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3.50 KB
  • 2021-06-03 发布

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三)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衡阳县四中2020届高三寒假语文检测卷(三)‎ 分值:150 时量:150 制卷: 审核:‎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英国学者李约瑟曾提出:“公元1世纪至公元15世纪,中国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类实践需要方面比西方有成就得多,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西方兴起,而没有在中国?”对此,除了有学者就命题本身的客观性、科学性进行研究外,更多的学者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视角去求解,但都没有深入关注到传统农耕文明思维方式的影响。‎ 中国传统农耕文明思维方式主要包括“天人合一”、直觉体悟式思考等。“天人合一”的思想把自然万物与人类社会看成统一和谐的整体,建构起一个包罗万象的宇宙统一模式。直觉体悟的特点是摒弃逻辑推理,通过意识活动直接领悟事物的本质。如孟子讲“尽心、知性、知天”,宋明理学讲“求理于吾心”,均是直觉体悟式的思考方式。‎ 这类思维方式在推动中国文明发展方面曾起过非常大的作用,但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逐渐显露出诸多不适应。‎ 其一,不利于分析和追求精确性的思维方式形成。“天人合一”的思维导致传统中国人在观察世界时,不能把主体和客体区分开来,不注重对客体进行精确分析,只是满足于将朴素直观的认识和生产经验进行简单的综合和抽象,获得一种整体性认识。而西方自古希腊开始,坚持实体论以及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这使西方人重视探索自然,以分解的观点看世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恰恰需要分析和追求精确的思维方式,但中国农耕文明思维方式没有催生出这种追求精确性的精神。‎ 其二,不利于逻辑和实证的思维方式形成。直觉体悟式思考虽然具有突破认识程式化的作用,但这种重直觉、轻论证,不求精确与严密解释的思维方式,容易导致走向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经验性的观察与综合是科学知识形成的重要前提,但经验性知识的综合如果少了严密的逻辑论证,只是靠直觉体悟,不可能达到理论高度且形成科学体系。‎ 如我国在唐朝时期,建筑与工程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并没有在此基础上形成力学:我国在古代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文材料和经验认识,也没有在此基础上形成天文学。‎ - 26 -‎ 每一个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和发展的逻辑路线,不能有凌驾于其他文明之上的话语解释权。中国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是在中国特有的生产方式下产生的,它的存在有其历史必然性,只是到了近代在有些方面显得不适应,影响了近代中国科技的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把它否定得一无是处或者认为已经丧失全部意义,更不能定性这种思维方式在当时就一定是落后于西方的思维方式。‎ ‎(摘编自熊燕华《李约瑟难题新探——基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思维方式的视角》)‎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李约瑟提出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这个问题本身并不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 B. 传统中国人在观察外部世界时,着眼于整体性认识,从不注重区分主体和客体。‎ C. 直觉体悟式思考不讲究逻辑和实证,故依靠直觉体悟不能获取有用的科学知识。‎ D. 中国传统农耕文明思维方式有历史必然性,与同期西方文明思维方式各有优劣。‎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基于科学思维的视角,论述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科技发展的消极影响。‎ B. 文章在分析中西方思维方式的特质时,注重从文化源头上寻找其形成的原因。‎ C. 文章着重分析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近代自然科学的不适应,论证结构清晰。‎ D. 认为思维方式与文明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思维方式影响科技发展的前提。‎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孟子和宋明理学家看来,人可以通过“心”的意识活动,直接领悟到事物的本质。‎ B. 西方人追求精确性的精神传统,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在思维方式上具有内在一致性。‎ C. 如果有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我国古代也能形成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力学、天文学。‎ D. 近代自然科学在西方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这并不只是历史的偶然。‎ ‎【答案】1. D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A项,“有的学者认为这个问题本身并不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表述不准确,原文指出“有学者就命题本身的客观性、科学性进行研究”,并不等于否定该命题的客观性和科学性。B项,“从不注重区分主体和客体”说法错误,原文是“中国人在观察外部世界时,不能把主体和客体区分开来”,强调的是“不能”而非“从不注重”。C项,“依靠直觉体悟不能获取有用的科学知识”不恰当,从文中看,“只是靠直觉体悟,不可能达到理论高度且形成科学体系”,并非不能获取有用的科学知识。故选D。‎ ‎2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项“文章基于科学思维的视角”说法错误,本文的题目是:《李约瑟难题新探一一基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思维方式的视角》,可见,文章主要基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思维方式的视角。