定,心态越笃实
18.文中的引号共有四处,和其它三处作用不同的是(3分)
A.第一处 B.第二处 C.第三处 D.第四处
19.文中画横线的句于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核潜艇进行极限深潜试验正式开始,作为总设计师,62岁的黄旭华与一百多究人员一道下水
B、中国核潜艇极限深潜试验正式开始,62岁的黄旭华作为总设计师,一百多名研究人员与他一道下水
C.中国核潜艇进行极限深潜试验,62岁的黄旭华是总设计师,他一道与一百多名研员下水
D.中国核潜艇进行极限深潜试验,作为总设计师,62岁的黄旭华与一百多名研究人员一道下水
20.仿照下面画横线的句子续写三句话。要求:续写部分与给定的划线句子构成排比,表达的内容要关联。 (6分)
微笑着面对生活吧,不要抱怨生活给了我们太多的磨难。面对失败和挫折,
一笑而过是一种乐观自信;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当我们走过世间的繁华与喧器,就会明白:人生不会太圆满,要学会一笑而过。
21.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0个字。(5分)
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21时,人类首张黑洞照片面世,该黑洞位于室女座一个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约为太阳的65亿倍。它的核心区域存在一个阴影,周围环绕一个新月状光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被证明在极端条件下依然存在
1916年,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史瓦西通过计算得到了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的一个真空解,这个解表明,如果将大量物质集中于空间一点,其周围会产生奇异的现象,即在质点周围存在一个界面——“视界”,一旦进入这个界面,即使光也无法逃脱。这种“不可思议的天体”被美国物理学家约翰·阿奇博尔德·惠勒命名为“黑洞”。
黑洞无法直接观测,但可以借由间接方式得知其存在与质量,并且观测到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借由物体被吸入之前的因高热而放出y射线的“边缘讯息”,可以获取黑洞存在的讯息。推测出黑洞的存在也可借由间接观测恒星或星际云气团绕行轨迹取得位置以及质量。
四. 写作(60分)
22.请以《责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 A A 曲解文意。文中“这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与重视”故选A
2 C C 曲解文意。作者列举人名,意在说明“咬文嚼字”是中国文化最高之境界,而不是说“要了解《红楼梦》里的中国文化,要从研究人名开始”故选C
3 C C无中生有。“主要体现在独特的汉语的魅力上”说法于文无据。故选C
4. B(因果倒置,是“执纪和维权的失衡”,让一些老师“明哲保身”, "不想管、不能管、敢管”
5. A(B材料二引述一些新闻中的报道意在说明教师不敢行使教育惩戒权的原因。 C"将会原文是“可能”,只是一种推测。D原文说“当孩子犯错时,你这么做没问题,批评留校、不超过一堂课的站立、适当的体育训练都无可指摘”并非只有这四种方式。)
6.(1)教师方面:惩戒过度现象屡见不鲜,由于教育法律法规中缺少对教师惩戒权的规范,近些年体罚现象时有发生。多数教师在管理学生方面不作为。
(2)家长方面:家长的过度维权,导致老师因为担心“惹事”而不愿行使教育惩戒权。3国际形势方面:国际趋势的推动,很多发达国家都有教育惩戒权的明确规定,促使我国必须健全教育惩戒的法律法规。