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并适当推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针对题干内容筛选文中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断,推断要立足文本,不可随意生发。C项“我国古代也能形成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力学、天文学”说法不准确,由原文可知“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是科学知识达到理论高度且形成科学体系的重要条件,但不能得出“有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我国古代就“也能形成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力学、天文学”的结论。故选C。‎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5G面世以来,人们最关注的话题就是,5G技术跟传统的3G、4G技术有什么区别?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介绍,传统的3G、4G技术主要影响人们的通信方式,而5G主要应用于“人—机—物”互联,将解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更多的是实现与垂直行业融合,提升垂直行业信息化水平,“5G的大规模应用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社会信息化水平将显著提升。人们每时每刻都能享受高速宽带网络冲浪服务,打破环境、时间限制。”技术的进步往往是层累叠加,比如越来越快的处理器,越来越清晰的屏幕,以及越来越快的网络速度。这些变化甫一出现,便将带来革命,科技创新无疑会使这场革命加速。2019年将是5G元年,也将是5G竞争真正开始的一年……‎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彭木根表示,“人—机—物”互联未来将成为常态,物联网或成为最大的主战场,各种物联应用将层出不穷,同时,彭木根也提醒,5G技术在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因其特有性质,也将带来信息安全和用户个人隐私等方面的问题。‎ - 26 -‎ ‎(摘编自《5G:科创引擎轰鸣强国未来可期》)‎ 材料二:‎ 我国1G-5G的发展历程 ‎ (摘编自《从IG到5G,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材料三:‎ 近期,西班牙、德国、奥地利、阿联酋等多国业界相继表示,不会排斥中国企业的5G技术,越来越多的国家表示将向中企5G技术打开大门。当前,全球移动通信网络正面临从4G向5G过渡的关键时刻。5G具有速度高、反应快、容量大等特点,有助于大幅提升沟通效率,在与其他行业结合后,能够加速产能转换与技术创新。5G的到来,将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带来重大变革。‎ 目前,在5G标准版本中,中国企业占有重要份额,并在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车联网等关键技术方面具备领先优势。中国有可能成为最先实现5G商用的国家。‎ 为了抢占先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在这个技术进步的潮流中落后。欧洲等地区业界以及舆论普遍指出,排斥中国企业可能导致自身5G普及的速度变慢。‎ 对于美国等个别西方国家所谓因“安全原因”而对中企采取压制的做法,业界广泛表示,网络安全的未来应该取决于事实而非臆断和凭空指摘。欧盟委员会警告“不要在片面分析事实的基础上”做出决定。‎ ‎(摘编自《破除人为藩篱携手拥抱5G》)‎ ‎4.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相关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5G主要应用于“人—机—物”互联,将解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即万物互联。‎ B. 4G技术开始传送视频,速度更快、智能性更高、费用更便宜,能满足用户对无线服务的需求。‎ C.‎ - 26 -‎ ‎ 2019年是5G元年,面对技术革新、互利共赢的潮流,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企5G技术打开大门。‎ D. 中国企业在5G标准版本中占有重要份额,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如超密集组网上具有领先优势。‎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80年代末国内出现的移动电话属于IG时代的产物,可以移动通话,但不能视频通话,也不能发送短信、邮件。‎ B. 从IG时代到5G时代,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传送速度越来越快,传送内容越来越丰富,可见5G技术功能强大。‎ C. 5G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为加速产能转换与技术创新提供可能,许多国家都希望在此轮技术进步潮流中占据先机。‎ D. 5G技术是把双刃剑,它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因技术信息安全的问题受到了美国等个别西方国家的诟病。‎ ‎6. 面对个别西方国家的打压,我国5G发展应如何破局?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答案】4. B 5. D ‎ ‎6. ①自我革新上:加强科技创新,保持领先优势,引导技术潮流,让科技实力证明。②技术合作上:交流互通,拥抱合作,互利共赢,扩大伙伴,争取舆论。③美国打压上:既据理力争,要求对方拿出证据;又协商谈判。‎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 项,“4G技术开始传送视频”说法不当。3G就可以传输视频了。结合材料二图表内容分析可知,3G图片时代时候,就可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可无限漫游,处理图像、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提供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等信息服务。故选B。‎ ‎【5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D项,“也因技术信息安全的问题受到了美国等个别西方国家的诟病”错误。结合“对于美国等个别西方国家所谓因‘安全原因’而对中企采取压制的做法,业界广泛表示,网络安全的未来应该取决于事实而非臆断和凭空指摘”分析,美国等西方国家诟病的不是5G技术,而是对中国的5G臆断和凭空指摘。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材料二“我国1G-5G的发展历程”及材料三“全球移动通信网络正面临从4G向5G过渡的关键时刻。