6. ①各科教师都应承担责任,作专而准的整本书荐读、导读;②将课堂上提纲挈领式的讲解与课下个性化指导相结合;③在提倡阅读经典作品的同时,允许学生在课外读一些其他方面的健康有益的书籍;④重视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评价。
7 C (佐领塔格拉是因为在大校场射箭丢了大脸,所以才跑到曲直堂大门口叫嚷,由文中“杀人不过头点地,老熟人,哪能太过份,哪能真摘人家几辈子传的牌子。塔佐领扛牌匾上老包家”这几句话可以看出,他并非一心想让老包头摘牌匾。)
8.①勇于担当。老包头发现塔格拉手上的弓是偏心木做的,而不是通心木做的.马上承认是自己的错误,让儿子摘下祖传的牌匾,表明了他是-“个正直且勇于担当的人,体现了他身为曲直堂传人的责任担当。②有自尊心,看重自己的信誉。虽然塔格拉最终没有逼他摘下祖传的牌匾,但他仍坚持摘下来,并且一声不吭地放到塔格拉的大门口,可以看出他是一一个有自尊心的人。③信念坚定。为了寻找通心木,制- ~把 真正代表曲直堂的弓,证明曲直堂的名声,老包头宁可变卖家产,历尽艰辛,拿回牌匾,突出了他信念坚定的品格。(每点2分,其中材料分析, 1分,性格概括1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请给分)
9.①从侧面表面了老包头寻找通心木的艰辛,烘托了老包头勇于担当、信念坚定的人物形象。②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不蔓不枝,同时层层深人地展现了老包头为之付出的代价之大。③增添小说的真实感。塔格拉是故事的见证者,他的所见所闻与感受使小说中的人物和时间更具真实性。④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使小说更具张力。(每点2分,3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10 C
11 D
12 A
13(1)沛公带一百多骑兵(或“沛公使一百多骑兵跟从他”)(来到项营),通过项伯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没有封锁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入关中)的事。
(2) 这一天若不是(如果没有)樊哙闯进大营责备项羽的话,沛公的事业几乎就危险了。
[分析] 10、高祖尝病甚
,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宦者卧” ,从文中来看,这段话是说“高祖一 度病得很厉害,讨厌见人,他躺在宫禁之中,诏令守门人不得让群臣进去看他。群臣都不敢进宫,这样过了十多天,有一次樊哙推开宫门,径直闯了进去,后面群臣紧紧跟随,看到高祖一人枕着一个宦官躺在床上”, 圈出句子中名词和代词,如“高祖”“人”"中”“户者” “群臣” "哙”“大臣”“之” “上” 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进行排除。“恶” 意思是“厌恶””讨厌” ,此处是说高祖讨厌见人,“见人” 属于动宾短语做“恶” 的宾语,所以二者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上”意思是”皇上”,是“独材...的主语,且前一句中,“随"是动词,主语是“大,宾语是“之”,主谓宾俱全,应在“之”和“上”之间断开,排除D项;故选:C.
11、D项, “陛,原指帝王的宫殿”错误, “陛” 应该指殿前的台阶,错误。故选: D.
12、A项,当初和高祖在丰县起兵 ,高祖为沛公,樊哙为舍人”错误,时间和事件不一致, 从文中来看,第一段说“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 由此可知,刘邦称沛公,樊哙为舍人,是在攻下沛县之后,错误。 故选:A.