5G具有速度高、反应快、容量大等特点,有助于大幅提升沟通效率,在与其他行业结合后,能够加速产能转换与技术创新。5G的到来,将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带来重大变革”“在5G标准版本中,中国企业占有重要份额,并在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车联网等关键技术方面具备领先优势”分析,我国需要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引导技术潮流。结合“近期,西班牙、德国、奥地利、阿联酋等多国业界相继表示,不会排斥中国企业的5G技术,越来越多的国家表示将向中企5G技术打开大门”“欧洲等地区业界以及舆论普遍指出,排斥中国企业可能导致自身5G普及的速度变慢”等分析,技术合作上,交流互通,拥抱合作,互利共赢。结合“对于美国等个别西方国家所谓因‘安全原因’而对中企采取压制的做法,业界广泛表示,网络安全的未来应该取决于事实而非臆断和凭空指摘。欧盟委员会警告‘不要在片面分析事实的基础上’做出决定”分析,美国打压上既据理力争,又协商谈判。‎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 - 26 -‎ 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吉米・海斯和缪里尔 ‎(美)欧・亨利 ‎(一)‎ 吃过晚饭,营地上安静了下来,只有用玉米皮卷烟草的窸窣声。草原狼在嚎叫。德克萨斯边境营的半个骑兵连分散在篝火周围。‎ 营地北面茂密的丛林里传来了熟悉的声音 ----小槲树枝碰到马證时的颤动和刮擦声。游骑兵们细心倾听。一个愉快的声音安抚地喊道:”打起精神来,缪里尔,好姑娘,我们快到啦!别再吻我啦!别把我的脖子搂这么紧,我们可能摔下来。”‎ 两分钟后,一匹累得够呛的枣红马跑进营地。一个瘦长的、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懒洋洋地跨在鞍上。他刚才与之谈话的"缪里尔”,连影子都没有。‎ ‎“嗨,弟兄们! ”骑马人快活地嚷道,“这儿有一封给曼宁中尉的信。”他下马卸鞍,把拴马索扔到地上,从鞍头取下马脚绊,细心地蹭掉脚绊圈里的干泥巴疙瘩。‎ ‎“弟兄们,”中尉朝游骑兵们挥挥手说,“这位是新来的海斯先生,我们的新队员。海斯,弟兄们会替你弄一点吃的。”‎ 游骑兵们热诚地接待了新伙伴。但是他们并不马上做出判断,而是冷眼观察。在边境选择伙伴,审慎的程度比选一个姑娘当恋人还要高出十倍。‎ 海斯饱餐一顿后,来到火堆边,游骑兵们看到的是一个瘦长懒散的年青人,亚麻色的头发,黨黑天真的脸上带着善意的微笑。‎ ‎“弟兄们,”新来的游骑兵说,“我给你们介绍我的女友。从没听谁说她长得漂亮。出来吧,缪里尔!”‎ 他敞开蓝色法兰绒衬衫的前襟。一只角蟾(注)却爬了出来。细长的脖子上系着一个漂亮的、大红色的缎带结。它爬到主人的肩头,一动不动地坐着。游骑兵们咧嘴笑了。‎ ‎(二)‎ 吉米•海斯成了营地里受欢迎的人物。但并没有立刻获得同伴们的信任。他们爱他的幽默和滑稽,但是逗乐并不是游骑兵的全部生活,他们还要追踪盗马贼,镇压杀人越货的罪犯,同亡命徒交火。吉米说自己在巡逻作战方面没什么经验,游骑兵们心里不免有点嘀咕。众所周知,连队的荣誉和骄傲取决于它的个别成员的英勇。‎ - 26 -‎ 两个月来,边境相当平静。游骑兵们没精打采地闲呆在营地里。接着,使人高兴的是,萨尔达,有名的墨西哥土匪,带了一帮人渡过格朗德河,骚扰德克萨斯一带。吉米-海斯很快就有机会显示他的勇气了。‎ 一天下午日落时分,游骑兵们长途奔驰后停下来吃晚饭。马匹没有卸鞍,站着直喘气。骑兵们在煎咸肉,煮咖啡。萨尔达那帮人突然从灌木丛里出现,呼叫呐喊,开着六响手枪冲过来。游骑兵们骂骂咧咧,纷纷拿起温彻斯特连发枪。但这次突击纯粹是墨西哥式的耀武扬威,来犯者随即后撤,呼啸着朝河下游跑去。游骑兵们上马追赶,没跑两英里,那些疲惫的马就难以坚持,曼宁中尉下令返回。‎ 那时发现少了吉米•海斯。第二天早晨,他没有回来。他们在附近搜索,没有结果。接着,他们继续追踪萨尔达匪帮,可是那帮人似乎也失踪了,再也没有消息。‎ 他们相信吉米・海斯在呼啸的子弹下成了懦夫和逃兵,没有其他解释。有人指出,见到海斯朝他的马跑去后,那帮匪徒没放过枪。他不可能被杀。‎ 曼宁支队十分沮丧。这是它名誉上的第一个污点。‎ ‎(三)‎ 几乎过了一年,曼宁支队去离他们营地几英里远的地方执行任务。一天下午,他们穿过茂密的牧豆树丛,来到一块洼地,他们见到了一幕悲剧场景。‎ 一个大坑里有三具墨西哥人骷髅。最大的一具肯定是萨尔达,因为他的宽帽檐上有许多金饰,赫赫有名。现在上面有三个弹孔。坑边的几支枪已经生锈,指向一个方向。那是一场殊死的战斗。‎ 游骑兵们朝那个方向走了五十码。发现小凹洼里另有一具骨骼,他的来复枪指着三具骨骼的方向。没有什么能辨别那个孤独的防御者。‎ 就在那时候,死者久经风吹日晒的破衣服底下,扭动着爬出一只角蟾,脖子上系着褪色的红缎带结,它坐到早已无声无息的主人肩上。‎ 角蟾无言,但仿佛讲述了那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的故事——为了连队的荣誉,他献出了生命。‎ ‎(有删改)‎ ‎(注)角蟾,一种形如蛤蟆的蜥蜴。‎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吉米•海斯的出场,运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出场方式与之类似。‎ - 26 -‎ B. 游骑兵们久经战阵,受到萨尔达匪帮突然袭击时,他们从容迎战,因为担心遇到埋伏,所以停止了追击。‎ C. 作为初出茅庐的游骑兵,吉米•海斯幽默风趣,英勇过人,珍惜集体荣誉,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D. 欧・亨利的这篇小说构思精巧,讲求技巧,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带有鲜明的“欧•亨利风格”。‎ ‎8. 请简析小说首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9. 小说中的“角蟾”有什么作用?请从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交代时间、地点,②以声衬静,玉米皮卷烟草的宠家声、草原狼的叫声渲染了营地周围静谧恐怖的氛围 ③为吉米海斯的出场做铺垫。 ‎ ‎9. 解除误会,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合理。①古米海斯出场时的语言,小说的第一处悬念造成误会吸引读者兴趣。等到吉米海斯把角塘展示出来,解除误会,让人会心一笑,②战斗结束时吉米·海斯失踪,造成误会,是小说的第二处悬念,等到结尾时角蟾出现,解除误会,让人感慨不已。‎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进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盗,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因为担心遇到埋伏,所以停止了追击”说法错误,原文游骑兵们上马追赶,没跑两英里,那些疲惫的马就难以坚持,曼宁中尉就下令返回,由此可知,停止追击的原因是疲惫的马就难以坚持。‎ 故选B。‎ ‎【8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环境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其作用首先从本身分折,交代人物活动的背,同时起到托、渲染的作用;然后从其它的要素分析,从人物的角度是为人物的出场做铺垫,具有暗示人物的心理和人物的命运的作用,从情节的角度可推进情节的发展,从主旨的角度可揭示文章的主旨,或是升华主旨,本题中,首段的环境描写为自然环环境,从其本身分析,首先具有交代时间地点的作用,时间为晚饭后,地点为德克萨斯边境的营地:其次具有渲染气氛的作用,安静的营地,只有用玉米皮卷烟草的窸窣声和草原狼的啼叫声,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渲染了静谧而又恐怖的氛围,从人物的角度分析,首段的环境描写为下文人物的出场做了准备与铺垫工作,正是因为环境安静才能听到丛林里传来的“小槲树枝碰到马镫时的颤动和刮擦声”,从而引出人物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出场场面的描写。此外,恐怖的环境中却传来愉快的声音,同时也具有暗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小说次要人物或物象作用的能力。小说中次要人物或物象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1、次要人物或物象本身所具有的的意义;2、烘托主要人物或物象;3、推动故事情节发展;4。深化主题;5、暗示或交代社会环境。本题题干是“小说中的‘角蟾’有什么作用?请从简要分析”,海斯的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个愉快的声音安抚地喊道:‘打起精神来,缪里尔,好姑娘,我们快到啦!别再吻我啦!别把我的脖子搂这么紧,我们可能摔下来。’”但是“两分钟后,一匹累得够呛的枣红马跑进营地。一个瘦长的、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懒洋洋地跨在鞍上。他刚才与之谈话的‘缪里尔’,连影子都没有”,“缪里尔”是谁?读者不由自主就会产生疑问,然后“角蟾”出场了:“我给你们介绍我的女友。从没听谁说她长得漂亮。出来吧,缪里尔!”“他解开蓝色法兰绒衬衫的前襟。一只角蟾(注)却爬了出来”,“角蟾”的出现,解除了误会,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合理。在一次追缴匪徒的战役中,海斯不见了,“那时发现少了吉米•海斯。第二天早晨,他没有回来”“他们相信吉米・海斯在呼啸的子弹下成了懦夫和逃兵,没有其他解释”“有人指出,见到海斯朝他的马跑去后,那帮匪徒没放过枪。他不可能被杀”,人们造成误会,海斯成了“懦夫和逃兵”;但是在结尾处,“游骑兵们朝那个方向走了五十码。发现小凹洼里另有一具骨骼,他的来复枪指着三具骨骼的方向。没有什么能辨别那个孤独的防御者”“就在那时候,死者久经风吹日晒的破衣服底下,扭动着爬出一只角蟾,脖子上系着褪色的红缎带结,它坐到早已无声无息的主人肩上”,“角蟾”的出现,证实了死者的身份,同时也澄清了真相,“那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的故事——为了连队的荣誉,他献出了生命”,让人感慨不已。‎ - 26 -‎ ‎【点睛】分析物象作用五方面:自身作用指的是它作为小说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环境作用,物象衬托了环境,看其对时代特点氛围做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看其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人物作用,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对主要人物的映衬;情节作用,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点题作用指的是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 任以为郎。李斯因此得说,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离其君臣,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谏逐客书》,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李斯又上书,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出游会稽,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余群臣皆莫知也。于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至咸阳,发丧,太子立为二世皇帝。其后,赵高妄为斯长男由反辞。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 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 B.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 C.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 D.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荀卿:即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 26 -‎ B. 万乘:万辆兵车。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帝王,如万乘之尊。‎ C. 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发展到后 来,皇后、诸侯的死也称“崩”。‎ D. 五刑:是指中国古代官府对犯罪者所使用的五种主要刑罚的统称。先秦以前的五刑是指墨、劓、刖、宫、大辟。汉代经过刑制改革,肉刑逐渐废除。‎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斯早年看见茅厕中的老鼠与粮仓中的老鼠,发出了有没有出息由环境决定的感慨,从中可以看出李斯倾慕荣华富贵的心理。‎ B. 李斯出生平民,学成后审时度势,弃六国向西游说秦国,抓住机会,辅佐秦王,秦王先后任他为郎官、长史、客卿、廷尉、丞相。‎ C. 李斯谏阻逐客,实际上是劝秦王采用了不论国别,用人唯贤的方针,二十余年,秦国终于统一了天下,李斯功不可没。‎ D. 李斯身居丞相之位后,劝始皇收百家之言,以愚百姓,后又伙同赵高假受诏,弃扶苏立胡亥,终受五刑腰斩而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 ‎(2)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 ‎【答案】10. D 11. C 12. B ‎ ‎13. (1)向荀子辞行说:“我听说遇到时机,就不要懈怠,如今正当大国争雄的时候,游说之士可以掌握实权。‎ ‎(2)恰在此时韩国人郑国到秦国来充当间谍,来修建灌溉的渠道,不久被察觉了。‎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文言断句题,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首先,抓住动词“为(做)”,“郡小吏”是做的官职,故“为郡小吏”要独立断句,故排除C;“年少时”是做官的时间状语,故“年少时”独立断句,故排除AB;故选D。