13、第-句中,“从”,动词使动...跟从,或“率领”; "骑”,骑兵:“因”,介词,通过;“面见", 当面拜见,面”,名词做状语;“谢”,谢罪,第二句中,“是日”,这一天:“微”,(如果)没有:“诮让”,责备;“几”,几乎:“殆” ,危险。
14. D(“整个‘山行’之旅的心情变得愉悦”表述错误。最后两句告诉我们,山路是那么无穷无尽,谁与我一同赏玩芳菲?尽显诗人独自山行的孤独之感。目睹岩峦胜景的喜悦只是暂时的。)
15. 年事已高且长途孤旅,抒发诗人旅途跋涉的怀乡之情;且去饱览山川锦绣,绝胜美景,何必郁郁寡欢,表达诗人暗自劝慰自己且游山林、返璞归真的情绪;山景赏不尽,却无人与我同游共赏,难免忧事索怀,快快不乐,抒发诗人的羁旅之思。
16、(1)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2)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7.D (语段首句强调志向的重要性, A项和C项与首句衔接不紧密, B项中的“为个人荣誉而努力奋斗”与后文内容不相关)
18.C (第三处“深潜" 表特殊含义,其它几处均表示引用)
19.D (A项“ 进行极限深潜试验正式开始"结构混乱,B项第三个分句中途易辙,C项“一道"语序不当)
20、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人类首张黑洞照片面世,该照片证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在极端条件下仍然成立。
21.答案示例:面对误解和仇恨,一笑而过是-种坦然宽容;面对赞扬和激励, -笑而过是一种谦虚清醒;面对烦恼和忧愁,- .笑而过是一种平和释然,(内容相关2,合乎逻辑1分,句式- -致2分)
[参考译文]
樊哙传
舞阳侯樊哙是沛县人,以杀狗卖狗肉为生,曾经和汉高祖一起隐藏在乡间。当初跟从高祖在丰县起兵,攻取了沛县。高祖做了沛公,就以樊哙为舍人。接着,他跟随沛公攻打胡陵、方与,回过头来又镇守丰县,在丰县城下,击败了泗水郡郡监所带领的军队。项羽驻军戏下,准备进攻沛公。沛公带领一百多骑兵来到项营,通过项伯的关系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自己并没有封锁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入关中的事。项羽设宴犒赏军中将士,正在大家喝得似醉非醉的时候,亚父范增想谋杀沛公,命令项庄拔剑在席前起舞,想乘机击杀沛公,而项伯却一再挡在沛公的前面。这时只有沛公和张良在酒席宴中,樊哙在大营之外,听说事情紧急,就手持铁盾牌来到大营前。守营卫士阻挡樊哙,樊哙径直撞了进去,站立在帐下。项羽注视着他,问他是谁。张良说:“
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称赞道:“真是个壮士!”说罢,就赏给他一大碗酒和一条猪前腿。樊哙举杯- -饮而尽,然后拔出宝剑切开猪腿,把它全部吃了下去。项羽问他:“还能再喝一碗吗?”樊哙说道:“我连死都不怕,难道还在乎这一碗酒吗!况且我们沛公首先进入并平定咸阳,露宿霸上,以此来等待您的到来。大王您今天一到这里,就听信了小人的胡言乱语,跟沛公有了隔阂,我担心天下从此又要四分五裂,百姓们都怀疑是您-手造成的啊! "项羽听罢,沉默不语。沛公借口要去上厕所,暗示樊哙一同离去。这-天若不是樊哙闯进大营责备项羽的话,沛公的事业几乎就完了。以前在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一度病得很厉害,讨厌见人,他躺在宫禁之中,诏令守门人不得让群臣进去看他。群臣中如绛侯周勃、灌婴等人都不敢进宫。这样过了十多天,有一次樊哙推开宫门,径直闯了进去,后面群臣紧紧跟随。看到高祖一人枕着一个宦官躺在床.上。樊哙等人见到皇帝之后,痛哭流涕地说:“想当初陛下和我们一道从丰沛起兵,平定天下,那是什么样的壮举啊!而如今天下已经安定,您又是何等的疲惫不堪啊!况且您病得不轻,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诀别吗?再说您难道不知道赵高作乱的往事吗?”高祖听罢,于是笑着从床上起来。
太史公说:我曾经到过丰沛,访问当地的遗老,观看原来萧何、曹参、樊哙、滕公居住的地方,打听他们当年的有关故事,所听到的真是令人惊异呀!当他们操刀杀狗或贩卖丝缯的时候,难道他们就能知道日后能附骥尾,垂名汉室,德惠传及子孙吗?
相关文档
-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2021-06-0310页
-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1-06-036页
- 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2019-2020学2021-06-0319页
-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一中2019-20202021-06-0326页
- 2018-2019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2021-06-0317页
- 江苏省丹徒高级中学、句容实验高中2021-06-0315页
- 内蒙古开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2021-06-0319页
- 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2021-06-0319页
- 湖北省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2021-06-0315页
- 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1-06-03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