‎ - 26 -‎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考查包括人的称谓、古代职官、天文历法、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文史典籍等方面。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文本内容,对选项做出判断。‎ C项,“诸侯的死也称‘崩’”错误,古代帝王和皇后、太后死都可称“崩”,诸侯死称“薨”。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正确解答这类题,需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仔细进行对照,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主要注意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问题。‎ B项,“秦王先后任他为郎官、长史、客卿、廷尉、丞相”错误,依据“不韦贤之, 任以为郎”可知,是吕不韦任命李斯为郎官。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注意一些虚词也有意义;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1)辞于荀卿:状语后置句,向荀子辞行;时:时机;怠:懈怠;方:正,正在;主:掌握。‎ ‎(2)会:恰逢;间秦:间于秦,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到秦国来充当间谍;以:用来;作:修建;已而:不久;觉:表被动,被察觉。‎ ‎【点睛】古代文化常识考查常常包括特定称谓、古代职官、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文史典籍等方面,考生平时学习要多积累,且分类识记,便于快速准确地解题。‎ 参考译文:‎ - 26 -‎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他年轻的时候,曾在郡里当小吏,看到办公处附近厕所里的老鼠在吃脏东西,每逢有人或狗走来时,就受惊逃跑。后来李斯又走进粮仓,看到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积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更不用担心人或狗惊扰。于是李斯就慨然叹息道:“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于是李斯就跟荀子学习帝王治理天下的学问。学业完成之后,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国国势都已衰弱,没有为它们建功立业的希望,就想西行到秦国去。在临行之前,向荀子辞行说:“我听说一个人若遇到机会,千万不可松懈错过。如今各诸侯国都争取时机,游说之士掌握实权。现在秦王想吞并各国,称帝治理天下,这正是平民出身的政治活动家和游说之士奔走四方、施展抱负的好时机。所以我就要到西方去游说秦王了。”到秦国之后,正赶上秦庄襄王去世,李斯就请求充当秦相国文信侯吕不韦的舍人;吕不韦很赏识他,任命他为郎官。这样就使得李斯有游说的机会,秦始皇就任命李斯为长史,听从了他的计谋,暗中派遣谋士带着金玉珍宝去各国游说,离间诸侯国君臣关系,接着,秦王就派良将随后攻打。秦王任命李斯为客卿。恰在此时韩国人郑国以修筑渠道为名,来到秦国做间谍,不久被发觉。秦国的王族和大臣们都对秦王说:“从各诸侯国来奉事秦王的人,大都是为他们的国君游说,以离间秦国而已,请求大王把客卿一概驱逐。”李斯也在计划好的要驱逐的客卿之列。于是李斯就上了《谏逐客书》,于是,秦王就废除了逐客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终于采用了他的计谋,他的官位也升到廷尉之职。二十多年,终于统一了天下,尊称国王为“皇帝”。皇帝又任命李斯为丞相。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在咸阳宫设宴招待群臣,李斯又上书,秦始皇批准了他的建议,没收了《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以便使人民愚昧无知,使天下人无法用古代之事来批评当前朝廷。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十月,他巡行出游到会稽山,达到沙丘,病得非常严重,命令赵高写好诏书给公子扶苏说:“把军队交给蒙恬,赶快到咸阳参加葬礼,然后安葬。”书信都已封好,但还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书信和印玺都在赵高手里,只有小儿子胡亥,丞相李斯和赵高以及五六个亲信宦官知道始皇去世,其余群臣都不知道。于是他们就一同商议,伪造了秦始皇给丞相李斯的诏书,立胡亥为太子。到咸阳后发布丧事,太子胡亥立为二世皇帝。其后,赵高就编造了一整套李斯长子李由谋反的罪状。二世二年(前208)七月,李斯被判处五刑,判在咸阳街市上腰斩。李斯出狱时,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他回头对次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又怎能办得到呢!”于是父子二人相对痛哭,三族的人都被处死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哀郢①二首(其二)‎ 陆 游 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②真同下阪轮。‎ 天地何心穷壮士?江湖自古著羁臣。‎ 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 欲吊章华③无处问,废城霜露湿荆榛。‎ - 26 -‎ ‎【注】①哀郢:本是屈原《九章》中的篇名,陆游借以为题。郢,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附近。②徂岁:言岁月流逝。③章华:指章华台,楚国离宫,被誉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台”,后毁于兵乱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先说荆州十月已是早梅初开的小阳春气候了,接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时光的流逝比作下坡的车轮。‎ B. 颔联紧承首联,由岁月轮转联想到人事代谢,感叹有很多像屈原一样被放逐的人,但也认为天地不会困住有壮志的人。‎ C. 颈联意境苍凉而悲壮,抒发了诗人心中那无法排解的报国无门的孤独、怨愤、惆怅、苦闷,深化了颔联的悲情。‎ D. 这首诗首联和尾联皆写景,遥相呼应,思路缜密,结构严谨;中间两联直抒胸臆,感情浓郁。情因景而发,主旨鲜明。‎ ‎15. 诗的尾联勾画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具有怎样的深刻意蕴?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尾联勾画出一幅荆榛满地、霜露侵入的废城的惨淡景象。意蕴:尾联上下两句通过郢都的昔盛今衰(今昔对比),抒发了诗人对国土沦丧的痛惜(对时局国事的忧虑);尾联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眼前之景的惨淡透露出诗人报国无门的孤独与苦闷。‎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中“但也认为天地不会困住有壮志的人。”表述错误。“天地何心穷壮士”正确解释为“天地何曾有导致壮士图穷困厄的心”但表述重点应在下一句:自古以来,皆因人事之非,以至于很多像屈原一样的忠臣被流放江湖。这一切怎不令人顿生怨愤,非淋漓痛饮焉能排遣,非慷慨悲歌何以发泄。‎ 故选B。‎ ‎【15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本题中,让分析尾联的景物形象和意蕴作用,结合诗歌尾联可以看出:尾联通过“废城”“霜露”“荆榛”等意象,勾画出一幅荆榛满地、霜露侵袭的惨淡的废城景象。意蕴:诗歌从回顾楚国兴起和发展的历史着笔,与其衰落败亡的结局以及今日遗址荒芜的景象,作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土沦丧的痛惜;尾联借景抒情,眼前之景的惨淡,透露出诗人报国无门的苦闷与孤独。‎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岳阳楼记》中,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他对于世人诽谤的看法是“__________”,他对于世间的一切的态度是“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一句用树木萧瑟的景象传达诗人的悲凉心境,诗人漂泊万里作客他乡,面对以往最爱的酒都“___________”。‎ ‎【答案】 (1). 浮光跃金 (2). 静影沉璧 (3).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4). 未数数然也 (5). 无边落木萧萧下 (6). 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璧,沮,萧,潦。‎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艺作品是枯燥呆板还是活灵活现,理论研究是玄虚莫测还是 现实,能否在“身入”之外做到“情入”至关重要。正因为毕生坚守“启人心智、服务人民,资政育人”的信念,“红色理论家”郑德荣从教67年,先后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50多部,培养出一批栋梁之材,奠定了党史学科。‎ - 26 -‎ 心怀人民不是一句口号,行万里路、进万家门,用功是厚积薄发的 。不知稼穑之艰难,就不知贵谷务本之治道;不思纺绩之辛苦,就不知创业营生之艰辛。皇甫村蹲点14年,直到对农村各种人物、风俗习惯和心理状态 ;年届七旬的杜润生为掌握农村发展实际,调研走访全国25个省份240个县,主持起草的五个中央“1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影响深远。“不下正洋海,难得夜明珠”,忍受寂寞、抵制诱惑、潜心向学,留下的将是佳作巨著,成就的将是 。漫漫时问长河,( )。今天,民族复兴的壮丽图景铺展开来,近14亿人民正进行着波澜壮阔的伟大社会变革,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17.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面对 前提 洞若观火 大将风度 B. 面对 原因 了如指掌 大将风度 C. 直面 前提 了如指掌 大家风范 D. 直面 原因 洞若观火 大家风范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红色理论家”郑德荣从教67年,先后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50多部,培养出一批栋梁之材,奠定了党史学科的理论基础。‎ B. 郑德荣是“红色理论家”,他从教67年,培养出一批栋梁之材,先后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50多部,奠定了党史学科的理论基础。‎ C. “红色理论家"郑德荣从教67年,培养出一批栋梁之材.先后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50多部,为党史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 D. 郑德荣是“红色理论家”,他从教67年,先后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50多部,培养出一批栋梁之材,为党史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那些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作品和学问,可以永恒,生命却不过一瞬。‎ B. 生命不过一瞬,那些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作品和学问,却可以永恒。‎ C. 生命不过一瞬,可以永恒的是那些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作品和学问。‎ D. 水恒的是那些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作品和学问,生命却不过一瞬。‎ ‎【答案】17. C 18. A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 26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段,把握语境含意,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面对”面对面,会面、面临;“直面”面对面,不逃避,去面对,用于修饰面对事情的态度。根据语境,“直面”更准确一些,“面对”缺少语言力度。“前提”是指存在的必要条件有了前提才能办好事情。“原因”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件事情发生的条件。根据下文语境这里强调必要的条件,应用“前提”。“洞若观火”,比喻对事情观察得十分清楚透彻。“了如指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家看样。“洞芢观火”偏重在观察彻底。“了如指掌”偏重在了解清楚,这里根据语境可知,应是侧重了解清楚,应用“了如指掌”。“大将风度”,形容大将的风范和气度,形容沉着、冷静的风度。“大家风范”出自高贵人家特有的气派。根据语境可知,此处应是强调成就大家的气派,应用“大家风范”。故选C。‎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A项正确,原句“奠定了党史学科”成分残缺,“奠定”后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最后加上“的理论基础”;B、C两项,“培养出一批栋梁之材,先后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50多部”顺序颠倒,应先研究写著作、出教材,再以教材培养栋梁,故应“先后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50多部”在前,“培养出一批栋梁之材”在后,C、D两项“为”是表目的,而郑德荣从教是以培养人才为目的,故“为党史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不当。故选A。‎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根据前后语境,从括号所处的位置看,括号内所填的句子应是承接上下文的。根据上文的“漫漫时间长河”可知,此处应是说生命的短暂,所以“生命不过一瞬”应放在前面,故排除A、D两项;B项,“生命……一瞬,作品和学问……永恒”句式一致,比C项中“生命……一瞬,永恒的是……作品和学问”更恰当。故选B。‎ - 26 -‎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1)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做到保供稳价。据了解,目前各部门正加快部署新一轮生猪稳产保供新举措,确保今后一段时间,特别是“两节”期间猪肉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12月19日,商务部表示,会同有关部门正在组织向市场投放4万吨中央储备猪肉,后续将根据市场的情况,适时加大中央储备肉的投放力度,增加市场供应。同时,指导地方视情投放地方储备肉,与中央储备肉投放形成联动效应。此前两天,12月17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将增加生猪生产,继续加大中央预算内资金对有关项目的支持。今后一段时间,特别是“两节”期间,择机增加中央冻猪肉储备投放。还将增加猪肉进口。‎ ‎【答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特别“两节”期间要“保供稳价”。各部门正加快部署生猪“稳产保供”新举措。根据市场情况,投放储备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这是一则新闻材料,导语部分很能够涵盖主要事件,因此结合导语中“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做到保供稳价”“目前各部门正加快部署新一轮生猪稳产保供新举措,确保今后一段时间,特别是‘两节’期间猪肉供应充足,价格平稳”,可筛选出关键信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做到保供稳价”“‘两节’期间猪肉供应充足,价格平稳”“各部门正加快部署新一轮生猪稳产保供新举措”,可结合这些整理出答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特别“两节”期间要“保供稳价”。各部门正加快部署生猪“稳产保供”新举措。根据市场情况,投放储备肉。‎ ‎21.阅读下面有关中学生睡眠状况调查统计表,回答后面的问题。‎ - 26 -‎ ‎(1)从上表中可以得出哪两条结论? ‎ ‎(2)请针对上表反映的某一问题,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字)‎ ‎【答案】(1)①绝大部分中学生睡眠不足。②中学生睡眠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学习压力大、课程紧张。‎ ‎(2)示例:①睡眠足,心情好,烦恼少;身体壮,学习棒,成绩高。②幸福,从好的睡眠开始;美好,自新的一日起步。‎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情景扩写能力。图文转换的题型主要以下几种:描述内容,拟标题,品寓意。本题要求的是描述内容,和提出建议。描述内容要求做到客观、全面,即把所呈现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说明。考生解答此题,抓住 “睡眠不足”“睡眠不足原因”的关键提示,结合表格内容,将这些信息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要注意“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字”,以“好的睡眠”为主题。‎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新型肺炎疫情发生后,网络上舆情汹涌,引发全民关注。在有些省市,一些人嘴里喊着“武汉加油”,但只要一听到身边有武汉人,就立马变脸,唯恐避之不及,甚至出现“悬赏”、驱逐武汉人的闹剧。‎ 要求: 假设你是小强,请你给《温暖周刊》写一封倡议书,针对上述行为,表明你的态度,谈谈你的看法和感悟。注意语言得体,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倡议书 ‎《温暖周刊》:‎ - 26 -‎ 这几天,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新闻牵动人心。正在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对抗疫情的时候,一些新闻却在刺痛人们的神经。‎ ‎  有同学反映,许多驻武汉高校寒假返乡,及归家路途经过武汉的同学的个人信息被恶意泄露,包括他们的姓名、详细家庭住址、身份证号、手机号、回家车次时间,甚至还包括学校名称,以及他们父母的身份信息在各种微信群里被大肆散播,还有一些同学和家人还遭到了电话、短信的轮番骚扰,甚至上门谩骂。‎ ‎  而另一些地方也出现了“酒店拒绝湖北人入住”“围堵鄂A牌照私家车”等过激行为,各种讽刺、挖苦湖北人的图文也在朋友圈流传。‎ ‎  心痛!无奈!从国家公布疫情信息至今,武汉、湖北,这几个字眼开始让一些人谈之色变、避之不及。‎ ‎  而这些非科学、非理性的极端态度和做法,正在刺伤湖北人民的心,不仅对封城之内抗击疫情的湖北人造成二次伤害,让因各种原因滞留外地的湖北人或有湖北旅行史的人感到恐慌和心寒,还会让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抗疫大局从内部产生隔阂和阻碍。‎ ‎  的确,大难当前人们心情紧张,采取防御措施无可厚非;肺炎存在一定的潜伏期,控制感染源也十分必要;但这不意味着可以泄漏个人隐私,进行人身攻击,无视他人的权利,这些行为无异于触犯法律的底线,践踏道德的价值。‎ ‎  在处理滞留湖北人的问题上,湛江市徐闻县的做法得到了微博网友的点赞,湖北的旅客可以在县里的酒店内进行医学健康观察,统一疏解,集中安置,暖心包容的举措为湖北人民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也为当地每一位百姓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 ‎  隔离病毒,但不能隔离爱;科学有序防控,而非以“湖北”作为一刀切的标准,这是一个现代文明社会对待同胞应有的态度。‎ ‎  因为在这场残酷的疫情面前,湖北人民真的不容易。他们最先成为受害者,也最先成为牺牲者。他们大多数人在返乡之前并未了解疫情的严重性,之后又用坚守为全国人民筑起一道健康的防线。‎ ‎  他们坚强!B站UP主(视频内容创作者)“林晨同学”用镜头记录了他眼中的“空城”武汉,在超市里井然有序排队买菜的人们,脸上几乎看不见慌张,冷静镇定得让人难忘。‎ ‎  他们乐观!一条武汉市民晚上高楼间喊话的视频,让人笑着笑着就看哭了,“对面窗户打开,吵下架啊!”心酸中流露出的喜感,却成为了武汉人民在大难面前“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别样诠释。‎ - 26 -‎ ‎  他们奉献!这个春节放弃与家人团聚留在湖北;几乎所有的医务工作者奋战在生死一线,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无怨无悔,义不容辞。他们在保卫自己的家园,保护自己的同胞,更是在保卫全国14亿人民的生命健康。‎ ‎  “非常抱歉,湖北给全国人民添麻烦了。我们会自行隔离到疫情稳定为止。加油武汉,加油中国。”这样的心声让人泪目。‎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谁说没有战衣?与君同穿战袍。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上阵拼搏的不仅仅是那些白衣天使、最美逆行者们,还可以有每一个普通人。“与子同袍”,正是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写下的“请战书”!‎ ‎  这封“请战书”的内容可以是:不对湖北籍人民另眼相看,不差别对待,不制造对立,不激化情绪。关爱身边的手足同胞,不论他们是湖北人还是非湖北人,不论他们是家人还是陌生人,不论他们是青壮年还是老幼者,无论何时何地,每一个中国人民都是我们的同袍!‎ ‎  此时广大湖北人民,他们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不应该被人们忽视,更不应再遭受人们的指责。‎ ‎  因为在这场阻击战中,我们需要面对的,是新冠病毒这一共同的敌人;我们需要实现的,是战胜肺炎疫情这一共同的目标!‎ ‎  在向最美逆行者致敬的同时,也请向与我们守望相助的湖北同胞们,致敬!‎ 加油,我们一起共渡难关!‎ 小强 ‎2020年2月28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审题】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本题考查的是材料作文,要注意认真阅读材料中的提示语。材料作文中,提示语往往是作文写作的方向,所以要仔细阅读提示语,抓住提示语的关键词,确定作文写作的立意。‎ - 26 -‎ 审题过程:“武汉新型肺炎疫情发生后,网络上舆情汹涌,引发全民关注。在有些省市,一些人嘴里喊着‘武汉加油’,但只要一听到身边有武汉人,就立马变脸,唯恐避之不及,甚至出现‘悬赏’、驱逐武汉人的闹剧”。这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人们的反应,这种情况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要求针对上述行为,说出你的见解,表明态度,注意要从积极健康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 ‎【立意】战疫情而不是变无情;‎ 武汉人,是同胞也是同袍;‎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莫让武汉人雪上加霜;‎ 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病毒;‎ 武汉人不是敌人而是同胞;‎ ‎【素材】通过电视小小的荧屏,我看到很多感人的画面,其中有一位医生为了保护家人,自觉与家人隔离,当白发苍苍的母亲前来看望时,却只能隔着铁门的玻璃相望,那个场景让我泪奔。妈妈的爱是无私的,在战争面前家庭的爱那是小爱,而医生在救助一个个的病人,控制病毒的传播那才是大爱。其实医护人员都知道在这场与病毒的“战争”中所面临的危险和艰难,但他们依然逆行而上,守护着患者。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啊!‎ 当然,从这次疫情中,我也看到祖国的强大,看到了人民的团结,看到了许许多多为抗击病毒而奋斗着的医护人员们,他们为了患者输入血液里的不仅仅是治病救人的药液,同时也是满含深情的爱。‎ 需要明确的是,根据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的说法,新型肺炎确定存在“人传人”的情况。世界卫生组织则指出,最新报告的感染信息表明,现在可能存在持续人传人,还需要多分析。鉴于春运高峰期已至,人口流动频密,人与人接触广,这些流动动辄跨省,监测、应急处理等又涉及多部门,要以更大力度、更全举措防止“人传人”,还得跨地域、跨部门的协调,做到齐抓共管、协同处置,而不能止于条块分割的防控治理思路。‎ ‎【结构】材料作文结构六字诀:‎ ‎(1)引:就是引用材料。高考中材料作文,尤其是写议论文,切忌开头不引述材料,即使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开材料。开头不引述材料而在论证过程屮使用,就把话题引子当成了论据,使读者(评卷人)不明白你的中心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如杲整篇文章不见所给材料,你的作文与试题提供的材料就难以直接联系起来,会使人产生一种另起炉灶的感觉。因此,材料作文一定要正确使用材料,议论文一开头即要引述材料,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 - 26 -‎ 特别要注意的是,材料的引用不是照抄,而是对原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概述,或摘要,取其精要。也不可在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离开试卷即不知“这”为何云。这种为答题而作文的作法是比较普遍的毛病,为材料作文之一大忌。‎ ‎(2)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如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提出观点作铺垫。这部分也不能长,100字左右即可,不能举例。‎ ‎(3)提:就是在前而议论的基础上简明扼要地提出论点。注意,论点一定要明确,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旗帜要鲜明,最好用判断句,或祈使句。文字要简炼,一两句话即可。‎ ‎(4)联:这是文章关键。应从材料说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也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文章水平的高低关键看联的功夫。有的同学思维打不开,只知道就事论事,围绕材料讲了许多废话,结果得不到高分。这里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三四百字,或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地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 ‎(5)深:深即深入分析,这是使论证深刻有力的最好手段。怎样深入?析原因,,说危害,找症结。这是整篇议论文写作的亮点,也是最难点,关键还不在写作技巧上,而是在同学们认识事物的思想高度上,所以平时要多加强学习和训练。如杲暂时还做不到这点,这部分也可以省去,在联的部分多写一点。‎ ‎(6)结:收尾,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或拓展,或重申论点,照应开头,或提出解决办法,或发出号召。强调精练有力,反对繁冗拖沓,也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当然,运用这种结构时,引、议、提、联、深的顺序也可以适当调整。‎ ‎【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 ‎ ‎ - 26 -‎ - 26 -‎ ‎ ‎ - 26 -‎